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23307B - 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23307B
CN103923307B CN201410185886.1A CN201410185886A CN103923307B CN 103923307 B CN103923307 B CN 103923307B CN 201410185886 A CN201410185886 A CN 201410185886A CN 103923307 B CN103923307 B CN 1039233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polycarbonate diol
temperature
preparation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858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23307A (zh
Inventor
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uotongke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Xinuotongke Tianji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18588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233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23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3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23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3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该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由碳酸二甲酯和具有支链的二醇类物质通过聚合反应得到聚碳酸酯二醇,其中,氧化碱土金属为触媒。本发明提供的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生产原料成本。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聚碳酸酯二醇是,例如作为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等的软链段,耐水解性、耐光性、耐氧化劣化性、耐热性等优异的原材料。然而,由于以1,6-己二醇作为原料的聚碳酸酯二醇有结晶性,因此,使用该聚碳酸酯而出的聚氨酯具有柔软性、弹性恢复率低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开了一种使用2种以上二元醇的脂肪族共聚碳酸酯二醇。其中,2-甲基.1,3-丙二醇为原料的聚碳酸酯二醇不具有结晶性,当将由上述的二醇与2-甲基。1,3-丙二醇一起进行共聚时,可获得在柔软性方面优异的聚氨酯。特别是使用1,4-丁二醇的脂肪族共聚碳酸酯二醇作为能够得到耐油酸性、耐氯性等耐化学药品性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的聚碳酸酯二醇而受到关注。
其中,有人提出使用主原料为碳酸二乙酯,副原料(2-甲基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1,6-己二醇)其中一到二种,及乙酸铅三水合物或四丁氧基钛做触媒做反应合成。
并使用设备为配备有加热夹套和装备有搅拌器和蒸馏装置的反应器,蒸馏装置由填塞有规则填料并具有5米的填料高度和理论塔板数为10个板的蒸馏柱、冷凝器、罐和回流泵组成。
具体实施如下:
配备有加热夹套和装备有搅拌器和蒸馏装置的3m2SUS反应器中,所述蒸馏装置由填塞有规则填料并具有5m的填料高度和理论塔板数为10个板的蒸馏桂、冷凝器、罐和回流泵组成,加入700kg2.甲基.1,3.丙二醇、701kg1,4.丁二醇和1369kg碳酸二乙酯。然后向其中加入0.14g四丁氧基钛作为催化剂。通过将所述反应器的气压降低至1KPa和然后将氮气引入以将压力恢复到大气压,重复3次将所述反应器的内部气氛置换成氮气。
通过使具有200至230℃温度的加热介质通过所述夹套开始加热,并将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温为150℃下加热2小时,同时将柱顶压力调节到7至8KPa。在这场合,不进行从所述蒸馏柱的除去。
然后,将所述蒸馏柱的回流比设定为9。将柱顶压力调节到7至1.5KPa,使得被除去的量为45至50kg/小时,并且使具有温度为230至240℃的加热介质通过所述夹套,从而将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温为150℃下加热19小时。
之后,将所述蒸馏柱的回流比设定为1,将柱顶压力调节到1.5至0.6kPa,使得被除去的量为200至300kg/小时,并且使具有温度为240℃的加热介质通过所述夹套,从而将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温为150至170℃下加热3小时20分钟。在这场合,在该反应产物中5-甲基一1,3一二氧杂环己-2-酮的含量测定为6.9重量百分数。
然后,将所述柱顶压力调节到0.6至0.3KPa,并且使具有温度为200℃的加热介质通过所述夹套,从而将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温为
170至175℃下加热160分钟,同时不使用所述蒸馏柱将蒸馏组分全部除去。
通过该反应,获得在常温下的粘性液体。所形成的反应产物的OH值为54.3,并且共聚组成为2.甲基一1,3.丙二醇/1,4.丁二醇-43/57。在该反应产物中5.甲基.1,3-=氧杂环己-2-酮的含量测定为1.3重量%。
由该配方和设备制出的聚碳酸酯二醇在耐油性、柔软性、耐水性和耐候性的物理性质的平衡方面是优异的,而且该聚碳酸酯二醇是无定形的。
但是,上述方案中存在如下缺点:
主原料碳酸二乙酯原料成本价格高,不利于大范围地推广使用;触媒乙酸铅三水合物有神经毒性,可能为人体致癌物;蒸馏装置使用蒸馏塔,耗时长耗能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由碳酸二甲酯和二醇类物质通过聚合反应得到聚碳酸酯二醇,其中,氧化碱土金属为触媒。
其反应通式如下:
式(1)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使用的主原料为碳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的熔点和蒸汽压和同类产品相比更低,便于生产应用;同时,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其熔、沸点范围窄,表面张力大,粘度低,介质的界电常数小,同时具有较高的蒸发温度和较快的蒸发速度。在制备聚碳酸酯二醇的过程中,配合设备改良,不但缩短了反应时间,而且原料成本低,每公斤碳酸二甲酯相比较碳酸二乙酯,其成本降低了4-8元,使得制造商的成本降低,有利于最终产品大范围地推广利用。
同时,通过金属氧化物作触媒,和具有支链的二醇类物质进行缩合反应时,反应速度快,反应所需的热能减少,所需达到的压力条件较低,在常压下即可进行,工艺条件降低。出于成本考虑,本发明选用氧化碱土金属作为触媒,更能够极大地降低生产原料成本。优选为氧化钙。
进一步地,所述具有支链的二醇类物质为:2-甲基-1,3-丙二醇、2-异丙基-1,4-丁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4-甲基-1,5-戊二醇、2,4-乙基-1,5-戊二醇、2-乙基-1,6-己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二种。
四丁氧基钛作为触媒,可生产直链及支链型聚碳酸酯二醇,氧化碱土金属在直链聚碳酸酯二醇反应中几乎不反应,仅可用于生产支链聚碳酸酯二醇。
在生产安全方面,使用四丁氧基钛作为触媒,在支链型聚碳酸酯二醇反应阶段必须加压至7-8KPa,在反应结束后亦必须经过水解触媒步骤,水解后聚碳酸酯二醇羟值提升1-3.若使用氧化碱土金属作为触媒,只要常压即可正常反应,虽然相比反应率略低,但生产上避免高压操作,大幅提高生产安全,且未反应原料可回收再使用,也避免废弃物处理,反应结束后,使用过滤器去除触媒,没有羟值改变疑虑。
本发明中选用的二醇类物质一般为具有4-6个碳原子的长链二醇类物质,主要用于PU漆的生产。
进一步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所述碳酸二甲酯、所述二醇类物质以及所述触媒按照摩尔比为1:1:0.0005-1:10:0.01的比例加入内部气氛为氮气的反应器内;
步骤2,对所述反应器进行初次加热,加热至所述反应器的内部温度为110-150℃,控制所述反应器内的压力为0-5㎏/m2
步骤3,加热1-3小时后,启动回流冷凝器,除去初步废弃物甲醇;
此时,引入所有蒸发气体至回流冷凝器,将未反应的碳酸二甲酯冷凝回流参与反应,反应副产物甲醇蒸汽排出,另外冷凝收集。
步骤4,在蒸馏未馏出时,对所述反应器进行二次加热,加热至所述反应器内的温度为200-250℃,加热20-40分钟后,完全除去废弃物甲醇及未反应原料;
步骤5,关闭所述回流冷凝器的回流装置,对所述反应器进行三次加热,加热至所述反应器的内部温度为200-250℃,控制所述反应器内的压力为0.001-0.05㎏/m2,加热80-120分钟后,除去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得到常温下为透明液体的最终产物聚碳酸酯二醇。
该方法中,使用回流冷凝器作为蒸馏设备,能够极大地减小在制备过程中的能耗。
据统计,目前工程法使用蒸馏塔生产反应时间总共需要约30小时。改用回流冷凝器之后,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能将反应时间压缩至20小时以内,换算之后,减少热能消耗30%。
进一步地,使用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对所述反应器进行加热。
为了提高对于反应器的加热效率,可以使用加热介质通过夹套进行加热。同时,还可以使得反应器受热更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
所述加热介质的温度为150~180℃;
所述反应器的内部温度为135℃;
所述反应器内的压力为0~3㎏/m2
为了使得反应器中的混合物能够有更加充分地时间完全反应,初次加热时,加热介质的温度设为150~180℃即可,同时,将反应器加热至其内的混合物温度达到135℃时,控制反应器内的压力为2~3㎏/m2时,可使得反应最为充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
所述回流冷凝器的废气排出口的温度为80-85℃;
在该温度范围内能够冷却碳酸二甲酯,但是同时能够避免甲醇在回流冷凝器中被冷却,此时,能够将甲醇蒸汽从废气排出口排出。
所述初步废弃物甲醇的去除量为80至100kg/hr。
因为回流冷凝器的效率估算值,成分中,70-80%的为甲醇,20-30%的为碳酸二甲酯,所以,初步废弃物甲醇的去除量为80至100kg/hr即可。
在将反应器加热一段时间后,混合物中的部分副产物会因为升华温度或者挥发程度的不同而提前成为蒸汽,此时,打开冷凝器,控制冷凝器的出口温度为80-85℃,优选地,控制为83℃,同时,控制流出冷凝器的出气量为80至100kg/hr,优选的,初期量控制为85kg/hr即可,就可以使得挥发出的气体均为初步废弃物甲醇,并且不会有原料的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
所述加热介质的温度为250-270℃;
所述反应器的内部温度优选为235℃;
所述加热时间优选为30分钟。
在初步废弃物挥发除去之后,为了使得反应器中的初步废弃物及未反应原料完全去除,可以提高加热介质的温度为250-270℃,加热至反应器内的混合物的温度为235℃,加热30分钟后,即沒有副产物溢出回流冷凝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
所述加热介质的温度为250-270℃;
所述压力优选为0.01㎏/m2
所述反应器的内部温度优选为235℃;
所述加热时间优选为100分钟。
在将初步废弃物及未反应原料除去之后,关闭回流冷凝器的回流装置,再对反应器进行继续加热,此时,保持加热介质的温度为250-270℃;加热至反应器内的混合物的温度重新达到235℃,控制反应器内的压力为0.01㎏/m2,加热100分钟后,利用加热蒸发除去分子量较低的聚碳酸酯,进而得到常温下为透明液体的最终产物聚碳酸酯二醇。
进一步地,所述最终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的羟值为40~120;
羟值是指100克树脂中的羟基集团的物质的量。
做泡沫材料,羟值越大越好,做弹性体材料,羟值需要适中,做合成革羟值越小越好。
进一步地,所述最终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的粘度值为300~2000CPS/75℃,分子量为500~10000。
本发明选用粘度值为300~2000CPS/75℃范围的聚碳酸酯二醇,不仅容易运输,而且,粘度值适中,适用于PU漆的生产,使得最终产品的性能越好。
分子量越大,最终产物的致密性越好,混入最终成品中的气体越少,使得产品的使用性能越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由碳酸二甲酯和具有支链的二醇类物质通过聚合反应得到聚碳酸酯二醇,其中,氧化碱土金属为触媒。
其中,原始使用的触媒为乙酸铅三水合物,该物质具有神经毒性,可能为人体致癌物。本方案中使用氧化钙作为触媒,作业人员只需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不会对人体带来伤害。同时,通过氧化钙作触媒,和具有支链的二醇类物质进行缩合反应时,反应速度快,反应所需的热能减少,所需达到的压力条件较低,在常压下即可进行,能够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及提升生产安全。
其中,选用有支链的二醇类物质与氧化钙反应效果更好,比如2-甲基1,3丙二醇或3-甲基1,5戊二醇。
其具体地反应通式如下:
式(1)
本发明所提供的聚碳酸酯二醇,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01,将所述碳酸二甲酯、所述二醇类物质以及所述触媒按照摩尔比为1:1:0.005-1:10:0.01的比例加入内部气体为氮气的反应器内;
102,对所述反应器进行初次加热,加热至所述反应器的内部温度为110-150℃,控制所述反应器内的压力为0~5㎏/m2
103,加热1-3小时后,启动回流冷凝器,除去初步废弃物甲醇;
104,在蒸馏未馏出时,对所述反应器进行二次加热,加热至所述反应器内的温度为200-250℃,加热20-40分钟后,完全除去初步废弃物甲醇及未反应原料;
105,关闭所述回流冷凝器的回流装置,对所述反应器进行三次加热,加热至所述反应器的内部温度为200-250℃,控制所述反应器内的压力为0.001-0.05㎏/m2,加热80-120分钟后,除去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得到常温下为透明液体的最终产物聚碳酸酯二醇。
据统计,目前工程法使用蒸馏塔生产反应时间总共需要约30小时。改用回流冷凝器之后,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能将反应时间压缩至20小时以内,换算之后,减少热能消耗30%。
原始工艺中,使用的蒸馏装置为蒸馏塔,蒸馏分离效果虽好,但是耗时长耗能量高。本方案中使用回流冷凝器进行蒸馏分离,能够降低能耗,同时,缩短了生产时间。
下面,利用几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介绍本发明所提供的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
对比例1:
使用的设备由反应釜、冷凝器、缓冲槽和真空泵组成。
通过将反应器的气压降低至0.05kg/m2,然后将气体引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中的压力恢复到大气压,重读上述步骤2次,将反应器的内部气氛全部置换成气体;
加入355kg1,6-己二醇、180kg1,4-丁二醇和530kg碳酸二乙酯,然后向其中加入0.8kg四异丙氧基钛作为催化剂;
使用温度为150-18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开始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温度为135℃,加热2小时,同时将反应器的反应压力调节到2-3kg/m2
开启回流冷凝器,控制回流冷凝器的出口温度为90~95℃,出气初始废弃物乙醇,使得被除去的初始废弃物的量为80-100kg/hr;
在蒸馏未镏出时,使用温度为250-27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温度为235℃,加热30分钟,确定无镏出后,溢出缓冲槽内副产物乙醇及未反应原料;
之后,将回流冷凝器关闭回流,将反应压力调节到0.01㎏/m2,并使用温度为250-27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温度为235℃,加热100分钟,将低分子量不纯物全部除去。
通过该反应过程,获得最终产物聚碳酸酯二醇,其最终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约540kg,羟值为80-100,75℃黏度值:400~550,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
副产物乙醇及未反应原料:约440kg,低分子量不纯物:约35kg,换算反应率:约88%,聚碳酸酯二醇经水解触媒后:羟值为85~100。
实施例1:
使用的设备由反应釜、冷凝器、缓冲槽和真空泵组成。
通过将反应器的气压降低至0.05㎏/m2,然后将氮气引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中的压力恢复到大气压,重复上述步骤2次,将反应器的内部气氛全部置换成氮气;
加入355kg1,6-己二醇、180kg1,4-丁二醇和530kg碳酸二乙酯,然后向其中加入0.5kg氧化钙作为催化剂;
使用温度为150-18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开始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的温度为135℃,加热2小时,同时将反应器的反应压力调节到2~3㎏/m2
开启回流冷凝器,控制回流冷凝器的出口温度为90~95℃,除去初始废弃物乙醇,使得被除去的初始废弃物的量为80-100kg/hr;
在蒸馏未馏出时,使用温度为250-27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的温度为235℃,加热30分钟,确定无镏出后,移除缓冲槽内副产物乙醇及未反应原料;
之后,将回流冷凝器关闭回流,将反应压力调节到0.01㎏/m2,并使用温度为250-27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温度为235℃,加热100分钟,将低分子量不纯物全部除去。
通过该反应过程,未获得最终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约,副产物乙醇及未反应原料约1065kg,无低分子量不纯物,换算反应率为0。
对比例2:
使用的设备由反应釜、冷凝器、缓冲槽和真空泵组成。
通过将反应器的气压降低至0.05㎏/m2,然后将氮气引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中的压力恢复到大气压,重复上述步骤2次,将反应器的内部气氛全部置换成氮气;
加入475kg1,6-己二醇、475kg碳酸二乙酯,然后向其中加入0.8kg四异丙氧基钛作为催化剂;
使用温度为150-18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开始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温度为135℃,加热2小时,同时将反应器的反应压力调节到2~3㎏/m2
开启回流冷凝器,控制回流冷凝器的出口温度为90~95℃,除去初始废弃物,使得被除去的初始废弃物的量为80-100kg/h;
在蒸馏未镏出时,使用温度为250-27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温度为235℃,加热30分钟,确定无镏出后,移除缓冲槽内副产物乙醇及未反应原料;
之后,将回流冷凝器关闭回流,将反应压力调节到0.01㎏/m2,并使用温度为250-27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温度为235℃,加热100分钟,将低分子量不纯物全部除去;
通过该反应,获得最终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约570kg,其羟值为46-56,75℃黏度值:5000~7000,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副产物乙醇及未反应原料约380kg,低分子量不纯物约30kg,换算反应率约为82%,聚碳酸酯二醇经水解触媒后,羟值为48~60。
实施例2:
使用的设备由反应釜、冷凝器、缓冲槽和真空泵组成。
通过将反应器的气压降低至0.05㎏/m2,然后将氮气引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中的压力恢复到大气压,重复上述步骤2次,将反应器的内部气氛全部置换成氮气;
加入355kg1,4-丁二醇、135kg2-甲基1,3-丙二醇和530kg碳酸二甲酯,然后向其中加入0.8kg四异丙氧基钛作为催化剂;
使用温度为150-18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开始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的温度为135℃,加热2小时,同时将反应器的反应压力调节到2~3㎏/m2
开启回流冷凝器,控制回流冷凝器的出口温度为80~85℃,除去初始废弃物,使得被除去的初始废弃物的量为80-100kg/h;在蒸馏未镏出时,使用温度为250-27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的温度为235℃,加热30分钟,确定无镏出后,移除缓冲槽内副产物甲醇及未反应原料;
之后,将回流冷凝器关闭回流,将反应压力调节到0.01㎏/m2,并使用温度为250-27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温度为235℃,加热100分钟,将低分子量不纯物全部除去。
通过该反应过程,获得最终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约35kg,其羟值为50~55,75℃黏度值:7000~9000,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副产物乙醇及未反应原料约980kg,低分子量不纯物约1kg,换算反应率约7%,聚碳酸酯二醇经水解触媒后,羟值为53~58。
实施例2-1:
使用的设备由反应釜、冷凝器、缓冲槽和真空泵组成。
通过将反应器的气压降低至0.05㎏/m2,然后将氮气引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中的压力恢复到大气压,重复上述步骤2次,将反应器的内部气氛全部置换成氮气;
加入355kg1,4-丁二醇、135kg2-甲基1,3-丙二醇和530kg碳酸二甲酯,然后向其中加入0.8kg氧化钙作为催化剂;
使用温度为150-18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开始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的温度为135℃,加热2小时,同时将反应器的反应压力调节到0㎏/m2
开启回流冷凝器,控制回流冷凝器的出口温度为80~85℃,除去初始废弃物,使得被除去的初始废弃物的量为80-100kg/h;
在蒸馏未镏出时,使用温度为250-27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的温度为235℃,加热30分钟,确定无镏出后,移除缓冲槽内副产物甲醇及未反应原料;
之后,将回流冷凝器关闭回流,将反应压力调节到0.01㎏/m2,并使用温度为250-27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温度为235℃,加热100分钟,将低分子量不纯物全部除去。
通过该反应过程,获得最终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约450kg,其羟值为50~55,75℃黏度值:7000~9000,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
副产物甲醇及未反应原料约510kg,低分子量不纯物约50kg,换算反应率约71%。
实施例2-2:
使用的设备由反应釜、冷凝器、缓冲槽和真空泵组成。
通过将反应器的气压降低至0.05㎏/m2,然后将氮气引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中的压力恢复到大气压,重复上述步骤2次,将反应器的内部气氛全部置换成氮气;
加入355kg1,4-丁二醇、135kg2-甲基1,3-丙二醇和530kg碳酸二甲酯,然后向其中加入0.8kg氧化钙作为催化剂;
使用温度为150-18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开始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的温度为135℃,加热2小时,同时将反应器的反应压力调节到2-3㎏/m2
开启回流冷凝器,控制回流冷凝器的出口温度为80~85℃,除去初始废弃物,使得被除去的初始废弃物的量为80-100kg/h;
在蒸馏未镏出时,使用温度为250-27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的温度为235℃,加热30分钟,确定无镏出后,移除缓冲槽内副产物甲醇及未反应原料;
之后,将回流冷凝器关闭回流,将反应压力调节到0.01㎏/m2,并使用温度为250-270℃的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加热反应器,控制整个混合物在反应器内温度为235℃,加热100分钟,将低分子量不纯物全部除去。
通过该反应过程,获得最终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约480kg,其羟值为50~55,75℃黏度值:7000~9000,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
副产物甲醇及未反应原料约485kg,低分子量不纯物约50kg,换算反应率约7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碳酸二甲酯和具有支链的二醇类物质通过聚合反应得到聚碳酸酯二醇,其中,氧化碱土金属为触媒;
所述具有支链的二醇类物质为:2-甲基-1,3-丙二醇、2-异丙基-1,4-丁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4-甲基-1,5-戊二醇、2,4-乙基-1,5-戊二醇、2-乙基-1,6-己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二种;
所述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所述碳酸二甲酯、所述二醇类物质以及所述触媒按照摩尔比为1:1:0.0005-1:10:0.01的比例加入内部气体为氮气的反应器内;
步骤2,对所述反应器进行初次加热,加热至所述反应器的内部温度为110-150℃,控制所述反应器内的压力为0~5㎏/㎡;
步骤3,加热1-3小时后,启动回流冷凝器,除去初步废弃物甲醇;
步骤4,在蒸馏未馏出时,对所述反应器进行二次加热,加热至所述反应器内的温度为200-250℃,加热20-40分钟后,完全除去初步废弃物甲醇及未反应原料;
步骤5,关闭所述回流冷凝器的回流装置,对所述反应器进行三次加热,加热至所述反应器的内部温度为200-250℃,控制所述反应器内的压力为0.001-0.05㎏/㎡,加热80-120分钟后,除去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得到常温下为透明液体的最终产物聚碳酸酯二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加热介质通过夹套对所述反应器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
所述加热介质的温度为150~180℃;
所述反应器的内部温度为135℃;
所述反应器内的压力为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
所述回流冷凝器的废气排出口的温度为80-85℃;
初步除去的所述废弃物甲醇的去除量为80至100kg/hr。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
所述加热介质的温度为250-270℃;
所述反应器的内部温度为235℃;
所述加热时间为3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
所述加热介质的温度为250-270℃;
所述压力为0.01㎏/㎡;
所述反应器的内部温度为235℃;
所述加热时间为10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终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的羟值为40~1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终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的粘度值为300~2000CPS/75℃,分子量为500~10000。
CN201410185886.1A 2014-05-05 2014-05-05 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923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5886.1A CN103923307B (zh) 2014-05-05 2014-05-05 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5886.1A CN103923307B (zh) 2014-05-05 2014-05-05 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23307A CN103923307A (zh) 2014-07-16
CN103923307B true CN103923307B (zh) 2015-08-12

Family

ID=51141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85886.1A Active CN103923307B (zh) 2014-05-05 2014-05-05 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233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8377B (zh) * 2015-08-20 2017-09-11 大連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二醇及使用該聚碳酸酯二醇製得之熱塑性聚氨酯
CN107236120B (zh) * 2017-06-09 2019-06-25 海聚高分子材料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聚碳酸酯二元醇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32301B (zh) * 2022-08-03 2024-01-30 山东海科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快速且分子量可控的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4618A (zh) * 2000-06-06 2003-09-24 拜尔公司 生产脂肪族低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
CN101701062A (zh) * 2009-11-17 2010-05-05 常州化学研究所 一种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4618A (zh) * 2000-06-06 2003-09-24 拜尔公司 生产脂肪族低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
CN101701062A (zh) * 2009-11-17 2010-05-05 常州化学研究所 一种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23307A (zh) 201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47994C (en) Continuous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oligomer or poly(butylene isophthalate) oligomer
CA1072978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oligomeric alkylene benzene dicarboxylates
CN104508001B (zh) 聚酯和聚氨基甲酸酯的制造方法
CN103923307B (zh) 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
TWI577711B (zh) 製造脂肪族聚酯之方法
CN101265158B (zh) 一种生产1,6-己二醇的方法
CN109107207B (zh) 一种带有外循环系统的反应精馏装置及其应用
EP3250625B1 (en) Continuous process for making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using 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 and 1,4-butane diol
CN101802052A (zh) 来自多元醇和氧代羧酸酯的缩酮化合物
CN104797627B (zh) 具有高分子量的脂肪族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41937B (zh) 一种生物基含碳酸酯结构的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57996A (zh) 一种对苯二甲酸基聚酯的高效合成方法
JP4460453B2 (ja) トリメ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オリゴマーの調製方法
CN117801235A (zh) 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制备方法
JP3985264B2 (ja) 高官能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オ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02297439U (zh) 蒸馏装置以及具有该蒸馏装置的丙烯醛除去装置
CN102203162A (zh) 聚酯的制造方法以及1,4-丁二醇的加热装置和蒸汽产生装置
CN116355193A (zh) 一种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CN114316239B (zh) 一种侧链含磷的聚碳酸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315155B (zh) 制备聚乙醇酸低聚物的方法
CN114163626B (zh) 一种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中的应用
CN106928437B (zh) 一种环酯开环聚合制备高分子量聚酯的装置及工艺
US20220227693A1 (en) Vinyl-ethers and methods of their production
WO2006091699A1 (en) Silicon-containing polytrimethylene homo- or copolyether composition
CN115785406B (zh) 一种公斤级聚草酸乙二醇酯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4

Address after: Room 402-6, 4th Floor, Building 1, No. 22 Ronghua Middle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000 RMB

Patentee after: Xinuotongke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Xinuotongke (Tianjin)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4 households, Building 11, Railway Village 6, Qingshanhu District,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330000 yuan

Patentee before: Li Lia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