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3126B - 隔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3126B
CN103953126B CN201410166288.XA CN201410166288A CN103953126B CN 103953126 B CN103953126 B CN 103953126B CN 201410166288 A CN201410166288 A CN 201410166288A CN 103953126 B CN103953126 B CN 1039531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air chamber
ray filter
heat ra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662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3126A (zh
Inventor
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Feibi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Feibi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Feibi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Feibi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6628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531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53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3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3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3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Greenhouses (AREA)
  • Protec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的隔热装置,包括:一第一间隔层和一第二间隔层,其中第二间隔层与第一间隔层相耦接,其中第一间隔层和第二间隔层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组第一气室,其中第一气室被第二间隔层相互隔开以阻止每相邻两个第一气室之间产生对流,其中第一气室充满空气以降低室内外热交换。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其提供一个隔热装置,其中该隔热装置形成一个非对流的气墙,其中该气墙适于设于一个建筑物和其所处环境之间以降低该建筑物室内外的热交换。

Description

隔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于降低室内和室外热交换的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国家,建筑耗能占总能耗的比例重大且其越来越大。就一级耗能来说,建筑耗能占总能耗的40%。正式地,中国学术机构估计在中国建筑因素实际上占总的能源消耗的比例超过30%。因此,用于降低室内外热交换的多种手段被采用以最大程度降低热量转移和节约能源。一种降低热交换的常见办法就是为建筑披上一个保温屏障覆层。但是,由于保温屏障覆层常年暴露在含有21%氧气的空气中,所以一般寿命较短。另外,环境温度的改变也在保温屏障覆层的老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大多数保温屏障覆层是不透明的,其对室内采光造成影响。
由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装置,如隔热层和保温膜也可被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壁以降低该建筑物的室内外的热交换。但是这种由泡沫材料制成的隔热装置是不透明的,其对室内采光造成负面影响。绝大多数由光反射材料制成的隔热装置价格昂贵,且它们不仅仅会反射热量,也会反射光。而由真空隔离材料制成的隔热装置比热反射材料制成的隔热装置还要昂贵。
大分子膜或多聚物膜是另一个值得考虑的用在建筑保温的选择。但是,现有的绝大多数由多聚物制成的隔热装置具有一个单层结构且仅能提供一个差强人意的保温效果。
还有,隔热装置,如由多聚物制成的透明膜也被用在农业领域。尤其是,它们被用于温室大棚以允许光的透过且降低温室与其环境之间的热交换。
公开号为2481133Y的中国专利教导了一种包括两层塑料膜的隔热装置,其中这两层塑料膜相互耦接以形成一个气室,从而形成一个设于建筑物和其外界环境之间的空气隔离墙。但是,因为这两层膜通过热焊连接在一起,因此该空气隔离墙是一个整体且该气室内可以产生空气对流,从而使得当这两层塑料膜中的一个在局部区域被破坏时,该整个气墙都会被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其提供一个隔热装置,其中该隔热装置形成一个非对流的气墙,其中该气墙适于设于一个建筑物和其所处环境之间以降低该建筑物室内外的热交换。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隔热装置,其中该隔热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间隔层和一个第二间隔层,其中该第二间隔层设于该第一间隔层,且该第一间隔层和该第二间隔层形成一组第一气室以将一个建筑物与其所在室外环境相隔开,其中该第一气室设于该第一间隔层和该第二间隔层之间,其中该第一气室充满空气并被该第二间隔层相互隔开以降低该第一气室与该建筑物室外环境之间的空气对流从而尽可能降低室内外之间的热交换。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隔热装置,其中该隔热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三间隔层,其中该第三间隔层设于该第二间隔层的形成侧,其中该第三间隔层和第二间隔层形成一组设于两者之间的第二气室,其中该第二气室充满空气并相互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一气室和该第二气室形成一个空气隔离墙以用于将建筑物和其室外环境相隔开以降低该建筑物室内外的热交换。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隔热装置,其中该空气隔离墙包括该第一气室和该第二气室从而使得当该隔热装置的局部发生破损时,该空气隔离墙不会从整体上被破坏。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隔热装置,其中每个第一气室具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外形且被规律设置在该第一间隔层与该第二间隔层之间以尽可能减小该第二气室的大小。
本发明的其它优势和特征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发明,本发明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可通过一个隔热装置被实现,其中该隔热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间隔层和一个第二间隔层,其中该第二间隔层设于该第一间隔层,其中该第一间隔层和第二间隔层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组第一气室,其中每个第一气室充满空气。
该隔热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三间隔层,其中该第三间隔层和该第二间隔层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组第二气室,其中该第二气室充满空气并相互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二间隔层和该第三间隔层形成一个空气隔离墙以用于将建筑物和其室外环境相隔开,从而降低该建筑物的室内外的热交换。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依上述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顶端示意图。
图3为依上述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4阐明了该第一气室设于依上述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该第一间隔层和该第二间隔层之间。
图5阐明了该第二气室设于依上述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该第三间隔层和该第二间隔层之间。
图6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7为依上述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依上述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依上述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10为依上述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11为依上述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描述被揭露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制造和使用本发明。下述描述中提供的较佳实施例仅作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示例和修改,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下述描述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发明范围地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可选替代、修改、等同实施和应用。
参考本发明附图之图1至图5,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隔热装置被阐明。依该较佳实施例,该隔热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间隔层10和一个与该第一间隔层10相耦接的第二间隔层20,其中该第一间隔层10和该第二间隔层20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组第一气室100,其中该第一气室100充满空气以阻止该第一气室100与建筑物室外环境之间的空气对流,从而尽可能降低该建筑物室内外之间的热交换。优选地,该第一气室100被该第二间隔层20相互分离开以阻止相邻两个第一气室100之间的空气对流的发生。
如附图之图1至图3所示,该隔热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三间隔层30,其中该第二间隔层20设于该第一间隔层10和该第三间隔层30之间,从而使得该第二间隔层20和该第三间隔层30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组第二气室200,其中该第二气室200相互连通。优选地,每个该第二气室200充满空气。更优选地,该第二间隔层20被包夹在该第一间隔层10与该第三间隔层30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一气室100和该第二气室200形成一个空气隔离墙以将建筑物与其外界环境相隔开以降低建筑物室内外的热交换。换句话说,该空气隔离墙包括一组相互隔开的第一气室100,从而使得当该隔热装置的局部发生破损时,该空气隔离墙不会被彻底破坏。
如附图之图3至图5所示,该第二间隔层20具有一个第一侧21和一个第二侧22,其中该第二间隔层20的第一侧21一体成型地设于该第一间隔层10,和该第二侧22一体成型地设于该第三间隔层30。优选地,该第一间隔层10适于被设置在建筑物的外表面。
如附图之图3至图5所示,每个该第一气室100具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剖面,且该第一气室100分别和规律地设于该第一间隔层100和该第二间隔层20之间以尽可能减小该第二气室200的大小。优选地,该第一气室100具有一个矩形水平剖面。更优选地,该第一气室100具有一个正方形水平剖面。然而,本领与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该第一气室100可是任何形状。最优选地,每个第二气室200的长度为0.5mm~5mm。换句话说,两个相邻第一气室100之间的距离是0.5mm~5mm。
如附图之图10所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隔热装置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以气密封的方式将该第二间隔层的第二侧平铺在一个模具的模制侧,其中该模具设有一组模制槽,其中每个模制槽自该模制侧向下延伸;
(2) 对该模具的模制槽抽气,以使该第二间隔层沿该模制槽被拉伸变形以形成一组第一气室;和
(3)以气密封的方式将该第一间隔层平铺在该第二间隔层的该第一侧以密封该第一气室。
优选地,该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该下述步骤:
(4) 将第三间隔层与该第二间隔层的该第二侧相耦接。
更优选地,该模制槽相互分离以使该第一气室100形成一组独立的小室。最优选地,相邻两个模制槽之间的距离为0.5mm~5mm。
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二间隔层20由热塑性塑料制成,且该第一间隔层10和该第三间隔层30均由热塑性塑料制成。优选地,该第二间隔层20由无定形热塑性塑料制成,且该第一间隔层10和该第三间隔层30均由无定形热塑性塑料制成。可选地,该第一间隔层10和/或第三间隔层30由热反射性材料制成。
参考本发明附图之图6至图9,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隔热装置被阐明。依该较佳实施例,该隔热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间隔层10A,一个第二间隔层20A和一个第三间隔层30A,其中该第二间隔层20A一体成型地设于该第一间隔层10A和该第三间隔层30A之间,其中该第一间隔层10A和该第二间隔层20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组第一气室100A,且该第二间隔层20A和该第三间隔层30A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组第二气室200A,其中每个第二气室200A被设在相邻两个第一气室100A之间,其中每个第二气室200A与该第一气室100A相平行,且该第一气室100A彼此相互平行。优选地,每个第一气室100A充满空气并被密封以形成一个独立的气室以阻止该独立的气室与与其相邻的第一气室100A或第二气室200A产生对流。更优选地,每个第二气室200A充满空气并被密封以形成一个隔离气室以阻止空气对流发生在该隔离气室与与其相邻的第一气室100A或第二气室200A之间。
如附图之图6至图9所示,该隔热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组密封部40A,其中该第一间隔层10A、该第二间隔层20A和该第三间隔层30A在该密封部40A被紧紧地和密封地整合在一起,从而使得至少一个独立气室和至少一个隔离气室被形成在两个相邻密封部40A之间。
如附图之图9所示,每个第一气室100A具有一个平行四边形水平剖面,且该第一气室100A分别和规则地设于该第一间隔层10A与该第三间隔层30A之间。
如附图之图11所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另一种隔热装置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气密封地将该第二间隔层20A平铺在模具的模制侧,其中一组模制槽被布设在该模具,其中每个该模制槽自该模制侧向下延伸;
(2) 对该模具的模制槽排气以形成一组第一气室,其中该第一气室相互平行;和
(3)气密封地将该第一间隔层平铺在该第二间隔层的第一侧以密封该第一气室。
优选地,该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下述步骤:
(4)将第三间隔层耦接至该第二间隔层的第二侧。
更优选地,该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下述步骤:
(5) 将该第一间隔层和该第二间隔层相整合在一起以形成密封部,或将该第一间隔层、该第二间隔层和该第三间隔层整合在一起以形成密封部。
值得注意的是该整合方法可是热封法、机械压合法或粘合法或其结合以气密封地将该第一间隔层10A、该第二间隔层20A和该第三间隔层30A密封在一起以形成密封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明白附图中所示的和以上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不是限制。
由此可以看到本发明目的可被充分有效完成。 用于解释本发明功能和结构原理的该实施例已被充分说明和描述,且本发明不受基于这些实施例原理基础上的改变的限制。因此,本发明包括涵盖在附属权利要求书要求范围和精神之内的所有修改。

Claims (5)

1.一种用于建筑物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间隔层和一第二间隔层,其中所述第二间隔层与所述第一间隔层相耦接,其中所述第一间隔层和所述第二间隔层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组第一气室,其中所述第一气室被所述第二间隔层相互隔开以阻止每相邻两个第一气室之间产生对流,其中所述第一气室充满空气以降低室内外热交换,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三间隔层,其中所述第二间隔层被包夹在所述第一间隔层和所述第三间隔层之间,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间隔层和所述第三间隔层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组第二气室,其中所述第二气室相互连通,其中每个所述第二气室充满空气以降低室内外热交换,每个所述第一气室具有一个平行四边形水平剖面,且所述第一气室分别和规律地设于所述第一间隔层和所述第二间隔层之间以尽可能减小所述第二气室的大小,相邻两个第一气室之间的距离为0.5mm~5mm,所述第二间隔层由热塑性塑料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间隔层和第三间隔层均由热塑性塑料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第二气室形成一个空气隔离墙以将所述建筑物和其环境相隔开从而降低所述建筑物室内外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隔层具有一个第一侧和一个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间隔层的所述第一侧被一体成型地设于所述第一间隔层,且所述第二侧一体成型地设于所述第三间隔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室具有一个矩形水平剖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层和/或所述第三间隔层由热反射材料制成。
CN201410166288.XA 2013-04-26 2014-04-23 隔热装置 Active CN103953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66288.XA CN103953126B (zh) 2013-04-26 2014-04-23 隔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501493A CN103213333A (zh) 2013-04-26 2013-04-26 一种保温隔热膜及其用途
CN2013101501493 2013-04-26
CN201310150149.3 2013-04-26
CN201410166288.XA CN103953126B (zh) 2013-04-26 2014-04-23 隔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3126A CN103953126A (zh) 2014-07-30
CN103953126B true CN103953126B (zh) 2016-08-31

Family

ID=488116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501493A Pending CN103213333A (zh) 2013-04-26 2013-04-26 一种保温隔热膜及其用途
CN201410166288.XA Active CN103953126B (zh) 2013-04-26 2014-04-23 隔热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501493A Pending CN103213333A (zh) 2013-04-26 2013-04-26 一种保温隔热膜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321333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98246U (zh) * 2013-04-26 2013-09-18 太仓市索太塑料设备厂 一种泡膜及其成型装置
CN105499787A (zh) * 2016-01-27 2016-04-20 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一种带极电渣焊隔热板
CN107776089A (zh) * 2016-08-31 2018-03-09 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捻纯棉特色提花防烫隔离防护面料加工工艺
CN108476809A (zh) * 2018-03-16 2018-09-04 三峡大学 一种拥有气泡结构的塑料棚膜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06511B1 (fr) * 1993-06-18 1995-08-25 Deleage Electronique Sa Plancher destiné à être équipé d'un élément de chauffage par le sol, procédés de réalisation d'un tel plancher et plaque modulaire pour la mise en Óoeuvre d'un desdits procédés.
CN2452276Y (zh) * 2000-11-27 2001-10-10 李超水 泡室式红外隔热农用保温被
CN201043337Y (zh) * 2007-03-22 2008-04-02 亚士漆(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装饰复合板
CN202882149U (zh) * 2012-09-07 2013-04-17 洽兴包装工业(中国)有限公司 高强度可回收中空气泡复合保温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3333A (zh) 2013-07-24
CN103953126A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3126B (zh) 隔热装置
CN104781492B (zh) 用于在设计成容纳较厚ig窗单元的窗框架中安装真空绝缘玻璃(vig)窗单元的隔离片系统
MX2012013584A (es) Dispositivos y metodos de fenestracion termicamente aislantes.
CN105715158A (zh) 一种多腔中空玻璃
CN202596474U (zh) 一种中空玻璃
CN209508047U (zh) 一种透明隔热气凝胶玻璃
JP2009102182A (ja) 光制御ガラス
CN109989682A (zh) 一种气凝胶组合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WO2015025679A1 (ja) 複層ガラス
CN101994357A (zh) 一种金属夹层复合玻璃
WO2014173203A2 (zh) 隔热装置
CN205117114U (zh) 一种隔热保温玻璃
KR20140001181A (ko) 단열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341094A (zh) 节能板材及其制造方法
CN205277194U (zh) 一种隔热保温玻璃
CN210026521U (zh) 一种多功能隔热膜
CN103255986B (zh) 一种夏热冬冷地区复合节能玻璃系统
CN102182266A (zh) 光伏幕墙及其制作方法
CN204940623U (zh) 一种玻璃幕墙
CN205047078U (zh) 一种隔热保温玻璃
CN205117128U (zh) 一种隔热保温玻璃
CN205117131U (zh) 一种隔热保温玻璃
TWI748268B (zh) 節能窗戶的隔離裝置
CN218479745U (zh) 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安全中空玻璃
KR20130038134A (ko) 단열성이 향상된 창호의 유리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623

Address after: Shuangfeng town of Feng Hua Road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416 Taicang City No. 3 Building 2

Applicant after: Taicang Feibi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416 new lake Jianhu Road No. 38

Applicant before: Chen Ju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