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4582A - 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4582A
CN103874582A CN201280045481.7A CN201280045481A CN103874582A CN 103874582 A CN103874582 A CN 103874582A CN 201280045481 A CN201280045481 A CN 201280045481A CN 103874582 A CN103874582 A CN 103874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mentioned
valve
ink gun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54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4582B (zh
Inventor
简丽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74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4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4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4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41J2002/1856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waste ink contain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包括:多个喷墨头(3),它们向记录介质喷出同一颜色的墨;墨盒(84),其储存向多个喷墨头中的各喷墨头供给的墨;送液部(850),其自墨盒向喷墨头侧送墨;各喷墨头具有歧管和与该歧管(34)连通的第一及第二端口(341、342),在该歧管的内部充满有墨;在分别与各喷墨头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相连的墨流路中设有能够切换开闭的阀(874、875);该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单独地控制分别与各喷墨头的第一及第二端口相连的阀的开闭的控制部(9)。而且,由于能够针对每个喷墨头喷出墨,因此能够抑制墨的消耗并迅速地进行维护。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向喷墨头供给墨的墨供给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能够在普通纸张、塑料薄片等各种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记录装置,有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具有自喷嘴孔喷出墨的喷墨头。自喷墨头的喷嘴孔向记录介质喷出作为微细的液滴的墨,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喷墨头与储存墨的盒相连接,自该盒向喷墨头供给墨。
此时,如果墨中混入有溶解气体、气泡,或者墨中混入有灰尘等异物,则会成为喷出不良的原因,因此,在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中,要在初始位置对喷墨头进行维护。
在维护喷墨头时,使设置于初始位置的压盖部件的盖壳与喷墨头的喷嘴紧密接触,关闭设于自墨盒向喷墨头供给墨的墨流路中的电磁阀,并利用泵使盖壳内负压化,当下降到目标压力之后打开电磁阀。由此,墨盒内的墨从喷墨头中通过并急速流入到盖壳内,利用该流势能够将喷墨头内的气泡、附着于喷墨头内部的污垢、异物全部排出到喷墨头外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另一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向喷墨头供给墨的供给流路和回收自喷墨头剩余的墨的回收流路,在维护时,自供给流路向喷墨头供给墨,使墨在喷墨头内循环之后自回收流路排出到喷墨头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此外,喷墨头在回收流路近前设有滤掉灰尘、异物的过滤器。也就是说,通过使墨在喷墨头中循环,能够用过滤器除去墨中的混入物等。
此外,另一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多个喷墨头,在各喷墨头上设有用于向内部供给墨的供给端口和用于排出供给来的墨的排出端口。而且,通过将各喷墨头的排出端口与另一喷墨头的供给端口连接起来,能够将所有的喷墨头串联连结,从而通过自一端供给墨而对所有的喷墨头进行维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137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612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859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对多个喷墨头同时进行压盖,自所有喷墨头向盖壳喷出墨。因此,对喷出良好的喷墨头也同时进行了压盖,存在浪费的墨的消耗增加的问题。
针对这一点,在专利文献2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从喷墨头内通过后的墨在回收流路中被回收然后再次回流到墨盒中,因此,不会产生浪费的墨的消耗。但是,由于使墨回流到墨盒,因此,需要在各喷墨头内设置过滤器,以防混入物侵入到墨盒侧。此外,由于在各喷墨头上设置过滤器,因此也产生了需要对过滤器进行定期检修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3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喷墨头是串联连接的,因此,用一个过滤器就够了,但是,由于是串联连接的,因此存在利用墨的循环来进行的维护作业需要很长时间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墨的消耗同时迅速实现喷墨头的维护的喷墨记录装置。
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喷墨头,它们向记录介质喷出同一颜色的墨;墨盒,其储存有向上述多个喷墨头中的各喷墨头供给的墨;送液部,其自上述墨盒向上述喷墨头侧送墨;上述各喷墨头具有歧管和与该歧管连通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在该歧管的内部充满墨;在分别与上述各喷墨头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相连的墨流路上设有能够切换开闭的阀;本发明包括单独地控制分别与上述各喷墨头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相连的阀的开闭的控制部。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包括共用流路,所有的上述喷墨头的第一端口经由上述阀并联地连接于该共用流路;经由上述共用流路向上述各喷墨头供给墨。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包括与上述共用流路相连接而用于排出该共用流路的内部的墨的排出流路以及设于该排出流路中的能够切换开闭的阀;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排出流路的阀的开闭。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自上述墨盒到上述各喷墨头的墨流路的中途设有将上述各喷墨头内维持在比大气压低的负压状态的负压形成部;设有不经由上述负压形成部地供给墨的迂回流路;在上述负压形成部的前后设有用于切断供给墨时的压力的能够切换开闭的阀。
发明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发明采用了在多个喷墨头的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设有阀,并利用控制部单独地控制该各阀的开闭的结构,因此,在任一喷墨头产生维护需要时,能够仅选择作为该维护的对象的喷墨头而向该喷墨头供给墨,从而能够谋求减小维护作业中的墨的消耗量。
此外,由于即使不使用于维护的墨回流至墨盒也能减小维护作业中的墨的消耗量,因此,不需要对各喷墨头中的每个喷墨头都设置过滤器。因此,能避免因过滤器滤出的异物导致在喷墨头内发生喷嘴堵塞,并且也不需要过滤器的检修。
此外,与将所有喷墨头串联连接起来进行维护的情况相比,可以仅对作为维护对象的一部分喷墨头进行维护,因此,也能够大幅缩短维护所用的时间。
此外,在采用具有经由阀与所有的喷墨头的第一端口并联连接起来的共用流路的结构的情况下,与将多个喷墨头串联连接的情况不同,某个喷墨头内的气泡、混入物不会移动到其他喷墨头内,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进行维护。
此外,通过经由该共用流路来进行例如喷墨头内的压力调整等,能够一次对所有喷墨头进行调整。
此外,在设有排出共用流路的内部的墨的排出流路的情况下,能够自排出流路简单地排出共用流路内产生的气泡。
此外,在采用具有负压形成部和迂回流路的结构的情况下,在维护时对喷墨头赋予比通常时高的压力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关闭负压形成部的前后的阀而避免压力的影响,能谋求保护负压形成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喷墨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滑架上的喷墨头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喷墨头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墨供给装置的概略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共用流路和各喷墨头之间的连接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7是表示液面监视控制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对作为维护对象的一部分的喷墨头进行的喷墨头维护控制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送液控制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负压形成部背压调整控制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擦拭控制的流程图。
图12A是表示对打开规定的喷墨头的记录动作用阀且关闭维护阀的状态下的维护时的供给压力进行了阶段性改变时的喷嘴的堵塞的恢复状况的图表。
图12B是表示对将规定的喷墨头的记录动作用阀和维护阀都打开的状态下的维护时的供给压力进行了阶段性改变时的喷墨头内的气泡除去状况的图表。
图13是表示对所有喷墨头进行的喷墨头维护控制的流程图。
图14A是表示共用流路的变形例的概略主视图,表示在共用流路的右端部连接第八墨流路的例子。
图14B是表示共用流路的变形例的概略主视图,表示在共用流路的左端部连接第八墨流路的例子。
图14C是表示共用流路的变形例的概略主视图,表示在共用流路的中央部连接第八墨流路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13说明搭载有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墨供给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10。图1是表示整个喷墨记录装置10的立体图。
喷墨记录装置10主要具有沿水平方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装置2、搭载有自上方向被输送的记录介质喷出墨的多个喷墨头3(参照图2)的滑架4、沿着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输送滑架4的主扫描装置5、对搭载于滑架4的各喷墨头3进行维护的维护部7、对搭载于滑架4的各喷墨头3的喷嘴311进行保湿的喷嘴保湿部6、向搭载于滑架4的各喷墨头3进行墨供给的墨供给装置8(参照图4)、作为控制上述各结构的控制部的控制装置9(参照图6)以及对整体进行支承的机架100。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水平方向中的沿着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为Y轴方向,设水平方向中的沿着滑架4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为X轴方向或主扫描方向,设铅直上下方向为Z轴方向。
[输送装置]
输送装置2具有驱动辊21、从动辊(省略图示)、驱动马达22以及传输带23。
驱动辊21及从动辊被轴支承为旋转自如,驱动辊21被配置为沿着主扫描方向X延伸。驱动马达22是用于驱动驱动辊21旋转的驱动源,安装在驱动辊21的一端侧。
传输带23形成为环状,张设在驱动辊21和从动辊之间。当驱动辊21旋转时,传输带23在驱动辊21和从动辊之间环绕地朝向沿着Y轴方向的输送方向F输送载置于其上表面的记录介质,当驱动辊21停止旋转时,传输带23使在两辊之间的环绕停止,停止输送记录介质。
驱动马达22在控制装置90的控制下反复进行如下动作从而对记录介质进行所谓的间歇输送:当喷墨头3结束一次沿X轴方向的单程量扫描时,驱动马达22使驱动辊21旋转规定量而在输送方向上以规定距离输送记录介质,然后使驱动辊21停止;当喷墨头3开始向主扫描方向X上的相反方向扫描后再结束扫描时,驱动马达22使驱动辊21再次旋转规定量而在输送方向F上以规定距离输送记录介质,然后使驱动辊21停止。
另外,作为记录介质,除了纸张、布帛以外,还可以使用树脂膜、金属类等。
[机架]
如图1所示,机架100主要由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矩形的主体部101、支承主体部101中的X轴方向一端部的第一基座部102以及支承主体部101中的X轴方向另一端部的第二基座部103构成。
第一基座部102在其内部容纳并保持维护部7,并且自下方支承主体部101的一端部。此外,第二基座部103在其内部容纳并保持喷嘴保湿部6,并且自下方支承主体部101的另一端部。
主体部101在内侧以朝向X轴方向的状态容纳并保持后述的主扫描装置5的一对滑架轨道51、51,在主体部101的内部沿着X轴方向输送滑架4。
此外,第一基座部102和第二基座部103夹着上述的输送装置2而配置于X轴方向的两侧,主体部101架设于输送装置2的上方。由此,能够在与由输送装置2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输送滑架4并自搭载于该滑架4的各喷墨头3喷出墨而形成图像。
[主扫描装置及滑架]
主扫描装置5在机架100的主体部101的内部具有被支承为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棒状的一对滑架轨道51、51。该一对滑架轨道51、51跨设于输送装置2的传输带23的上方。而且,在滑架轨道51、51上,箱状的滑架4被支承为能够沿着X轴方向往复移动。
滑架4为上部开放的大致矩形的筐体,在其底板上搭载有多个喷墨头3。如图1所示,滑架4在Y轴方向上的两侧面的上部朝向Y轴方向两侧延伸有臂部42、42,该各臂部42、42分别经由直线导轨载置于滑架轨道51、51的上部,由此能够在滑架轨道51、51上沿着X轴方向滑动。
此外,在滑架轨道51、51和滑架4的臂部42、42之间安装有直线马达。即,在各滑架轨道51、51上装备有直线马达的定子,在滑架4的各臂部42、42上装备有转子,通过定子侧的线圈的电流控制,使滑架4沿着X轴方向进行输送动作。
图2是自上方观察滑架4的底板41时的概略说明图。在该喷墨记录装置10中,对于Y(黄色)、Lm(浅品红色)、Or(橙色)、M(品红色)、Bk(黑色)、Bl(蓝色)、Lk(浅黑色)、C(青色)、Lc(浅青色)的九种颜色分别各设有九个喷墨头3,将合计81部喷墨头3安装于滑架4的底板上。
如图所示,各颜色的喷墨头组沿着X轴方向按照Y、Lm、Or、M、Bk、Bl、Lk、C、Lc的顺序排列,各喷墨头组的九个喷墨头3沿着Y轴方向呈交错状排列配置。
此外,底板41在每个各喷墨头3的安装位置上具有沿着Y轴方向的狭缝状的开口,自上方安装于底板41上的各喷墨头3能够通过开口向滑架4的正下方喷出墨的液滴。
而且,通过如上述那样将各色彩的九个喷墨头3配置成交错状,能够在滑架4的底板41中的Y轴方向的大致遍及整个宽度的范围内的任意的位置喷出各颜色的墨。
[喷墨头]
图3是表示喷墨头3的概略构造的剖视图。喷墨头3主要具有:喷嘴板31,其形成有多个喷出墨的喷嘴311;喷墨头芯32,其具有多个向各喷嘴311引导墨的通道321和使通道321产生容积变化地使墨喷出的多个压电元件322;布线基板33,其用于对喷墨头芯32的各压电元件322施加驱动电压;歧管34,其经由过滤器343向喷墨头芯32的各通道321导入墨。
喷嘴板31为矩形的平板,在将喷墨头3搭载于滑架4的状态下,喷嘴板31的平板面与X-Y平面平行,其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
此外,在喷嘴板31上形成有多个沿着Y轴方向排成一列的成为喷嘴311的贯通孔。
喷墨头芯32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在其底面安装有喷嘴板31。此外,喷墨头芯32与喷嘴板31的各喷嘴311的配置相匹配地形成有多个沿着Y轴方向排成一列的多个通道321。各通道321是上下贯通喷墨头芯32的墨流路,能够单独地向喷嘴311引导歧管34内的墨。此外,分别与各通道321相邻地设有压电元件322,通过选择性地对任意的压电元件322施加电压,能够使该压电元件322膨胀或伸缩,从而自对应的喷嘴311喷出墨。
在喷墨头芯32的上表面安装有布线基板33。布线基板33经由柔性基板与未图示的喷墨头驱动电路相连接,布线基板33上布有用于向喷墨头芯32的各压电元件322施加来自喷墨头驱动电路的驱动电压的布线。
此外,布线基板33以堵塞歧管34的开放的下部的方式安装于该歧管34,并且,布线基板33形成有矩形的开口,以使歧管34内的墨向喷墨头芯32的各通道321侧流通。
歧管34是以使长度方向沿着Y轴方向的状态配置的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如上所述,其底部开放,但该开放部嵌入有布线基板33从而被堵塞。
此外,在歧管34的Y轴方向的一端部侧和另一端部侧的上部,形成有分别与歧管34的内部相通的圆筒状的第一端口341和第二端口342。
此外,歧管34的内部被用于滤掉墨的混入物的过滤器343上下一分为二,上侧的区域与第一端口341及第二端口342相连,下侧的区域与喷墨头芯32相连。也就是说,利用第一端口341或第二端口342自外部供给到歧管34内的墨经过滤器343过滤后向喷墨头芯32侧移动,再自各喷嘴311喷出。
[维护部]
维护部7在不进行记录动作时对各喷墨头3进行维护。维护部7远离输送装置2,设于滑架轨道51、51的一端部侧。即,在滑架4移动到与滑架轨道51、51的一端部的维护部7相对的位置的状态下实施维护。
该维护部7具有擦拭各喷墨头3的喷嘴板31的下表面的污渍的清洁装置以及在由作为维护对象的喷墨头3喷出墨时作为接收器皿的墨盘71(参照图4)。
上述清洁装置主要由清洁辊和辊输送机构构成,上述清洁辊与喷嘴板31的下表面滑动接触且能够绕沿着X轴方向的旋转轴进行旋转,上述辊输送机构沿着Y轴方向输送该清洁辊。清洁辊的X轴方向的宽度被设定为能够对搭载于滑架4的九种颜色的喷墨头组中的三种颜色量的喷墨头组进行擦拭,该清洁辊通过进行一次半的往复移动动作而对所有的喷墨头3实施清洁。于是,由此防止墨固化而导致喷嘴311堵塞。
此外,维护时墨向墨盘71的喷出不是通过喷墨头3的压电元件322的驱动而进行的,而是利用墨供给装置8的墨供给压力进行的,由此,能够消除喷墨头3内的墨流路的堵塞等。
[喷嘴保湿部]
喷嘴保湿部6离开输送装置2而设于滑架轨道51、51的另一端部侧。即,在不进行记录动作时,滑架4移动到与滑架轨道51、51的另一端部的喷嘴保湿部6相对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对各喷墨头3的喷嘴311进行保湿。
即,该喷嘴保湿部6是用来与喷嘴板31的各喷嘴311紧密接触而实现将各喷嘴内部与保湿液的储藏部连接的状态的部件,主要由保湿液的储藏部及其升降机构构成。
[墨供给装置]
图4是表示墨供给装置8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每种颜色都具有该墨供给装置8。
墨供给装置8主要具有:作为用于储存墨的第一盒的两个主盒81、81;作为受各主盒81、81供给墨的第二盒的副盒82;设于副盒82的墨供给方向下游侧的脱气装置83;设于脱气装置83的墨供给方向下游侧的作为临时储存墨的墨盒的中间盒84;设于中间盒84的墨供给方向下游侧的负压形成部86;为了向各喷墨头3供给墨而并联连接有各喷墨头3的第一端口341的共用流路87。
另外,在图4中也图示了维护部7的墨盘71。
上述主盒81、81是其上部向大气开放的容器,两个主盒81、81均能够相对于喷墨记录装置10拆卸,以便在墨空了时进行更换。此外,由于主盒81、81有两个,因此,在一个主盒墨空了时以及其更换时,能够自另一个主盒81供给墨,因此,能够避免喷墨记录装置10的记录动作中断。另外,该主盒81的搭载数量可以更多。
图4中的附图标记815是用于检测各主盒81、81的墨是否空了的余量传感器。
在各主盒81、81和副盒82之间设有第一墨流路811,该第一墨流路811的一端部在各主盒81、81侧分支,其另一端部汇合后到达副盒82。在该第一墨流路811中的各主盒81、81附近设有作为连接切换部的墨盒阀812、812,该墨盒阀812、812是能够切换流路的开闭状态的电磁阀。
此外,在第一墨流路811中的副盒82侧的路径的中途设有用于自墨中除去垃圾、尘埃等混入物的过滤器813,在比过滤器813更靠副盒82侧的位置设有作为向副盒侧送墨的第一送液部的第一送液泵814。
副盒82呈具有随着朝向下方去而缩径的侧壁部821的漏斗状,上部由顶板822封闭。
副盒82其底部中心与第二墨流路823相连接,能够通过该第二墨流路823向脱气装置83侧供给副盒82内的墨。
此外,在副盒82的顶板822上安装有将副盒82内维持在大气压的大气开放管824。该大气开放管824装备有用于防止来自外部的灰尘、垃圾等进入的过滤器825。
此外,在副盒82的顶板822上以贯通顶板822而进入到副盒82的内部的状态连接有第一墨流路811的前端部。
该第一墨流路811的前端部延伸到与副盒82的侧壁822的内表面接触或即将与之接触的位置,自第一墨流路811供给来的墨顺着侧壁822而被注入到副盒82内的液面。
此外,副盒82利用后述的液面监视控制确定墨的液面的上限位置,第一墨流路811的前端部在高于墨液面的上限位置的位置向侧壁822供给墨。
通过如上述那样设定第一墨流路811的前端部相对于副盒82的位置,自第一墨流路811供给来的墨总是顺着副盒82的侧壁部822的内表面流淌之后再注入到液面。由此,墨沿着倾斜面稳定地流动而储存于副盒82内,因此,当自第一墨流路811供给来的墨中混入有能够视觉识别那样大小的气泡时,该气泡会滞留于墨的液面。此外,由于墨沿着倾斜面稳定地流动,因此,也能防止在墨的液面产生并混入新的气泡。
此外,副盒82内的墨自底部的最深部通过第二墨流路823被送往下游侧,因此,能够自向副盒82的下游侧供给的墨中除去气泡。
即,该副盒82作为自墨中脱泡的脱泡部件发挥作用。
此外,在副盒82内设有在后述的液面监视控制中规定墨的液面的上限位置的第一液面传感器826和规定墨的液面的下限位置的第二液面传感器827。
上述液面传感器826、827均为具有浮子的浮子式传感器,能够根据浮子的高度检测出液面是位于上限位置或下限位置之上还是位于上限位置或下限位置之下。另外,对于液面监视控制,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副盒82和脱气装置83之间设有上述的第二墨流路823。在该第二墨流路823的中途设有防止墨自脱气装置83向副盒82回流的止回阀828以及作为自副盒82向脱气装置83送墨的第二送液部的第二送液泵829。
脱气装置83具有:与第二墨流路823的末端相连接的脱气组件831;对脱气组件831进行抽真空的真空泵832;检测脱气组件831内的压力的真空压力传感器833;作为使脱气组件831内向大气压开放的电磁阀的漏泄阀834。
脱气组件831为具有利用真空泵832进行抽真空的真空容器以及在真空容器内使墨通过到内侧的中空纤维膜,且通过抽真空而经由中空纤维膜将墨内的溶解气体吸出到外侧的构造。
真空压力传感器833是测定抽真空时压力是否下降到了目标压力的检测部件。此外,在喷墨记录装置10的电源停止时,为了保护脱气组件831,利用控制装置9对漏泄阀834进行开放控制,而使该脱气组件831自真空状态变为大气压状态。
在脱气组件831和中间盒84之间设有第三墨流路835。利用第二送液泵829的供给压力,经由第二及第三墨流路823、835向中间盒84供给墨。
中间盒84由具有挠性的袋形成,能够因储存的墨量变化而膨胀/收缩。
此外,在该中间盒84中附设有检测储存了规定量的墨的状态的液量传感器841。自副盒82供给墨时,由第二送液泵829供给墨,直到由该液量传感器841检测出墨达到了规定量。
在自中间盒84到负压形成部86之间设有第四~第七墨流路842~845,通过这些墨流路进行墨的供给。而且,在第四墨流路842和第五墨流路843之间夹设有作为电磁切换阀的第一三通换向阀846,在第五墨流路843和第六墨流路844之间夹设有作为电磁切换阀的第二三通换向阀847,在第六墨流路844和第七墨流路845之间夹设有作为电磁切换阀的第三三通换向阀848。
此外,在第五墨流路843上设有:止回阀849,其仅允许自第一三通换向阀846朝向第二三通换向阀847的方向的流动;第三送液泵850,其作为向与该止回阀849允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送液的送液部;安全阀851,其用于在该第三送液泵850的下游侧超过规定的压力时使墨向副盒82回流。
第六墨流路844在其中途连接有分支流路852的一端部,该分支流路852的另一端部与第一三通换向阀846相连接。而且,该第一三通换向阀846在控制装置9的控制下能够在将第五墨流路843与第四墨流路842连接起来的状态和将第五墨流路843与分支流路852连接起来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此外,第二三通换向阀847还与用于使墨向副盒82回流的回流流路853相连接,该第二三通换向阀847在控制装置9的控制下能够在将第五墨流路843与第六墨流路844连接起来的状态和将第五墨流路843与回流流路853连接起来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而且,上述第一和第二三通换向阀846、847可以在控制装置9的作用下组合起来同时进行切换控制,从而进行在自中间盒84经由第四、五、六墨流路842、843、844向负压形成部86侧送液的供给连接状态(图4中的白色箭头)和自负压形成部86侧经由分支流路852、第五墨流路843、回流流路853向副盒82侧送液的回流连接状态(图4中的黑色箭头)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
即,利用第三送液泵850的送出压力,能够自由选择地执行向负压形成部86侧供给墨和自负压形成部86侧回收墨。
第三三通换向阀848还与不经由负压形成部86地向喷墨头侧供给墨的迂回流路854相连接,在控制装置9的控制下能够在将第六墨流路844和第七墨流路845连接起来的状态和将第六墨流路844和迂回流路854连接起来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即,通过该切换,能够在可以对负压形成部86执行墨的供给和回收的状态和可以对喷墨头3侧(严格讲是共用流路87)执行墨的供给和回收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负压形成部86主要由在前表面形成有大的开口部的矩形的主体容器861、堵塞主体容器861的开口部的由挠性树脂膜构成的膜构件862以及自主体容器861的内部朝向外侧按压膜构件862的中心的未图示的弹簧构成。
主体容器861与上述的第七墨流路845和第八墨流路863相连接,上述第八墨流路863与并联连接有九个喷墨头3的所有第一端口341的共用流路87相通。
此外,由于弹簧向外侧按压膜构件862的中央部,因此,膜构件862以向外侧突出为大致圆锥状的形状成为张紧状态。
而且,在与大气压相同的压力下向主体容器861内充满墨之后,使上述第一和第二三通换向阀846、847处于回流连接状态而自主体容器861内回收墨,此时,经由共用流路87能够使各喷墨头3的内部处于比大气压低的负压状态。另外,例如使喷嘴3内处于大气压,则容易自喷嘴311漏墨,此外,容易在喷嘴311的周围附着墨从而容易产生喷出不良、墨点直径不均,因此,这样将喷墨头3的内部维持为负压是为了防止上述现象。
另外,作为负压的目标压力可以通过调节主体容器861内的墨的回收量来控制。
此外,在上述负压形成部86的主体容器861的上部设有与该主体容器861的内部连通且向上方延伸的连通管864。在连通管864的主体容器861侧的端部安装有液面传感器865,在连通管864的上端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866。而且,在连通管864的中间部连接有一端向大气中开放且水平延伸的分支管867,在该分支管867的中途设有开闭该分支管867的开放阀868和过滤空气的空气过滤器869。
这些部件是在向主体容器861内供给墨而控制成规定的负压时所用的结构。即,在打开开放阀868的状态下向主体容器861内供给墨,直到液面传感器865检测到液面,然后,关闭开放阀868,自主体容器861内回收墨,直到压力传感器866显示作为目标的负压压力。由此,可以通过负压形成部86使各喷墨头3内处于规定的负压状态。
自负压形成部86延伸的第八墨流路863在中途与上述迂回流路854汇合之后与共用流路87相连接。此外,在比该第八墨流路863与迂回流路854的汇合点靠负压形成部86侧的位置设有作为常开式的电磁阀的保护阀871。
共用流路87是正面看的形状为大致等腰三角形状(准确说是沿铅直上下方向切除了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两端部而成的五边形形状)的平板状的内部中空的容器,以使其底部和内底面水平的方式搭载于滑架4上。而且,该共用流路87在相当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的部位连接有第八墨流路863,在相当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部位并联连接有同一颜色的九个喷墨头3的第一端口341。
共用流路87使墨在其内部空间中通过,该内部空间通过将与共用流路87的外部形状相同的大致三角形状的形状立体化而成。此时,自顶点的位置供给墨,因此,能够不产生较大偏差地均等地向与底边的各部相连接的各喷墨头3供给墨。
另外,该共用流路87只要其供给墨的内部空间的正面看时的形状为大致等腰三角形状即可,外部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大致等腰三角形状。
此外,在共用流路87的顶点位置附近连接有作为与未图示的废液盒相通的排出流路的废液流路872。该废液流路872设有作为常闭式的电磁阀的废液阀873,是用于在共用流路87中充满墨时打开废液阀873而排出墨以排出气泡的流路。由于废液流路872与共用流路87的作为上端部的顶点相连接,因此,通过在共用流路87中充满墨的状态下进一步供给墨,能够使气泡在共用流路87内浮至上方而有效地随墨一同排出气泡。由此,能够除去成为墨的喷出不良的原因的气泡,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喷出。
图5是表示共用流路87和各喷墨头3的连接状态的说明图。如图4及图5所示,共用流路87经由作为常开式的电磁阀的记录动作用阀874与各喷墨头3的第一端口341相连接。
此外,各喷墨头3的第二端口342分别经由常闭式的维护阀875并联地与共用废液流路876连接。共用废液流路876在废液阀873的下游侧与上述废液流路872汇合之后与废液盒相连接。
另外,自废液流路872排出的墨的主要目的是排出共用流路87内的气泡,因此,也可以不使废液流路872与该共用废液流路876汇合,而仅将废液流路872连接至副盒82以图墨的再利用。在该情况下,共用废液流路876单独与废液盒相连接。
[控制装置]
图6是表示墨供给装置8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6所记载的控制装置9对整个喷墨记录装置10进行控制,在此,仅图示了墨供给装置8的结构,对于其他结构省略了图示。此外,对于多个结构仅图示其中一个结构。
控制装置9不仅对墨供给装置8进行将要向自外部装置输入的记录介质记录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转换为与喷墨头3的各喷嘴311对应的数据等控制,还对喷墨记录装置10的各部分的驱动进行控制。
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9由将CPU91、ROM92、RAM93、未图示的输入输出接口等连接至总线的通用的计算机构成。
在该控制装置9中连接有第一~第三送液泵814、829、850、真空泵832、墨盒阀812、漏泄阀834、第一~第三三通换向阀846、847、848、开放阀868、保护阀871、废液阀873、记录动作用阀874、维护阀875,控制装置9以上述部件为控制对象。
此外,在控制装置9中连接有余量传感器815、第一及第二液面传感器826、827、液量传感器841、液面传感器865、真空压力传感器833、压力传感器866,自这些部件输入各种检测信号。
此外,在控制装置9中还连接有支持来自操作者的执行各种动作等的输入的输入操作部94以及显示出错信息等各种信息的显示部95等。
而且,控制装置9根据这些检测信息对上述各控制对象实施副盒82的液面监视控制、喷墨头3的维护控制等。
[液面监视控制]
基于图7的流程图详细说明上述控制装置9所进行的副盒82的液面监视控制。
该液面监视控制是用于自墨的主盒81向副盒82供给墨并且在副盒82中维持确保一定的墨量的控制,以预定的周期反复实施。
在该液面监视控制中,以处于打开各主盒81、81中的任一方的墨盒阀812,关闭另一方的墨盒阀812的状态为前提。
控制装置9首先对用于判断当前与副盒82相连接的主盒81是否空了的计时器进行初始化(步骤S1)。
接着,利用第一液面传感器826判断副盒82内的墨是否达到表示满盒的第一液面传感器826的检测水平(步骤S3)。
其结果是,当检测出墨达到了第一液面传感器826的检测水平时,由于副盒82内的墨已经到达了目标量,因此,控制装置9结束液面监视控制。
另一方面,当检测出墨未达到第一液面传感器826的检测水平时,使用于判断主盒81是否空了的计时器开始计时,并且使第一送液泵814动作,自主盒81向副盒82供给墨(步骤S5)。
接着,控制装置9利用第二液面传感器827判断副盒82内的墨是否到达了表示接近空了的第二液面传感器827的检测水平(步骤S7)。
其结果是,当检测出墨达到了第二液面传感器827的检测水平时,控制装置9判断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送液时间(步骤S9)。
而且,在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未经过预先设定的送液时间的情况下,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3,并判断副盒82是否为满盒。
上述步骤S9的判断中的送液时间被设定为以第一送液泵的送液能力足够使副盒82满盒的时间。也就是说,当经过了该送液时间,副盒82还为达到满盒时,可推定为主盒81已经空了。
因此,控制装置9停止第一送液泵814的驱动(步骤S11),判断为主盒81空了(步骤S13),关闭此前打开的那个墨盒阀812,打开另一方的墨盒阀812,执行向副盒82供给墨的主盒的切换(步骤S15)。此时,也可以进行利用显示部95告知一方的主盒81空了的显示控制。
此外,在切换主盒81之后,控制装置9使处理再次返回步骤S1,再次开始向副盒82供给墨。
此外,当尽管在用第一送液泵814进行送液,但第二液面传感器827在步骤S7中仍检测到副盒82空了的状态时(步骤S7:否),表示主盒81、81均处于空了的状态,处于主盒81、81及副盒82内的所有墨已用尽的状态,因此,为了防止发生记录动作不良,即使正处在记录动作中,控制装置9也会使喷墨记录装置10的所有记录动作停止。此外,此时,也可以进行在显示部95中执行表示出错停止的告知显示以及表示墨空了的警告显示的显示控制。
[维护控制(以一部分喷墨头为对象的情况)]
基于图8的流程图详细说明上述控制装置9所进行的喷墨头3的维护控制。在此,前提是,预先以所有喷墨头3为对象进行喷出试验而确定需要维护的喷墨头3,并通过输入操作部94输入了作为维护对象的喷墨头3。
此外,滑架4在维护部7的正上方待机。
首先,控制装置9将第一和第二三通换向阀846、847切换为供给连接状态(图4的白色箭头的连接),并且将第三三通换向阀848自第六墨流路844切换为与迂回流路854相连接(步骤S21)。
然后,控制装置9进行控制,以打开共用流路87的废液阀873,关闭保护阀871,关闭所有喷墨头3的记录动作用阀874(步骤S23)。
然后,执行墨的送液控制(步骤S25)。
在此,基于图9的流程图说明送液控制。
在送液时,控制部件使第三送液泵850动作(步骤S251),在该状态下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动作时间T1(步骤S253),使第三送液泵850持续动作直到经过了动作时间T1。
通过该第三送液泵850的动作,中间盒84内的墨绕过负压形成部86而直接的被供给到共用流路87。此时,关闭所有的喷墨头3的记录动作用阀874,此外,维护阀875是常闭阀,因此,未向各喷墨头3侧供给墨,而在共用流路87内充满墨。此外,当共用流路87内充满墨时,剩余的墨自废液流路872排出。通过持续进行一段时间的该供给,共用流路87内的气泡上浮至共用流路87的上部而自废液流路872排出。
然后,当经过动作时间T1时,使第三送液泵850停止(步骤S255),进行待机直到经过待机时间T2。由此,由于向共用流路87内注入墨而产生的气泡上浮至共用流路87内的上部并集中起来。
然后,当经过待机时间T2时,控制装置9判断反复进行墨的供给和待机的次数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次数N(步骤S259)。
然后,若未到达目标次数,则使处理返回步骤S251,再次执行墨的供给和待机。
另外,动作时间T1、待机时间T2、目标次数N可以预先利用输入操作部94设定于控制装置9中。反复的目标次数N优选设定为至少两次以上,以便能够通过下一次墨供给将因待机而上浮至共用流路87的上部的气泡排出。
再次返回图8进行说明。
当送液控制结束时,控制装置9进行控制,以关闭共用流路87的废液阀873(步骤S27),打开维护对象的喷墨头3的记录动作用阀874及维护阀875(步骤S29)。
然后,再次执行送液控制(步骤S31)。此时的动作时间T1、待机时间T2、目标次数N既可以设为与步骤S25相同的值,也可以设为与步骤S25不同的值。
在该情况下进行墨的供给时,自共用流路87通过第一端口341向维护对象的喷墨头3内供给墨。然后,供给来的墨通过第二端口342向共用废液流路876排出,此外,一部分的墨自喷墨头3的喷嘴311向墨盘71喷出。
当第二次送液控制结束时,控制装置9关闭维护对象的喷墨头3的维护阀875(步骤S33)。
然后,执行第三次送液控制(步骤S35)。此时,动作时间T1、待机时间T2、目标次数N也是既可以设为与步骤S25或S31相同的值,也可以设为与步骤S25或S31不同的值。
在该情况下进行墨的供给时,自共用流路87通过第一端口341向维护对象的喷墨头3内供给墨,自喷嘴311向墨盘71喷出墨。此时,墨的供给压力作用于自所有喷嘴311的喷出,因此,例如对于发生了堵塞等的喷嘴311,也能挤出异物等,从而谋求消除堵塞。
然后,当第三次送液控制结束时,控制装置9使除了维护对象的喷墨头3以外的所有喷墨头3的记录动作用阀874也全都打开(步骤S37),此外,打开保护阀871并且将第三三通换向阀848切换为与第六墨流路844及第七墨流路845相连接的状态(步骤S39)。
然后,控制装置9执行负压形成部背压调整控制(步骤S41),然后,对各喷墨头3执行擦拭控制而结束维护控制(步骤S43)。
在此,基于图10的流程图详细说明负压形成部背压调整控制。
首先,控制装置9进行切换,以打开开放阀868并将保护阀871关闭(步骤S411)。
接着,将负压形成部86中的压力传感器866的当前压力设定为大气压(步骤S412)。
接着,使第三送液泵850开始动作(步骤S413),判断供给到负压形成部86的主体容器861内的墨是否到达了位于主体容器861的上端部的液面传感器865(步骤S414)。
然后,若墨未到达主体容器861的上端部,则继续向主体容器861供给墨,当墨到达了主体容器861的上端部时,使第三送液泵850停止(步骤S415)。
然后,控制装置9进行关闭开放阀868(步骤S416),将第一和第二三通换向阀846、847切换为回流连接状态(图4中的黑色箭头)的控制(步骤S417)。
然后,当再次使第三送液泵850动作时(步骤S418),自负压形成部86的主体容器861排出内部的墨。其结果是,主体容器861的内部压力下降。
预先确定适合各喷墨头3喷出墨的负压的压力值,当压力传感器866检测出压力下降到适合喷出墨的负压的压力值时(步骤S419),使第三送液泵850停止(步骤S420)。
然后,控制装置9打开保护阀871(步骤S421),由此,负压形成部86和各喷墨头3经由第八墨流路863及共用流路87连接起来。因此,各喷墨头3的内部成为与负压形成部86的内部相同的负压压力。
然后,控制装置9进行将第一和第二三通换向阀846、847切换为供给连接状态(图4中的白色箭头)的控制(步骤S422),结束负压形成部背压调整控制。
基于图11的流程图说明擦拭控制。在擦拭控制中,对滑架4上的所有喷墨头3实施擦拭各喷嘴311的周边。
而且,各喷嘴311的擦拭是通过一边使绕沿着X轴方向的旋转轴进行旋转驱动的擦拭辊与喷嘴板31的下表面滑动接触、一边沿Y轴方向输送该擦拭辊而进行的。
另一方面,该喷墨记录装置10由于在滑架4上对九种颜色中每种颜色都搭载了九个喷墨头3,因此实施擦拭的区域也非常大。因此,如果要通过单程一次量的输送来完成擦拭,则必须使擦拭辊沿旋转轴方向加长,可能容易发生挠曲等而无法有效地进行擦拭。
因此,使擦拭辊在X轴方向上成为与三种颜色量的喷墨头3的并排宽度大致相同的大小,分三次对九种颜色的所有喷墨头3的喷嘴实施擦拭。
以下,说明其动作控制。
首先,控制装置9执行一边使擦拭辊旋转,一边自其待机位置单程量(去程)输送擦拭辊的输送(步骤S431)。由此,对三种颜色量的喷墨头3进行擦拭。
接着,执行使滑架4移动与三种颜色量的喷墨头3的X轴方向上的并排宽度相同的距离(步骤S433),一边使擦拭辊旋转一边单程量(返程)输送擦拭辊的输送(步骤S435)。由此,对下一组三种颜色量的喷墨头3进行擦拭。
然后,执行使滑架4移动与三种颜色量的喷墨头3的X轴方向上的并排宽度相同的距离(步骤S437),一边使擦拭辊旋转一边单程量(去程)输送擦拭辊的输送(步骤S439)。由此,对最后一组三种颜色量的喷墨头3进行擦拭。
此外,上述擦拭反复实施预先设定的次数。因此,当完成九种颜色的擦拭时,控制装置9对当前的擦拭执行次数与预先设定的反复次数进行比较(步骤S441)。其结果是,在当前的执行次数未达到设定的反复次数时,使处理返回S431,再次开始擦拭动作。
另一方面,在当前的执行次数与设定的反复次数一致了时,结束擦拭控制。
图12A是表示对图8的维护控制中的步骤S35的送液控制即打开与维护对象的喷墨头3相连接的记录动作用阀874且关闭维护阀875的状态下的送液时的供给压力进行阶段性改变时的喷嘴311的堵塞的恢复状况的图表。另外,墨的供给压力通过对作为第三送液泵850的驱动源的马达进行PWM控制来进行。
如图所示,当使供给压力为10[kPa]时,虽然不至于喷出不良,但也未达到完全恢复;当使供给压力为20[kPa]时,喷出变为良好;当使供给压力为30、40[kPa]时,恢复到能进行更好的喷出。即,得出了为了使喷嘴311的堵塞恢复,优选以30[kPa]以上的压力供给墨来进行维护的结果。
图12B是表示对图8的维护控制中的步骤S31的送液控制即同时打开与维护对象的喷墨头3相连接的记录动作用阀874和维护阀875的状态下的送液时的供给压力进行阶段性改变时的喷墨头3内的气泡除去状况的图表。
如图所示,当使供给压力为3[kPa]时,未充分排出喷墨头3内的气泡;当使供给压力为4[kPa]、5[kPa]时,排出了一部分气泡但在喷墨头3内残留有尚不能称为充分的程度的气泡;当使供给压力为7[kPa]、9[kPa]时,充分排出了喷墨头3内的气泡;当使供给压力为10[kPa]时,更充分地排出了喷墨头3内的气泡。即,得出了为了排出喷墨头3内的气泡,优选以7[kPa]以上的供给压力供给墨而进行维护的结果。
[维护控制(以所有喷墨头为对象的情况)]
接着,基于图13的流程图详细说明控制装置9所进行的所有喷墨头3的维护控制。
在使滑架4在维护部7的正上方待机的状态下,控制装置9使第一和第二三通换向阀846、847处于供给连接状态(图4的白色箭头的连接),并使第三三通换向阀848与迂回流路854相连接(步骤S51)。
此外,成为打开共用流路87的废液阀873,关闭保护阀871,并关闭所有喷墨头3的记录动作用阀874的状态(步骤S53)。
然后,执行墨的送液控制(参照图9)(步骤S55),将共用流路87内的气泡随墨一同排出。
然后,当结束送液控制时,控制装置9关闭共用流路87的废液阀873(步骤S57),打开所有喷墨头3的记录动作用阀874及维护阀875(步骤S59)。
然后,执行第二次送液控制(步骤S61),若各喷墨头3内存在气泡及混入物等,则自喷嘴311及第二端口342将它们排出到外部。
然后,当送液控制结束时,控制装置9关闭所有的喷墨头3的维护阀875(步骤S63)。
然后,控制装置9执行负压形成部背压调整控制(参照图10)(步骤S65),然后再执行各喷墨头3的擦拭控制(参照图11)而结束维护控制(步骤S67)。
[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
喷墨记录装置10针对同一种颜色具有九个喷墨头3,各喷墨头3的歧管34具有与其内部相通的第一和第二端口341、342,并且在分别与该第一及第二端口341、342相连的流路上设有能利用控制装置9进行切换开闭的控制的记录动作用阀874和维护阀875。
因此,通过控制装置9的控制,能够对任意的喷墨头3进行第一端口341和第二端口342各自的开闭,由此,能够仅对作为维护对象的一部分喷墨头3进行通过排出喷墨头3内的混入物而使喷墨头3自堵塞恢复正常、排出气泡。
由此,能够减少维护中的墨的消耗量。
此外,即使不回收维护中使用的墨,也能减少墨消耗量,因此,不需要为了回收墨而在各喷墨头中的每个喷墨头上都装备过滤器,也不需要过滤器的检修作业。
此外,与将所有喷墨头串联连接起来进行维护的情况相比,由于可以仅对作为维护对象的一部分的喷墨头3进行维护,因此,也能大幅缩短维护所用的时间。
此外,喷墨记录装置10具有并联地连接有各喷墨头3的共用流路87,因此,与串联连接多个喷墨头的情况不同,某个喷墨头3内的气泡、混入物不会移动到其他的喷墨头3内。此外,通过经由该共用流路87来进行例如各喷墨头3内的压力调整等,能够一次对所有喷墨头3进行调整。
此外,在设有排出共用流路87的内部的墨的废液流路872时,能够自废液流路872简单地排出共用流路87内产生的气泡。
此外,由于具有负压形成部86和迂回流路854,因此,即使在维护时对任一喷墨头3赋予比通常时高的压力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关闭位于负压形成部86的前后的第三三通换向阀848及保护阀871而避免压力的影响,从而谋求保护负压形成部86。
[其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共用流路87的形状为正面看时呈大致等腰三角形的平板状,但其形状不限定于此。
图14A~C示出了共用流路87的变形例。该变形例的共用流路87A的正面看时的形状是长边与Y轴方向平行的长方形状,该变形例的共用流路87A整体呈长方体状。此外,该变形例的共用流路87A的内部是中空的,内部空间呈与外部形状相同的形状。
该共用流路87A与上述共用流路87不同,其最上部呈平面状。废液流路872连接于与共用流路87A的内部上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上,在维护时,能够排出集中于共用流路87A的最上部的气泡。
图14A~图14C分别示出了使供给墨的第八墨流路863与共用流路87的连接位置为共用流路87A的右端部、左端部、中央部的情况。这样,由于使共用流路87A俯视时呈长方形状,因此,能够适当选择第八墨流路863的连接位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对于一种颜色也用多个喷墨头喷出墨的喷墨记录装置的领域。
附图标记说明
3:喷墨头;9:控制装置(控制部);10:喷墨记录装置;34:
歧管;341:第一端口;342:第二端口;8:墨供给装置;81:主盒(第一盒);811:第一墨流路;812:墨盒阀(连接切换部);814:第一送液泵(第一送液部);82、82A、82B:副盒(第二盒);829:第二送液泵(第二送液部);83:脱气装置;84:中间盒(墨盒);848:第三三通换向阀(阀);850:第三送液泵(送液部);854:迂回流路;86:负压形成部;87:共用流路;871:保护阀(阀);872:废液流路(排出流路);873:废液阀(阀);874:记录动作用电磁阀(阀);875:维护阀(阀)。

Claims (4)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多个喷墨头,它们向记录介质喷出同一颜色的墨;墨盒,其储存向上述多个喷墨头中的各喷墨头供给的墨;送液部,其自上述墨盒向上述喷墨头侧送墨;
上述各喷墨头具有歧管和与该歧管连通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在该歧管的内部充满墨;
在分别与上述各喷墨头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相连的墨流路中设有能够切换开闭的阀;
该喷墨记录装置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单独地控制分别与上述各喷墨头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相连的阀的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共用流路,所有的上述喷墨头的第一端口经由上述阀并联地连接于该共用流路;
经由上述共用流路向上述各喷墨头供给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喷墨记录装置包括与上述共用流路相连接而排出该共用流路的内部的墨的排出流路以及设于该排出流路中的能够切换开闭的阀;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排出流路的阀的开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自上述墨盒到上述各喷墨头的墨流路的中途设有将上述各喷墨头内维持在比大气压低的负压状态的负压形成部;
该喷墨记录装置设有不经由上述负压形成部地供给墨的迂回流路;
在上述负压形成部的前后设有用于切断供给墨时的压力的能够切换开闭的阀。
CN201280045481.7A 2011-09-21 2012-07-31 喷墨记录装置 Active CN1038745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5422 2011-09-21
JP2011-205422 2011-09-21
PCT/JP2012/069383 WO2013042457A1 (ja) 2011-09-21 2012-07-31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4582A true CN103874582A (zh) 2014-06-18
CN103874582B CN103874582B (zh) 2015-11-25

Family

ID=47914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5481.7A Active CN103874582B (zh) 2011-09-21 2012-07-31 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759408B1 (zh)
JP (1) JP5962661B2 (zh)
KR (1) KR101680436B1 (zh)
CN (1) CN103874582B (zh)
WO (1) WO201304245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3728A (zh) * 2018-09-29 2019-01-15 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刺绣机喷墨装置、喷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339432A (zh) * 2020-11-05 2021-02-09 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用喷头供墨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5122778A (zh) * 2021-03-24 2022-09-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15413259A (zh) * 2020-03-31 2022-11-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15122778B (zh) * 2021-03-24 2024-06-0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9386B2 (ja) * 2014-07-16 2018-09-12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08349262B (zh) 2016-01-15 2021-04-0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流体容器
JP6569577B2 (ja) * 2016-03-30 2019-09-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リフレッシュ方法
EP3446878B1 (en) * 2016-04-18 2020-09-09 Konica Minolta, Inc. Droplet ejec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droplet ejecting device
JP6751256B2 (ja) 2016-04-21 2020-09-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EP3424724B1 (en) * 2017-07-03 2020-04-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WO2023182070A1 (ja) * 2022-03-24 2023-09-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133A (zh) * 2004-01-14 2006-05-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07245615A (ja) * 2006-03-17 2007-09-2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0064389A (ja) * 2008-09-11 2010-03-25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896359A (zh) * 2007-10-12 2010-11-24 录象射流技术公司 用于墨水供应系统的过滤器
JP2011068033A (ja) * 2009-09-25 2011-04-07 Fujifilm Corp 液体供給装置のバルブ動作確認方法および液体供給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8956B2 (ja) 1999-10-15 2007-09-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4012806B2 (ja) * 2002-11-15 2007-1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784129B2 (ja) * 2005-03-31 2011-10-0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07261234A (ja) 2006-03-30 2007-10-11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290246A (ja) * 2006-04-25 2007-11-0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機能回復方法
JP2008094012A (ja) * 2006-10-13 2008-04-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ES2302634B1 (es) * 2006-11-28 2009-05-21 Kerajet, S.A. Modulo autonomo de impresion por chorro de tinta.
JP2009160896A (ja) * 2008-01-10 2009-07-23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85900A (ja) 2008-05-28 2009-12-1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ライン型ヘッドユニット
JP5127649B2 (ja) * 2008-09-29 2013-01-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1051209A (ja) * 2009-09-01 2011-03-17 Sharp Corp 液滴吐出装置
JP5536410B2 (ja) * 2009-10-05 2014-07-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133A (zh) * 2004-01-14 2006-05-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07245615A (ja) * 2006-03-17 2007-09-2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896359A (zh) * 2007-10-12 2010-11-24 录象射流技术公司 用于墨水供应系统的过滤器
JP2010064389A (ja) * 2008-09-11 2010-03-25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068033A (ja) * 2009-09-25 2011-04-07 Fujifilm Corp 液体供給装置のバルブ動作確認方法および液体供給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3728A (zh) * 2018-09-29 2019-01-15 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刺绣机喷墨装置、喷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203728B (zh) * 2018-09-29 2024-05-28 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刺绣机喷墨装置、喷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413259A (zh) * 2020-03-31 2022-11-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US11904613B2 (en) 2020-03-31 2024-02-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maintaining valve at closing position to close air communication opening formed in ink storage portion during execution of printing process
CN112339432A (zh) * 2020-11-05 2021-02-09 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用喷头供墨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339432B (zh) * 2020-11-05 2022-04-08 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用喷头供墨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5122778A (zh) * 2021-03-24 2022-09-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15122778B (zh) * 2021-03-24 2024-06-0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59408A1 (en) 2014-07-30
EP2759408A4 (en) 2016-10-12
KR101680436B1 (ko) 2016-11-28
WO2013042457A1 (ja) 2013-03-28
JPWO2013042457A1 (ja) 2015-03-26
KR20140064876A (ko) 2014-05-28
JP5962661B2 (ja) 2016-08-03
CN103874582B (zh) 2015-11-25
EP2759408B1 (en) 202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4582A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3057272B (zh) 喷墨记录装置的墨水供给装置及墨水供给方法
CN101085574B (zh) 液滴排放装置
CN103144438B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的供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22881B (zh) 墨水存放装置和喷墨记录头
US20100110155A1 (en) Ink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ink supply system of an inkjet printer
CN100567004C (zh) 喷墨记录装置
JP537630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3722887A (zh)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装置的维护方法
JP2011148224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550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105129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03077841U (zh) 转接器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US20170008293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 method
CN105829110A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00103208A1 (en) Ink filling method and inkjet printer
JP200726123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
JP200507462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152884A (ja) フィルタユニット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US9840085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method
JP200812659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異物分離装置と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
JP5011838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20111436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8211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736666B2 (ja) 気体遮断弁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滴吐出装置並びにリザーバータン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