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1649A - 一种回避香港牡蛎冬季大规模死亡的露空防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避香港牡蛎冬季大规模死亡的露空防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1649A
CN103891649A CN201410118000.1A CN201410118000A CN103891649A CN 103891649 A CN103891649 A CN 103891649A CN 201410118000 A CN201410118000 A CN 201410118000A CN 103891649 A CN103891649 A CN 103891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ysters
hongkong
oyster
forecast
hong k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80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1649B (zh
Inventor
张跃环
肖述
李琼珍
张扬
李军
喻子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41011800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916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91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1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避香港牡蛎冬季大规模死亡的露空防御方法。它包括:a.前期预报:在每年春节前后,冬末春初时节,一旦天气预报中出现连续大雾天气,发现高盐度区域≤10%数量的牡蛎异常死亡,即发送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前期预报;b.露空处理:在a步骤发送预报后,采收≥1龄香港牡蛎放置于浮排上或者岸边暴露于空气中,利用透气编织布将其盖住,防止太阳光直射,并将温度保持在4-8℃;c.露空管理:每天浇水,保持牡蛎群体体表湿润状态,并维持温度在4-8℃;d.二次吊养:当持续大雾天气过后,将透气编织布打开,通风3-5h,海水浇灌后,将其再次挂养于浮排或者沉排上进行养殖。

Description

一种回避香港牡蛎冬季大规模死亡的露空防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现代海洋农业中贝类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避香港牡蛎冬季大规模死亡的露空防御方法。
背景技术:
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是我国华南沿海养殖的主要经济种,喜欢生活在近河口或附近有淡水注入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地,年产量在130多万吨,产值在80-100亿元(中国渔业年鉴,2013)。香港牡蛎与其它牡蛎种类相比较,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体大肉肥、味道鲜美,另外其市场价值远高于其它种类牡蛎,深受广东、广西、港澳、东南亚一些国家消费者青睐(张跃环等,2014)。
香港牡蛎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港澳等地区有近千年的养殖历史。伴随着工农业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众多因素影响,香港牡蛎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在冬季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这种大规模死亡发生在每年冬末春初的海面持续数日大雾笼罩期间,死亡群体主要为内脏团肥满的1龄以上中大蚝。初步分析是由于大雾天气海水中溶氧不足导致的,因为大雾天气没有光照,此时浮游植物在此阶段也在不停的消耗海水中的溶氧,这种动植物双重耗氧持续数日,自然会导致海水中溶氧严重不足。而且,这种死亡现象高盐度区域先发病,之后逐渐向低盐度区域蔓延,最终所有河口区域全面发病,发生大规模死亡现象,其死亡率在30-90%,甚至100%,时常导致蚝民们颗粒无收,经济损失惨重。目前为止,学者们还没有查清这种特殊环境下是细菌、真菌、病毒,还是蚝生理指标异常导致其大规模死亡的原因,因此尚未能形成任何有效的具体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针对于目前没有有效防治香港牡蛎冬季大规模死亡的解决方法,本发明结合香港牡蛎生物学特性(坚硬厚实的双壳、极强的温度、干露耐受力),开创了一种液气分离≤30d,隔离死亡环境,避免交叉感染的回避香港牡蛎冬季大规模死亡的露空防御方法。
本发明的回避香港牡蛎冬季大规模死亡的露空防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前期预报:在每年春节前后,冬末春初时节,一旦天气预报中出现连续大雾天气,发现高盐度区域≤10%数量的牡蛎异常死亡,即发送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前期预报;
b、露空处理:在a步骤发送预报后,采收≥1龄香港牡蛎放置于浮排上或者岸边暴露于空气中,利用透气编织布将其盖住,防止太阳光直射,并将温度保持在4-8℃(为了减少牡蛎生理代谢消耗能量,可采用透气塑料袋包裹的冰块对露空牡蛎群体降温,使其温度保持在4-8℃。)
c、露空管理:每天浇海水,保持牡蛎群体体表湿润状态,并维持温度在4-8℃;具体可以采取每天打开透气编织布,对露空牡蛎浇水3-6次,保持其体表湿润状态;每隔5-7d,更换一次包裹好的冰块,维持其低温状态。
d、二次吊养:当持续大雾天气结束3-5d后,将透气编织布打开,通风3-5h,海水浇灌后,将其再次挂养于浮排或者沉排上进行养殖。经处理后,香港牡蛎的存活率≥90%,且不会再发病,之后香港牡蛎正常生长。
所述的a步骤前期预报中的连续大雾天气经常发生在水温15-18℃、气温12-25℃。
所述的a步骤前期预报中的异常死亡,主要表现在将牡蛎打开双壳后,外套膜收缩无力,收缩速度仅为正常蚝体1/3至1/10。
所述的b步骤露空处理中的香港牡蛎放置于浮排上或者岸边暴露于空气中,其堆积不宜过高,应≤1m,以免导致相互挤压及其产生发酵效应,出现露空状态下的人为致死现象。
所述的c步骤露空管理中的处理时间≤30d,其存活率在95%以上。
所述的d步骤二次吊养中的香港牡蛎,待其蚝体恢复常温后,再吊养,以免产生严重的应急反应。
本发明结合香港牡蛎生物学特性,具有坚硬厚实的贝壳、极强的温度、干露耐受力,采取前期预报、露空处理、露空管理、二次吊养等技术手段将其从海水中隔离至空气中≤30d,实现了液气相分离,隔离死亡环境,避免交叉感染,回避死亡期,有效的防止了香港牡蛎冬季大规模死亡现象发生。本发明处理的香港牡蛎存活率在90%以上,比传统养殖技术的存活率提高了40-80%;增加产量50-80万吨,增收产值30-50亿元,这为香港牡蛎养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强、易于推广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a、前期预报:2012年2月13日,湛江出现连续大雾天气,发现湛江官渡蚝排出现了个别死亡牡蛎,而且解剖了一些其他牡蛎,发现大约有5%左右个体外套膜收缩速度慢,仅为正常蚝体1/3至1/10,为此发送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前期预报。此时的盐度为20-30ppt、水温16-18℃、气温13-21℃。
b、露空处理:在60吨商品蚝(≥1龄)中,10吨继续吊养在海水中,50吨放置于岸边,使其暴露于空气中;一堆堆放好,每堆堆积高度为0.5m。为了防止太阳光直射,利用透气编织布将其盖住;同时为了减少牡蛎生理代谢消耗能量,采用透气塑料袋包裹的冰块对露空牡蛎群体降温,将其温度保持在4-8℃。
c、露空管理:每天打开透气编织布,对露空牡蛎浇海水5次,保持其体表湿润状态;每隔7d,更换一次包裹好的冰块,维持其低温状态(4-8℃)。
d、二次吊养:经过15d露空处理,持续大雾天气结束3d后;将透气编织布打开,通风3h,海水浇灌后,待其蚝体恢复常温后,将其再次挂养于浮排或者沉排上进行养殖。露空处理过的香港牡蛎长势良好,其存活率≥90%;至2013年春节前夕没有发生大规模死亡现象,全部上市销售。
经过以上环节,露空处理的50吨商品蚝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损失,由于度过了大规模死亡时节,商品蚝数量较少,其单价上涨30-50%,由于蚝依然在生长,其蚝民收入提高了60-120%。与此对照的,继续吊养在海水中15吨大蚝在2012年2月15-18日4天之内,全部死亡,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实施例2
a、前期预报:2012年2月8日,阳江出现连续大雾天气,发现程村蚝排出现了个别死亡牡蛎,而且解剖了一些其他牡蛎,发现大约≥8%左右个体外套膜收缩速度慢,收缩速度仅为正常蚝体1/3至1/10。为此发送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前期预报。此时的盐度为22-27ppt、水温15-18℃、气温12-20℃。
b、露空处理:在1200吨商品蚝(≥1龄)中,50吨继续吊养在海水中,1150吨放置于岸边,使其暴露于空气中;一堆堆放好,每堆堆积高度为0.6m。为了防止太阳光直射,利用透气编织布将其盖住;同时为了减少牡蛎生理代谢消耗能量,采用透气塑料袋包裹的冰块对露空牡蛎群体降温,将其温度保持在4-8℃。
c、露空管理:每天打开透气编织布,对露空牡蛎浇海水6次,保持其体表湿润状态;每隔5d,更换一次包裹好的冰块,维持其低温状态(4-8℃)。
d、二次吊养:经过24d露空处理,持续大雾天气结束3d后;将透气编织布打开,通风5h,海水浇灌后,待其蚝体恢复常温后,再将其再次挂养于浮排或者沉排上进行养殖。露空处理过的香港牡蛎长势良好,其存活率≥90%;至2013年春节前夕没有发生大规模死亡现象,全部上市销售。
经过以上环节,露空处理的1150吨商品蚝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损失,由于度过了大规模死亡时节,商品蚝数量较少,其单价上涨30-50%,由于蚝依然在生长,其蚝民收入提高了60-100%。与此对照的,继续吊养在海水中50吨大蚝在2012年2月8-14日7天之内,近乎100%死亡,几乎颗粒无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露空防御方法是当前唯一一种无需探明死因便能有效该种大规模死亡的急救方法。

Claims (4)

1.一种回避香港牡蛎冬季大规模死亡的露空防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前期预报:在每年春节前后,冬末春初时节,一旦天气预报中出现连续大雾天气,发现高盐度区域≤10%数量的牡蛎异常死亡,即发送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前期预报;
b、露空处理:在a步骤发送预报后,采收≥1龄香港牡蛎放置于浮排上或者岸边暴露于空气中,利用透气编织布将其盖住,防止太阳光直射,并将温度保持在4-8℃;
c、露空管理:每天浇海水,保持牡蛎群体体表湿润状态,并维持温度在4-8℃;
d、二次吊养:当持续大雾天气结束3-5d后,将透气编织布打开,通风3-5h,海水浇灌后,将其再次挂养于浮排或者沉排上进行养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空防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步骤前期预报中的异常死亡,表现在将牡蛎打开双壳后,外套膜收缩无力,收缩速度仅为正常蚝体1/3至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空防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步骤露空处理中的香港牡蛎放置于浮排上或者岸边暴露于空气中,其堆积高度≤1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空防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步骤二次吊养中的香港牡蛎,待其蚝体恢复常温后,再吊养。
CN201410118000.1A 2014-03-26 2014-03-26 一种回避香港牡蛎冬季大规模死亡的露空防御方法 Active CN103891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8000.1A CN103891649B (zh) 2014-03-26 2014-03-26 一种回避香港牡蛎冬季大规模死亡的露空防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8000.1A CN103891649B (zh) 2014-03-26 2014-03-26 一种回避香港牡蛎冬季大规模死亡的露空防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649A true CN103891649A (zh) 2014-07-02
CN103891649B CN103891649B (zh) 2016-01-13

Family

ID=50983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8000.1A Active CN103891649B (zh) 2014-03-26 2014-03-26 一种回避香港牡蛎冬季大规模死亡的露空防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916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5099A (zh) * 2015-02-06 2015-05-06 广西正五海洋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牡蛎憋死的养殖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6263A (ja) * 1997-11-19 1999-08-03 Eisai Co Ltd 貝類の養殖方法
FR2889793A1 (fr) * 2005-08-17 2007-02-23 Robert Wan Holding Procede d'amelioration de la survie de larves d'huitres lors de leur fixation, et solution nourrissante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CN102113468A (zh) * 2010-11-29 2011-07-06 大连海洋大学 海水池塘养殖病害的预报方法
CN202406818U (zh) * 2012-01-18 2012-09-05 海南东岸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单体贝类海上升降养殖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6263A (ja) * 1997-11-19 1999-08-03 Eisai Co Ltd 貝類の養殖方法
FR2889793A1 (fr) * 2005-08-17 2007-02-23 Robert Wan Holding Procede d'amelioration de la survie de larves d'huitres lors de leur fixation, et solution nourrissante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CN102113468A (zh) * 2010-11-29 2011-07-06 大连海洋大学 海水池塘养殖病害的预报方法
CN202406818U (zh) * 2012-01-18 2012-09-05 海南东岸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单体贝类海上升降养殖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瑞海 等: "不同发育期的太平洋牡蛎在不同干露状态下的成活率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vol. 36, no. 4, 30 July 2006 (2006-07-30), pages 617 - 620 *
蔡清海: "牡蛎养殖技术的进展", 《福建水产》, no. 3, 20 November 2001 (2001-11-20), pages 77 - 80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5099A (zh) * 2015-02-06 2015-05-06 广西正五海洋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牡蛎憋死的养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649B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3351A (zh) 一种东亚小花蝽防治设施蔬菜蓟马的方法
CN102487866B (zh) 一种人工培育点篮子鱼亲本规模化自然繁殖方法
CN102138420A (zh) 流苏石斛的培育方法
CN104987156A (zh)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CN105210952A (zh) 黑鱼的高产养殖方法
Pang et al. Cultivation of the brown alga Hizikia fusiformis (Harvey) Okamura: controlled fertilization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seedlings in raceway tanks in ambient light and temperature
CN104012432A (zh) 一种适宜北方海区香港巨牡蛎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03766218A (zh) 一种蝴蝶兰诱导培养基及蝴蝶兰无性繁殖方法
CN105409755A (zh) 一种坛紫菜跨地区接力育苗方法
CN103708921A (zh) 一种香菇种植基质料及其处理的方法
CN102119675A (zh) 远海梭子蟹养殖的方法
CN202456111U (zh) 一种青蟹养殖瓦缸
CN103891647A (zh) 一种香港牡蛎耐高盐新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4328075A (zh) 一株具有溶藻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3918474B (zh) 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8112518B (zh) 香港牡蛎分段式高效养殖方法
CN104303835A (zh) 一种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05210884A (zh) 白及种子无菌萌发平衡培养基
CN103891649A (zh) 一种回避香港牡蛎冬季大规模死亡的露空防御方法
CN106172002A (zh) 一种艾草组培苗的生产方法
CN104161011A (zh) 棘腹蛙工程化安全养殖新技术
CN107602175A (zh) 一种无土栽培基质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28274A (zh) 一种珍珠育珠方法
CN104938263A (zh) 一种异形瓢虫防治设施蔬菜蚜虫的方法
CN103891648B (zh) 一种防御香港牡蛎大规模死亡的逐级淡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