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868A - 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2868A
CN108282868A CN201710008457.0A CN201710008457A CN108282868A CN 108282868 A CN108282868 A CN 108282868A CN 201710008457 A CN201710008457 A CN 201710008457A CN 108282868 A CN108282868 A CN 108282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mapping relations
sl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84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2868B (zh
Inventor
何青春
高音
黄河
刘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0084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82868B/zh
Priority to US16/476,228 priority patent/US20190356450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7/116113 priority patent/WO201812686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282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2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8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网元之间不能相互理解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网元的业务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5G移动通信中,海量连接,用户更高的速率要求,对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简称为LTE)中基带处理单元(Base Band Unit,简称为BBU)与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简称为RRU)。
之间的前传接口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的传输容量提出了极大挑战,由于CPRI接口传输的是经过物理层编码调制等处理后的IQ信号,CPRI接口对传输时延迟和带宽都有较大的要求。如果在5G空口速率提升到数十Gbps后,CPRI接口的流量需求将上升到Tbps级别,对网络部署成本和部署难度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在5G中,需要重新定义前传接口的划分方式,在前传接口的划分方式中,从传输容量、传输时延、方便部署等几方面进行考虑,比如考虑到非理想fronthaul传输,将时延不敏感的网络功能放在第一网元(比如集中处理单元CU(Centralized Unit)中),将时延敏感的网络功能放在第二网元(比如分布式处理单元DU(Distributed Unit)中),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之间通过理想或非理想fronthaul进行传输。
第一控制面协议实体(如无线资源控制RRC实体)位于第一网元,第一控制面协议实体进行控制信令的生成,维护无线承载的建立和/或修改和/或释放,维护第二控制面实体、第三控制面实体、第四控制面实体和物理层的参数更新。第二协议实体功能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PDCP功能类似及其增强,第三协议实体功能与长期演进LTE的RLC功能类似及其增强,第四协议实体功能与长期演进LTE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功能及其增强。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之间通过fronthaul接口通信,因此,第二网元中的相关实体配置信息需要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将的接口发送到第二网元,并且,终端相关的配置也需经过所述接口由所述第一网元发送到第二网元,进一步的,再由第二网元发送给终端。同理,终端的反馈消息以及第二网元的反馈消息也要通过所述接口发送到第一网元。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网元之间不能相互理解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包括: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根据不同的处理时延要求进行定义,和/或根据不同的传输容量要求进行定义,和/或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定义。
可选地,所述业务类型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业务类型、无线承载(RadioBearer,RB)、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物理层参数numerology、网络切片slice。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元包括至少以下之一:第一控制面协议实体、第二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第三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第四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物理层。
可选地,所述第二网元包括至少以下之一:部分或全部第二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第三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第四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物理层、射频单元。
可选地,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slice配置信息、numerology配置信息、免调度Grant-free配置信息、逻辑信道优先级(LogicalChannel Prioritized,LCP)配置信息、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配置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RQ,HARQ)配置信息、缓存状态报告BSR配置信息、功率余量上报PHR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
可选地,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配置信息被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时根据所述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所述控制信息:添加、删除、更新。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包括: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配置信息被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后将所述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添加、删除、更新;或者,在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获取所述配置信息的请求后,所述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网元。
可选地,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包括: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使用专用过程和/或公共过程配置所述控制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所述控制信息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用于流控的反馈信息、层间状态指示信息、确认ACK/非确认NACK状态指示信息、测量结果上报信息、第二网元中实体的参数信息。
可选地,所述slice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slice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slice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slice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slice与物理资源或资源池的映射关系、slice优先级、slice的服务质量QoS等级、slice的最大传输速率、slice占用资源百分比。
可选地,所述numerology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numerology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numerology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numerology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numerology与物理资源或资源池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Grant-free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Grant-free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Grant-free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Grant-free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LCP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LCP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LCP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LCP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DRX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DRX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DRX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DRX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HARQ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HARQ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HARQ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HARQ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BSR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BSR以逻辑信道组为单位进行上报、BSR以逻辑信道为单位进行上报。
可选地,所述PHR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配置终端按总功率来计算功率余量、配置终端按多条链路上分配的功率来计算功率余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之间通过以下格式至少之一进行内容传输:容器container、明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令配置装置,包括:生成模块,用于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
可选地,所述业务类型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业务类型、无线承载RB、逻辑信道LCH、物理层参数numerology、网络切片slice。
可选地,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slice配置信息、numerology配置信息、免调度Grant-free配置信息、逻辑信道优先级LCP配置信息、非连续接收DRX配置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配置信息、缓存状态报告BSR配置信息、功率余量上报PHR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生成模块包括: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信息被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时根据所述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所述控制信息:添加、删除、更新。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信息被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后将所述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添加、删除、更新;或者,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接收到获取所述配置信息的请求后,所述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网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
所述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根据不同的处理时延要求进行定义,和/或根据不同的传输容量要求进行定义,和/或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定义。
通过本发明,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第一网元将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由于通过网元之间的接收交互了网元之间的控制信息,可以使网元相互理解对方的业务类型信息,因此第二网元能够按照控制信息所包括的第一网元的配置消息进行相应操作,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网元之间不能相互理解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网元的业务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令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无线网络侧或终端侧的控制面协议架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令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fronthaul接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配置信息的发送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slice配置信息的生成和/或发送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numerology映射关系的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DRX映射关系的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HARQ映射关系的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Grant-free映射关系的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LCP映射关系的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BSR/PHR/测量配置的配置消息的发送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令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
步骤S104,第一网元将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
通过上述步骤,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第一网元将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由于通过网元之间的接收交互了网元之间的控制信息,可以使网元相互理解对方的业务类型信息,因此第二网元能够按照控制信息所包括的第一网元的配置消息进行相应操作,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网元之间不能相互理解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网元的业务处理效率。
可选的,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根据不同的处理时延要求进行定义,和/或根据不同的传输容量要求进行定义,和/或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定义。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第一网元包括至少以下之一:第一控制面协议实体、第二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第三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第四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物理层,但不限于此。第二网元包括至少以下之一:部分或全部第二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第三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第四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物理层、射频单元,但不限于此。第二网元包括的内容与第一网元包括的实体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当第一网元包括第一控制面协议实体、第二协议实体的时候,第二网元包括第三协议实体、第四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物理层、射频单元。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可以不止是一个网元实体,当第二网元进一步分成第三网元和第四网元的时候,第四网元包括至少以下之一:部分或全部物理层、射频单元。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无线网络侧或终端侧的控制面协议架构示意图。在图2中,第一控制面协议实体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实体,进行控制信令的生成,维护无线承载的建立和/或修改和/或释放,维护第二控制面实体、第三控制面实体、第四控制面实体和物理层的参数更新。第二协议实体功能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功能类似及其增强,第三协议实体功能与长期演进LTE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功能类似及其增强,第四协议实体功能与长期演进LTE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功能及其增强。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业务类型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业务类型、无线承载RB、逻辑信道LCH、物理层参数numerology、网络切片slice,其中,所述物理层参数numerology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子载波间隔、符号间隔、子帧格式、子帧包含的符号数、多址方式、传输时间间隔。
可选的,控制信息包括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slice配置信息、numerology配置信息、免调度Grant-free配置信息、逻辑信道优先级LCP配置信息、非连续接收DRX配置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配置信息、缓存状态报告BSR配置信息、功率余量上报(Power Headroom Report,PHR)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包括:第一网元在配置信息被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时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添加、删除、更新。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网元将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包括:第一网元在配置信息被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后将控制信息发送给第二网元:添加、删除、更新;或者,在第一网元接收到获取配置信息的请求后,第一网元发送控制信息给第二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之间通过以下格式至少之一进行内容传输:容器container、明文,该明文可以是应用层信息单元(Application Information Element,APIE)等。该内容可以是上述控制信息,请求消息等。
可选的,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包括: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使用专用过程和/或公共过程配置控制信息。
可选的,在第一网元将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后,方法还包括:第一网元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控制信息的反馈信息。
可选的,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用于流控的反馈信息、层间状态指示信息、确认ACK/非确认NACK状态指示信息、测量结果上报信息、第二网元中实体的参数信息。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各种配置信息进行例举说明,slice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slice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slice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slice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slice与物理资源或资源池的映射关系、slice优先级、slice的服务质量QoS等级、slice的最大传输速率、slice占用资源百分比。numerology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numerology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numerology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numerology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numerology与物理资源或资源池的映射关系。Grant-free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Grant-free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Grant-free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Grant-free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LCP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LCP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LCP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LCP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DRX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DRX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DRX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DRX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HARQ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HARQ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HARQ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HARQ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BSR以逻辑信道组为单位进行上报、BSR以逻辑信道为单位进行上报。PHR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配置终端按总功率来计算功率余量、配置终端按多条链路上分配的功率来计算功率余量。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信令配置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令配置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30,用于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
发送模块32,用于将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
可选的,业务类型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业务类型、无线承载RB、逻辑信道LCH、物理层参数numerology、网络切片slice,其中,所述物理层参数numerology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子载波间隔、符号间隔、子帧格式、子帧包含的符号数、多址方式、传输时间间隔。
可选的,控制信息包括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slice配置信息、numerology配置信息、免调度Grant-free配置信息、逻辑信道优先级LCP配置信息、非连续接收DRX配置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配置信息、缓存状态报告BSR配置信息、功率余量上报PHR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
可选的,生成模块包括:生成单元,用于在配置信息被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时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添加、删除、更新。
可选的,发送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配置信息被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后将控制信息发送给第二网元:添加、删除、更新;或者,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接收到获取配置信息的请求后,第一网元发送控制信息给第二网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fronthaul接口示意图。图4中,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之间通过前传fronthaul接口进行信息交互,针对不同的时延,这里的fronthaul可以是理想fronthaul或非理想fronthaul。理想fronthaul的传输时延比较小,比如大概为几十到几百微秒,非理想fronthaul的传输时延相对较大,比如为毫秒级,由于理想和非理想fronthaul的区分,导致第一网元、第二网元有不同的功能划分,即在非理想fronthaul传输的情况下,需要把时延敏感的用户面功能如与调度紧密相关的功能放在第二网元中,时延要求不敏感如头压缩、加密和完整性包含等功能放在第一网元中,以满足传输时延要求。另外,第一控制面协议实体(如无线资源控制RRC实体)在第一网元,因此,第二网元的参数配置和/或终端的配置也需要第一网元通过fronthaul接口告诉第二网元。
由于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存在fronthaul接口,因此,针对第一网元生成的控制消息,要求第二网元能够理解,针对第二网元反馈的消息内容,要求第一网元也能够理解,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所述接口上传输的信息单元(IE)进行定义和规范,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控制信令配置方法,旨在定义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间接口上传输的控制消息类型。
表1列出了slice和/或numerology和/或HARQ和/或DRX与无线承载RB和/或逻辑信道LCH和/或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其映射关系由第一网元通过fronthaul接口配置给第二网元。
表1
本实施例还包括多个实例,用于结合不同的场景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实例1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配置信息的发送流程示意图。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信息进行配置信息的生成,并通过fronthaul接口发送到第二网元,第二网元根据配置信息进行参数更新和/或根据配置信息配置终端。所述第一网元可以是集中处理单元CU,所述第二网元可以是分布式处理单元DU,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配置信息生成。
所述控制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slice配置信息、numerology配置信息、Grant-free配置信息、LCP配置信息、DRX配置信息、HARQ配置信息、BSR配置信息、PHR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生成的触发条件包括至少以下之一:所述配置信息的添加、所述配置信息的删除、所述配置信息的更新、收到所述第二网元的配置参数请求。
步骤2:第一网元通过fronthaul接口将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二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包括至少以下之一:第一控制面协议实体、第二协议实体、第三协议实体、第四协议实体、物理层。
所述第二网元包括至少以下之一:第二协议实体、第三协议实体、第四协议实体、物理层、射频单元。
所述一个第一网元管理一个或多个第二网元,即所述一个第一网元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一个或多个第二网元。
所述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配置信息的添加和/或删除和/或更新的时候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的。
可选的,所述配置信息是在所述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申请配置参数的时候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的。
步骤3:第二网元根据配置信息更新第二网元的参数和/或根据配置信息配置终端。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第二网元中的实体。
或者,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终端。
步骤4:第二网元将所述配置信息的接收确认消息通过fronthaul接口发送到第一网元。
所述接收确认消息或者是所述第二网元产生,或者是所述终端产生。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所述配置信息确认消息后,停止所述配置信息的重复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删除或释放的配置信息发送过程对应的步骤4为可选步骤。即删除或释放的配置信息的发送可以没有接收确认的反馈过程。
实例2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slice配置信息的生成和/或发送流程示意图。其中,第一网元以slice为单位生成一个和/或多个slice的配置信息,通过fronthaul接口发送到第二网元中,第二网元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一个和/或多个slice进行集中管理和调度,实现slice间的隔离,避免slice简的干扰,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slice添加和/或删除和/或更新触发第一网元生成slice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slice与无线承载RB和/或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slice需要的资源、slice优先级、slice对应的QoS等级。
所述配置信息生成的触发条件包括:slice的添加和/或删除和/或更新。
所述一个slice包含一个和/或多个无线承载RB和/或逻辑信道LCH,如表1所示。
所述第二网元中的第四协议实体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为一个和/或多个slice分配资源以及进行slice的优先级处理。
所述slice需要的资源用以指示所述第二网元中的第四协议实体需要为所述slice预留的资源块大小。
所述slice优先级用以指示第二网元中的第四协议实体调度所述slice的优先级顺序。
所述slice的QoS等级用以指示第二网元中的第四协议实体按照所述QoS等级对所述slice进行调度处理。
所述第四协议实体具有调度功能,对一个和/或多个slice进行集中管理和调度。
所述slice或者按不同的无线承载进行划分,或者按不同的小区和/或频率进行划分,或者按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划分。
步骤2:第一网元将slice配置信息通过fronthaul接口发送到第二网元中。
所述fronthaul接口传输的信息单元(IE)包括slice与无线承载RB和/或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slice需要的资源、slice优先级、slice对应的QoS等级。
所述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一网元在slice的添加和/或删除和/或更新的时候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的。
可选的,第二网元通过fronthaul接口向第一网元请求slice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间或者采用有线传输方式或者采用无线传输方式。
针对不同的传输时延要求,所述fronthaul或者为理想fronthaul或者为非理想fronthaul。
步骤3:第二网元根据配置信息为每个slice分配资源,进行slice调度及优先级处理。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slice与无线承载RB和/或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slice需要的资源、slice优先级、slice对应的QoS等级。
所述第二网元中的第四协议实体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slice与无线承载RB和/或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如表1所示。
所述第四协议实体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的调度信息为每个slice分配预定大小的资源块,以及进行调度优先级处理,实现slice间的隔离,避免slice间的干扰。
如果是删除slice的配置信息,则释放对应的slice资源。
步骤3:第二网元将slice配置的接收确认消息通过fronthaul接口发送到第一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所述slice的配置信息确认消息后,停止所述slice配置信息的重复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删除或释放slice的配置信息的发送过程对应的步骤4为可选步骤。即删除或释放slice的配置信息的发送可以没有接收确认的反馈过程。
实例3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numerology映射关系的配置流程示意图。第一网元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的方式将所述numerology的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二网元,第二网元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更新第二网元中实体的参数和/或第二网元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配置终端,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与numerology的映射关系的添加和/或删除和/或更新触发第一网元生成numerology与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配置信息。
所述物理层参数numerology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子载波间隔、符号间隔、子帧格式、子帧包含的符号数、多址方式、传输时间间隔。
所述半静态配置方法是指所述numerology配置信息承载在L3和/或L2控制消息中,所述基站通过L3控制消息和/或L2控制消息将所述numerology配置信息配置给第二网元。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
所述包含所述numerology配置信息的L3控制消息和/或L2控制消息的生成和/或发送由不同业务类型numerology的改变所触发。
可选的,第二网元通过fronthaul接口向第一网元请求所述numerology映射关系的配置信息。
所述L3控制信息可以是RRC控制消息。
所述L2控制信息可以是MAC控制消息MAC CE。
步骤2:第一网元将所述numerology的映射关系配置信息通过fronthaul接口发送到第二网元。
步骤3:第二网元根据所述numerology映射关系配置第二网元中的实体和/或将所述numerology映射关系配置给终端。
所述numerology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采用所述numerology配置参数进行数据的接收和解调。
所述第二网元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动态的指示终端采用哪套numerology配置参数,或者终端根据业务类型自主选择采用哪一套numerology配置参数。
如果是删除numerology映射关系的配置信息,则释放对应的numerology资源。
步骤4:第二网元将numerology映射关系的配置消息的接收确认消息通过fronthaul接口发送到第一网元。
所述反馈消息或者是所述第二网元产生的,或者是所述终端产生的。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所述numerology配置信息确认消息后,停止numerology配置信息的重复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删除或释放numerology的配置信息的发送过程对应的步骤4为可选步骤。即删除或释放numerology的配置信息的发送可以没有接收确认的反馈过程。
实例4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DRX映射关系的配置流程示意图。终端同时进行多个业务,不同的业务映射到不同的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上,第一网元根据终端使用的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为终端选择DRX参数和定时器,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第一网元根据使用的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选择DRX的参数和定时器,生成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物理层参数与DRX参数的映射关系。
所述物理层参数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子载波间隔、符号间隔、子帧格式、子帧中包含的符号数、多址方式、传输时间间隔。
所述DRX的参数和定时器根据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进行选择,实现所述DRX的参数和定时器与所述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的映射,并由第一网元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进一步的,由第二网元配置给终端。
所述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物理层参数与业务类型关联,即不同的业务映射到对应的无线承载RB上和/或逻辑信道LCH上,根据不同的业务特征采用不同的物理层参数。
所述DRX配置参数的更新由所述业务类型改变和/或逻辑信道改变和/或无线承载改变和/或物理层参数改变所触发。
所述DRX配置参数的发送由所述业务类型改变和/或逻辑信道改变和/或无线承载改变和/或物理层参数改变所触发。
可选的,第二网元通过fronthaul接口向第一网元请求所述DRX映射关系的配置信息。
步骤2:第一网元将所述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与DRX参数的映射关系发送给第二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将每个业务对应的DRX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网元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方式一:所述第一网元通过第一控制面协议实体(如无线资源控制RRC实体)半静态的将DRX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方式二:所述第一网元通过第四协议实体(如MAC CE)半静态的将DRX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网元将DRX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
所述第二网元通过DCI动态的指示终端采用哪套DRX参数,或者终端根据业务类型自主选择采用哪一套DRX参数。
其中,业务类型可以根据传输速率、和/或时延、和/或可靠性等要求进行划分,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以下之一: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海量连接(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s,超可靠低时延URLLC)等。
如果是删除DRX的配置信息,则释放对应的DRX配置。
步骤3:第二网元将所述DRX映射关系的配置消息的接收确认消息通过fronthaul接口发送到第一网元。
所述接收确认消息或者是所述第二网元产生的,或者是所述终端产生的。
所述接收确认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网元所述的DRX配置信息的接收状态。即指示第一网元是否需要重传所述DRX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删除或释放DRX的配置信息的发送过程对应的步骤4为可选步骤。即删除或释放DRX的配置信息的发送可以没有接收确认的反馈过程。
实例5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HARQ映射关系的配置流程示意图。本实例中,第一网元生成不同业务类型与HARQ配置参数的映射关系表,并将所述映射关系表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具体步骤描述如下:步骤1:第一网元根据使用的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选择HARQ的参数,生成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物理层参数与HARQ参数的映射关系。
所述物理层参数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子载波间隔、符号间隔、子帧格式、子帧包含的符号数、多址方式、传输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和/或slice选择HARQ配置参数,生成所述HARQ配置参数与所述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和/或slice的映射关系表,所述映射关系表如表1所示。所述HARQ配置参数的更新由所述业务类型改变和/或逻辑信道改变和/或无线承载改变和/或物理层参数改变和/或slice信息改变所触发。
可选的,第二网元通过fronthaul接口向第一网元请求所述HARQ映射关系的配置信息。
步骤2:第一网元将所述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与HARQ参数的映射关系发送给第二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通过第一控制面协议实体(如无线资源控制RRC实体)半静态的将HARQ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元通过第四协议实体控制单元(如MAC CE)半静态的将HARQ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步骤3:第二网元根据所述HARQ映射关系配置第二网元中的实体和/或将所述HARQ映射关系配置给终端。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HARQ配置信息更新自身实体的参数配置。
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HARQ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
所述第二网元通过DCI动态的指示终端采用哪套HARQ参数,或者终端根据业务类型自主选择采用哪一套HARQ参数。
其中,业务类型可以根据传输速率、和/或时延、和/或可靠性等要求进行划分,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以下之一:eMBB、mMTC、URLLC等。
所述终端根据当前使用的业务类型信息及映射关系确定与该业务对应的HARQ配置参数。
如果是删除HARQ的配置信息,则释放对应的HARQ配置。
步骤4:第二网元将所述HARQ映射关系的配置消息的接收确认消息通过fronthaul接口发送到第一网元。
所述接收确认消息或者是所述第二网元产生的,或者是所述终端产生的。
所述接收确认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网元所述的HARQ配置信息的接收状态。即指示第一网元是否需要重传所述HARQ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删除或释放HARQ的配置信息的发送过程对应的步骤4为可选步骤。即删除或释放HARQ的配置信息的发送可以没有接收确认的反馈过程。
实例6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Grant-free映射关系的配置流程示意图。本实例中,第一网元生成不同业务类型与Grant-free配置参数的映射关系表,并将所述映射关系表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具体步骤描述如下:步骤1:第一网元根据使用的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选择Grant-free的参数,生成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物理层参数与Grant-free参数的映射关系。
所述物理层参数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子载波间隔、符号间隔、子帧格式、子帧包含的符号数、多址方式、传输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和/或slice选择Grant-free配置参数,生成所述Grant-free配置参数与所述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和/或slice的映射关系表。所述Grant-free配置参数的更新由所述业务类型改变和/或逻辑信道改变和/或无线承载改变和/或物理层参数改变和/或slice信息改变所触发。
可选的,第二网元通过fronthaul接口向第一网元请求所述Grant-free映射关系的配置信息。
步骤2:第一网元将所述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与Grant-free参数的映射关系发送给第二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通过第一控制面协议实体(如无线资源控制RRC实体)半静态的将Grant-free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元通过第四协议实体控制单元(如MAC CE)半静态的将Grant-free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步骤3:第二网元根据所述Grant-free映射关系配置第二网元中的实体和/或将所述Grant-free映射关系配置给终端。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Grant-free配置信息更新自身实体的参数配置。
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Grant-free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
所述第二网元通过DCI动态的指示终端采用哪套Grant-free参数,或者终端根据业务类型自主选择采用哪一套Grant-free参数。
其中,业务类型可以根据传输速率、和/或时延、和/或可靠性等要求进行划分,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以下之一:eMBB、mMTC、URLLC等。
所述终端根据当前使用的业务类型信息及映射关系确定与该业务对应的Grant-free配置参数。
如果是删除Grant-free的配置信息,则释放对应的Grant-free配置。
步骤4:第二网元将所述Grant-free映射关系的配置消息的接收确认消息通过fronthaul接口发送到第一网元。
所述接收确认消息或者是所述第二网元产生的,或者是所述终端产生的。
所述接收确认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网元所述的Grant-free配置信息的接收状态。即指示第一网元是否需要重传所述Grant-free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删除或释放Grant-free的配置信息的发送过程对应的步骤4为可选步骤。即删除或释放Grant-free的配置信息的发送可以没有接收确认的反馈过程。
实例7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LCP映射关系的配置流程示意图。本实例中,第一网元生成不同业务类型与LCP配置参数的映射关系表,并将所述映射关系表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具体步骤描述如下:步骤1:第一网元根据使用的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选择LCP的参数,生成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物理层参数与LCP参数的映射关系。
所述物理层参数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子载波间隔、符号间隔、子帧格式、子帧包含的符号数、多址方式、传输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和/或slice选择LCP配置参数,生成所述LCP配置参数与所述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和/或slice的映射关系表。所述LCP配置参数的更新由所述业务类型改变和/或逻辑信道改变和/或无线承载改变和/或物理层参数改变和/或slice信息改变所触发。
可选的,第二网元通过fronthaul接口向第一网元请求所述LCP映射关系的配置信息。
步骤2:第一网元将所述无线承载和/或逻辑信道和/或业务类型和/或物理层参数与LCP参数的映射关系发送给第二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通过第一控制面协议实体(如无线资源控制RRC实体)半静态的将LCP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元通过第四协议实体控制单元(如MAC CE)半静态的将LCP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步骤3:第二网元根据所述LCP映射关系配置第二网元中的实体和/或将所述LCP映射关系配置给终端。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LCP配置信息更新自身实体的参数配置。
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LCP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
所述第二网元通过DCI动态的指示终端采用哪套LCP参数,或者终端根据业务类型自主选择采用哪一套LCP参数。
其中,业务类型可以根据传输速率、和/或时延、和/或可靠性等要求进行划分,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以下之一:eMBB、mMTC、URLLC等。
所述终端根据当前使用的业务类型信息及映射关系确定与该业务对应的LCP配置参数。
如果是删除LCP的配置信息,则释放对应的LCP配置。
步骤4:第二网元将所述LCP映射关系的配置消息的接收确认消息通过fronthaul接口发送到第一网元。
所述接收确认消息或者是所述第二网元产生的,或者是所述终端产生的。
所述接收确认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网元所述的LCP配置信息的接收状态。即指示第一网元是否需要重传所述LCP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删除或释放LCP的配置信息的发送过程对应的步骤4为可选步骤。即删除或释放LCP的配置信息的发送可以没有接收确认的反馈过程。
实例8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BSR/PHR/测量配置的配置消息的发送流程示意图。本实例中,第一网元生成测量配置和/或BSR和/或PHR上报的配置信息,并将所述映射关系表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进一步的,由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具体步骤描述如下:步骤1:第一网元生成BSR和/或PHR和/或测量配置的配置信息。
所述BSR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BSR以逻辑信道组为单位进行上报、BSR以逻辑信道为单位进行上报。
所述PHR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配置终端按总的功率来计算功率余量、配置终端按多条链路上分配的功率来计算功率余量。
所述测量配置包括至少以下之一:测量对象、触发上报配置、测量标识、测量Gap、配置终端是进行小区测量还是进行波束测量。
步骤2:第一网元将所述BSR和/或PHR和/或测量配置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网元。
第一网元根据终端的连接方式,比如单链路还是多链路配置BSR和/或PHR和/或测量的上报方式。
可选的,第一网元根据高低频,配置终端是进行小区级别的测量还是波束级别的测量。
可选的,第一网元根据终端的当前业务,配置BSR和/或PHR和/或测量的上报方式。
可选的,第二网元通过fronthaul接口向第一网元请求所述BSR和/或PHR和/或测量的配置信息。
步骤3:第二网元将所述BSR和/或PHR的配置消息的接收确认消息通过fronthaul接口发送到第一网元。
所述接收确认消息或者是所述第二网元产生的,或者是所述终端产生的。
所述接收确认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网元所述的BSR和/或PHR配置信息的接收状态。即指示第一网元是否需要重传所述BSR和/或PHR配置信息。
步骤4:第二网元将所述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和/或第二网元过滤处理转化后的测量结果发送到第一网元。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直接发送到所述第一网元。
或者,所述第二网元根据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进行滤波处理,将转换后的测量结果发送到第一网元。比如第二网元将终端对波束的测量结果转换成小区的测量结果后再上报的第一网元。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
S2,将所述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将所述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
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业务类型、无线承载RB、逻辑信道LCH、物理层参数numerology、网络切片slice。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元包括至少以下之一:第一控制面协议实体、第二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第三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第四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物理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网元包括至少以下之一:第二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第三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第四协议实体、部分或全部物理层、射频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slice配置信息、numerology配置信息、免调度Grant-free配置信息、逻辑信道优先级LCP配置信息、非连续接收DRX配置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配置信息、缓存状态报告BSR配置信息、功率余量上报PHR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配置信息被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时根据所述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所述控制信息:添加、删除、更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配置信息被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后将所述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添加、删除、更新;或者,
在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获取所述配置信息的请求后,所述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网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包括:
第一网元根据业务类型信息使用专用过程和/或公共过程配置所述控制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所述控制信息的反馈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用于流控的反馈信息、层间状态指示信息、确认ACK/非确认NACK状态指示信息、测量结果上报信息、第二网元中实体的参数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lice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slice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slice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slice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slice与物理资源或资源池的映射关系、slice优先级、slice的服务质量QoS等级、slice的最大传输速率、slice占用资源百分比。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umerology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numerology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numerology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numerology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numerology与物理资源或资源池的映射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rant-free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Grant-free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Grant-free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Grant-free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CP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LCP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LCP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LCP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RX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DRX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DRX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DRX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ARQ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HARQ与无线承载RB的映射关系、HARQ与逻辑信道LCH的映射关系、HARQ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SR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BSR以逻辑信道组为单位进行上报、BSR以逻辑信道为单位进行上报。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R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配置终端按总功率来计算功率余量、配置终端按多条链路上分配的功率来计算功率余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之间通过以下格式至少之一进行内容传输:容器container、明文。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根据不同的处理时延要求进行定义,和/或根据不同的传输容量要求进行定义,和/或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定义。
21.一种控制信令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控制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控制信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二网元。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业务类型、无线承载RB、逻辑信道LCH、物理层参数numerology、网络切片slice。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slice配置信息、numerology配置信息、免调度Grant-free配置信息、逻辑信道优先级LCP配置信息、非连续接收DRX配置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配置信息、缓存状态报告BSR配置信息、功率余量上报PHR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信息被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时根据所述业务类型信息生成所述控制信息:添加、删除、更新。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信息被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后将所述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添加、删除、更新;或者,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接收到获取所述配置信息的请求后,所述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控制信息给所述第二网元。
CN201710008457.0A 2017-01-05 2017-01-05 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2828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8457.0A CN108282868B (zh) 2017-01-05 2017-01-05 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6/476,228 US20190356450A1 (en) 2017-01-05 2017-12-14 Control signaling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17/116113 WO2018126865A1 (zh) 2017-01-05 2017-12-14 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8457.0A CN108282868B (zh) 2017-01-05 2017-01-05 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868A true CN108282868A (zh) 2018-07-13
CN108282868B CN108282868B (zh) 2023-07-18

Family

ID=62789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8457.0A Active CN108282868B (zh) 2017-01-05 2017-01-05 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56450A1 (zh)
CN (1) CN108282868B (zh)
WO (1) WO201812686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19945A1 (zh) * 2017-07-25 2019-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CN109496448A (zh) * 2018-10-24 2019-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参数配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12282A (zh) * 2018-09-28 2019-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14844A1 (zh) * 2018-07-16 2020-01-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道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0024771A1 (zh) * 2018-07-28 2020-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免调度gf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741536A (zh) * 2020-08-21 2020-10-02 深圳微品致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5g网络的动态网络切片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9155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214062A1 (zh) * 2017-05-24 2018-11-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控制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587818B (zh) * 2017-09-28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0029215A1 (en) * 2018-08-10 2020-02-13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EP4075917A4 (en) * 2019-12-13 2023-05-0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RX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METHOD, PROCESSING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USER DEVICE
US11871285B2 (en) * 2020-09-24 2024-01-0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Handover processing method based slice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US11785636B1 (en) * 2021-09-03 2023-10-10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ccess for wireless user equipment based on their wireless network slic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20344A1 (ko) * 2013-08-09 2015-02-12 주식회사 팬택 이종 네트워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N105282803A (zh) * 2014-07-25 2016-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接口和基于通讯接口的信息传递方法及系统
CN106162692A (zh) * 2015-04-07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态下最小化路测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26353B2 (en) * 2003-05-05 2010-11-0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network element for authorizing a data transmission
GB2405289B (en) * 2003-08-20 2006-10-25 Ipwireless Inc Method,base station,remote station and system for HSDPA communication
US7761579B2 (en) * 2007-11-27 2010-07-20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Packet-switched network-to-network interconnection interface
KR20120019073A (ko) * 2010-08-24 2012-03-06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잉여전력에 관한 정보의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US9107197B2 (en) * 2011-04-13 2015-08-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erminal-based selection of radio parameters among a parameter subset offered by the network
CN103260176A (zh) * 2012-02-20 2013-08-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最小化路测方法、网元及系统
EP3122103B1 (en) * 2014-03-20 2020-02-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notification system,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5199353A1 (ko) * 2014-06-24 2015-12-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을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수신 단말간 통신을 위한 자원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5578513B (zh) * 2014-10-11 2019-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7005295A1 (en) * 2015-07-06 2017-0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10616820B2 (en) * 2015-08-25 2020-04-07 Lg Electronics Inc. Base station connect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performing same
US11089579B2 (en) * 2016-01-13 2021-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services in advanced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448084B1 (en) * 2016-05-26 2020-02-26 Kyocera Corporation Network apparatus
US10383165B2 (en) * 2016-06-03 2019-08-13 Ofinno, Llc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CN107872886B (zh) * 2016-09-27 2019-12-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媒体接入控制层架构、数据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US10721722B2 (en) * 2016-09-30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pects of new radio PDCCH design
CN109952786B (zh) * 2016-12-01 2021-1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非连续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KR20190095357A (ko) * 2016-12-16 2019-08-14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불연속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20344A1 (ko) * 2013-08-09 2015-02-12 주식회사 팬택 이종 네트워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N105282803A (zh) * 2014-07-25 2016-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接口和基于通讯接口的信息传递方法及系统
CN106162692A (zh) * 2015-04-07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态下最小化路测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R3-161759 "RAN Support for Core Network Slicing"", 《3GPP TSG_RAN\WG3_IU》 *
孙天伟: "3GPP LTE/SAE网络体系结构和标准化进展", 《广东通信技术》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19945A1 (zh) * 2017-07-25 2019-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US11297517B2 (en) 2017-07-25 2022-04-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asurement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WO2020014844A1 (zh) * 2018-07-16 2020-01-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道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0024771A1 (zh) * 2018-07-28 2020-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免调度gf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877282B2 (en) 2018-07-28 2024-01-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Grant-free GF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0312282A (zh) * 2018-09-28 2019-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12282B (zh) * 2018-09-28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11968558B2 (en) 2018-09-28 2024-04-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0082278A1 (zh) * 2018-10-24 2020-04-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参数配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6448A (zh) * 2018-10-24 2019-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参数配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6448B (zh) * 2018-10-24 2022-05-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参数配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41536A (zh) * 2020-08-21 2020-10-02 深圳微品致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5g网络的动态网络切片方法和系统
CN111741536B (zh) * 2020-08-21 2020-12-18 深圳微品致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5g网络的动态网络切片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26865A1 (zh) 2018-07-12
CN108282868B (zh) 2023-07-18
US20190356450A1 (en)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2868A (zh) 控制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
KR102394123B1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 개의 스케쥴링 요청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697633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の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送信方法及び前記方法を利用する通信装置
KR102460782B1 (ko)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스템 정보 요청 시 효율적으로 단말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5227266B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08738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050189B (zh) 一种无线资源调度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416064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268742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670951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91441B (zh) 一种信道功率分配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5474589B (zh) 通信终端和通信方法
CN107637121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调度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03578B (zh)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012332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终端
KR20230037580A (ko) Nr v2x에서 부분 센싱을 기반으로 자원을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696179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コンテンションウィンドウ大きさ調整方法及び前記方法を利用する装置
CN105265014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6105302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终端使用多个载波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3215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4919835B (zh) 资源调度、用户设备协调调度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9983817B (zh) 在使用小区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可伸缩发送时间间隔激活/停用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2191A (z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08737311A (zh)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21161861A1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