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7576A - 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及垂钓用绕线轮 - Google Patents

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及垂钓用绕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7576A
CN103907576A CN201310707189.3A CN201310707189A CN103907576A CN 103907576 A CN103907576 A CN 103907576A CN 201310707189 A CN201310707189 A CN 201310707189A CN 103907576 A CN103907576 A CN 103907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using
display unit
demonstration
r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071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907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75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21Frame detai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Slot Machines And Peripher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及垂钓用绕线轮,实现显示壳体的小型化。本计数器壳体(5)包括显示装置(51)、壳体主体(50)和前面板(52)。壳体主体(50)具有开口部(60d)和多个支承部(60e)。在开口部(60d)中配置显示装置(51)的至少一部分例如LCD(91)。多个支承部(60e)用于支承显示装置(51)的外周部。前面板(52)在显示装置(51)的显示侧装配于壳体主体(50)。

Description

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及垂钓用绕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及垂钓用绕线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垂钓用绕线轮中,存在包括显示壳体的绕线轮(参照专利文献1)。显示壳体主要具有显示装置14、基板15和外装部件10、10B。在该显示壳体中,基板15配置于外装部件10、10B,并用螺纹部件固定。并且,在基板上经由缓冲部件16装配有显示装置14。并且,显示装置14通过设置于基板上的支承部件14A进行左右方向的定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2529127号。
在现有的显示壳体中,显示装置(包含缓冲部件)配置在基板上。因此,在基板上需要准备用于配置显示装置的空间及用于配置对显示装置进行定位用的支承部件的空间。即,在现有的结构中,为了确保上述的空间,基板的大小有可能增大。因此,基板周围的结构即覆盖基板的显示壳体有可能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显示壳体的小型化。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包括显示装置、壳体主体和面板部件。壳体主体具有开口部和多个支承部。在开口部配置有显示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多个支承部用于支承显示装置的外周部。面板部件在显示装置的显示侧装配于壳体主体。
在该显示壳体中,显示装置的外周部以显示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开口部的方式支承于壳体主体的多个支承部。这样,在该显示壳体中,显示装置不是固定于基板而是固定于壳体主体,因此,在基板上不再需要确保上述的空间。由此,能够使基板小型化。即,能够使显示壳体小型化。
并且,在将显示装置固定于基板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基板的面积的制约,而难以使显示装置大型化。但是,在该显示壳体中,由于将显示装置不是固定于基板而是固定于壳体主体,因此能够使显示装置大型化。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壳体中,显示装置的外周部配置于多个支承部和壳体主体之间。在该情况下,由于显示装置的外周部配置于多个支承部和壳体主体之间,因此,能够将显示装置可靠地固定于壳体主体。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在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壳体中,多个支承部中的至少任一个具有内螺纹部和旋合于内螺纹部的螺栓部材。在该情况下,由于螺栓部材旋合于上述的至少任一个支承部的内螺纹部,因此,能够将显示装置更可靠地固定于壳体主体。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显示壳体中,显示装置的外周部具有凹部。凹部与多个支承部中的至少任一个卡合。在该情况下,由于显示装置的外周部的凹部与多个支承部中的至少任一个卡合,因此,能够将显示装置可靠地定位于壳体主体。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在本发明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显示壳体中,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部和向显示部引导光的导光部。显示装置的外周部是导光部的外周部。显示部在面板部件和导光部之间配置于开口部。在该情况下,导光部的外周部由多个支承部支承。并且,显示部在面板部件和导光部之间配置于开口部。这样,通过配置导光部及显示部,能够使显示壳体的厚度变薄。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在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的显示壳体中,显示装置还具有对导光部进行加强的加强部。显示装置的外周部是导光部的外周部及加强部的外周部。在该情况下,即便导光部的刚性小,由于加强部对导光部进行加强,因此也能够利用多个支承部可靠地支承导光部的外周部。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在本发明第五或第六方面所述的显示壳体中,壳体主体具有用于装配部板部件的面板装配部。面板装配部的外形形成为多边形状。开口部的接近面板装配部的外周的角部被切角。
在该情况下,在壳体主体上设置有多边形状的面板装配部。开口部的存在于与该面板装着部的外周接近的位置的角部被切角。由此,能够增大面板装配部的外周与开口部的角部之间的间隔。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异物(包含水)从面板部件与面板装配部的外周之间的隙间侵入。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显示壳体中,还包括用于控制显示装置的控制基板。壳体主体具有第1主体部件和第2主体部件。第1主体部件具有上述的开口部和上述的多个支承部。第2主体部件装配于第1主体部件。在第2主体部件与第1主体部件之间形成内部空间。在第2主体部件上配置有控制基板。面板部件配置于第1主体部件。
在该情况下,由于第1主体部件具有上述的开口部和上述的多个支承部,因此显示装置配置于第1主体部件。并且,在第2主体部件上配置有控制基板。由此,在本显示壳体中,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基板上确保显示装置用的空间,因此能够使基板小型化。即,能够使显示壳体小型化。
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垂钓用绕线轮包括:具有第一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显示壳体的绕线轮主体;旋转自如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的手柄;以及通过手柄的旋转而卷绕钓线的卷筒。
在该垂钓用绕线轮中,显示壳体为本发明第一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显示壳体。由此,能够实现显示壳体的小型化。即,能够实现垂钓用绕线轮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显示壳体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绕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绕线轮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计数器壳体的俯视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计数器壳体的内部的图。
图5是从下方观察计数器壳体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6是计数器壳体的剖视图。
图7是LCD的俯视图。
图8是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从下方观察计数器壳体的内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动绕线轮;1手柄;2绕线轮主体;3卷筒;4马达;5计数器壳体;50壳体主体;51显示装置;52前面板;60第1主体部件;60b面板装配部;60d开口部;60e支承部;61e第1支承部;62e第2支承部;81e内螺纹部;82e螺栓部件;91 LCD;92导光板;92a第1凹部;92b第2凹部;93加强板;161e第1支承部;192导光板;192a第1凹部;261d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采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绕线轮10将钓线向前方放出。如图1及图2所示,电动绕线轮10主要包括手柄1、绕线轮主体2、卷筒3、马达4和计数器壳体5(显示壳体的一例)。手柄1装配于绕线轮主体2。卷筒3旋转自如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2。马达4内置于卷筒3中。计数器壳体5用于进行水深显示等,并装配于绕线轮主体2的上部。在绕线轮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将手柄1的旋转及马达4的旋转传递至卷筒3的旋转传递机构(参照图2)。
<绕线轮主体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绕线轮主体2具有框架13、覆盖框架13的两侧的第1侧盖14及第2侧盖15、上盖16以及前盖17。
上盖16配置于框架13与第1侧盖14及第2侧盖15之间,且配置于第1侧盖14及第2侧盖15的上部。并且,上盖16以相对于第1侧盖14及第2侧盖15沿着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方式,装配于第1侧盖14及第2侧盖15。
前盖17覆盖框架13的前方。框架13是铝压铸制成的一体成形的部件,具有第1侧板13a和第2侧板13b以及连结部件13c。
在第1侧板13a中形成有圆形的第1开口13d。在第1开口13d中装配有马达保持器7。在第1侧板13a的第1开口13d的周围,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例如6个)的贯通孔(未图示)。贯通孔用于将马达保持器7固定于第1侧板13a。
在第2侧板13b中形成有圆形的第2开口13e。在第2开口13e中装配有机构装配板19,该机构装配板19用于装配包含旋转传递机构6在内的各种机构。第1侧盖14配置于手柄1的相反侧并覆盖第1侧板13a的外侧。
连结部件13c在多个部位连结第1侧板13a和第2侧板13b。
第1侧盖14具有盖主体14a和冷却盖14b。冷却盖14b装配于盖主体14a的马达配置部分。冷却盖14b具有马达4的冷却用的狭缝14c。
第2侧盖15配置于手柄1装配侧,并覆盖第2侧板13b的外侧。机构装配板19配置于第2侧板13b和第2侧盖15之间。在机构装配板19的中心部装配有用于支承卷筒3的轴承44。
在上部的连结部件13c上设置有用于装配计数器壳体5的壳体接纳部113c(参照图1)。通过将固定部件例如螺纹部件旋合于壳体接纳部113c的内螺纹部113d,从而将计数器壳体5装配于壳体接纳部113c。在下部的连结部件13c上设置有用于装配钓竿的竿装配脚18。
<卷筒的结构>
如图2所示,卷筒3具有:卷绕钓线的绕线体部3a;一体形成于绕线体部3a的两端的第1凸缘部3b及第2凸缘部3c。绕线体部3a形成为中空的。在绕线体部3a的内部形成有马达收纳空间3d和行星收纳空间3e。在马达收纳空间3d中收纳有马达4。在行星收纳空间3e中收纳有构成旋转传递机构6的行星减速机构40。行星减速机构40将马达4的旋转减速并传递至卷筒3。卷筒3的一端(图2的左侧)由轴承4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马达4(后述的马达壳体20)。在卷筒3的另一端(图2的右端)固定有旋转支承用的固定板46。固定板46由轴承44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2的机构装配板19。
<马达的结构>
马达4例如是无刷马达。如图2所示,马达4具有:马达壳体20;设置于马达壳体20的内周面的定子22;配置于定子22的内周侧的转子24;以及固定有转子的输出轴26。马达壳体20是为了提高耐蚀性而进行了防蚀铝处理的铝合金制的部件。
马达壳体20是覆盖定子22和转子24的壳体。在马达壳体20上装配有用于将输出轴26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承30。定子22固定于马达壳体20的内周部。定子22具有未图示的多个(例如三个)叠片铁芯和卷绕在叠片铁芯上的线圈。转子24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输出轴26。
在输出轴26上装配有转子24。输出轴26由装配于马达壳体20的轴承30和装配于马达保持器7的轴承32支承。在输出轴26的一端(图2的左侧)装配有用于禁止输出轴26的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的单向离合器34。在输出轴26的另一端(图2的右侧)装配有构成旋转传递机构6的行星减速机构40。
<计数器壳体>
如1~图4所示,计数器壳体5具有壳体主体50、显示装置51以及前面板52(面板部件的一例)。
壳体主体50装配于框架13。具体地讲,壳体主体50经由固定部件例如螺纹部件(未图示)固定于框架13。更具体地讲,壳体主体50在上盖16与第1侧盖14及第2侧盖15之间,经由固定部件例如螺纹部件(未图示)固定于上部的连结部件13c的壳体接纳部113c(内螺纹部113d)。
壳体主体50具有第1主体部件60和第2主体部件70。第1主体部件60是构成壳体主体50的上部的部件。第1主体部件60装配于第2主体部件70的上部。具体地讲,第1主体部件60嵌入装配于第2主体部件70中。由此,在第1主体部件60和第2主体部件70之间形成有用于配置显示装置51及控制基板98的空间。
如图3及图4所示,在第1主体部件60装配于第2主体部件70的状态下,计数器壳体5(第1主体部件60及第2主体部件70)如上所述经由形成于第2主体部件70的螺纹孔部70f固定于框架13。并且,在该状态下,计数器壳体5(第1主体部件60及第2主体部件70)经由形成于第2主体部件70的螺纹孔部70g,通过螺纹部件(未图示)固定于上盖16。
第1主体部件60具有主体部60a、面板装配部60b、三个按钮孔60c、开口部60d和多个支承部60e。在主体部60a的上表面形成有面板装配部60b。如图3及图6所示,面板装配部60b具有面板装配面160b和框部260b。在面板装配面160b上通过粘结剂装配有前面板52。
面板装配面160b的外形形成为多边形状。具体地讲,面板装配面160b的外形实质上形成为梯形。在面板装配面160b的外周部形成有框部260b。框部260b从面板装配面160b的外周部向外侧突出。即,框部260b实质上形成为梯形。在三个按钮孔60c中配置有操作按钮。
如图4所示,开口部60d形成于面板装配面160b。开口部60d实质上形成为矩形。开口部60d的四个角部260d中的两个角部261d被切角。这两个角部261d(切角部)是前方侧的角部。具体地讲,这两个角部261d是比其他两个角部更接近面板装配部60b的外周的角部。更具体地讲,这两个角部261d是比其他两个角部260d更接近面板装配面160b的框部260b的角部。在开口部60d中配置显示装置51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后述的LCD 91(Liquid Crystal Monitor:液晶显示器)。
如图4~图6所示,多个支承部60e是支承显示装置51的外周部的部分。多个支承部60e例如三个支承部在开口部60d的附近一体地形成于第1主体部件60。具体地讲,三个支承部60e中的两个支承部(第1支承部61e)一体地形成于构成开口部60d的一边的第1缘部161d。两个第1支承部61e分别形成为钩状。换言之,两个第1支承部61e分别实质上形成为L字状。两个第1支承部61e分别具有基端部71e和末端部72e。基端部71e是从第1缘部161d朝向面板装配部60b的相反侧延伸的部分。末端部72e一体地形成于基端部71e的末端,是从基端部71e的末端朝向开口部60d的开口侧延伸的部分。
并且,如图4~图6所示,三个支承部60e中的一个支承部(第2支承部62e)一体地形成于面板装配部60b的相反侧的面。该第2支承部62e具有内螺纹部81e和螺栓部件82e。螺栓部件82e旋合于内螺纹部81e的内螺纹。
第2主体部件70是构成壳体主体50的下部的部件。如图3及图6所示,在第2主体部件70上装配有控制基板98、马达控制用的基板99以及散热器97。控制基板98对绕线轮整体进行统一控制。在控制基板98上连接有挠性印刷基板(未图示)的一端部。并且,挠性印刷基板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显示装置51。
例如控制基板98对LCD 91及光源95进行控制。如图5所示,在控制基板98上配置有用于向导光板92(导光部的一例)照射光的光源95。光源95基于来自控制基板98的信号,控制光的照射时刻及照射时间。在图5中,为了说明光源95的位置,在第1主体部件60上用虚线表示光源95。
在马达用的基板99上配置有例如包含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的马达驱动电路。FET作为根据占空比进行开关的开关元件发挥功能。并且,FET例如作为用于对马达4的定子22的线圈依次进行励磁及消磁的开关元件发挥功能。
散热器97对第1主体部件60和第2主体部件70之间的空间的热进行散热。散热器97在马达用的基板99的下方装配于第2主体部件70。
显示装置51用于进行水深显示等。显示装置51经由挠性印刷基板接收来自控制基板98的信号,并根据该信号进行水深显示等。显示装置51在外周部由三个支承部60e例如两个第1支承部61e及一个第2支承部62e支承。显示装置51的外周部配置于第1支承部61e及第2支承部62e与壳体主体50之间。
如图3及图5~7所示,显示装置51具有LCD 91(Liquid Crystal Monitor)和导光板92。LCD 91是液晶面板,接收来自控制基板98的信号来显示信息。如图7所示,LCD 91实质上形成为矩形。LCD 91的四个角部191中的两个角部191a(倒角部)被倒角。LCD 91以LCD 91的倒角部191a与开口部60d的切角部261d(参照图3及图4)对置的方式配置于开口部60d。并且,LCD 91在导光板92和后述的前面板52之间配置于开口部60d。
如图4~图5及图8所示,导光板92用于将来自光源95的光引导至LCD 91。如图8所示,导光板92实质上形成为矩形。在导光板92的外周部例如导光板92的一边形成有两个第1凹部92a。导光板92的第1凹部92a与第1支承部61e卡合。具体地讲,导光板92的第1凹部92a与第1支承部61e的基端部71e嵌合。并且,在导光板92的外周部例如与上述的导光板92的一边对置的边形成有一个第2凹部92b。导光板92的第2凹部92b与第2支承部62e卡合(参照图4)。具体地讲,在导光板92的第2凹部92b中配置有第2支承部62e的内螺纹部81e。
这样,通过使第1凹部92a及第2凹部92b与第1支承部61e及第2支承部62e卡合,将导光板92(显示装置51)定位于第1主体部件60(壳体主体50)。在该状态下,通过将螺栓部件82e旋合于内螺纹部81e的内螺纹,将导光板92(显示装置51)固定于第1主体部件60(壳体主体50)。由此,导光板92的外周部配置并支承于第1支承部61e的末端部72e及第2支承部62e的螺栓部件82e的头部与第1主体部件60的面板装配部60b的背面之间。
即,显示装置51的外周部(导光板92)在配置于第1支承部61e及第2支承部62e与壳体主体50之间的状态下,由第1支承部61e及第2支承部62e支承。
如图3及图6所示,前面板52是覆盖LCD 91的面板。并且,前面板52是使光透过的面板。前面板52在显示装置51的显示侧装配于壳体主体50的第1主体部件60。具体地讲,前面板52通过粘结剂例如双面胶带装配于第1主体部件60的面板装配部60b。由此,在前面板52与导光板92之间,LCD 91配置于开口部60d。另外,在图3中用虚线表示前面板52。
<计数器壳体的组装>
在本计数器壳体5中,首先将导光板92装配于第1主体部件60。具体地讲,导光板92的两个第1凹部92a嵌合于第1主体部件60的两个第1支承部61e。并且,在将导光板92的第1凹部92a嵌合于第1主体部件60的第1支承部61e的状态下,导光板92的第2凹部92b配置于第1主体部件60的第2支承部62e的内螺纹部81e。在该状态下,螺栓部件82e旋合于形成在第2支承部62e的内螺纹部81e的内螺纹。由此,将导光板92配置于多个支承部(第1支承部61e及第2支承部62e)和第1主体部件60之间。接着,将LCD 91嵌入第1主体部件60的开口部60d中,并配置于导光板92上。接着,将前面板52装配于第1主体部件60的面板装配部60b。接着经由挠性印刷基板,将装配在第2主体部件70上的控制基板98的连接器(未图示)和装配在第1主体部件60上的LCD 91的连接器91a(参照图5及图7)连接起来。最后,在该状态下将第1主体部件60装配于第2主体部件70。
<总结>
(1)本计数器壳体5包括显示装置51、壳体主体50(第1主体部件60)和前面板52(面板部件)。壳体主体50具有开口部60d和多个支承部60e。在开口部60d中配置有显示装置51的至少一部分,例如LCD 91。多个支承部60e(第1支承部61e及第2支承部62e)用于支承显示装置51的外周部。前面板52在显示装置51的显示侧装配于壳体主体50。
在该计数器壳体5中,显示装置51的外周部以LCD 91配置于开口部60d的方式支承于多个支承部60e。这样,在该计数器壳体5中,将显示装置51不是固定于控制基板98而是固定于壳体主体50,因此,不再需要在控制基板98上确保上述的空间。由此,能够使控制基板98小型化。即,能够使覆盖控制基板98的计数器壳体5小型化。
(2)在本计数器壳体5中,显示装置51的外周部配置于第1支承部61e及第2支承部62e(多个支承部)与第1主体部件60(壳体主体50)之间。在该情况下,由于显示装置51的外周部配置于第1支承部61e及第2支承部62e与第1主体部件60之间,因此能够将显示装置51可靠地固定于壳体主体50。
(3)在本计数器壳体5中,第1支承部61e及第2支承部62e(多个支承部)中的至少任一个具有内螺纹部81e和旋合于内螺纹部81e的螺栓部件82e。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第1支承部61e及第2支承部62e中的至少任一个与第2支承部62e对应。在该情况下,由于螺栓部件82e旋合于第2支承部62e的内螺纹部81e,因此能够将显示装置51更可靠地固定于壳体主体50。
(4)在本计数器壳体5中,显示装置51的外周部具有第1凹部92a及第2凹部92b。第1凹部92a及第2凹部92b与第1支承部61e及第2支承部62e卡合。这样,显示装置51的外周部的第1凹部92a及第2凹部92b与第1支承部61e及第2支承部62e卡合,因此,能够将显示装置51可靠地定位于壳体主体50。
(5)在本计数器壳体5中,显示装置51具有LCD 91和向LCD 91引导光的导光板92(导光部)。LCD 91在前面板52与导光板92之间配置于开口部60d。在该情况下,导光板92的外周部由第1支承部61e及第2支承部62e支承。并且,LCD 91在前面板52与导光板92之间配置于开口部60d。这样,通过配置导光板92及LCD 91,能够使计数器壳体5的厚度变薄。
(6)在本计数器壳体5中,第1主体部件60(壳体主体50)具有用于装配前面板52的面板装配部60b。面板装配部60b的外形形成为多边形状。具体地讲,面板装配部60b的外形实质上形成为梯形。开口部60d的接近面板装配部60b的外周的角部261d被切角。
在该情况下,在第1主体部件60上设置有例如梯形的面板装配部60b。开口部60d的存在于与该面板装配部60b的外周接近的位置的角部261d被切角。具体地讲,开口部60d的存在于与该面板装配部60b的梯形的脚接近的位置的角部261d被切角。由此,能够增大面板装配部60b的外周与开口部60d的角部261d之间的间隔D(参照图3)。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异物(包含水)从前面板52与面板装配部60b的外周之间的间隙侵入。
(7)本电动绕线轮10还包括用于控制显示装置51的控制基板98。控制基板98配置于第2主体部件70。
在该情况下,显示装置51配置于第1主体部件60,控制基板98配置于第2主体部件70。由此,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基板上确保显示装置用的空间,因此能够使基板小型化。即,能够使显示壳体小型化。
(8)本电动绕线轮10包括:具有上述的计数器壳体5的绕线轮主体2;旋转自如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的手柄1;以及通过手柄1的旋转而卷绕钓线的卷筒3。在该电动绕线轮10中,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计数器壳体5,因此能够实现计数器壳体5的小型化。即,能够实现电动绕线轮10的小型化。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特别地,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多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能够根据需要任意组合。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显示装置51具有LCD 91和导光板92的情况的示例,但也可以如图9所示,显示装置51还具有对导光板92进行加强的加强板93(加强部的一例)。在该情况下,在加强板93的外周部,与显示装置51的外周部同样地形成有与第1凹部92a对应的凹部93a和与第2凹部92b对应的凹部(未图示)。由此,能够使导光板92的外周部及加强板93的外周部支承于第1支承部61e及第2支承部62e。在该情况下,即便导光板92的刚性小,由于导光板92由加强板93加强,因此也能够利用第1支承部61e及第2支承部62e可靠地支承导光板92。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显示装置51由两个第1支承部61e及一个第2支承部62e支承的情况的示例,但显示装置151也可以由多个支承部例如三个第1支承部161e支承。在该情况下,例如如图10所示,在导光板192中形成有三个第1凹部192a。并且,在第1主体部件160(壳体主体150)上形成有三个第1支承部161e。
三个第1凹部192a分别嵌合于对应的第1支承部161e。具体地讲,首先,将导光板192的两个第1凹部192a嵌合于第1主体部件160的两个第1支承部161e。并且,在将这两个第1凹部192a嵌合于第1主体部件160的第1支承部161e的状态下,使导光板192弹性变形,从而使其他的第1凹部192a嵌合于其他的第1主体部件160的第1支承部161e。由此,将导光板192配置于三个第1支承部161e与第1主体部件160之间。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显示装置151更容易地装配于壳体主体150。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其他实施方式(A)的加强板93对导光板192进行加强。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垂钓用绕线轮的壳体主体及垂钓用绕线轮。

Claims (9)

1. 一种显示壳体,是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其特征在于,
该显示壳体包括:
显示装置;
壳体主体,具有配置上述显示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开口部和用于支承上述显示装置的外周部的多个支承部;以及
面板部件,在上述显示装置的显示侧装配于上述壳体主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装置的外周部配置于多个上述支承部与上述壳体主体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壳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支承部的至少任一个包括内螺纹部和旋合于上述内螺纹部的螺栓部件。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装置的外周部具有与多个上述支承部中的至少任一个卡合的凹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部和向上述显示部引导光的导光部,
上述显示装置的外周部是上述导光部的外周部,
上述显示部在上述面板部件与上述导光部之间配置于上述开口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装置还具有对上述导光部进行加强的加强部,
上述显示装置的外周部是上述导光部的外周部及上述加强部的外周部。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主体具有用于装配上述面板部件的面板装配部,
上述面板装配部的外形形成为多边形状,
上述开口部的接近上述面板装配部的外周的角部被切角。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壳体,其特征在于,
该显示壳体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显示装置的控制基板,
上述壳体主体具有:第1主体部件,具有上述开口部和多个上述支承部;以及第2主体部件,装配于上述第1主体部件,在与上述第1主体部件之间形成内部空间,并用于配置上述控制基板,
上述面板部件配置于上述第1主体部件。
9. 一种垂钓用绕线轮,其特征在于,该垂钓用绕线轮包括:
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壳体;
装配有上述显示壳体的绕线轮主体;
旋转自如地装配于上述绕线轮主体的手柄;以及
通过上述手柄的旋转而卷绕钓线的卷筒。
CN201310707189.3A 2012-12-28 2013-12-20 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及垂钓用绕线轮 Pending CN1039075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8548A JP2014128238A (ja) 2012-12-28 2012-12-28 釣用リールの表示ケース、及び釣用リール
JP2012-288548 2012-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7576A true CN103907576A (zh) 2014-07-09

Family

ID=51033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07189.3A Pending CN103907576A (zh) 2012-12-28 2013-12-20 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及垂钓用绕线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28238A (zh)
KR (1) KR20140086806A (zh)
CN (1) CN103907576A (zh)
TW (1) TWI5803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4059B2 (ja) 2016-03-31 2019-07-31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6677A (zh) * 2002-09-30 2004-05-19 ��ʽ���絺Ұ 渔线轮、钓鱼信息显示设备和钓鱼信息显示系统
CN1623383A (zh) * 2003-12-01 2005-06-08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卷线器的卷线器主体
CN1891039A (zh) * 2005-06-30 2007-01-10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上的渔线轮主体
CN101554148A (zh) * 2008-04-10 2009-10-14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钓鱼用线轴
KR20100123597A (ko) * 2009-05-15 2010-11-24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노 전동 릴의 카운터 케이스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528Y2 (zh) * 1987-02-16 1992-03-10
JPH02138568U (zh) * 1989-04-24 1990-11-19
US5397071A (en) * 1993-07-26 1995-03-14 Daiwa Seiko, Inc. Motor-operated fishing reel
JP2010263838A (ja) * 2009-05-15 2010-11-25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の水深表示装置
JP5460404B2 (ja) * 2010-03-24 2014-04-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のカウンタケース
JP5986724B2 (ja) * 2010-10-26 2016-09-06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6677A (zh) * 2002-09-30 2004-05-19 ��ʽ���絺Ұ 渔线轮、钓鱼信息显示设备和钓鱼信息显示系统
CN1623383A (zh) * 2003-12-01 2005-06-08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卷线器的卷线器主体
CN1891039A (zh) * 2005-06-30 2007-01-10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上的渔线轮主体
CN101554148A (zh) * 2008-04-10 2009-10-14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钓鱼用线轴
KR20100123597A (ko) * 2009-05-15 2010-11-24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노 전동 릴의 카운터 케이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0351B (zh) 2017-05-01
JP2014128238A (ja) 2014-07-10
TW201424583A (zh) 2014-07-01
KR20140086806A (ko) 2014-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66702B2 (en) Winch
CA2728263C (en) Inspection vehicle for inspecting an air gap between the rotor and the stator of a generator
CN102803789B (zh) 涡轮、减速机以及带减速机的电机
JP2008000065A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US20200318778A1 (en) Driving device, gimbal, photographing device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3907576A (zh) 垂钓用绕线轮的显示壳体及垂钓用绕线轮
CN209843150U (zh) 一种用于组成机械旋转点阵屏的舵机组件
JP2016086657A (ja) 電動リール
JP6215143B2 (ja) 電動リール用モニタケース
CN101197513B (zh) 马达
CN1891039B (zh) 双轴承渔线轮上的渔线轮主体
CN100571508C (zh) 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
JP4144894B2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018191590A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カウンターケース
CN104456003A (zh) 多功能支架
CN110710503B (zh) 钓鱼用电动渔线轮
JP2014128238A5 (zh)
JP6936767B2 (ja) 開閉装置、及びシャッタ装置
CN218006019U (zh) 一种短轴型永磁电机
CN201667580U (zh) 消音外转马达外罩
US20190208755A1 (en) Dual-bearing reel
CN103683554A (zh) 马达定子组
CN101677196A (zh) 模制电动机及电动车辆
JP2024039438A (ja) 制御ケース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CN201854161U (zh) 一种外转子无刷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