CN103968380A - 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 - Google Patents

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8380A
CN103968380A CN201310036639.0A CN201310036639A CN103968380A CN 103968380 A CN103968380 A CN 103968380A CN 201310036639 A CN201310036639 A CN 201310036639A CN 103968380 A CN103968380 A CN 103968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ed flow
nozzles
flow tube
firer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66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8380B (zh
Inventor
沈鹤胜
黄智焱
赵弘
吴一忠
沈云
刘畅
毛竹林
孙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366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8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8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8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8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8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包括手持进气管、混流管、以及两个火嘴,所述手持进气管下端通过一螺母与混流管相连通,所述两个火嘴固定连接在混流管的下方,所述混流管两端均设有一向下延伸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固定安装一行走轮,所述连杆与混流管为可转动连接、且连杆通过一锁紧装置锁定在混流管上。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根据不同的焰道宽度,通过旋转混流管以及连杆,进而调节两个火嘴在行走轮轮轴方向上的间距,实现火工背烧作业。该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中,火嘴间距的调节非常方便,且整体结构简单,进而改善现场施工作业环境,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背烧质量,进而节约能源、降本增效。

Description

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船体建造过程中对船体结构进行火工背烧作业的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
背景技术
火工背烧是一种在船体建造过程中为了消除船体结构焊接时产生的残余应力,修正角变形及预防船体变形,为方便结构安装而对焊角反面进行火工加热的工艺措施。该工艺广泛地应用于整个船体建造过程中,不但耗费大量作业工时,且对火工背烧作业的质量有相当高的要求。目前,传统火工背烧作业的施工方式为一人一矩的人工操作背烧,行进一次只能形成一条焰道,即在同一焊道处需行进两次才能完成对该焊道的火工背烧作业。由于整个背烧作业过程都为施工人员人工操作,故施工人员需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传统火工背烧作业的施工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作业的质量、稳定性都不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02494109U公开了一种多头可调节火工龙头,包括气体管道及多个火焰喷嘴,气体管道通过分流装置与火焰喷嘴相连,分流装置上设有一滚动机构,该滚动机构用于调节火焰火工龙头与待加工钢板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火焰与待加工钢板之间的距离,从而避免由于火焰与钢板距离过近的情况下造成的“回火”现象。但是,该多头可调节火工龙头中,所述分流装置包括一分流块和多个分流管,每个分流管下端都连接一火焰喷嘴,多个分流管固定在一连接杆上,故其结构相对复杂。同时,在调节火焰喷嘴之间的间距时,是将分流管卡设在连接杆上相应的卡槽中来实现的,由于多个分流管的上端都是与分流块相连,且分流管大多为金属管,故在扩大或缩小两个分流管下端之间的距离时还需要调整分流管上端的折弯度,故操作不方便、适用性差;另外,两个火焰喷嘴之间的间距调节范围小,其只能为某个范围内的离散值,而非连续值。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火嘴间距、间距调节范围宽且结构简单的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包括手持进气管、混流管、以及两个火嘴,所述手持进气管下端通过一螺母与混流管相连通,所述两个火嘴固定连接在混流管的下方,所述混流管两端均设有一向下延伸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固定安装一行走轮,所述连杆与混流管为可转动连接、且连杆通过一锁紧装置锁定在混流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混流管两端均设有一拐臂,所述连杆垂直穿设在所述拐臂中。
优选地,所述两拐臂分别朝所述混流管相反方向延伸、且均垂直于该混流管,两拐臂与混流管构成一Z字形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拐臂上设有一圆孔,所述连杆上端穿设在该圆孔中,所述锁紧装置为两个穿设在圆孔侧面的螺丝,所述连杆固定卡在螺丝之间。
优选地,所述连杆上设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进气管包括手持部和与手持部下端折弯连接的下端部,所述下端部与所述混流管连接、且垂直于混流管。
优选地,所述手持部上设有一进气阀。
优选地,所述混流管与火嘴为可拆卸连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根据不同的焰道宽度,通过旋转混流管以及连杆,进而调节两个火嘴在行走轮轮轴方向上的间距及两个火嘴与钢板间的垂向间距,实现火工背烧作业。该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中,火嘴间距的调节非常方便,且整体结构简单,进而改善现场施工作业环境,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背烧质量,进而节约能源、降本增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调节火嘴间距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行走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3省略了手持进气管。)
元件标号说明
1 手持进气管
11 手持部
12 下端部
2 火嘴
3 混流管
4 拐臂
41 圆孔
5 连杆
51 行走轮支架
6 行走轮
61 滚轮
62 轮轴
7 锁定装置
71 螺丝
8 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用于对船体结构进行火工背烧作业,以消除船体结构焊接时产生的残余应力。如图1所示,该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包括手持进气管1、混流管3、以及两个火嘴2,所述手持进气管1下端通过一螺母8与混流管3相连通,所述螺母8有效防止丙烷-氧气混合气体在手持进气管1与混流管3的连接处出现泄漏现象,进而提高作业的安全性;所述两个火嘴2固定连接在混流管3的下方,优选地,所述混流管3与火嘴2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混流管3两端均设有一向下延伸的连杆5,所述连杆5的下端固定安装一行走轮6,所述连杆5与混流管3为可转动连接、且连杆5通过一锁紧装置7锁定在混流管3上。
在水平面中,所述混流管3通过螺母8可绕手持进气管1进行360°转动,所述连杆5可绕混流管3进行360°转动,所述行走轮6为一个作单向来回直线运动的行走轮,即确定行走轮6的行进方向后,行走轮6只能在该行进方向上进行来回直线运动。该行走轮6可采用以下结构:见图1和图5,所述连杆5下端固定设有两向下延伸的行走轮支架51,一滚轮61置于两行走轮支架51之间、且通过一轮轴62与行走轮支架51相连接,所述轮轴62与滚轮61的行进方向相垂直,滚轮61的行进方向也即为该火工龙头作业时的行进方向。可通过旋转连杆5去调节行走轮6的轮轴62方向,进而调节两火嘴2在轮轴62方向上的间距(即为焰道宽度),所述火嘴2的下端面高于行走轮6的下轮缘。
本实施例中,两个火嘴2对称分布在混流管3底部的两端;作业前,先根据不同的焰道宽度、及由背烧焊缝确定的行进方向去旋转混流管3,见图4,进而调节两火嘴2在垂直于火工龙头行进方向(也就是焊缝长度方向)上的间距,该间距为所需的焰道宽度,图4中所示的L1、L2为不同的两火嘴2间的作业间距;其次,旋转连杆5,进而使行走轮6的行进方向与焊缝长度方向相一致,将火嘴2和行走轮6调节至所需位置后,即可进行火工背烧作业。
进一步地,见图1和图3,所述混流管3两端均设有一拐臂4,所述连杆5垂直穿设在所述拐臂4中。所述两拐臂4分别朝所述混流管3相反方向延伸、且均垂直于该混流管3,两拐臂4与混流管3构成一Z字形支架。对于不同材质、不同板厚及不同焰道宽度的船钢板,火嘴2喷出的火焰焰心与钢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也不同,故需要调节两火嘴2与钢板间的垂向间距,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杆5为一可上下伸缩的连杆,即可调节在混流管3下方部分的连杆5的高度,其具体结构为:所述拐臂4上设有一圆孔41,所述连杆5上端穿设在该圆孔41中,所述锁紧装置7为两个穿设在圆孔41侧面的螺丝71,所述连杆5固定卡在螺丝71之间,旋松螺丝71后,混流管3在连杆5上可上下移动,进而改变行走轮6的下轮缘与混流管3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连杆5上下伸缩的调节,进而调节两火嘴2与钢板间的垂向间距。因此,本申请中,连杆5有两个作用:一、调节行走轮6的行进方向;二、调节火嘴2与钢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了保证该垂直距离的调节精度,故在所述连杆5上设有刻度。
进一步地,见图1和图2,所述手持进气管1包括手持部11和与手持部11下端折弯连接的下端部12,所述下端部12与所述混流管3连接、且垂直于混流管3,进而使两个火嘴2在火工背烧作业时保持平衡。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手持部11向下且向行走轮6的行进方向倾斜,进而便于操作人员在背烧作业过程中顺流移动该火工龙头,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体力。优选地,所述手持部11上设有一进气阀,以调节火焰强度和温度,保证火焰稳定性。
具体实施过程中,若两火嘴2之间的间距过小,则会引起两火嘴2相互影响而出现回火现象;若两火嘴2间距过大,则会影响火工龙头的灵巧性,故经过多次试验后,确定两火嘴2在轮轴62方向上的最大间距为80mm,见图1,此时也为火工龙头的初始位置,调节后两火嘴2在轮轴62方向上的间距为0~80mm中的任意值;另外,见图3,所述火嘴2与拐臂4上圆孔41之间的中心距为60mm,其在垂直于混流管3方向上的间距为57mm。
该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1、旋转混流管3,根据焰道宽度调节两火嘴2在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上的间距;
2、旋松螺丝71,旋转连杆5,调节行走轮6的行进方向,使其与焊道长度方向相一致;调节混流管3的高度,使火嘴2与钢板表面保持合适的垂直距离;拧紧螺丝71,将连杆5固定在拐臂4中。优选地,所述螺丝71外端固定一钢制旋转手轮,便于旋松或拧紧;
3、调节结束后,将所有连接按钮检查拧紧,然后通气点火;
4、调节手持部11上的进气阀,保证火焰强度、温度及稳定性。
该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适用于船用普通低碳钢、低合金高强度钢、特殊钢(即低温钢)等不同钢种的火工背烧作业。根据不同钢种特性、板厚、双火嘴的火焰强度以及不同火焰性质等参数,必须要调节火嘴2与钢板间的垂直距离,以达到最佳的火工背烧效果。针对不同钢种,其垂直距离如下表所示。
综上所述,该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方便操作其进行火工背烧作业。另外,采用该火工龙头完成火工背烧作业,以取代传统背烧方法,淘汰旧有生产模式,进而有效减少火工背烧作业对人力的需求及对操作人员经验技术的依赖,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和背烧质量,有效利用能源,改善施工作业环境。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包括手持进气管(1)、混流管(3)、以及两个火嘴(2),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进气管(1)下端通过一螺母(8)与混流管(3)相连通,所述两个火嘴(2)固定连接在混流管(3)的下方,所述混流管(3)两端均设有一向下延伸的连杆(5),所述连杆(5)的下端固定安装一行走轮(6),所述连杆(5)与混流管(3)为可转动连接、且连杆(5)通过一锁紧装置(7)锁定在混流管(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管(3)两端均设有一拐臂(4),所述连杆(5)垂直穿设在所述拐臂(4)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拐臂(4)分别朝所述混流管(3)相反方向延伸、且均垂直于该混流管(3),两拐臂(4)与混流管(3)构成一Z字形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臂(4)上设有一圆孔(41),所述连杆(5)上端穿设在该圆孔(41)中,所述锁紧装置(7)为两个穿设在圆孔(41)侧面的螺丝(71),所述连杆(5)固定卡在螺丝(7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5)上设有刻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进气管(1)包括手持部(11)和与手持部(11)下端折弯连接的下端部(12),所述下端部(12)与所述混流管(3)连接、且垂直于混流管(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11)上设有一进气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管(3)与火嘴(2)为可拆卸连接。
CN201310036639.0A 2013-01-30 2013-01-30 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 Active CN103968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6639.0A CN103968380B (zh) 2013-01-30 2013-01-30 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6639.0A CN103968380B (zh) 2013-01-30 2013-01-30 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8380A true CN103968380A (zh) 2014-08-06
CN103968380B CN103968380B (zh) 2016-09-14

Family

ID=51238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6639.0A Active CN103968380B (zh) 2013-01-30 2013-01-30 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838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5783A (zh) * 2016-05-10 2017-11-17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烧结用的多自由度式喷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416830A (zh) * 2021-05-26 2021-09-21 广州市广智机电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轮的火焰淬火工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1650U (zh) * 1985-04-28 1986-08-20 苏恒佳 对口加压焊接装置
DE202008000525U1 (de) * 2008-01-11 2008-05-15 Lai, Jet C. Stützvorrichtung mit einem positionsveränderlichen Saugfuß für eine Luftsprühpistole
JP3142182U (ja) * 2007-03-28 2008-06-05 周 武巧 ドライガンフレーム
CN201212770Y (zh) * 2007-05-10 2009-03-25 周武巧 旋转式烘干枪架
CN201940442U (zh) * 2010-10-27 2011-08-24 浙江海洋学院 船体分段火工矫正装置
CN202180112U (zh) * 2011-08-05 2012-04-04 浙江海昌造船有限公司 船体外板火工装置
CN202239304U (zh) * 2011-09-01 2012-05-30 南通贝斯特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简易式多头烘枪
CN202239045U (zh) * 2011-09-08 2012-05-30 江苏润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半自动双枪火工小车
CN202494109U (zh) * 2012-01-18 2012-10-17 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多头可调节火工龙头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1650U (zh) * 1985-04-28 1986-08-20 苏恒佳 对口加压焊接装置
JP3142182U (ja) * 2007-03-28 2008-06-05 周 武巧 ドライガンフレーム
CN201212770Y (zh) * 2007-05-10 2009-03-25 周武巧 旋转式烘干枪架
DE202008000525U1 (de) * 2008-01-11 2008-05-15 Lai, Jet C. Stützvorrichtung mit einem positionsveränderlichen Saugfuß für eine Luftsprühpistole
CN201940442U (zh) * 2010-10-27 2011-08-24 浙江海洋学院 船体分段火工矫正装置
CN202180112U (zh) * 2011-08-05 2012-04-04 浙江海昌造船有限公司 船体外板火工装置
CN202239304U (zh) * 2011-09-01 2012-05-30 南通贝斯特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简易式多头烘枪
CN202239045U (zh) * 2011-09-08 2012-05-30 江苏润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半自动双枪火工小车
CN202494109U (zh) * 2012-01-18 2012-10-17 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多头可调节火工龙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5783A (zh) * 2016-05-10 2017-11-17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烧结用的多自由度式喷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416830A (zh) * 2021-05-26 2021-09-21 广州市广智机电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轮的火焰淬火工艺
CN113416830B (zh) * 2021-05-26 2022-08-23 广州市广智机电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轮的火焰淬火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8380B (zh) 2016-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51401B (zh) 一种天然气外管道喷漆支撑装置
CN103773930B (zh) 火工背烧矫正机
CN103968380A (zh) 手控式双火嘴火工龙头
CN202494109U (zh) 多头可调节火工龙头
CN208977147U (zh) 一种大型不锈钢焊接h型钢组焊定位装置
CN205588280U (zh) 一种岔管放样划线装置
CN204504459U (zh) 管材切割器
CN207013907U (zh) 坡口切割装置
CN204488064U (zh) 一种用于风电叶片制造的主梁玻纤布铺层装置
CN206912447U (zh) 一种双边驱动快速降温的火焰切割机
CN202894625U (zh) 管件全位置自动化预热系统
CN105177234A (zh) 手推单行走轮双火嘴火工背烧龙头
CN205976419U (zh) 用于管道施工的移动装置
CN204238583U (zh) 一种用于狭窄空间大型支架安装的可调式移动托架
CN106345863A (zh) 一种汽车液压管折弯设备
CN207956923U (zh) 一种钢管全自动内外涂塑生产线高度可调的倾斜式上料架
CN203599691U (zh) 小直径管道内自动焊接行走装置
CN202899300U (zh) 一种用于网壳结构的顶升及纠偏的组合装置
CN206467683U (zh) 基础预埋件精度控制器
CN208408844U (zh) 一种矩形管钢结构焊接辅助装置
CN207155165U (zh) 一种管道滚动焊接支架
CN207521986U (zh) 便携式管口组对焊接装置
CN206981953U (zh) 一种用于窄厚钢板的坡口加工装置
CN206241571U (zh) 多功能管道组对工装
CN201253647Y (zh) 高效氧乙炔矫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