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96090U - 一种布带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布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96090U
CN205696090U CN201620353186.3U CN201620353186U CN205696090U CN 205696090 U CN205696090 U CN 205696090U CN 201620353186 U CN201620353186 U CN 201620353186U CN 205696090 U CN205696090 U CN 205696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p thread
around
centrage
fixed qty
st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531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EPU ZIPPER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EPU ZIPPER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EPU ZIPPER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EPU ZIPPER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531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96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96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9609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布带结构,在与注塑拉链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设有第一经纱组和第二经纱组,第一经纱组与第二经纱组之间每隔固定数量的纬纱形成一个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纱组至少包含位于第一经纱组最左侧的左经纱、第一经纱组最右侧的右经纱和中心线,所述左经纱与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从中心线的上方绕到右侧,再与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再从中心线的上方绕回到左侧;同时右经纱与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从中心线的下方绕到左侧,再与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再从中心线的下方绕回到右侧,完成一个完整循环。可以确保在织带时形成的孔间隔、大小稳定,且小孔始终紧靠中心线,而且布带中心线始终上下对正。

Description

一种布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注塑拉链布带,尤其是该布带织造时,在紧靠布带内侧中心线边缘形成连续的、固定间隔和大小一致的小孔,由此提高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之间的结合强度。
背景技术
传统注塑拉链所用的布带,其边缘有较粗的中心线,拉链生产时热熔后的注塑材料注入拉链模具,在模具中位于布带两侧,冷却后夹住布带边缘较粗的中心线,形成链牙与布带的结合。由于链牙材质为塑胶材料,所以这样的结合方式使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之间的结合强度始终较弱。尤其是注塑拉链多用于羽绒服装,寒冷的季节,特别低温的场合,塑胶材料还有可能会低温脆化,从而使注塑拉链存在链牙脱落的风险。
2006年2月1日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告了日本YKK株式会社的一项中国发明专利(中国专利号:200510084983.2,发明名称为“拉链牙链及其制造方法”),旨在提高注塑拉链强度,其技术方案为:在布带边缘(即中心线的旁边)形成经纱排除区域,而其经纱排除区域的是利用织带时该区域预先设置的水溶性纱线在布带染色时溶解而形成的,利用该经纱排除区域,注塑拉链生产时注塑材料可以穿透布带,使得链牙可以牢固的安装在布带上,而其结合强度也可以得到提升。此方案中虽然布带形成了经纱排除区域,但是该区域中纬纱依然以原来的状态方式存在,因此注塑拉链生产时注塑材料穿透布带是有难度,不充分的,因此对链牙与布带结合强度的提升是有限的;此外由于布带边缘经纱排除区域的存在,布带边缘中心线就减少了本来对其起固定作用的部分经纱,中心线的位置稳定就存在了风险,这样注塑拉链生产时布带在拉链模具中的定位就会发生偏差,反而影响注塑拉链的正常生产。
此外2011年1月5日,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告了另外一项发明专利(中国专利号:200910057534.7,发明名称为“一种布带”),其技术方案为:在布带与注塑拉链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通过对布带经纱的结构组织的设定,如图4所示,将经纱a33、a35设定成一上一下循环的结构组织,中间经纱a34设定成三下三上循环的结构组织;而经纱a36、a38及a37则与经纱a33、a35及a34对应相反,设定成一下一上及三上三下循环的结构组织。这样结构组织下织成的布带,由于经纱张力作用的影响,纬纱a21、a23与经纱a33、a35、a36、a38的交织点就会发生移位并紧紧贴近纬纱a22,同样纬纱a24、a26与经纱a33、a35、a36、a38的交织点也会发生移位并紧紧贴近纬纱a25;同时由于纬纱张力作用的影响,经纱a33、a35与纬纱a21、a23、a24、a26的交织点就会移位并紧紧贴近经纱a34,同样经纱a36、a38与纬纱a21、a23、a24、a26的交织点也会移位并紧紧贴近经纱a37;这样交织点发生移位后就在经纱a35、a36,纬纱a23、a24中间形成小孔a4。这样织带的同时就在布带经纱a35、a36之间形成了每三条纬纱为间隔的成排小孔a4;利用该小孔使得拉链生产时注塑材料在布带两侧能够互相穿透,从而提高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此方案利用经纱组织结构的设定和纱线的张力确实可以在织带的同时形成小孔,但是由于此方案中布带中经纱是依次排列的,布带织好之后,经纱就不再受织带时所加的张力的影响了,依据纱线总是会向阻力最小的移动的原理,这样小孔两边的经纱a35、a36就存在向小孔中心移动的趋势,特别是布带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而布带织好之后到注塑拉链的生产之间还有很多生产工序,包括定型、绕带、染色、烘干、排牙等等,每个工序中间布带都会历经滚轮、压轮等多个挂件,并承受多次拉紧、放松的外力,再加上高温染色时经纬纱收缩的影响,布带小孔两边经纱a35、a36就会发生移位,向小孔中心靠拢,并使得原先织带时形成的小孔变小;这样注塑拉链生产时注塑材料在布带两侧有效互相穿透就存在了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到提高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如图5所示,专利号:201410117840.6,专利名称《一种注塑拉链布带》的技术方案为:在该布带与注塑拉链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设定两组经纱,每组内两条经纱,两组之间以隔空筘位的方式形成布带经纱方向上的隔离空间;每组内的两条经纱分别连续地以夹住固定数量条数的纬纱并进行扭转,每次扭转把所夹住的纬纱挤压成纬纱束条,并且形成布带纬纱束条之间的空间,与经纱方向的隔离空间组成小孔。
该专利的技术方案确实能够在布带与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的两组经纱之间形成连续间隔的小孔,但是由于布带边缘有较粗的上中心线30A、下中心线30B,位于布带边缘两侧,必须上下对正(从布带截面看,参见图3),不能有位置偏差,否则将影响后续排牙生产时布带在排牙模具内的定位,从而影响注塑拉链的产品质量。为此在布带与链牙结合面区域内侧的一组经纱b33、b34与中心线b30之间还需要一定数量的经纱来固定中心线,该经纱数量如果不足可能会引起中心线上下无法对正,引起偏差;数量足够,能够保证中心线上下对正,但是会影响上述两组经纱之间的小孔b4的位置或者大小,即可能会露出部分到布带与链牙的结合面之外,影响拉链产品质量及外观,特别是用于较小型号的注塑拉链产品;又或者如果减小上述两组经纱之间的间隔又会让小孔变小,而变小的孔对提升注塑拉链的强度是有限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更适合用于注塑拉链的布带,该布带生产的同时形成连续固定间隔及大小一致的小孔.且布带小孔的位置紧靠布带边缘内侧中心线,并且在后续注塑拉链生产的各工序环节中都不受影响,藉此可以稳定且提高链牙与布带之间结合强度,更可以适用于大小不同的各种型号的注塑拉链。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布带结构,在与注塑拉链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设有第一经纱组和第二经纱组,第一经纱组与第二经纱组之间每隔固定数量的纬纱形成一个孔4,所述第一经纱组至少包含位于第一经纱组最左侧的左经纱31、第一经纱组最右侧的右经纱32和中心线30,所述左经纱与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从中心线的上方绕到右侧,再与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再从中心线的上方绕回到左侧;同时右经纱与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从中心线的下方绕到左侧,再与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再从中心线的下方绕回到右侧,完成一个完整循环。
优选地,所述第二经纱组至少包含二条以上经纱,其中最左侧经纱33与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绕到右侧,再与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后再绕回到左侧;同时最右侧经纱35与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绕到左侧,再与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再绕回到右侧,完成一个完整循环。
优选地,所述第一经纱组和第二经纱组中的经纱排列密度为结合面区域之外经纱排列密度的50%--70%。
优选地,所述纬纱的固定数量小于链牙所覆盖的注塑拉链布带的纬纱数量。
本实用新型一种布带结构,其有益之处为:在该循环中一侧的经纱与相应纬纱交织或穿绕后从中间的经纱的上方或下方绕过去的同时,把刚刚与其交织的那些固定数量的纬纱挤压的非常紧密,这样一侧的经纱每绕一次,就会形成固定数量纬纱之间的空间;
同时,由于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的排列密度设定为所述结合面区域之外经纱排列密度的50%--70%,比较稀松,这样一侧的经纱每绕一次,也把本组内的经纱挤压的非常紧密,所以也同时形成两组经纱之间的空间,与前述固定数量纬纱之间的空间形成类似方形的小孔。这样随着布带的连续生产,在布带与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就会形成连续的、位置紧靠布带内侧中心线、以固定数量纬纱为间隔的小孔。
对布带最内侧一组而言,由于中心线位于本组的中间,其两侧的经纱分别与相应固定数量纬纱交织后,再分别从中间中心线的上方和下方绕到本组的另外一侧,再与另外一侧的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后再一次从本组中心线的上方和下方绕回到本组原来的一侧,这样每个循环中,中心线分别被两侧的经纱在上方及下方捆绑两次,确保中心线始终上下对正,保证不会发生位置偏差。而且,本实用新型新结构的注塑拉链布带在织带之后的染色、排牙等多个环节,也可以确保在织带时形成的小孔间隔、大小稳定,且小孔始终紧靠中心线,而且布带中心线始终上下对正。
这样利用本实用新型布带生产排牙时,热熔的注塑材料就可以穿透小孔4,贯穿布带,冷却后与布带两边的链牙1连为一体,可以明显的提升布带与链牙的结合强度。
本实用新型布带小孔以上述固定数量纬纱为间隔,该固定数量小于注塑拉链产品中链牙1所覆盖布带的纬纱数量,这样每个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的结合面之内就可以保证至少有一个或以上的小孔4,即每个链牙与布带之间结合强度的提升可以得到保障。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每组经纱组中左右两侧的经纱从相应固定数量的纬纱的下方及上方穿绕而形成的固定数量纬纱之间的空间会大于每组经纱组中左右两侧经纱与相应纬纱的交织而形成的固定数量纬纱之间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拉链布带实施例1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拉链布带实施例2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背景技术中专利号:200910057534.7相应技术布带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背景技术中专利号:201410117840.6相应技术布带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注塑拉链链牙
21、22、23、24、25、26、27、28、29—纬纱
31左经纱、32右经纱、33最左侧经纱、35最右侧经纱、34、36、37、38、39—经纱
30中心线,30A上中心线,30B下中心线
4—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来更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布带结构,在该布带与注塑拉链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排列密度设定为所述结合面区域之外经纱排列密度的50%--70%,比较稀松,该区域内所设定两组经纱分别为第一经纱组、第二经纱组,其中第一经纱组至少三条或者三条以上经纱(含中心线),如图1所示,第一经纱组由左经纱31、中心线30(中心线是由上中心线30A和下中心线30B组成)、右经纱32为一组,左经纱31与固定数量的纬纱28、27、26、25交织后从本组中中心线30的上方绕到右侧,再与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24、23、22、21交织后再从本组中中心线30的上方绕回到原来的左侧;同时本组中右经纱32与固定数量的纬纱28、27、26、25交织后从本组中中心线30的下方绕到左侧,并与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24、23、22、21交织后再从本组中中心线30的下方绕回到原来的右侧,完成一个完整循环。本循环中所述纬纱的固定数量小于注塑拉链产品中链牙所覆盖布带的纬纱数量。
该循环中两侧的经纱31、32与相应纬纱交织后从中间的经纱的上方或下方绕过去的同时,把刚刚与其交织的那些固定数量的纬纱28、27、26、25以及24、23、22、21挤压的非常紧密,这样一侧的经纱每绕一次,就会形成上述固定数量纬纱之间的空间。若第一经纱组中的经纱大于三条,则除中心线、左经纱、右经纱之外的其它经纱则放置在中心线与右经纱之间。
同时第二组经纱由二根以上的经纱组成,可以采用如图5中所示右侧编织方法,由相邻的二条经纱连续地以夹住固定数量条数的纬纱并进行扭转成纬纱之间的空间,也可以如第一经纱组的编织方法,由最左侧经纱33与固定数量的纬纱28、27、26、251交织后绕到右侧,再与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24、23、22、2交织或穿后再绕回到左侧;同时最右侧经纱35与固定数量的纬纱28、27、26、25交织绕到左侧,再与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24、23、22、21交织后再绕回到右侧,完成一个完整循环与纬纱。
由于链牙结合面区域内的经纱的排列密度设定为所述结合面区域之外经纱排列密度的50%--70%,比较稀松,这样一侧的经纱每绕一次,也把本组内的经纱挤压的非常紧密,所以也同时形成两组经纱之间的空间,与前述固定数量纬纱之间的空间形成类似方形的小孔4。这样随着布带的连续生产,在布带与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就会形成连续的、位置紧靠布带内侧中心线、以固定数量纬纱为间隔的小孔。
对布带最内侧一组而言,由于中心线位于本组的中间,每个循环中,中心线分别被两侧的经纱31、32在上方及下方捆绑两次,确保了中心线始终上下对正,保证不会发生位置偏差,如图3。
实施例2
作为对实施例1的改进,如图2所示,同样以第一组经纱为例,左经纱31先穿过固定数量的纬纱28、27、26、25的下方,再从本组中中心线30的上方绕到右侧,再穿过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24、23、22、21的下方后,再一次从本组中中心线30的上方绕回到原来的左侧;同时,每组中右经纱32先覆盖在固定数量的纬纱28、27、26、25的上方,再从本组中中心线30的下方绕到左侧,再覆盖住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24、23、22、21的上方后,再一次从本组中中心线纱30的下方绕回到原来的右侧;完成一个完整循环,本循环中所述纬纱的固定数量小于注塑拉链产品中链牙所覆盖布带的纬纱数量。
本改进方案中每组中左右两侧的左经纱31、右经纱32分别从相应固定数量的纬纱的下方及上方穿绕返回,每次穿绕返回对固定数量纬纱28、27、26、25及24、23、22、21的捆绑而形成的固定数量纬纱之间的空间会大于前方案中两侧经纱与相应纬纱的交织而形成的固定数量纬纱之间的空间,即本改进方案的小孔会大于前方案的小孔。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凡是通过利用注塑拉链布带内经纱以固定数量条数的纬纱为间隔,围绕确定的经纱进行相互穿绕返回,并由此在织带同时形成固定间隔小孔的布带,都是在本实用新型新结构注塑拉链布带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的多种变更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布带结构,在与注塑拉链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设有第一经纱组和第二经纱组,第一经纱组与第二经纱组之间每隔固定数量的纬纱形成一个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纱组至少包含位于第一经纱组最左侧的左经纱(31)、第一经纱组最右侧的右经纱(32)和中心线(30),所述左经纱与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从中心线的上方绕到右侧,再与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再从中心线的上方绕回到左侧;同时右经纱与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从中心线的下方绕到左侧,再与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再从中心线的下方绕回到右侧,完成一个完整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经纱组至少包含二条以上经纱,其中最左侧经纱(33)与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绕到右侧,再与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后再绕回到左侧;同时最右侧经纱(35)与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绕到左侧,再与同样固定数量的纬纱交织或穿绕后再绕回到右侧,完成一个完整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布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纱组和第二经纱组中的经纱排列密度为结合面区域之外经纱排列密度的5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布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的固定数量小于链牙所覆盖的注塑拉链布带的纬纱数量。
CN201620353186.3U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布带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696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53186.3U CN205696090U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布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53186.3U CN205696090U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布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96090U true CN205696090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292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53186.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696090U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布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960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7399B (zh) * 2016-04-25 2018-06-01 上海泽普拉链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拉链布带
CN109023629A (zh) * 2018-07-11 2018-12-18 东莞市德诚精密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绒拉链布带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7399B (zh) * 2016-04-25 2018-06-01 上海泽普拉链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拉链布带
CN109023629A (zh) * 2018-07-11 2018-12-18 东莞市德诚精密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绒拉链布带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64945A (en)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3781378A (zh) 拉链用链带及拉链
CN205696090U (zh) 一种布带结构
CA1163105A (en) Transversely stretchable stringer tape for slide fasteners
CN101721019A (zh) 注塑拉链
US20130160249A1 (en) Fastener Stringer and Slide Fastener
CN107287755A (zh) 多梳经编机的编织方法
GB1299913A (en) A sliding clasp fastener with knitted stringer tapes
CN203801874U (zh) 一种新型布带结构
US4543805A (en) Method of attaching a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 to knit fabrics
CN108842280B (zh) 一种孔洞互连双层经编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01933692B (zh) 一种布带
CN105747399A (zh) 一种注塑拉链布带
TWI620523B (zh) Polyester zipper
TWI411409B (zh)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chain
CN103844452B (zh) 一种注塑拉链布带
KR960006828A (ko) 지퍼용 경편 테이프
SU1005649A3 (ru) Застежка-молни
CN104519768A (zh) 拉链链带及拉链
CN201550712U (zh) 一种布带
GB1491959A (en) Tape edge reinforcement for sliding clasp fasteners
KR100418157B1 (ko) 경사 편성구조로 구성된 슬라이드 파스너테이프
CN208803234U (zh) 一种可任意裁剪的低温热融氨纶经编花边材料
CN217459791U (zh) 一种镶嵌织带
CN109198810A (zh) 一种注塑拉链布带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