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7786A - 一种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7786A
CN103947786A CN201410217856.4A CN201410217856A CN103947786A CN 103947786 A CN103947786 A CN 103947786A CN 201410217856 A CN201410217856 A CN 201410217856A CN 103947786 A CN103947786 A CN 103947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aflavin
tea extract
emulsification method
soybean oil
leaf extr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78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7786B (zh
Inventor
赵剑
金蓓文
常瑞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EBA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EBA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EBA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EBA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178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477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47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7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7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7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该乳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茶叶提取物溶液,并与大豆油在20000-30000psi的压力下剪切混合,得悬浊液A;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中,茶黄素的含量为2-100%;所述的溶剂为水和/或乙醇;所述茶叶提取物溶液中,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1)-(1:4);茶叶提取物溶液和大豆油的质量比为(3:1)-(1:4);2)对悬浊液A碾磨,最终无沉淀析出,得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该乳化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得的产品稳定性好、便于存储运输,在油脂中分散性好,能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
背景技术
茶黄素(Theaflavins)是存在于红茶中的一种天然的金黄色色素,是茶叶发酵的产物。茶黄素具有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茶黄素的结构中具有活泼的酚羟基,可作为氢供体,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终止自由基的连锁反应,捕获过量的自由基,并极易与金属离子螯合,抑制金属离子诱发的氧化作用,同时茶黄素本身被氧化的产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常作为一种理想的食品抗氧化剂。
油脂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发生氧化作用而酸败。目前,食用油脂中常用的抗氧化剂有BHA、BHT、PG等合成抗氧化剂,但动物实验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毒性及致癌作用,若可以在油脂中添加天然的抗氧化剂茶黄素,则可以起到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从而延长货架贮藏期。同时,肉类及其制品在保存期间常因脂肪的自动氧化而颜色变黄,出现哈味。若可以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将其浸泡在茶黄素中或表面喷洒该物质,可以很好的对肉类及其制品进行保鲜,并抑制哈味的产生。
但是,由于茶黄素自身的独特的特性,水溶性好而脂溶性差,其不能很好地分散到油脂体系中发挥对油脂、肉类及其制品等的抗氧化作用,因此,茶黄素的应用范围十分狭窄。而且目前并无茶黄素的乳化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脂溶性差,抗氧化效果得不到有效发挥,从而导致其应用面极其狭窄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所述的乳化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稳定性好、便于存储运输、在油脂中分散性好,能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在对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进行乳化的过程中,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与大豆油的质量比对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脂溶性影响较大:若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量过少,茶叶提取物中茶黄素的含量过低,如果要使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在食品中发挥抗氧化作用,其添加量必然增大,运输成本也会大大提高;若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量过多,使得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不能很好地被乳化,同时在油脂中溶解度降低,亦会影响茶黄素的使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所述的乳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超微细化:将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茶叶提取物溶液,并与大豆油在20000-30000psi的压力下进行剪切混合,得悬浊液A;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中,茶黄素的含量为2%-100%,所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所述的溶剂为水和/或乙醇;所述茶叶提取物溶液中,所述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与水的质量比为(2:1)-(1:4);所述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和所述大豆油的质量比为(3:1)-(1:4);
(2)碾磨:对所述悬浊液A进行碾磨,最终无沉淀析出,即得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
步骤(1)中,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简称TTE)中茶黄素(TFs)的含量为本领域常规的含量,较佳地为10%-100%,所述百分比为所述茶黄素(TFs)占所述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TTE)的质量百分比。
步骤(1)中,较佳地,所述的茶黄素(TFs)的结构式为:
其中,R1为H或G;R2为H或G;G的结构式为
步骤(1)中,较佳地,所述的茶黄素(TFs)包括茶黄素TF1(Theaflavin;R1为H;R2为H时)、茶黄素-3-单没食子酸酯TF2A(theaflavin-3-gallate;R1为G;R2为H时)、茶黄素-3'-单没食子酸酯TF2B(theaflavin-3'-gallate;R1为H;R2为G时)和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TF3(theaflavin-3,3'-digallate;R1为G;R2为G时)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1)中,较佳地,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TTE)中还含有儿茶素类物质(Catechins),所述的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为本领域常规含量,所述的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较佳地为20%-90%,所述百分比为占所述的茶叶提取物(TTE)的质量百分比。
步骤(1)中,较佳地,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TTE)中还含有茶红素类物质(Thearubigins,TRs),所述的茶红素类物质的含量为本领域常规含量,所述的茶红素类物质的含量较佳地为5%-30%,所述百分比为占所述的茶叶提取物(TTE)的质量百分比。
步骤(1)中,较佳地,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TTE)中还含有茶褐素类物质(Theabrownine,TBs),所述的茶褐素类物质的含量为本领域常规含量,所述的茶褐素类物质的含量较佳地为2%-10%,所述百分比为占所述的茶叶提取物(TTE)的质量百分比。
步骤(1)中,当所述的溶剂为水和乙醇的混合物时,水与乙醇的混合比例可以为任意比例。
步骤(1)中,所述茶叶提取物溶液中,所述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与所述溶剂的质量比较佳地为(1:1)-(1:2)。
步骤(1)中,所述的大豆油较佳地为符合GB1535-2003一级大豆油要求的鲜榨一级大豆油。
步骤(1)中,所述茶叶提取物溶液和所述大豆油的质量比较佳地为(2:1)-(1:3)。
步骤(1)中,所述的剪切混合的设备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高压匀质机。所述的高压匀质机为医药食品领域常规使用的仪器。
步骤(1)中,所述的剪切混合时,较佳地,还向所述茶叶提取物溶液和所述大豆油中加入乳化剂。所述的乳化剂为食品领域常用的乳化剂,较佳地包括甘油酯、聚甘油酯、脂肪酸酯、硬脂酸酯、磷脂、司班、吐温、山梨糖醇、硬脂酰乳酸钠/钙、海藻酸丙二醇酯、果胶、硬脂酸钠和大豆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佳地包括蔗糖脂肪酸酯、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琥珀酸单甘油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和聚甘油蓖麻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乳化剂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5%-50%,更佳地为1.0%-20%,所述百分比为占所述茶叶提取物溶液和所述大豆油的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
步骤(1)中,所述的剪切混合的压力较佳地为25000-28000psi。
步骤(2)中,所述的碾磨的设备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胶体磨。所述的胶体磨为医药食品领域常规使用的仪器。其中,所述的胶体磨的间隙宽度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依次设置为4mm、3mm、1mm、0.5mm和0.1mm。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乳化方法工艺简单,步骤合理,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并改善了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在油脂中溶解性差,抗油脂氧化效果未得到充分发挥等缺陷,稳定性好、便于存储运输,能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采用该乳化方法得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的脂溶性良好,无任何沉淀析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效果实施例1中,质量浓度为0.01%的实施例1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0.01%的BHT和0.01%的维生素E用于抗大豆油氧化的效果对比图。
图2为效果实施例2中,质量浓度为0.04%的实施例1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0.04%的BHT和0.04%的维生素E用于抗大豆油氧化的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原料的购买厂家及型号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中所用原料的购买厂家及型号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原料配方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1的原料配方表
本实施例的茶黄素的乳化方法如下:
(1)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超微细化:将50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解于50g水中,得100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再将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和50g大豆油加入高压匀质机中在压力20000psi下进行剪切,得到超微细化的悬浊液A;
(2)胶体磨碾磨:将悬浊液A放入胶体磨中,通过由大到小依次调节胶体磨间隙对悬浊液A进行碾磨,胶体磨间隙宽度设置分别为4mm、3mm、1mm、0.5mm、0.1mm,最终无沉淀析出,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原料配方如表3所示:
表3实施例2的原料配方表
本实施例的茶黄素的乳化方法如下:
(1)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超微细化:将50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解于25g乙醇中,得75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再将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25g大豆油和5g蔗糖脂肪酸酯加入高压匀质机中在压力25000psi下进行剪切,得到超微细化的悬浊液A;
(2)胶体磨碾磨:将悬浊液A放入胶体磨中,通过由大到小依次调节胶体磨间隙对悬浊液A进行碾磨,胶体磨间隙宽度设置分别为4mm、3mm、1mm、0.5mm、0.1mm,最终无沉淀析出,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原料配方如表4所示:
表4实施例3的原料配方表
本实施例的茶黄素的乳化方法如下:
(1)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超微细化:将50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解于100g乙醇水溶液中,得150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再将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150g大豆油和3g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加入高压匀质机中在压力30000psi下进行剪切,得到超微细化的悬浊液A;
(2)胶体磨碾磨:将悬浊液A放入胶体磨中,通过由大到小依次调节胶体磨间隙对悬浊液A进行碾磨,胶体磨间隙宽度设置分别为4mm、3mm、1mm、0.5mm、0.1mm,最终无沉淀析出,即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原料配方如表5所示:
表5实施例4的原料配方表
本实施例的茶黄素的乳化方法如下:
(1)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超微细化:将50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解于150g乙醇水溶液中,得200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再将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400g大豆油和110g司班20加入高压匀质机中在压力30000psi下进行剪切,得到超微细化的悬浊液A;
(2)胶体磨碾磨:将悬浊液A放入胶体磨中,通过由大到小依次调节胶体磨间隙对悬浊液A进行碾磨,胶体磨间隙宽度设置分别为4mm、3mm、1mm、0.5mm、0.1mm,最终无沉淀析出,即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原料配方如表6所示:
表6实施例5的原料配方表
本实施例的茶黄素的乳化方法如下:
(1)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超微细化:将25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解于100g乙醇水溶液中,得125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再将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375g大豆油、25g聚甘油脂肪酸酯和25g琥珀酸单甘油酯加入高压匀质机中在压力28000psi下进行剪切,得到超微细化的悬浊液A;
(2)胶体磨碾磨:将悬浊液A放入胶体磨中,通过由大到小依次调节胶体磨间隙对悬浊液A进行碾磨,胶体磨间隙宽度设置分别为4mm、3mm、1mm、0.5mm、0.1mm,最终无沉淀析出,即可。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原料配方如表7所示:
表7实施例6的原料配方表
本实施例的茶黄素的乳化方法如下:
(1)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超微细化:将80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解于80g乙醇水溶液中,得160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再将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640g大豆油和400g山梨糖醇加入高压匀质机中在压力23000psi下进行剪切,得到超微细化的悬浊液A;
(2)胶体磨碾磨:将悬浊液A放入胶体磨中,通过由大到小依次调节胶体磨间隙对悬浊液A进行碾磨,胶体磨间隙宽度设置分别为4mm、3mm、1mm、0.5mm、0.1mm,最终无沉淀析出,即可。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原料配方如表8所示:
表8实施例7的原料配方表
本实施例的茶黄素的乳化方法如下:
(1)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超微细化:将100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解于100g水中,得200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再将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200g大豆油和20g硬脂酰乳酸钠加入高压匀质机中在压力28000psi下进行剪切,得到超微细化的悬浊液A;
(2)胶体磨碾磨:将悬浊液A放入胶体磨中,通过由大到小依次调节胶体磨间隙对悬浊液A进行碾磨,胶体磨间隙宽度设置分别为4mm、3mm、1mm、0.5mm、0.1mm,最终无沉淀析出,即可。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乳化剂为丙二醇脂肪酸酯,其他原料、工艺条件和步骤均同实施例2。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乳化剂为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为含2%的茶黄素TFs,90%的儿茶素类物质,5%的茶红素类,2%的茶褐素类物质,其他原料、工艺条件和步骤均同实施例2。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乳化剂为聚甘油蓖麻醇酯,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为含40%的茶黄素TFs,20%的儿茶素类物质,30%的茶红素类,10%的茶褐素类物质,其他原料、工艺条件和步骤均同实施例2。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乳化剂为磷脂,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为含70%的茶黄素TFs,20%的儿茶素类物质,5%的茶红素类,5%的茶褐素类物质,其他原料、工艺条件和步骤均同实施例2。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乳化剂为吐温85,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为含15%的茶黄素TFs,70%的儿茶素类物质,5%的茶红素类,10%的茶褐素类物质,其他原料、工艺条件和步骤均同实施例4。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乳化剂为海藻酸丙二醇酯,其他原料、工艺条件和步骤均同实施例6。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乳化剂为硬脂酸钠,其他原料、工艺条件和步骤均同实施例7。
对比实施例1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在对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进行乳化的过程中,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与大豆油的质量比对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脂溶性影响较大:若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量过少,所述茶叶提取物溶液和所述大豆油的质量比小于1:4,或者,茶叶提取物中茶黄素的含量过低(小于2%),如果要使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在食品中发挥抗氧化作用,其添加量必然增大,运输成本也会大大提高;若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量过多,使得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不能很好地被乳化,同时在油脂中溶解度降低,亦会影响茶黄素的使用。
对比实施例2
本对比实施例的原料配方如表9所示:
表9对比实施例2的原料配方表
本对比实施例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如下:
(1)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超微细化:将50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解于25g水中,得75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再将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和375g大豆油加入高压匀质机中在压力15000psi下进行剪切,得到超微细化的悬浊液A;
(2)胶体磨碾磨:将悬浊液A放入胶体磨中,通过由大到小依次调节胶体磨间隙对悬浊液A进行碾磨,胶体磨间隙宽度设置分别为4mm、3mm、1mm、0.5mm、0.1mm,最终无沉淀析出,即可。
结果表明,本对比实施例未得到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
对比实施例3
本对比实施例的原料配方如表10所示:
表10对比实施例3的原料配方表
本对比实施例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如下:
(1)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超微细化:将50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解于100g水中,得150g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再将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和40g大豆油加入高压匀质机中在压力35000psi下进行剪切,得到超微细化的悬浊液A;
(2)胶体磨碾磨:将悬浊液A放入胶体磨中,通过由大到小依次调节胶体磨间隙对悬浊液A进行碾磨,胶体磨间隙宽度设置分别为4mm、3mm、1mm、0.5mm、0.1mm,最终无沉淀析出,即可。
结果表明,本对比实施例未得到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
效果实施例1
本效果实施例考察的是质量浓度为0.01%的实施例1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质量浓度以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计)、0.01%的BHT和0.01%的维生素E用于抗大豆油氧化时的效果,所述百分比均为占鲜榨一级大豆油的质量百分比。
实验方法:在300g鲜榨一级大豆油中分别加入0.01%的实施例1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质量浓度以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计)、0.01%的BHT和0.01%的维生素E后混合均匀,将该大豆油放入63±1℃的烘箱中,每隔24小时取样测定油脂的过氧化值,每个样品平行测定三次,同时设空白大豆油对照,比较这几种抗氧化剂的抗大豆油氧化活性。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测定方法:过氧化值(POV值)测量按GB/T5009.37-2003执行,过氧化值越高,说明大豆油过氧化值程度越强,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越弱。
从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第4天以后,不同的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第7天的时候,可以看出,其中添加0.01%实施例1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质量浓度以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计)的大豆油的过氧化值明显低于同添加量的添加VE和BHT的大豆油的过氧化值,并低于空白对照组。
可以得出结论,本发明制得的茶黄素具有良好的油溶性,且本发明制得的茶黄素具有强的抗大豆油氧化作用,并且其抗大豆油氧化效果强于常用抗氧化剂BHT和VE。
效果实施例2
本效果实施例考察的是质量浓度为0.04%的实施例1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质量浓度以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计)、0.04%的BHT和0.04%的维生素E用于抗大豆油氧化时的效果,所述百分比为占鲜榨一级大豆油的质量百分比。
本效果实施例的实验方法同效果实施例1。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第4天以后,不同的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第7天的时候,可以看出,其中添加0.04%的实施例1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质量浓度以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计)的大豆油过氧化值明显低于同添加量的添加VE和BHT的大豆油的过氧化值,并低于空白对照组。
可以得出结论,本发明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具有良好的油溶性,且具有很强的抗大豆油氧化作用,并且其抗大豆油氧化效果强于常用抗氧化剂BHT和VE。
同时,对比图1和图2还可以看出,随着抗氧化剂的添加量的增多,各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都有所增强;且按照本发明的乳化方法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抗大豆油氧化效果远远强于常用的抗氧化剂BHT和VE。
效果实施例3
本效果实施例的实验方法同效果实施例1、2。
表11抗氧化剂对油脂氧化诱导期的影响(单位:天数)
大豆油 花生油 棕榈油 猪油
空白 6 7 9 8
0.01%TTE 20 23 27 25
0.01%VE 13 14 12 15
0.01%BHT 16 15 16 15
0.04%TTE 26 28 29 31
0.04%VE 16 17 15 18
0.04%BHT 19 21 22 20
注:空白组是以未添加抗氧化剂的油脂为对照样
本效果实施例考察的是质量浓度为0.01%、0.04%的实施例1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质量浓度以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计)、0.01%、0.04%的BHT和0.01%、0.04%的维生素E用于抗大豆油氧化时的诱导期影响,所述百分比均为占鲜榨一级大豆油的质量百分比。
实验方法:在300g鲜榨一级大豆油中分别加入0.01%、0.04%的实施例1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质量浓度以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计)、0.01%、0.04%的BHT和0.01%、0.04%的维生素E后混合均匀,将该大豆油油放入63±1℃的烘箱中,每隔24小时取样测定油脂的过氧化值,每个样品平行测定三次,同时设空白大豆油对照。所得结果见表11。
测定方法:过氧化值(POV值)测量按GB/T5009.37-2003执行。
从表11可以看出,添加抗氧化剂的油脂的诱导期均比空白油的诱导期长;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可以很好地溶解于这几种油脂并发挥抗氧化作用。其中添加0.01%、0.04%的实施例1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质量浓度以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计)的大豆油诱导期明显长于同添加量的添加VE和BHT的大豆油的诱导期。诱导期越长,说明大豆油初期氧化越缓慢,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越强。
可以得出结论,本发明制得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具有良好的油溶性,且具有很强的抗油脂氧化作用,并且其抗油脂氧化效果强于常用抗氧化剂BHT和VE。

Claims (10)

1.一种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超微细化:将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茶叶提取物溶液,并与大豆油在20000-30000psi的压力下进行剪切混合,得悬浊液A;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中,茶黄素的含量为2%-100%,所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所述的溶剂为水和/或乙醇;所述茶叶提取物溶液中,所述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1)-(1:4);所述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溶液和所述大豆油的质量比为(3:1)-(1:4);
(2)碾磨:对所述悬浊液A进行碾磨,最终无沉淀析出,即得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乳化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中茶黄素的含量为10%-100%,所述百分比为所述茶黄素占所述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质量百分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中的茶黄素包括茶黄素TF1、茶黄素-3-单没食子酸酯TF2A、茶黄素-3'-单没食子酸酯TF2B和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TF3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中还含有儿茶素类物质、茶红素类物质和茶褐素类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为20%-90%;和/或,所述的茶红素类物质的含量为5%-30%;和/或,所述的茶褐素类物质的含量为2%-10%;所述百分比为占所述的茶叶提取物的质量百分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大豆油为符合GB1535-2003一级大豆油要求的鲜榨一级大豆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提取物溶液中,所述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与所述溶剂的质量比为(1:1)-(1:2);和/或,所述茶叶提取物溶液和所述大豆油的质量比为(2:1)-(1: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剪切混合的设备为高压匀质机;和/或,所述的剪切混合的压力为25000-28000psi;
和/或,步骤(1)中,所述的剪切混合时,还向所述茶叶提取物溶液和所述大豆油中加入乳化剂;
和/或,步骤(2)中,所述的碾磨的设备为胶体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乳化剂包括甘油酯、聚甘油酯、蔗糖酯、脂肪酸酯、硬脂酸酯、磷脂、司班、吐温、山梨糖醇、硬脂酰乳酸钠/钙、海藻酸丙二醇酯、果胶、硬脂酸钠和大豆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步骤(1)中,所述的乳化剂的添加量为0.5%-50%,所述百分比为占所述茶叶提取物溶液和所述大豆油的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
和/或,步骤(2)中,所述的胶体磨的间隙宽度依次设置为4mm、3mm、1mm、0.5mm和0.1m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乳化剂包括蔗糖脂肪酸酯、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琥珀酸单甘油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和聚甘油蓖麻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步骤(1)中,所述的乳化剂的添加量为1.0%-20%,所述百分比为占所述茶叶提取物溶液和所述大豆油的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
CN201410217856.4A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 Active CN103947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7856.4A CN103947786B (zh)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7856.4A CN103947786B (zh)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7786A true CN103947786A (zh) 2014-07-30
CN103947786B CN103947786B (zh) 2016-01-20

Family

ID=51325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7856.4A Active CN103947786B (zh)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4778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6493A (zh) * 2016-03-31 2016-07-2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黄素微乳的制备方法
CN108294309A (zh) * 2017-01-13 2018-07-20 上海科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红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24335A (zh) * 2018-06-25 2018-09-1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低酯果胶稳定的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9497230A (zh) * 2018-12-25 2019-03-22 代超 一种新型苦荞茶
CN114588657A (zh) * 2022-03-08 2022-06-07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一种香榧皮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8425A (zh) * 2003-11-19 2005-05-25 上海科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茶黄素及其衍生物的组合物、以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01422455A (zh) * 2007-12-11 2009-05-06 北京琥珀光华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egcg的微乳注射剂
CN102138597A (zh) * 2011-01-18 2011-08-03 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 一种含茶固体饮料的加工方法
CN102389150A (zh) * 2011-10-09 2012-03-28 中国计量学院 包封儿茶素的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CN103251572A (zh) * 2013-05-24 2013-08-21 上海科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茶黄素肠溶微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8425A (zh) * 2003-11-19 2005-05-25 上海科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茶黄素及其衍生物的组合物、以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01422455A (zh) * 2007-12-11 2009-05-06 北京琥珀光华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egcg的微乳注射剂
CN102138597A (zh) * 2011-01-18 2011-08-03 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 一种含茶固体饮料的加工方法
CN102389150A (zh) * 2011-10-09 2012-03-28 中国计量学院 包封儿茶素的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CN103251572A (zh) * 2013-05-24 2013-08-21 上海科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茶黄素肠溶微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和应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6493A (zh) * 2016-03-31 2016-07-2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黄素微乳的制备方法
CN108294309A (zh) * 2017-01-13 2018-07-20 上海科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红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24335A (zh) * 2018-06-25 2018-09-1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低酯果胶稳定的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9497230A (zh) * 2018-12-25 2019-03-22 代超 一种新型苦荞茶
CN114588657A (zh) * 2022-03-08 2022-06-07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一种香榧皮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CN114588657B (zh) * 2022-03-08 2023-11-14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一种香榧皮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7786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7786B (zh) 一种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的乳化方法
Martillanes et al.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evaluation of rice bran (Oryza sativa L.) extracts in a mayonnaise-type emulsion
Odriozola-Serrano et al. Nanoemulsion-based delivery systems to improve functionality of lipophilic components
CN106675780A (zh) 一种复配抗氧化剂及含有该复配抗氧化剂的油脂
US20110039003A1 (en) Antioxidative Composition For Feed Raw Material
CN106947594A (zh) 一种延缓饲用油氧化的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JPH0349315B2 (zh)
CN111011860A (zh) 一种含天然抗氧化剂组合物的鱼油微囊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18975A (zh) 一种动物饲料用复合抗氧化剂及制备方法
EP2070421A1 (de) Ein lipophiles Antioxidans
TW201402012A (zh) 食用油脂及含有該食用油脂的食品,以及其製造方法
US20140248361A1 (en) Herbal extract composition and a process thereof
CN103609754B (zh) 一种氧化稳定性凤丹籽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0678A (zh) 一种具有乳化性能的复合抗氧化剂
CN101708062A (zh) 改性茶多酚在油脂食品中的应用
CN109321361A (zh) 一种含水型烘焙油脂的抗氧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Waszkowiak et al. Effect of flaxseed meals and extracts on lipid stability in a stored meat product
Osanloo et al. Improving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virgin olive oil using microformulated vitamin‐C
CN108208195B (zh) 油脂添加剂及含有该油脂添加剂的油脂组合物
CN106118877B (zh) 一种棉籽油用抗氧化剂
Khor et al.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Virgin Coconut Oil‐Based Emulsion Products
WO2016129611A1 (ja) 抗酸化剤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添加した油脂
JP2021180649A (ja) Dha,epaを含有する、可塑性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法
RU2566057C1 (ru) Майонез "обогащенный"
RU2603897C1 (ru) Майонез "обогащенны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