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0271A - 熔融玻璃传送方法及流出料道 - Google Patents

熔融玻璃传送方法及流出料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0271A
CN103880271A CN201410154990.4A CN201410154990A CN103880271A CN 103880271 A CN103880271 A CN 103880271A CN 201410154990 A CN201410154990 A CN 201410154990A CN 103880271 A CN103880271 A CN 103880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lass
cooling
glass metal
thermal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549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80271B (zh
Inventor
龚财云
王东俊
宋纯才
蒋焘
王善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DGM Glass Co Ltd
Chengdu Guangmi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Guangmi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Guangmi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Guangmi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549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802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80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0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80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0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lass Melting And Manufacturing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熔融玻璃液流出料道及相应传送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玻璃熔窑与成型装置的流出料道,以便熔融玻璃液达到成型装置所需的温度要求以及与该流出料道相应的熔融玻璃传送方法。所述流出料道或传送方法主要在于在料道上部增加冷却层,以通过冷却单元的冷却作用来提高料道中部玻璃液的降温速率,降低其温度,从而所得料道中后端的边部与中部的温度差值小于5℃,料道内玻璃液的平均降温速率不大于1℃/min。

Description

熔融玻璃传送方法及流出料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融玻璃液传送方法及流出料道,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玻璃熔窑与成型装置的流出料道,以便熔融玻璃液达到成型装置所需的温度要求以及与该流出料道相应的熔融玻璃传送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的制作过程通常分为以下步骤:配料、熔制、成型、退火四个主要工序。其中配料步骤中所采用的起始物料的成分、重量配比决定了生产出的玻璃的基本性能以及品质;熔制、成型以及退火等步骤中所使用的设备,所采用的工艺条件则决定了所生产出的玻璃是否能够满足成品玻璃的品质和技术要求。
在玻璃工业中,通常采用燃烧窑炉或电炉使能够玻璃化的物料熔化以便连续生产玻璃,然后采用至少一个流出料道将玻璃传送至成型装置,可以是浮抛窑或滚压设备等,从而完成对玻璃的成型步骤。
在CN1093063A中描述了一种传送熔融玻璃用的流出料道;该流出料道无需通过回流的方式即可将熔窑中的熔融玻璃液降温并传送至玻璃成型装置处。以往浮法成型制造玻璃的工艺中需要将高温熔融的玻璃液通过流出料道循环回流的方式才可将其降至成型装置需要的玻璃液温度。该专利中很好的避免了采用回流循环的方式,所得的流出通道不仅可以较好地对熔融玻璃液起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同时其料道还具有基本平坦并基本水平的底部。
玻璃工业中,料道内的玻璃液由于上下温度的不同以及由于玻璃液与料道内底部材料接触面的粘滞力影响,容易造成玻璃液在料道内出现明显的层流现象。这种层流现象最明显的特征是:料道内中部玻璃液的温度高、流速快,边部温度低、流速慢;料道内上部玻璃液温度高、流速快,下部玻璃液温度低、流速慢。如果是宽度较宽的料道或者是供料量较小的料道,上述特征就更加明显。通常玻璃液在料道内的横向截面温度差在10℃以上。上述温度差异往往造成料道出口处横向截面玻璃液温度的严重不一致性。正常情况下,玻璃液的温度大小往往会决定玻璃液的粘度大小,因此,当料道出口处的玻璃液温度差异较大时,其粘度差异也较大,以此制造出的玻璃往往具有明显的层纹现象,尤其是在浮法成型制备玻璃的工艺中。
另外,对于易析晶的玻璃,由于料道两侧玻璃液流动缓慢,甚至可能会在料道侧壁处出现玻璃析晶现象,严重影响生产的稳定和玻璃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熔融玻璃传送方法及传送用流出料道,该传送方法或流出料道可以有效地减少熔融玻璃液通过流出料道从熔窑传送至成型装置时其在流出料道内由于温度不均匀而出现的同一截面上的温度差值以及流速差值,从而达到流出料道内的熔融玻璃液能够在同一截面上获得更好的均匀降温的效果。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一种熔融玻璃传送方法,有供熔融玻璃流出的通道以及形成该通道的结构部件;所述结构部件分为内层耐火层和外层保温层;
通道内部,沿玻璃液流向的纵向截面,从上至下分为不同区域;上层为冷却层,中层为缓冲层,下层为玻璃液流体层;冷却层中冷却物质流向与玻璃液流体层中玻璃液的流向相反。
优选的,冷却层中的冷却物质与玻璃液流体层中的熔融玻璃液的流速之比为1.5-2:1,流量之比为1-1.5:1。
优选的,所述冷却层与玻璃液流体层之间,缓冲层两侧设置有加热区域;所述加热区域的单侧宽度与冷却层的宽度之比为1:8-10。
优选的,冷却层中的冷却物质与玻璃液流体层中的熔融玻璃液的流速之比为1.5-2:1,流量之比为1-1.5:1;加热区域中的加热物质与玻璃液流体层中的熔融玻璃液的流速之比为1.2-1.5:1,流量之比为1-1.2:1。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熔融玻璃传送用流出料道,包括有供熔融玻璃流出的通道以及形成该通道的结构部件;所述结构部件包括有保温层以及耐火层,所述保温层位于耐火层的外周,耐火层位于通道的外周;所述流出料道一端与外部的熔窑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的成型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
通道内部,沿玻璃液流向的纵向截面上,从上至下分为不同区域;上层为冷却层,中层为缓冲层,下层为玻璃液流体层;冷却层中冷却物质流向与玻璃液流体层中玻璃液的流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冷却层连接冷却物质进口以及冷却物质出口形成冷却单元,冷却单元的数量为1-3个/米通道长。
优选的,所述冷却层与玻璃液流体层之间,缓冲层两侧设置有加热区域;所述加热区域的单侧宽度与冷却层的宽度之比为1:8-10。
优选的,所述加热区域与燃气烧嘴连通。
优选的,通道外周下部的保温层分为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设置于耐火层与第二保温层之间;所述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的保温系数之比为1:1.5-2。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层为硅砖;所述第二保温层为1000-1200级纳米微孔隔热板,厚度为5-20mm。
本申请还提供前述任一的流出料道在传送熔窑玻璃液至浮法成型装置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如下:
本申请所述的熔融玻璃传送方法,有供熔融玻璃流出的通道以及形成该通道的结构部件;所述结构部件分为内层耐火层和外层保温层;通道内部,沿玻璃液流向的纵向截面,从上至下分为不同区域;上层为冷却层,中层为缓冲层,下层为玻璃液流体层;冷却层中冷却物质流向与玻璃液流体层中玻璃液的流向相反。采用上述将通道分层的方式,熔融玻璃从熔窑通过流出料道流向成型装置时,玻璃液流向横向截面上,玻璃液中部与两边部的温度差值就会缩小,可达到差值为5℃以下。
附图1和图2是现有熔融玻璃在流出料道出口或中后端的等温线示意图,图1为玻璃液流向的横向截面示意图,图2为玻璃液流向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中所示相邻等温线的温度梯度差值相同。图1中等温线1,相邻等温线之间的差值为10℃;图2中等温线2,相邻等温线之间的差值为2℃;图1中的截面a-a'上玻璃液边部与玻璃液中部的温度差值明显大于10℃,图2中的截面b-b'上玻璃液底部与玻璃液上部的温度差值同样大于10℃。从附图1和附图2中可以看出,流出料道内的玻璃液在料道末端或出口处的等温线通常为曲线;这说明了,玻璃液横向截面上,玻璃液的边部温度明显低于玻璃液的中部温度,温度差值通常在10℃以上。
本发明正是通过利用通道内部,沿玻璃液流向的纵向截面,从上至下分为不同区域;上层为冷却层,中层为缓冲层,下层为玻璃液流体层;冷却层中冷却物质流向与玻璃液流体层中玻璃液的流向相反的方式,从而利用冷却层的冷却作用促进玻璃液中部的温度降低,最终所得玻璃液流向的横向截面,玻璃液边部与中部的温度差低于5℃。
本申请所述的熔融玻璃传送方法,还进一步于冷却层与玻璃液流体层之间,缓冲层两侧设置有加热区域;所述加热区域的单侧宽度与冷却层的宽度之比为1:8-10。加热区域的设置可减少玻璃液边部的降温速率,从而可进一步地缩小玻璃液边部与中部的温度差。进一步采用加热区域后,所得通道中玻璃液边部与中部的温度差低于2℃。
本申请所述的熔融玻璃传送方法中冷却层中的冷却物质与熔融玻璃液的流速之比为1.5-2:1,流量之比为1-1.5:1。采用该传送方法对熔融玻璃液进行传送,所得流出料道中后端以及出口处的玻璃液的降温速率均匀,且料道内整体玻璃液的平均降温速率不大于1℃/min,同时料道中后端以及出口处的玻璃液横向截面上边部与中部的温差不超过5℃。若采用冷却层中的冷却物质与熔融玻璃液的流速之比为1.5-2:1,流量之比为1-1.5:1;同时,加热单元中加热物质与熔融玻璃液的流速之比为1.2-1.5:1,流量之比为1-1.2:1。采用该传送方法对熔融玻璃液进行传送,所得流出料道中后端以及出口处的玻璃液的降温速率均匀,并且更进一步的,料道内整体玻璃液的平均降温速率可控制在0.7-0.8℃/min;同时料道中后端以及出口处的玻璃液横向截面上边部与中部的温差不超过2℃。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流出料道还可进一步采用在通道外周下部的保温层分为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的优选方式;第一保温层为现有任意保温层,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的保温系数之比为1:1.5-2。底部设置不同保温层可更好地对料道底部的玻璃液温度起到保温作用,进一步减小料道底部与料道中部玻璃液的温度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熔融玻璃传送用流出料道中后端的玻璃液流向的横向截面等温线示意图;
图2是现有熔融玻璃传送用流出料道中后端的玻璃液流向的纵向截面等温线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熔融玻璃传送用流出料道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实施方式熔融玻璃传送用流出料道沿A-A'线的右视图;
图5是图3中实施方式流出料道中通道内部的分层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熔融玻璃传送用流出料道的剖面图;
图7是图6中实施方式熔融玻璃传送用流出料道沿B-B'线的右视图;
图8是图6中实施方式流出料道中通道内部的分层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9中,9-1是图3中流出料道应用于传送玻璃液的料道中后端的玻璃液流向的横向截面上的等温线示意图;
图9中,9-2是图3中流出料道应用于传送玻璃液的料道中后端的玻璃液流向的纵向截面上的等温线示意图;
图10中,10-1是图6中流出料道应用于传送玻璃液的料道中后端的玻璃液流向的横向截面上的等温线示意图;
图10中,10-2是图6中流出料道应用于传送玻璃液的料道中后端的玻璃液流向的纵向截面上的等温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采用以下熔融玻璃传送用流出料道,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包括有供熔融玻璃流出的通道36以及形成该通道的结构部件;所述结构部件包括有保温层31以及耐火层32,所述保温层31位于耐火层32的外周,耐火层32位于通道36的外周;所述流出料道一端与外部的熔窑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的成型装置连接;通道36内部,沿玻璃液流向的纵向截面,从上至下分为不同区域;上层为冷却层34,中层为缓冲层38,下层为玻璃液流体层39;冷却层34中冷却物质流向与玻璃液流体层39中玻璃液的流向相反。
该实施例中可进一步优选所述冷却层34连接冷却物质进口35以及冷却物质出口33形成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的数量为1-3个/米通道长。
在上述流出料道中通入熔窑中的玻璃液,按照料道进口玻璃液的温度、料道内玻璃液的流速、流量以及冷却物质在料道内的流速、流量不同分别进行试验,计算所采用的冷却物质与玻璃液的流速比和流量比;试验测定最终所得料道中后端以及料道出口处的两边部、中部、上部和底部的玻璃液温度,并计算相应差值;测定料道中后端的玻璃液的平均降温速率a;中后端的边部与中部的平均温度差值记为x,上部与底部的平均温度差值记为y;料道出口处的边部与中部的温度差值记为x',上部与底部的温度差值记为y'。所得结果列于下表中。
表一玻璃液与冷却物质各技术参数
Figure BDA0000492499780000071
表二表一中各试验所得料道中温度测定值
实施例二
采用以下流出料道,如图6、图7和图8所示:
熔融玻璃传送用流出料道,包括有供熔融玻璃流出的通道56以及形成该通道的结构部件;所述结构部件包括有保温层以及耐火层52,所述保温层位于耐火层52的外周,耐火层52位于通道56的外周;所述流出料道一端与外部的熔窑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的成型装置连接;通道56内部,沿玻璃液流向的纵向截面上,从上至下分为不同区域;上层为冷却层54,中层为缓冲层58,下层为玻璃液流体层59;冷却层54中冷却物质流向与玻璃液流体层59中玻璃液的流向相反。所述冷却层54与玻璃液流体层59之间,缓冲层58两侧设置有加热区域57;所述加热区域57的单侧宽度与冷却层54的宽度之比为1:8-10。所述加热区域57连通燃气烧嘴57-1。
该实施例中可进一步优选所述冷却层54连接冷却物质进口55以及冷却物质出口53形成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的数量为1-3个/米通道长;所述燃气烧嘴57-1的分布为每米加热层有7-10个。
该实施例还可进一步优选所述保温层分为第一保温层与51第二保温层52,所述第一保温层51设置于耐火层52与第二保温层50之间;所述第一保温层51与第二保温层52的保温系数之比为1.5-2:1。所述第二保温层50为1000-1200级纳米微孔隔热板,厚度为5-20mm。
在上述流出料道中通入熔窑中的玻璃液,按照料道进口玻璃液的温度、料道内玻璃液的流速、流量以及冷却物质和加热物质在料道内的流速、流量不同分别进行试验,计算所采用的冷却物质或加热物质与玻璃液的流速比和流量比;试验测定最终所得料道中后端以及料道出口处的两边部、中部、上部和底部的玻璃液温度,并计算相应差值;测定料道中后端的玻璃液的平均降温速率a;中后端的边部与中部的平均温度差值记为x,上部与底部的平均温度差值记为y;料道出口处的边部与中部的温度差值记为x',上部与底部的温度差值记为y'。所得结果列于下表中。
表三玻璃液与冷却物质各技术参数
Figure BDA0000492499780000081
Figure BDA0000492499780000091
表四玻璃液与加热物质各技术参数
Figure BDA0000492499780000092
表五各试验所得料道中温度测定值
附图9中,9-1和9-2均是采用实施例一的方式所获得的流出料道玻璃液横向和纵向的截面图;9-1是实施例一采用图3中流出料道应用于传送玻璃液的料道中后端的玻璃液流向的横向截面上的等温线示意图;9-2是实施例一采用图3中流出料道应用于传送玻璃液的料道中后端的玻璃液流向的纵向截面上的等温线示意图;9-1中相邻等温线91之间的差值为10℃,9-2中相邻等温线92之间的差值为1℃;从附图以及实际测定数据可以得知,9-1中的截面c-c'上料道边部与料道中部的温度差值明显小于5℃,9-2中的截面d-d'上料道底部与料道上部的温度差值同样小于5℃。
附图10中,10-1和10-2均是采用实施例二的方式所获得的流出料道玻璃液横向和纵向的截面图;10-1是实施例二采用图6中流出料道应用于传送玻璃液的料道中后端的玻璃液流向的横向截面上的等温线示意图;10-2是实施例二采用图6中流出料道应用于传送玻璃液的料道中后端的玻璃液流向的纵向截面上的等温线示意图;10-1中相邻等温线81之间的差值为10℃,10-2中相邻等温线102之间的差值为0.8℃;从附图以及实际测定数据可以得知,10-1中的截面e-e'上料道边部与料道中部的温度差值明显小于2℃,10-2中的截面f-f'上料道底部与料道上部的温度差值同样小于2℃。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熔融玻璃传送方法,有供熔融玻璃流出的通道以及形成该通道的结构部件;所述结构部件分为内层耐火层和外层保温层;其特征在于:
通道内部,沿玻璃液流向的纵向截面,从上至下分为不同区域;上层为冷却层,中层为缓冲层,下层为玻璃液流体层;冷却层中冷却物质流向与玻璃液流体层中玻璃液的流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玻璃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层中的冷却物质与玻璃液流体层中的熔融玻璃液的流速之比为1.5-2:1,流量之比为1-1.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玻璃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层与玻璃液流体层之间,缓冲层两侧设置有加热区域;所述加热区域的单侧宽度与冷却层的宽度之比为1:8-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熔融玻璃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层中的冷却物质与玻璃液流体层中的熔融玻璃液的流速之比为1.5-2:1,流量之比为1-1.5:1;加热区域中的加热物质与玻璃液流体层中的熔融玻璃液的流速之比为1.2-1.5:1,流量之比为1-1.2:1。
5.一种熔融玻璃传送用流出料道,包括有供熔融玻璃流出的通道以及形成该通道的结构部件;所述结构部件包括有保温层以及耐火层,所述保温层位于耐火层的外周,耐火层位于通道的外周;所述流出料道一端与外部的熔窑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的成型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
通道内部,沿玻璃液流向的纵向截面上,从上至下分为不同区域;上层为冷却层,中层为缓冲层,下层为玻璃液流体层;冷却层中冷却物质流向与玻璃液流体层中玻璃液的流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出料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层连接冷却物质进口以及冷却物质出口形成冷却单元,冷却单元的数量为1-3个/米通道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出料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层与玻璃液流体层之间,缓冲层两侧设置有加热区域;所述加热区域的单侧宽度与冷却层的宽度之比为1:8-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出料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域与燃气烧嘴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出料道,其特征在于:通道外周下部的保温层分为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设置于耐火层与第二保温层之间;所述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的保温系数之比为1:1.5-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出料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为硅砖;所述第二保温层为1000-1200级纳米微孔隔热板,厚度为5-20mm。
11.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流出料道在传送熔窑玻璃液至浮法成型装置中的应用。
CN201410154990.4A 2014-04-17 2014-04-17 熔融玻璃传送方法及流出料道 Active CN1038802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4990.4A CN103880271B (zh) 2014-04-17 2014-04-17 熔融玻璃传送方法及流出料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4990.4A CN103880271B (zh) 2014-04-17 2014-04-17 熔融玻璃传送方法及流出料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0271A true CN103880271A (zh) 2014-06-25
CN103880271B CN103880271B (zh) 2016-04-13

Family

ID=50949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4990.4A Active CN103880271B (zh) 2014-04-17 2014-04-17 熔融玻璃传送方法及流出料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8027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1537A (zh) * 2015-05-06 2018-01-02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熔融材料的设备和方法
CN114644442A (zh) * 2022-02-24 2022-06-21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铂金管均匀降温的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9972A (en) * 1973-03-06 1976-12-28 Societe Generale Pour L'emballage Forehearth for glass furnace
US4069032A (en) * 1976-05-04 1978-01-17 Societe Generale Pour L'emballage Forehearth for glass furnace
US5630860A (en) * 1993-06-15 1997-05-20 Beteiligungen Sorg Gmbh & Co. K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ditioning and homogenizing a glass stream
US20110126595A1 (en) * 2008-08-07 2011-06-02 F.I.R.E. S.R.L. Forehearth or working-end for glass furnace and procedure for the extraction of fumes from the forehearth
CN202881075U (zh) * 2012-10-18 2013-04-17 福建华兴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液供料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9972A (en) * 1973-03-06 1976-12-28 Societe Generale Pour L'emballage Forehearth for glass furnace
US4069032A (en) * 1976-05-04 1978-01-17 Societe Generale Pour L'emballage Forehearth for glass furnace
US5630860A (en) * 1993-06-15 1997-05-20 Beteiligungen Sorg Gmbh & Co. K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ditioning and homogenizing a glass stream
US20110126595A1 (en) * 2008-08-07 2011-06-02 F.I.R.E. S.R.L. Forehearth or working-end for glass furnace and procedure for the extraction of fumes from the forehearth
CN202881075U (zh) * 2012-10-18 2013-04-17 福建华兴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液供料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1537A (zh) * 2015-05-06 2018-01-02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熔融材料的设备和方法
CN114644442A (zh) * 2022-02-24 2022-06-21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铂金管均匀降温的装置和方法
CN114644442B (zh) * 2022-02-24 2023-12-26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铂金管均匀降温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0271B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7493B (zh) 热处理熔融玻璃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48351B (zh) 平板玻璃制造装置以及平板玻璃制造方法
TWI519492B (zh) Manufacture of glass plates
CN103080025B (zh) 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
KR101972254B1 (ko) 유리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TWI552972B (zh) A molten glas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olten glas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605022B (zh) Glass substrate for display
TW200528404A (en) Apparatus and drawing tank for producing thin panes of glass
TW201714840A (zh) 玻璃基板之製造方法及玻璃基板之製造裝置
CN103880271B (zh) 熔融玻璃传送方法及流出料道
CN107915394B (zh) 一种钙镁铝硅建筑浮法微晶玻璃料道及其使用方法
CN204848629U (zh) 一种多温区加热连熔炉
JP5190531B2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212954845U (zh) 一种玻璃熔体的温度调节装置
CN203807328U (zh) 熔融玻璃传送用流出料道
KR20120031946A (ko) 원료 공급 방법 및 원료 공급 장치, 및 유리판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TW201111312A (en) Molten glass manufacturing device, molten glas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heet glas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ing the device and the method
CN103922567B (zh)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JP2015504839A5 (zh)
CN214457586U (zh) 一种玻璃窑炉结构
CN105461193A (zh) 显示器用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
TWI576318B (z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lass substrates
CN105517963B (zh) 熔融玻璃制造方法和使用该制造方法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TWI454435B (zh)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0950522A (zh) 玻璃熔化炉、玻璃熔化方法及玻璃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