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8666B - 一种治疗糖尿病藏药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糖尿病藏药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48666B CN103948666B CN201410221610.4A CN201410221610A CN103948666B CN 103948666 B CN103948666 B CN 103948666B CN 201410221610 A CN201410221610 A CN 201410221610A CN 103948666 B CN103948666 B CN 1039486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betan medicine
- fructus
- group
- preparation
- diabet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藏药的制备方法,是由冬葵果、芫荽果、芹菜子、余甘子按具体重量采用混合粉碎法或水提醇沉法或醇提水沉法制成活性组分制备而成,可以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内服剂型。这种藏药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症见:口渴喜饮、多尿、多食易饥、消瘦、体倦乏力、气短懒言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藏药的制备方法,属于藏药领域。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十大疑难病之一。发病率极高,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纽约时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居于世界首位,而且还在继续恶化。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前述最新研究则表明,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刚刚超过了美国:11.6%的中国成年人患有这种病,美国为11.3%。1980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还不到1%。中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达1.14亿,比2007年估计的数字上升2200万,也就是说,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都在中国。更让人忧虑的是,这项研究对将近9.9万人进行了测试,发现有一半的人血糖达到了“糖尿病前期”水平。研究指出:“中国目前是亚洲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绝对人数最多的国家” 。
现代医学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缓慢,但属治本范畴,在血糖下降的同时使体质同步增强,对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藏医理论认为:患糖尿病与自身机体的“三因”失调相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龙”(相当于风、气)、“赤巴”(指胆、火,是引起一切热症疾病的根源)、“培根”(指水、土,是引起所有寒症疾病的根源)“三因”处于平衡状态,才能保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行。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因为人体“三因”出现严重失衡,通常较为显著的表现是“赤巴”和“龙”偏盛,“培根”偏弱,导致了人体的七大精微物质(精微、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髓、精液)不能正常分解、排泄和输送,使血液里的秽物聚集过多,引起心肾等人体的重要器官功能受损,在临床上表现为口干易饥、尿频尿急、乏力多梦、消瘦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热、视力下降、皮肤瘙痒等症状。藏医通过调理、平衡“三因”,达到降“赤巴”和“龙”,扶正“培根”为目的,使体内的七大精微物质得到正常的分解和排泄,降低血液里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使胰腺得到营养,胰岛功能逐步恢复;同时调节饮食规律、改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营养胰腺,降低血糖,改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和工作质量的目的。
因此,人们对疗效更好的治疗糖尿病的藏药制剂存在强烈需求。至今为止,还未发现任何有关本发明藏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报道。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动物和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更好疗效的治疗糖尿病的藏药口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更为有效治疗糖尿病藏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藏药,是由活性组分制成或者是由活性组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是由下列原料药制成:冬葵果、芫荽果、芹菜子、余甘子。
它选择了冬葵果、芫荽果、芹菜子、余甘子进行组合作为原料药,其中(1)冬葵果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利尿通淋,清热消肿,强肾,止渴的功效。用于尿闭,淋病,水肿,口渴,肾热,膀胱热。(2)芫荽果为伞形科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清热,解表,健胃的功效。用于“培根木布”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口渴等。(3)芹菜子为伞形科植物旱芹Apium graveolens L.的干燥果实。具有清热和胃,化痰涤虫,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培根病、胃中热痰症、紫痰症、口干欲饮。(4)余甘子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的功能。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具有抗心肌坏死及降脂,抗诱变,抗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乙型肝炎,慢性咽炎,延缓衰老等,对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调节血脂效果。将这些药物组合使用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
本发明藏药活性组分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药用量为在下述具体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疗效:
冬葵果25~75g、芫荽果25~75g、芹菜子12.5~37.5g、余甘子12.5~37.5g。
优选为:冬葵果40~60g、芫荽果40~60g、芹菜子20~30g、余甘子20~30g。
进一步优选为:冬葵果50g、芫荽果50g、芹菜子25g、余甘子25g。
本发明藏药活性组分的制备可以是将上述用量的原料药直接混合粉碎制成;也可以将上述用量的原料药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如水提醇沉法或醇提水沉法(参见曹春林主编的《中药制剂学》第73~74页,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制得。
本发明藏药的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参见曹春林主编的《中药制剂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散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等。
本发明藏药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症见:口渴喜饮、多尿、多食易饥、消瘦、体倦乏力、气短懒言等。
本发明藏药的用法用量为:口服;一次1~1.5g,一日1~3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藏药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本发明藏药散剂的制备:
称取冬葵果50g、芫荽果50g、芹菜子25g、余甘子25g,混合后共同粉碎成细粉,混匀,分装,即得散剂。
【实施例2】本发明藏药丸剂的制备:
称取冬葵果25g、芫荽果25g、芹菜子12.5g、余甘子12.5g,混合后共同粉碎成细粉,混匀,用水泛丸,在60℃以下干燥,打光,包装,即得丸剂。
【实施例3】本发明藏药颗粒剂的制备:
称取冬葵果75g、芫荽果75g、芹菜子37.5g、余甘子37.5g,混合后共同粉碎成细粉,混匀,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在60℃以下干燥,整粒,分装,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4】本发明藏药胶囊剂的制备:
称取冬葵果40g、芫荽果40g、芹菜子20g、余甘子20g,混合后共同粉碎成细粉,混匀,装入明胶胶囊,分装,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5】本发明藏药片剂的制备:
称取冬葵果60g、芫荽果60g、芹菜子30g、余甘子30g,混合后共同粉碎成细粉,混匀,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在60℃以下干燥,整粒,压片,分装,即得片剂。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藏药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了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的药效学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试验例1】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对正常动物血糖、自发性高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对小鼠血糖的影响、链脲霉素诱发高血糖大鼠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的药效学试验:
试验材料:选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优降糖片(格列本脲片),2.5mg/片,批号:20100513,汕头金石制药总厂生产;拜糖平片:北京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201000704);岱I-胰岛素放射免疫分析药盒,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链脲霉素:Sigma公司生产,糖化血红蛋白试剂盒(微柱法):宁波市慈城生化试剂厂;NIH小鼠,体质量18~22g;NOD小鼠,体质量25~35g;SD大鼠,体质量180~220g,雌雄各半,由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室提供。
1、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对正常动物血糖的影响:
实验方法:NIH小鼠,50只,雌雄各半,空腹6h后,测定血糖,根据血糖值及动物性别均衡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下列药物:正常对照组(蒸馏水);优降糖组(25mg/kg);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按生药低、中、高剂量组(2、4、8g/kg)。连续给药7d,给药体积按20ml/kg,第7天给药前空腹6h,给药后1h动物取血,用血糖仪测定动物血糖值。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对正常小鼠血糖值的影响 (x±s)
组别 动物数 剂量(生药g/kg) 药前血糖值(mmol/L) 药后血糖值(mmol/L)
正常对照组 10 − 4.69±0.78 4.65±0.83
优降糖 10 25mg 4.73±1.24 3.73±0.69**
低剂量组 10 2 4.71±0.83 4.47±1.23
中剂量组 10 4 4.75±0.79 4.54±0.87
高剂量组 10 8 4.73±0.82 4.55±0.96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实验结果: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低、中、高剂量组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
2、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对自发性高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的影响对小鼠血糖的影响:
实验方法:NOD小鼠,空腹6h后,测定血糖,选择血糖值高于11.1mmol/L的动物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下列药物:对照组(蒸馏水);优降糖组(25mg/kg);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按生药低、中、高剂量组(2、4、8g/kg)。连续给药14d,用血糖仪测定动物血糖值,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结果见表2、3。
表2 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对自发性高血糖小鼠血糖的影响(x士s)
组别 动物数 剂量(生药g/kg) 药前血糖值(mmol/L) 药后血糖值(mmol/L)
模型对照组 10 − 13.23±22.38 13.86±1.65
优降糖 10 25mg 13.37±2.58 10.47±2.18**
低剂量组 10 2 13.51±1.72 12.23±1.28*
中剂量组 10 4 13.54±1.76 11.29±1.56**
高剂量组 10 8 13.45±2.18 10.84±1.43**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l。
表3 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对自发性高血糖小鼠血清胰岛素的影响(x±s)
组别 动物数 剂量(生药g/kg) 血清胰岛素(MIU/L)
模型对照组 10 − 14.92±4.43
优降糖 10 25mg 26.61±1.76**
低剂量组 10 2 15.38±2.37
中剂量组 10 4 19.69±5.24*
高剂量组 10 8 26.31±3.78**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l。
实验结果:NOD小鼠口服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低、中、高剂量组,能降低血糖及升高血清胰岛素。
3、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对链脲霉素诱发高血糖大鼠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对大鼠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实验方法:SD大鼠,禁食不禁水24 h后,小剂量静脉推注链脲霉素25mg/kg,1次/周,同时加高热量饲料喂养诱发Ⅱ型糖尿病,于第2次注射后l周测定血糖,选择空腹血糖≥7.8 mmol/L的大鼠50只,进行实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下列药物:高血糖模型组(蒸馏水);拜糖平组(25mg/kg);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按生药低、中、高剂量组(1、2、4g/kg)。另设正常对照大鼠10只(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按以上剂量灌胃给予实验药物,连续14d,第14d给药前空腹12 h,于末次给药后1h测定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表4、5。
表4 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对链脲霉素诱发高血糖大鼠血糖的影响(x±s)
组别 动物数 剂量(生药g/kg) 药前血糖值(mmol/L) 药后血糖值(mmol/L)
正常对照组 10 − 4.45±0.78 4.63±0.82
模型组 10 − 9.27±1.23 9.43±1.27△△
拜糖平 10 25mg 9.24±1.82 6.31±1.32*
低剂量组 10 1 9.31±1.26 8.52±1.26
中剂量组 10 2 9.35±1.28 8.18±0.79*
高剂量组 10 4 9.27±1.39 7.73±1.24**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l。
表5 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对链脲霉素诱发高血糖大鼠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x±s)
组别 动物数 剂量(生药g/kg) 糖化血红蛋白(%)
正常对照组 10 − 4.56±1.42
模型组 10 − 9.12±1.25△△
拜糖平 10 25mg 7.05±1.12**
低剂量组 10 1 8.51±1.39
中剂量组 10 2 8.16±1.83*
高剂量组 10 4 7.14±0.26**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对大鼠口服蔗糖后血糖的影响:实验方法:同前,按以上剂量灌胃给予试验药物,连续14d,第14天给药前空腹6h,按以上剂量给药的同时药物中含蔗糖0.125g/ml,给药体积按20 ml/kg。用血糖仪测定给蔗糖后0.5、1、2h血糖值。实验结果见表6。
表6 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对大鼠口服蔗糖后血糖的影响(x±s)
组别 动物数 剂量 血糖含量(mmol/L)
(生药g/kg) 0h 0.5h 1h 2h
正常对照组 10 − 4.66±0.89 8.45±0.79 8.08±0.74 5.34±0.81
模型对照组 10 − 9.31±1.23△△ 15.87±1.83△ 15.75±1.52△△ 13.37±1.56△△
拜糖平 10 25mg 8.37±1.34 12.86±1.48** 13.11±1.38** 11.40±1.23*
低剂量组 10 1 8.53±1.12 14.12±1.29* 13.63±1.24** 11.75±1.21*
中剂量组 10 2 8.29±0.14* 13.26±1.51** 13.37±1.47** 11.48±1.48**
高剂量组 10 4 7.72±1.38* 12.15±1.36** 12.18±1.31** 10.51±1.57**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
实验结果: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对链脲霉索引起的高血糖大鼠,口服给药后,具有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并能推迟大鼠口服蔗糖后血糖升高时间及降低血糖峰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但能推迟大鼠口服蔗糖后血糖升高时间,能降低自发性高血糖及升高血清胰岛素,能降低链脲霉素诱发高血糖大鼠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因此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在藏药对糖尿病的治疗领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试验例2】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一般资料:我院应用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治疗糖尿病门诊及住院患者124例,全部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年龄40~50岁16例,50~60岁38例,> 61岁者14例。伴冠心病6例,脑血管病变7例,末梢神经病变4例。对照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40~50岁14例,50~60岁32例,>60岁10例。其中伴冠心病者7例,脑血管病变5例,末梢神经病变者3例。治疗组空腹血糖平均12.8mmol/L,尿糖(+++),对照组空腹血糖平均值为13.3mmol/L。两组患者均有三多一少症状,符合中医消渴病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1999年WHO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确认为2型糖尿病。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一次1.5g,一日1~3次。30天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消渴丸、六味地黄丸,控制饮食,疗程同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空腹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空腹血糖6.Ommol/L以下,平均下降6.8mmol/L,尿糖(一);有效:症状消失,空腹血糖8.Ommol/L,尿糖(++);无效:症状有所改善,空腹血糖>8mmol/L,尿糖(++)。显效加有效合计为总有效率。
表7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68 43(63.24%) 16(23.53%) 9(13.23%) 86.77%
对照组 56 29(51.79%) 17(30.36%) 10(17.85%) 82.15%
表8 两组空腹血糖改变情况(mmol/L)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P值
治疗组 68 治疗前 12.81 <0.01
治疗后 6.28
对照组 56 治疗前 13.17 <0.01
治疗后 7.64
表9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变情况(M±SD)
组别 例数 胆固醇 甘油三酯 β脂蛋白
治疗组 68 治疗前 7.58±1.26 2.64±0.71 6.53±1.17
治疗后 6.15±1.17 2.12±0.85 5.14±1.24
对照组 56 治疗前 7.46±1.15 2.57±0.61 6.49±1.26
治疗后 6.35±1.29 2.16±0.72 5.63±1.3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10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改变情况(M±SD)
组别 例数 血细胞比容 全血比黏度 血浆比黏度
治疗组 68 治疗前 44.3±5.5 5.28±0.68 1.79±0.19
治疗后 40.6±3.2 4.36±0.43 1.73±0.15
对照组 56 治疗前 44.1±4.8 5.11±0.57 1.77±0.14
治疗后 42.2±4.6 4.78±0.56 1.74±0.17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临床观察结果:应用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治疗糖尿病II型患者68例,显效43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86.77%,对照组同样观察56例,显效29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2.15%,两组对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疗效明显,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本发明藏药实施例1散剂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在常用口服固体制剂剂型的制备中,散剂的制备在其他常用口服固体制剂制备过程中属于前面的部分工序,散剂的试验例证明了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也就说明了常用口服固体制剂剂型中的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即上述列举的实施例1—5具有同样的效果。说明本发明藏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Claims (4)
1.一种治疗糖尿病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该藏药是由活性组分制成或者是由活性组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是由下列具体重量的原料药制成:冬葵果25~75g、芫荽果25~75g、芹菜子12.5~37.5g、余甘子12.5~37.5g;混合,采用粉碎法或水提醇沉法或醇提水沉法制成活性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藏药的制备方法,其中称取下列具体重量的原料药:冬葵果40~60g、芫荽果40~60g、芹菜子20~30g、余甘子20~30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藏药的制备方法,其中称取下列具体重量的原料药:冬葵果50g、芫荽果50g、芹菜子25g、余甘子25g。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藏药的制备方法,它还包括下列步骤:将活性组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散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或片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21610.4A CN103948666B (zh) | 2014-05-25 | 2014-05-25 | 一种治疗糖尿病藏药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21610.4A CN103948666B (zh) | 2014-05-25 | 2014-05-25 | 一种治疗糖尿病藏药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48666A CN103948666A (zh) | 2014-07-30 |
CN103948666B true CN103948666B (zh) | 2017-02-01 |
Family
ID=51326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21610.4A Active CN103948666B (zh) | 2014-05-25 | 2014-05-25 | 一种治疗糖尿病藏药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486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79706A (zh) * | 2015-09-09 | 2015-11-25 | 白玛仁增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复方藏药制剂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00397A (zh) * | 2009-11-10 | 2010-05-05 | 尼玛次仁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藏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
CN101708295A (zh) * | 2009-12-04 | 2010-05-19 | 卢速江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JP2013209351A (ja) * | 2012-03-30 | 2013-10-10 | Sunstar Inc | 抗酸化機能亢進剤 |
-
2014
- 2014-05-25 CN CN201410221610.4A patent/CN1039486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00397A (zh) * | 2009-11-10 | 2010-05-05 | 尼玛次仁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藏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
CN101708295A (zh) * | 2009-12-04 | 2010-05-19 | 卢速江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JP2013209351A (ja) * | 2012-03-30 | 2013-10-10 | Sunstar Inc | 抗酸化機能亢進剤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余甘子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韩刚等;《食品科学》;20090501;第30卷(第09期);第210-212页 * |
糖尿病与藏医;朗杰卓嘎;《西藏研究》;20070225(第01期);第107-109页 * |
糖尿病的藏蒙医文献研究;王高娃;《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0930(第03期);第43-44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48666A (zh) | 2014-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11561B (zh) | 黄连温胆汤现代中药口服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2613555A (zh) | 一种玛咖粉人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814167A (zh) | 一种用于糖尿病的保健品 | |
CN104162094A (zh) | 一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药物制剂 | |
CN106214964A (zh) | 安神的中药制剂 | |
CN108771239A (zh) | 一种健脾胃膏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946895B (zh) | 一种以泥鳅为主料的功能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88236A (zh) | 一种葡萄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4857154A (zh) | 一种治疗“三高”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61201A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040946B (zh) | 莲心总生物碱在制备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 |
CN100345566C (zh) | 一种用于减肥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3948666B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藏药的制备方法 | |
CN102274346B (zh) | 一种预防高血压的药物或保健食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2274396B (zh) |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133283B (zh) | 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61392B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藏药 | |
CN100382837C (zh) |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目眨及多动抽动症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3393938B (zh) | 一种降血糖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784230A (zh) | 一种治疗营养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制剂 | |
CN103520330B (zh) | 一种兽用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2366480B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52677B (zh) | 黄地安消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3649C (zh) | 一种红参山楂保健酒 | |
CN102274428B (zh) | 一种具有治疗肠易激综合症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