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8089B - 一种高产l‑丙氨酸且耐受自来水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产l‑丙氨酸且耐受自来水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98089B CN103898089B CN201410140630.9A CN201410140630A CN103898089B CN 103898089 B CN103898089 B CN 103898089B CN 201410140630 A CN201410140630 A CN 201410140630A CN 103898089 B CN103898089 B CN 1038980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n
- bacterium
- sequence
- gene
- clp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14—Hydrolases (3)
- C12N9/48—Hydrolases (3) acting on peptide bonds (3.4)
- C12N9/50—Proteinases, e.g. Endopeptidases (3.4.21-3.4.25)
- C12N9/52—Proteinases, e.g. Endopeptidases (3.4.21-3.4.25) derived from bacteria or Archae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3/00—Prepar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13/04—Alpha- or beta- amino acids
- C12P13/06—Alanine; Leucine; Isoleucine; Serine; Homoseri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L‑丙氨酸且耐受自来水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建重组菌的方法,为突变出发菌中的lon基因和clpA基因,得到重组菌;所述突变出发菌中的lon基因为将所述出发菌中的lon基因核苷酸序列自5’末端第1310位的C突变为A;所述突变出发菌中的clpA基因为将所述出发菌中的clpA基因核苷酸序列自5’末端第1895位的T突变为G。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通过将大肠杆菌工程菌XZ‑A26中的lon基因和clpA基因进行突变,得到的重组菌XZ‑A47,不仅能够提高L‑丙氨酸产量,而且还可以在自来水配置的发酵培养基中高产L‑丙氨酸,采用自来水配置可以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产L-丙氨酸且耐受自来水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L-丙氨酸作为人体非必需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由甘氨酸的氨基转移至丙酮酸而成。L-丙氨酸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带有甜味,易溶于水,在食品及医药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在食品工业领域,L-丙氨酸可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加入L-丙氨酸后能够明显提高食品及饮料中蛋白质利用率。L-丙氨酸能够改善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味感,使其如同天然甜味剂。另外,L-丙氨酸还能够改善有机酸的酸味,使其更接近自然味道。在医药领域,L-丙氨酸常被用作氨基酸类营养药,同时L-丙氨酸也是制造维生素B6、合成泛酸钙和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目前,L-丙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合成法。其中化学合成法主要有丙酸氯化氨化法、α-溴丙酸氯化法和氰醇法。这些方法都需要石油基原材料,如丙酸、α-溴丙酸、乙醛和氢氰酸等,因此成本受困于原油价格。随着石油价格的提升,成本会越来越高。另外,这些方法都是经过复杂的化学催化完成的,污染重,分离提取成本高,不适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生物法生产L-丙氨酸目前主要是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在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催化下进行脱羧反应生产L-丙氨酸。该方法是目前国内L-丙氨酸生产厂家主要使用的生产技术。但是由于该方法中的原材料天冬氨酸的生产是以顺酐为原料的,因此L-丙氨酸的生产成本依旧依赖于石油价格。随着石油资源的匮乏和价格的提升,顺酐资源的紧张和价格上涨将导致天冬氨酸的供给存在巨大的隐患,从而会影响到L-丙氨酸的生产及成本。
随着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的发展,近年来使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丙氨酸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微生物发酵法能够实现以葡萄糖等糖类为原料生产L-丙氨酸。葡萄糖属于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可以通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获得。因此,使用其作为原材料,能够使L-丙氨酸的生产成本保持在稳定的水平,具有长远的经济优势。目前,已经有多株能够生产L-丙氨酸的菌株的报道。Smith等构建了一株E.coli ALS929(pTrc99A-alaD)菌株,其中在质粒中表达的丙氨酸脱氢酶AlaD能够将胞内生成的丙酮酸转化为L-丙氨酸,该菌株经过48小时发酵后,能够生产88g/L的L-丙氨酸。Lee等构建了一株E.coli ALA887(pTrc99A-alaD)菌株,发酵生产时能够在27小时内生产32g/L的L-丙氨酸。在这些菌株中,丙氨酸脱氢酶是生产L-丙氨酸的关键步骤,在报道的菌株中,编码该蛋白的基因一般是通过高拷贝质粒进行表达的。在进行菌株培养基发酵过程中,需要添加抗生素来维持质粒的稳定遗传。这些因素将导致发酵过程工艺复杂并提高L-丙氨酸生产的成本。因此,随着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的发展,构建遗传稳定的L-丙氨酸生产菌株并经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丙氨酸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菌株发酵生产L-丙氨酸使用的都是由蒸馏水配置的培养基,蒸馏水在工业生产中提高了生产的成本。开发能够直接使用自来水配置的培养基进行发酵生产L-丙氨酸的菌株并用于生产,将极大的降低L-丙氨酸的生产成本。但是相对于蒸馏水,自来水中存在大量的离子并且浓度较高。为了获得能够直接使用自来水配置的培养基进行发酵的菌株,需要提高菌株对高离子浓度的耐受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构建重组菌A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构建重组菌A(XZ-A43)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出发菌染色体上的lon蛋白编码基因替换为lon*蛋白的编码基因,得到的重组菌A;
所述lo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将所述lon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第437位丙氨酸A突变为天冬氨酸D。
上述方法中,所述lon*蛋白为由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第1-2355位核苷酸编码的蛋白。
上述方法中,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为将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第1310位的碱基为C突变为A得到的基因。
上述方法中,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第1-2355位核苷酸;
所述将出发菌染色体上的lon蛋白编码基因替换为lon*蛋白编码基因具体为将含有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的DNA片段Ⅱ同源重组到所述出发菌中;
所述DNA片段Ⅱ的核苷酸序列尤其具体为序列表中序列2。
上述方法中,所述出发菌为通过将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染色体上的L-丙氨酸脱氢酶基因整合在大肠杆菌ATCC8739染色体的乳酸脱氢酶处,再依次敲除所得大肠杆菌染色体的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基因、乙醇脱氢酶基因、乙酸激酶基因、富马酸还原酶基因和丙氨酸消旋酶基因,然后在发酵罐中连续传代培养而得的基因工程菌;
所述出发菌具体为大肠杆菌XZ-A26CGMCC No.4036。
上述同源重组具体通过两步进行:
1)将DNA片段I导入带有pKD46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XZ-A26中,进行第一次同源重组,得到中间菌XZ-A42;
2)将DNA片段Ⅱ导入所述中间菌XZ-A42中,进行第二次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菌XZ-A43(重组菌A)。
由上述的方法制备的重组菌A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构建重组菌B(XZ-A47)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构建重组菌B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上述的出发菌染色体上的lon编码蛋白基因替换为lon*蛋白的编码基因,且将所述出发菌染色体上的clpA蛋白编码基因突变为clpA*蛋白的编码基因,得到的重组菌B;
所述lo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将所述lon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第437位丙氨酸A突变为天冬氨酸D;
所述clp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将所述clpA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第632位异亮氨酸I突变为丝氨酸S。
上述方法中,所述clpA*蛋白为由序列表中序列4自5’末端第1-2272位核苷酸编码的蛋白。
上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所述出发菌染色体上的lon编码蛋白基因替换为lon*蛋白的编码基因,得到重组菌A,再将所述重组菌A染色体上的clpA蛋白编码基因替换为clpA*蛋白的编码基因,得到的重组菌B;上述方法中,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为将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第1310位的碱基为C突变为A得到的基因;
所述clpA*蛋白编码基因为将所述clpA蛋白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第1895位的碱基为T突变为G得到的基因;
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具体为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第1-2355位核苷酸;
所述clpA*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具体为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第1-2272位核苷酸;
上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将出发菌染色体上的lon编码蛋白基因替换为lon*蛋白的编码基因为将含有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的DNA片段Ⅲ同源重组到所述出发菌中;
所述将所述中间菌染色体上的clpA蛋白编码基因替换为clpA*蛋白的编码基因为将含有所述clpA*蛋白编码基因的DNA片段Ⅳ同源重组到所述重组菌A中;
所述DNA片段Ⅲ的核苷酸序列具体为序列表中序列3;
所述DNA片段Ⅳ的核苷酸序列具体为序列表中序列4。
上述方法具体通过两步同源重组进行:
1)将DNA片段Ⅲ导入带有pKD46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XZ-A43中,进行第一次同源重组,得到中间菌XZ-A46;
2)将DNA片段Ⅳ导入所述中间菌XZ-A46中,进行第二次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菌XZ-A47(重组菌B)。
由上述的方法制备的重组菌B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上述的重组菌A或上述的重组菌B在产生和/或提高L-丙氨酸中的应用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所述产生和/或提高L-丙氨酸具体为将所述重组菌A或所述重组菌B在自来水作为溶剂配制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生成。
或一种产生L-丙氨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自来水作为溶剂配制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重组菌A或所述重组菌B,收集发酵产物,即得到L-丙氨酸。
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构建了两种重组菌,一种为将大肠杆菌工程菌XZ-A26中的lon基因进行突变,得到的重组菌XZ-A43,另一种为将大肠杆菌工程菌XZ-A26中的lon基因和clpA基因进行突变,得到的重组菌XZ-A47;这两种重组菌不仅能够提高L-丙氨酸产量,而且还可以在自来水配置的发酵培养基中高产L-丙氨酸,采用自来水配置可以节约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大肠杆菌工程菌XZ-A26CGMCC No.4036,于2010年7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36,分类命名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该菌株能够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发酵生产L-丙氨酸。
下述实施例中的自来水取自首创自来水公司山海关分公司(硬度:2-3mmol/L、pH=6.5-7.5、电导率:400-600μs/cm、氯化物100-250mg/L、硫酸盐100-250mg/L)。
下述实施例中的蒸馏水(硬度0、pH=7.0-8.0、电导率:5μs/cm)
实施例1、用自来水配置的培养基筛选产L-丙氨酸且耐自来水菌株
1、对比蒸馏水和自来水配置的培养基对大肠杆菌工程菌XZ-A26发酵生产L-丙氨酸的影响
大肠杆菌工程菌XZ-A26CGMCC No.4036(具体特征见表1),能够在蒸馏水配置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发酵葡萄糖生产L-丙氨酸。然而,由于工业发酵中使用蒸馏水成本太高,因此希望能直接使用自来水配置培养基。
因此,对比了蒸馏水和自来水配置的培养基对大肠杆菌工程菌XZ-A26发酵生产L-丙氨酸的影响。
表1生产L-丙氨酸的重组大肠杆菌
具体步骤如下:
种子培养基:将如下溶质溶解在溶剂蒸馏水中,得到种子培养基:
葡萄糖120g/L,氯化铵5g/L,NaH2PO45g/L,Na2HPO45g/L,MgSO4·7H2O1g/L,CaCl22H2O0.1g/L,微量无机盐5ml/L,培养基pH6.5。
微量无机盐组成为:FeCl3·6H2O1.5mg,CoCl2·6H2O0.1mg,CuCl2·2H2O0.1mg,ZnCl20.1mg,Na2MoO4·2H2O0.1mg,MnCl2·4H2O0.2mg,蒸馏水定容至1L,过滤除菌。
发酵培养基I的组成为:同种子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II的组成为:同种子培养基,只是用自来水替代蒸馏水作为溶剂。
250ml三角瓶中种子培养基为150ml,121℃灭菌15min。冷却后接入XZ-A26,在30℃,摇床转速为50rpm,培养18h,用于发酵培养基接种。
3L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基体积为2.4L,121℃灭菌15min。接种量为0.1%(V/V)。发酵温度为30℃,搅拌转速为100rpm,发酵48h。中和剂为氨水,使发酵罐的pH控制在6.5。
分析方法:使用安捷伦(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对发酵液中的组分进行测定。发酵液中的葡萄糖和有机酸浓度采用伯乐(Biorad)公司的Aminex HPX-87H有机酸分析柱。L-丙氨酸的定量和手性测定采用大赛璐(Daciel)公司的配基交换型手性异构体液相色谱分离柱(Chiralpak MA(+))。
结果见表2,菌株XZ-A26在蒸馏水配置的发酵培养基I中发酵48小时,L-丙氨酸产量达到115g/L。在自来水配置的发酵培养基II中发酵48小时,L-丙氨酸产量达80g/L,产量降低了30%。
表2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丙氨酸
a使用3L的发酵罐,发酵培养基为2.4L。使用的中和剂为氨水,使发酵罐的pH控制在6.5。
b以XZ-A26菌株在自来水配置的发酵培养基II中L-丙氨酸产量定义为100%。
2、采用适应进化提高工程菌耐受自来水的能力
采用适应进化技术,在自来水配置的培养基中连续传代工程菌XZ-A26,以提高其耐受自来水的能力。
进化代谢所使用的发酵培养基同上述1中所述发酵培养基II的成分相同。进化代谢过程使用500ml的发酵罐,发酵培养基II的体积为250ml,121℃灭菌15min,冷却后接入XZ-A26,接种量为0.1%(V/V)。发酵温度为30℃,搅拌转速为100rpm。发酵过程中使用氨水为中和剂,使发酵罐的pH控制在6.5。在发酵罐中连续传代培养工程菌,每24小时将发酵罐中的菌液按照1:1000的比例转接到一个新的发酵罐中。经过820代转接,最终获得菌株XZ-A41(表1)。
使用同上述1中所述的方法,在用自来水配置的发酵培养基II中发酵获得的工程菌XZ-A41,48小时后L-丙氨酸产量达114g/L,和在蒸馏水配置的培养基中发酵产量基本一样(表2)。
上述结果表明,工程菌XZ-A41不仅可以高产L-丙氨酸,而且耐受自来水。因此,为了研究其耐受性是否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对其基因组进行测序。
3、工程菌XZ-A41的基因组测序
(1)发酵培养与基因组制备
挑取工程菌株XZ-A41的单克隆接种到4ml的LB液体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为37℃,转速为250rpm的条件下震荡培养过夜,设定三个平行。将培养好的三个平行中的细胞混匀并收集细胞,使用Genomic DNA Purification Kit(promega)抽提细菌基因组DNA。DNA浓度的检测通过Qubit Fluoromete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定量完成。
(2)基因组重测序
基因组重测序由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构建Paired-End片段库进行测序,整体测序深度在100倍以上,期望数据量为500Mbp。测序采用的技术方法和路线为:DNA样品制备――上机测序――数据处理—生物信息分析。序列分析的参考序列为E.coliATCC8739的基因组序列(http://www.ncbi.nlm.nih.gov/nuccore/NC_010468.1)。
结果:对工程菌XZ-A41基因组重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clpA基因(编码ATP依赖型分子伴侣蛋白ClpA,GenBank No.ADT74495.1)的核苷酸序列第1895位的T突变为G,其对应的氨基酸第632位的I突变成S,将该基因命名为clpA*,编码的蛋白为clpA*。
另外,发现lon基因(编码ATP依赖型蛋白酶La,GenBank No.AFH10177.1)核苷酸序列第1310位的C突变为A,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第437位的A突变成D。将该基因命名为lon*,编码的蛋白为lon*。
因此,认为耐自来水性可能是由于clpA基因和lon基因突变引起的,下一步对出发菌的这两个基因进行突变,从而获得耐自来水菌株。
实施例2、lon基因突变获得产L-丙氨酸且耐自来水菌株XZ-A43
为了验证lon基因突变(C1310A)对工程菌株耐受自来水能力的影响,将lon*通过两步同源重组的方法引入XZ-A26,获得XZ-A43(表1)。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以pXZ-CS质粒(Tan et al.,Appl Environ Microbiol.2013,79:4838-4844;公众可从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DNA为模板,使用引物XZ-lon*cat-up/XZ-lon*sacB-down扩增出2719bp的DNA片段I(序列1)。
扩增体系为:NewEngland Biolabs Phusion5X缓冲液10μl、dNTP(每种dNTP各10mM)1μl、DNA模板20ng、引物(10μM)各2μl、Phusion High-Fidelity DNA聚合酶(2.5U/μl)0.5μl、蒸馏水33.5μl,总体积为50μl。
扩增条件为98℃预变性2分钟(1个循环);98℃变性10秒、56℃退火10秒、72℃延伸30秒(30个循环);72℃延伸5分钟(1个循环)。
DNA片段I包含编码ATP依赖型蛋白酶La的lon基因上游同源臂50个碱基(序列1自5’末端第1-50位核苷酸)、cat-sacB DNA片段(序列1自5’末端第51-2669位核苷酸)及编码ATP依赖型蛋白酶La的lon基因下游同源臂50个碱基(序列1自5’末端第2670-2719位核苷酸)。
将DNA片段I用于第一次同源重组,首先将pKD46质粒(来源于合肥百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氯化钙转化法转化至大肠杆菌工程菌株XZ-A26,得到带有pKD46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XZ-A26,然后将DNA片段I电转至带有pKD46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XZ-A26。
电转条件为:首先准备带有pKD46质粒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XZ-A26的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将50μl感受态细胞置于冰上,加入50ngDNA片段I,冰上放置2分钟,转移至0.2cm的Bio-Rad电击杯。使用MicroPulser(Bio-Rad公司)电穿孔仪,电击参数为电压2.5kv。电击后迅速将1ml LB培养基转移至电击杯中,吹打5次后转移至试管中,75转,30℃孵育2小时。取200μl菌液涂在含有氯霉素(终浓度为17ug/ml)的LB平板上,37℃过夜培养后,挑选5个单菌落进行PCR验证,使用引物XZ-lon*-up/XZ-lon*-down进行验证,正确的菌落扩增产物为3419bp的片段。挑选一个正确的单菌落,将其命名为XZ-A42。
第二步,以实施例1得到的工程菌株XZ-A4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使用引物XZ-lon*-up/XZ-lon*-down进行PCR扩增,获得2355bp的DNA片段II(其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2),DNA片段II用于第二次同源重组。首先将pKD46质粒通过氯化钙转化法转化至XZ-A42,得到带有pKD46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XZ-A42,然后将DNA片段II电转化至带有pKD46质粒的XZ-A42。
DNA片段II包含lon*基因,lon*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2自5’末端第1-2355位核苷酸,lon*基因为lon基因的第1310位C突变为A,lon*基因编码的蛋白为将lon基因编码的蛋白的第437位丙氨酸A突变为天冬氨酸D。
电转条件为:首先准备带有pKD46质粒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XZ-A42的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将50μl感受态细胞置于冰上,加入50ngDNA片段II,冰上放置2分钟,转移至0.2cm的Bio-Rad电击杯。使用MicroPulser(Bio-Rad公司)电穿孔仪,电击参数为电压2.5kv。电击后迅速将1ml LB培养基转移至电击杯中,吹打5次后转移至试管中,75转,30℃孵育4小时。将菌液转移至含有10%蔗糖的没有氯化钠的LB液体培养基(250ml烧瓶中装50ml培养基),培养24小时后在含有6%蔗糖的没有氯化钠的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培养。经过PCR验证,所用引物为XZ-lon*-up/XZ-lon*-down,正确的菌落扩增产物为2355bp的片段。挑选一个正确的单菌落,将其命名为XZ-A43。
lon*整合所用引物见表3。
使用同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在用自来水配置的发酵培养基II中发酵获得的工程菌XZ-A43,48小时后L-丙氨酸产量达106g/L,相对出发菌株XZ-A26提高了33%。
表3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引物
实施例3、clpA基因和lon基因突变获得产L-丙氨酸且耐自来水菌株XZ-A47
将clpA*(T1895G)通过两步同源重组的方法引入实施例2获得的重组菌XZ-A43,获得XZ-A47(表1)。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以pXZ-CS质粒DNA为模板,使用引物XZ-clpA*cat-up/XZ-clpA*sacB-down扩增出2719bp的DNA片段Ⅲ(序列3)。
DNA片段Ⅲ包含clpA基因上游同源臂50个碱基(序列3自5’末端第1-50位核苷酸)、cat-sacB DNA片段(序列3自5’末端第51-2669位核苷酸)及clpA基因下游同源臂50个碱基(序列3自5’末端第2670-2719位核苷酸)。
首先将pKD46质粒通过氯化钙转化法转化至实施例2获得的重组菌XZ-A43,得到带有pKD46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XZ-A43;然后将DNA片段Ⅲ电转至带有pKD46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XZ-A43,得到重组菌。
将重组菌用引物XZ-clpA*-up/XZ-clpA*-down进行PCR验证,正确的菌落扩增产物为3419bp的片段。挑选一个正确的单菌落,将其命名为XZ-A46。
第二步,以实施例1得到的工程菌株XZ-A4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使用引物XZ-clpA*-up/XZ-clpA*-down进行PCR扩增,获得2272bp的DNA片段Ⅳ(序列4),DNA片段Ⅳ用于第二次同源重组。
DNA片段Ⅳ包含clpA*基因,clp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4自5’末端第1-2272位,clpA*基因为clpA基因的第1895位T突变为G,clpA*基因编码的蛋白为将clpA基因编码的蛋白的第632位异亮氨酸I突变为丝氨酸S。
首先将pKD46质粒通过氯化钙转化法转化至XZ-A46,得到带有pKD46质粒的XZ-A46;然后将DNA片段Ⅳ电转化至带有pKD46质粒的XZ-A46,得到重组菌。
将重组菌用引物XZ-clpA*-up/XZ-clpA*-down进行PCR验证,正确的菌落扩增产物为2272bp的片段。挑选一个正确的单菌落,将其命名为XZ-A47。
上述所用引物序列见表3。
使用同实施例I中所述的方法,在用自来水配置的发酵培养基II中发酵获得的工程菌XZ-A47,48小时后L-丙氨酸产量达114g/L,相对菌株XZ-A26提高了43%(表2)。
实施例4、对比蒸馏水和自来水配置的培养基对大肠杆菌工程菌XZ-A43和XZ-A47发酵生产L-丙氨酸的影响
1、对比蒸馏水和自来水配置的培养基对大肠杆菌工程菌XZ-A43发酵生产L-丙氨酸的影响
使用同实施例1中所述方法,分别在用蒸馏水和自来水配置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XZ-A43菌株。
结果发现,经过48h的发酵后,XZ-A43菌株在蒸馏水配置的发酵培养基I中能够生产114g/L的L-丙氨酸,而在使用自来水配置的培养基II中发酵时能够生产106g/L的L-丙氨酸。XZ-A43菌株和XZ-A26相比,在使用自来水配置的培养基II中发酵时,L-丙氨酸产量提高了32.5%。
2、对比蒸馏水和自来水配置的培养基对大肠杆菌工程菌XZ-A47发酵生产L-丙氨酸的影响
使用同实施例1中所述方法,分别在用蒸馏水和自来水配置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XZ-A47菌株。结果发现,经过48h的发酵后,XZ-A47菌株在蒸馏水配置的发酵培养基I中能够生产114g/L的L-丙氨酸,而在使用自来水配置的培养基II中发酵时能够生产114g/L的L-丙氨酸。XZ-A47菌株和XZ-A26相比,在使用自来水配置的培养基II中发酵时,L-丙氨酸产量提高了42.5%。
Claims (11)
1.一种构建重组菌A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出发菌染色体上的lon蛋白编码基因替换为lon*蛋白的编码基因,得到的重组菌A;
所述lo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将所述lon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第437位丙氨酸A突变为天冬氨酸D;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第1-2355位核苷酸;
所述出发菌为大肠杆菌XZ-A26CGMCC No.40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为将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第1310位的碱基为C突变为A得到的基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出发菌染色体上的lon蛋白编码基因替换为lon*蛋白编码基因具体为将含有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的DNA片段Ⅱ同源重组到所述出发菌中;
所述DNA片段Ⅱ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发菌为通过将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染色体上的L-丙氨酸脱氢酶基因整合在大肠杆菌ATCC8739染色体的乳酸脱氢酶处,再依次敲除所得大肠杆菌染色体的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基因、乙醇脱氢酶基因、乙酸激酶基因、富马酸还原酶基因和丙氨酸消旋酶基因,然后在发酵罐中连续传代培养而得的基因工程菌。
5.由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的重组菌A。
6.一种构建重组菌B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中所述的出发菌染色体上的lon编码蛋白基因替换为lon*蛋白的编码基因,且将所述出发菌染色体上的clpA蛋白编码基因替换为clpA*蛋白的编码基因,得到的重组菌B;
所述lo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将所述lon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第437位丙氨酸A突变为天冬氨酸D;
所述clp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将所述clpA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第632位异亮氨酸I突变为丝氨酸S;
所述clpA*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4自5’末端第1-2272位核苷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所述出发菌染色体上的lon编码蛋白基因替换为lon*蛋白的编码基因,得到重组菌A,再将所述重组菌A染色体上的clpA蛋白编码基因替换为clpA*蛋白的编码基因,得到的重组菌B;
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为将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第1310位的碱基为C突变为A得到的基因;
所述clpA*蛋白编码基因为将所述clpA蛋白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第1895位的碱基为T突变为G得到的基因;
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第1-2355位核苷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将出发菌染色体上的lon编码蛋白基因替换为lon*蛋白的编码基因为将含有所述lon*蛋白编码基因的DNA片段Ⅲ同源重组到所述出发菌中;
所述将重组菌A染色体上的clpA蛋白编码基因替换为clpA*蛋白的编码基因为将含有所述clpA*蛋白编码基因的DNA片段Ⅳ同源重组到所述重组菌A中;
所述DNA片段Ⅲ的核苷酸序列具体为序列表中序列3;
所述DNA片段Ⅳ的核苷酸序列具体为序列表中序列4。
9.由权利要求6-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的重组菌B。
10.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菌A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重组菌B在产生和/或提高L-丙氨酸中的应用;
所述产生和/或提高L-丙氨酸具体为将所述重组菌A或所述重组菌B在自来水作为溶剂配制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生成。
11.一种产生L-丙氨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自来水作为溶剂配制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菌A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重组菌B,收集发酵产物,即得到L-丙氨酸。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40630.9A CN103898089B (zh) | 2014-04-09 | 2014-04-09 | 一种高产l‑丙氨酸且耐受自来水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 |
PCT/CN2014/000522 WO2015154209A1 (zh) | 2014-04-09 | 2014-05-23 | 一种高产l-丙氨酸且耐受自来水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40630.9A CN103898089B (zh) | 2014-04-09 | 2014-04-09 | 一种高产l‑丙氨酸且耐受自来水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98089A CN103898089A (zh) | 2014-07-02 |
CN103898089B true CN103898089B (zh) | 2017-05-10 |
Family
ID=50989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40630.9A Active CN103898089B (zh) | 2014-04-09 | 2014-04-09 | 一种高产l‑丙氨酸且耐受自来水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98089B (zh) |
WO (1) | WO201515420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98150B (zh) * | 2014-04-09 | 2016-01-20 |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产l-丙氨酸且耐受自来水的菌株及构建方法 |
CN104593405A (zh) * | 2014-11-24 | 2015-05-06 | 安徽大学 | 一种高产丙氨酸的枯草杆菌工程菌的构建方法 |
CN107937361B (zh) * | 2018-01-15 | 2019-02-12 | 金华利家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丙氨酸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23231B2 (en) * | 2004-12-17 | 2011-04-12 | Cargill, Incorporated | Production of glucuronic acid using myo-inositol oxygenase from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
CN101974476A (zh) * | 2010-08-31 | 2011-02-16 | 安徽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高产l-丙氨酸的xz-a26菌株及构建方法与应用 |
CN103045528B (zh) * | 2012-12-28 | 2014-05-07 | 安徽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生产dl-丙氨酸的工程菌及利用该工程菌生产dl-丙氨酸的方法 |
-
2014
- 2014-04-09 CN CN201410140630.9A patent/CN103898089B/zh active Active
- 2014-05-23 WO PCT/CN2014/000522 patent/WO201515420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154209A1 (zh) | 2015-10-15 |
CN103898089A (zh) | 2014-07-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29765B (zh) | 一种高产l-丙氨酸的xz-a26菌株及构建方法与应用 | |
Mulet et al. | Taxonomic characterisation of Pseudomonas strain L48 and formal proposal of Pseudomonas entomophila sp. nov. | |
CN105886431B (zh) | 一株谷氨酸棒状杆菌及其高产异亮氨酸的方法 | |
RU2415942C2 (ru) | Новый сконструированный микроорганизм, продуцирующий гомо-янтарную кислоту, и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янтарной кислоты с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ем | |
CN103396974B (zh) | 用于高效乳酸生产的材料和方法 | |
Zhang et al. | Expression of global regulator IrrE for improved succinate production under high salt stress by Escherichia coli | |
Assavasirijinda et al. | Efficient fermentative production of polymer-grade d-lactate by an engineered alkaliphilic Bacillus sp. strain under non-sterile conditions | |
CN104278003B (zh) | 生产d-乳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应用 | |
Lakshmikandan et al. | Enhancement of growth and biohydrogen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Chlorella vulgaris MSU-AGM 14 by utilizing seaweed aqueous extract of Valoniopsis pachynema | |
CN106434510A (zh) | 一株发酵产l‑天冬氨酸的基因工程菌 | |
CN103898089B (zh) | 一种高产l‑丙氨酸且耐受自来水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 | |
Możejko-Ciesielska et al. | Exploring nutrient limitation for polyhydroxyalkanoates synthesis by newly isolated strains of Aeromonas sp. using biodiesel-derived glycerol as a substrate | |
CN102533626A (zh) | 利用葡萄糖产丁二酸的基因工程菌株及其发酵产酸方法 | |
CN102083977B (zh) | 产同型琥珀酸细菌突变体以及使用该微生物突变体制备琥珀酸的方法 | |
CN109652434B (zh) | 一株以甘油为底物生产丁二酸的重组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 |
CN107541483A (zh) | 生产左旋多巴大肠杆菌重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 |
CN104974946B (zh) | 耐高渗透压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应用 | |
CN102864116B (zh) | 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及应用 | |
JP6249456B2 (ja) | 藍藻においてプラスチック原料を生産する方法 | |
CN103740771A (zh) |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生产2r,3r-丁二醇的方法 | |
CN102399738A (zh) | 一株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 |
CN102604880A (zh) | 一株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 |
CN103898150B (zh) | 产l-丙氨酸且耐受自来水的菌株及构建方法 | |
BR112016018193B1 (pt) | Micro-organismo modificado, método de produção de ácido succínico e uso de um micro-organismo modificado | |
Wang et al. | Acetobacter bacteria are found in Zhenjiang vinegar grai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2 Address after: 066200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Shenyang Shanhaiguan District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QINHUANGDAO HUA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Applicant after: ANHUI HUA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Jin Feng Shuangf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231131 Hefei Road, Anhui province No. 32 Applicant before: ANHUI HUA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