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5904A - 线性振动器 - Google Patents

线性振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5904A
CN103855904A CN201310124994.3A CN201310124994A CN103855904A CN 103855904 A CN103855904 A CN 103855904A CN 201310124994 A CN201310124994 A CN 201310124994A CN 103855904 A CN103855904 A CN 1038559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yoke
axle
linear vibrator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49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镇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us Corporation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086321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855904(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55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59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02K33/1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wherein the alternate energisation and de-energisation of the single coil system is e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movement of the arm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mechanical energy
    • B06B1/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mechan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systems involving reciprocating masses
    • B06B1/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mechan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systems involving reciprocating masses the masses being elastically coupl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7Sta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Abstract

提供一种线性振动器,所述线性振动器包括:外壳,提供内部空间;轴,竖直地设置在内部空间中,并具有基于设置在所述轴的外周表面上的磁轭设置在上部和下部的线圈,并且所述设置在上部和下部的线圈基于所述磁轭彼此面对;振动单元,具有被设置成面对所述线圈的磁体,所述磁体与所述线圈相互作用,以产生电磁力;弹性构件,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到外壳,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固定到振动单元,以弹性地支持振动单元的振动。

Description

线性振动器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12月6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2-014145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公开的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振动器。
背景技术
近来,为了方便用户,具有大的LCD屏幕的个人便携式终端已经越来越多地投放到市场,因此,在个人便携式终端中采用触摸屏方案,并且使用振动电机,以在触摸屏幕的情况下产生振动。
振动电机是利用产生电磁力的原理将电能转换成机械振动的组件,并被安装在个人便携式终端中,以用于无声地通知用户来电接收。
按照惯例,已经使用了通过产生旋转力使具有不平衡质量块的旋转单元旋转而获得机械振动的方法,并且这里,通过经电刷和换向器对旋转动力(rotary power)进行整流而获得机械振动。
然而,在使用换向器的电刷式结构的情况下,当电机旋转时,经过换向器片之间的间隙的电刷会产生机械磨损和电火花并产生杂质,从而会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
此外,在将电压施加到电机的情况下,由于转动惯量会导致需要花时间来达到目标振动量,导致难以在触摸屏中实现适当的振动。
为了克服在电机的使用寿命和响应性方面的缺陷并在触摸屏中实现振动功能,使用线性振动器。
线性振动器使用根据共振频率周期性地产生电磁力的原理,所述电磁力通过安装在线性振动器内的弹簧和从弹簧悬挂的质量体获得。
并非利用电机旋转原理的线性振动器使用以下原理:当根据共振频率周期性地产生电磁力时,引起共振,从而产生振动,所述电磁力通过从安装在线性振动器内的弹簧悬挂的质量体获得。
根据对紧凑和纤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市场需求,要求这种线性振动器更纤薄并且可被有效地制造,并且线性振动器的性能和特性不应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具体地讲,设置在外壳的内部空间中的线性振动器被划分为具有振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固定部分固定到外壳,振动部分根据与固定部分的电磁相互作用而振动。这里,固定到外壳的固定部分会由于施加到线性振动器的外部冲击等与外壳分离。
此外,在现有技术的线性振动器中,由于单个线圈和单个磁体设置成彼此面对以相互作用而产生振动,所以振动力(vibrating power)会相对弱。
以下的专利文件1公开了磁轭15和线圈14固定到作为固定部分的支架11的技术,这里,由于磁轭15和线圈14只有一个端部固定到支架11,所以当施加外部冲击时,磁轭15可能会与支架11分离,此外,由于单个磁体23和单个线圈14彼此面对,所以振动力会相对弱。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1)第10-1101330号韩国专利登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线性振动器,在该线性振动器中,固定部分保持牢固地固定到外壳,而不管外部冲击等如何。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线性振动器,所述线性振动器包括多个磁体或者多个线圈作为用于产生振动力的器件,从而产生足够的振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线性振动器,所述线性振动器包括:外壳,提供内部空间;轴,竖直地设置在内部空间中,并具有基于设置在所述轴的外周表面上的磁轭设置在上部和下部的线圈,并且所述设置在上部和下部的线圈基于所述磁轭彼此面对;振动单元,具有被设置成面对所述线圈的磁体,所述磁体与所述线圈相互作用,以产生电磁力;弹性构件,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到外壳,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固定到振动单元,以弹性地支持振动单元的振动。
所述线圈可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线圈的与所述磁轭相邻的部分具有相同的极性。
一个或者更多线圈可基于所述磁轭围绕所述上部和下部缠绕。
轴和磁轭可分别由磁性物质形成。
所述外壳可包括:壳体,具有敞开的一侧并提供预定的内部空间;支架,结合到壳体的敞开的一侧,以密封地封闭由壳体形成的内部空间。
壳体可具有突出到内部空间的外壁,轴的上部可插入到所述外壁中。
轴的下端可插入地固定到设置在支架中的安装凹入或者安装孔。
磁轭可被设置成面对磁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线性振动器,所述线性振动器包括:外壳,提供内部空间;轴,竖直地设置在内部空间中,并具有基于设置在所述轴的外周表面上的磁轭设置在上部和下部的磁体,并且所述设置在上部和下部的磁体基于所述磁轭彼此面对;振动单元,具有被设置成面对所述磁体的线圈,所述线圈与所述磁体相互作用,以产生电磁力;弹性构件,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到外壳,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固定到振动单元,以弹性地支持振动单元的振动。
所述磁体可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磁体的与所述磁轭相邻的部分具有相同的极性。
一个或者更多磁体可基于所述磁轭设置在所述上部和下部。
轴和磁轭可分别由磁性物质形成。
磁轭可被设置成面对线圈。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点及其他优点将会被更加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解释为局限于阐述于此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该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将把本发明的范围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元件的形状和尺寸可被夸大,相同的标号将始终用于指示相同或者相似的组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截面图。
首先,针对方向术语的限定,外径方向或内径方向可以指从壳体112的中央朝着壳体112的外边缘的方向或者相反的方向。另外,圆周方向可以指以壳体112为基准的壳体112的圆周的方向(包括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两者)。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100可包括:外壳110,形成线性振动器100的外观;振动单元130,包括质量体131、弹性构件135和磁场单元136;电磁体150,包括轴153、磁轭152以及线圈151和154;板140,用于向电磁体150(具体地讲,向线圈151和154)供电。
这里,磁场单元136可包括用作磁轭的上板132和下板134以及介于上板132和下板134之间的磁体133。此外,电磁体150可包括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外壳110的内部空间中的轴153、设置在轴153上的磁轭152以及基于磁轭152竖直地设置在轴153上的线圈151和154。这里,轴153和磁轭152可由磁性材料制成。
外壳110可包括:壳体112,壳体112的一侧敞开,提供特定的内部空间;支架114,结合到壳体112的敞开的一侧,以密封地封闭由壳体112形成的内部空间。
这里,所述内部空间可容纳电磁体150、振动单元130等。壳体112和支架114可一体地形成。
此外,支架114可包括:气密部分114a,密封地封闭壳体112的敞开的一侧;突出部分114b,当结合到壳体112时从壳体112向外突出。
同时,外壁112a可设置在壳体112的内侧的上表面(即,顶部)上,使得外壁112a突出以对应于轴153的外径。轴153的外周表面可插入地固定到壳体112的外壁112a的内表面,从而轴153可被更牢固地结合。
电磁体150可固定地安装在外壳110中,使得电磁体150设置在外壳110的内部空间中。在这种情况下,电磁体150可结合到外壳110,并可通过包括粘合、压配合和焊接的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安装在壳体112或者支架114中。即,电磁体150可包括上端或者下端固定地结合到壳体112或者支架114的轴153、固定地结合到轴153的磁轭152以及线圈151和154。
电磁体150(具体地讲,线圈151和154以及磁轭152)可具有小于形成磁场单元136的上板132、下板134和磁体133的内径的外径,并可结合到外壳110(即,壳体112或支架114),以用作固定构件。
这里,电磁体150可包括:轴153,固定到外壳110;磁轭152,结合到轴153;线圈151和154,基于磁轭152竖直地设置在轴153上。如图2所示,线圈151和154可被设置成使得线圈151和154的与磁轭152相邻的部分具有相同的极性。例如,参照图2,设置在上方的线圈151可被设置成竖直地按顺序具有N极和S极,设置在下方的线圈154可被设置成竖直地按顺序具有S极和N极。
另外,一个或者更多线圈151和一个或者更多线圈154可被设置并缠绕在磁轭152的上部和下部上。
另外,轴153和磁轭152可由磁性材料制成,以使得电磁力最大化。另外,轴153和磁轭152可一体地形成。
此外,磁轭152可设置成面对设置在振动单元130中的磁体133。
轴153和磁轭152可被设置成在根据线圈151和154与振动单元130的磁体133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的过程中允许磁通量平稳地流动。
轴153的一端可插入地固定到设置在外壳110(具体地讲,支架114)中的安装凹入或者安装孔114c。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轴153可通过使用各种方法(例如,粘合、压配合、焊接等)固定在外壳110中。此外,轴153的另一端可插入地固定到设置在外壳110中(具体地讲,设置在壳体112的顶部上)的外壁112a。显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轴153可通过使用各种方法(例如,粘合、压配合、焊接等)固定到外壳110。即,轴153可固定地安装在壳体112和支架114中的至少任何一个上。按照这种方式,由于轴153固定地安装在壳体112和支架114中的至少任何一个上,所以即使在外部冲击施加到线性振动器的情况下,电磁体150也可被牢固地固定而不松开。
此外,线圈151和154的引出线可连接到设置在外壳110的内表面上的板140。显然,板140可被构造为柔性电路板并可直接附着到线圈154的底部(在图2中示出的方案)。当根据预定频率将电流施加到线圈151和154时,可在线圈151和154附近感应出磁场。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在设置在磁轭152的上方和下方的线圈151和154的与磁轭152相邻的部分具有相同的极性的状态下,可感应出磁场。
振动单元130可包括质量体131、弹性构件135和磁场单元136。这里,磁场单元136可包括上板132、下板134以及设置在上板132和下板134之间的磁体133。
弹性构件135的一端可固定到质量体131(磁场单元136位于质量体131的内侧),弹性构件135的另一端可固定在外壳110中,即,可固定到壳体112或支架114。
固定地设置在质量体131的内表面上的磁场单元136可被实现为与固定在外壳中的电磁体150(即,线圈151和154)相互作用,使得电磁体150面朝磁场单元136的内部,并使振动单元130能够以弹性构件135为媒介相对于电磁体150相对地振动。
即,振动单元130可以是以弹性构件135为媒介竖直地振动的构件。
这里,上板132和下板134以及磁体133的内径可大于电磁体150的外径,更具体地讲,上板132和下板134以及磁体133的内径可大于线圈151和154以及磁轭152的外径。
详细地讲,磁场单元136可设置成面对电磁体150,并且电磁体150的至少一部分可插入到由磁场单元136形成的空间中。
因此,当振动单元130操作时,电磁体150和磁场单元136可保持不接触状态。
此外,磁体133可结合到质量体131的中空部分的内周表面。
质量体131是竖直地振动的振动体。质量体131的外径可小于壳体112的内周表面的内径,使得质量体131可竖直地振动,而不与外壳110接触。
因此,具有预定大小的间隙可形成在壳体112的内周表面和质量体131的外周表面之间。
优选地,质量体131由不受由磁体133产生的磁力影响的顺磁性物质或非磁性材料制成。
因此,质量体131可由比重比铁的比重大的材料(诸如,钨(W))制成,这是为了在相同的体积下通过增加振动单元130的质量来调节共振频率而使振动量最大化。
然而,质量体131的材料不限于钨(W),根据设计者的意图,各种材料可用于形成质量体131。
这里,为了校正线性振动器100的固有频率,质量体131可具有允许另外插入子质量体以增加质量体131的质量或者移除另外插入的子质量体以减小质量体131的质量的空间。
当根据预定频率将电流施加到线圈151和154时,可在线圈151和154附近感应出磁场。这里,当在线圈151和154中激发(excite)电磁力时,从磁体133穿过线圈151和154的磁通量水平地形成,由线圈151和154产生的磁场竖直地形成,从而使振动单元130竖直地振动。
因此,磁体133的磁通量方向与振动单元130的振动方向彼此垂直。
即,当激发与振动单元130的固有机械频率具有相同频率的电磁力时,振动单元130可共振地振动,从而获得最大的振动量,振动单元130的固有频率会受振动单元130的质量和弹性构件135的弹性模量的影响。
这里,可通过电结合到线圈151和154的板140来供应施加到线圈151和154的电流,即,具有预定频率的外部电力。这将在稍后进行描述。
如上所述,弹性构件135结合到质量体131和外壳110(即,壳体112或支架114),以提供弹力,振动单元130的固有频率受弹性构件135的弹性模量的影响。
这里,弹性构件135可以是螺旋弹簧和片簧中的一种,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使用任何构件,只要所述构件可提供弹力即可。
板140可电结合到构成电磁体150的线圈151和154的引出线。
板140可具有通孔149,在将板140安装在外壳110中的过程中,该通孔149允许固定地设置在外壳110中的电磁体150穿过通孔149而被插入。通孔149便于板140的安装。
详细地讲,板140整体上紧密地安装在外壳110中,线圈151和154的引出线可延伸以电连接到板140。
可选地,板140可以足柔性印刷电路板,并可包括:可动件142,结合到线圈151和154;固定件146,结合到支架114的突出部分114b;连接件144,连接可动件142和固定件146。
可动件142可结合到线圈151和154,使得可动件142与线圈151和154的下表面接触,而不是紧密地附着到支架114(请见图2中的板和线圈的结合结构)。
由可动件142形成的内部空间可指上述通孔149。
电力连接端子147可设置在固定件146的上表面上以向线圈151和154供电,并可从壳体112向外突出。
因此,板140的固定件146可结合到突出部分114b。
此外,板140可具有将可动件142和固定件146连接的连接件144,连接件144可被设置为从固定件146的端部沿可动件142的圆周方向回旋,同时与可动件142的边缘保持预定间隙。
此外,板140可具有形成在其下表面上的电极垫(electrode pad)(未示出),以将具有特定频率的电信号传送到线圈151和154,电极垫(未示出)可电连接到线圈151和154的引出线。
这里,相对于线圈151和154的外径,电极垫(未示出)可形成在外侧,电极垫(未示出)与线圈151和154的引出线的一端可通过焊料电连接。
换言之,电极垫(未示出)可形成在板140的可动件142的下表面上,并可结合到线圈151和154的引出线。
参照图3和图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300可包括:外壳310,形成线性振动器300的外观;振动单元330,包括质量体331、弹性构件335和电磁体336;磁场单元350,包括轴353、磁轭352以及磁体351和354;板340,用于向电磁体336(具体地讲,向线圈333)供电。
这里,电磁体336可包括用作磁轭的上板332和下板334以及可介于上板332和下板334之间的线圈333。此外,磁场单元350可包括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外壳310的内部空间中的轴353、设置在轴353上的磁轭352以及基于磁轭352竖直地设置在轴353上的磁体351和354。这里,轴353和磁轭352可由磁性材料制成。
外壳310可包括:壳体312,壳体312的一侧敞开,提供特定的内部空间;支架314,结合到壳体312的敞开的一侧,以密封地封闭由壳体312形成的内部空间。
这里,所述内部空间可容纳磁场单元350、振动单元330等。壳体312和支架314可一体地形成。
此外,支架314可包括:气密部分314a,密封地封闭壳体312的敞开的一侧;突出部分314b,当结合到壳体312时从壳体312向外突出。
同时,外壁312a可设置在壳体312的内侧的上表面(即,顶部)上,使得外壁312a突出以对应于轴353的外径。轴353的外周表面可插入地固定到壳体312的外壁312a的内表面,从而轴353可被更牢固地结合。
磁场单元350可固定地安装在外壳310中,使得磁场单元350设置在外壳310的内部空间中。在这种情况下,磁场单元350可结合到外壳310,并可通过包括粘合、压配合和焊接的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安装在壳体312或者支架314中。即,磁场单元350可包括上端或者下端固定地结合到壳体312或者支架314的轴353、固定地结合到轴353的磁轭352以及磁体351和354。
磁场单元350(具体地讲,磁体351和354以及磁轭352)可具有小于形成电磁体336的上板332、下板334和线圈333的内径的外径,并可结合到外壳310(即,壳体312或支架314),以用作固定构件。
这里,磁场单元350可包括:轴353,固定到外壳310;磁轭352,结合到轴353;磁体351和354,基于磁轭352竖直地设置在轴353上。如图4所示,磁体351和354可被设置成使得磁体351和354的与磁轭352相邻的部分具有相同的极性。例如,参照图4,设置在上方的磁体351可被设置成竖直地按顺序具有N极和S极,设置在下方的磁体354可被设置成竖直地按顺序具有S极和N极。
另外,可设置基于磁轭352布置在上方的一个或者更多磁体351和布置在下方的一个或者更多磁体354。
另外,轴353和磁轭352可由磁性材料制成,以使得电磁力最大化。另外,轴353和磁轭352可一体地形成。
此外,磁轭352可设置成面对设置在振动单元330中的线圈333。
轴353和磁轭352可被设置成在根据磁体351和354与振动单元330的线圈333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的过程中允许磁通量平稳地流动。
轴353的一端可插入地固定到设置在外壳310(具体地讲,支架314)中的安装凹入或者安装孔314c。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轴353可通过使用各种方法(例如,粘合、压配合、焊接等)固定在外壳310中。此外,轴353的另一端可插入地固定到设置在外壳310中(具体地讲,设置在壳体312的顶部上)的外壁312a。显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轴353可通过使用各种方法(例如,粘合、压配合、焊接等)固定到外壳310。即,轴353可固定地安装在壳体312和支架314中的至少任何一个上。按照这种方式,由于轴353固定地安装在壳体312和支架314中的至少任何一个上,所以即使在外部冲击施加到线性振动器的情况下,磁场单元350也可被牢固地固定而不松开。
此外,线圈333的引出线可连接到设置在外壳310的内表面上的板340。显然,板340可被构造为柔性电路板并可直接附着到磁体354的底部(请见图4)。当根据预定频率将电流施加到线圈333时,可在线圈333附近感应出磁场。
振动单元330可包括质量体331、弹性构件335和电磁体336。这里,电磁体336可包括上板332、下板334以及设置在上板332和下板334之间的线圈333。
弹性构件335的一端可固定到质量体331(电磁体336位于质量体331的内侧),弹性构件335的另一端可固定在外壳310中,即,可固定到壳体312或支架314。
固定地设置在质量体331的内表面上的电磁体336可被实现为与固定在外壳中的磁场单元350(即,磁体351和354)相互作用,使得磁场单元350面朝电磁体336的内部。
即,振动单元330可以是以弹性构件335为媒介竖直地振动的构件。
这里,上板332和下板334以及线圈333的内径可大于磁场单元350的外径,更具体地讲,上板332和下板334以及线圈333的内径可大于磁体351和354以及磁轭352的外径。
详细地讲,电磁体336可设置成面对磁场单元350,并且电磁体336的至少一部分可插入到由磁场单元350形成的空间中。
因此,当振动单元330操作时,磁场单元350和电磁体336可保持不接触状态。
此外,线圈333可结合到质量体331的中空部分的内周表面。
质量体331是竖直地振动的振动体。质量体331的外径可小于壳体312的内周表面的内径,使得质量体331可竖直地振动,而不与外壳310接触。
因此,具有预定大小的间隙可形成在壳体312的内周表面和质量体331的外周表面之间。
优选地,质量体331由不受由线圈333产生的磁力影响的顺磁性物质或非磁性材料制成。
因此,质量体331可由比重比铁的比重大的材料(诸如,钨(W))制成,这是为了在相同的体积下通过增加振动单元330的质量来调节共振频率而使振动量最大化。
然而,质量体331的材料不限于钨(W),根据设计者的意图,各种材料可用于形成质量体331。
这里,为了校正线性振动器300的固有频率,质量体331可具有允许另外插入子质量体以增加质量体331的质量或者移除另外插入的子质量体以减小质量体331的质量的空间。
当根据预定频率将电流施加到线圈333时,可在线圈333附近感应出磁场。这里,当在线圈333中激发电磁力时,从磁体351和354穿过线圈333的磁通量水平地形成,由线圈333产生的磁场竖直地形成,从而使振动单元330竖直地振动。
因此,磁体351和354的磁通量方向与振动单元330的振动方向彼此垂直。
即,当激发与振动单元330的机械固有频率具有相同频率的电磁力时,振动单元330可共振地振动,从而获得最大的振动量,振动单元330的固有频率受振动单元330的质量和弹性构件335的弹性模量的影响。
这里,可通过电结合到线圈333的板340来供应施加到线圈333的电流,即,具有预定频率的外部电力。这将在稍后进行描述。
如上所述,弹性构件335结合到质量体331和外壳310(即,壳体312或支架314),以提供弹力,振动单元330的固有频率受弹性构件335的弹性模量的影响。
这里,弹性构件335可以是螺旋弹簧和片簧中的一种,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使用任何构件,只要所述构件可提供弹力即可。
板340可电结合到构成电磁体336的线圈333的引出线。
板340可具有通孔349,在将板340安装在外壳310中的过程中,该通孔349允许固定地设置在外壳310中的磁场单元350穿过通孔349而被插入。通孔349便于板340的安装。
详细地讲,板340整体上紧密地安装在外壳310中,线圈333的引出线可延伸以电连接到板340。
可选地,板34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并可包括:可动件342,结合到线圈333;固定件346,结合到支架314的突出部分314b;连接件344,连接可动件342和固定件346。
可动件342可结合到线圈333,使得可动件342与线圈333的下表面接触,而不是紧密地附着到支架314(请见图4中的板和线圈的结合结构)。
由可动件342形成的内部空间可指上述通孔349。
电力连接端子347可设置在固定件346的上表面上以向线圈333供电,并可从壳体312向外突出。
因此,板340的固定件346可结合到突出部分314b。
此外,板340可具有将可动件342和固定件346连接的连接件344,连接件344可被设置为从固定件346的端部沿可动件342的圆周方向回旋,同时与可动件342的边缘保持预定间隙。
此外,板340可具有形成在其下表面上的电极垫(未示出),以将具有特定频率的电信号传送到线圈333,电极垫(未示出)可电连接到线圈333的引出线。
这里,相对于线圈333的外径,电极垫(未示出)可形成在外侧,电极垫(未示出)和线圈333的引出线的一端可通过焊料电连接。
换言之,电极垫(未示出)可形成在板340的可动件342的下表面上,并可结合到线圈333的引出线。
同时,虽然未示出,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弹性构件335可用作电源连接线。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线性振动器300的内部结构相当复杂,所以可能难以单独提供额外的电源连接线,例如,可动件342等。因此,固定件346可连接到弹性构件335的下端,弹性构件335的上端可连接到线圈333的引出线,以供电。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这样一种线性振动器,在该线性振动器中,即使在外部冲击施加到线性振动器的情况下,固定部分也保持牢固地固定到外壳。
此外,由于提供多个磁体或者多个线圈作为用于产生振动力的器件,所以可提供足够的振动力。
虽然已经结合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修改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线性振动器,所述线性振动器包括:
外壳,提供内部空间;
轴,竖直地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并具有基于设置在所述轴的外周表面上的磁轭设置在上部和下部的线圈,并且所述设置在上部和下部的线圈基于所述磁轭彼此面对;
振动单元,具有被设置成面对所述线圈的磁体,所述磁体与所述线圈相互作用,以产生电磁力;
弹性构件,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到外壳,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固定到振动单元,以弹性地支持振动单元的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所述线圈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线圈的与所述磁轭相邻的部分具有相同的极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一个或者更多线圈基于所述磁轭围绕所述上部和下部缠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轴和磁轭分别由磁性物质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
壳体,具有敞开的一侧并提供预定的内部空间;
支架,结合到壳体的敞开的一侧,以密封地封闭由壳体形成的内部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壳体具有突出到所述内部空间的外壁,轴的上部插入到所述外壁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轴的下端插入地固定到设置在支架中的安装凹入或者安装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磁轭被设置成面对磁体。
9.一种线性振动器,所述线性振动器包括:
外壳,提供内部空间;
轴,竖直地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并具有基于设置在所述轴的外周表面上的磁轭设置在上部和下部的磁体,并且所述设置在上部和下部的磁体基于所述磁轭彼此面对;
振动单元,具有被设置成面对所述磁体的线圈,所述线圈与所述磁体相互作用,以产生电磁力;
弹性构件,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到外壳,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固定到振动单元,以弹性地支持振动单元的振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所述磁体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磁体的与所述磁轭相邻的部分具有相同的极性。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一个或者更多磁体基于所述磁轭设置在所述上部和下部。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轴和磁轭分别由磁性物质形成。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性振动器,其中,磁轭被设置成面对线圈。
CN201310124994.3A 2012-12-06 2013-04-11 线性振动器 Pending CN1038559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141450 2012-12-06
KR1020120141450A KR101525654B1 (ko) 2012-12-06 2012-12-06 선형 진동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5904A true CN103855904A (zh) 2014-06-11

Family

ID=50863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4994.3A Pending CN103855904A (zh) 2012-12-06 2013-04-11 线性振动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525654B1 (zh)
CN (1) CN10385590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0776A (zh) * 2016-03-28 2016-06-29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马达以及便携式设备
CN106208598A (zh) * 2016-07-21 2016-12-07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线性电机
CN107046355A (zh) * 2017-04-07 2017-08-15 威海硕科微电机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器
CN109802547A (zh) * 2019-03-15 2019-05-24 哈朴铁石(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磁平衡直线振动马达
JP2020022347A (ja) * 2018-08-03 2020-02-06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振動モー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2617B2 (ja) * 2018-02-28 2022-02-18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KR102306513B1 (ko) * 2018-03-05 2021-09-30 주식회사 이엠텍 와이드 밴드 선형 진동 모터
KR102026904B1 (ko) * 2018-03-16 2019-09-30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수직 리니어 진동 모터용 브라켓
CN208589900U (zh) * 2018-08-03 2019-03-08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US11394285B2 (en) * 2019-05-31 2022-07-19 Minebea Mitsumi Inc. Vibration actua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3473A (zh) * 2010-05-25 2011-11-3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KR101142284B1 (ko) * 2010-11-30 2012-05-07 자화전자(주)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CN102468736A (zh) * 2010-11-17 2012-05-2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KR20120054685A (ko) * 2010-11-20 2012-05-31 이인호 선형 진동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59426B2 (ja) * 2010-02-16 2015-01-28 日本電産セイミツ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
KR101055562B1 (ko) * 2010-12-30 2011-08-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진동모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3473A (zh) * 2010-05-25 2011-11-3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CN102468736A (zh) * 2010-11-17 2012-05-2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KR20120054685A (ko) * 2010-11-20 2012-05-31 이인호 선형 진동기
KR101142284B1 (ko) * 2010-11-30 2012-05-07 자화전자(주)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0776A (zh) * 2016-03-28 2016-06-29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马达以及便携式设备
US10536063B2 (en) 2016-03-28 2020-01-14 Goertek, Inc. Vibration motor and portable device
CN106208598A (zh) * 2016-07-21 2016-12-07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线性电机
CN106208598B (zh) * 2016-07-21 2018-09-2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线性电机
CN107046355A (zh) * 2017-04-07 2017-08-15 威海硕科微电机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器
JP2020022347A (ja) * 2018-08-03 2020-02-06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振動モータ
WO2020024682A1 (zh) * 2018-08-03 2020-02-06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CN109802547A (zh) * 2019-03-15 2019-05-24 哈朴铁石(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磁平衡直线振动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73727A (ko) 2014-06-17
KR101525654B1 (ko)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5904A (zh) 线性振动器
US8288899B2 (en) Horizontal linear vibrator
US8299658B2 (en) Horizontal linear vibrator
CN101902115B (zh) 线性振动器
CN102447372B (zh) 线性振动器
US9085013B2 (en) Linear vibrator
CN102263473A (zh) 线性振动器
US20090146509A1 (en) Vibration actuator
US9515540B2 (en) Linear vibrator
CN102780376A (zh) 线性振动器
JP2006020484A (ja) 分銅内蔵型垂直振動子
US20130342034A1 (en) Linear vibrator
CN103683791A (zh) 线性振动器
JP2006020485A (ja) パターンコイル型垂直振動子
KR101079409B1 (ko) 수평 진동자
CN103023266B (zh) 线性振动器
JP2009213952A (ja) 振動発生装置。
US8860264B2 (en) Linear vibrator
KR200287504Y1 (ko) 직류 모터 내장형 스피커
KR20150121553A (ko) 선형 진동자
KR101914530B1 (ko) 진동 발생 장치
KR20160028134A (ko) 컨틸레버형 진동발생기
CN103378704A (zh) 振动产生设备
KR102066662B1 (ko) 진동 모터
JP4017962B6 (ja) 直流モータ内蔵型スピー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7

Address after: Samsung Gyeonggi Do Road South Korea Suwon Lingtong District 168 Street fan Mei Tan Dong two layer 38

Applicant after: Mol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