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8221A - 一种拉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8221A
CN103948221A CN201410174845.2A CN201410174845A CN103948221A CN 103948221 A CN103948221 A CN 103948221A CN 201410174845 A CN201410174845 A CN 201410174845A CN 103948221 A CN103948221 A CN 103948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chain tooth
strap
tooth
tangent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748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8221B (zh
Inventor
吕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 Sheng Da Zip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 Sheng Da Zip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 Sheng Da Zip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 Sheng Da Zipp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748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482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48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8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8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82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拉链,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布带及多个链牙。每一个布带包括链牙结合区,多个链牙分别定位于布带的链牙结合区。每一个链牙设有定位凹槽,布带的链牙结合区卡入链牙的定位凹槽内将链牙定位于布带。布带的链牙结合区与每一个链牙的结合面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每一个链牙的定位凹槽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定位柱穿过定位孔,且定位柱的两端与链牙固定。本发明提供的拉链,使链牙与布带之间的结合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有效避免了链牙与布带脱离。同时,拉链的链牙具有不同角度的反光面,拉链的不同链牙的反光面反射的光相互交错,使得所述拉链光芒闪烁,呈现给人一种华丽的视觉感受。

Description

一种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注塑拉链是由布带与链牙组合而成。图15所示为传统的注塑拉链剖面示意图。所述拉链链牙100’的本身位于拉链布带6’两侧,同时链牙100’本身包裹住布带边缘较粗的中心线5’。链牙100’与布带6’的结合方式主要是通过链牙本身对中心线5’的包夹来实现。上述布带6’与链牙100’的结合方式,再加上链牙100’为注塑材料的特性,会导致所述链牙100’与布带6’的结合力较弱,从而导致所述链牙100’容易与所述布带6’脱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所述拉链的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明显提升,从而有效防止所述链牙与布带脱离。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拉链,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布带及多个链牙。每一个所述布带包括链牙结合区,所述多个链牙分别定位于所述布带的链牙结合区。每一个所述链牙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布带的链牙结合区卡入所述链牙的定位凹槽内将所述链牙定位于所述布带。所述布带的链牙结合区与每一个所述链牙的结合面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每一个所述链牙的定位凹槽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定位孔,且所述定位柱的两端与所述链牙固定。
优选地,每一个所述链牙包括下牙体及设于所述下牙体之上的上牙体,所述定位凹槽设于所述上牙体与所述下牙体之间,所述定位凹槽包括固定槽及插入槽,所述插入槽自所述固定槽延伸至所述链牙的外表面,所述定位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牙体及所述下牙体,每一个所述布带包括设于所述布带边缘的中心线、一组经纱及一组与所述经纱交织且连续分布的纬纱,所述中心线卡入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布带的链牙结合区卡入所述插入槽内,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插入槽并插入所述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上牙体包括上表面、侧表面及侧斜切面,所述上表面包括顶面及上斜切面,所述上斜切面自所述顶面的一端朝向所述下牙体的方向倾斜延伸并逐步缩小,所述侧斜切面连接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表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上牙体包括头部及自所述头部延伸形成的尾部,所述侧表面包括一对第一子侧面、一对第二子侧面及第三子侧面,一对所述第一子侧面的一端相交共同形成所述链牙的头部,所述第二子侧面分别自所述第一子侧面的另一端延伸共同形成所述链牙的尾部,所述第三子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子侧面之间。
优选地,一对所述第一子侧面之间的夹角θ1的数值为30°<θ1<45°。
优选地,所述侧斜切面包括一对第一子侧斜切面、一对第二子侧斜切面及第三子侧斜切面,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子侧斜切面连接于所述上斜切面、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子侧面、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子侧斜切面及所述顶面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一子侧斜切面连接于所述上斜切面、另一个所述第一子侧面、另一个所述第二子侧斜切面及所述顶面之间,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子侧斜切面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子侧面与所述顶面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二子侧斜切面连接于另外一个所述第二子侧面与所述顶面之间,所述第三子侧斜切面形成于所述第三子侧面与所述顶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尾部的长度为所述上牙体的总长度的65%以下。
优选地,所述链牙还包括凸台,所述凸台部分地包围所述尾部远离所述头部的一端,所述凸台的顶部呈斜切面设置,所述斜切面自所述凸台的顶面朝向靠近所述下牙体的方向切割形成。
优选地,所述链牙的定位凹槽的长度为所述凸台的长度的50%以上。
优选地,所述布带的链牙结合区内的定位孔沿着所述链牙的排列方向呈连续间隔排列,所述定位孔是通过对所述布带的经纱的结构组织的设定,在编织所述布带的同时形成。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拉链,链牙与布带的结合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即除了链牙本身对布带中心线的包夹力之外,还有对穿布带定位孔并与链牙本身连为一体的定位柱与布带的结合力,使链牙与拉链布带之间的结合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有效避免了链牙与布带脱离。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拉链的链牙,通过在所述上牙体及所述凸台的表面设置侧斜切面,使得所述链牙的外表面具有多个不同角度的表面。当所述拉链在光源照射下时,所述链牙会呈现出多个具有不同角度的反光面,所述拉链的不同链牙的反光面反射的光相互交错,使得所述拉链光芒闪烁,呈现给人一种华丽的视觉感受,对使用所述拉链的物品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从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l是本发明提供的拉链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拉链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拉链的链牙与布带的结合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链牙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与图4相同,仅为了标号方便,增加图5。
图6是图4中链牙的正视图。
图7是图4中链牙的左视图。
图8是图4中链牙的右视图。
图9是图4中链牙的后视图。
图10是图4中链牙拔模角度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布带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
图12是图2中布带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
图13是图2中布带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
图14是图2中布带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
图15是现有技术中注塑拉链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拉链300,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布带6及多个链牙100。每一个所述布带6包括链牙结合区61,所述多个链牙100分别定位于所述布带6的链牙结合区61。每一个所述链牙100设有定位凹槽40,所述布带6的链牙结合区61卡入所述链牙的定位凹槽40内将所述链牙100定位于所述布带6。
所述布带6的链牙结合区61与每一个所述链牙100的结合面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4,每一个所述链牙的定位凹槽40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50。所述定位柱50穿过所述定位孔4,且所述定位柱50的两端与所述链牙100固定,如图3所示。
需特别说明的是,所述链牙100为注塑链牙,所述定位柱50是在注塑链牙成型的过程中,注塑材料穿过所述布带6上的定位孔4并在所述链牙100的定位凹槽40内形成。
在注塑成型所述拉链300时,注塑材料液体在布带6与链牙结合面内的定位孔4中发生对流,如图3所示。冷却后在布带6定位孔4中间形成所述定位柱50对穿所述布带6并与所述布带6两侧的链牙连成一体固定在所述布带6上。
请同时参照图4,具体地,每一个所述链牙100包括下牙体20及设于所述下牙体20之上的上牙体10,所述定位凹槽40设于所述上牙体10与所述下牙体20之间。所述定位凹槽40包括固定槽41及插入槽42,所述插入槽42自所述固定槽41延伸至所述链牙100的外表面。所述定位柱5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牙体10及所述下牙体20。
请同时参照图2及图11-14,每一个所述布带6包括设于所述布带6边缘的中心线5、一组经纱8及一组与所述经纱交织且连续分布的纬纱2。装配时,所述中心线5卡入所述固定槽41内,所述布带6的链牙结合区61卡入所述插入槽42内,所述定位柱50设于所述插入槽42并插入所述定位孔4。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拉链300,链牙100与布带6的结合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即,除了链牙100的本身对布带6的中心线5的包夹力之外,还有对穿布带6的定位孔4并与链牙100的本身连为一体的定位柱50与布带6的结合力。如同建筑材料混凝土内钢筋所起的作用类似,定位柱50与拉链300布带6的结合力远远大于链牙100的本身对布带6的中心线5的包夹力,而每个注塑链牙100内至少含有一个或以上的定位柱50,因此,链牙100与布带6之间的结合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有效避免了链牙100与布带6脱离。
下面将分别介绍本发明提供的拉链300的链牙100及布带6的结构。
请一并参照图4至图9,所述链牙100的上牙体10包括上表面11、侧表面12及侧斜切面13。所述上表面11包括顶面111及上斜切面112,所述上斜切面112自所述顶面111的一端朝向所述下牙体20的方向倾斜延伸并逐步缩小。所述侧斜切面13连接于所述上表面11与所述侧表面12之间。
将所述链牙100结合在所述布带6上形成所述拉链300时,拉链300两侧的链牙100相互啮合,所述上牙体10外露于所述布带6之上,如图1所示。当所述拉链300在光源照射下时,所述上斜切面112及所述侧斜切面13会形成具有不同角度的反光面,所述拉链300的不同链牙100的反光面反射的光相互交错,使得所述拉链300光芒闪烁,呈现给人一种华丽的视觉感受,对使用所述拉链300的物品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所述侧表面12包括一对第一子侧面121、一对第二子侧面122及第三子侧面123。所述第一子侧面121的一端相交,所述第二子侧面122分别自所述第一子侧面121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子侧面123连接于一对所述第二子侧面122之间。
所述侧斜切面13包括一对第一子侧斜切面131、一对第二子侧斜切面132及第三子侧斜切面133。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子侧斜切面131连接于所述上斜切面112、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子侧面121、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子侧斜切面132及所述顶面111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一子侧斜切面131连接于所述上斜切面112、另一个所述第一子侧面121、另一个所述第二子侧斜切面132及所述顶面111之间。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子侧斜切面132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子侧面122与所述顶面111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二子侧斜切面132连接于另外一个所述第二子侧面122与所述顶面111之间。所述第三子侧斜切面133连接于所述第三子侧面123与所述顶面111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所述第一子侧面121之间的夹角θ1的数值为30°<θ1<45°,如图6所示。所述角度的设置,使得所述链牙100在相互啮合时,可以有效避免链牙100的头部15之间的干涉。
换而言之,本发明提供的拉链300的链牙100,一对所述第一子侧面121相交形成所述链牙100的头部15,一对所述第二子侧面122分别自所述第一子侧面延伸形成尾部16。所述尾部16自所述头部15延伸形成,所述头部15朝向远离所述尾部16的方向逐渐缩小,如图5所示。通过朝向所述下牙体20的方向切割所述上牙体10的上表面11的边缘形成了所述侧斜切面13。通过朝向靠近所述下牙体20的方向切割所述头部15的上表面11形成了所述上斜切面112及所述第一子侧斜切面13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斜切面112与所述顶面111之间的角度θ4为10°,所述角度的设置可以增加所述链牙100的表面的反光效果。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拉链300的链牙100,在外观上呈现出一种修长、轻盈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尾部16的长度L1为所述上牙体10的总长度L2的65%以下(如图6所示),以避免所述链牙100在啮合的过程中头部15之间形成干涉,从而确保所述链牙100顺利啮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链牙100还包括凸台30。所述凸台30部分地包围所述尾部16远离所述头部15的一端,如图5所示。所述凸台30的顶部呈斜切面设置,所述斜切面自所述凸台30的顶面朝向下牙体20的方向切割形成。所述凸台30的顶部的斜切面设置,使得所述链牙100的外表面又增加了多个具有不同角度的反光面,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所述链牙100的反光效果,而且还使得所述链牙100给人一种修长、轻盈的视觉感受。
请同时参照图5及图6,具体地,所述凸台30包括一对第一凸块31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块31之间的第二凸块32。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凸块31凸设于其中一个第二子侧面122靠近所述第三子侧面123的一端,另一个所述第一凸块31凸设于另一个所述第二子侧面122靠近所述第三子侧面123的一端。所述第二凸块32凸设于所述第三子侧面123。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第一凸块31包括第四子侧面311、第五子侧面312、第四子侧斜切面313及第五子侧斜切面314,如图7所示。所述第五子侧面312与所述第二子侧面122平行,所述第四子侧斜面313连接于相应的第二子侧面122、所述第四子侧面311及所述第五子斜切面314之间。所述第五子侧斜切面314连接于相应的所述第五子侧面312与所述第二子侧面122之间。
换而言之,所述第四子侧面311呈斜切面设置,所述第四子侧斜切面313呈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三边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子侧面122、所述第四子侧面311及所述第五子侧斜切面314之间。
请参照图9,所述第二凸块32包括第六子侧面321及第六子侧斜切面322,所述第六子侧斜切面322连接于所述第六子侧面321与所述第三子侧面123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台30的高度H1为所述上牙体10的高度H2的50%以上,如图8所示。所述高度的设置,可以确保所述凸台30能较大面积地包覆所述链牙100与布带6结合的中心线5,从而使得所述凸台30外露于所述布带6之上,以加强链牙100的发光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链牙100的定位凹槽40的长度L3为所述凸台30的长度L4的50%以上(如图8所示),以增强所述凸台30与所述布带6之间的结合力。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上牙体10的拔模角度定义为θ2,所述凸台30的拔模角度定义为θ3。θ2、θ3的数值分别为θ2≥4°、θ3≥4°。所述拔模角度θ2、θ3的设置,除了有利于脱模之外,还可以使所述链牙100的脱模面形成细微的斜面,从而增加链牙100的反光效果。
下面将具体介绍本发明提供的拉链300的布带6的结构。所述布带6的链牙结合区61与每一个所述链牙100的结合面内的定位孔4是通过对所述布带6的经纱8的结构组织的设定,在编织所述布带6的同时形成的。以下将具体介绍所述布带6的编织方式。
图1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拉链300的布带6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布带6与链牙100的链牙结合区61内的定位孔4为连续的均匀间隔排列,每个定位孔4之间有三条纬纱2。如图11所示,部分经纱如81、82...86、87位于为布带6与链牙100的链牙结合区61内,其余经纱88、89...等位于链牙结合区61之外。将经纱83、85设定成一上一下循环的结构组织,中间经纱84设定成三下三上循环的结构组织,而经纱86、88及87则与经纱83、85及84对应相反,设定成一下一上及三上三下循环的结构组织。这样结构组织下织成的布带6,由于经纱张力作用的影响,纬纱21、23与经纱83、85、86、88的交织点就会发生移位并紧紧贴近纬纱22。同样,纬纱24、26与经纱83、85、86、88的交织点也会发生移位并紧紧贴近纬纱25。同时由于纬纱张力作用的影响,经纱83、85与纬纱21、23、24、26的交织点就会移位并紧紧贴近经纱84,同样经纱86、88与纬纱21、23、24、26的交织点也会移位并紧紧贴近经纱87。这样交织点发生移位后就在经纱85、86,纬纱23、24中间形成定位孔4。随着织带的不断进行,在布带6的链牙结合区61内的经纱85、86之间形成了连续成排定位孔4,而且均匀地每三条纬纱形成间隔,大小一致。
图1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拉链300的布带6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布带6与拉链300链牙100的链牙结合区61内的定位孔4为连续均匀的四条纬纱为间隔的排列。如图12所示,对位于布带6与拉链300的链牙结合区61内的经纱结构组织作另外一种改进的设定,将三条经纱、纬纱循环的结构组织形成定位孔4,改进成四条经纱、纬纱循环的结构组织形成定位孔4。将经纱82、85设定成一上二下一上一下二上一下循环的结构组织,中间经纱83、84设定成四下四上循环的结构组织,而经纱86、89及87、88则与经纱82、85及83、84对应相反,设定成一下二上一下一上二下一上及四上四下循环的结构组织。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原理相同,本结构组织下织成的布带6,由于经纱、纬纱张力作用的影响,经纱85、86与纬纱24、25的交织点发生移位,并在其中间形成定位孔4。随着织带的不断进行,布带6与链牙的链牙结合区61内经纱85、86之间形成了连续的成排定位孔4,而且均匀地每四条纬纱形成间隔,大小一致。并且由于该循环结构组织由四条经、纬纱构成,因此交织点发生移位的程度也会相应多一些,所以形成的定位孔4会大一些。因此,注塑拉链300生产时形成的定位柱50就会加粗,链牙100与布带6的结合力就会进一步加强。同时由于定位孔4以四条纬纱均匀间隔,依然可以确保布带6与每个注塑链牙100的结合面内至少有一个或以上定位孔4,因此同样不需要考虑拉链300生产时布带6定位孔4与注塑模具内链牙位置之间的定位就可以确保每个链牙内至少有一个或以上的定位柱50,拉链300链牙与布带6结合力的进一步提升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图1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拉链300的布带6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布带6与拉链300链牙100链牙结合区61内设有两排连续的均匀间隔排列的定位孔4。如图13所示,将位于布带6与拉链300的链牙结合区61内的经纱改细,例如,保持不变的链牙结合区61之外的经纱为333dtex时,将链牙结合区61内的经纱改成167dtex,这样链牙结合区61内的经纱数量就会增加。经纱81,82··810,811位于链牙结合区61内,对经纱83、84、85,86、87、88,89、810、811按第一种实施方式作结构组织设定;这样调整设定后织出的布带6在经纱85、86之间及88、89之间形成两排定位孔4,两排都均匀地每三条纬纱形成间隔,大小一致。
图14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拉链300的布带6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布带6与拉链300链牙100链牙结合区61内预设经纱空位3A,所述定位孔4涵盖经纱空位3A。如图14所示,将位于布带6与拉链300的链牙结合区61内的经纱抽空一条,在经纱85、86之间预设了约一条经纱粗细的空位3A,如图14,对经纱83、84、85,86、87、88按布带6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作结构组织设定。这样编织后的布带6在经纱85、86之间形成了成排定位孔4,而且均匀地每三条纬纱形成间隔,大小一致。并且由于经纱85、86之间原先预设的经纱空位3A,因此形成的定位孔4会更大一些,所以注塑拉链300生产时链牙100内的定位柱50就会再进一步加粗,链牙100与布带6的结合力就会再进一步加强。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布带6的经纱材料全部或部分为涤纶牵伸丝,这样织后的布带6,其成排定位孔4的内壁更加光滑。用这样结构布带6生产的注塑拉链300时,注塑材料液体在布带6与链牙结合面61内的定位孔4中对流更为有效,定位柱50的形成就会更能得到保证,从而保证链牙100与布带6的结合力得到提升。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拉链300的布带6不需要专用的工具和特定的工序,也不需要使用特殊的材料,通过对布带6经纱的结构组织的设定,在织带的同时在布带6与链牙链牙结合区61内形成连续的间隔排列的成排定位孔4,而且布带6的经纱、纬纱保持完整,不受任何损伤,因此拉链300的布带6的外观与强度不受任何影响。
由于每个单独的链牙100通常要覆盖五条或以上纬纱,而上述布带6的链牙结合区61内成排定位孔4均匀地每三条或四条纬纱形成间隔。因此可以确保布带6与每个链牙100的结合面内至少有一个或以上定位孔4,所以采用上述布带6生产注塑拉链300时,完全不用担心布带6的定位孔4与注塑模具内链牙的位置之间的定位,注塑拉链300的生产简单易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拉链300的布带6的编织方式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通过利用对布带6的链牙结合区61内的经纱结构组织的设定,在编织布带6的同时在布带6的链牙结合区61内形成连续间隔排列的成排定位孔4的布带6,并利用所述布带6在注塑拉链生产时在所述链牙100内形成定位柱50与布带6结合,从而可以明显提升链牙100与布带6结合力的注塑拉链布带6,都是落入本发明的拉链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拉链300,通过对布带的经纱的结构组织的设定,在编织所述布带的同时形成所述定位孔4,当所述拉链在注塑成型时,注塑材料液体在布带6与链牙结合面内的定位孔4中发生对流,冷却后在布带6定位孔4中间形成所述定位柱50对穿所述布带6并与所述布带6两侧的链牙连成一体固定在所述布带6上。所述定位柱的形成,使链牙100与布带6之间的结合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有效避免了链牙100与布带6脱离。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拉链300的链牙100,通过在所述上牙体10及凸台30的表面设置侧斜切面,使得所述链牙100的外表面具有多个不同角度的表面。当所述拉链300在光源照射下时,所述链牙100会呈现出多个具有不同角度的反光面,所述拉链300的不同链牙100的反光面反射的光相互交错,使得所述拉链300光芒闪烁,呈现给人一种华丽的视觉感受,对使用所述拉链300的物品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拉链,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布带及多个链牙,每一个所述布带包括链牙结合区,所述多个链牙分别定位于所述布带的链牙结合区,每一个所述链牙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布带的链牙结合区卡入所述链牙的定位凹槽内将所述链牙定位于所述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带的链牙结合区与每一个所述链牙的结合面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每一个所述链牙的定位凹槽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定位孔,且所述定位柱的两端与所述链牙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链牙包括下牙体及设于所述下牙体之上的上牙体,所述定位凹槽设于所述上牙体与所述下牙体之间,所述定位凹槽包括固定槽及插入槽,所述插入槽自所述固定槽延伸至所述链牙的外表面,所述定位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牙体及所述下牙体,每一个所述布带包括设于所述布带边缘的中心线、一组经纱及一组与所述经纱交织且连续分布的纬纱,所述中心线卡入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布带的链牙结合区卡入所述插入槽内,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插入槽并插入相应的所述定位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体包括上表面、侧表面及侧斜切面,所述上表面包括顶面及上斜切面,所述上斜切面自所述顶面的一端朝向所述下牙体的方向倾斜延伸并逐步缩小,所述侧斜切面连接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表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体包括头部及自所述头部延伸形成的尾部,所述侧表面包括一对第一子侧面、一对第二子侧面及第三子侧面,一对所述第一子侧面的一端相交共同形成所述链牙的头部,所述第二子侧面分别自所述第一子侧面的另一端延伸共同形成所述链牙的尾部,所述第三子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子侧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一子侧面之间的夹角θ1的数值为30°<θ1<4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斜切面包括一对第一子侧斜切面、一对第二子侧斜切面及第三子侧斜切面,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子侧斜切面连接于所述上斜切面、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子侧面、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子侧斜切面及所述顶面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一子侧斜切面连接于所述上斜切面、另一个所述第一子侧面、另一个所述第二子侧斜切面及所述顶面之间,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子侧斜切面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子侧面与所述顶面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二子侧斜切面连接于另外一个所述第二子侧面与所述顶面之间,所述第三子侧斜切面连接于所述第三子侧面与所述顶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的长度为所述上牙体的总长度的65%以下。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牙还包括凸台,所述凸台部分地包围所述尾部远离所述头部的一端,所述凸台的顶部呈斜切面设置,所述斜切面自所述凸台的顶面朝向靠近所述下牙体的方向切割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牙的定位凹槽的长度为所述凸台的长度的50%以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带的链牙结合区内的定位孔沿着所述链牙的排列方向呈连续间隔排列,所述定位孔是通过对所述布带的经纱的结构组织的设定,在编织所述布带的同时形成。
CN201410174845.2A 2014-04-28 2014-04-28 一种拉链 Active CN1039482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4845.2A CN103948221B (zh) 2014-04-28 2014-04-28 一种拉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4845.2A CN103948221B (zh) 2014-04-28 2014-04-28 一种拉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8221A true CN103948221A (zh) 2014-07-30
CN103948221B CN103948221B (zh) 2018-04-27

Family

ID=51325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4845.2A Active CN103948221B (zh) 2014-04-28 2014-04-28 一种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4822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4500A (zh) * 2015-09-11 2015-11-18 深圳市华圣达拉链有限公司 曲面牙拉链
CN110678099A (zh) * 2019-08-22 2020-01-10 深圳市华圣达拉链有限公司 拉链牙及拉链
CN110740657A (zh) * 2019-07-31 2020-01-31 深圳市华圣达拉链有限公司 链牙结构及拉链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1019A (zh) * 2008-10-31 2010-06-09 崔逸泉 注塑拉链
CN202680784U (zh) * 2012-04-01 2013-01-23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及其拉链齿
CN202980431U (zh) * 2012-12-20 2013-06-12 上海东龙服饰有限公司 玉米牙注塑拉链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1019A (zh) * 2008-10-31 2010-06-09 崔逸泉 注塑拉链
CN202680784U (zh) * 2012-04-01 2013-01-23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及其拉链齿
CN202980431U (zh) * 2012-12-20 2013-06-12 上海东龙服饰有限公司 玉米牙注塑拉链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4500A (zh) * 2015-09-11 2015-11-18 深圳市华圣达拉链有限公司 曲面牙拉链
CN110740657A (zh) * 2019-07-31 2020-01-31 深圳市华圣达拉链有限公司 链牙结构及拉链
WO2021016914A1 (zh) * 2019-07-31 2021-02-04 深圳市华圣达拉链有限公司 链牙结构及拉链
CN110740657B (zh) * 2019-07-31 2021-04-16 深圳市华圣达拉链有限公司 链牙结构及拉链
CN110678099A (zh) * 2019-08-22 2020-01-10 深圳市华圣达拉链有限公司 拉链牙及拉链
WO2021031198A1 (zh) * 2019-08-22 2021-02-25 深圳市华圣达拉链有限公司 拉链牙及拉链
CN110678099B (zh) * 2019-08-22 2023-01-24 深圳市华圣达拉链有限公司 拉链牙及拉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8221B (zh) 2018-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39782B2 (ja) 凹凸模様装飾帯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597805B2 (en) Knitted fabric and method for knitting same
CN103948221A (zh) 一种拉链
US9386826B2 (en) Zipper with shine and improved bonding force between tooth and tape
CN1147633C (zh) 带子
US10266973B2 (en) Composite material comprising a warp-knitted textile panel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opposing faces, said first face being coated with a layer consisting of at least one polymer material, and a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ES2228318T3 (es) Cinta de cierre de cremallera.
CN108866791A (zh) 一种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
CN101933692B (zh) 一种布带
KR20160018205A (ko) 사각 장식패턴이 형성된 직물 가방
KR101158529B1 (ko) 위사 삽입 방식에 의한 천테이프 원단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천테이프
USD931366S1 (en) Belt of a printing system
CN110923937A (zh) 凹凸花型效果双层贾卡经编织物
CN203625624U (zh) 鱼眼泡织带
CN201550712U (zh) 一种布带
CN206034020U (zh) 一种窗帘防褪色花边装饰带
US6155085A (en) Tape for size adjusting component
KR101447400B1 (ko) 파스너 스트링거 및 슬라이드 파스너, 및 파스너 스트링거의 제조 방법
CN104805610A (zh) 一种乱针绣针法
US7739887B2 (en) Knitted band for zipper
CN103194854A (zh) 一种竹编钩针
CN204125699U (zh) 一种条纹云织带
CN211734657U (zh) 渐变网孔针织带
CN217621140U (zh) 竹凉席编织用纬线及其竹凉席
CN218521389U (zh) 一种复合型织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