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9342A -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9342A
CN105379342A CN201480002802.4A CN201480002802A CN105379342A CN 105379342 A CN105379342 A CN 105379342A CN 201480002802 A CN201480002802 A CN 201480002802A CN 105379342 A CN105379342 A CN 105379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device
data
data cell
sequence number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28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9342B (zh
Inventor
曾清海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79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9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9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93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2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提高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该方法包括: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并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时,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数据重传。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对峰值数据传 输速率以及系统带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 现 有技术中, 同一个终端可以同时或分时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 其中, 多个基站中包括一个主基站和至少一个辅基站。
该主基站和至少一个辅基站同时或分时向终端下行发送的数据 通过主基站的 PDCP (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 据汇聚协议) 层进行分流, 即该主基站将需要传输至终端的数据分 配给不同的基站进行传输, 该终端从不同的基站接收的数据在终端 的 PDCP层进行汇聚;该终端向基站上行发送的数据通过终端的 PDCP 层进行分流, 该主基站从终端接收到的数据以及从辅基站接收到的 数据在该主基站的 PDCP层进行汇聚。 其中, 该 PDCP层支持重排序 功能, 以便在进行数据汇聚时, 实现按序向上层递交数据。
在上述过程中, 由于不同基站之间的无线网络信号的强度和传 输数据的速率存在差异, 若其中一个基站在传输数据时出现暂时丟 包的现象, 则该 PDCP层需要等待该基站重传丟包数据成功后才能重 排序成功。 因此下行和上行均可能存在由于一个基站出现问题而影 响整体传输效率的情况, 在出现问题的基站的无线网络信号条件很 差时, 重传失败的机会也较大, 则出现问题的基站不断重传不仅浪 费带宽、 而且增加延迟, 影响终端总的数据传输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能够提高数据重传的 效率, 降低重传延迟。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釆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分流端装置, 包括:
发送单元, 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指示单元, 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 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数据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 述汇聚端装置。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 括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 述分流端装置中的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若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 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 则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 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分流端装置 还包括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 间阈值时, 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 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分流端装置 还包括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状态报告, 所述 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汇聚端装置在所述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 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 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 第一链路中的无线链路控制 RL C 层发送切换链路消息, 所述切换链 路消息包括所述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 息, 以便所述 RL C 层根据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停止传输所述 最大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数据 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第一链路的 RL C 层釆用 确认模式, 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 C 层的发 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 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 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指示单元还用于,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 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 元, 若所述第一链路的 RL C 层釆用非确认模式, 则所述处理单元用 于,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 L 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所述发 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 列号。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接收单 元, 用于接收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其中, 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包 括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或者所述第一链路对应 的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 到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数据单元为分组数据汇聚 P DC P协议数据单元。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汇聚端装置, 包括: 发送单元, 用于向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 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 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 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 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其中, 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端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 括所述数据单元。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汇聚端装置还包 括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 述汇聚端装置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若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 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 则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 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 元。
结合第二方面,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汇聚端装置 还包括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 间阈值时, 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 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汇聚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 元, 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 C 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所 述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接收数据单元 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 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指示单元, 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 一链路的 RL 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 分流端装置发送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 状态报告和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数据单元包括 P DC P协议数 据单元。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站, 所述基站包括第一方面至第八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分流端装置; 或者所述 基站包括第二方面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 式所述的汇聚端装置。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 所述终端包括第一方面至第八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分流端装置; 或者所述 终端包括第二方面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 式所述的汇聚端装置。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 包括:
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所述分流端装置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 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数据单元; 所述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 端装置。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分流端装置 中的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 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 则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 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五方面,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 间;
在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 间阈值时, 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 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五方面,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包括: 接收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状态报告, 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 汇聚端装置在所述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 息;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 元。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 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包括:
向所述第一链路的 RL C 层发送切换链路消息, 所述切换链路消 息包括所述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以 便所述 R L C 层根据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停止传输所述最大序 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元。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第一链路的 R L C 层釆用确 认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 L 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所述发 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 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 C 层的接收窗口中的 状态变量。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第一链路的 R L C 层釆用非 确认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 L 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所述发 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 列号。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链路 失败消息; 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数据单元为 P DC P协议数据单 元。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 包括:
汇聚端装置向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 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 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指示 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链 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其中, 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端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 括所述数据单元。
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汇聚端装置 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若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 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 则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 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 元。
结合第六方面,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 间; 在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 间阈值时, 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 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六方面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 L C 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所述接 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 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 包括: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 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 状态变量。
结合第六方面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还包括:
向所述分流端装置发送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以便所述分流端装 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和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 程。
结合第六方面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数据单元包括 P DC P协议数 据单元。
釆用上述方案, 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 据, 并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时, 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汇聚端装 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 汇聚端装置。 这样, 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 该分流 端装置可以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 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 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 降低 重传延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 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流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聚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流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汇聚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5 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 5 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 6 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 6 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 7 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 7 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 8 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 8 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 9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 图;
图 1 0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与多个基站相互通信的 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 1 1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 意图;
图 1 2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 意图;
图 1 3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 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流端装置 1 0 , 如图 1 所示, 该分流端 装置 1 0 包括:
发送单元 1 1 , 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指示单元 1 2 , 用于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 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其中, 该数据包括该数据单元。
该发送单元 1 1还用于, 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汇 聚端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 该分流端装置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时, 该 分流端装置将该数据通过该分流端装置的 PDCP层进行分流, 该分流 端装置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发送至该汇聚端装置。
可选地, 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 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
具体地, 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包括一个主基站、 至 少一个辅基站和终端, 则该主基站和辅基站同时或分时向终端下行 发送的数据时, 该主基站将该数据通过该主基站的 P DCP 层进行分 流, 分流后的数据在终端的 PDCP层进行汇聚, 此时, 该分流端装置 即为该主基站, 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另外, 该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将分流后的数 据发送至终端, 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 并由该辅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主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可选地, 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 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具体地, 该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中, 该终端向基站 上行发送的数据时, 该数据通过终端的 PDC P层进行分流, 并在主基 站的 PDCP层进行汇聚, 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该汇聚端装 置即为该主基站, 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 并由该辅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终端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另外, 若该第一链路无重传机制, 则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汇聚端 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即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该若 该第一链路具有重传机制, 也就是说, 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 据该第一链路会进行重新发送, 此时,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该 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不包括该分流端装置认为需要继续 通过该第一链路重传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 该分流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 13, 用于确定该数据中 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该分流端装置中的待发送数据单元的 序列号, 若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 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 则确定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 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该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 分流端装置的 PDCP层的发送窗口包括状态变量 VTs和状态变量 VTa, 其中, VTs表示下一个即将发送的数据单元的 序列号, VTa表示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确认的数据单元的序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分流端装置预设 该分流端装置的 PDCP层的发送窗口中的 VTs与 VTa之差的阈值, 若 该发送窗口中的 VTs 与 VTa之差达到该阈值, 则该分流端装置确定 该 VTa 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另外, 若 该第一链路经过该分流端装置的 RLC 层, 则该分流端装置也可以预 设该分流端装置的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 VTs 与 VTa之差的阈值, 若该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 VTs 与 VTa之差达到该阈值, 则该分流 端装置确定该 VTa 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 元。
可选地, 该确定单元 13还用于, 确定该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 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 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 确定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 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示例地, 该分流端装置对该分流端装置中的 PDCP层的发送窗口 中的 VTa设置对应的定时器, 该定时器设定时间阈值。 在该 VTa 更 新后, 该定时器启动或重启开始计时, 在该定时器计时达到该时间 阈值时, 若该 VTa还没有更新, 则该分流端装置确定该 VTa 对应的 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另外, 若该第一链路经 过该分流端装置的 RLC 层, 则该发送窗口也可以是该分流端装置的 RLC层的发送窗口。
可选地, 该分流端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 14, 用于接收该汇聚端 装置发送的状态报告, 该状态报告包括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 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则该确定单元 13还用于, 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该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 该状态报告可以为 PDCP状态报告, 该数据单元 即为 PDCP协议数据单元, 其中, 该 PDCP状态报告可能作为特殊的 MAC控制单元优先在空口发送。 该 PDCP状态报告有可能是汇聚端装 置或第一链路发送端在辅基站无线链路失败后触发的。 这时, 分流 端装置将接收到辅基站无线链路失败的指示消息。 分流端装置在接 收到该失败指示消息后, 将触发辅基站删除过程。
具体地, 该分流端装置可以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 PDCP轮询请求 消息, 并接收该汇聚端装置根据该 PDCP 轮询请求消息发送的 PDCP 状态报告; 该分流端装置也可以接收该汇聚端装置自身触发的 PDCP 状态报告。
其中, 汇聚端装置的 PDCP层的接收窗口包括状态变量 VRr和状 态变量 VRh, 其中, 该 VRr 表示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 列号, 该 VRh表示在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中最大序列号的下一个序列 号。
则该汇聚端装置可以在接收窗口中的 VRr 与该 VRh之间的差值 满足预设差阈值时, 确定该 VRr 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 输的数据单元; 该汇聚端装置也可以在该 VRr 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 足预设时间阈值时, 确定该 VRr 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 输的数据单元。 并通过 PDCP状态报告将该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 单元的序列号发送至该分流端装置。
进一步地, 在确定该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 的数据单元后, 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
可选地, 该发送单元 11还用于, 向该第一链路的 RLC层发送切 换链路消息,该切换链路消息包括该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 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以便该 RLC 层根据该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停止传输该最大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 号的数据单元。
示例地, 若该第一链路为分流端装置直接发送数据至终端的链 路, 则该分流端装置在确定该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中需要切换链路 传输的数据单元后, 该分流端装置停止传输该最大序列号对应的 PDCP 协议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 PDCP 协议数据 单元, 若该 PDCP层已经将数据单元已经递交给 RLC层, 则发送切换 链路消息至该 RLC 层, 该切换链路消息包括该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 号中的最大序列号, 以便该 RLC 层根据该切换链路消息停止传输该 最大序列号对应的 RLC 协议数据单元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 RLC协议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15,若该第一链路的 RLC 层釆用非确认模式,则该处理单元 15 用于, 调整该第一链路的 RL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其中, 该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该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 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示例地, 该分流端装置在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 之前, 该 RL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 VTs 为 5, 若该第一链路中需要切 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为 5, 则在该 分流端装置在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之后,由于该 RLC 层停止传输序列号小于等于 5 的全部数据单元, 因此该 RLC层的下 一个待发送的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大于 5的数据单元 , 如序列号为 8 的数据单元, 则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 RLC层将发送窗口中的 VTs 由 5更新为 8。
可选地, 该处理单元 15还用于, 若该第一链路的 RLC层釆用确 认模式, 调整该第一链路中的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该指 示单元 12还用于, 指示该第一链路调整该第一链路的 RLC层的接收 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其中, 该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该数据中的下一个待确认 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该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需要说明的是, 该第一链路中的 RLC 层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该 RLC 层在确认模式下, RLC 层的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后, 可以要求接收端反馈是否正确接收, 因此, 该 RLC 层的发送窗口中 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 RLC 层接收窗口中的下一个 期望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对应,则该分流端装置在调整 RLC 层的发送窗口后, 向该接收端发送 RLC 控制消息, 指示接收端根据 该 RLC控制消息对 RLC层的接收窗口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便该分流 端装置继续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除该需要切换链路 传输的数据单元之外的数据。
可选地, 该接收单元 14还用于, 接收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该处 理单元 15 还用于, 根据该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 程。
其中, 该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包括该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 失败消息或者该第一链路对应的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失败消 息。
示例地, 该分流端装置在接收到该第一链路反馈的第一链路失 败消息后, 停止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并将该 数据中未发送至该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链路重传至该汇聚端 装置。 其中, 若该第一链路不经过辅基站, 则该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由终汇聚端装置发送, 若该第一链路经过辅基站, 则该第一链路失 败消息可以由汇聚端装置发送, 也可以由该辅基站发送。
釆用上述分流端装置, 该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 置发送数据, 并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 单元时, 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 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 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这样, 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 该分流端装置可以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 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 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 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汇聚端装置 2 0 , 如图 2所示, 该汇聚端 装置 2 0 包括:
发送单元 2 1 , 用于向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 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 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指示 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链路将 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
其中, 该状态报告包含该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该分 流端装置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括该数据单 元。
具体地, 该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该分流端装置将该数据通过该分流端装置的 P D C P层进行分流, 该分 流端装置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发送至该汇聚端装置。
可选地, 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 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
具体地, 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包括一个主基站、 至 少一个辅基站和终端, 则该主基站和辅基站同时或分时向终端下行 发送的数据时, 该主基站将该数据通过该主基站的 P DC P 层进行分 流, 分流后的数据在终端的 P DC P层进行汇聚, 此时, 该分流端装置 即为该主基站, 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另外, 该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将分流后的数 据发送至终端, 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 并由该辅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主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可选地, 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 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具体地, 该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中, 该终端向基站 上行发送的数据时, 该数据通过终端的 P DC P层进行分流, 并在主基 站的 P DC P层进行汇聚, 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该汇聚端装 置即为该主基站, 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 并由该辅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终端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进一步地, 该汇聚端装置在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该状态报告之 前, 确定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 若该第一链路无重传机制, 则本发明实施例中 所确定的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即为需要切 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该若该第一链路具有重传机制, 也就是说, 该汇聚端装置在未接收到的数据该第一链路会进行重新发送, 此时,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确定的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 单元不包括该汇聚端装置认为需要继续通过该第一链路重传的数据 单元。
可选地, 该汇聚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 2 2 , 用于确定该数据中 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该汇聚端装置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 序列号, 若该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 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 则确定该待接收数据单元的 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其中, 该数据单元为 P D C P协议数据单元, 该汇聚端装置向该分 流端装置发送状态报告为 P DC P状态报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汇聚端装置预设 该汇聚端装置的 P DC P层的接收窗口中的 V Rh与 VR r之差的阈值, 若 该接收窗口中的 VRh与 VR r之差达到该阈值, 则该汇聚端装置确定 该 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该第一链路经 过该汇聚端装置的 RLC 层, 则该汇聚端装置也可以预设该汇聚端装 置的 RLC层对应的发送窗口中的 VRh与 VRr之差的阈值, 若该 RLC 层的该发送窗口中的 VRh与 VRr之差达到该阈值, 则该 RLC层指示 该汇聚端装置的 PDCP层该 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 的数据单元, 从而触发该 PDCP生成 PDCP状态报告。
可选地, 该确定单元 22用于, 确定该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 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则在该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 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 确定该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 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示例地, 该汇聚端装置对该汇聚端装置中的 DPCP层的接收窗口 中的 VRr设置对应的定时器, 该定时器设定时间阈值。 在该 VRr 更 新后, 该定时器启动或重启开始计时, 在该定时器计时达到该时间 阈值时, 若该 VRr还没有更新, 则该汇聚端装置确定该 VRr 对应的 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另外, 若该第一链路经 过该汇聚端装置的 RLC 层, 则该接收窗口也可以是该汇聚端装置中 对应该第一链路的 RLC层的接收窗口, 由该 RLC层指示该汇聚端装 置的 PDCP 层该 VRr 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 元, 从而触发该 PDCP生成 PDCP状态报告。
可选地, 该发送单元 21还用于, 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第一链路 失败消息, 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和该第一链路失败消 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示例地, 该分流端装置在接收到该第一链路反馈的第一链路失 败消息后, 停止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并将该 数据中未发送至该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链路重传至该汇聚端 装置。
可选地, 该汇聚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23, 用于在确定该汇聚 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之后, 调整该第一链路的 RLC 层的接收 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其中, 该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该数据中的下一个待接收 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该数据中的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需要说明的是, 该第一链路中的 RLC 层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该 RLC 层在确认模式下, RLC 层的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后, 可以要求接收端反馈是否正确接收, 因此, 该 RLC 层的发送窗口中 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 RLC 层接收窗口中的下一个 期望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对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汇聚端装置在向分 流端装置发送 PDCP 状态报告后, 由该分流端装置向该第一链路的 RLC层发送 RLC控制消息, 以便该 RLC层根据该 RLC控制消息调整 该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可选地, 该汇聚端装置还包括指示单元 24, 用于在该调整该第 一链路中的 RLC 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之后, 指示该第一链路 调整该第一链路的 RL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也就是说, 由 该汇聚端装置在调整该第一链路中的 RLC 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 量之后发送 RLC控制消息, 以便该 RLC层根据该 RLC控制消息调整 该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釆用上述汇聚端装置, 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 置发送数据, 该汇聚端装置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该汇聚端装置 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 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 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 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 这样, 在该第一链路的数 据传输出现问题时, 该汇聚端装置可以通知分流端装置将该第一链 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 路进行传输, 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 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流端装置 30, 如图 3所示, 该分流端 处理器( processor )31、通信接口 ( Commun i ca tions Interface ) 32、 存储器 ( memory ) 33 和通信总线 34; 其中, 所述处理器 31、 所述通信接口 32和所述存储器 33通过所述通信总线 34完成相互间 的通信。
处理器 31可能是一个多核中央处理器 CPU, 或者是特定集成电 路 ASIC (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 , 或者是被 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 33用于存放程序代码, 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 令和网络流图。 存储器 33可能包含高速 RAM存储器, 也可能还包括 非易失性存储器 ( non- volatile memory ),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 器。 存储器 33也可以是存储器阵列。 存储器 33还可能被分块, 并 且所述块可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虚拟卷。
所述通信接口 32, 用于实现这些装置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 31 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 33 中的程序代码, 以实现 以下操作:
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汇聚端装置 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数据单元;
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可选地, 所述操作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 的序列号和所述分流端装置中的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 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 则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 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可选地, 所述操作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 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 间阈值时, 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 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可选地, 所述操作还包括, 接收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状态报 告, 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汇聚端装置在所述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 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 元。
可选地, 所述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 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具体包括:
向所述第一链路的 RL C 层发送切换链路消息, 所述切换链路消 息包括所述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以 便所述 R L C 层根据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停止传输所述最大序 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 若所述第一链路的 RL C层釆用确认模式,所述操作还包 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 L 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所述发 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 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 C 层的接收窗口中的 状态变量。
可选地, 若所述第一链路的 RL C层釆用非确认模式,所述操作还 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 L 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所述发 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 列号。
可选地, 所述操作还包括, 接收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根据所述 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可选地, 所述数据单元为 P DC P协议数据单元。
可选地, 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 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
具体地, 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包括一个主基站、 至 少一个辅基站和终端, 则该主基站和辅基站同时或分时向终端下行 发送的数据时, 该主基站将该数据通过该主基站的 PDCP 层进行分 流, 分流后的数据在终端的 PDCP层进行汇聚, 此时, 该分流端装置 即为该主基站, 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另外, 该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将分流后的数 据发送至终端, 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 并由该辅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主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可选地, 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 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具体地, 该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中, 该终端向基站 上行发送的数据时, 该数据通过终端的 PDCP层进行分流, 并在主基 站的 PDCP层进行汇聚, 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该汇聚端装 置即为该主基站, 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 并由该辅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终端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釆用上述分流端装置, 该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 置发送数据, 并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 单元时, 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 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 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这样, 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 该分流端装置可以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 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 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 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汇聚端装置 40, 如图 4所示, 该汇聚端 装置 40 包括:
处理器( processor )41、通信接口 ( Commun i ca tions Interface ) 42、 存储器 ( memory ) 43 和通信总线 44; 其中, 所述处理器 41、 所述通信接口 42和所述存储器 43通过所述通信总线 44完成相互间 的通信。 处理器 41可能是一个多核中央处理器 CPU, 或者是特定集成电 路 ASIC (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 , 或者是被 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 43用于存放程序代码, 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 令和网络流图。 存储器 43可能包含高速 RAM存储器, 也可能还包括 非易失性存储器 ( non- volatile memory ),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 器。 存储器 43也可以是存储器阵列。 存储器 43还可能被分块, 并 且所述块可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虚拟卷。
所述通信接口 42, 用于实现这些装置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 41 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 43 中的程序代码, 以实现 以下操作:
向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 状态报告, 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指示第一链路停 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 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其中, 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端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 括所述数据单元。
可选地, 所述操作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 的序列号和所述汇聚端装置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若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 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 则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 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 元。
可选地, 所述操作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 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 间阈值时, 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 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可选地, 所述操作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 C 层的接收 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所述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 下一个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已接收数据单元的 最大序列号。
可选地, 所述操作还包括, 向所述分流端装置发送第一链路失 败消息, 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和所述第一链路失 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可选地, 在所述调整所述第一链路中的 RL C 层的接收窗口中的 状态变量之前, 所述操作还包括:
所述第一链路中的 RL C层组装并提交所有完整的 RL C业务数据 单元给汇聚端装置的 P DC P层。
可选地, 在所述调整所述第一链路中的 RL C 层的接收窗口中的 状态变量之后, 所述操作还包括: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 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 状态变量。
可选地, 所述数据单元包括 P DC P协议数据单元。
可选地, 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 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
具体地, 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包括一个主基站、 至 少一个辅基站和终端, 则该主基站和辅基站同时或分时向终端下行 发送的数据时, 该主基站将该数据通过该主基站的 P DC P 层进行分 流, 分流后的数据在终端的 P DC P层进行汇聚, 此时, 该分流端装置 即为该主基站, 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另外, 该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将分流后的数 据发送至终端, 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 并由该辅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主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可选地, 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 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具体地, 该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中, 该终端向基站 上行发送的数据时, 该数据通过终端的 P DC P层进行分流, 并在主基 站的 PDCP层进行汇聚, 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该汇聚端装 置即为该主基站, 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 并由该辅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终端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釆用上述汇聚端装置, 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 置发送数据, 该汇聚端装置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该汇聚端装置 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 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 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 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 这样, 在该第一链路的数 据传输出现问题时, 该汇聚端装置可以通知分流端装置将该第一链 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 路进行传输, 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 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 50, 如图 5a或 5b所示, 包括上述 图 1 (如图 5a ) 所示的分流端装置 10或者图 3 (如图 5b ) 所示的分 流端装置 30, 该分流端装置具体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图 1或图 3所 示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
釆用上述基站, 该基站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并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时, 该基 站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 的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这样, 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 该基站可以将该第一 链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 链路进行传输, 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 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 60, 如图 6a 或 6b, 包括上述图 2 (如图 6a ) 所示的汇聚端装置 20 或者图 4 (如图 6b ) 所示的汇聚 端装置 40。 该汇聚端装置具体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图 2或图 4所示 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 釆用上述基站, 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该基站发送数据, 该基站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该基站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 报告, 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该基 站传输该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基站。 这样, 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 该基站可以通知分流 端装置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基站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 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 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 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 7 0 , 如图 7 a或 7 b所示, 包括上述 图 1 (如图 7 a ) 所示的分流端装置 1 0或者图 3 (如图 7 b ) 所示的分 流端装置 3 0 , 该分流端装置具体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图 1或图 3所 示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
釆用上述终端, 该终端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并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时, 该终 端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 的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这样, 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 该终端可以将该第一 链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 链路进行传输, 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 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 8 0 , 如图 8 a或 8 b所示, 包括上述 图 2 (如图 8 a ) 所示的汇聚端装置 2 0或者图 4 (如图 8 b ) 所示的汇 聚端装置 4 0。 该汇聚端装置具体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图 2或图 4所 示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
釆用上述终端, 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该终端发送数据, 该终端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该终端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 报告, 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该终 端传输该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终端。 这样, 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 该终端可以通知分流 端装置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终端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 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 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 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 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与 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 如图 9所示, 该方法包括:
S901、 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 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如图 10所示, 包括至少一个辅基站、 主基站和终端, 连接关系如图 10所示。 该主 基站包括 PDCP 层、 RLC 层、 MAC ( Media Access Control , 介质访 问控制 ) 层和 PHY ( Physical Layer Device, 物理层); 该辅基站 包括 RLC层、 MAC层和 PHY层; 该终端包括 PDCP层, 以及对应该主 基站所在链路的 RLC 层、 MAC 层和 PHY 层, 以及对应该辅基站所在 链路的 RLC层、 MAC层和 PHY层。
可选地, 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 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
具体地, 主基站和辅基站同时或分时向终端下行发送的数据时, 该主基站将该数据通过该主基站的 PDCP层进行分流, 分流后的数据 在终端的 PDCP层进行汇聚, 此时, 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主基站, 该 汇聚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另外, 该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将分流后的数 据发送至终端, 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 并由该辅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主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可选地, 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 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具体地, 该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中, 该终端向基站 上行发送的数据时, 该数据通过终端的 PDCP层进行分流, 并在主基 站的 PDCP层进行汇聚, 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该汇聚端装 置即为该主基站, 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 并由该辅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终端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S902、 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 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其中, 该数据包括该数据单元。
具体地, 该分流端装置在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 传输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之前, 确定该汇聚端装置未 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 若该第一链路无重传机制, 则该汇聚端装置未 接收到的该数据单元即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若该第一 链路具有重传机制, 也就是说, 该汇聚端装置在未接收到的数据单 元该第一链路会进行重新发送, 此时, 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该 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即该数据单元不包括该 分流端装置认为需要继续通过该第一链路重传的数据单元。
具体地,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三种实现方式:
方式一、 该分流端装置确定该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 号和该分流端装置中的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并在该待发送数 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 差值条件, 确定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该汇 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 分流端装置的 PDCP层的发送窗口包括状态变量
VTs和状态变量 VTa, 其中, VTs表示下一个即将发送的数据单元的 序列号, VTa表示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确认的数据单元的序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分流端装置为主 基站, 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 则该主基站预设该主基站的 PDCP层的 发送窗口中的 VTs与 VTa之差的阈值, 若该 PDCP层该发送窗口中的 VTs 与 VTa 之差达到该阈值, 则该主基站确定该 VTa 对应的数据单 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另外, 若该第一链路经过该主基站的 RLC 层, 则该主基站也可 以预设该主基站的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 VTs 与 VTa之差的阈值, 若该 RLC层的该发送窗口中的 VTs 与 VTa之差达到该阈值, 则该主 基站确定该 VTa 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若该第一链路为经过辅基站的链路, 则可由该辅基站通过该辅基站 中的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和 RLC协议数据单元生成信息 确定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并在发生切换或辅基站无线链 路失败或 RLC重建时通知该主基站。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分流端装置为 终端, 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则该终端预设该终端的 PDCP层的发 送窗口中的 VTs 与 VTa 之差的阈值, 若该 PDCP 层该发送窗口中的 VTs 与 VTa 之差达到该阈值, 则该终端确定该 VTa 对应的数据单元 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另外, 该终端还可以预设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 RLC 层的 发送窗口中的 VTs 与 VTa之差的阈值, 若该 RLC层的该发送窗口中 的 VTs 与 VTa之差达到该阈值, 则该终端确定该 VTa对应的数据单 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方式二、 该分流端装置确定该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 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并在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 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 确定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 的数据单元为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示例地, 该分流端装置对发送窗口中的 VTa设置对应的定时器, 该定时器设定时间阈值。 在该 VTa 更新后, 该定时器启动或重启开 始计时, 在该定时器计时达到该时间阈值时, 若该 VTa还没有更新, 则该分流端装置确定该 VTa 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 数据单元。 其中, 若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 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 则该发送窗口可以为该主基站的 PDCP层的发送窗口; 若该分流端装 置为主基站, 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 该第一链路经过该主基站的 RLC 层, 该发送窗口可以为该主基站的 RLC 层的发送窗口; 若该分流端 装置为终端, 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则该发送窗口可以为该终端 的 PDCP层对应的发送窗口或者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 RLC层的 发送窗口 。
方式三、 该分流端装置接收该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状态报告, 其 中, 该状态报告包括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的序列号, 则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序列号确定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 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 该数据单元为 PDCP协议数据单元, 该状态报告为 PDCP 状态报告。
具体地, 该分流端装置可以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 PDCP轮询请求 消息, 并接收该汇聚端装置根据该 PDCP 轮询请求消息发送的 PDCP 状态报告; 该分流端装置也可以接收该汇聚端装置自身触发的 PDCP 状态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 汇聚端装置的 PDCP层的接收窗口包括状态变量 VRr和状态变量 VRh, 其中, 该 VRr表示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的数据单 元的序列号, 该 VRh表示在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中最大序列号的下一 个序列号。
该汇聚端装置可以在接收窗口中的 VRr 与该 VRh之间的差值满 足预设差阈值时, 确定该 VRr 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 的数据单元; 该汇聚端装置也可以在该 VRr 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 预设时间阈值时, 确定该 VRr 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 的数据单元。 其中, 若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 该汇聚端装置为终 端, 则该接收窗口可以为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 RLC 层的接收 窗口或者该终端中的 PDCP层的接收窗口; 若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 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则该接收窗口可以为该主基站的 PDCP层的 接收窗口或者该第一链路经过的 RLC层的接收窗口。
方式一和方式二是分流端装置自身确定的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 到的数据单元; 方式三是在汇聚端装置自身确定未接收到的数据单 元后, 该分流端装置接收该汇聚端装置发送的 PDCP状态报告, 并通 过该 PDCP状态报告确定的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进一步地, 该分流端在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 输该数据单元之后, 向该第一链路中的 RLC 层发送切换链路消息, 该切换链路消息包括该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的指 示信息, 以便该 RLC 层根据该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停止传输该最 大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 元。
示例地, 若该第一链路为分流端装置直接发送数据至终端的链 路, 则该分流端装置在确定该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中需要切换链路 传输的数据单元后, 该分流端装置停止传输该最大序列号对应的
PDCP 协议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 PDCP 协议数据 单元, 若该 PDCP层已经将数据单元已经递交给 RLC层, 则发送切换 链路消息至该 RLC 层, 该切换链路消息包括该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 号中的最大序列号, 以便该 RLC 层根据该切换链路消息停止传输该 最大序列号对应的 RLC 协议数据单元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 RLC 协议数据单元; 若该第一链路是该主基站通过辅基站向该终端 发送数据的链路, 则该主基站在确定该第一链路中需要切换链路传 输的数据单元后, 向该辅基站发送切换链路消息, 指示该辅基站中 的 RLC层停止传输该最大序列号以下的序列号对应的 RLC协议数据 单元。
可选地, 该分流端装置在该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 元之前, 接收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并根据该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 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其中, 该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包括该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 失败消息或者该第一链路对应的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失败消 息。
示例地, 该分流端装置在接收到该第一链路反馈的第一链路失 败消息后, 停止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并将该 数据中未发送至该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链路重传至该汇聚端 装置。
可选地, 若该第一链路的 RLC层釆用非确认模式,则该分流端装 置在该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之后, 调整该第一链路 中的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其中, 该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该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 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示例地, 该分流端装置在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 之前, 该 RL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 VTs 为 5, 若该第一链路中需要切 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为 5, 则在该 分流端装置在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之后,由于该 RLC 层停止传输序列号小于等于 5 的全部数据单元, 因此该 RLC层的下 一个待发送的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大于 5的数据单元 , 如序列号为 8 的数据单元, 则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 RLC层将发送窗口中的 VTs 由 5更新为 8。
可选地, 若该第一链路的 RLC层釆用确认模式,则该分流端装置 在该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之后, 调整该第一链路中 的 RL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并指示该第一链路调整该第一 链路的 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其中, 该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该数据中的下一个待确认 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该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需要说明的是, 该第一链路中的 RLC 层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如图 10所示, 如该第一链路为经过该辅基站, 并由该辅基站将分流 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则该辅基站中的 RLC层即为该发送端, 该终端中的 RLC层即为该接收端, 该 RLC层的发送窗口即为该辅基 站中的 RLC层的发送窗口,该 RLC层的接收窗口即为该终端中的 RLC 层的接收窗口, 若该第一链路的 RLC 层在确认模式下, RLC 层的发 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后, 可以要求接收端反馈是否正确接收, 因此, 该 RL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 该 RLC 层接收窗口中的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对 应, 则该分流端装置在调整 RLC 层的发送窗口后, 向该接收端发送 RLC控制消息, 指示接收端根据该 RLC控制消息对 RLC 层的接收窗 口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便该分流端装置继续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 聚端装置发送除该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之外的数据。 S903、 该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汇聚 端装置。
示例地, 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 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且该 第一链路经过辅基站, 该辅基站与该汇聚端装置之间的无线网络信 号较弱导致该辅基站向该终端发送的数据中存在需要切换链路传输 的数据单元, 则该主基站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 数据单元后, 指示该辅基站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 并将该数据单元 通过该主基站发送至该终端, 即该第二链路为经过该主基站的链路。
另外, 若在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中, 存在多个辅基 站, 且该第一链路为通过主基站发送该数据的链路时, 该主基站在 确定该数据中存在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后, 确定传输速率 快的辅基站, 并通过该辅基站将该数据单元发送至该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机制适用于任何将一路数 据分流到多个链路进行传输再汇聚的场景。 比如, 它同样适用于
MP TCP ( Multi 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多路径传输 控制 协议 ) 作为 分流 I汇聚协议层 , 下 面 映射到 多 个 TCP (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十办议 )或 UDP (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包协议)层的场景。 再比如, 它同样 适用于 IP作为分流 /汇聚协议层, 下面映射到多个 LTE (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 ) PDCP,甚至映射到 LTE PDCP和 WiFi MAC 层的场景。
釆用上述方法, 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 据, 并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时, 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汇聚端装 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 汇聚端装置。 这样, 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 该分流 端装置可以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 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 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 降低 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 该方法应用于终端 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 如图 1 1 所示, 该方法包括:
S l l l、 汇聚端装置向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 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 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指示 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链路将 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
其中, 该状态报告包含该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该分 流端装置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括该数据单 元。
具体地, 该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该分流端装置将该数据通过该分流端装置的 PDCP层进行分流, 该分 流端装置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发送至该汇聚端装置。
可选地, 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 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
具体地, 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包括一个主基站、 至 少一个辅基站和终端, 则该主基站和辅基站同时或分时向终端下行 发送的数据时, 该主基站将该数据通过该主基站的 PDCP 层进行分 流, 分流后的数据在终端的 PDCP层进行汇聚, 此时, 该分流端装置 即为该主基站, 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另外, 该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将分流后的数 据发送至终端, 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 并由该辅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主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可选地, 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 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具体地, 该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系统中, 该终端向基站 上行发送的数据时, 该数据通过终端的 PDCP层进行分流, 并在主基 站的 PDCP层进行汇聚, 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该汇聚端装 置即为该主基站, 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 并由该辅基站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终端 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进一步地, 该汇聚端装置在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该状态报告之 前, 确定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 若该第一链路无重传机制, 则本发明实施例中 所确定的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即为需要切 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该若该第一链路具有重传机制, 也就是说, 该汇聚端装置在未接收到的数据该第一链路会进行重新发送, 此时,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确定的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 单元不包括该汇聚端装置认为需要继续通过该第一链路重传的数据 单元。
可选地, 该汇聚端装置确定该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 号和该汇聚端装置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若该待接收数据 单元的序列号与该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 设差值条件, 则确定该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 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 该数据单元为 PDCP协议数据单元, 该汇聚端装置向该 分流端装置发送状态报告为 PDC P状态报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汇聚端装置预设 该汇聚端装置的 PDC P层的接收窗口中的 VRh与 VR r之差的阈值, 若 该接收窗口中的 VRh与 VR r之差达到该阈值, 则该汇聚端装置确定 该 VR 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该第一链路经 过该汇聚端装置的 RL C 层, 则该汇聚端装置也可以预设该汇聚端装 置的 RLC层对应的发送窗口中的 VRh与 VR r之差的阈值, 若该 RLC 层的该发送窗口中的 VRh与 VR r之差达到该阈值, 则该 RL C层指示 该汇聚端装置的 P DCP层该 VR 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 的数据单元, 从而触发该 PDCP生成 PDCP状态报告。
可选地, 该汇聚端装置确定该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 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并在该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 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 确定该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 的数据单元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示例地, 该汇聚端装置对该汇聚端装置中的 DPCP层的接收窗口 中的 VRr设置对应的定时器, 该定时器设定时间阈值。 在该 VRr 更 新后, 该定时器启动或重启开始计时, 在该定时器计时达到该时间 阈值时, 若该 VRr还没有更新, 则该汇聚端装置确定该 VRr 对应的 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另外, 若该第一链路经 过该汇聚端装置的 RLC 层, 则该接收窗口也可以是该汇聚端装置中 对应该第一链路的 RLC层的接收窗口, 由该 RLC层指示该汇聚端装 置的 PDCP 层该 VRr 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 元, 从而触发该 PDCP生成 PDCP状态报告。
可选地, 该汇聚端装置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和该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 链路删除过程。
示例地, 该分流端装置在接收到该第一链路反馈的第一链路失 败消息后, 停止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并将该 数据中未发送至该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链路重传至该汇聚端 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 该第一链路中的 RLC 层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该 RLC 层在确认模式下, RLC 层的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后, 可以要求接收端反馈是否正确接收, 因此, 该 RLC 层的发送窗口中 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 RLC 层接收窗口中的下一个 期望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对应。
则在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汇聚端装置在确 定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之后,调整该第一链路中的 RLC 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且该分流端装置在接收到该汇聚端发 送的该 PDCP报告后, 向该第一链路中的 RLC层发送 RLC控制消息, 以便所述 RLC层根据该 RLC控制消息调整该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 状态变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汇聚端装置在该 调整该第一链路中的 RLC 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之后, 指示该 第一链路调整该第一链路的 RL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也就 是说, 由该汇聚端装置在调整该第一链路中的 RLC 层的接收窗口中 的状态变量之后发送 RLC控制消息, 以便该 RLC层根据该 RLC控制 消息调整该 RL 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釆用上述方法, 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 数据, 该汇聚端装置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 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 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指示 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链路将 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 这样, 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 出现问题时, 该汇聚端装置可以通知分流端装置将该第一链路中未 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 传输, 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 降低重传延迟。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技术方案,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 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 数据重传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 1 2所示, 该方法是以主基站作 为分流端装置, 终端作为汇聚端装置, 且该第一链路为经过辅基站 的链路进行说明的, 包括:
S 1 2 0 K 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数据。
S 1 2 02 , 该辅基站向该终端发送该数据。
具体地, 基站向终端下行发送的数据在主基站的 PDCP层分流, 分流后的数据通过该辅基站发送至终端的链路即为第一链路。
S 1 2 0 3、 该终端根据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确定该数据中需要切 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具体地, 该终端端可以在接收窗口中的 VR r 与该 VRh之间的差 值满足预设差阈值时, 确定该 VR r 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 传输的数据单元, 也可以在该 VR r 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 阈值时, 确定该 VRr 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 元。 其中, 该接收单元可以为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 RLC 层的 接收窗口, 也可以为该终端中的 PDCP层的接收窗口。
S1204 , 该主基站向该终端发送 PDCP轮询请求消息。
S1205 , 该终端根据该 PDCP轮询请求消息向该主基站发送 PDCP 状态报告。
S1206 , 该主基站根据该 PDCP 状态报告确定该数据中需要切换 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具体地, 该 PDCP状态报告中包括该数据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 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则该主基站通过该序列号确定对应的数据单元。
S1207 , 该主基站向该辅基站发送切换链路消息。
其中, 该切换链路消息包括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的全 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
S1208 , 该辅基站根据该切换链路消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 具体地, 该辅基站在接收到该切换链路消息后, 停止传输上述 最大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 元。
S1209 , 该主基站将该数据单元通过第二链路发送至该终端。 具体地, 该主基站在确定该辅基站发送的数据中存在需要切换 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时, 该主基站将该数据单元通过第二链路重传 至该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 主基站在确定辅基站存在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 数据单元时, 该主基站将该数据单元通过自身发送至该终端, 若该 主基站存在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时, 该主基站可以切换由 传输速率高的辅基站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终端。
S1210, 该辅基站调整该辅基站的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 量。
示例地, 该辅基站的 RLC层在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之前, 该 RL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 VTs 为 5, 若该第一链路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 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为 5, 则在该辅基站停止传 输该数据单元之后, 由于该 RLC层停止传输序列号小于等于 5 的全 部数据单元, 因此该 RLC 层的下一个待发送的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大 于 5 的数据单元 , 如序列号为 8 的数据单元, 则该辅基站指示该 RLC层将发送窗口中的 VTs 由 5更新为 8。
需要说明的是, 若该 RLC 层在确认模式下, RLC 层的发送端在 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后, 可以要求接收端反馈是否正确接收, 则该 RLC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 RLC 层接收 窗口中的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对应。 此时, 需 执行以下步骤 S1211 至步骤 S 1212。
S1211、 该辅基站向该终端发送 RLC控制消息。
S1212, 该终端根据该 RLC控制消息调整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 路的 RLC 层的接收窗口中的接收变量, 以便该辅基站继续正常向该 终端发送除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之外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 步骤 S1210 至步骤 S1212是由主基站发送切换 链路消息通知辅基站调整该辅基站的 RLC 层的发送窗口, 再由该辅 基站发送 RLC 控制消息通知该终端相应调整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 路的 RLC 层的接收窗口, 其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 该终端在确定该数据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后, 可以指示该终端中的 RLC 层调整接收窗口的状态变量, 并向辅基站 发送 RLC控制消息通知该辅基站相应调整该辅基站中的 RLC层的发 送窗口 。
这样, 在该辅基站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 该主基站可以将该 辅基站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 链路进行传输, 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 降低重传延迟。
另外, 对于上述方法实施例, 为了简单描述, 故将其都表述为 一系列的动作组合,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 本发明并不受 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 其次,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 说 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 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 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技术方案,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 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 数据重传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 13所示, 该方法是以终端作为 分流端装置, 主基站作为汇聚端装置, 且该第一链路为经过辅基站 的链路进行说明的, 包括:
S130K 终端向辅基站发送数据。
S1302 , 该辅基站向该主基站发送该数据。
具体地, 终端向基站上行发送的数据在该终端的 PDCP层分流, 分流后的数据通过该辅基站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即为第一链路。
S1303 , 该终端根据 PDCP 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确定该数 据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 该终端预设该终端的 PDCP层或者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 的 VTs 与 VTa之差的阈值, 若该发送窗口中的 VTs 与 VTa之差达到 该阈值, 则该终端确定该 VTa 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 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 该终端对该终端的 PDCP层或者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 VTa设置对应的定时器, 该定时器设定时间阈值。 在该 VTa更新后, 该定时器启动或重启开始计时, 在该定时器计时达到该时间阈值时, 若该 VTa还没有更新, 则该终端确定该 VTa 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 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S1304 , 该终端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
该终端在在确定该数据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后, 该 终端中的 PDCP层停止向该第一链路的 RLC发送该 PDCP协议数据单 元, 则该 PDCP层停止通过该第一链路传输该最大序列号对应的数据 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元, 若该 PDCP层已将该 数据单元递交至 RLC层, 则向该终端的 RLC层发送切换链路消息, 其中, 该切换链路消息包括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的全部序 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 则该 RLC 层停止通过该第一链路传输该最大 序列号对应的 RLC 协议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 RLC协议数据单元。
S1305 , 该终端调整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 RLC层的发送窗 口中的状态变量。
S1306、 该终端向该辅基站发送 RLC控制消息。
S1307、 该辅基站根据该 RLC控制消息调整该辅基站中的 RLC层 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以便该终端继续通过该第一链路传输除 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之外的数据。
具体地, 该终端在调整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 RLC 层的发 送窗口后, 通过向该辅基站发送 RLC控制消息, 以告知该辅基站 RLC 层发送窗口的调整情况,以使该辅基站相应的调整该辅基站中的 RLC 层的接收窗口。
S1308 , 该终端通过第二链路将该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发送至该主基站。
另外, 对于上述方法实施例, 为了简单描述, 故将其都表述为 一系列的动作组合,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 本发明并不受 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 其次,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 说 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 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 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这样, 在该辅基站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 该终端可以将该辅 基站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 路进行传输, 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 降低重传延迟。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 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分流端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发送单元, 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指示单元, 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 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数据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 述汇聚端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分流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 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 序列号和所述分流端装置中的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若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 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 则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 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分流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 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 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 间阈值时, 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 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分流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 端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状态报告, 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汇聚端装置在所述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 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 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 1至 4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链路中的无线链路控制 RLC层发 送切换链路消息, 所述切换链路消息包括所述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 号中的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以便所述 RLC层根据所述最大序列 号的指示信息停止传输所述最大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 小于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若所述第一链路的 RLC层釆用确 认模式, 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C层的发送 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 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 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指示单元还用于,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7、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若所述第一链路的 RLC层釆用非 确认模式, 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C层的发 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 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8、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其 中, 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包括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失 败消息或者所述第一链路对应的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失败消 息;
    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 到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9、根据权利要求 1至 8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单元为分组数据汇聚 PDCP协议数据单元。
    1 0、 一种汇聚端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发送单元, 用于向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 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 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 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 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其中, 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端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 括所述数据单元。
    1 1、 根据权利要求 1 0所述的汇聚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 聚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 的序列号和所述汇聚端装置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若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 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 则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 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 元。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汇聚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 聚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 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 间阈值时, 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 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13、 根据权利要求 10至 12任一项所述的汇聚端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汇聚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C 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所述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 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已接 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汇聚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 流端装置还包括指示单元, 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 路的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15、 根据权利要求 10至 12任一项所述的汇聚端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分流端装置发送第一链路失败 消息, 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和所述第一链路失败 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16、 根据权利要求 10至 15任一项所述的汇聚端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数据单元包括 PDCP协议数据单元。
    17、 一种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包括权利要求 1 至 9 中 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端装置; 或者所述基站包括权利要求 10至 16 中 任一项所述的汇聚端装置。
    18、 一种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包括权利要求 1 至 9 中 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端装置; 或者所述终端包括权利要求 10至 16 中 任一项所述的汇聚端装置。
    1 9、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所述分流端装置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 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数据单元; 所述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 端装置。
    2 0、 根据权利要求 1 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分流端装置 中的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 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 则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 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2 1、 根据权利要求 1 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 间;
    在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 间阈值时, 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 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 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接收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状态报告, 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 汇聚端装置在所述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 息;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 元。
    2 3、 根据权利要求 1 9至 2 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汇聚端装置 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包括:
    向所述第一链路的 RL C层发送切换链路消息, 所述切换链路消 息包括所述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以 便所述 RL C层根据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停止传输所述最大序 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元。
    24、 根据权利要求 1 9至 2 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链路的 RLC层釆用确认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所述发 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 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 状态变量。
    25、 根据权利要求 1 9至 2 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链路的 RLC层釆用非确认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所述发 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 列号。
    26、 根据权利要求 1 9至 2 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失败 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27、 根据权利要求 1 9至 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单元为 PDCP协议数据单元。
    28、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汇聚端装置向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 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 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指示 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数据单元, 并通过第二链 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其中, 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端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 括所述数据单元。
    29、 根据权利要求 2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汇聚端装置 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若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 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 则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 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 元。
    30、 根据权利要求 2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 间;
    在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 间阈值时, 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 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31、 根据权利要求 28至 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所述接 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 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32、 根据权利要求 3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 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 状态变量。
    3 3、 根据权利要求 28至 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向所述分流端装置发送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以便所述分流端装 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和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 程。
    34、 根据权利要求 28至 3 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单元包括 PDCP协议数据单元。
CN201480002802.4A 2014-02-28 2014-02-28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793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2753 WO2015127670A1 (zh) 2014-02-28 2014-02-28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9342A true CN105379342A (zh) 2016-03-02
CN105379342B CN105379342B (zh) 2019-11-29

Family

ID=54008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280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79342B (zh) 2014-02-28 2014-02-28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366008A1 (zh)
EP (1) EP3104641A4 (zh)
KR (1) KR101881969B1 (zh)
CN (1) CN105379342B (zh)
WO (1) WO201512767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8657A (zh) * 2017-02-13 2019-09-2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监视无线电通信的技术
WO2023213281A1 (zh) * 2022-05-06 2023-11-09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多路径冗余传输方法、用户设备、网络实体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42614A (en) * 2015-09-25 2017-03-29 Tcl Communication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porting data reception status
AR108456A1 (es) * 2016-05-13 2018-08-2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Retransmisión de paquete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inalámbricas
JP2018137575A (ja) * 2017-02-21 2018-08-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US10237784B2 (en) * 2017-03-24 2019-03-19 Motorola Mobility Llc Split bearer packet data converge protocol protocol data unit routing
CN108631961A (zh) * 2017-03-24 2018-10-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及基站
US11051211B2 (en) 2017-04-13 2021-06-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4G-5G inter-network switching
CN110944358B (zh) 2018-09-25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21056154A1 (zh) * 2019-09-23 2021-04-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窗口调整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WO2021207920A1 (en) * 2020-04-14 2021-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fast detect and recover from dual connectivity data stall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43459A1 (ja) * 2005-10-07 2007-04-19 Nec Corporation 複数の基地局と移動局によるmimo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1047974A (zh) * 2006-03-29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演进网络系统及该系统切换时数据传输方法
CN101801039A (zh) * 2010-03-29 2010-08-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多基站协作中减小时延的方法
CN102215530A (zh) * 2011-05-27 2011-10-1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Z580223A (en) * 2007-04-25 2011-12-2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mless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451795B2 (en) * 2007-08-08 2013-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ver in a wireless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avoid user data loss
CN101389119B (zh) * 2007-09-11 2012-09-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Lte系统小区切换过程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US8452846B2 (en) * 2010-08-12 2013-05-28 Talari Networks Incorporated Adaptive private network a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hared memory services
KR101822616B1 (ko) * 2010-02-05 2018-03-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소스 장치, 데스티네이션 장치 및 릴레이 장치의 통신 방법
US9072027B2 (en) * 2012-12-07 2015-06-30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D2D bearer switching
US9432251B2 (en) * 2013-03-08 2016-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acknowledgement and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US9854478B2 (en) * 2014-01-17 2017-1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witching bearers betwee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RA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43459A1 (ja) * 2005-10-07 2007-04-19 Nec Corporation 複数の基地局と移動局によるmimo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1047974A (zh) * 2006-03-29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演进网络系统及该系统切换时数据传输方法
CN101801039A (zh) * 2010-03-29 2010-08-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多基站协作中减小时延的方法
CN102215530A (zh) * 2011-05-27 2011-10-1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8657A (zh) * 2017-02-13 2019-09-2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监视无线电通信的技术
CN110268657B (zh) * 2017-02-13 2022-05-2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监视无线电通信的技术
WO2023213281A1 (zh) * 2022-05-06 2023-11-09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多路径冗余传输方法、用户设备、网络实体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27670A1 (zh) 2015-09-03
KR101881969B1 (ko) 2018-07-25
CN105379342B (zh) 2019-11-29
US20160366008A1 (en) 2016-12-15
KR20160124894A (ko) 2016-10-28
EP3104641A4 (en) 2017-03-01
EP3104641A1 (en)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9342A (zh)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8541360B (zh) 通信系统
EP2426846B1 (en)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EP3443697B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arq processes in a relay device
KR101276841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상태 보고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및이를 지원하는 송수신기
US2012014070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35414A (zh) 一种在双连接系统中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5295096B2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再送信要求の遅延
US20200045766A1 (en) Wireless nod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130059A1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EP146188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retransmission
CN104812000A (zh)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EP3504821B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4581824A (zh) 一种数据包分流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04821859A (zh) 用于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6583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点到多点服务的方法
EP3490182B1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 and system
CN102315923B (zh) 一种3g卫星通信系统无线链路控制方法
CN104184568B (zh) 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102585A (zh) 切换过程中数据处理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KR2020001415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노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1546100B2 (en) Ope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CN110730467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接收设备
US2023026280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ogical Channel Aggreg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