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4684B - 一种lte rlc am模式下am pdu分片的生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lte rlc am模式下am pdu分片的生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4684B
CN103944684B CN201410199595.8A CN201410199595A CN103944684B CN 103944684 B CN103944684 B CN 103944684B CN 201410199595 A CN201410199595 A CN 201410199595A CN 103944684 B CN103944684 B CN 1039446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du
burst
data
field
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95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4684A (zh
Inventor
赵昊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inruantu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inruantu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inruantu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inruantu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995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446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44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4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4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46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TE?RLC?AM模式下AM?PDU分片的生成方法。这种处理方式不再使用传统上在构造AM?PDU分片时需要重新进行数据组装和头部控制信息填写的方式,而是将整个AM?PDU整体作为数据来直接进行分段组装发送。这种方式充分利用的RLC?AM的传输可靠性,同时大大简化的AM模式的AM?PDU分片的发送和接收处理,从而更便于系统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LTE RLC AM模式下AM PDU分片的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TERLCAM模式下AMPDU分片的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LTE的RLCAM模式下,RLC层通过反馈机制保证AMPDU传输的可靠性:即发送方在接收方没有确认收一个AMPDU之前需要一直保存该数据包,当接收端反馈没有收到某个AMPDU时,则发送端需要重新发送。由于RLC可发送的数据大小受到MAC分配授权的限制,因此会存在对数据包进行分片重传的可能。
在RLCAM模式中,存在三种数据包类型:AMPDU、AMPDU分片以及状态PDU,其中发送方发送AMPDU、AMPDU分片,其都属于数据PDU;而接收方通过发送状态PDU将数据PDU的接收情况反馈给发送端。在首次发送以及资源足够条件下的重传,均使用AMPDU,而当资源不足条件下的重传以及剩余分片的重传则使用AMPDU分片。
AMPDU格式如图1,AMPDU分片格式如图2,状态PDU个数如图3。
图中部分参数的含义如下:
1.FI域指示该数据域的第一个字节是否对应RLCSDU的第一个字节,以及该数据域的最后一个字节是否对应RLCSDU的最后一个字节;
2.E域指示其后跟随的是数据域,还是一个E域和LI域的集合;
3.LI域指示相应数据域的字节长度;
4.SN域指示相应AMPDU的序列号;
5.SO(片偏移SegmentOffset)指示了AMDPDU分片的数据域的第一个字节所对应的原AMDPDU数据域的位置,编号从0开始;
6.SOstart指示AMPDU分片的数据域的第一个字节在原AMPDU中的位置,编号从0开始;
7.SOend指示AMPDU分片的数据域的最后一个字节在原AMPDU中的位置,编号从0开始。
现有技术在生成AMPDU分片时,会根据AMPDU分片中实际传输的RLCSDU的情况重新填写AMPDU分片的头部及扩展头部,这种方式会带来以下一些问题:
1.对于每个AMPDU分片,RLC实体的发送端都要重新根据AMPDU分片中包括的SDU的具体情况重新填写AMPDU固定头部中的FI和E,扩展头部中的E和LI,计算复杂度高;
2.这种处理方式没有利用AM模式下RLC本身的传输可靠性;
3.RLC实体的接收端在接收AMPDU分片时,需要保存各AMPDU分片的接收情况(包括分片大小及在原AMPDU中的位置);
4.RLC实体的接收端在对AMPDU分片合并时,如果有数据重复、叠加等情况时,除了要考虑SO的处理之外,还需要额外对E和LI进行合并或分割处理,处理细节多,计算复杂度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LTERLCAM模式下简化了计算复杂度和处理过程的AMPDU分片的生成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LTERLCAM模式下AMPDU分片的生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发送侧确认本次待发送的AMPDU的状态,并根据状态报告中反馈的NACK信息确定本次待发送的数据的起始位置和数据量,然后根据底层给的授权信息确定本次实际可以发送的数据量;
步骤2),发送侧开始构造AMPDU分片,AMPDU分片包括固定头部和数据部分,所述固定头部包括D/C、P、FI、E、SN、RF和LSF字段,填写D/C、RF、P、FI、E、SN后将RF字段填写为1;
步骤3),发送侧判断扩展头是否存在,如果扩展头存在,将AMPDU分片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相对于原AMPDU扩展头部的第一个字节的位置填入SO,如果扩展头不存在,则将相对于AMPDU的数据部分第一个字节的位置填入SO;并根据本次重传的是否为AMPDU的最后一个分片确定LSF的填写;
步骤4),发送侧将需要传送的数据拷贝到AMPDU分片的数据部分,拷贝的起始位置为SO指示的位置,长度为步骤1)中确定的本次实际可以发送的数据量,并指示下层将AMPDU分片发送到对端RLC实体;
步骤5),接收侧接收APPDU分片后,首先根据AMPDU分片中的SN字段确定本分片所属的AMPDU,然后根据该AMPDU分片中携带的字段填写其所属AMPDU相应字段的值,之后根据该AMPDU分段中携带的SO字段确定其在所属AMPDU中的位置并把分片中的数据拷贝到所属AMPDU中对应的位置;
步骤6),接收侧根据AMPDU分片中携带的LSF字段确定其是否是所属AMPDU的最后一个分片,如果是最后一个分片,则再判断是否所有的数据都已经接收,如果接收完整,开始按照完整的AMPDU进行处理,否则继续接收其余部分,如果不是最后一个分片,则继续接收其余部分;
步骤7),对于没有接收完整的AMPDU,如果到了反馈状态PDU的时间,接受侧将尚未接收的分段进行对发送侧进行反馈。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简化了RLC实体发送端对AMPDU分片扩展头部的计算复杂度,使AMPDU分片更加快速、准确;
2.简化了RLC实体接收端对各个AMPDU分片合并时的复杂处理过程;
3.处理流程更加清晰、简洁,易于理解和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AMPDU包格式示意图;
图2是AMPDU分片包格式示意图;
图3是状态PDU包格式示意图;
图4是AMPDU分片包格式示意图;
图5是SO定义变更示意图;
图6是多个分片映射到一个AMPDU示意图;
图7是发送侧处理流程图;
图8是接收侧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首先,在改进方案中对AMPDU分片的格式以及SO的定义都进行了调整。
1、AMPDU分片格式
AMPDU分片格式中不再包含扩展头,只包含固定头部及数据部分,格式如图4所示:
其中,AMPDU分片固定头部中的D/C、P、FI、E和SN为原AMPDU的值,RF表示此AMPDU是AMPDU还是AMPDU的分片,LSF指示AMPDU分片的最后一个字节是否对应源AMPDU的最后一个字节。
2、SO计算开始位置
如图5所示,SO指示了AMPDU分片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相对于原AMPDU扩展头部的第一个字节的位置,如果扩展头不存在则是相对于AMPDU的数据部分第一个字节的位置。图6指示多个分片映射到一个AMPDU的映射关系,这也是本方案对AMPDU包的拆分理解。
3、状态PDU对分段的NACK指示
本方案的状态PDU的格式没有改变,如图3所示。但是SOstart和SOend计算的相对位置有所变化,其相对的位置与SO类似,是相对于原AMPDU扩展头部的第一个字节的位置,如果扩展头不存在则是相对于AMPDU的数据部分第一个字节的位置。
以下对发送测和接收侧的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1),如图7,发送侧确认本次待发送的AMPDU的状态,并根据状态报告中反馈的NACK信息确定本次待发送的数据的起始位置和数据量,然后根据底层给的授权信息确定本次实际可以发送的数据量;
步骤2),发送侧开始构造AMPDU分片,AMPDU分片包括固定头部和数据部分,所述固定头部包括D/C、P、FI、E、SN、RF和LSF字段,填写D/C、RF、P、FI、E、SN后将RF字段填写为1;
步骤3),发送侧判断扩展头是否存在,如果扩展头存在,将AMPDU分片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相对于原AMPDU扩展头部的第一个字节的位置填入SO,如果扩展头不存在,则将相对于AMPDU的数据部分第一个字节的位置填入SO;并根据本次重传的是否为AMPDU的最后一个分片确定LSF的填写;
步骤4),发送侧将需要传送的数据拷贝到AMPDU分片的数据部分,拷贝的起始位置为SO指示的位置,长度为步骤1)中确定的本次实际可以发送的数据量,并指示下层将AMPDU分片发送到对端RLC实体;
步骤5),如图8所示,接收侧接收APPDU分片后,首先根据AMPDU分片中的SN字段确定本分片所属的AMPDU,然后根据该AMPDU分片中携带的字段填写其所属AMPDU相应字段的值,之后根据该AMPDU分段中携带的SO字段确定其在所属AMPDU中的位置并把分片中的数据拷贝到所属AMPDU中对应的位置;
步骤6),接收侧根据AMPDU分片中携带的LSF字段确定其是否是所属AMPDU的最后一个分片,如果是最后一个分片,则再判断是否所有的数据都已经接收,如果接收完整,开始按照完整的AMPDU进行处理,否则继续接收其余部分,如果不是最后一个分片,则继续接收其余部分;
步骤7),对于没有接收完整的AMPDU,如果到了反馈状态PDU的时间,接受侧将尚未接收的分段进行对发送侧进行反馈。

Claims (1)

1.一种LTERLCAM模式下AMPDU分片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发送侧确认本次待发送的AMPDU的状态,并根据状态报告中反馈的NACK信息确定本次待发送的数据的起始位置和数据量,然后根据底层给的授权信息确定本次实际可以发送的数据量;
步骤2),发送侧开始构造AMPDU分片,AMPDU分片包括固定头部和数据部分,所述固定头部包括D/C、P、FI、E、SN、RF和LSF字段,填写D/C、P、FI、E、SN后将RF字段填写为1;
其中,D/C、P、FI、E和SN为AMPDU的值,RF用于表示构造的是AMPDU还是AMPDU的分片,LSF用于表示AMPDU分片的最后一个字节是否对应AMPDU的最后一个字节;
步骤3),发送侧判断扩展头是否存在,如果扩展头存在,将AMPDU分片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相对于原AMPDU扩展头部的第一个字节的位置填入SO,如果扩展头不存在,则将相对于AMPDU的数据部分第一个字节的位置填入SO;并根据本次重传的是否为AMPDU的最后一个分片确定LSF的填写;
步骤4),发送侧将需要传送的数据拷贝到AMPDU分片的数据部分,拷贝的起始位置为SO指示的位置,长度为步骤1)中确定的本次实际可以发送的数据量,并指示下层将AMPDU分片发送到接收侧即对端RLC实体;
步骤5),接收侧接收AMPDU分片后,首先根据AMPDU分片中的SN字段确定本分片所属的AMPDU,然后根据该AMPDU分片中携带的字段填写其所属AMPDU相应字段的值,之后根据该AMPDU分段中携带的SO字段确定其在所属AMPDU中的位置并把分片中的数据拷贝到所属AMPDU中对应的位置;
步骤6),接收侧根据AMPDU分片中携带的LSF字段确定其是否是所属AMPDU的最后一个分片,如果是最后一个分片,则再判断是否所有的数据都已经接收,如果接收完整,开始按照完整的AMPDU进行处理,否则继续接收其余部分,如果不是最后一个分片,则继续接收其余部分;
步骤7),对于没有接收完整的AMPDU,如果到了反馈状态PDU的时间,接收侧将尚未接收的分段对发送侧进行反馈。
CN201410199595.8A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lte rlc am模式下am pdu分片的生成方法 Active CN1039446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9595.8A CN103944684B (zh)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lte rlc am模式下am pdu分片的生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9595.8A CN103944684B (zh)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lte rlc am模式下am pdu分片的生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4684A CN103944684A (zh) 2014-07-23
CN103944684B true CN103944684B (zh) 2016-04-06

Family

ID=51192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99595.8A Active CN103944684B (zh)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lte rlc am模式下am pdu分片的生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446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4188B (zh) * 2015-05-13 2019-06-07 苏州简约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am rlc对于重传数据的优化的接收处理方法
CN108282273B (zh) 2017-01-05 2024-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段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02771A (zh) * 2017-07-12 2017-10-27 广州慧睿思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lte系统中rlc解码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7514A (zh) * 2005-07-14 2007-0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控制层发送确认模式交织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
CN101641897A (zh) * 2007-03-16 2010-02-03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演进型hspa系统内部的应答模式无线电链路控制架构及方法
WO2011019427A2 (en) * 2009-08-13 2011-02-1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acknowledged mode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 for segmented protocol data units
CN102299777A (zh) * 2011-09-06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7514A (zh) * 2005-07-14 2007-0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控制层发送确认模式交织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
CN101641897A (zh) * 2007-03-16 2010-02-03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演进型hspa系统内部的应答模式无线电链路控制架构及方法
WO2011019427A2 (en) * 2009-08-13 2011-02-1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acknowledged mode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 for segmented protocol data units
CN102299777A (zh) * 2011-09-06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4684A (zh) 2014-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3803B (zh) 用于云局域网环境中网络实体之间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1795170B (zh) 一种实现数据反馈的方法、接收设备及系统
EP3443697B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arq processes in a relay device
JP5369272B2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ステータスレポート方法
JP5215413B2 (ja) 再送プロトコルのためのステータス報告
JP2021503842A (ja) 非同期バッファ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363080B (zh) 用于降低传输停止风险的方法和发射单元
KR20120048019A (ko) 멀티-홉 중계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운링크 데이터 전송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2012500553A5 (zh)
KR20150002897A (ko) 의도되지 않은 다운링크 서브-프레임들에 대한 harq-ack 핸들링
CN104486051A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388821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KR20070095774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재전송 방법
KR20170020441A (ko) 무선 자원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13959A1 (zh) 信息配置以及数据接收的方法和设备
KR102323496B1 (ko) 통신 방법,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단말
CN105379342A (zh)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JP7087020B2 (ja) Lteシステムを用いた呼の実行方法及び装置
CN101369879B (zh) 一种请求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44684B (zh) 一种lte rlc am模式下am pdu分片的生成方法
CN104184568B (zh) 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TWI416898B (zh) 用於資料傳送的系統以及方法
WO2010128636A1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A263336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JP576668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自動再送信要請フィードバックを要請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3161 A-1-701 room, Changzhou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 Changzhou 801, middle Wu Road, Wujin District, Jiangsu, China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XINRUANTU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161 A-1-701 room, Changzhou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 Changzhou 801, middle Wu Road, Wujin District, Jiangsu, China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SINOLTE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