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8841B - 内燃机和用于内燃机运行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和用于内燃机运行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8841B
CN103958841B CN201280060544.6A CN201280060544A CN103958841B CN 103958841 B CN103958841 B CN 103958841B CN 201280060544 A CN201280060544 A CN 201280060544A CN 103958841 B CN103958841 B CN 1039588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case
crude oil
internal combustion
combustion engin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05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8841A (zh
Inventor
T.布勒克
H.本内克
R.西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kswagen AG
Original Assignee
Volkswag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kswagen AG filed Critical Volkswag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3958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8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8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8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运行的方法,其中含有细油雾的窜漏流(10)通过气体回输装置(11)从曲轴箱(2)排出并且输送到内燃机(1)的增压空气一侧,其中所述窜漏流(10)在通过设置在气体回输装置(11)里面的油分离器(13)时被处理,并且在油分离器(13)中处理之前和/或期间一种粗油雾(16)运动到窜漏流(10)里面。本发明还涉及一个内燃机(1),具有曲轴箱(2),它通过气体出口(9)与气体回输装置(11)连接,并且在曲轴箱(2)里面设置用于构成和保持气体循环(15)的导引元件(14)。最后本发明还涉及一个内燃机(1),具有曲轴箱(2),它通过气体出口(9)与气体回输装置(11)连接,并且在曲轴箱(2)里面和/或在气体回输装置(11)里面设置用于产生粗油雾(16)的喷洒装置(19)。

Description

内燃机和用于内燃机运行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运行的方法,其中含有细油雾的窜漏流通过气体回输装置从曲轴箱排出并且输送到增压空气,其中所述窜漏流在通过设置在气体回输装置里面的油分离器时被处理。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也包括内燃发动机或活塞发动机中窜漏指的是,在活塞环上压缩时从工作室流到驱动室里面的气体。在压缩时未燃烧的燃料挤到曲轴箱里面。在燃烧循环期间热的且经常含有腐蚀性有害物质的不洁气体进入到曲轴箱里面。由于窜漏气体的持续作用发动机油可能被强烈加载。为了降低在曲轴箱中的这种负荷和气体压力,使曲轴箱排气。通常通过气体回输装置实现排气,气体回输装置通过气体出口与曲轴箱连接。气体回输装置大多导引窜漏气体到空气过滤箱或者导引到新鲜气体输入的其它位置。附加地对于有害物质在曲轴箱排气时也一起携带油滴。由于窜漏气体导入到吸气管里面,由此可能引起部件、例如节流阀、涡轮增压器或者阀门非常脏污。尤其在涡轮增压器和增压空气冷却器中由于油脏污可能导致效率损失和故障。
为了分开油滴与窜漏气体在气体回输装置中设置用于处理窜漏气体的装置、尤其油分离器。最好使用无源的油分离器、例如惯性分离器。它们是成本有利的、结实的和少维护的。为了发挥惯性分离器功能,在窜漏气体中的各个油滴不能低于最小的颗粒直径。小的油滴具有太小的、可以在惯性分离器中与气流分开的质量。
现代的内燃机以高燃烧温度工作。在此为了实现高效的活塞冷却和润滑,利用活塞冷却喷嘴喷射油滴到活塞底部上。
由文献DE 10 2006 035 888 A1已知一种内燃机,具有油-空气分离装置。油-空气分离装置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外壳,进入的油由于离心力沿着外壳内壁运动。
发明内容
由此提出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上述形式的方法,使得在窜漏流进入到内燃机新鲜气体一侧之前在窜漏流中一起输送的油量、尤其小油滴量尽可能显著地减少。
这个目的通过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得以实现。在用于内燃机运行的方法中,含有细油雾的窜漏流通过气体回输装置从曲轴箱排出并且输送到内燃机的增压空气一侧,其中所述窜漏流在通过设置在气体回输装置里面的油分离器时被处理,其特征在于,在从曲轴箱排出窜漏流之前一种粗油雾运动到窜漏流里面,其中,在曲轴箱里面利用曲轴运动和/或利用设置在曲轴箱里面的导引元件产生和/或加速围绕曲轴旋转轴线运动的气体循环。
按照本发明规定一种方法,其中在油分离器中处理之前和/或期间一种粗油雾运动到窜漏流里面。通过在窜漏流里面加入和运动大的油滴,使窜漏流中的小油滴复合到大油滴上。在此小油滴淀积在大油滴上。大油滴可以简单且有效地通过无源的油分离器、例如偏转板或碰撞板从窜漏流中分离出来。细油雾由颗粒直径小于10微米的小油滴组成。粗油雾由大油滴组成,其颗粒直径大于或等于10微米。按照本发明抛出具有大油滴的细油雾。在这些大油滴上凝聚细油雾的小油滴。
按照本发明还规定一个内燃机,其中在曲轴箱里面和/或在气体回输装置里面设置用于产生粗油雾的喷洒装置。
按照本发明还规定一个内燃机,其中在曲轴箱里面设置用于构成和保持气体循环的导引元件。在此所述气体循环适合于产生和/或加速粗油雾。
本发明的一改进方案是,尤其在从曲轴箱排出窜漏流之前和/或期间使还在曲轴箱内部的粗油雾运动到窜漏流里面。由此为了产生和加速大油滴,能够使用发动机内部的措施和/或充分利用发动机内部的效应。
例如有利的是,所述粗油雾被在曲轴箱里面围绕内燃机曲轴运动的气体循环产生和/或加速。通过曲轴运动在曲轴箱里面产生气体循环。这种气体循环撕扯各个油滴、尤其大油滴成粗油雾本身。这些大油滴例如被曲轴、被曲轴箱内壁、被连杆或者专门为其成形的导引元件带走或者在穿过曲轴箱时一起携带。当油滴由于重力滴落或者喷射或者抛入到曲轴箱内室里面时,油滴横穿曲轴箱。但是作用于大油滴上的惯性力使大油滴从气体循环中分离出来。在此大油滴在一个方向上离开气体循环,该方向接近气体循环旋转运动的切向并且对准气体循环的旋转方向。
在曲轴箱中这样设置用于窜漏流的气体出口,使大的油滴在离开气体循环时挤入到窜漏流里面。因此抛出具有大油滴的细油雾,由此复合小油滴。在此已经证实有利的是,所述粗油雾在窜漏流里面在很大程度上与窜漏流平行地运动。由此得到粗油雾在窜漏流里面长的滞留时间,由此可以使更多的小油滴聚集在大油滴上。
为了支持产生和保持气体循环,在曲轴箱里面设置导引元件,它们有助于气体体积围绕曲轴循环。为此所述导引元件向着曲轴凹下地弯曲或者沿着向着曲轴凹下弯曲的轨迹跟随地设置。在此作为导引元件也构成油刮和防溅挡板,它使油池与曲轴箱分开。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扩展结构是,所述粗油雾利用喷洒装置产生和/或加速。为此用于产生大油滴的喷洒装置优选设置在曲轴箱里面。所述喷洒装置以理想的方式对准窜漏流和/或气体出口。通过使用喷洒装置能够产生恒定性质和质量的粗油雾,而与曲轴转速无关并因此也与气体循环和其流体机械效应无关。也能够使喷洒装置设置在曲轴箱外部,例如设置在油分离器里面或者气体出口后面,对准曲轴箱。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允许大量实施例。为了进一步表明其基本原理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并且在下面描述。附图示出:
图1 内燃机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 内燃机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结构变化的示意图;
图3 内燃机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结构变化的示意图;
图4 本发明原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和3示出内燃机1,具有曲轴箱2,在其中围绕未示出的旋转轴线可运动地设置曲轴3。在在这里所示的内燃机1配置中曲轴箱2在一侧由油池4限制,在另一侧由汽缸5限制。本发明也可以在内燃机1的其它配置中应用,例如在V形发动机或者汽缸对置发动机中应用。在汽缸5里面平移运动地设置活塞6。活塞6使内燃机1的工作室7相对于曲轴箱2封闭。通过连杆8、也称为驱动杆使活塞6与曲轴3连接。在活塞6旁边进入到曲轴箱2里面的窜漏气体利用小箭头作为窜漏流10表示。窜漏流10通过气体回输装置11输送到内燃机1的未详细示出的新鲜气体侧。在气体回输装置11中仅仅标出通道横截面12并且示出油分离器13。气体回输装置11通过气体出口9与曲轴箱2连接。此外在曲轴箱2里面设置导引元件14,例如防溅挡板或者油刮。在油分离器13中与窜漏流10分开的油通过油回流通道18排流到油池4。
图1示出内燃机1的第一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曲轴3的旋转运动以及通过导引元件14在曲轴箱2里面的布置和形状形成并保持气体循环15。气体循环15通过大箭头表示。通过气体循环15的运动使大油滴被曲轴箱2中的表面分离。这种分离的油滴或者通过曲轴箱2自由下落的油滴被气体循环5一起携带、加速并且由于其惯性又离开气体循环。在此大的油滴作为粗油雾16抛到窜漏流10里面。在油分离器13里面处理窜漏气体之前和/或期间实现这种粗油雾16运动到窜漏流10里面并且至少以分段的方式在窜漏流10内部运动。粗油雾16通过粗的、黑箭头表示并且在图4中再解释。在窜漏流10中的小油滴形成在图4中详细示出的细油雾17。在粗油雾16与细油雾17相互接触时小油滴沉积在大油滴上。大油滴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在无源的油分离器13中从窜漏流10中分离出去。
图2和3示出内燃机1第二实施例的两个结构变化。在这个实施例中在曲轴箱2里面设置用于产生粗油雾16的喷洒装置19。在图2中示出第一结构变化。在这个结构变化中喷洒装置19设置在与气体出口9对置的曲轴箱2一侧上。同时喷洒装置19对准气体出口9,由此使由其产生的粗油雾16在窜漏流10范围中横穿曲轴箱2。在图3中的第二结构变化中喷洒装置19设置在气体出口9部位并且对准气体回输装置11的继续走向、尤其是油分离器13。
图4示出本发明原理的示意图。粗油雾16穿过细油雾17运动。粗油雾16由大量大油滴组成,其颗粒直径大于或等于10微米。细油雾17由小油滴组成,并且具有小于10微米的颗粒直径,在此细油雾以任意的方向运动或者不运动。粗油雾16的运动方向20利用箭头组表示。在粗油雾16和细油雾17运动时小油滴聚集在大油滴上。
附图标记清单
1 内燃机
2 曲轴箱
3 曲轴
4 油池
5 汽缸
6 活塞
7 工作室
8 连杆
9 气体出口
10 窜漏流
11 气体回输装置
12 通道横截面
13 油分离器
14 导引元件
15 气体循环
16 粗油雾
17 细油雾
18 油回流通道
19 喷洒装置
20 运动方向。

Claims (11)

1.一种用于内燃机(1)运行的方法,其中含有细油雾(17)的窜漏流(10)通过气体回输装置(11)从曲轴箱(2)排出并且输送到内燃机(1)的增压空气一侧,其中所述窜漏流(10)在通过设置在气体回输装置(11)里面的油分离器(13)时被处理,其特征在于,在从曲轴箱(2)排出窜漏流(10)之前一种粗油雾(16)运动到窜漏流(10)里面,其中,在曲轴箱(2)里面利用曲轴(3)运动和/或利用设置在曲轴箱(2)里面的导引元件(14)产生和/或加速围绕曲轴(3)旋转轴线运动的气体循环(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曲轴箱(2)排出窜漏流(10)期间一种粗油雾(16)运动到窜漏流(10)里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油分离器(13)中处理期间一种粗油雾(16)运动到窜漏流(10)里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油雾(16)在窜漏流(10)里面在很大程度上与窜漏流(10)平行地运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油雾(16)利用喷洒装置(19)产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油雾(16)利用喷洒装置加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油雾(16)由在曲轴箱(2)里面围绕曲轴(3)旋转轴线运动的气体循环(15)产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油雾(16)被在曲轴箱(2)里面围绕曲轴(3)旋转轴线运动的气体循环(15)加速。
9.一个内燃机(1),具有曲轴箱(2),它通过气体出口(9)与气体回输装置(11)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曲轴箱(2)里面设置用于产生粗油雾(16)的喷洒装置(19),其中,在从曲轴箱(2)排出窜漏流(10)之前一种粗油雾(16)运动到窜漏流(10)里面,其中,在曲轴箱(2)里面利用曲轴(3)运动和/或利用设置在曲轴箱(2)里面的导引元件(14)产生和/或加速围绕曲轴(3)旋转轴线运动的气体循环(15)。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1),其特征在于,在气体回输装置(11)里面设置用于产生粗油雾(16)的喷洒装置(19)。
11.一个内燃机(1),具有曲轴箱(2),它通过气体出口(9)与气体回输装置(11)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曲轴箱(2)里面设置用于构成和保持气体循环(15)的导引元件(14),其中,在从曲轴箱(2)排出窜漏流(10)之前一种粗油雾(16)运动到窜漏流(10)里面,其中,在曲轴箱(2)里面利用曲轴(3)运动和/或利用设置在曲轴箱(2)里面的导引元件(14)产生和/或加速围绕曲轴(3)旋转轴线运动的气体循环(15)。
CN201280060544.6A 2011-12-09 2012-12-07 内燃机和用于内燃机运行的方法 Active CN1039588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120782A DE102011120782A1 (de) 2011-12-09 2011-12-09 Brennkraft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DE102011120782.5 2011-12-09
PCT/EP2012/074762 WO2013083765A1 (de) 2011-12-09 2012-12-07 Brennkraft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8841A CN103958841A (zh) 2014-07-30
CN103958841B true CN103958841B (zh) 2016-10-26

Family

ID=47351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0544.6A Active CN103958841B (zh) 2011-12-09 2012-12-07 内燃机和用于内燃机运行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788596B1 (zh)
KR (1) KR101647906B1 (zh)
CN (1) CN103958841B (zh)
DE (1) DE102011120782A1 (zh)
WO (1) WO20130837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24013B (en) 2014-03-10 2018-07-25 Ford Global Tech Llc Crankcase oil catcher
DE102017203268A1 (de) 2017-03-01 2018-09-0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Abscheidung von Partikeln aus einem Gasstrom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103652U1 (de) * 2001-03-02 2002-07-04 Hengst Walter Gmbh & Co Kg Einrichtung für die Entölung des Kurbelgehäuse-Entlüftungsgases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CN101725388A (zh) * 2008-10-20 2010-06-09 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气液分离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2365B2 (ja) * 1990-10-24 2000-06-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ブリーザ構造
JP2551974Y2 (ja) * 1991-07-11 1997-10-2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フルプレート付き潤滑油戻り経路構造
DE4139195C2 (de) * 1991-11-28 1999-05-27 Audi Ag Ölwannen-Einsatz
DE10063903A1 (de) * 2000-12-21 2002-07-04 Mann & Hummel Filter Freistrahlzentrifuge mit integriertem Ölabscheider
SE527725C2 (sv) * 2003-01-02 2006-05-23 Karl-Gunnar Karlsson Anordning vid en förbränningsmotor
JP4415660B2 (ja) * 2003-12-08 2010-02-1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回収構造
JP2006152890A (ja) * 2004-11-29 2006-06-1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オイル分離構造及び内燃機関
JP4581829B2 (ja) * 2005-05-10 2010-11-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及び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
DE102006035888A1 (de) 2006-07-31 2008-02-07 Dr.Ing.H.C. F. Porsche Ag Brennkraftmaschine
JP2008267273A (ja) * 2007-04-20 2008-11-06 Aisan Ind Co Ltd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
SE531722C2 (sv) * 2007-08-28 2009-07-21 Alfa Laval Tumba Ab Centrifugalseparator och förfarande för rening av en gas
JP2009121341A (ja) * 2007-11-14 2009-06-04 Toyota Boshoku Corp クランクルーム換気装置
DE102009035895B4 (de) * 2009-08-03 2012-05-16 Mann + Hummel Gmbh Filteranordnung
JP5131486B2 (ja) * 2009-09-03 2013-01-3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ブローバイガスの気油分離装置
EP2754864B1 (en) * 2011-09-06 2017-04-0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ventilation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103652U1 (de) * 2001-03-02 2002-07-04 Hengst Walter Gmbh & Co Kg Einrichtung für die Entölung des Kurbelgehäuse-Entlüftungsgases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CN101725388A (zh) * 2008-10-20 2010-06-09 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气液分离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88596B1 (de) 2019-05-01
KR20140106670A (ko) 2014-09-03
EP2788596A1 (de) 2014-10-15
CN103958841A (zh) 2014-07-30
KR101647906B1 (ko) 2016-08-23
WO2013083765A1 (de) 2013-06-13
DE102011120782A1 (de) 201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7547B (zh) 用于密封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轴承壳体的装置
US6709477B1 (en) Oil separator for small particles
US8025041B2 (en) Method of removing the fuel contained in the lubricating oil of a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nd engine using same
CN104033205B (zh) 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CN101117904A (zh) 内燃机
CA2677375A1 (en) Apparatus for treating crankcase gases from engines
JP2010144718A (ja) シリンダ潤滑システム及びシリンダ潤滑装置を備えた往復ピストン燃焼エンジン
CN103958841B (zh) 内燃机和用于内燃机运行的方法
CN201526354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和发动机
JP2009203977A (ja) 内燃機関のブリーザ装置
CN202300694U (zh) 一种曲轴箱体内的废气分离结构
WO2018225079A1 (en) Crankcase ventilation
CN103422941B (zh) 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
CN107842411A (zh) 发动机及其发动机油气分离器
US20160376948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mbustion engine
CN103850754B (zh) 引擎的吹漏气机构
Koch et al. Lubrication and ventilation system of modern engines-measurements, calculations and analysis
CN101476500A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用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CN101970815A (zh) 用于回收燃烧气体中所含的油的改进效率的装置
JP2015140700A (ja) 内燃機関の気液分離構造
WO2010109483A2 (en) An oil separato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690332A (en)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N113446135B (zh) 燃烧发动机
JP5958271B2 (ja) オイル排出構造
CN113272531B (zh) 内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