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1961A - 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1961A
CN108631961A CN201710184917.5A CN201710184917A CN108631961A CN 108631961 A CN108631961 A CN 108631961A CN 201710184917 A CN201710184917 A CN 201710184917A CN 108631961 A CN108631961 A CN 108631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network element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849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刚
刘亮
陈亚迷
金巴
孙军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849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61A/zh
Priority to US16/497,227 priority patent/US20200382243A1/en
Priority to EP18771616.2A priority patent/EP3595219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80365 priority patent/WO201817177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631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及基站,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网元在终端接入至少两条链路时,为所述至少两条链路分配分流后的多个数据包;当终端在一个链路上数据包传输失败时,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如何设计灵活鲁棒的接入网架构是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3G系统中接入网逻辑节点由基站(NB,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组成,4G逻辑架构设计更加扁平化,仅包含增强型基站(eNB)节点。考虑到对5G接入网架构的需求,区别于4G接入网的最为典型的需求是接入网支持分布式远端单元(RU,Remote Unit)和集中单元(CU,Central Unit)的逻辑功能划分,且支持协议栈功能在CU和分布单元(DU,Distributed Unit)之间迁移。相比4G扁平化架构,接入网CU-DU两级架构的好处在于能够获得小区间协作增益,实现集中负载管理;高效实现密集组网下的集中控制,比如多连接,密集切换;获得池化增益,使能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etworkFunctionVirtualization)/软件定义型网络(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满足运营商某些5G场景的部署需求。
在CU-DU两级架构中,位于基站侧的两个网元(CU和DU)中,CU是一个集中式节点,能够控制和协调多个小区,包含协议栈高层控制和数据功能,也可能包含一部分基带处理功能。DU是分布式单元实现射频前端(RRH)功能和其余基带处理功能,CU和DU之间通过前传接口连接。由于CU上仅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协议栈,而PDCP层不具备重传功能,因此,在需要重传的一种场景中,如果终端接入多个DU时,终端在一个链路上传输失败,如何是在另一个链路上实现快速重传是该接入网CU-DU架构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及基站,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网元在终端接入至少两条链路时,为所述至少两条链路分配分流后的多个数据包;
当终端在一个链路上数据包传输失败时,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多个数据包分片后,将多个分片数据包提供给终端接入的所述至少两条链路进行传输。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元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由所述第一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元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由所述第一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向所述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哪个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后,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一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向所述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后,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其中,
所述第一网元,用于在终端接入至少两条链路时,为所述至少两条链路分配分流后的多个数据包,当终端在一个链路上数据包传输失败时,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策略与第一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网元,进一步用于对所述多个数据包分片后,将多个分片数据包提供给终端接入的所述至少两条链路进行传输。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当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触发重传处理;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网元,进一步用于:
当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触发重传处理;
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网元,进一步用于:
当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触发重传处理;
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当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触发重传处理;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向所述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哪个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
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网元,进一步用于:
当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触发重传处理;
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网元,进一步用于:
当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触发重传处理;
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后,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一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向所述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网元,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后,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触发重传处理;
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网元在终端接入至少两条链路时,为所述至少两条链路分配分流后的多个数据包;
当终端在一个链路上数据包传输失败时,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元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方式一:
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后,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上报的状态报告,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方式二:
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后,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上报的状态报告,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元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向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哪个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后,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上报的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后,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上报的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后,第一网元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向所述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后,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上报的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案包括:第一网元在终端接入至少两条链路时,为所述至少两条链路分配分流后的多个数据包;当终端在一个链路上数据包传输失败时,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网元按照终端接入的多个链路对数据包进行分流。如果在该多连接场景下需要重传,即终端在多个链路中的一个链路上传输失败,则根据预设策略使能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的交互,在终端多个链路中的另一个链路上实现传输失败数据包的快速重传,从而实现了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适用于第一网元为CU,第二网元为DU的接入网CU-DU架构的重传处理,且不限于CU-DU架构的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方法实现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CU-DU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应用场景的实现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应用场景的实现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应用场景的实现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应用场景的实现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应用场景的实现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应用场景的实现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应用场景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一网元在终端接入至少两条链路时,为所述至少两条链路分配分流后的多个数据包;
步骤102、当终端在一个链路上数据包传输失败时,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网元在终端接入至少两条链路时,为所述至少两条链路分配分流后的多个数据包,之后,当终端在一个链路上数据包传输失败时,根据预设策略使能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的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以第一网元为基站侧的CU,第二网元为基站侧的DU为例。一个CU-DU架构如图2所示。CU按照终端接入的多个链路对数据包进行分流,此时的数据包是指IP数据包或者压缩后的IP数据包,区别于后续经DU分片处理得到的分片数据包(或称分片数据包)称之为“小包”,可以将该IP数据包或者压缩后的IP数据包称之为“大包”。本文中所提及的“小包”和“大包”均是这个含义,只是为了简化描述。DU对数据包进行分片处理,得到分片数据包后再提供给多个链路中对应的链路进行传输。如果在该多连接场景下需要重传,即终端在多个链路中的一个链路上传输失败,则基于图2所示的架构根据预设策略在CU与DU间进行信令交互,在终端多个链路中的另一个链路上实现传输失败数据包的快速重传,从而实现了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第一网元为CU,第二网元为DU的接入网CU-DU架构的重传处理,且不限于CU-DU架构的场景。
如图2所示,CU是一个集中式节点,能够控制和协调多个小区,包含协议栈高层控制和数据功能,也可能包含一部分基带处理功能。CU中包含的单元为PDCP,PDCP用于压缩、加密、重组、分流等处理。DU是分布式单元实现RRH功能和其余基带处理功能。DU中包含的单元为:1)无线链路控制(RLC),RLC用于分片、重传等;2)媒体介入控制(MAC),MAC用于调度、级联、复用、重传等;3)物理层(PHY),PHY用于调制、编码等。CU和DU之间通过前传接口连接。
CU-DU之间的功能划分具有多种切分方案,不同切分方案的适用场景和性能增益均不同,同时对前传接口的带宽、传输时延、同步等参数要求也有很大差异。PDCP-RLC是一种高层的切分方案,针对CU-DU架构未来3GPP最有可行性的该PDCP-RLC方案,考虑到CU上仅有PDCP协议栈,而PDCP层不具备重传功能,因此如果终端接入多个DU时,当终端在一个链路上传输失败,需要在另一个链路上实现快速重传。采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后续各个实施例中CU-DU间进行交互的具体实现来解决多连接场景下的快速重换。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预设策略使能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的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快速重传处理。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第一网元为CU,第二网元为DU的接入网CU-DU架构的重传处理,且不限于CU-DU架构的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多连接场景中多发多收的情况,即:终端当前同时接入至少两条链路,至少两条链路并行处理,不需要链路间切换。由第一网元如CU触发重传,由第一网元如CU执行重传。具体的,当所述第一网元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由所述第一网元触发重传处理。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状态报告,存在两种上报方式,包括:1)由所述终端周期性上报的状态报告,是主动上报。2)由所述终端收到所述第一网元的查询请求后上报的状态报告,是被动上报。实际应用中,PDCP状态报告基于网络配置,比如基站主动查询终端上报(被动上报)或者终端周期性上报(主动上报)。
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预设策略使能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的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快速重传处理。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第一网元为CU,第二网元为DU的接入网CU-DU架构的重传处理,且不限于CU-DU架构的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多连接场景中多发多收的情况,即:终端当前同时接入至少两条链路,至少两条链路并行处理,不需要链路间切换。由第二网元如DU触发重传,由第一网元如CU执行重传。具体的,当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实施例四: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预设策略使能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的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快速重传处理。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第一网元为CU,第二网元为DU的接入网CU-DU架构的重传处理,且不限于CU-DU架构的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多连接场景中多发多收的情况,即:终端当前同时接入至少两条链路,至少两条链路并行处理,不需要链路间切换。由第二网元如DU触发重传,由第一网元如CU执行重传。具体的,当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从所述查询响应中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所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区别于上述实施例三,第一网元需要去终端确认传输状态。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终端可能已经收到了CU中PDCP SN=n2的包,但可能出现收到了反馈(ACK)在空口链路传输失败,因此,可以由CU向终端发起查询PDCP传输状态请求后,来决定要重传的PDCP数据包。文字的SN表示序列号,不做赘述。
实施例五: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预设策略使能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的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快速重传处理。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第一网元为CU,第二网元为DU的接入网CU-DU架构的重传处理,且不限于CU-DU架构的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多连接场景中多发多收的情况,即:终端当前同时接入至少两条链路,至少两条链路并行处理,不需要链路间切换。由第一网元如CU触发重传,由第一网元如CU执行重传。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述实施例是全部重传,即传数据包,或称“大包”;本发明实施例是部分重传,传的是分片数据包,或称“小包”,即:哪个“小包”传输失败,只穿该“小包”,而无需全部重传,传输成功后需要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具体的,当第一网元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由所述第一网元触发重传处理。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向所述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从所述查询响应中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网元(如DU)发送状态报告给第一网元(如CU),状态报告中包含未传输成功的数据包起始位置等,既将第一网元分片数据包的信息备份到第二网元,且携带传输失败数据包的链路标识,以便后续第二网元进行优选链路的重传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网元(如DU)中的单元“链路1-RLC”也可以返回PDCP PDU传输状态报告(包含未传输成功的RLC PDU的起始状态),第一网元(如CU)中的单元“PDCP”收到此传输报告后,生成RLC PDU,并携带链路1的标识,选择更优的链路2进行传输。
实施例六: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预设策略使能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的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快速重传处理。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第一网元为CU,第二网元为DU的接入网CU-DU架构的重传处理,且不限于CU-DU架构的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多连接场景中多发多收的情况,即:终端当前同时接入至少两条链路,至少两条链路并行处理,不需要链路间切换。由第二网元如DU触发重传,由第一网元如CU执行重传。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述实施例是全部重传,即传数据包,或称“大包”;本发明实施例是部分重传,传的是分片数据包,或称“小包”,即:哪个“小包”传输失败,只穿该“小包”,而无需全部重传,传输成功后需要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具体的,当所述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网元(如DU)发送状态报告给第一网元(如CU),状态报告中包含未传输成功的数据包起始位置等,既将第一网元分片数据包的信息备份到第二网元,且携带传输失败数据包的链路标识,以便后续第二网元进行优选链路的重传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网元(如DU)中的单元“链路1-RLC”也可以返回PDCP PDU传输状态报告(包含未传输成功的RLC PDU的起始状态),第一网元(如CU)中的单元“PDCP”收到此传输报告后,生成RLC PDU,并携带链路1的标识,选择更优的链路2进行传输。
实施例七: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预设策略使能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的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快速重传处理。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第一网元为CU,第二网元为DU的接入网CU-DU架构的重传处理,且不限于CU-DU架构的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多连接场景中多发多收的情况,即:终端当前同时接入至少两条链路,至少两条链路并行处理,不需要链路间切换。由第二网元如DU触发重传,由第一网元如CU执行重传。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述实施例是全部重传,即传数据包,或称“大包”;本发明实施例是部分重传,传的是分片数据包,或称“小包”,即:哪个“小包”传输失败,只穿该“小包”,而无需全部重传,且需要根据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进行处理,传输成功后需要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具体的,当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从所述查询响应中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所述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元需要根据终端反馈的传输状态来确认哪个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终端可能已经收到了CU中PDCPSN=n2的包,但可能出现收到了ACK在空口链路传输失败,因此,可以由CU向终端发起查询PDCP传输状态请求后,来决定要重传的PDCP数据包。
实施例八: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预设策略使能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的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快速重传处理。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第一网元为CU,第二网元为DU的接入网CU-DU架构的重传处理,且不限于CU-DU架构的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多连接场景中多发多收的情况,即:终端当前同时接入至少两条链路,至少两条链路并行处理,不需要链路间切换。由第二网元如DU触发重传,由第一网元如CU执行重传。
当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同时,终端也上报状态报告。两个状态报告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第一网元对这两个状态报告进行解析,以比对出实际的传输状态(主要以终端上报状态报告中的传输状态为准)。如果实际的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则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如果实际的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且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则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实施例九: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预设策略使能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的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快速重传处理。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第一网元为CU,第二网元为DU的接入网CU-DU架构的重传处理,且不限于CU-DU架构的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多连接场景中单发单收的情况,即:终端当前接入至少两条链路中的一条链路,至少两条链路间需要切换。由第一网元如CU触发重传,由第一网元如CU执行重传。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述实施例是多连接场景中多发多收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方式是:如上述多发多收的情况中的全部重传策略,即传数据包,或称“大包”;另一种方式是:如上述多发多收的情况中的部分重传策略,即传的是分片数据包,或称“小包”,即:哪个“小包”传输失败,只穿该“小包”,而无需全部重传。进一步,还可以根据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进行处理,传输成功后需要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本发明实施例中,以部分重传策略为例,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后,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一网元触发重传处理。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向所述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哪个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从所述查询响应中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实施例十: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预设策略使能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的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快速重传处理。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第一网元为CU,第二网元为DU的接入网CU-DU架构的重传处理,且不限于CU-DU架构的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多连接场景中单发单收的情况,即:终端当前接入至少两条链路中的一条链路,至少两条链路间需要切换。由第二网元如DU触发重传,由第一网元如CU执行重传。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述实施例是多连接场景中多发多收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方式是:如上述多发多收的情况中的全部重传策略,即传数据包,或称“大包”;另一种方式是:如上述多发多收的情况中的部分重传策略,即传的是分片数据包,或称“小包”,即:哪个“小包”传输失败,只穿该“小包”,而无需全部重传。进一步,还可以根据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进行处理,传输成功后需要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本发明实施例中,以部分重传策略为例,所述第二网元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后,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实施例十一: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位于第一网元的第一处理单元、位于第二网元的第二处理单元、及用于控制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交互的第三处理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终端接入至少两条链路时,为所述至少两条链路分配分流后的多个数据包。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数据包分片后,将多个分片数据包提供给终端接入的所述至少两条链路进行传输。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当终端在一个链路上数据包传输失败时,根据预设策略使能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的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单元为可选项时,则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位于第一网元的第一处理单元在终端接入至少两条链路时,为所述至少两条链路分配分流后的多个数据包,之后,当终端在一个链路上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在第三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可以根据预设策略使能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的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以第一网元为基站侧的CU,第二网元为基站侧的DU为例。一个CU-DU架构如图2所示。CU按照终端接入的多个链路对数据包进行分流,此时的数据包是指IP数据包或者压缩后的IP数据包,区别于后续经DU分片处理得到的分片数据包(或称分片数据包)称之为“小包”,可以将该IP数据包或者压缩后的IP数据包称之为“大包”。本文中所提及的“小包”和“大包”均是这个含义,只是为了简化描述。DU对数据包进行分片处理,得到分片数据包后再提供给多个链路中对应的链路进行传输。如果在该多连接场景下需要重传,即终端在多个链路中的一个链路上传输失败,则基于图2所示的架构根据预设策略在CU与DU间进行信令交互,在终端多个链路中的另一个链路上实现传输失败数据包的快速重传,从而实现了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第一网元为CU,第二网元为DU的接入网CU-DU架构的重传处理,且不限于CU-DU架构的场景。
如图2所示,CU是一个集中式节点,能够控制和协调多个小区,包含协议栈高层控制和数据功能,也可能包含一部分基带处理功能。CU中包含的单元为PDCP,PDCP用于压缩、加密、重组、分流等处理。DU是分布式单元实现RRH功能和其余基带处理功能。DU中包含的单元为:1)RLC,RLC用于分片、重传等;2)MAC,MAC用于调度、级联、复用、重传等;3)PHY,PHY用于调制、编码等。CU和DU之间通过前传接口连接。
CU-DU之间的功能划分具有多种切分方案,不同切分方案的适用场景和性能增益均不同,同时对前传接口的带宽、传输时延、同步等参数要求也有很大差异。PDCP-RLC是一种高层的切分方案,针对CU-DU架构未来3GPP最有可行性的该PDCP-RLC方案,考虑到CU上仅有PDCP协议栈,而PDCP层不具备重传功能,因此如果终端接入多个DU时,当终端在一个链路上传输失败,需要在另一个链路上实现快速重传。采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后续各个实施例中CU-DU间进行交互的具体实现来解决多连接场景下的快速重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当所述第一网元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由所述第一网元触发重传处理;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其中,所述状态报告的上报方式,包括:1)由所述终端周期性上报的状态报告;2)由所述终端收到所述第一网元的查询请求后上报的状态报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当所述第一网元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由所述第一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状态报告,包括:
由所述终端周期性上报的状态报告;或者,
由所述终端收到所述第一网元的查询请求后上报的状态报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当所述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当所述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当所述第一网元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由所述第一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向所述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哪个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当所述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当所述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后,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一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向所述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所述第二网元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后,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以一个现实应用场景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阐述如下: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其应用场景有如下几个具体方案,分别阐述如下:
方案1:PDCP层触发,在不同链路分支(leg)间重传PDCP包,如图3所示。
图3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与链路1建立连接;
步骤202、与链路2建立连接;
步骤203、将下行数据进行分流;
步骤204、传输数据包,数据包为PDCP PDU(SN=m1,m2...);
步骤205、传输数据包,数据包为PDCP PDU(SN=n1,n2...);
步骤206、上报PDCP状态报告,即PDCP status report;
步骤207、发现链路传输失败,如链路1:PDCP PDU(SN=n2)没有重传成功;
步骤208、选择更优链路2,并在链路2重传PDCP PDU(SN=n2)。继续后续的信令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PDCP状态报告基于网络配置,比如基站主动查询终端上报或者终端周期性上报。
方案2:RLC触发,在不同legs间重传PDCP包,如图4-图5所示。
图4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与链路1建立连接;
步骤302、与链路2建立连接;
步骤303、将下行数据进行分流;
步骤304、传输数据包,数据包为PDCP PDU(SN=m1,m2...);
步骤305、传输数据包,数据包为PDCP PDU(SN=n1,n2...);
步骤306、PDCP n1被分片为RLC分片s1、s2、s3,或者不分片;
步骤307、链路传输失败,如链路1:对分段数据包,PDCP PDU(SN=n1)中RLC PDUs2重传失败;对不分片数据包,PDCP PDU(SN=n1)重传失败;
步骤308、上报传输状态报告,如PDCP PDU(SN=n1)传输失败;
步骤309、选择更优链路2,并在链路2重传PDCP PDU(SN=n1)。继续后续的信令交互。
图4中,由于不依赖终端反馈PDCP status report,RLC向PDCP层反馈,时延更短。另外,考虑到终端可能已经收到了PDCP SN=n2的包,但可能出现ACK在空口链路传输失败。也可以由CU向终端发起查询PDCP传输状态请求后,来决定要重传的PDCP数据包,如图5所示。
图5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与链路1建立连接;
步骤402、与链路2建立连接;
步骤403、将下行数据进行分流;
步骤404、传输数据包,数据包为PDCP PDU(SN=m1,m2...);
步骤405、传输数据包,数据包为PDCP PDU(SN=n1,n2...);
步骤406、PDCP n1被分片为RLC分片s1、s2、s3,或者不分片;
步骤407、链路传输失败,如链路1:对分段数据包,PDCP PDU(SN=n1)中RLC PDUs2重传失败;对不分片数据包,PDCP PDU(SN=n1)重传失败;
步骤408、传输状态报告,如传输失败;
步骤409、发起PDCP传输状态查询;
步骤410、上报PDCP传输状态反馈;
步骤411、选择更优链路2,并在链路2重传PDCP PDU(SN=n1)。继续后续的信令交互。
方案3:PDCP触发,在不同的legs间重传RLC包,如图6所示。
图6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与链路1建立连接;
步骤502、与链路2建立连接;
步骤503、将下行数据进行分流;
步骤504、传输数据包,数据包为PDCP PDU(SN=m1,m2...);
步骤505、传输数据包,数据包为PDCP PDU(SN=n1,n2...);
步骤506、PDCP n1被分片为RLC分片s1、s2、s3,或者不分片;
步骤507、上报PDCP状态报告,即PDCP status report;
步骤508、链路传输失败,如链路1:PDCP PDU(SN=n1)没有重传成功;
步骤509、请求PDCP PDU(SN=n2)传输状态;
步骤510、发现链路传失败,如链路1:对分段数据包,PDCP PDU(SN=n1)中RLC PDUs2重传失败;对不分片数据包,PDCP PDU(SN=n1)重传失败;
步骤511、返回未传输成功的RLC包(如RLC分片s2),并携带PDCP PDUSN信息;
步骤512、选择更优链路2,并在链路2重传RLC分片s2,并携带链路1的标识转发给链路2;
步骤513、在链路2重传RLC分片s2;
步骤514、收到RLC PDU s2包后,在终端上重组RLC分片。继续后续的信令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链路1-RLC返回PDCP PDU传输状态报告(包含未传输成功的RLC PDU的起始状态),PDCP收到此传输报告后,生成RLCPDU,并携带链路1的标识,选择更优的链路2进行传输。
方案4:RLC触发,在不同的legs间传输RLC包,如图7所示。
图7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与链路1建立连接;
步骤602、与链路2建立连接;
步骤603、将下行数据进行分流;
步骤604、传输数据包,数据包为PDCP PDU(SN=m1,m2...);
步骤605、传输数据包,数据包为PDCP PDU(SN=n1,n2...);
步骤606、PDCP n1被分片为RLC分片s1、s2、s3,或者不分片;
步骤607、链路传输失败,如链路1:对分段数据包,PDCP PDU(SN=n1)中RLC PDUs2重传失败;对不分片数据包,PDCP PDU(SN=n1)重传失败;
步骤608、返回未传输成功的RLC包(如RLC分片s2),并携带PDCP PDUSN信息;
步骤609、选择更优链路2,并在链路2重传RLC分片s2,并携带链路1的标识转发给链路2;
步骤610、在链路2重传RLC分片s2;
步骤611、收到RLC PDU s2包后,在终端上重组RLC分片。继续后续的信令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链路1-RLC返回PDCP PDU传输状态报告(包含未传输成功的RLC PDU的起始状态),PDCP收到此传输报告后,生成RLCPDU,并携带链路1的标识,选择更优的链路2进行传输。
方案5:另外针对DU切换场景,也可以重传RLC分片包,如图8-图9所示。方案5区别于上述多连接中“双发双收的场景”,方案5是多连接中“单发单收的场景”
图8为PDCP触发重传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与链路1建立连接;
步骤702、传输下行数据包PDCP PDU(SN=n1,n2...);
步骤703、PDCP n1被分片为RLC分片s1、s2、s3,或者不分片s;
步骤704、发生从链路1到链路2的切换,同时与链路2建立连接;
步骤705、上报PDCP状态报告,即PDCP status report;
步骤706、链路传输失败,如链路1:PDCP PDU(SN=n1)没有重传成功;
步骤707、请求PDCP PDU(SN=n2)传输状态;
步骤708、链路传输失败,如链路1:对分段数据包,PDCP PDU(SN=n1)中RLC PDUs2重传失败;对不分片数据包,PDCP PDU(SN=n1)重传失败;
步骤709、返回未传输成功的RLC包(如RLC分片s2),并携带PDCP PDUSN信息;
步骤710、选择更优链路2,并在链路2重传RLC分片s2,并携带链路1的信息转发给链路2;
步骤711、在链路2重传RLC分片s2;
步骤712、收到RLC PDU s2包后,在终端上重组RLC分片。继续后续的信令交互。
图9为RLC触发重传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与链路1建立连接;
步骤802、传输数据包PDCP PDU(SN=n1,n2...);
步骤803、PDCP n1被分片为RLC分片s1、s2、s3,或者不分片s;
步骤804、发生从链路1到链路2的切换,同时与链路2建立连接;
步骤805、链路传输失败,如链路1:对分段数据包,PDCP PDU(SN=n1)中RLC PDUs2重传失败;对不分片数据包,PDCP PDU(SN=n1)s重传失败;
步骤806、返回未传输成功的RLC包(如RLC分片s2),并携带PDCP PDUSN信息;
步骤807、选择更优链路2,并在链路2重传RLC分片s2,并携带链路1的信息转发给链路2;
步骤808、在链路2重传RLC分片s2;
步骤809、收到RLC PDU s2包后,在终端上重组RLC分片。继续后续的信令交互。
采用上述方案1-5,通过CU和DU之间的交互来实现多链路下的PDCP或者RLC包的快速重传。可以在多链路间实现快速的重传,并可以实现RLC PDU在不同链路间的重传,避免重传整个PDCP PDU。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8)

1.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网元在终端接入至少两条链路时,为所述至少两条链路分配分流后的多个数据包;
当终端在一个链路上数据包传输失败时,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对所述多个数据包分片后,将多个分片数据包提供给终端接入的所述至少两条链路进行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元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由所述第一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元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由所述第一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向所述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哪个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二网元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后,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一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向所述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后,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其中,
所述第一网元,用于在终端接入至少两条链路时,为所述至少两条链路分配分流后的多个数据包,当终端在一个链路上数据包传输失败时,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
所述第二网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策略与第一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元,进一步用于对所述多个数据包分片后,将多个分片数据包提供给终端接入的所述至少两条链路进行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当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触发重传处理;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元,进一步用于:
当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触发重传处理;
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元,进一步用于:
当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触发重传处理;
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当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触发重传处理;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向所述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哪个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
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元,进一步用于:
当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触发重传处理;
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元,进一步用于:
当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触发重传处理;
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后,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一网元触发重传处理;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向所述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元,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后,发现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触发重传处理;
上报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网元,进一步用于:
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21.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网元在终端接入至少两条链路时,为所述至少两条链路分配分流后的多个数据包;
当终端在一个链路上数据包传输失败时,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元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方式一:
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后,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上报的状态报告,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方式二:
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后,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上报的状态报告,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元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时,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时,向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哪个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后,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上报的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后,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上报的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向所述终端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终端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所述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后,第一网元收到所述终端上报的状态报告,触发重传处理;
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传输失败,向所述第二网元发起查询请求,以确认传输状态;
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反馈的查询响应,解析出传输状态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将从所述查询响应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策略与第二网元进行交互,以实现终端多连接下的数据包重传处理,包括:
在所述终端接入的至少两条链路发送链路间切换,由所述第二网元触发重传处理后,所述第一网元收到第二网元上报的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网元解析出所述状态报告为第一链路数据包中第x分片数据包传输失败和/或第一链路异常时,从所述至少两条链路中选择链路传输质量优于第一链路的i个链路,所述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网元将从所述状态报告中得到的第一链路标识转发给所述i个链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标识将第一链路上传输的第x分片数据包在所述i个链路上进行重传,以在终端进行分片数据包的重组,i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CN201710184917.5A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及基站 Pending CN1086319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4917.5A CN108631961A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及基站
US16/497,227 US20200382243A1 (en) 2017-03-24 2018-03-23 Method of multi-link retransmission under multiple connections,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EP18771616.2A EP3595219B1 (en) 2017-03-24 2018-03-23 Method of multi-link retransmission under multiple connections,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18/080365 WO2018171775A1 (zh) 2017-03-24 2018-03-23 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及基站、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4917.5A CN108631961A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及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961A true CN108631961A (zh) 2018-10-09

Family

ID=63584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4917.5A Pending CN108631961A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82243A1 (zh)
EP (1) EP3595219B1 (zh)
CN (1) CN108631961A (zh)
WO (1) WO201817177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2259A (zh) * 2019-12-02 2020-01-07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294146A (zh) * 2019-04-12 2020-06-1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帧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11355561A (zh) * 2018-12-24 2020-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的指示、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0191560A1 (zh) * 2019-03-22 2020-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2007728A1 (zh) * 2020-07-10 2022-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的错误恢复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0163B2 (ja) * 2018-02-15 2022-02-1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方法、データ転送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186521A1 (zh) * 2019-03-21 2020-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294859B (zh) * 2019-05-24 2021-09-0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US11936566B2 (en) * 2020-12-18 2024-03-19 Dish Wireless L.L.C. Intelligent router bonding 5G telephony an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servic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070A (zh) * 2005-08-29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错误反馈机制的数据重传方法及相应系统
CN101510816A (zh) * 2009-03-05 2009-08-19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路径关联化的多路径并行传输方法
CN102318217A (zh) * 2008-12-30 2012-01-11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用于自适应分布式移动通信的方法、相应的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2377547A (zh) * 2010-08-10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数据重传方法及系统
CN104080121A (zh) * 2013-03-26 2014-10-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US20140369392A1 (en) * 2013-06-13 2014-12-18 Alcatel-Lucent Usa Inc. Multi-standard compatib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48961B1 (en) * 2012-03-26 2015-10-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selecting mimo ranks and related devices
CN103326831A (zh) * 2013-06-04 2013-09-2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在多路传输控制协议中的链路处理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5379342B (zh) * 2014-02-28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8574967B (zh) * 2017-03-13 2021-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070A (zh) * 2005-08-29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错误反馈机制的数据重传方法及相应系统
CN102318217A (zh) * 2008-12-30 2012-01-11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用于自适应分布式移动通信的方法、相应的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1510816A (zh) * 2009-03-05 2009-08-19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路径关联化的多路径并行传输方法
CN102377547A (zh) * 2010-08-10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数据重传方法及系统
CN104080121A (zh) * 2013-03-26 2014-10-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US20140369392A1 (en) * 2013-06-13 2014-12-18 Alcatel-Lucent Usa Inc. Multi-standard compatib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5561A (zh) * 2018-12-24 2020-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的指示、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355561B (zh) * 2018-12-24 2023-0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的指示、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0191560A1 (zh) * 2019-03-22 2020-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1805440B2 (en) 2019-03-22 2023-10-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for target service packet retransmission
CN111294146A (zh) * 2019-04-12 2020-06-1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帧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11294146B (zh) * 2019-04-12 2021-08-1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帧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US11424870B2 (en) 2019-04-12 2022-08-23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Data frame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0662259A (zh) * 2019-12-02 2020-01-07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662259B (zh) * 2019-12-02 2020-04-17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2007728A1 (zh) * 2020-07-10 2022-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的错误恢复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95219B1 (en) 2021-01-13
US20200382243A1 (en) 2020-12-03
EP3595219A1 (en) 2020-01-15
EP3595219A4 (en) 2020-03-11
WO2018171775A1 (zh) 2018-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1961A (zh) 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及基站
EP3510799B1 (en) 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nnection support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CN109691155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用户平面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68742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95156B (zh) 应用于pdcp实体和rlc实体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632934A (zh)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6134099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载波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20220086954A1 (en) Data receiving status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592329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379342B (zh)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82868A (zh) 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259362A (zh) 流控方法、装置、cu及du
US10728801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TE and WLAN aggreg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4041102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18127243A1 (zh) 网络实体切换的方法、终端及网络实体设备
CN108289007A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282819A (zh) 一种减少中断时延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EP3226606B1 (en) Method for ran-wlan aggregation
KR20190068606A (ko) 정보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8282824A (zh) 一种状态更新方法、节点和用户终端
CN11379605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防止数据丢失的用户数据压缩方法和装置
KR2020001668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133595A1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41586A (zh) 用于自动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EP360615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at high spe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