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1415A - 天灸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天灸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1415A
CN103961415A CN201410152816.6A CN201410152816A CN103961415A CN 103961415 A CN103961415 A CN 103961415A CN 201410152816 A CN201410152816 A CN 201410152816A CN 103961415 A CN103961415 A CN 103961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plasma
rhizoma corydalis
tartaric acid
semen sinapis
herba asar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528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1415B (zh
Inventor
杨安平
刘茜茜
古筱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Pudamei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1528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1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1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1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1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1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灸巴布剂,包括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和水,其中,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水=8-12:8-12:3-7:3-7:0.5-3.5:0.5-2.5:0.05-0.25:6-10:0.1-0.5:16-20。相应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天灸巴布剂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所述天灸巴布剂贴于特定穴位,既可通过药物在特定穴位的吸收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又具有揭贴无疼痛、揭贴无残留、可反复揭贴、疗效明显、保湿性好、使用舒适、无皮肤刺激性与致敏性等优点。

Description

天灸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与药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灸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与过敏性鼻炎均为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达10%,且发病率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支气管哮喘目前治疗药物主要为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及抗胆碱药物等;慢性支气管炎目前治疗药物主要是选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糜蛋白酶、肝素等超声雾化、注射抗生素等;过敏性鼻炎目前治疗药物主要为抗组胺药、减充血剂药、抗胆碱类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等。这些药物对此类呼吸系统疾病均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是长期应用存在呼吸系统、血液系统、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同时也存在易产生耐药性与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因此,选择疗效好、不易复发、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与治疗药物尤为必要,其中使用本发明天灸巴布剂的治疗组就是其中一种。
天灸,是古代冷灸法中一种,从广义上讲属于现在的“穴位敷贴疗法”,即于人体体表穴位敷贴药物,通过药物、俞穴及经络的作用,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并已证实使用本发明天灸巴布剂的治疗组对此类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有疗效高、不易复发、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目前,各医院在开展使用本发明天灸巴布剂的治疗组时,均为自选某些具有刺激性的药材粉碎调糊,敷贴穴位,致使穴位皮肤发泡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但在自调天灸药物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调制时卫生问题、药物粉碎度与加入姜汁多少等配制合理性问题,从而造成天灸的疗效不一。即,现有技术无法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疗效迅速明显的天灸巴布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揭贴无疼痛、揭贴无残留、可反复揭贴、疗效明显、保湿性好、使用舒适、无皮肤刺激性与致敏性的天灸巴布剂。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天灸巴布剂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天灸巴布剂,包括中药和基质,所述中药由白芥子、延胡索、细辛和甘遂组成,所述基质由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组成;
其中,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以重量份计的配比为:
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水=8-12:8-12:3-7:3-7:0.5-3.5:0.5-2.5:0.05-0.25:6-10:0.1-0.5:16-2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以重量份计的配比为:
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水=9-11:9-11:4-6:4-6:1.0-3.0:1.0-2.0:0.1-0.2:7-9:0.2-0.4:17-19。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白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以重量份计的配比为:
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水=10:10:5:5:2:1.5:0.15:8:0.3:18。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中药为提取物,由下述提取方法制得:
称取8-12份白芥子、8-12份延胡索、3-7份细辛、3-7份甘遂,以5-8倍药材量的60-80%乙醇提取、滤过、浓缩所得。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白芥子、延胡索、细辛和甘遂,以6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天灸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称取8-12份白芥子、8-12份延胡索、3-7份细辛、3-7份甘遂,以5-8倍药材量60-80%的乙醇提取、滤过、浓缩得中药提取物;
(2)把0.5-3.5份聚丙烯酸钠、0.05-0.25份甘羟铝、0.5-3.5份步骤(1)所得的中药提取物依次加入到6-10份甘油中混合均匀,作为Ⅰ相;
(3)把0.1-0.5份酒石酸溶解于16-20份水中制成酒石酸溶液,再混入0.5-2.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使之溶解完全,作为Ⅱ相;
(4)将Ⅱ相加入到Ⅰ相,搅拌均匀至交联状,即刻涂布,盖膜,背衬朝上,放置固化12-36h,切割封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1)包括:
称取8-12份白芥子、8-12份延胡索、3-7份细辛、3-7份甘遂,加入6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备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4)中,固化温度为20-30℃,湿度为70-8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4)中,固化温度为25℃,湿度为75%。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4)中,Ⅱ相分次缓慢加入到Ⅰ相,放置固化的时间为24h。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天灸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其采用特定配方,将药材经提取加工后,加入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即中药巴布剂,贴于特定穴位,既具有传统天灸使用的膏药通过药物在特定穴位的吸收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又具有与传统天灸使用的膏药不具有的优点,即具有使用方便、揭贴无疼痛、揭贴无残留、可反复揭贴、疗效明显、保湿性好、使用舒适、无皮肤刺激性与致敏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哮喘、过敏性鼻炎、关节系统疾病等防治。具体的,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
(1)所述天灸巴布剂包括中药和基质,中药由白芥子、延胡索、细辛和甘遂组成,基质由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及水组成,其中,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水=8-12:8-12:3-7:3-7:0.5-3.5:0.5-2.5:0.05-0.25:6-10:0.1-0.5:16-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天灸巴布剂采用上述基质配方,天灸巴布剂的初粘力优良、持粘力适中、涂展性良好,各项感官指标均符合外用贴敷要求,并可反复揭贴。采用上述中药配方,天灸巴布剂的疗效明显、无残留、保湿性能好、不干燥、使用舒适、无皮肤刺激性与致敏性。
(2)本发明采用特定的提取工艺,即称取白芥子、延胡索、细辛和甘遂,以6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提取2次,每次1h,通过HPLC法测量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平均提取率达0.9007%。因此,该提取方法简单,芥子碱硫氰酸盐的提取率高。
(3)本发明采用特定的制备方法,将聚丙烯酸钠、甘羟铝、中药提取物依次加入到甘油中混合均匀,作为Ⅰ相;然后把酒石酸溶解于水中制成酒石酸溶液,再混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使之溶解完全,作为Ⅱ相;将Ⅱ相加入到Ⅰ相,搅拌均匀至交联状。上述制备方法中,各原料组分在制备Ⅰ相、Ⅱ相时的添加顺序都是特定的,不可调换,而且,Ⅰ相、Ⅱ相之间的混合搅拌的添加次序和方式也是特定的,否则无法获得均匀的基质,影响巴布剂的成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天灸巴布剂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灸巴布剂,包括中药和基质,所述中药由白芥子、延胡索、细辛和甘遂组成,所述基质由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组成;
其中,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以重量份计的配比为:
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水=8-12:8-12:3-7:3-7:0.5-3.5:0.5-2.5:0.05-0.25:6-10:0.1-0.5:16-20。
优选的,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以重量份计的配比为:
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水=9-11:9-11:4-6:4-6:1.0-3.0:1.0-2.0:0.1-0.2:7-9:0.2-0.4:17-19。
最佳的,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以重量份计的配比为:
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水=10:10:5:5:2:1.5:0.15:8:0.3:18。
上述配方中,白芥子利气豁痰,温肺散寒,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具有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白芥子醇提取物小剂量组还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
延胡索行血气而利肺气,其提取物具有促进垂体分泌ACTH(adreno cortico tropic hormo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细辛温肺化饮,具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能消除新斯的明引起的支气管痉挛;
甘遂苦寒,宣通肺气,促进痰涎排出。
采用上述中药配方,当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10:10:5:5,天灸巴布剂的疗效明显、无残留、保湿性能好、不干燥、使用舒适、无皮肤刺激性与致敏性。
进一步,所述中药为提取物,由下述提取方法制得:
8-12份白芥子、8-12份延胡索、3-7份细辛、3-7份甘遂按配比混合,以5-8倍药材量的60-80%乙醇提取,过滤,浓缩。更佳的,所述白芥子、延胡索、细辛和甘遂,以6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
本发明采用特定的混合提取工艺,即称取白芥子、延胡索、细辛和甘遂,以6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分别提取2次,每次1h,通过HPLC法测量芥子碱硫氰酸盐的提取率达0.9007%。因此,该提取方法简单,芥子碱硫氰酸盐的提取率高。
本发明以聚丙烯酸钠为巴布剂的骨架材料、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增粘剂、以甘羟铝为交联剂、以甘油为保湿剂。当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之比为2:1.5:0.15:8时,巴布剂的初粘力优良、持粘力适中、涂展性良好等,各项感官指标均符合外用贴敷要求。
初粘力对巴布剂而言,指物体和粘性面之间以微小压力发生短暂接触时,巴布剂对物体的粘附作用。持粘力又称内聚力,是指基质本身的强度,即膏体抵抗持久性剪切外力所引起的蠕变破坏的能力。
进一步,所述聚丙烯酸钠优选为聚丙烯酸钠NP800,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优选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型号的聚丙烯酸,如NP600、NP700,其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本发明所举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天灸巴布剂优选为贴剂。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天灸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称取8-12份白芥子、8-12份延胡索、3-7份细辛、3-7份甘遂,以5-8倍药材量60-80%的乙醇提取、滤过、浓缩得中药提取物。
其中,5-8倍药材量是指乙醇的用量,60-80%是指乙醇的浓度。
作为步骤(1)更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包括:
称取8-12份白芥子、8-12份延胡索、3-7份细辛、3-7份甘遂,加入6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备用。
本发明采用特定的混合提取工艺,即称取白芥子、延胡索、细辛和甘遂,以中药6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提取2次,每次1h,通过HPLC法测量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平均提取率达0.9007%(本发明以芥子碱硫氰酸盐为指标性成分)。因此,该提取方法简单,芥子碱硫氰酸盐的提取率高。
S102,把0.5-3.5份聚丙烯酸钠、0.05-0.25份甘羟铝、0.5-3.5份步骤(1)所得的中药提取物依次加入到6-10份甘油中混合均匀,作为Ⅰ相。
各原料组分在制备Ⅰ相时的添加顺序都是特定的,不可调换,否则无法获得均匀的基质,影响巴布剂的成型。
S103,把0.1-0.5份酒石酸溶解于16-20份水中制成酒石酸溶液,再混入0.5-2.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使之溶解完全,作为Ⅱ相。
各原料组分在制备Ⅱ相时的添加顺序都是特定的,不可调换,否则无法获得均匀的基质,影响巴布剂的成型。
S104,将Ⅱ相加入到Ⅰ相,搅拌均匀至交联状,即刻涂布,盖膜,背衬朝上,放置固化12-36h,切割封装。
优选的,步骤S104中,Ⅱ相分次缓慢加入到Ⅰ相,放置固化的时间为24h。
需要说明的是,Ⅰ相、Ⅱ相之间的混合搅拌的加入次序和加入方法也是本发明所特有的,否则无法获得均匀的基质,影响巴布剂的成型。
例如,假若将Ⅰ相缓慢加入Ⅱ相时,出现颗粒状和不分散现象,无法得到均匀基质;又如,假若将Ⅱ相一次性加入到Ⅰ相,基质会迅速缩成一团,无法得到均匀的基质。
还需要说明的是,“将Ⅱ相加入到Ⅰ相,搅拌均匀至交联状”中,交联状是指膏体可拉丝并附有弹性时。
采用S104方法所制得的巴布剂膏体均匀,表面有光泽,此法简单、方便、可行。
此外,步骤S104中,温度与湿度对巴布剂的成型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发明优选将固化温度设定为20-30℃,湿度设定为70-80%。更佳的,固化温度为25℃,湿度为75%。在上述温度与湿度等操作条件下,可以保证基质在放置固化时的顺利成型。
图1所示的天灸巴布剂制备方法中所用的原料配方,与前述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称取10份白芥子、10份延胡索、5份细辛、5份甘遂按配比混合,以中药6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滤过,浓缩得中药提取物;
(2)把2份聚丙烯酸钠、0.15份甘羟铝、2份步骤(1)所得的中药提取物依次加入到8份甘油中混合均匀,作为Ⅰ相;
(3)把0.3份酒石酸溶解于18份水中制成酒石酸溶液,再混入1.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使之溶解完全,作为Ⅱ相;
(4)将Ⅱ相加入到Ⅰ相,搅拌均匀至交联状,即刻涂布,盖膜,背衬朝上,放置固化24h,固化温度为25℃,湿度为75%,切割封装。
实施例2
(1)称取8份白芥子、8份延胡索、3份细辛、3份甘遂按配比混合,以中药5倍药材量的6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滤过,浓缩得中药提取物;
(2)把0.5份聚丙烯酸钠、0.05份甘羟铝、0.5份步骤(1)所得的中药提取物依次加入到6份甘油中混合均匀,作为Ⅰ相;
(3)把0.1份酒石酸溶解于16份水中制成酒石酸溶液,再混入0.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使之溶解完全,作为Ⅱ相;
(4)将Ⅱ相加入到Ⅰ相,搅拌均匀至交联状,即刻涂布,盖膜,背衬朝上,放置固化15h,固化温度为20℃,湿度为70%,切割封装。
实施例3
(1)称取12份白芥子、12份延胡索、7份细辛、7份甘遂按配比混合,以中药8倍药材量的8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滤过,浓缩得中药提取物;
(2)把3.5份聚丙烯酸钠、0.25份甘羟铝、3.5份步骤(1)所得的中药提取物依次加入到10份甘油中混合均匀,作为Ⅰ相;
(3)把0.5份酒石酸溶解于20份水中制成酒石酸溶液,再混入2.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使之溶解完全,作为Ⅱ相;
(4)将Ⅱ相加入到Ⅰ相,搅拌均匀至交联状,即刻涂布,盖膜,背衬朝上,放置固化30h,固化温度为30℃,湿度为80%,切割封装。
实施例4
(1)称取10份白芥子、10份延胡索、5份细辛、5份甘遂按配比混合,以中药7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滤过,浓缩得中药提取物;
(2)把2.5份聚丙烯酸钠、0.2份甘羟铝、2.5份步骤(1)所得的中药提取物依次加入到9份甘油中混合均匀,作为Ⅰ相;
(3)把0.4份酒石酸溶解于17份水中制成酒石酸溶液,再混入1.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使之溶解完全,作为Ⅱ相;
(4)将Ⅱ相加入到Ⅰ相,搅拌均匀至交联状,即刻涂布,盖膜,背衬朝上,放置固化28h,固化温度为23℃,湿度为72%,切割封装。
实施例5
(1)称取10.5份白芥子、10.5份延胡索、5.5份细辛、5.5份甘遂按配比混合,以中药6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滤过,浓缩得中药提取物;
(2)把2.2份聚丙烯酸钠、0.18份甘羟铝、3份步骤(1)所得的中药提取物依次加入到10份甘油中混合均匀,作为Ⅰ相;
(3)把0.2份酒石酸溶解于19份水中制成酒石酸溶液,再混入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使之溶解完全,作为Ⅱ相;
(4)将Ⅱ相加入到Ⅰ相,搅拌均匀至交联状,即刻涂布,盖膜,背衬朝上,放置固化36h,固化温度为26℃,湿度为78%,切割封装。
将实施例所得的天灸巴布剂进行技术检测以及药效检验:
一、天灸巴布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过敏性鼻炎
(一)天灸巴布剂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
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及分期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制定。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哮证的中医诊断标准制定。
2、纳入标准
符合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及中医哮证缓解期和发作期属寒哮证的诊断标准;急性发作期属轻、中度者,非急性发作期属间歇性及轻、中度者;4周内未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年龄18岁以上,65岁以下者。
3、排除标准
年龄小于18岁、大于65岁者;4周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哮喘持续状态或病情划分为重度、危重者;孕妇、血证、发热、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
4、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62例,均为某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病人。采取简单随机化方法,按1:1比例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2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5、治疗方法
2组病情属中度者使用基础治疗:舒弗美,每次0.1g,每天2次,早、晚各服1次,共治疗3月。但病情属轻度者不使用基础治疗;病情加重时允许患者使用舒喘灵气雾剂。治疗组采用使用本发明天灸巴布剂的治疗组。取穴3组:①双肺俞、双胃俞、双志室、擅中;②双脾俞、双风门、双青育、天突;③双肾俞、双定喘、双心俞、中院。将本发明天灸巴布贴贴于穴位上,背部穴位均取双侧。每次贴药1小时,10天贴1次,共治疗9次,疗程3月。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安慰剂是指不含中药提取物的巴布贴)治疗。取穴与贴药方法同治疗组。
6、疗效标准
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有关标准制定。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或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PEF)>35%,或治疗后FEV:或PEF,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20%。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或PEF增加量范围在25%-35%,或治疗后FEV,或PEF达到预计值60%-79%;PEF昼夜波动率<20%,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或PEF增加量在15%-24%,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无效:临床症状和FEV.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加重。
7、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1%,对照组为21.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知使用本发明天灸巴布剂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天灸巴布剂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二)天灸巴布剂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响
1、诊断标准
按照1979年11月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标准制定: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排除肺结核、尘肺、肺脓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咽疾病等具有咳嗽、咯痰、喘息症状的其它疾病。
2、纳入标准
符合支气管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急性发作期属轻、中度者,非急性发作期属间歇性及轻、中度者;4周内未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年龄40岁以上,85岁以下者。
3、排除标准
年龄小于40岁、大于85岁者;4周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重度患者;孕妇、血证、发热、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不能按规定完成疗程者。
4、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40例,均为某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
采取简单随机化方法,按1:1比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5-85岁,平均65岁;病程3年-40年。对照组2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43-85岁,平均66.5岁;病程3年-3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5、治疗方法
选取腧穴为定喘、膏盲、肺俞、大椎、风门、脾俞、肾俞穴。将本发明天灸巴布贴贴于穴位上,背部穴位均取双侧。每次贴药1小时,10天贴1次,共治疗9次,疗程3月。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取穴与贴药方法同治疗组。
6、疗效标准
治愈:经治疗后咳嗽、咳痰及全身症状消失。有效:咳嗽减轻,痰量减少,全身症状轻,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无效:经治疗后,诸症状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7、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1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知使用本发明天灸巴布剂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2天灸巴布剂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三)天灸巴布剂对过敏性鼻炎的影响
1、诊断标准
参照有关文献制定。即常年性发作,临床具有鼻痒、打喷嚏(连续3个以上)、流涕、鼻塞四大症状。1年内反复发作时间累计超过0.5小时;病程≥1年;有明显吸入物和致敏原线索,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发作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血清免疫球蛋白
IgE>(62+12)U/mL;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EC)≥1%;血液EC(50~300)×106/L,均高出正常值。
2、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自愿参加临床观察,服从医生安排,并配合治疗和随访。
3、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脏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高热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孕妇;②有皮肤溃疡、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③对天灸药物过敏者;④对天灸胶布过敏者。
4、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40例,均经耳鼻喉科确诊为过敏性鼻炎。男9例,女21例;曾接受天灸治疗者8例,第1次接受天灸治疗者22例;年龄7~62岁,平均(30.67±13.84)岁;病程1~22年,平均(7.20±5.09)年。
5、治疗方法
选取大椎、风门、肺俞、肾俞、膏肓、志室穴位。将本发明天灸巴布贴贴于穴位上,背部穴位均取双侧。每次贴药1小时,10天贴1次,共治疗9次,疗程3月。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取穴与贴药方法同治疗组。
6、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以上无复发;好转:发作时症状体征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7、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0.0%,对照组为1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知使用本发明天灸巴布剂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3天灸巴布剂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四)、结论
天灸巴布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过敏性鼻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1%、80.0%与70.0%,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天灸巴布剂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有显著地效果。
二、天灸巴布剂的初粘力、持粘力和综合感官测定
(一)将成型后的巴布剂分别进行初粘力、持粘力和综合感官评分测定,结果如下:
表4天灸巴布剂的初粘力、持粘力和综合感官测定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初粘力、持粘力和综合感官采用下述的测试方法:
1、初粘力:测定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ⅫE贴膏剂粘附力测定法第一法。取1块巴布剂除去防粘层,置于与水平面成30°倾斜板中央,膏面向上,斜面上部10cm及下部15cm用透明胶带覆盖,中间留出5cm膏面,将不同规格的钢球自斜面顶端自由滚下,记录可以粘住钢球的质量。同一样品重复测定3次,以3次均能粘住的钢球号为准。
2、持粘力:测定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ⅫE贴膏剂粘附力测定法第二法。持粘力测试装置由试验架、试验板、压辊和加载板组成。实验前将试验板和加载板用无水乙醇擦洗干净后,取裁剪成3cm×8cm的样品纵向粘贴在紧挨着的试验板和加载板的中部,用压辊在供试品上来回滚压三次,供试品粘贴在板上后,放置20min,固定于试验架上,挂上70g的砝码,用秒表记录供试品从试验板上脱落的时间,取三次测试的算术平均值。
3、综合感观评分:感官指标由三次测试结果取均值。各项满分均为1分,总分4分,四分项之和记为感官综合评分。
(1)涂展性:用涂布器涂布时,抛锚性好,膏体均匀不断条。易涂布者且不断条为1分,大面积溢出背衬或无法涂布者为0分。按可涂布性分为6个等级:0、0.2、0.4、0.6、0.8、1.0分。
(2)均匀性:指所制备的膏体均匀、稠度适宜,涂布在无纺布上无颗粒状、粗丝状胶团、细腻、薄厚一致。完全符合者1分,膏体表面凹凸不平或有明显结块为0分;按均匀程度分为6个等级:0、0.2、0.4、0.6、0.8、1.0分。
(3)皮肤追随性:该项指标是借鉴日本评价巴布剂的方法,将成型巴布剂贴于成年男性手腕背部,用力甩10下,不脱落者为10分,按易脱落程度分为6个等级:0、0.2、0.4、0.6、0.8、1.0分。
(4)反复揭帖性与皮肤残留:将成型巴布剂反复揭开、粘贴于手腕背部,重复3次,揭开或粘贴的间隔为5min。第三次粘贴于背部后大力甩10下不脱落且每次揭帖后均无基质残留在皮肤者为10分,按皮肤的基质残留量和第三次甩手易脱落程度分为6个等级:0、0.2、0.4、0.6、0.8、1.0分。
(二)结果显示各项指标良好,即初粘力优良、持粘力适中、涂展性良好,各项感官指标均符合外用贴敷要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天灸巴布剂采用特定配方,将药材经提取加工后,加入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即中药巴布剂,贴于特定穴位,既具有传统天灸使用的膏药通过药物在特定穴位的吸收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又具有与传统天灸使用的膏药不具有的优点,即具有使用方便、揭贴无疼痛、揭贴无残留、可反复揭贴、疗效明显、保湿性好、使用舒适、无皮肤刺激性与致敏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哮喘、过敏性鼻炎、关节系统疾病等防治。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天灸巴布剂,包括中药和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白芥子、延胡索、细辛和甘遂组成,所述基质由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组成;
其中,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以重量份计的配比为:
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水=8-12:8-12:3-7:3-7:0.5-3.5:0.5-2.5:0.05-0.25:6-10:0.1-0.5:16-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灸巴布剂,其特征在于,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以重量份计的配比为:
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水=9-11:9-11:4-6:4-6:1.0-3.0:1.0-2.0:0.1-0.2:7-9:0.2-0.4:17-1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灸巴布剂,其特征在于,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以重量份计的配比为:
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水=10:10:5:5:2:1.5:0.15:8:0.3:1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灸巴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提取物,由下述提取方法制得:
称取8-12份白芥子、8-12份延胡索、3-7份细辛、3-7份甘遂,以5-8倍药材量的60-80%乙醇提取、滤过、浓缩所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灸巴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芥子、延胡索、细辛和甘遂以6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天灸巴布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称取8-12份白芥子、8-12份延胡索、3-7份细辛、3-7份甘遂,以5-8倍药材量60-80%的乙醇提取、滤过、浓缩得中药提取物;
(2)把0.5-3.5份聚丙烯酸钠、0.05-0.25份甘羟铝、0.5-3.5份步骤(1)所得的中药提取物依次加入到6-10份甘油中混合均匀,作为Ⅰ相;
(3)把0.1-0.5份酒石酸溶解于16-20份水中制成酒石酸溶液,再混入0.5-2.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使之溶解完全,作为Ⅱ相;
(4)将Ⅱ相加入到Ⅰ相,搅拌均匀至交联状,即刻涂布,盖膜,背衬朝上,放置固化12-36h,切割封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灸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
称取8-12份白芥子、8-12份延胡索、3-7份细辛、3-7份甘遂,加入6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备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灸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固化温度为20-30℃,湿度为70-8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灸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固化温度为25℃,湿度为75%。
10.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天灸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Ⅱ相分次缓慢加入到Ⅰ相,放置固化的时间为24h。
CN201410152816.6A 2014-04-16 2014-04-16 天灸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961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2816.6A CN103961415B (zh) 2014-04-16 2014-04-16 天灸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2816.6A CN103961415B (zh) 2014-04-16 2014-04-16 天灸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1415A true CN103961415A (zh) 2014-08-06
CN103961415B CN103961415B (zh) 2016-08-31

Family

ID=51231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2816.6A Active CN103961415B (zh) 2014-04-16 2014-04-16 天灸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141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4546A (zh) * 2014-10-22 2015-01-1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91636A (zh) * 2015-01-04 2015-04-08 霍山县中医院 一种治疗咳喘的中药
CN104815178A (zh) * 2015-05-18 2015-08-05 西宁科进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哮喘的中药
CN105250477A (zh) * 2015-11-20 2016-01-20 吴斌 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CN112156148A (zh) * 2020-09-22 2021-01-01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 巴布贴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巴布贴剂
CN115245502A (zh) * 2021-09-23 2022-10-28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滴喷剂型纳米脂质体凝胶三伏贴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0286A (zh) * 2004-12-31 2005-08-31 中山大学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5855A (zh) * 2012-08-21 2012-12-0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 一种用于晕动病防治的亲水性巴布剂
CN203355111U (zh) * 2013-05-10 2013-12-25 蔡永登 咳喘感风湿三伏背背贴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0286A (zh) * 2004-12-31 2005-08-31 中山大学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5855A (zh) * 2012-08-21 2012-12-0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 一种用于晕动病防治的亲水性巴布剂
CN203355111U (zh) * 2013-05-10 2013-12-25 蔡永登 咳喘感风湿三伏背背贴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马秉智等: "均匀设计法优选热痹巴布剂制备工艺", 《中华中医药杂志》, vol. 25, no. 8, 31 August 2010 (2010-08-31), pages 1305 - 1307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4546A (zh) * 2014-10-22 2015-01-1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274546B (zh) * 2014-10-22 2017-05-3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91636A (zh) * 2015-01-04 2015-04-08 霍山县中医院 一种治疗咳喘的中药
CN104815178A (zh) * 2015-05-18 2015-08-05 西宁科进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哮喘的中药
CN105250477A (zh) * 2015-11-20 2016-01-20 吴斌 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CN112156148A (zh) * 2020-09-22 2021-01-01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 巴布贴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巴布贴剂
CN115245502A (zh) * 2021-09-23 2022-10-28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滴喷剂型纳米脂质体凝胶三伏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1415B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1415B (zh) 天灸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3539B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772590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凝胶膏剂和制备方法
CN103285155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皮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8354981A (zh) 一种小金橡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4189554A (zh) 一种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中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23373B (zh)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6842B (zh)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用凝胶剂
CN103948761B (zh) 一种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028927B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的外敷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8060B (zh) 用于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67915A (zh) 一种可用于化痰止咳的贴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3301353B (zh) 一种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2908527B (zh) 一种会阴切开术后局部麻醉镇痛的药物
CN108567823A (zh) 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膏贴、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CN104225063A (zh) 红药巴布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40581B (zh) 一种香麻寒喘贴的应用及其检测方法
CN104042811B (zh) 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外贴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13009A (zh) 一种改善特禀体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50671B (zh) 珍龙醒脑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中的应用
CN105012819B (zh) 一种用于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制剂
JP7362140B2 (ja) 痛風性関節痛を治療する漢方薬外用貼付剤及びその調製方法
CN104940304A (zh) 一种用于离子导入疗法的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敷贴
CN117018158B (zh) 一种石墨烯暖宫止痛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06207B (zh) 一种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的外治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04

Address after: 528000 Foshan National Torc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ark,, China, Foshan, China, Chancheng District, Guangdong, two

Patentee after: FOSHAN PUDAMEI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Foshan National Torc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ark,, China, Foshan, China, Chancheng District, Guangdong, two

Patentee before: Yang 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