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3692B - 一种布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布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3692B
CN101933692B CN2009100575347A CN200910057534A CN101933692B CN 101933692 B CN101933692 B CN 101933692B CN 2009100575347 A CN2009100575347 A CN 2009100575347A CN 200910057534 A CN200910057534 A CN 200910057534A CN 101933692 B CN101933692 B CN 1019336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p
warp thread
aperture
injection molding
faying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575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3692A (zh
Inventor
崔逸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EPU ZIPPER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0575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336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33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3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3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36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6Details of garments
    • D10B2501/063Fasteners
    • D10B2501/0631Slide faste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注塑拉链布带,包括:布带边缘的中心线5、一组经纱3和连续性的纬纱2;在布带与注塑拉链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设有连续的间隔排列的小孔4,小孔的形成是通过对布带经纱的结构组织的设定,在织带的同时靠经纱、纬纱张力作用的相互影响形成的。本发明注塑拉链布带中孔的形成不需要专用工具及特定工序,也不使用特殊材料,布带的经纱、纬纱保持完整,外观与强度不受任何影响;具有生产方便、简单,并能提升拉链布带与链牙之间的结合力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布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拉链用的布带,尤其是使用该布带后注塑拉链的链牙与拉链布带之间的结合力能得到明显提升。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注塑拉链由布带与链牙组合而成,如图7所示,传统注塑拉链剖面所示拉链链牙的牙身12位于拉链布带6两侧,同时链牙牙身12包裹住布带边缘较粗的中心线5,链牙与布带的结合方式主要是通过链牙牙身12对中心线5的包夹来实现;如此结构的布带与链牙结合方式,再加上链牙为注塑材料的特性,因此相对而言,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始终较弱。
2003年12月31日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告了一种提高注塑拉链强度技术的防脱式塑钢拉链(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02295600.X),其技术方案是:在临近中心线的布带上等间距设置多个穿孔,在每个穿孔位置设有射出成形的链齿(拉链布带两侧链牙牙身互相穿透,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就得到提升),穿孔以打洞或熔孔的方式来实施。此方案中穿孔的设置需要专用的工具和特定的工序,会增加部分成本;并且穿孔后部分经纱、纬纱断裂也会降低拉链布带本身的强度,经、纬纱的断头还可能外露反而会影响拉链布带的外观;而且考虑到纤维纱线织成的拉链布带固有的延伸特性和拉链注塑模具刚性之间的差异,要在每个已经确定的穿孔位置设置射出成形的链齿,必须在注塑生产时需要极为精确的布带穿孔与注塑模具内链牙位置的定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生产效率会受影响。
此外,日本YKK株式会社的中国发明专利:200510084983.2,发明名称为“拉链牙链及其制造方法”公开了另外一种技术,其技术方案为:拉链布带中心线附近与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部分经纱以水溶性纤维纱代替,布带在之后的染色过程中溶解水溶性纤维纱,在布带链牙位置形成经纱排除区域,以期望利用该布带生产注塑拉链后可以提升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此方案用到了相对特殊材料,会增加相应的成本(材料成本、管理成本等),并且染色时溶解的水溶性纤维会影响染色准确性或者给染色后废水处理增加新的成本,而且由于布带经纱排除区域内纬纱依然存在,因此注塑拉链生产中注塑材料在拉链布带两侧难以有效穿透,其对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结合力的提升是有限的。
发明内容
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结合力的新型结构的拉链布带。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一种新型拉链布带,包括:布带边缘的中心线5,一组经纱3和连续分布的纬纱2,所述经纱3和纬纱2交替编织,在布带6与注塑拉链链牙1的结合面区域内沿着链牙1的排列方向设有连续间隔排列的小孔4,通过该小孔使得拉链生产时注塑材料在布带两侧能够互相穿透,并在链牙1内形成塑材立柱7与布带6相结合,从而提高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所述小孔4是通过对布带经纱的结构组织的设定,在织带的同时形成的;布带6与每一个注塑链牙1的结合面内至少有一个小孔4,使得注塑拉链生产时布带小孔与注塑模具内链牙位置之间的定位非常容易。
具体如下:
方案一:
布带6与拉链链牙1的结合面区域内的小孔4为连续的均匀间隔排列,每个孔之间有三条纬纱。如图2所示,部分经纱如31、32...36、37位于为布带6与拉链链牙1的结合面区域内,其余经纱38、39...等位于结合面之外。将经纱33、35设定成一上一下循环的结构组织,中间经纱34设定成三下三上循环的结构组织;而经纱36、38及37则与经纱33、35及34对应相反,设定成一下一上及三上三下循环的结构组织。这样结构组织下织成的布带,由于经纱张力作用的影响,纬纱21、23与经纱33、35、36、38的交织点就会发生移位并紧紧贴近纬纱22,同样纬纱24、26与经纱33、35、36、38的交织点也会发生移位并紧紧贴近纬纱25;同时由于纬纱张力作用的影响,经纱33、35与纬纱21、23、24、26的交织点就会移位并紧紧贴近经纱34,同样经纱36、38与纬纱21、23、24、26的交织点也会移位并紧紧贴近经纱37;这样交织点发生移位后就在经纱35、36,纬纱23、24中间形成小孔4。随着织带的不断进行,在布带与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35、36之间形成了连续成排小孔4,而且均匀地每三条纬纱形成间隔,大小一致。
方案二:
布带6与拉链链牙1的结合面区域内的小孔4为连续均匀的四条纬纱为间隔的排列。如图3所示,对位于布带与拉链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结构组织作另外一种改进的设定,将三条经纱、纬纱循环的结构组织形成小孔,改进成四条经纱、纬纱循环的结构组织形成小孔;将经纱32、35设定成一上二下一上一下二上一下循环的结构组织,中间经纱33、34设定成四下四上循环的结构组织;而经纱36、39及37、38则与经纱32、35及33、34对应相反,设定成一下二上一下一上二下一上及四上四下循环的结构组织。与上述方案原理相同本结构组织下织成的布带,由于经纱、纬纱张力作用的影响,经纱35、36与纬纱24、25的交织点发生移位,并在其中间形成小孔4。随着织带的不断进行,布带与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经纱35、36之间形成了连续的成排小孔4,而且均匀地每四条纬纱形成间隔,大小一致。并且由于该循环结构组织由四条经、纬纱构成,因此交织点发生移位的程度也会相应多一些,所以形成的小孔会大一些。
方案三:
布带6与拉链链牙1结合面区域内设有两排连续的均匀间隔排列的小孔4。如图4所示,将位于布带与拉链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改细,如保持不变的结合面区域之外的经纱为333dtex时,将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改成167dtex,这样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数量就会增加;经纱31、32...310、311位于结合面区域内,对经纱33、34、35,36、37、38,39、310、311按方案一方式作结构组织设定;这样调整设定后织出的布带在经纱35、36之间及38、39之间形成两排小孔,两排都均匀地每三条纬纱形成间隔,大小一致。
方案四:
布带6与拉链链牙1结合面区域内预设经纱空位3A,所述小孔4涵盖经纱空位3A。如图5所示,将位于布带与拉链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抽空一条,在经纱35、36之间预设了约一条经纱粗细的空位3A,如图5,对经纱33、34、35,36、37、38按方案一方式作结构组织设定;这样织后的布带在经纱35、36之间形成了成排小孔,而且均匀地每三条纬纱形成间隔,大小一致。并且由于经纱35、36之间原先预设的经纱空位3A,因此形成的小孔会更大一些。
方案五:
布带6与拉链链牙1的结合面区域内的小孔4为连续的不均匀的三、四条纬纱交替间隔排列。如图6所示,结合方案一、方案二对位于布带与拉链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结构组织作另外一种再改进的设定,将经纱32、35设定成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上一下一上二下一上一下二上一下循环的结构组织,中间经纱33、34设定成三下三上四下四上循环的结构组织;而经纱36、39及37、38则与经纱32、35及33、34对应相反,设定成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二上一下一上二下一上及三上三下四上四下循环的结构组织。与上述实施例的原理相同,布带与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经纱35、36之间形成了连续的不均匀的三、四条纬纱交替间隔的成排小孔4。
方案六:
将布带与拉链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由常规的涤纶低弹丝改为表面更为光滑的涤纶牵伸丝,这样织后的布带,其成排小孔的内壁更加光滑。
本发明的注塑拉链布带不需要专用的工具和特定的工序,也不需要使用特殊的材料,通过对布带经纱的结构组织的设定,在织带的同时在布带与链牙结合面区域内形成连续的间隔排列的成排小孔,而且布带的经纱、纬纱保持完整,不受任何损伤,因此拉链布带的外观与强度不受任何影响。
由于每个单独的注塑拉链链牙通常要覆盖五条或以上纬纱,而上述新型结构布带的结合面区域内成排小孔均匀地每三条纬纱形成间隔。因此可以确保布带与每个注塑链牙的结合面内至少有一个或以上小孔,所以采用上述新型结构的布带生产注塑拉链时,完全不用担心布带小孔与注塑模具内链牙位置之间的精确定位。
采用上述新型结构的布带,注塑拉链生产时注塑材料液体在布带与拉链链牙结合面内的小孔4中发生对流,如图1所示,冷却后在布带小孔4中间形成塑材立柱7对穿布带并与布带两侧的链牙牙身12连成一体固定在布带上。这样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的结合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即除了拉链链牙牙身对布带中心线的包夹力之外,还有对穿布带小孔并与链牙牙身连为一体的塑材立柱与布带的结合力;如同建筑材料混凝土内钢筋所起的作用类似,塑材立柱7与拉链布带的结合力远远大于拉链链牙牙身对布带中心线的包夹力,而每个注塑链牙内至少含有一个或以上的塑材立柱。因此利用此结构布带生产的注塑拉链,注塑拉链的链牙与拉链布带之间的结合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作为本发明结构布带的进一步改进,将位于布带与拉链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结构组织作另外一种改进的设定,将三条经纱、纬纱循环的结构组织改进成四条经纱、纬纱循环的结构组织,布带小孔就均匀地每四条纬纱形成间隔,并且形成的小孔会大一些。用这样结构布带生产的注塑拉链,由于布带与链牙结合面内的小孔加大了,所以注塑拉链生产时形成的塑材立柱就会加粗,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就会进一步加强;同时由于小孔以四条纬纱均匀间隔,依然可以确保布带与每个注塑链牙的结合面内至少有一个或以上小孔,因此同样不需要考虑拉链生产时布带小孔与注塑模具内链牙位置之间的定位就可以确保每个链牙内至少有一个或以上的塑材立柱,拉链链牙与布带结合力的进一步提升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作为本发明结构布带更进一步改进,将位于布带与拉链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改细,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数量就会增加,结合面区域内就可以形成两排小孔,两排小孔都均匀地每三条纬纱形成间隔,用这样结构布带生产的注塑拉链,由于布带与链牙结合面区域内有两排小孔,所以注塑拉链生产时每个链牙内就会有两个或以上的塑材立柱,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就会更进一步加强。
作为本发明结构布带的再进一步改进,将位于布带与拉链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抽去一条,由于形成的布带小孔涵盖了预设的经纱空位3A,因此形成的小孔会更大一些。用这样结构布带生产的注塑拉链,由于布带与链牙结合面内的小孔再进一步加大了,所以注塑拉链生产时链牙内的塑材立柱就会再进一步加粗,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就会再进一步加强。
作为本发明结构布带又进一步改进,将布带与拉链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由常规的涤纶低弹丝改为表面更为光滑的涤纶牵伸丝,这样织后的布带,其成排小孔的内壁更加光滑。用这样结构布带生产的注塑拉链时,注塑材料液体在布带与链牙结合面内的小孔中对流更为有效,塑材立柱的形成就会更能得到保证,从而保证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布带的优点是:不需要专用的工具和特定的工序,也不必使用特殊的材料,利用对布带经纱结构组织的设定,在织带的同时在布带与链牙结合面区域内形成连续的间隔排列的成排小孔,所以本发明结构布带的生产十分方便、简单。
使用本发明结构布带生产注塑拉链时,由于布带结合面区域内小孔的间隔程度小于拉链链牙对布带纬纱的覆盖程度,所以拉链生产过程中不必增加特别的定位装置,就可以保证布带与每个链牙的结合面内含有一个或以上的小孔,注塑拉链的生产同样简单易行。
使用本发明结构布带生产后的注塑拉链,由于链牙内有了对穿布带与链牙牙身连为一体的塑材立住,因而改变了传统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的结合方式,因此拉链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就可以得到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本发明拉链布带生产的注塑拉链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拉链布带实施例1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拉链布带实施例2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拉链布带实施例3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拉链布带实施例4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拉链布带实施例5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传统注塑拉链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拉链链牙    12-链牙牙身    2-纬纱组
21、22、23、24、25、26、27、28-纬纱    3-经纱组
31、32、33、34、35、36、37、38、39、310、311-经纱    3A-经纱空位
4-小孔    5-布带边缘的中心线    6-布带    7-塑材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2-6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由图2可知,本发明结构的注塑拉链布带6包括:布带边缘的中心线5、一组经纱3和连续性的纬纱2;如图2中心线5、部分经纱如31、32...36、37位于为布带6与拉链链牙1的结合面区域内,其余经纱38、39...等位于结合面之外。如图2所示,将经纱33、35设定成一上一下循环的结构组织,中间经纱34设定成三下三上循环的结构组织;而经纱36、38及37则与经纱33、35及34对应相反,设定成一下一上及三上三下循环的结构组织。这样结构组织下织成的布带,由于经纱张力作用的影响,纬纱21、23与经纱33、35、36、38的交织点就会发生移位并紧紧贴近纬纱22,同样纬纱24、26与经纱33、35、36、38的交织点也会发生移位并紧紧贴近纬纱25;同时由于纬纱张力作用的影响,经纱33、35与纬纱21、23、24、26的交织点就会移位并紧紧贴近经纱34,同样经纱36、38与纬纱21、23、24、26的交织点也会移位并紧紧贴近经纱37;这样交织点发生移位后就在经纱35、36,纬纱23、24中间形成小孔4。随着织带的不断进行,在布带与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经纱35、36之间形成了连续成排小孔4,而且均匀地每三条纬纱形成间隔,大小一致。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结构布带的进一步改进,对位于布带与拉链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结构组织作另外一种改进的设定,将三条经纱、纬纱循环的结构组织形成小孔,改进成四条经纱、纬纱循环的结构组织形成小孔;如图3所示,将经纱32、35设定成一上二下一上一下二上一下循环的结构组织,中间经纱33、34设定成四下四上循环的结构组织;而经纱36、39及37、38则与经纱32、35及33、34对应相反,设定成一下二上一下一上二下一上及四上四下循环的结构组织。与实施例1原理相同本结构组织下织成的布带,由于经纱、纬纱张力作用的影响,经纱35、36与纬纱24、25的交织点发生移位,并在其中间形成小孔4。随着织带的不断进行,布带与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经纱35、36之间形成了连续的成排小孔4,而且均匀地每四条纬纱形成间隔,大小一致。并且由于该循环结构组织由四条经、纬纱构成,因此交织点发生移位的程度也会相应多一些,所以形成的小孔会大一些。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结构布带更进一步改进,将位于布带与拉链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改细,如保持不变的结合面区域之外的经纱为333dtex时,将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改成167dtex,这样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数量就会增加;如图4所示,经纱31、32…310、311位于结合面区域内,对经纱33、34、35,36、37、38,39、310、311按实施例1方式作结构组织设定;这样调整设定后织出的布带在经纱35、36之间及38、39之间形成两排小孔,两排都均匀地每三条纬纱形成间隔,大小一致。
实施例4
作为本发明结构布带的再进一步改进,将位于布带与拉链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抽空一条,如图5所示在经纱35、36之间预设了约一条经纱粗细的空位3A,对经纱33、34、35,36、37、38按实施例1方式作结构组织设定;这样织后的布带在经纱35、36之间形成了成排小孔,而且均匀地每三条纬纱形成间隔,大小一致。并且由于经纱35、36之间原先预设的经纱空位3A,因此形成的小孔会更大一些。
实施例5
作为本发明结构布带的还更进一步改进,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2对位于布带与拉链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结构组织作另外一种再改进的设定,如图6所示,将经纱32、35设定成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二下一上一下二上一下循环的结构组织,中间经纱33、34设定成三下三上四下四上循环的结构组织;而经纱36、39及37、38则与经纱32、35及33、34对应相反,设定成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二上一下一上二下一上及三上三下四上四下循环的结构组织。与上述实施例的原理相同,布带与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经纱35、36之间形成了连续的不均匀的三、四条纬纱交替间隔的成排小孔4。
实施例6
作为本发明结构布带又进一步改进,将布带与拉链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由常规的涤纶低弹丝改为表面更为光滑的涤纶牵伸丝,这样织后的布带,其成排小孔的内壁更加光滑。
本发明结构注塑拉链布带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拉链布带与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成排小孔,其间隔程度发生何种其他变化,也不论成排小孔的位置改变到结合面区域内的其他经纱之间,又或者对结合面区域内经纱结构组织作出的其它方式的调整,再或者兼而有之地综合了上述实施方式后的其他改变;凡是通过利用对拉链布带结合面区域内经纱结构组织的设定,在织带的同时在布带结合面区域内形成连续间隔排列的成排小孔的拉链布带,并利用该布带在注塑拉链生产时在拉链链牙内形成塑材立柱与布带结合,从而可以明显提升链牙与布带结合力的注塑拉链布带,都是在本发明结构布带的保护范围之内。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的多种变更或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注塑拉链布带,包括布带边缘的中心线(5),一组经纱(3)和一组连续分布的纬纱(2),其特征在于:在布带(6)与注塑拉链链牙(1)的结合面区域内沿着链牙(1)的排列方向设有连续间隔排列的小孔(4),所述小孔(4)是通过对布带经纱的结构组织的设定,在织带的同时形成的;布带(6)与每一个注塑链牙(1)的结合面内至少有一个小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注塑拉链布带,其特征在于:布带(6)与拉链链牙(1)的结合面区域内的小孔(4)为连续的均匀间隔排列,每个孔之间有三条纬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注塑拉链布带,其特征在于:布带(6)与拉链链牙(1)的结合面区域内的小孔(4)为连续均匀的四条纬纱为间隔的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注塑拉链布带,其特征在于:布带(6)与拉链链牙(1)结合面区域内设有两排连续的均匀间隔排列的小孔(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注塑拉链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带(6)与拉链链牙(1)结合面区域内预设经纱空位(3A),所述小孔(4)涵盖经纱空位(3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注塑拉链布带,其特征在于:布带(6)与拉链链牙(1)的结合面区域内的小孔(4)为连续的不均匀的三条、四条纬纱的交替间隔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注塑拉链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带(6)的经纱材料全部或者部分为涤纶牵伸丝。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注塑拉链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带(6)生产后的注塑拉链,其链牙(1)内设有塑材立柱(7)对穿布带(6),并与布带(6)两侧的链牙牙身(12)连成一体固定在布带上。
CN2009100575347A 2009-07-03 2009-07-03 一种布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3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75347A CN101933692B (zh) 2009-07-03 2009-07-03 一种布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75347A CN101933692B (zh) 2009-07-03 2009-07-03 一种布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3692A CN101933692A (zh) 2011-01-05
CN101933692B true CN101933692B (zh) 2012-01-11

Family

ID=43387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5753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3692B (zh) 2009-07-03 2009-07-03 一种布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336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9708B (zh) * 2012-12-10 2016-02-03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拉链及其生产工艺
CN103844452B (zh) * 2014-03-26 2015-12-09 上海泽普拉链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拉链布带
CN105747399B (zh) * 2016-04-25 2018-06-01 上海泽普拉链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拉链布带
CN112823686B (zh) * 2019-11-21 2023-04-07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布带、注塑拉链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9941B1 (en) * 1998-12-23 2001-09-18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weaving a false boucle fabric
CN2471162Y (zh) * 2001-03-23 2002-01-16 东莞精美拉链配件有限公司 弹性伸缩布带拉链
CN2655700Y (zh) * 2003-11-11 2004-11-17 东莞精美拉链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热塑成型拉链
CN201550712U (zh) * 2009-07-03 2010-08-18 崔逸泉 一种布带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9941B1 (en) * 1998-12-23 2001-09-18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weaving a false boucle fabric
CN2471162Y (zh) * 2001-03-23 2002-01-16 东莞精美拉链配件有限公司 弹性伸缩布带拉链
CN2655700Y (zh) * 2003-11-11 2004-11-17 东莞精美拉链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热塑成型拉链
CN201550712U (zh) * 2009-07-03 2010-08-18 崔逸泉 一种布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3692A (zh) 201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38800A (en) Velvet-type fastener web
CN101933692B (zh) 一种布带
KR20060050263A (ko) 편성 면파스너
CN1147633C (zh) 带子
WO2019237702A1 (zh) 经编贾卡三色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01721019A (zh) 注塑拉链
CN100569136C (zh) 织入拉链
CN108385266A (zh) 一种可透视双贾卡提花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02395294B (zh) 编织拉链牙链带
CN201550712U (zh) 一种布带
CN103124506B (zh) 具有织物制的带的拉链牙链
CN1883330B (zh) 经编拉链带的生产机器
CN203801874U (zh) 一种新型布带结构
TWI411409B (zh)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chain
CN108866791A (zh) 一种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
TWI473579B (zh) Woven into the chain
CN205696090U (zh) 一种布带结构
CN103844452B (zh) 一种注塑拉链布带
CN103082590B (zh) 编织拉链牙链带
RU2288982C1 (ru) Кулирный трикотаж с отверстиями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109023756A (zh) 具有立体中绣线的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JPH11244009A (ja) 繊維製面ファスナー
KR100418157B1 (ko) 경사 편성구조로 구성된 슬라이드 파스너테이프
EP3453792A1 (en) Method for weaving single fabric and single fabric woven thereby
CN209338809U (zh) 具有立体中绣线的网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ZEPU ZIP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UI YIQUAN

Effective date: 201202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26000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TO: 200241 MINHANG,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229

Address after: 200241 Shanghai city Minhang District Yuanjiang Road No. 5500 building first room 5593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ZEPU ZIPPER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6000 Jiangsu Province, Nantong City Chongchuan District City Huacheng 2 room 1106

Patentee before: Cui Yiquan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

Assignee: Shenzhen Huashengda zipper Co. Ltd.

Assignor: SHANGHAI ZEPU ZIPPER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331000012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loth belt transmission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30909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