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7148A - 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17148A CN103917148A CN201380003764.XA CN201380003764A CN103917148A CN 103917148 A CN103917148 A CN 103917148A CN 201380003764 A CN201380003764 A CN 201380003764A CN 103917148 A CN103917148 A CN 1039171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doscope
- cable
- bending
- endoscopic system
- flexible ax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39—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input arrangements for the user
- A61B1/0004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input arrangements for the user for mechanical oper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14—Electrical cables in or with an endoscop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19—Tubes or pipes in or with an endoscop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48—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anchor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6—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motor drive uni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内窥镜系统具有:内窥镜(1),其被插入到被检体内;弯曲部(2w),其设置在内窥镜(1)中,被电动驱动;控制装置(15),其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进行驱动弯曲部(2w)的控制;以及驱动缆线(20),其相对于内窥镜(1)和控制装置(15)拆装自如,并且,根据从控制装置(15)输出的控制信号而被驱动,在内部具有经由挠性轴(30)对弯曲部(2w)施加驱动力的马达(2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内窥镜、设置在该内窥镜中的进行电动驱动的功能部、以及进行驱动该功能部的控制的控制装置的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内窥镜被广泛利用于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
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作为被检体的体腔内,能够观察体腔内的脏器,并且根据需要,使用插入到内窥镜所具有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通道内的处置器械进行各种处置。
并且,在工业用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内窥镜的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喷气式发动机内或工厂的配管等被检体内,能够进行被检体内的被检部位的损伤和腐蚀等的观察或各种处置等检查。
这里,在内窥镜中公知有如下结构:在插入部中设置有通过电动驱动而进行规定的动作的功能部、例如通过电动驱动而向多个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具体而言,在内窥镜的插入部和操作部内公知有如下结构:插入部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以下简称为前端)与弯曲部连接,并且,插入方向的基端(以下简称为基端)贯穿插入有卷绕在设于操作部内的滑轮上的牵引线,并且,对滑轮施加转动力的马达等驱动部件设置在内窥镜的操作部等中。根据这种结构,在使内窥镜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状态下,当从操作部的弯曲操作部件进行操作输入时,通过从外部装置对驱动部件供给电力,驱动部件进行驱动而对滑轮施加转动力,由此,牵引线被牵引而使弯曲部弯曲。
但是,在内窥镜的操作部内设有驱动部件的结构中,由于内窥镜的重量增加,所以操作性降低。并且,在驱动部件产生故障时,由于在内窥镜内高密度地设有其他部件,所以,很难从内窥镜中取出驱动部件,存在驱动部件的更换性差的问题。
鉴于这种问题,还考虑在操作部上以外置的方式设置驱动部件的结构,但是,在该结构中,存在无法对操作部进行清洗消毒处理的问题。
因此,在日本特开平第5-329097号公报中公开了驱动部件设置在内窥镜的外部装置中的结构,具体而言公开了驱动部件设置在光源装置的壳体内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该光源装置连接有设置在从内窥镜的操作部延伸的通用线缆的延伸端的连接器。
在日本特开平第5-329097号公报所公开的内窥镜系统中,当在光源装置连接有连接器的状态下从操作部的弯曲操作部件进行操作输入时,设置在壳体内的作为驱动部件的马达向一个方向旋转,该旋转力经由连接器、通用线缆内贯穿插入的旋转传递部件施加给滑轮,该滑轮向一个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牵引线向插入部的插入方向的后方(以下简称为后方)被牵引,弯曲部通过电动驱动而弯曲。
然而,虽然在日本特开平第5-329097号公报所公开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中,确实是将驱动部件设置在内窥镜外,但是,由于在光源装置内设有对内窥镜供给照明光的光源单元等,所以,很难进行分解作业,还是很难取出驱动部件,所以,存在很难进行更换作业的问题。
另外,以上情况不限于光源装置,在驱动部件设置在已知的视频处理器、进行驱动部件的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等内窥镜的其他外部装置中的情况下也同样。
并且,即使设置在内窥镜中的通过电动驱动而进行规定的动作的功能部是弯曲部以外的部件,以上情况也是同样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如下结构的内窥镜系统:能够容易且作业性优良地更换对内窥镜的功能部进行电动驱动的驱动部。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系统具有:内窥镜,其被插入到被检体内;功能部,其设置在所述内窥镜中,通过电动驱动而进行规定的动作;控制装置,其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进行驱动所述功能部的控制;以及驱动缆线,其相对于所述内窥镜和所述控制装置拆装自如,并且,根据从所述控制装置输出的所述控制信号而被驱动,在内部具有经由驱动力传递部件对所述功能部施加驱动力的驱动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概略地示出仅提取出图1的内窥镜和驱动缆线的一部分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仅概略地示出图1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从检测操作部件的旋转量的电位计、检测滑轮的旋转量的电位计延伸的缆线经由驱动缆线内而与控制装置连接的变形例的框图。
图5是概略地示出仅提取出图1的内窥镜和驱动缆线的一部分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仅概略地示出图1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概略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立体图。
图8是概略地示出仅提取出图7的内窥镜和驱动缆线的一部分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仅概略地示出图7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概略地示出仅提取出图7的内窥镜和驱动缆线的一部分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仅概略地示出图7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概略地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旋转自行式内窥镜的一部分的图。
图14是概略地示出仅提取出图12的内窥镜和驱动缆线的一部分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仅概略地示出图12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概略地示出仅提取出图12的内窥镜和驱动缆线的一部分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7是仅概略地示出图12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框图。
图18是概略地示出利用夹钳对内部贯穿插入有挠性轴的外皮罩和插入部进行了连结的结构的图,其中,所述挠性轴对包覆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外周上的转动体供给转动力。
图19是放大示出图18的转动体的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内窥镜系统100具有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内窥镜1、具有光源装置11和显示用处理器12的作为外部装置的显示装置10、监视器13、作为外部装置的控制装置15,构成主要部分。
内窥镜1具有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沿着插入方向S为细长的插入部2、与该插入部2的基端连接的操作部3、在从该操作部3延伸的延伸端具有与光源装置11连接的连接器5的通用线缆4,构成主要部分。
在插入部2的插入方向S的前端侧(以下简称为前端侧)设有作为功能部的弯曲部2w,该弯曲部2w通过从后述马达21施加驱动力而进行电动驱动,从而进行规定的动作、例如向上下左右弯曲。
并且,在操作部3中设有进行使弯曲部2w弯曲的操作的转动自如的作为操作部件的上下弯曲用操作旋钮3a和作为操作部件的左右弯曲用操作旋钮3b。
连接器5相对于光源装置11的连接部11s拆装自如。并且,驱动缆线20中的连接部5s侧的端部20a也可以以水密的方式相对于连接器5的作为拆装部的连接部5s拆装自如。由此,可以在连接部5s上设置水密构造,也可以在连接部5s上安装盖使得能够进行内窥镜清洗。
并且,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a的相反侧的端部20b相对于控制装置15的连接部15s拆装自如。由此,端部20b构成驱动缆线20中的连接部15s侧的端部。并且,端部20b当然也可以以水密的方式相对于连接部15s拆装自如。
光源装置11通过未图示的连接缆线而与显示用处理器12电连接,并且,经由连接缆线14而与控制装置15电连接。另外,监视器13与显示用处理器12电连接。
控制装置15将控制信号输出到驱动缆线20,该控制信号用于进行电动驱动弯曲部2w的控制。
接着,使用图2、图3对图1的内窥镜系统100的内部结构、具体而言为对弯曲部2w进行电动驱动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概略地示出仅提取出图1的内窥镜和驱动缆线的一部分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仅概略地示出图1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结构的框图。
另外,在图2、图3中,为了简化附图,省略示出使弯曲部2w左右弯曲的结构。
如图2、图3所示,在操作部3内设有检测上下弯曲用操作旋钮3a的转动量的电位计43、转动自如的滑轮7、检测滑轮7的转动量的电位计40。
另外,电位计40、43分别经由贯穿插入到通用线缆4、连接器5、显示装置10、连接缆线14内的缆线41、44而与控制装置15电连接。
在插入部2内,以在插入部2的周向上相互偏移大致180°的方式,分别贯穿插入有前端与弯曲部2w连接且通过牵引而使弯曲部2w向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弯曲的2条线8。并且,在滑轮7上卷绕有2条线8的插入方向S的基端侧(以下简称为基端侧)。
并且,如图2所示,滑轮7与设置在操作部3内的平齿轮9一起转动自如。平齿轮9与设置在操作部3内的平齿轮36啮合。并且,平齿轮36与设置在操作部3内的伞齿轮35啮合。进而,伞齿轮35与设置在后述挠性轴30的端部的伞齿轮34啮合。
作为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挠性轴30在外周被管31覆盖的状态下,以在管31内转动自如的间隙嵌合的状态贯穿插入到通用线缆4内,其中,挠性轴30通过转动对弯曲部2w施加弯曲用的驱动力。
另外,管31的操作部3侧的端部利用承受部件33固定在操作部3上,连接器5侧的端部利用承受部件32固定在连接器5上。
挠性轴30的操作部3侧的端部从利用承受部件33固定的管31的端部突出。并且,在挠性轴30的端部设有与挠性轴30一起转动自如的伞齿轮34。并且,在连接器5侧的端部也设有与挠性轴30一起转动自如的伞齿轮38。
关于驱动缆线20,在该驱动缆线20内,在端部20a侧的内部设有作为驱动部件的马达21和检测该马达21的转动量的编码器25。
从编码器25延伸出缆线23。通过使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b与控制装置15的连接部15s连接,缆线23将来自控制装置15中的马达控制部15a的控制信号和来自控制装置15中的电源15b的电力传递到马达21。
马达21根据从控制装置15输出的控制信号和电力进行驱动,并且,经由挠性轴30对弯曲部2w施加弯曲用的驱动力。
具体而言,在马达21的转动轴上设有与马达21一起转动的伞齿轮24。在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a与连接器5的连接部5s连接时,伞齿轮24与设置在挠性轴30的端部的伞齿轮38啮合。由此,在驱动缆线20与连接器5连接时,挠性轴30被自如地施加来自马达21的转动力。
由此,马达21的转动力经由伞齿轮24、38、挠性轴30、伞齿轮34、35、平齿轮36、9传递到滑轮7,从而使滑轮7转动。其结果,通过牵引2条线8中的任意一方,弯曲部2w向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弯曲。
另外,以上的结构在使弯曲部2w左右弯曲的结构中也同样。即,实际上,在插入部2内贯穿插入有分别在插入部2的周向上与使弯曲部2w向上下方向弯曲的2条线相差大致90°、并且在周向上相互相差大致180°的左右弯曲用的2条线。并且,在操作部3内,滑轮7、电位计40、43、平齿轮9、36、伞齿轮35各设置2个。并且,在通用线缆4内贯穿插入2条在各端部设有伞齿轮34、38的挠性轴30。进而,在驱动缆线20内设置2个马达21、编码器25、缆线23。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a与连接器5的连接部5s连接、并且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b与控制装置15的连接部15s连接的状态下,当为了使弯曲部2w例如向上方向弯曲而在一个方向上对上下弯曲用操作旋钮3a进行旋转操作时,通过电位计43检测旋转量,检测结果经由缆线44输入到控制装置15。
然后,控制装置15的马达控制部15a经由缆线23对马达21输出控制信号,并且,对电源15b进行控制,经由缆线23输出电力。其结果,马达21向一个方向旋转。另外,通过编码器25检测马达21的旋转量。
然后,马达21的朝向一个方向的旋转力经由伞齿轮24、38、挠性轴30、伞齿轮34、35、平齿轮36、9传递到滑轮7。
其结果,通过使滑轮7向一个方向旋转,作为2条线8中的一方的上方向弯曲用的线8被牵引,由此,弯曲部2w向上方向弯曲。即,弯曲部2w进行电动弯曲。另外,通过电位计40检测滑轮7的旋转量,检测结果经由缆线41输入到控制装置15。
另外,当在另一个方向上对上下弯曲用操作旋钮3a进行旋转操作时,马达21向另一个方向旋转,由此,马达21的朝向另一个方向的旋转力经由伞齿轮24、38、挠性轴30、伞齿轮34、35、平齿轮36、9传递到滑轮7,通过使滑轮7向另一个方向旋转,作为2条线8中的另一方的下方向弯曲用的线8被牵引,由此,弯曲部2w向下方向弯曲。
并且,在使用具有与使上述弯曲部2w向上下方向弯曲的机构相同的结构的、使上述弯曲部2w向左右方向弯曲的未图示的机构的情况下,以上说明的作用也是同样的。
另外,通过同时对弯曲操作旋钮3a、3b进行操作,可以使弯曲部2w向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的复合方向弯曲。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马达21设置在驱动缆线20内的情况,该马达21通过对滑轮7施加转动力,将使弯曲部2w进行电动弯曲的驱动力施加给弯曲部2w。
这样,在马达21产生故障的情况下,仅通过更换相对于内窥镜1和控制装置15拆装自如的驱动缆线20,就能够容易地进行马达21的更换作业。
并且,由于在驱动缆线20内仅设有马达21、编码器25、缆线23,所以,通过对驱动缆线20进行分解,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马达21的更换作业。
进而,在马达21的更换时,不需要分解内窥镜1、显示装置10、控制装置15。
如上所述,能够提供具有如下结构的内窥镜系统100:能够容易且作业性优良地更换对内窥镜1的弯曲部2w进行电动驱动的马达21。
另外,以下示出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结构:在驱动缆线20内设置2个马达21,使弯曲部2w向上下左右方向电动弯曲。
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仅设置1个马达21,例如使用马达21使弯曲部2w仅向上下方向电动弯曲,关于左右方向,使用与以往相同的结构,通过手动使滑轮7旋转而进行弯曲。当然,相反,也可以仅使弯曲部2w向左右方向电动弯曲,通过手动向上下方向弯曲。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为了使弯曲部2w弯曲而被操作的操作部件,举例示出了弯曲操作旋钮3a、3b,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操纵杆、跟踪球。
另外,以下使用图4示出变形例。图4是示出从检测操作部件的旋转量的电位计、检测滑轮的旋转量的电位计延伸的缆线经由驱动缆线内而与控制装置连接的变形例的框图。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示出了从电位计40、43延伸的缆线41、44经由通用线缆4、连接器5、显示装置10、连接缆线14而与控制装置15电连接。
不限于此,如图4所示,缆线41、44当然也可以经由通用线缆4、连接器5、驱动缆线20内而与控制装置15电连接。
并且,以下使用图1、图5、图6示出变形例。图5是概略地示出仅提取出图1的内窥镜和驱动缆线的一部分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仅概略地示出图1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框图。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端部20b相对于控制装置15的连接部15s拆装自如的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a相对于内窥镜1的连接器5的连接部5s拆装自如。
不限于此,如图1、图5、图6所示,端部20b’相对于控制装置15的连接部15s拆装自如的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a’也可以相对于内窥镜1的操作部3的作为拆装部的连接部3s拆装自如。另外,连接部3s的位置不限于操作部3的上部,例如也可以是设有已知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用通道的位置。
具体而言,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如图5、图6所示,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a’以水密的方式相对于内窥镜1的操作部3的连接部3s拆装自如。由此,连接部3s具有水密构造。
并且,作为驱动部件的马达21’、编码器25’在驱动缆线20’内设置在端部20b’侧的内部。并且,在驱动缆线20’内贯穿插入有作为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挠性轴30’,该挠性轴30’与马达21’的转动一起转动自如,外周被管31’包覆。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挠性轴30’具有如下功能:在驱动缆线20’内被自如地施加来自马达21’的转动力,并且,在驱动缆线20与连接部3s连接时,通过转动力而经由后述伞齿轮34、49、滑轮7、线8对弯曲部2w施加弯曲用的驱动力。
另外,马达21’、编码器25’、驱动缆线20’、管31’的功能与上述本实施方式中的马达21、编码器25、驱动缆线20、管31’的功能相同。
在挠性轴30’的从马达21’的相反侧的管31’的端部突出的端部设有伞齿轮34,该伞齿轮34与和滑轮7一起转动的伞齿轮49啮合。
由此,在图5、图6所示的结构中,马达21’的转动力经由挠性轴30’、伞齿轮34、49传递到滑轮7,从而使滑轮7转动。由此,2条线8中的任意一方被牵引,由此,弯曲部2w向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弯曲。
另外,其他作用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相同。并且,通过这种结构,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并且,在图5、图6所示的结构中,与本实施方式同样,也可以在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a’侧的内部设置马达21’、编码器25’。
在这种结构中,不使用挠性轴30’而直接对伞齿轮34传递马达21’的转动力即可。
(第2实施方式)
图7是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立体图,图8是概略地示出仅提取出图7的内窥镜和驱动缆线的一部分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仅概略地示出图7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结构的框图。
该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与上述图1~图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使弯曲部弯曲的线不卷绕在滑轮上,而卷绕在以具有摩擦力的方式与滑轮的外周接触自如的C形环上,并且与操作部件连接。
由此,仅对该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8、图9中,为了简化附图,省略示出使弯曲部2w向下方向弯曲的结构和使弯曲部2w向左右方向弯曲的结构。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使弯曲部2w向上下左右方向弯曲的设置在操作部3中的操作部件,使用操纵杆53。
如图8所示,操纵杆53以旋转中心53s为中心向上下左右倾倒自如。并且,如图8、图9所示,前端与弯曲部2w连接的上方向弯曲用的线58的基端经由导辊55而与操纵杆53的吊框53t连接。
线58的中途位置卷绕在C形环51上,该C形环51以与滑轮57的外周接触自如的方式设置在操作部3内。
伴随着操纵杆53的倾倒操作,线58在C形环51与导辊55之间的部位被牵引,由此,C形环51缩小直径,以具有摩擦力的方式与滑轮57的外周接触,与滑轮57一起向一个方向旋转,从而对线58传递来自滑轮57的旋转力即牵引辅助力,对线58进行牵引。
另外,C形环51不是在与滑轮57的外周接触后与滑轮57一体地旋转,而是在滑轮57的外周上一边滑动一边向与滑轮57相同的方向旋转。
并且,如图8所示,滑轮57具有未图示的平齿轮,该平齿轮与设置在操作部3内的平齿轮36啮合。并且,平齿轮36在操作部3内与伞齿轮35啮合。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管31的端部固定在操作部3内的平齿轮36的附近。即,挠性轴30的端部以从管31的端部突出的方式贯穿插入到平齿轮36的附近。并且,设置在从管31的端部突出的挠性轴30的端部的伞齿轮34与伞齿轮35啮合。
由此,滑轮57伴随着马达21朝向一个方向的旋转,经由伞齿轮24、38、挠性轴30、伞齿轮34、35、平齿轮36而向一个方向旋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窥镜1的电源接通时,滑轮57通过马达21的驱动而始终向一个方向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不需要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电位计40、43、缆线41、44。
并且,其他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并且,使弯曲部2w向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弯曲的结构也相同。即,实际上,在插入部2内以在插入部2的周向上偏移大致90°的方式贯穿插入有4条线8,各线8分别卷绕在设于操作部3内的4个C形环51的外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a与连接器5的连接部5s连接、并且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b与控制装置15的连接部15s连接的状态下,当为了使弯曲部2w例如向上方向弯曲而向上方向对操纵杆53进行倾倒操作时,上方向弯曲用的线8被牵引,由此,上方向弯曲用的C形环51通过上方向弯曲用的线8而缩小直径,以具有摩擦力的方式与滑轮57的外周接触,在内窥镜1的电源接通时,该滑轮57始终通过马达21而经由伞齿轮24、38、挠性轴30、伞齿轮34、35、平齿轮36向一个方向旋转。
其结果,上方向弯曲用的C形环51也与滑轮57一起向一个方向旋转,从而使上方向弯曲用的线8被牵引,由此,弯曲部2w向上方向弯曲。
并且,在使上述弯曲部2w向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弯曲的情况下,以上说明的作用也是同样的。即,分别卷绕在4个C形环上的线8中的任意1个或2个被牵引,任意1个或2个C形环51缩小直径,以具有摩擦力的方式与滑轮57接触,与滑轮57一起向一个方向旋转,由此,弯曲部2w向上下左右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或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的复合方向弯曲。
在这种结构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要想使弯曲部2w向上下左右方向弯曲,需要在通用线缆4内贯穿插入有2条挠性轴30,并且在操作部3内设置2个滑轮7,进而,需要在驱动缆线20内设置2个马达21。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挠性轴30、马达21、滑轮57仅为一个即可,所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能够简化使弯曲部2w进行电动弯曲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示出了操纵杆53,但是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使用操作旋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弯曲部2w进行弯曲操作时,也可以仅在上下左右中的例如上下方向上进行电动弯曲,通过手动操作在左右方向上弯曲,还可以相反。
并且,以下使用图7、图10、图11示出变形例。图10是概略地示出仅提取出图7的内窥镜和驱动缆线的一部分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1是仅概略地示出图7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7、图10、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图1、图5、图6所示,端部20b’相对于控制装置15的连接部15s拆装自如的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a’也可以相对于内窥镜1的操作部3的连接部3s拆装自如。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作为驱动部件的马达21’、编码器25’在驱动缆线20’内设置在端部20b’侧的内部。并且,在驱动缆线20’内贯穿插入有作为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挠性轴30’,该挠性轴30’与马达21’的转动一起转动自如,外周被管31’包覆。
并且,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如图10所示,在挠性轴30’的操作部3侧的端部设有凸状的驱动传递部件63,在端部20a’与连接部3s连接时,该驱动传递部件63与通过承受部件33固定在操作部3内的凹状部件64卡合自如,并且,在与凹状部件64卡合后,与凹状部件64一起转动自如。另外,驱动传递部件63和凹状部件64构成已知的联轴节(轴接头)。
在操作部3内设有转动自如的作为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挠性轴60,该挠性轴60在一端设有凹状部件64,并且在另一端设有伞齿轮34。
另外,在操作部3内,在挠性轴60的外周包覆有通过承受部件39将伞齿轮34侧的端部固定在操作部3内的管61。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挠性轴30’在驱动缆线20’内被自如地施加来自马达21’的转动力,并且,在驱动缆线20与连接部3s连接、驱动传递部件63与凹状部件64连接时,挠性轴30’、挠性轴60具有通过转动力而经由伞齿轮34、35、平齿轮36、滑轮57、C形环51、线58对弯曲部2w施加弯曲用的驱动力的功能。
如上所述,在图10、图11所示的结构中,马达21’的朝向一个方向的旋转力经由挠性轴30’、驱动传递部件63、凹状部件64、挠性轴60、伞齿轮34、35、平齿轮36传递到滑轮57,由此,滑轮7向一个方向旋转。
由此,4条线58中的任意1个或2个被牵引,从而使4个C形环51中的任意1个或2个缩小直径,由此,弯曲部2w向上下左右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或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的复合方向弯曲。
另外,其他作用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相同。并且,通过这种结构,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并且,在图10、图11所示的结构中,与本实施方式同样,也可以在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a’侧的内部设置马达21’、编码器25’。在这种结构中,不使用挠性轴30’而直接对驱动传递部件63传递马达21’的转动力即可。
进而,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1所示,也可以在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b侧的内部设置马达21、编码器25,在驱动缆线20内设置将马达21的转动力传递到伞齿轮24的挠性轴。
(第3实施方式)
图12是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图12的旋转自行式内窥镜的一部分的图,图14是概略地示出仅提取出图12的内窥镜和驱动缆线的一部分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5是仅概略地示出图12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结构的框图。
该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与上述图1~图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图7~图9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动驱动的功能部是旋转自行式内窥镜的转动部。
由此,仅对该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对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12~图15中,为了简化附图,省略示出使弯曲部2w弯曲的详细结构。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内窥镜1在操作部3中设有上下弯曲用操作旋钮3a和左右弯曲用操作旋钮3b。
并且,如图15所示,在操作部3内设有通过上下弯曲用操作旋钮3a进行转动操作的滑轮97、以及通过左右弯曲用操作旋钮3b进行转动操作的滑轮107。并且,在滑轮97上卷绕有2条上下弯曲用的线98的基端侧,这2条上下弯曲用的线98的前端固定在弯曲部2w上,并且,以在插入部2的周向上相互偏移大致180°的方式贯穿插入到插入部2内。进而,在滑轮107上卷绕有前端固定在弯曲部2w上的2条左右弯曲用的线108的基端侧,这2条左右弯曲用的线108相对于2条线98在插入部2的周向上偏移大致90°,并且相互偏移大致180°。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对上下弯曲用操作旋钮3a进行转动操作时,滑轮97转动,从而使2条线98中的任意一方被牵引,由此,通过手动使弯曲部2w向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弯曲,当对左右弯曲用操作旋钮3b进行转动操作时,滑轮107转动,从而使2条线108中的任意一方被牵引,由此,通过手动使弯曲部2w向左右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弯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对上下弯曲用操作旋钮3a和左右弯曲用操作旋钮3b双方进行转动操作,使弯曲部2w向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的复合方向弯曲。
返回图12,在插入部2的前端侧的外周设有作为功能部的转动体70,该转动体70包覆在该外周上,并且,通过从马达21施加驱动力而以电动方式进行转动,提高插入部2在被检体内的插入性。
即,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内窥镜1由已知的旋转自行式内窥镜构成。使用图13对旋转自行式内窥镜的结构进行简单说明。
如图13所示,插入部2具有沿着插入方向S为细长的插入部主体2h。
插入部主体2h具有位于最前端侧的前端硬性部2s、位于比该前端硬性部2s靠基端侧的主动弯曲部2w、位于比该主动弯曲部2w靠基端侧且受到外力而被动弯曲的被动弯曲部2j、位于比该被动弯曲部2j靠基端侧的蛇管部2k。
另外,蛇管部2k由位于前端侧的第1蛇管部2ka、以及经由蛇管连接部123与该第2蛇管部2ka的基端连接的第2蛇管部2kb构成。并且,主动弯曲部2w和被动弯曲部2j通过中继连接部122连接。
转动体70以绕长度轴C转动自如的方式包覆在插入部2的被动弯曲部2j和第1蛇管部2ka的外周。
转动体70具有管主体79、以及沿着插入方向S呈螺旋状卷绕在该管主体79的外周上的翅片部71。
翅片部71从管主体79向该管主体79的径向外侧突出。并且,翅片部71以相对于长度轴C的角度α例如大于45°的角度呈螺旋状卷绕。
转动体70伴随着转动而使翅片部71与体腔壁接触,由此,通过与体腔壁之间的螺纹作用,对插入部2施加推进力。
接着,使用图12、图14、图15对使转动体70转动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管31的前端延伸到插入部2内。并且,如图14中A放大示出的那样,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贯穿插入到管31内的挠性轴30的端部设有从管31的前端向插入方向S的前方(以下简称为前方)突出的齿轮75,该齿轮75与挠性轴30一起转动自如。
并且,如图14中A放大示出的那样,在蛇管部2k上形成有沿径向贯通的贯通孔2kh。
进而,在转动体70的基端侧的内周固定有齿轮部件76,该齿轮部件76在内向凸缘部具有齿轮76a,齿轮76a经由贯通孔2kh突出到蛇管部2k内,从而与齿轮75啮合。
并且,如图14中A放大示出的那样,齿轮部件76的除了设有齿轮76a的内向凸缘部以外的部位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隔着O形环73、74与蛇管部2k的外周接触。O形环73、74是防止液体从外部经由贯通孔2kh进入蛇管部2k内的部件。
由此,当伴随着马达21的转动而使挠性轴30转动时,与齿轮75啮合的76a转动,固定有齿轮部件76的转动体70转动。
另外,使挠性轴30转动的结构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图8所示的结构相同。
并且,如图12、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脚踏开关83延伸的缆线82的连接器81相对于控制装置15的与连接部15s不同的连接部15r拆装自如。
脚踏开关83是对控制装置15指示马达21的驱动的开关,如图15所示,控制装置15根据移动量检测部件85检测到的脚踏开关83的动作量,对马达21的驱动量进行控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a与连接器5的连接部5s连接、并且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b与控制装置15的连接部15s连接、进而从脚踏开关83延伸的缆线82的连接器81与控制装置15的连接部15r连接的状态下,当为了使转动体70转动而踩下脚踏开关83时,通过移动量检测部件85检测脚踏开关83的移动量即踩下的量,该检测结果经由缆线82传递到控制装置15。
然后,控制装置15的马达控制部15a根据脚踏开关83的移动量,经由缆线23对马达21输出控制信号,并且,对电源15b进行控制,经由缆线23输出电力。
其结果,马达21向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转动。另外,通过编码器25检测马达21的转动量。并且,通过在脚踏开关83上设置2个开关,可以切换马达21旋转的方向。
然后,马达21的转动力经由伞齿轮24、38、挠性轴30、齿轮75、76a传递到转动体70。其结果,转动体70转动。
这样,在使用马达21使转动体70转动的结构中,由于马达21设置在驱动缆线20内,所以,在马达21产生故障的情况下,仅通过更换相对于内窥镜1和控制装置15拆装自如的驱动缆线20,就能够容易地进行马达21的更换作业。
并且,由于在驱动缆线20内仅设有马达21、编码器25、缆线23,所以,通过对驱动缆线20进行分解,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马达21的更换作业。
进而,在马达21的更换时,不需要分解内窥镜1、显示装置10、控制装置15。
如上所述,能够提供具有如下结构的内窥镜系统100:能够容易且作业性优良地更换对内窥镜1的转动体70进行电动驱动的马达21。
另外,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弯曲部2w通过弯曲操作旋钮3a、3b而手动弯曲。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使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电动弯曲。
另外,以下使用图12、图16、图17示出变形例。图16是概略地示出仅提取出图12的内窥镜和驱动缆线的一部分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7是仅概略地示出图12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对弯曲部进行电动驱动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12、图16、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1、图5、图6同样,端部20b’相对于控制装置15的连接部15s拆装自如的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a’也可以相对于内窥镜1的操作部3的连接部3s拆装自如。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作为驱动部件的马达21’、编码器25’在驱动缆线20’内设置在端部20b’侧的内部。并且,在驱动缆线20’内贯穿插入有作为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挠性轴30’,该挠性轴30’与马达21’的转动一起转动自如,外周被管31’包覆。
并且,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如图16所示,在挠性轴30’的操作部3侧的端部设有凸状的驱动传递部件63,该驱动传递部件63与通过承受部件33固定在操作部3内的凹状部件64卡合自如,并且,在端部20a’与连接部3s连接时,在与凹状部件64卡合后,与凹状部件64一起转动自如。
在操作部3内设有转动自如的作为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挠性轴60,该挠性轴60在一端设有凹状部件64,并且,如图14的A放大示出的那样在另一端设有齿轮75。另外,在操作部3内,在挠性轴60的外周包覆有管61。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挠性轴30’在驱动缆线20’内被自如地施加来自马达21’的转动力,并且,在驱动缆线20’与连接部3s连接、驱动传递部件63与凹状部件64连接时,挠性轴30’、挠性轴60具有经由齿轮75、76a对转动体70施加转动力的功能。
并且,由于图16的A所包围的部位的结构与图14中A放大示出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在图16、图17所示的结构中,马达21’的转动力经由挠性轴30’、驱动传递部件63、凹状部件64、挠性轴60、齿轮75、76a传递到转动体70,由此,转动体70转动。另外,其他作用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相同。并且,通过这种结构,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并且,在图16、图17所示的结构中,与本实施方式同样,也可以在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a’侧的内部设置马达21’、编码器25’。在这种结构中,不使用挠性轴30’而直接对驱动传递部件63传递马达21’的转动力即可。
进而,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图17所示,也可以在驱动缆线20的端部20b侧的内部设置马达21、编码器25,在驱动缆线20内设置将马达21的转动力传递到伞齿轮24的挠性轴。
另外,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分开设置显示用处理器12、光源装置11、控制装置15的情况。不限于此,显示用处理器12、光源装置11、控制装置15也可以形成为一体。并且,也可以仅显示用处理器12和光源装置11形成为一体。并且,还可以仅光源装置11和控制装置15形成为一体。进而,还可以仅显示用处理器12和控制装置15形成为一体。
图18是概略地示出利用夹钳对内部贯穿插入有挠性轴的外皮罩和插入部进行了连结的结构的图,其中,所述挠性轴对包覆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外周上的转动体供给转动力,图19是放大示出图18的转动体的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但是,公知有如下技术: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外周包覆设有螺旋状的翅片部的转动体,通过使转动体相对于插入部进行转动,根据利用了转动体与体腔壁的接触的螺纹作用,提高插入部的插入性。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内窥镜系统中,公知有对转动体传递来自设置在内窥镜的插入部或操作部中的马达的转动力的结构。
但是,当马达设置在内窥镜的插入部或操作部中时,存在只要不从插入部或操作部取下马达、就无法对插入部或操作部进行清洗消毒的问题。
因此,如图18所示,在本结构中,将马达221设置在插入部2和操作部3以外、具体而言为作为内窥镜的外部装置的马达的控制装置、内窥镜的与外部装置连接的连接器中。另外,马达221可以外置于控制装置,也可以内置于控制装置。并且,马达221以外置的方式固定在连接器上。
具体而言,如图18、图19所示,从马达221延伸的细长的外皮罩200的前端相对于转动体70拆装自如。并且,在外皮罩200内设有通过马达221的驱动而转动的挠性轴230。
并且,在设于转动体70的基端并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连接部77上形成有沿着插入方向贯通的孔77h。并且,挠性轴260相对于孔77h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在连接部77内的空间77i中。
在挠性轴260上设有齿轮261,该齿轮261在连接部77内的空间77i中与该挠性轴260一起转动,该齿轮261与设置在转动体70的外周的齿轮271啮合。
并且,在外皮罩200内,通过万向节240,挠性轴260的从空间77i向后方延伸的基端与挠性轴230拆装自如。
即,成为如下的结构:当外皮罩200的前端与转动体70的基端连接时,在外皮罩200内,通过万向节240,在挠性轴230的前端连接挠性轴260的基端。
在这种结构中,当马达221被驱动时,经由挠性轴230、260、齿轮261、271而使转动体70转动。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从插入部2、操作部3分开的位置设有马达221,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插入部2、操作部3的清洗消毒。
并且,在使用了细长的外皮罩200的结构中,当外皮罩200挠曲时,在贯穿插入到外皮罩200内的挠性轴230转动时,挠性轴230在外皮罩200内在该外皮罩200的径向上一边摆动一边转动,所以,存在外皮罩200也摆动的问题。并且,由于外皮罩200形成为细长,所以,还存在外皮罩200容易与其他部件接触的问题。
因此,如图18所示,在本结构中,构成为使用夹钳部件250将外皮罩200固定在插入部2的外周。
根据这种结构,外皮罩200不会挠曲,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外皮罩200与其他部件接触。
本申请以2012年7月2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148708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Claims (11)
1.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系统具有:
内窥镜,其被插入到被检体内;
功能部,其设置在所述内窥镜中,通过电动驱动而进行规定的动作;
控制装置,其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进行驱动所述功能部的控制;以及
驱动缆线,其相对于所述内窥镜和所述控制装置拆装自如,并且,根据从所述控制装置输出的所述控制信号而被驱动,在内部具有经由驱动力传递部件对所述功能部施加驱动力的驱动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件在所述驱动缆线内设置在所述驱动缆线的与所述内窥镜连接的连接部侧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内窥镜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是通过转动对所述功能部施加所述驱动力的挠性轴,
在所述驱动缆线与所述内窥镜连接时,自如地从所述驱动部件对所述挠性轴施加转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件在所述驱动缆线内设置在所述驱动缆线的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侧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缆线的内部或所述驱动缆线和所述内窥镜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是挠性轴,该挠性轴在所述驱动缆线内被从所述驱动部件自如地施加转动力,并且,在所述驱动缆线与所述内窥镜连接时,经由所述转动力对所述功能部施加所述驱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窥镜具有被插入到所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与该插入部的插入方向的基端连接的操作部、以及在从该操作部延伸的延伸端具有与外部装置连接的连接器的通用线缆,
所述驱动缆线相对于所述连接器拆装自如。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窥镜具有被插入到所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以及与该插入部的插入方向的基端连接的操作部,
所述驱动缆线相对于所述操作部拆装自如。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部是弯曲部,该弯曲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中,并且,通过被从所述驱动部件施加所述驱动力而以电动的方式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部具有旋转体,该旋转体包覆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并且,通过被从所述驱动部件施加所述驱动力而以电动的方式转动,使所述插入部在所述被检体内推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48708 | 2012-07-02 | ||
JP2012148708 | 2012-07-02 | ||
PCT/JP2013/066733 WO2014007056A1 (ja) | 2012-07-02 | 2013-06-18 | 内視鏡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17148A true CN103917148A (zh) | 2014-07-09 |
CN103917148B CN103917148B (zh) | 2017-02-22 |
Family
ID=49881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376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17148B (zh) | 2012-07-02 | 2013-06-18 | 内窥镜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65405B2 (zh) |
EP (1) | EP2759249A4 (zh) |
JP (1) | JP5502250B1 (zh) |
CN (1) | CN103917148B (zh) |
WO (1) | WO2014007056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29951A (zh) * | 2015-06-05 | 2018-01-02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安装单元 |
CN108113747A (zh) * | 2016-11-30 | 2018-06-05 | 维布络有限公司 | 粉碎体腔内结石的输尿管镜和方法 |
CN109770823A (zh) * | 2018-12-20 | 2019-05-21 | 上海澳华光电内窥镜有限公司 | 一种电驱动内窥镜及操作方法 |
US10456012B2 (en) | 2014-09-29 | 2019-10-29 | Tao Dong | Disposable endoscope and system |
CN111067470A (zh) * | 2019-12-31 | 2020-04-28 | 西安申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内窥镜弯曲操作结构及内窥镜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160753B1 (ko) * | 2013-09-13 | 2020-09-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내시경 장치 |
EP3096672B1 (en) * | 2014-01-24 | 2022-07-20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Sensorless force control for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probe |
JP6165080B2 (ja) * | 2014-02-21 | 2017-07-1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マニピュレータシステムの初期化方法 |
WO2016194413A1 (ja) * | 2015-06-03 | 2016-12-0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装着ユニット |
JP7093854B2 (ja) * | 2019-01-07 | 2022-06-3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US20230084433A1 (en) * | 2021-09-15 | 2023-03-16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Endoscope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43967A (en) * | 1991-03-26 | 1993-09-1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Endoscope system providing mutual opera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drive control means and the video signal control means |
JPH05329097A (ja) * | 1991-03-11 | 1993-12-1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湾曲操作装置 |
JP2000279367A (ja) * | 1999-03-31 | 2000-10-1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装置 |
JP2005066128A (ja) * | 2003-08-26 | 2005-03-17 | Olympus Corp | 内視鏡 |
CN201015585Y (zh) * | 2005-06-24 | 2008-02-06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JP2009055956A (ja) * | 2007-08-29 | 2009-03-19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回転自走式内視鏡システム |
US20090209812A1 (en) * | 2008-02-15 | 2009-08-20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Rotary self-propelled endoscope |
US20110065994A1 (en) * | 2009-03-18 | 2011-03-17 | Fujifilm Corporation | Endoscope |
US20120029281A1 (en) * | 2006-02-28 | 2012-02-02 | Frassica James J | Rotate-to-Advance Catheteriz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69084B1 (en) | 1999-03-31 | 2003-05-27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Endoscope holder and endoscope device |
-
2013
- 2013-06-18 CN CN201380003764.XA patent/CN10391714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6-18 JP JP2013557310A patent/JP5502250B1/ja active Active
- 2013-06-18 WO PCT/JP2013/066733 patent/WO2014007056A1/ja unknown
- 2013-06-18 EP EP13813561.1A patent/EP2759249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
- 2014-01-10 US US14/152,319 patent/US926540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329097A (ja) * | 1991-03-11 | 1993-12-1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湾曲操作装置 |
US5243967A (en) * | 1991-03-26 | 1993-09-1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Endoscope system providing mutual opera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drive control means and the video signal control means |
JP2000279367A (ja) * | 1999-03-31 | 2000-10-1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装置 |
JP2005066128A (ja) * | 2003-08-26 | 2005-03-17 | Olympus Corp | 内視鏡 |
CN201015585Y (zh) * | 2005-06-24 | 2008-02-06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US20120029281A1 (en) * | 2006-02-28 | 2012-02-02 | Frassica James J | Rotate-to-Advance Catheterization System |
JP2009055956A (ja) * | 2007-08-29 | 2009-03-19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回転自走式内視鏡システム |
US20090209812A1 (en) * | 2008-02-15 | 2009-08-20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Rotary self-propelled endoscope |
US20110065994A1 (en) * | 2009-03-18 | 2011-03-17 | Fujifilm Corporation | Endoscope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56012B2 (en) | 2014-09-29 | 2019-10-29 | Tao Dong | Disposable endoscope and system |
CN107529951A (zh) * | 2015-06-05 | 2018-01-02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安装单元 |
CN107529951B (zh) * | 2015-06-05 | 2019-01-04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安装单元 |
CN108113747A (zh) * | 2016-11-30 | 2018-06-05 | 维布络有限公司 | 粉碎体腔内结石的输尿管镜和方法 |
CN108113747B (zh) * | 2016-11-30 | 2021-04-02 | 维布络有限公司 | 粉碎体腔内结石的输尿管镜和方法 |
CN109770823A (zh) * | 2018-12-20 | 2019-05-21 | 上海澳华光电内窥镜有限公司 | 一种电驱动内窥镜及操作方法 |
CN109770823B (zh) * | 2018-12-20 | 2022-06-10 | 上海澳华内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驱动内窥镜及操作方法 |
CN111067470A (zh) * | 2019-12-31 | 2020-04-28 | 西安申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内窥镜弯曲操作结构及内窥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759249A4 (en) | 2015-09-02 |
WO2014007056A1 (ja) | 2014-01-09 |
JPWO2014007056A1 (ja) | 2016-06-02 |
US20140180008A1 (en) | 2014-06-26 |
EP2759249A1 (en) | 2014-07-30 |
US9265405B2 (en) | 2016-02-23 |
CN103917148B (zh) | 2017-02-22 |
JP5502250B1 (ja) | 2014-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17148A (zh) | 内窥镜系统 | |
CN102821669B (zh) | 医疗装置 | |
CN101632571B (zh) | 内窥镜处置系统 | |
US8876703B2 (en) | Rotary self-propelled endoscope | |
CN101513360B (zh) | 机械手操作系统 | |
CN103547208B (zh) | 插入装置 | |
JP2013123648A (ja) | 内視鏡用回転コネクタ | |
US9827050B2 (en) | User interface device for surgical simulation system | |
CN107847110B (zh) | 操纵器和医疗系统 | |
JP6829190B2 (ja) | 医療デバイス | |
CN101292856B (zh) | 医疗装置 | |
WO2014188808A1 (ja) | 内視鏡システム | |
US20150148607A1 (en) | Driving force transmitting unit, insertion instrument, rotary unit, insertion body assembly, and insertion device | |
CN106714654A (zh) | 内窥镜 | |
CN104114074A (zh) | 导入装置系统 | |
CN104203069A (zh) | 插入辅助器械、插入主体和插入装置 | |
CN104736040A (zh) | 插入装置 | |
WO2016147449A1 (ja) | 駆動力伝達機構 | |
CN106455920A (zh) | 内窥镜系统 | |
JPH0481711A (ja) | 内視鏡装置 | |
CN204794642U (zh) | 空心轴直线电机 | |
US11076749B2 (en) | Endoscope | |
JP6116779B1 (ja) | 補助具および挿入装置 | |
WO2016047172A1 (ja) | 光送受信ユニット | |
CN111317429A (zh) | 一种枪式床旁纤支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