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9672A -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9672A
CN103869672A CN201310697680.2A CN201310697680A CN103869672A CN 103869672 A CN103869672 A CN 103869672A CN 201310697680 A CN201310697680 A CN 201310697680A CN 103869672 A CN103869672 A CN 103869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piece
framework
pressure
pressure roll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976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藤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755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907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69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96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60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guiding belts, e.g. by fluid jets
    • B65G15/62Guides for sliding bel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第一框架部分和第二框架部分通过使带引导件位于第一框架部分和第二框架部分之间来支撑带引导件。当沿平行于压力辊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观看时,第一框架部分相对于第二框架部分沿压力辊的旋转方向布置在下游侧。用于支撑带引导件的凸形的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被设置在第一框架部分的表面上,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面对第二框架部分。用于支撑带引导件的凸形的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在与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相比与压力辊相隔更远的位置被设置在第二框架部分的表面上,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面对第一框架部分。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12月18日提交到日本专利局的第2012-275564号日本专利申请以及于2013年4月19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3-0043813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利益,其全部公开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使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和一种具有所述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上,定影装置包括压力辊的外圆周表面、具有柔韧性的环形定影带以及压力接触构件,压力接触构件被布置为通过使定影带位于压力辊的外圆周表面和压力接触构件之间而面对压力辊。在定影装置中,将记录介质输送到定影带和压力辊之间,并且通过将记录介质插入到压力接触构件和压力辊之间并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和加压来使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另外,作为这种定影装置,还提出了这样的定影装置:压力辊被固定到定影装置的框架,并且压力接触构件通过使定影带位于压力接触构件和定影装置的框架之间来对压力辊进行压力接触。
(专利文件1)JP2002-145681A
在压力接触构件对压力辊进行压力接触的定影装置中,提供在定影带的两端可旋转地支撑定影带的带引导件。另外,带引导件由定影装置的框架支撑。如果当定影装置操作时在带引导件和框架之间存在晃动,晃动越厉害,带引导件的倾斜也越多,由此导致缺陷,诸如沿轴线方向作用在定影带上的倾斜力增加。另外,如果晃动减小,则由于带引导件和框架之间的空隙也减小,所以带引导件的装配性能可能降低,或者妨碍定影装置的操作中的带引导件的平稳操作,由此导致夹捏表面中的压力失衡。
发明内容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在稳定状态下在框架上支撑带引导件的定影装置和一种采用所述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压力辊;环形定影带,具有柔性;压力接触构件,用于通过使定影带位于压力接触构件和压力辊之间而对压力辊进行压力接触;带引导件,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定影带并且同时支撑压力接触构件;和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用于通过使带引导件位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来支撑带引导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沿压力接触构件对压力辊进行压力接触的方向可滑动地支撑带引导件。当沿平行于压力辊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观看时,第一框架相对于第二框架沿压力辊的旋转方向布置在下游侧。用于支撑带引导件的凸形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被设置在第一框架的表面上,凸形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面对第二框架。用于支撑带引导件的凸形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在与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相比与压力辊相隔更远的位置被设置在第二框架部分的表面上,凸形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面对第一框架。
定影装置可还包括:压力构件,用于挤压带引导件以使压力接触构件对压力辊进行压力接触,其中,所述压力构件通过具有与压力辊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的辊来挤压带引导件。
当沿平行于压力辊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观看时,所述辊可被安装在基于带引导件的宽度的中心线沿压力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所述中心线沿与带引导件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所述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结构;
图2是当沿平行于压力辊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观看图1的成像设备中的定影单元时图1的成像设备中的定影单元的正视图;
图3是沿图2的线III-III获得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定影单元中的压力接触构件和压力辊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正视图;
图5是图2的定影单元的部分正视图,用于描述在定影单元中的带引导件中产生的转矩;和
图6是图2的定影单元的部分正视图,用于描述在定影单元中的带引导件中产生的转矩。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被示出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
另外,对于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通过将相同的标号分派给这些部件而省略其描述。
如图1中所示,成像设备1可包括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0、转印单元20、四个感光体鼓30、四个显影单元100和定影单元(定影装置)40。
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0容纳作为记录介质的多张纸P(在该记录介质上最终形成图像)并且同时将每张纸P供应给记录介质供应路径。所述多张纸P被堆叠并且容纳在纸盒中。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0供应一张纸P,以使所述纸张P在将要被转印到所述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区域R时到达二次转印区域R。
转印单元20将由四个显影单元100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R,在二次转印区域R中,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所述纸张P上。转印单元20可包括:转印带21;四个悬辊21a、21b、21c和21d,用于使转印带21悬起;四个一次转印辊22,与四个感光体鼓30相对并且使转印带21置于四个一次转印辊22和四个感光体鼓30之间;和二次转印辊24,与悬辊21d相对并且使转印带21置于二次转印辊24和悬辊21d之间。
转印带21是通过四个悬辊21a、21b、21c和21d而循环移动的环形带。四个一次转印辊22从转印带21的内圆周侧挤压四个感光体鼓30。二次转印辊24从转印带21的外圆周侧挤压悬辊21d。另外,转印单元20可还包括带清洁装置,用于去除附着于转印带21的调色剂。
四个感光体鼓30中的每一个都是静电潜像承载体,图像形成在其外圆周表面上,并且例如,有机光电导体(OPC)可被用作感光体。根据当前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是能够形成彩色图像的设备,其中,沿转印带21的移动方向布置分别与例如品红色、黄色、青色和黑色对应的四个感光体鼓30。如图1中所示,沿着四个感光体鼓30中的每一个的外圆周,设置充电辊32、曝光单元34、显影单元100和清洁单元38。
充电辊32按照预定电势均匀地将感光体鼓30的表面充电。曝光单元34根据将要被形成在纸张P上的图像使由充电辊32充电的感光体鼓30的表面曝光。因此,感光体鼓30的表面上由曝光单元34曝光的部分的电势改变,由此形成静电潜像。四个显影单元100中的每一个通过使用从与显影单元100对应的调色剂罐36供应的调色剂使形成在感光体鼓30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来产生调色剂图像。品红色、黄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被分别填充在四个调色剂罐36中。
清洁单元38收集在形成在感光体鼓30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转印带21之后留在感光体鼓30上的调色剂。清洁单元38可具有例如通过使清洁刀片与感光体鼓30的外圆周表面接触来剥除感光体鼓30上的残余调色剂的结构。另外,用于重置感光体鼓30的电势的擦除灯可沿感光体鼓30的旋转方向在清洁单元38和充电辊32之间布置在感光体鼓30周围。
定影单元40使已被从转印带21二次转印到所述一张纸P的调色剂图像附着并定影到所述纸张P。定影单元40可包括加热的定影带42和压力辊44。定影带42是具有柔性的环形带。加热器450(参见图3,例如卤素灯等)被安装在定影带42的里面。另外,压力接触构件440(参见图4)被设置在定影带42的里面。压力接触构件440通过使定影带42位于压力接触构件440和压力辊44之间来对压力辊44进行压力接触。压力辊44是可围绕其旋转轴线旋转的圆柱形构件。耐热弹性层(例如,硅、橡胶等)被设置在压力辊44的外圆周表面上。通过使纸张P穿过作为定影带42和压力辊44之间的接触区域的定影夹捏部分,调色剂图像被熔化并且定影到所述纸张P。
成像设备1可还包括:排出辊52和54,用于排出已由定影单元40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其的所述纸张P。
现在将描述成像设备1的操作。当将要被记录的图像的图像信号被输入到成像设备1时,成像设备1的控制单元(未示出)通过使用充电辊32来按照预定电势均匀地将四个感光体鼓30的表面充电,然后基于接收的图像信号通过使用曝光单元34将激光束照射在四个感光体鼓30的表面上而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100通过混合并且搅动调色剂和载体而充分地将调色剂充电,然后,混合了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被附着于显影辊(显影剂承载体)110。其后,当显影剂通过显影辊110的旋转而被供应到显影辊110和感光体鼓30彼此面对的区域时,附着于显影辊110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移动到形成在感光体鼓30的外圆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以由此使静电潜像显影。据此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感光体鼓30和转印带21彼此面对的区域中被从感光体鼓30一次转印到转印带21。形成在四个感光体鼓30上的调色剂图像被顺序堆叠在转印带21上以由此形成一个堆叠的调色剂图像。堆叠的调色剂图像在悬辊21d和二次转印辊24彼此面对的二次转印区域R中被二次转印到从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0供应的所述纸张P。
堆叠的调色剂图像已被二次转印至其的所述纸张P被供应到定影单元40。通过利用热量和压力使所述纸张P在定影带42和压力辊44之间穿过,堆叠的调色剂图像被熔化并且定影到所述纸张P。其后,所述纸张P通过排出辊52和54而被排出到成像设备1的外面。在设置有带清洁装置的情况下,可通过带清洁装置去除在堆叠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所述纸张P之后留在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
(定影单元的结构)
如图2和图3中所示,定影单元40可包括压力辊44、带组件430、定影单元框架400、压力杆(压力构件)410和压力弹簧415。带组件430可包括定影带42、压力接触构件440、加热器450和带引导件431。带引导件431布置在定影带42的两端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定影带42。另外,带引导件431支撑压力接触构件440和加热器450中的每一个的两端。压力接触构件440和加热器450布置在定影带42的内侧。压力接触构件440通过使定影带42位于压力接触构件440和压力辊44之间而对压力辊44进行压力接触。加热器450从定影带42的内侧加热定影带42。
定影单元框架400布置在压力辊44和带组件430中的每一个的两端。定影单元框架400大致为U形。定影单元框架400包括近似平行地延伸的第一框架部分400a和第二框架部分400b以及连接第一框架部分400a的一端和第二框架部分400b的一端的框架连接部分400c。框架连接部分400c支撑压力辊44的端部。
压力辊44包括:轴部分44a,由框架连接部分400c支撑;和压力表面部分44b,由轴部分44a可旋转地支撑。压力表面部分44b由未示出的驱动源驱动以旋转。
带组件430的带引导件431布置在第一框架部分400a和第二框架部分400b之间。第一框架部分400a和第二框架部分400b可旋转地支撑带引导件431以使带引导件431可沿压力接触构件440对压力辊44进行压力接触的方向滑动。另外,如图3中所示,带引导件431包括:大致U形的第一咬合部分431a,位于由第一框架部分400a支撑的部分;和大致U形的第二咬合部分431b,位于由第二框架部分400b支撑的部分。第一框架部分400a的沿定影带42的轴线方向的两个表面都被插入到大致U形的第一咬合部分431a中并且由大致U形的第一咬合部分431a支撑。同样地,第二框架部分400b的沿定影带42的轴线方向的两个表面都被插入到大致U形的第二咬合部分431b中并且由大致U形的第二咬合部分431b支撑。
另外,第一框架部分400a和第二框架部分400b被插入到第一咬合部分431a和第二咬合部分431b中,以使带引导件431可沿压力接触构件440对压力辊44进行压力接触的方向滑动。通过这样操作,带引导件431的沿定影带42的旋转轴线方向的晃动受到限制。另外,在图2中,为了显示第一框架部分400a朝着带引导件431的部分和第二框架部分400b朝着带引导件431的部分,省略了第一咬合部分431a和第二咬合部分431b的大致U形的伸出部分。
这里,假设在图2中压力辊44顺时针(沿向右方向)旋转。因此,当沿平行于压力辊44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观看时,第一框架部分400a沿压力辊的旋转方向布置在第二框架部分400b的下游侧。
用于支撑带引导件431的凸形的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被设置在第一框架部分400a的表面上,凸形的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面对第二框架部分400b。另外,用于在与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相比与压力辊44相隔更远的位置支撑带引导件431的凸形的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被设置在第二框架部分400b的表面上,凸形的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面对第一框架部分400a。也就是说,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和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相对于压力辊44具有不同的分隔距离。
压力杆410被安装为在其大致U形的开口端部附近与第一框架部分400a和第二框架部分400b交叉。压力杆410的一端由第二框架部分400b可旋转地支撑。压力杆410的另一端连接到安装在第一框架部分400a上的压力弹簧415。通过压力弹簧415的力,压力杆410朝着压力辊44挤压带引导件431。因此,由带引导件431支撑的压力接触构件440通过使定影带42位于压力接触构件440和压力辊44之间来对压力辊44进行压力接触。
辊411被安装在压力杆410的一部分上,辊411接触带引导件431。也就是说,压力杆410通过辊411来挤压带引导件431。辊411的旋转轴线平行于压力辊44的旋转轴线。
子框架405在定影单元框架400的大致U形的开口部分附近被安装在第一框架部分400a和第二框架部分400b上。通过在定影单元框架400上安装子框架405,增强定影单元框架400的强度。
现在将描述当定影单元40操作时施加于带引导件431的力。如图4中所示,压力接触构件440包括结构构件441、隔热构件442和位于对压力辊44进行压力接触的部分的夹捏板443。结构构件441被固定到带引导件431并且从压力杆410接收压力。隔热构件442布置在结构构件441的朝着压力辊44的表面上。夹捏板443布置在隔热构件442的朝着压力辊44的表面上。也就是说,结构构件441、隔热构件442和夹捏板443相对于带引导件431具有固定的位置。
当定影单元操作时,压力辊44旋转。带引导件431被压力杆410朝着压力辊44挤压,因此,固定到带引导件431的夹捏板443通过使定影带位于夹捏板443和压力辊44之间来对压力辊44进行压力接触。从压力杆410施加于压力接触构件440的力(压力接触构件440挤压定影带42的力)被称为压力F1。
夹捏板443通过使定影带42位于夹捏板443和压力辊44之间来对压力辊44进行压力接触,因此,定影带42也随着压力辊44的旋转而旋转。此时,固定到带引导件431的夹捏板443与旋转的定影带42进行滑动接触。由此,用于与定影带42一起移动的力被施加于压力接触构件440。如果假设夹捏板443和定影带42之间的摩擦系数是μ,则根据压力辊44的旋转施加于压力接触构件440的力F2(以下,称为“滑动力”)由F2=F1×μ表示。
滑动力F2是沿定影带42的移动方向的力,即沿图4中的向上方向的力。
如图5中所示,通过施加于带引导件431的滑动力F2,在带引导件431中产生转矩M1。转矩M1沿与定影带42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即,沿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作用。另外,当假设带引导件431的半径为L2时,转矩M1由M1=F2×L2表示。
当带引导件431由于出现在带引导件431中的转矩M1而旋转时,第一框架部分400a的各部分之中靠近压力辊44的部分受到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的推挤。同时,第二框架部分400b的各部分之中远离压力辊44的部分受到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的推挤。也就是说,在由于转矩M1而受到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和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的推挤的状态下确定带引导件431的位置。
设置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和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的伸出量,以使带引导件431在带引导件431受到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和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推挤的状态下被正确地定位。
另外,压力杆410通过使辊411位于压力杆410和带引导件431之间来挤压带引导件431。此时,由于辊411旋转,所以带引导件431的旋转不受压力杆410妨碍。
现在将详细描述辊411的安装位置。如图6中所示,根据辊411的安装位置,由于转矩M1导致的带引导件431的旋转运动可能增加或被妨碍。这里,如图6中所示,沿与带引导件431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也就是说,沿压力接触构件440对压力辊44进行压力接触的方向)的线被称为中心线L。
当辊411挤压带引导件431的中心线L上的位置时,施加于带引导件431的辊411的压力F1不会使得出现在带引导件431中的转矩M1增加或减小。也就是说,当考虑辊411挤压带引导件431的位置和根据定影带42的旋转的转矩时,带引导件431的转矩M3变为上述转矩M1。
现在将描述这样的情况:辊411挤压以带引导件431的中心线L为基准偏向第二框架部分400b的位置。以下,挤压以带引导件431的中心线L为基准偏向第二框架部分400b的位置的辊411被表示为辊411a(在图6中,辊411a被表示为虚线)。当辊411a被安装在以带引导件431的中心线L为基准偏向第二框架部分400b的位置(当沿平行于压力辊44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观看时,基于压力辊44的旋转方向,相对于中心线L,辊411a位于上游侧)时,通过施加于带引导件431的辊411a的压力F1而在带引导件431中产生转矩M2a。转矩M2a处于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向左方向),即与定影带42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
如果假设由于辊411a的压力F1导致的带引导件431的力矩的半径为Lccw2,则转矩M2a由M2a=F1×Lccw2表示。
因此,当考虑辊411a挤压带引导件431的位置和根据定影带42的旋转的转矩时,由压力F1引起的带引导件431的转矩M3由M3=M1+F1×Lccw2表示。
也就是说,由于辊411a的压力F1使得根据定影带42的旋转而在带引导件431中产生的转矩M1增加了。因此,朝着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和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推挤带引导件431的力增加,并且带引导件431的位置可被确切地确定。
现在将描述这样的情况:辊411挤压以带引导件431的中心线L为基准偏向第一框架部分400a的位置。以下,挤压以带引导件431的中心线L为基准偏向第一框架部分400a的位置的辊411被表示为辊411b(在图6中,辊411b被表示为虚线)。当辊411b被安装在以带引导件431的中心线L为基准偏向第一框架部分400a的位置(当沿平行于压力辊44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观看时,基于压力辊44的旋转方向,相对于中心线L,辊411b位于下游侧)时,通过施加于带引导件431的辊411b的压力F1而在带引导件431中产生转矩M2b。转矩M2b沿着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向右方向),即与定影带4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
如果假设由于辊411b的压力F1导致的带引导件431的力矩的半径为Lcw2,则转矩M2b由M2b=F1×Lcw2表示。
因此,当考虑辊411a挤压带引导件431的位置和根据定影带42的旋转的转矩时,带引导件431的转矩M3由M3=M1-F1×Lcw2表示。
也就是说,通过辊411b的压力F1减小了根据定影带42的旋转而在带引导件431中产生的转矩M1。因此,朝着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和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推挤带引导件431的力减小,并且带引导件431的位置可能无法被确切地确定。因此,辊411优选地被安装在中心线L上或基于中心线L偏向第二框架部分400b的位置,以使根据定影带42的旋转的转矩M1不减小。然而,仅当辊411b的压力F1不妨碍由于转矩M1引起的带引导件431的旋转运动时,辊411可被安装在基于中心线L偏向第一框架部分400a的位置。
根据定影单元40的实施例,当压力辊44由于定影单元40开始操作而旋转时,对压力辊44进行压力接触的压力接触构件440也根据压力辊44的外圆周表面的旋转移动而移动。也就是说,在带引导件431中出现转矩。因此,带引导件431的与压力辊44相对的一端朝着沿压力辊44的旋转方向布置在下游侧的第一框架部分400a移动并且接触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带引导件431的远离压力辊44的另一端朝着沿压力辊44的旋转方向布置在上游侧的第二框架部分400b移动并且接触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
如上所述,通过使定影单元40的压力辊44旋转,带引导件431被朝着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和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推挤,从而通过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和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稳定地支撑带引导件431。因此,可实现定影带42的稳定操作。
另外,由于在第一框架部分400a的朝着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的表面中除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之外的部分和在第二框架部分400b的朝着第一框架部分400a的表面中除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之外的部分对支撑带引导件431不起作用,所以其间的空隙可以较宽。因此,用于在第一框架部分400a和第二框架部分400b之间布置带引导件431的工作较容易,并且提高了带引导件431的装配性能。
通过使用辊411挤压带引导件431,由定影带42的旋转导致的发生在带引导件431中的转矩M1不会由于与辊411的接触而受到妨碍。因此,即使当带引导件431被压力杆410挤压时,带引导件431也可通过转矩M1而必然接触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和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
辊411优选地基于穿过带引导件43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L沿压力辊44的旋转方向被安装在上游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辊411施加于带引导件431的压力F1使根据压力辊44的旋转而发生在带引导件431中的转矩M1大大增加。因此,带引导件431可更加确定地接触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a和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401b。
虽然已描述了实施例,但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虽然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将第一框架部分400a和第二框架部分400b一体地模制成型,但第一框架部分400a和第二框架部分400b可以是彼此分离的构件。
另外,图1中示出的串联型成像设备1是使用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定影单元40的成像设备的例子,根据当前实施例的定影单元40可被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成像设备。另外,成像设备的例子可以是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
虽然已示出和描述了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离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限定其范围的本公开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修改。

Claims (4)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压力辊;
环形定影带,具有柔性;
压力接触构件,用于通过将定影带置于压力接触构件和压力辊之间而对压力辊进行压力接触;
带引导件,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定影带并且同时支撑压力接触构件;和
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用于通过将带引导件置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来支撑带引导件,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沿压力接触构件对压力辊进行压力接触的方向可滑动地支撑带引导件,
其中,当沿平行于压力辊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观看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构造时,第一框架沿压力辊的旋转方向布置在第二框架的下游侧,
其中,用于支撑带引导件的凸形的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被设置在第一框架的表面上,所述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面对第二框架,以及
其中,用于支撑带引导件的凸形的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在与第一带引导件支撑部分相比与压力辊相隔更远的位置被设置在第二框架的表面上,所述第二带引导件支撑部分面对第一框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压力构件,用于挤压带引导件,以使压力接触构件对压力辊进行压力接触,
其中,所述压力构件通过具有与压力辊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的辊来挤压带引导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当沿平行于压力辊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观看所述辊和压力辊的构造时,所述辊被安装在以带引导件的宽度的中心线为基准沿压力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所述中心线沿着与带引导件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
4.一种具有如任何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CN201310697680.2A 2012-12-18 2013-12-18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Pending CN1038696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5564 2012-12-18
JP2012275564A JP5990794B2 (ja) 2012-12-18 2012-12-18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20130043813A KR102022326B1 (ko) 2012-12-18 2013-04-19 정착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KR10-2013-0043813 2013-04-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9672A true CN103869672A (zh) 2014-06-18

Family

ID=49488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97680.2A Pending CN103869672A (zh) 2012-12-18 2013-12-18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82069B2 (zh)
EP (1) EP2746861B1 (zh)
CN (1) CN10386967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8720B (zh) * 2020-04-08 2022-11-11 湖南大学 一种获取电路连线拓扑信息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5676B2 (en) * 2001-06-01 2004-09-21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wrapping avoidable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330688B2 (en) * 2004-11-02 2008-02-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7302219B2 (en) * 2004-11-02 2007-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xing device
US7454161B2 (en) * 2004-11-02 2008-11-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5473569B2 (ja) * 2009-12-02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5134678B2 (ja) * 2009-12-24 2013-01-30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75223A (ja) * 2010-01-29 2011-09-08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42428A (ja) * 2010-05-14 2011-12-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3336B2 (ja) * 2010-06-25 2014-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5098B2 (ja) * 2010-08-25 2014-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5625779B2 (ja) * 2010-11-12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73053B2 (ja) * 2010-12-09 2015-0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34897B2 (ja) * 2010-12-20 2014-03-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JP2012145681A (ja) * 2011-01-11 2012-08-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21096B2 (ja) * 2011-06-22 2016-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213281B2 (en) * 2011-08-23 2015-12-15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with mechanism capable of heating fixing rotary body b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ive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879859B2 (ja) * 2011-09-20 2016-03-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979840B2 (ja) * 2011-09-30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交換用定着ベルト及び定着ベルトの交換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46861B1 (en) 2017-07-12
EP2746861A2 (en) 2014-06-25
US20140166445A1 (en) 2014-06-19
US9382069B2 (en) 2016-07-05
EP2746861A3 (en)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214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4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452224B2 (en)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guide rib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34732B2 (ja) 転写装置
JP2013245037A (ja) シート状部材の搬送路切替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3869672A (zh)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JP20102620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311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20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887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5153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9079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8167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16166918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24309B2 (ja) タンデム型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541990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88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20170100430A (ko) 시트 반송장치 및 화상 형성장치
JP20170267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421629B2 (en) Paper feed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21933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2223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230318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649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432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