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9916A - 气体放电灯的功率电路 - Google Patents

气体放电灯的功率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9916A
CN103959916A CN201280053566.XA CN201280053566A CN103959916A CN 103959916 A CN103959916 A CN 103959916A CN 201280053566 A CN201280053566 A CN 201280053566A CN 103959916 A CN103959916 A CN 103959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lamp
electric current
filamen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35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9916B (zh
Inventor
格里特·亨德里克·范埃尔登
帕特里·亚历山大·玛丽亚·波英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derlandsche Apparatenfabriek NEDAP NV
Original Assignee
Nederlandsche Apparatenfabriek NEDAP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derlandsche Apparatenfabriek NEDAP NV filed Critical Nederlandsche Apparatenfabriek NEDAP NV
Publication of CN103959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9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9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9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95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mps with preheating electrodes, e.g. for fluorescent lamps
    • H05B41/298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H05B41/2988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protecting the lamp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95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mps with preheating electrodes, e.g. for fluorescent lamps
    • H05B41/298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95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mps with preheating electrodes, e.g. for fluorescent lamps
    • H05B41/298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H05B41/2981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protecting the circuit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H05B41/2985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protecting the circuit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gainst abnormal lamp operating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36Controlling
    • H05B41/38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36Controlling
    • H05B41/38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 H05B41/39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ntinuously
    • H05B41/392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ntinuously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thyristor
    • H05B41/3921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ntinuously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thyristor with possibility of light intensity vari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至少一个包括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气体放电灯的功率电路,该功率电路包括电子驱动电路,其优选地用于在第一和第二灯丝之间产生用于启动气体放电灯的第一交流电压一级用于在第一和第二灯丝之间产生用于使气体放电灯在启动之后燃烧的第二交流电压,其中,该功率电路还包括电子加热电路,其用于至少在第二交流电压的产生过程中产生流经第一灯丝以加热第一灯丝的第一电流和/或产生流经第二灯丝以加热第二灯丝的第二电流。

Description

气体放电灯的功率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至少一个包括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气体放电灯的功率电路,该功率电路包括电子驱动电路,其优选用于在第一和第二灯丝之间产生用于启动气体放电灯的第一交流电压,以及在第一和第二灯丝之间产生使气体放电灯在已经启动之后燃烧的第二交流电压。注意,有时将气体放电灯的灯丝称为气体放电灯的白炽灯丝。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功率电路和与该功率电路相连的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的系统。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为通过UV灯对水进行消毒的系统,为此,该系统还包括将灯容纳其中的防水壳体。
背景技术
这种功率电路与系统是已知的。尤其是已知通过这种功率电路来控制用于产生紫外光的低压气体放电灯。此后,紫外光特别地用于对废水和饮用水进行消毒。与中压及高压灯相比,低压气体放电灯由于其效率更高而带来优点。此工作是基于功率高达1000瓦的新一代低压汞齐灯来完成的,因此系统总效率,也即能量消耗,变得尤为重要。
产生紫外光的低压气体放电灯的问题在于光发射,也即灯的效率,取决于汞齐温度,而汞齐温度又相应地取决于其中容纳有灯以进行消毒的水的温度。更常规地是,任何类型的包括气体放电灯的系统的问题在于,在气体放电灯中,灯的温度会偏离最优值,更具体的说是,在环境影响下而变得过低,由此导致灯的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考虑针对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方案。为此,根据本发明的功率电路的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电路还包括电子加热电路,其至少在产生第二交流电压期间,产生流经第一灯丝以加热所述第一灯丝的第一电流和/或产生流经第二灯丝以加热所述第二灯丝的第二电流。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灯丝和/或所述第二灯丝因此也用作气体放电灯的潜在热源。针对灯的加热,所述电子加热电路能够发出流经所述第一灯丝的第一电流和/或发出经过所述第二灯丝的第二电流。针对加热,所述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可以补充到由所述第一交流电压和/或第二交流电压产生的在所述第一灯丝与第二灯丝之间流动的电流中。特别地,这里认为,所述功率电路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和/或所述加热电路的控制电路。特别地,这里认为,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根据由所述第二交流电压产生的流动在所述第一灯丝与第二灯丝之间的灯电流的幅度,来调节所述第一电流的幅度和/或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度。更具体地,这里认为,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如果所述灯电流减小则增加所述第一电流的幅度和/或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度,反之亦然。现在例如,如果存于所述气体放电灯中的气体的温度下降,则所述灯电流以及灯的效率也由此降低。这是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检测而得到的。作为响应,所述控制电路将增加所述第一电流的幅度和/或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度。这相应的结果是,对所述第一灯丝和/或第二灯丝进行额外加热,从而使灯中所述气体的温度再次上升。然后,使得当所述灯电流超过预设值时,所述第一电流的幅度和/或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度变为等于零。如果所述灯电流具有等于预设值的幅度,则所述灯电流针对期望效率而被最优地设置。由此,调节能够使得,当所述灯电流的幅度变为小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一电流的幅度和/或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度设置为从零至大于零的固定值。其效果是,所述灯被额外加热,直到所述灯电流再次变为大于预设值。然而,当然还可以当所述灯电流的幅度变为小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一电流的幅度变为大于零,并且当灯电流进一步减小时由此增加。这同样也适用于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度。如果在所述灯电流再次增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流的幅度和/或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度将再次下降,并且当所述灯电流的幅度再次变为大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一电流的幅度和/或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度变为等于零。这些能够对所述第一电流的幅度和/或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度进行调节的情况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特别地是,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当所述灯电流的幅度在预设区间内时,如果灯电流减小则增加所述第一电流的幅度和/或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度,反之亦然。同时,特别地,当所述灯电流变为大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一电流的幅度和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度变成零。
更具体地,认为所述驱动电路配置为能够对所述灯调光。特别地认为,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当所述灯的调光增大时,所述区间的上限变得更小,反之亦然。特别地,认为此上限等于上述预设值。换句话说,如果灯被调暗,所述灯提供期望的最优效率的所在的灯电流也将降低。
特别地,认为所述第一电流为交流电流,并且所述第二电流为交流电流。
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于,针对所述功率电路与所述灯之间较长距离(即,具有更长的配线)上所消耗的某程度的较大功率而言,即控制具有所述第二交流电压的所述气体放电灯又控制具有所述第一电流和/或第二电流的所述气体放电灯的灯丝不是最优的。这就是说,没有提供最优效率。这是因为,在灯具有更大功率情况下灯丝是低欧姆电阻。由此,所述功率电路与所述灯之间的配线的电阻和无功阻抗,特别是处于高频控制情况下,会很快地大于所述灯丝的电阻。由此,在预热、正常工作以及调光期间,难以用标准方法(将谐振电容器与灯丝串联)为所述灯提供适当的电流和电压,当然如果灯电压还存在明显变化的话也如此。问题包括:预热过程中所述灯上的最大电压,给定不同长度的灯配线情况下在正常工作及调光期间所述灯电流的值及波动,以及在灯配线中的损耗。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为此认为,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用于产生所述第二交流电压的第一谐振电路,并且所述加热电路包括用于产生所述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第二谐振电路。由于所述驱动电路和加热电路各自均具有其自身的谐振电路,因此可以彼此独立地进行调节,作为一方的所述灯电流和作为另一方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流可以相互独立地进行设置。特别地,作为一方的所述第二交流电压的频率和相应的所述灯电流的频率与作为另一方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流的频率可以彼此独立地进行设置。
优选地,认为所述功率电路配置为,当所述灯还未燃烧并且所述第二交流电压也还未产生时还可产生所述第一电流和/或所述第二电流以用于对所述灯预热。根据上述具有两个彼此独立工作的谐振电路的实施例,在预热期间,所述第一电流和/或所述第二电流也可以独立于用于启动所述气体放电灯的所述第一交流电压而设置。特别地,由此认为,针对所述灯电流,可以将频率选择为能够使得无功部件(线圈、电容)较小、开关损耗不会过大、并且所述灯的效率足够高,同时EMC也不是问题。关于所述加热电路,所述第一电流和/或所述第二电流的频率可以选择为使得所述灯配线的阻抗和所述灯配线的损耗均保持足够低,并且无功部件的尺寸不会过大,同时所选择的频率优选为高于可听范围并且低于所述灯电流的最小频率。
优选地,认为所述加热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一变压器的初级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加热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子与第二变压器的初级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侧的第一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灯丝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侧的第一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灯丝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相连。以这种方式,所述加热电路与所述灯电隔离。特别地,还认为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经由第一电阻与直流电压源的第一端子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经由第二电阻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第二端子连接或接地,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子经由第三电阻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第一端子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子经由第四电阻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第二端子连接或接地,其中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经由第一分压器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第二端子连接或接地,并且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子经由第二分压器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第二端子连接或接地,以用于测量所述第一分压器和所述第二分压器之间的电压,从而能够根据该测量的测量结果计算出从所述灯到地的漏电流,以及/或者能够根据该测量的测量结果计算出所述灯上的直流电压,和/或能够根据该测量结果来确定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和第二输出端子之间是否存在漏电流路径。通过这些,如下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如果在灯寿命殆尽时其整流效应将会出现的情况下,灯的一端过热和/或功率电路毁坏。
当所述灯实现为UV灯时,其通常放置在由待清洁的水包围的玻璃壳体中。那么,理想的是能够检测出套中是否有水,因为有水则所述灯无法再达到其最优温度并由此产生过少的紫外光。通过本发明的上述特定实施例,可以确定任何漏向大地(经由水)的漏电流的幅度。这可以在所述灯开启之前但仍然处于工作状态期间完成。而且,可以确定在所述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子之间是否存在漏电流路径。对所述套中的水的检测不再是必要的,因为这种水与大地电接触。这可以在所述灯开启之前进行。
通过在操作中借助分压器来测量所述灯上的直流电压,可以确定所述灯中是否出现意味着所述灯的寿命将尽的整流现象。
重要的是,能够对所述灯丝以及所述功率电路到所述灯的配线进行测试。因此,重要的是,能够检测到所述灯丝的中断或短路。这可以通过下面将要描述的第一和第二测试来实现。而且,过长的配线可造成配线的交流电阻或阻抗变得大于预期,其结果是通过适当电流无法再完成预热。这种预热借助上述的第一和第二电流执行。在所需的第一和第二电流下,过高的阻抗将需要比所述加热电路所能提供的电压更高的电压。对过长配线的检测也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测试来实现。配线的电容还会改变必须借以控制由所述功率电路、配线和灯形成的所述谐振电路以实现适当的第一交流电压的频率。配线的电容或所需的点火频率(所述第一电压的频率)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或第二测试而预先确定。如果所述配线的电容已确定,则可以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电压的频率来将这种电容对上述频率的影响消除,为所述配线的电容对谐振频率的影响。
在所述功率电路的特定实施例中,还认为,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用以实现所述第一测试,其中激活所述驱动电路而停用所述加热电路,并且其中由所述控制电路产生的第三交流电压很低,以致于一旦灯出现破碎或短路,所述驱动电路不会因所述破碎或短路的灯或配线而损坏,并且其中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用以实现所述第一测试以测量所述第三电压或与之相关的电压以及所述灯电流或与之相关的电流。根据测得的电压和电流,可以计算出从所述驱动电路到所述灯的配线的电阻、自感和电容,包括所述灯的电阻、电容和自感。根据这些结果,能够确定是否必须点燃所述灯以及如何点燃所述灯。这种决策过程可以通过控制中的预设算法来执行。而且还认为,根据特定实施例,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用以实现所述第二测试,其中停用所述驱动电路而激活所述加热电路,并且其中由于所产生的第一交流电流和/或所产生的第二交流电流均很低,以致于一旦灯或配线出现破碎或短路,所述加热电路不会因所述破碎或短路的灯或配线而损坏,并且其中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执行所述第二测试以测量所述第一电流或与之相关的电流、所述第二电流或与之相关的电流、所述加热电路输出端子上的电压或与之相关的电压。而且,根据测得的这些电流和电压,可以计算出从所述加热电路到所述灯的配线的电阻、自感和电容,其包括所述灯的电阻、自感和电容。基于这些结果,再结合所述第一测试的结果,能够确定是否必须点燃所述灯以及如何点燃所述灯。这可以通过上述算法来执行。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将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耦合于气体放电灯的功率电路的可行实施例;
图2示出了控制电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I1、I2与Ilamp之间的关系;
图3示出了控制电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I1、I2与Ilamp之间的关系;
图4示出了控制电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I1、I2与Ilamp之间的关系;
图5示出了控制电路的其它施例中的I1、I2与Ilamp之间的可行关系;
图6示出了控制电路的又一施例中的I1、I2与Ilamp之间的可行关系;
图7-9分别示出了两个气体放电灯可串联连接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根据本发明的功率电路的可行实施例以附图标记1表示。该功率电路与设有第一灯丝4和第二灯丝6的气体放电灯2耦合。本示例中的气体放电灯2实现为UV灯,特别是低压汞齐灯。本示例中的灯在8安培(下文中称为:安)额定电流下具有500瓦的功率。
功率电路包括电子驱动电路8,其用于在第一与第二灯丝之间产生用于启动气体放电灯的第一交流电压,以及在第一和第二灯丝之间产生使气体放电灯在启动之后燃烧的第二交流电压。该驱动电路设有第一连接端子10和第二连接端子12。第一端子10经由变压器16的次级绕组14与第一灯丝4连接。更具体地说,第一端子通过配线18与变压器16的次级绕组14连接。次级绕组14的末端分别通过配线20和22与第一灯丝4的连接端子24和26连接。完全类似地,端子12通过配线28与第二变压器32的次级绕组30连接。次级绕组30的末端分别通过配线34和36与第二灯丝6的第一连接端子38和第二连接端子40连接。因此认为,第二端子12经由第二变压器32与灯丝6连接。
功率电路还包括电子加热电路42,其可以至少在第一交流电压产生之前或期间以及在第二交流电压产生之前或期间,产生流经第一灯丝用于对第一灯丝加热的第一电流和/或产生流经第二灯丝用于对第二灯丝加热的第二电流。本示例中的加热电路兼顾两组灯丝的预热以及调光期间的补充加热。
加热电路42设有第一输出端子44,其通过配线48与第一变压器16的初级绕组50的第一端连接。加热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子52通过配线54与第二变压器32的初级绕组56的第二端连接。初级绕组50的第二端和初级绕组56的第一端(其不与配线54连接)共同通过配线58进行互连。
在本示例中,驱动电路8包括用于产生交流电压的第一电路60、变压器62和第一谐振电路64,其中第一电路产生的交流电压经由变压器供应给第一谐振电路64,以通过第一谐振电路产生第二交流电压并也可以产生第一交流电压。通过该谐振电路产生的第一和第二交流电压略微呈正弦波。相反,借助于第一电路60产生的交流电压例如具有方波形式。
加热电路包括用于产生交流电压(例如,方波形式)的第二电路66,由此所产生的交流电压供应给第二谐振电路68,以通过该第二谐振电路产生第一电流和/或第二电流。第一和第二电流I1和I2分别是具有正弦形状的交流电流。
在本示例中,认为第一电流I1和第二电流I2的频率小于第一和第二交流电压的频率。在本示例中,交流电流I1和交流电流I2的频率为10-30kHz。
功率电路还包括AC/DC转换器,在使用时将交流电压供应给该AC/DC转换器以产生直流电压。因此,AC/DC转换器形成具有第一端子72和第二端子74的直流电压源。端子72和74通过配线76和78与第一电路60和第二电路66连接,即连接到驱动电路8和加热电路42的输入侧上。功率电路还包括控制电路80,其用于控制第一电路60和第二电路66并测量第一和第二交流电压、灯电流、第一和第二电流、以及变压器16和32的次级绕组14和30上的电压。灯电流Ilamp是流经于第一灯丝4与第二灯丝6之间的电流,其效果是使灯在点燃之后燃烧。以下为例如已描述到此程度的功率电路的操作。
向AC/DC转换器70施加例如220伏的交流电压。本示例中的AC/DC转换器在端子72、74上产生430伏的直流电压。控制电路80控制第一电路60,使得以例如100-200kHz的相对较高频率产生例如方波形式的交流电压。变压器62负责第一电路60与第一谐振电路64之间的电隔离。通过变压器62向谐振电路64提供上述由第一电路60产生的交流电压。基于该交流电压,谐振电路64产生具有上述较高频率的第一交流电压。为了产生具有上述较高频率且具有正弦波形(在本示例中为正弦波形)的第一交流电压,控制电路80在微处理器100的协助下,以适当的频率控制谐振电路64,从而使第一电压获得启动灯所需的幅度。该第一交流电压通过配线18和28分别供应给第一变压器16的次级侧和第二变压器32的次级侧。其效果是,该交流电压经由配线20、22和配线34、36止于第一灯丝4和第二灯丝6之间。因此,灯2中发生放电。在为灯2带来连续放电之后,控制电路80对第一电路60进行控制,使得后者开始产生具有更低频率的第二交流电压,本示例中为35-100kHz的频率。其结果是,在谐振电路64的协助下,产生至少基本上呈正弦波形的第二交流电压,并施加在灯2上,即该第二交流电压在灯丝4和6之间。基于该第一交流电压,灯点燃,灯电流Ilamp开始在第一灯丝4和第二灯丝6之间流动,其效果是灯燃烧。在本示例中,额定灯电流为8安。这意味着,约有4安的电流流经每根配线20和22。完全类似地,这意味着约有4安的电流流经每根配线34和36。
在本示例中,该灯为500W的UV灯,其被包裹在图中示意性示出的玻璃壳体82中。在使用中,该玻璃壳体82浸渍在有水的盆中,以便通过UV光对水进行消毒。如果水变冷,灯2将开始冷却。作为灯冷却的结果,灯电流的幅度会下降。在控制电路80的协助下,对灯电流的幅度进行检测,该控制电路80为此而与谐振电路64连接。图2中的虚线表示控制电路如何依据灯电流Ilamp幅度来调节第一电流I1和第二电流I2。当灯电流从8安下降至6安时,控制电路80促使加热电路42接通。加热电路42于此随即产生交流电流并通过配线48和54,如上所述。其结果是,第一交流电流将经由配线20和22流经灯丝4并且第二交流电流将经由配线34和36流经灯丝6。第一交流电流以I1表示并且第二交流电流以I2表示。本示例中,第一交流电流I1和第二交流电流I2同等大。第一交流电流I1在灯电流几乎等于6安的情况下具有3或0安的值。这全部通过虚线在图2中示意性示出。其结果是,由于第一电流I1和第二电流I2分别流经第一灯丝4和第二灯丝6,将对灯2也就是灯内的气体加热。当灯中的灯电流进一步降低至6安以下时,控制80将促使第一电流I1和第二电流I2升高,在本示例中,当灯电流几乎为零时会升高至最大值9安。然而,由于有电流I1和I2,灯的温度将再次上升,结果是灯电流也将再次升高。然后,根据图2中的虚线,第一电流I1和第二电流I2将再次开始下降。当灯电流再次超过6安时,第一电流I1和第二电流I2将再次等于零。由于以这种方式灯电流始终被调节到高于6安的值,因此其带来的效果是UV灯将一直以相对较高的效率工作。
在本示例中,如图2所示,认为将控制电路配置为,当灯电流的幅度处于某预设区间A时,如果灯电流幅度减小则增大第一电流的幅度和第二电流的幅度,反之亦然。并且还认为,当灯电流变为大于预设值时,第一电流的幅度和第二电流的幅度变为等于零。在本示例中,该预设值等于区间A的上限,即等于6安。该区间在图2中用线段A表示。
控制电路进一步配置为以已知的方式对灯2进行调光。为此,控制电路以已知的方式对驱动电路8进行控制。当灯被调至例如300W时,灯中的灯电流也将下降。当调光增大时,Ilamp的幅度变得更小,这时I1的幅度和I2的幅度将会上升(Ilamp-s)。当灯燃烧不为暗淡时,Ilamp-s的幅度为6安。当灯被调至所指示的300W,则Ilamp-s的幅度变成例如4安。如果灯仍进一步被调光,则Ilamp-s将进一步下降。这意味着,不再需要通过白炽灯丝使灯补充加热至6安的灯电流,而是例如加热至4安。这是因为,灯电流的减小并非是灯的温度降低造成的,而是调光的结果。基于灯的调光,控制电路将开始使用作为一方的I1和I2的幅度与另一方的灯电流Ilamp-s之间的不同关系。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电路可以确保例如当灯被调光时,第一电流I1和第二电流I2均等于零,除非灯电流低于4安。在最后这种情况下(参见图2中的虚线),电流I1和I2设置为从零至大约5安的值。从这一点来说,电流I1和I2将基于灯电流的下降而进一步上升。如果温度会再次升高,则灯电流将再次上升。如果灯电流再次上升,则控制单元将根据图2的虚线使电流I1的幅度和电流I2的幅度再次下降。如果灯电流再次上升至4安以上,则第一电流I1的幅度和第二电流I2的幅度将再次变为等于零。在本示例中,认为控制电路配置为当灯的增大调光(dimming increase)时使区间的上限变小,反之亦然。在本示例中,一旦灯调暗,区间的上限会降低到灯电流的特定值,例如4安,从而获得如图2所示的具有线段B的区间。再次,本示例中的各个上限等于预设值,同时认为,当灯电流大于该预设值时,电流I1和电流I2再次变为等于零。在本示例中,认为无论针对灯泡电流Ilamp的上升还是针对灯电流Ilamp的下降,虚线曲线表示相应的第一电流I1和第二电流I2的幅度。当然,还认为,当灯进一步调光至某小于300W的限定功率时控制电路会促使预设值进一步降低,例如借助点划线/虚线所指示的,此时灯进一步调光至例如200W。
在图3中,其示出了Ilamp和第一电流I1和第二电流I2之间的另一可行关系。虚线再次反映出当以500瓦额定功率使用灯时的调节,在此功率下,灯不变暗。其中示出,当灯电流低于6.2安时,则控制单元使I1和I2在从6.2-6安的轨迹上相对快速地攀升高达3安。当灯电流进一步降低至6安以下时,I1和I2上升不如之前快。当由于加热使灯的温度升高而导致灯中的灯电流将再次上升时,虚线曲线也反映出灯电流Ilamp幅度与第一电流I1幅度及第二电流I2幅度之间的关系。这里也认为,当灯电流Ilamp的幅度降低时,第一电流I1的幅度和第二电流I2的幅度在灯电流Ilamp处于预设区间时会增加,在本示例中该预设区间从0-6.2安开始延伸。如果灯被调暗,则区间A的上限降低,随后,例如给定某限定的调光程度时,应用区间B。在此程度的调光期间,遵循虚线。这里再次认为,当灯电流降低时电流I1和I2的幅度会增加,反之亦然。这里还认为,基于灯电流下降至4.2安以下(上述给定的调光程度),电流I1和I2的幅度首先增加较快,然后,基于灯电流的进一步下降,电流I1和I2的幅度增加较慢。
图4表示可以在控制单元中实施的灯电流Ilamp与电流I1及I2的幅度之间的又一可行关系。在本示例中,认为当灯的额定功率下的灯电流下降为低于6安时,通过控制电路将电流I1和I2的幅度立即设置为3安。基于灯电流Ilamp的进一步下降,电流I1的幅度和I2的幅度保持不变。当灯的温度再次升高时,灯电流将再次上升。当灯电流上升到6安以上,电流I1的幅度和I2的幅度将再次变为等于零。这里因此认为,当灯电流的幅度在预设区间A(参照图4的线段A)内时,如果灯电流下降则第一电流的幅度和第二电流的幅度保持不变,反之亦然。而且还认为,当灯电流变为大于预设值时,第一电流的幅度和第二电流的幅度变为零,在本示例中该预设值与间隔A的上限相等。当灯调光至某限定功率,那么在该功率给定情况下,灯电流Ilamp的幅度与电流I1及I2的幅度之间的关系由虚线给出。在灯调光至限定功率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例如图4所示的区间B。而且,针对该调光程度,认为当灯电流的幅度处于预设区间B内时,如果灯电流下降则第一电流的幅度和第二电流的幅度保持不变,反之亦然。此外还认为,控制电路配置为当灯的调光增大时使区间的上限变小,反之亦然(将图4中区间A的上限与区间B的上限相比)。然而,如果要对灯电流的降低给出原因的话,那么就是不允许第一和第二电流上升至限定值(例如7安)以上是有利的。加热电路则不必适用于9安而仅适用于7安即可。当然,还可以想到其他曲线。
参见图5和6,在灯电流下降至A区间的上限以下时所设定的电流I1和I2可偏离3安,并且在灯电流下降至0安时,I1和I2的幅度可偏离9安。
在本示例中,认为驱动电路8和加热电路42是相互隔开的独立电路,其能够彼此独立工作。因此,每个电路具有其自身的谐振电路。这带来了重要的优点。通过这种连接方式,已注意到此时当驱动电路产生用于控制工作中的灯的第二交流电压时,加热电路可产生以如上所述的第一电流I1和第二电流I2。然而,当未借助驱动电路对灯进行控制时,和/或当灯在驱动电路产生第一交流电压情况下而开启时,也可以通过加热电路来加热白炽灯丝。然而,由于对驱动电路和加热电路进行相互独立的调节的缘故,因此还具有其它重要的优点。在更高功率的灯2中,灯丝线4、6具有低欧姆电阻。随后,配线20、22、24、26的电阻和电抗,特别是在高频率控制的情况下,会很快大于灯丝4和6的电阻。当然,如果灯电压中还存在明显波动的话,则难以在预热、正常操作以及调光期间用标准方法(谐振电容器与灯丝串联)为灯提供适当的电流和电压。问题包括:预热期间灯上的最大电压,以及假定不同长度的灯配线20、22、34、36在正常运行和调光期间流经灯丝的电流值及电流变化。灯配线的损耗也是一个问题。由于驱动电路设置用于电弧放电(即,用于产生第二电压和相应的灯电流),因此可以对频率进行选择,从而使得阻抗部件较小、开关损耗不会过大、灯的效率足够高、以及EMC不是问题。而且,借助于加热电路,可以对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频率进行选择,使得灯配线的阻抗及损耗保持得足够低、阻抗部件的尺寸不会过大,同时该频率优选在可听范围以上。换言之:因为作为一方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频率与作为另一方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频率可以相互独立地进行选择,因此这些均可以进行最优设置。根据上述具有两个彼此独立工作的谐振电路的实施例,还可以在预热期间以独立于用以启动气体放电灯的第一交流电压的方式对第一电流和/或第二电流进行设置。特别地,由此认为,针对灯电流可以对频率进行选择,从而使得阻抗部件(电感、电容)可以较小、开关损耗不会过大、灯的效率足够高、并且EMC也不是问题。在加热电路方面,可以对第一电流和/或第二电流的频率进行选择,从而使得灯配线的阻抗和灯配线中的损耗保持足够低、阻抗部件的尺寸不会过大,同时所选择的频率优选在可听范围以上。
此外,在本示例中,还认为驱动电路8的第一端子10通过第一电阻82与直流电压源70的第一端子72连接。而且认为,第一端子10通过第二电阻84与直流电压源70的第二端子74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二端子12通过第三电阻86、电子开关101与直流电压源70的第一端子72连接。而且认为,第二端子12经由电阻88与直流电压源70的第二端子74连接。在本示例中,进一步认为,第二电阻84由串联连接且由此形成第一分压器的电阻84A和84B构成。而且还认为,电阻88由串联连接且由此形成第二分压器的电阻88A和88B构成。因此也认为,第一端子10通过第一分压器(84A、84B)与直流电压源70的第二端子74连接,并且第二端子12类似地通过第二分压器(88A、88B)与直流电压源70的第二端子74连接。第一分压器84A、84B提供点90上的电压,并且第二分压器88A、88B提供点92上的电压。这些电压通过图中以m标示的引配线供应给控制电路80。电阻82、84A、86、88A是高欧姆电阻。高欧姆可以理解为表示大于1MΩ的电阻。电阻84B和88B各自为低欧姆设计。电阻82、84A、86、88A与84B、88B之间的比率使得在点90和92上存在能够由微处理器100来测量的电压。在本示例中,电阻82、86、84A和88A的大小分别等于2.4MΩ。电阻84B和88B的大小等于10KΩ。通过测量点90上的电压和点92上的电压,可以计算出是否存在以及存在多少漏电流经由容纳灯2的水流向地,并且当漏电流的值过高时能够确定将电路关闭。
在灯开启之前,还可以通过分别测量点90和92上的电压的方式计算出输出端子10和12之间是否存在漏电流路径。在测量点90和92上的电压之前,电子开关101将由控制80控制,其结果是通向点76的电连接被中断。在电压测量之后,再次恢复连接。当针对该漏电流的预选限制被超过时,可以由控制80产生警报。关于对壳体82中的水的检测,由于这种水与大地电接触而不再有必要。
此外,借助于分压器,即通过分别测量点90和92上的电压的方式,可以测量灯上的直流电压。如果此直流电压存在,这可能意味着该灯的寿命将尽,从而导致灯的一端过热且/或功率电路烧毁,或者白炽灯丝具有的温度过低。通过分别测量点90和92上的电压来测量灯上的直流电压的方式可以导致:当所测量的电压超过预设限制时将电路关闭,或者需要增大加热电流。在本示例中,电阻82和86与直流电压源的端子72连接(通过电子开关101)。也可以将这些电阻接地。作为备选,也可以将电阻84和88接地,而代替与直流电压源的端子74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如上所述的相同的方式进行计算。
重要的是,能够对灯丝以及功率电路通向灯的配线进行测试。因此,重要的是,能够检测出灯丝的中断或短路。这可以通过下面将要描述的第一和第二测试来执行。进一步,配线过长可以导致配线的电阻大于预期,其结果是,预热无法再通过适当的电流来完成。这种预热借助于上述第一和第二电流来执行。然后,考虑到配线的较大电阻,所涉及的电压会造成所提及的电流对于预热而言过小。配线过长的检测也可以通过第一和第二测试进行。进一步,配线的电容会可改变必须借以控制由所述功率电路、配线和灯形成的谐振电路以实现适当的点火电压的频率。配线电容或所需点火频率(第一电压的频率)可以通过第一或第二测试来预先确定。如果配线电容已确定,该电容的影响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频率来消除。
在本示例中,进一步认为,控制电路80配置为执行第一测试,其中激活驱动电路8而停用加热电路42。认为,在该第一测试中,由控制电路产生的第三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很低,而不会对功率电路产生损坏,并且灯中不会发生电离。测量输出端子10与12之间的第三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由此,可以通过微处理器来计算出并联电阻和包括灯在内的配线的并联电容。基于这些结果,可以确定是否必须点燃灯以及如何点燃灯。因此认为,更常规的是将控制电路配置用于执行第一测试,以测量第三电压或与之相关的电压以及灯电流或与之有关的电流。控制电路例如本身可以直接测量这些电压和电流。因此,可以计算出并联电阻和包括灯在内的配线的并联电容。这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完成。根据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可以通过相乘和求均值的方式计算功率。根据对瞬时值平方、求均值以及提取平方根的方式,可以计算出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视在功率等于Irms*Urms。根据实际视在功率和有效电压及电流,可以计算出电阻和电抗。根据电抗,频率遵循有效并联电容。
本示例中的控制电路进一步配置为执行第二测试,其中停用驱动电路8而激活加热电路42。为了执行第二次测试,产生的第一电流I1和产生的第二电流I2很低,使得一旦灯或配线发生破裂或短路的情况下,加热电路不会由于破裂或短路的灯而损坏。在本示例中,第一电流I1和第二电流I2为0.1-2安。控制电路配置为执行第二测试,以测量第一电流I1或与之相关的电流、和/或第二电流I2或与之相关的电流、加热电路的输出端子44、52上的电压或与之相关的电压。再次,基于这些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可以计算出配线的串联电阻和串联自感,其包括灯的白炽灯丝的串联电阻和串联自感。这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完成。根据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可以通过相乘和求均值的方式计算功率。根据对瞬时值平方、求均值以及提取平方根的方式,可以计算出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视在功率等于Irms*Urms。根据实际视在功率和有效电压及电流,可以计算出电阻和电抗。根据电抗,频率遵循有效串联自感。
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受到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示例中,功率电路与一个灯相耦合。同样由本发明采用的是,也可以在功率电路的协助下驱动两个串联连接的灯。两个灯2A和2B可以进行如下串联连接:
在图1中,将灯2移除并由灯2A和2B取代。灯2A的灯丝6与灯2B的灯丝4连接。通过这种方式,灯2A的灯丝4和灯2B的灯丝6无法进行预热和/或补充加热。然而,灯2A的灯丝4和灯2B的灯丝6可以如参考图1所讨论的那样预热和/或补充加热。图7示出其结果。
图8示出了灯2A和2B串联的另一连接方式。与图1相比,功率电路中添加了两个额外的变压器16’和32’。如图1所示的灯2那样,灯2A的灯丝4与变压器16的次级绕组连接。如图1所示的灯2的灯丝6那样,灯2B的灯丝6与变压器32的次级绕组连接。两个变压器16’和32’添加到根据图1的电路中,其中变压器16、16’、32、32’的初级绕组相互串联连接。变压器16’的次级绕组与灯2A的第二灯丝6连接。变压器32’的次级绕组与灯2B的第一灯丝连接。变压器16’和32’的中央分支彼此连接。所有灯丝现在可以按照参考图1所述的那种方式进行预热和/或补充加热。
图9示出了灯2A和2B串联的又一连接方式。与图1相比,添加了两个变压器116、132,其次级绕组连接灯2A的灯丝6和灯2B的灯丝4。变压器116和132的中央分支彼此连接。针对每个变压器,存在与配线20、22和34、36串联连接的两个初级绕组。现在,所有灯丝能够进行预热和/或补充加热。
在本示例中,灯是UV灯。然而,也可以驱动其他类型的气体放电灯。对于第一电路60、第二电路66、谐振电路64和68,可以使用本身已知的电路,因此这里不再赘述。这些电路的其他实施例而因此同样属于本发明。

Claims (29)

1.一种用于至少一个包括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气体放电灯的功率电路,所述功率电路包括电子驱动电路,其优选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灯丝之间产生用于启动所述气体放电灯的第一交流电压,以及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灯丝之间产生用于使所述气体放电灯在已经启动之后燃烧的第二交流电压,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电路还包括电子加热电路,其用于至少在所述第二交流电压的产生过程中产生流经所述第一灯丝以加热所述第一灯丝的第一电流,和/或产生流经所述第二灯丝以加热所述第二灯丝的第二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电路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和/或所述加热电路的控制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根据由所述第二交流电压而产生的在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之间流动的灯电流的幅度来调节所述第一电流的幅度和/或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如果所述灯电流降低,则增加所述第一电流的幅度和/或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度,反之亦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当所述灯电流的幅度在预设区间内时,如果所述灯电流降低则增大所述第一电流的幅度和/或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度,反之亦然,而特别是在所述灯电流变得大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一电流的幅度和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度变成零,而所述区间的上限优选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配置为能够对所述灯调光。
7.根据权利要求5和6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当所述灯的调光增大时所述区间的上限变得更小,反之亦然,具体是所述上限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
8.根据权利要求5和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使所述区间的下限为零,或者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当所述灯的调光增大时所述区间的下限变得更小,反之亦然。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电路配置为当所述灯尚未燃烧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交流电压尚未产生时,依然能够产生用于对所述灯预热的所述第一电流和/或所述第二电流。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是交流电流,并且第二电流是交流电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用于产生所述第一和第二交流电压的第一谐振电路,并且所述加热电路包括用于产生所述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第二谐振电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一灯丝的连接端子连接,所述第一谐振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灯丝的连接端子连接,以及/或者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灯丝的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一灯丝的第二连接端子进行连接,以及/或者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二灯丝的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灯丝的第二连接端子进行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点燃之后所述第二电压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一电流的频率,并且在所述灯点燃之后所述第二电压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二电流的频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一变压器的初级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加热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子与第二变压器的初级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侧的第一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灯丝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侧的第一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灯丝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和14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输出端子分别与所述加热电路的输出端子连接,和/或所述加热电路的输出端子由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输出端子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经由第一电阻与直流电压源的第一端子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经由第二电阻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第二端子连接或接地,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子经由第三电阻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第一端子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子经由第四电阻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第二端子连接或接地,其中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经由第一分压器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第二端子连接或接地,并且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子经由第二分压器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第二端子连接或接地,以测量所述第一分压器和所述第二分压器之间的电压,从而能够根据该测量的测量结果计算出从所述灯到地的漏电流,以及/或者能够根据该测量的测量结果计算出所述灯上的直流电压,以及/或者能够根据该测量结果来确定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和第二输出端子之间是否存在漏电流路径,其最后可由控制80操作电子开关101来测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2和16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的输出端子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子连接。
1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用于产生交流电压的第一电路、变压器和第一谐振电路,其中,产生的交流电压通过所述变压器供应给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以利用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产生所述第二交流电压并可能产生所述第一交流电压。
19.根据至少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用于产生交流电压的第一电路、变压器和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其中,产生的交流电压通过所述变压器供应给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以利用所述第一谐振电路产生所述第二交流电压并可能产生所述第一交流电压。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路包括用于产生交流电压的第二电路,其中产生的交流电压供应给所述第二谐振电路,以利用所述第二谐振电路产生所述第一电流和/或所述第二电流。
2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电路包括AC/DC转换器,其用于产生分别供应给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子和所述加热电路的输入端子的直流电压。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AC/DC转换器产生的直流电压分别供应给所述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
23.根据至少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执行第一测试,其中激活所述驱动电路而停用所述加热电路,并且其中由所述控制电路产生的第三交流电压很低,以致于一旦灯出现破碎或短路,所述驱动电路不会因所述破碎或短路的灯或配线而损坏,并且其中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执行所述第一测试以测量所述第三电压或与之相关的电压以及所述灯电流或与之相关的电流。
24.根据至少权利要求2或23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执行第二测试,其中停用所述驱动电路而激活所述加热电路,并且其中产生的所述第一电流和/或产生的所述第二电流均很低,以致于一旦灯或配线出现破碎或短路,所述加热电路不会因所述破碎或短路的灯或配线而损坏,并且其中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执行所述第二测试,以测量所述第一电流或与之相关的电流、所述第二电流或与之相关的电流、所述加热电路输出端子上的电压或与之相关的电压。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基于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灯是否以及如何能够被安全开启。
2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是UV气体放电灯。
27.一种包括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功率电路和与所述功率电路相连的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的系统。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是UV气体放电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配置为通过UV灯为水消毒,为此还包括将所述灯容纳其中的防水壳体。
CN201280053566.XA 2011-09-02 2012-09-03 气体放电灯的功率电路 Active CN1039599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L2007337 2011-09-02
NL2007337A NL2007337C2 (nl) 2011-09-02 2011-09-02 Voorschakelapparaat voor een gasontladingslamp.
PCT/NL2012/050606 WO2013032337A1 (en) 2011-09-02 2012-09-03 Power circuit for a gas discharge lamp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9916A true CN103959916A (zh) 2014-07-30
CN103959916B CN103959916B (zh) 2017-06-09

Family

ID=46832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3566.XA Active CN103959916B (zh) 2011-09-02 2012-09-03 气体放电灯的功率电路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363873B2 (zh)
EP (1) EP2752097B1 (zh)
JP (1) JP6138789B2 (zh)
CN (1) CN103959916B (zh)
CA (1) CA2847379C (zh)
NL (1) NL2007337C2 (zh)
WO (1) WO20130323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64729B1 (ko) * 2015-07-27 2016-10-24 이팔봉 다조도 엘이디 조명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7438B1 (de) * 1994-10-13 1999-09-29 Tridonic Bauelemente GmbH Vorschaltgerät für mindestens eine Gasentladungslampe
WO2000071227A1 (en) * 1999-05-21 2000-11-30 Life Spring Limited Partnership User-activated ultra-violet water treatment unit
CN101326861A (zh) * 2005-12-09 2008-12-17 路创电子公司 用来在电子调光镇流器中控制灯丝电压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85826B2 (ja) * 1988-08-12 1997-12-0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放電灯点灯装置
JPH09245978A (ja) * 1996-03-13 1997-09-19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蛍光ランプ点灯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oa機器
US5719471A (en) * 1996-12-09 1998-02-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hree-way dimming circuit for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JP4213113B2 (ja) * 1997-05-15 2009-01-21 株式会社豊振科学産業所 電磁波発生器
JP2001250699A (ja) * 1999-12-28 2001-09-14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DE10015527A1 (de) * 2000-03-30 2001-10-04 Wedeco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ieb einer UV-Strahlenquelle
EP1300055B1 (en) * 2000-05-12 2006-08-30 O2 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Integrated circuit for lamp heating and dimming control
DE10112115A1 (de) * 2001-03-14 2002-10-02 Vossloh Schwabe Elektronik Dimmbares Vorschaltgerät mit kontrollierter Elektrodenheizung
DE10113903A1 (de) * 2001-03-21 2002-09-26 Wedeco Ag Vorschaltgerät für UV-Strahler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esinfektion von Wässern
US20050067973A1 (en) * 2001-11-23 2005-03-31 Marcel Beij Device for heating electrodes of a discharge lamp
US20060006813A1 (en) * 2002-09-06 2006-01-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a gas discharge lamp
US7187132B2 (en) * 2004-12-27 2007-03-06 Osram Sylvania, Inc. Ballast with filament heating control circuit
WO2009158334A2 (en) * 2008-06-26 2009-12-30 Osram Sylvania, Inc. Ballast with lamp-diagnostic filament heating, and method therefor
JP5047093B2 (ja) * 2008-08-06 2012-10-10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蛍光ランプの点灯装置
EP2411337A1 (en) * 2009-03-26 2012-02-0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Uv disinfec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7438B1 (de) * 1994-10-13 1999-09-29 Tridonic Bauelemente GmbH Vorschaltgerät für mindestens eine Gasentladungslampe
WO2000071227A1 (en) * 1999-05-21 2000-11-30 Life Spring Limited Partnership User-activated ultra-violet water treatment unit
CN101326861A (zh) * 2005-12-09 2008-12-17 路创电子公司 用来在电子调光镇流器中控制灯丝电压的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38789B2 (ja) 2017-05-31
US20140292199A1 (en) 2014-10-02
US9363873B2 (en) 2016-06-07
WO2013032337A1 (en) 2013-03-07
EP2752097B1 (en) 2017-12-27
CA2847379C (en) 2020-07-21
JP2014525660A (ja) 2014-09-29
NL2007337C2 (nl) 2013-03-05
CN103959916B (zh) 2017-06-09
CA2847379A1 (en) 2013-03-07
EP2752097A1 (en)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41795B2 (en) LED lamp with ballast detection and method thereof
US7109665B2 (en) Three-way dimming CFL ballast
JP2005108841A (ja) 低圧放電ランプの点灯方法
JP2004507871A (ja) 組み込みランプの電気的特性にもとづくガス放電ランプの種類の認識
CN110121229B (zh) Led照明系统
CN101796889B (zh) 线性荧光灯镇流器的热返送
US7161312B2 (en) Distributed fluorescent light control system
CN102918931A (zh) 用于控制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方法和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供电系统
JP2005502184A (ja) 蛍光管を省エネ動作させ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3959916A (zh) 气体放电灯的功率电路
JP2011520224A (ja) 電圧給電型プログラム始動式安定器
CN102792780B (zh) 用于驱动气体放电灯的方法和装置
JP2010519715A (ja) 高圧放電ランプの電力適合化のための回路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1558692A (zh) 用于驱动气体放电灯的方法和装置
CN1703135B (zh) 带连续运行调节电路的放电灯的镇流器及该灯的驱动方法
US6426598B1 (en) Control gear for fluorescent lamp
CN101796890B (zh) 电击风险保护电路
GB2240887A (en) A circuit for starting and operating fluorescent lamps
JP2001185384A (ja) 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