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9856B - 插入器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插入器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9856B
CN103839856B CN201310590341.4A CN201310590341A CN103839856B CN 103839856 B CN103839856 B CN 103839856B CN 201310590341 A CN201310590341 A CN 201310590341A CN 103839856 B CN103839856 B CN 1038398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framework
opening
main part
ins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903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39856A (zh
Inventor
吴荣锡
J·F·瓦尔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39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9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39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98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05Apparatus for holding or moving single pro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maintenance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e.g. of probe tip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6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01R31/2601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5Lead-frames or other flat leads
    • H01L23/49541Geometry of the lead-fram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16Elast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G01R1/0735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with flexible bodies, e.g. buckling bea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G01R1/07364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with provisions for altering position, number or connection of probe tips; Adapting to differences in pitch
    • G01R1/07371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with provisions for altering position, number or connection of probe tips; Adapting to differences in pitch using an intermediate card or back card with apertures through which the probes p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4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parts, e.g. containers, prior to assembly of the devices, using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the subgroups H01L21/06 - H01L21/326
    • H01L21/4814Conductive parts
    • H01L21/4821Flat leads, e.g. lead frames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71Means for bonding not being attached to, or not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9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not being attached to, or not being formed on, the body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pressure contacts using springs or clip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86Features relating to contacting the IC under test, e.g. probe heads; chucks
    • G01R31/2889Interfaces, e.g. between probe and tes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9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using at least one connector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the groups H01L2224/81 - H01L2224/86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Ge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描述了插入器装置和用于它们的制造和使用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入器包括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框架、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框架、以及设置在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主体框架。其中引脚的第一端部设置在第一开口中,引脚的第二端部设置在第二开口中,并且引脚的主体部分设置在主体开口中并且位于第一与第二框架之间。可描述和/或要求保护其它的实施例。

Description

插入器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涉及电气器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器件互连和测试的技术和配置。
背景技术
电气器件制造过程经常包括器件测试阶段,在该器件测试阶段期间,在诸如集成电路(IC)封装之类的被测器件(DUT)与测试设备(TE)之间建立电连接。在一些情况下,插入器装置被定位在TE的电探针和DUT的电接触点之间,以提供TE和DUT之间的电通路。
因为DUT可能呈现表面差异性(例如,由于基板的制造公差和翘曲),可能需要插入器组件的一些机械顺从性以提高TE和DUT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一些现有的插入器使用几千组由导电金属制成的并且被限制在聚合物管中的多个螺旋弹簧来提供TE和DUT之间的机械顺从的电气通路。由于这种设计的高零件数量和复杂度,现有的插入器的制造可能是困难且昂贵的,并因此限于窄范围的临时互连应用。
附图简述
通过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将容易理解多个实施例。为了便于该描述,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结构的元件。在附图的多个图中通过示例而非作为限制地说明多个实施例。
图1A和1B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在与TE和DUT操作接触之前和之后的插入器的截面侧视图。
图2A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引脚的插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B和2C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图2A的插入器的截面侧视图。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电器件定位插入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A-4G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在各种制造操作后的插入器。
图5A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引脚制造组件的侧视图。
图5B-5E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图5A的引脚制造组件的部件的截面顶视图。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制造用于插入器的引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计算设备。
详细描述
本公开的实施例描述了插入器装置和用于它们的制造和使用的方法。在以下描述中,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示例性实现的各个方面,以向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传达它们的工作的实质。然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仅采用所描述方面中的一些也可实施本公开。为了说明的目的,陈述具体的数字、材料和配置以提供对示例性实现的全面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理解,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也可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其他实例中,省略或简化已知特征以不模糊示例性实现。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参照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其中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件,并且在附图中以可实施本发明的主题的示例实施例的方式显示。将理解,可利用其它实施例,且可做出结构上或逻辑上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因此,以下详细描述不应按照限制性意义来理解,且多个实施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方案来限定。
为了本公开的目的,短语“A和/或B”表示(A)、(B)或(A和B)。为了本公开的目的,短语“A、B和/或C”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
说明书可使用基于视角的描述,诸如顶部/底部、内/外、上/下等等。这种描述仅用于便于讨论并且不旨在将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应用限制在任何特定方向。
说明书可使用短语“在实施例中”或“在多个实施例中”,它们均可表示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此外,有关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等等是同义的。
本文可使用术语“与…耦合”及其派生词。“耦合”可表示以下一个或多个。“耦合”可表示两个或多个元件直接物理或电气接触。然而,“耦合”还可表示两个或多个元件彼此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交互,以及可表示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被耦合或连接在所述将彼此耦合的元件之间。术语“直接耦合”可表示两个元件直接接触。
图1A和1B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在与TE 102和DUT 104操作接触之前和之后的插入器100的截面侧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TE 102可包括耦合至空间转换器的一组电探针(例如,排列成最小间距(pitch-to-pitch)大约100微米的阵列,未示出),该空间转换器将精密间距的探针组排成扇形以用于与插入器100接触。例如,TE 102可以是大批量制造(HVM)分拣(sort)和测试工具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DUT 104可包括管芯、IC封装和/或印刷电路板(PCB)。
插入器100可包括具有第一端部108、主体部分110和第二端部112的引脚106。如图所示,主体部分110可设置在第一端部108和第二端部11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脚106为实质上连续的单一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引脚106包括设置为非单一结构的两个或多个子部件(例如,多线螺旋)。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脚106可由弹性金属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脚106可由导电材料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脚106的主体部分110大体上成型为弧形(例如,如图1A所示)。可基于引脚106的所需机械性质(例如,所需的弹簧常数)、引脚106的所需尺寸、或多个其他因素中的任一个来选择弧形的长度和曲率半径。引脚106的主体部分110可具有代替弧形形状的多个其他形状中的任一个,包括其他曲线、多个成角度的部分(例如,锯齿形)、或形状组合。引脚106可由多种材料中的任一种形成,包括具有圆形截面的材料(例如,圆导线)、具有大体上扁平截面的材料(例如,扁平导线)、或具有可变截面的材料。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用具有直径为100微米的圆导线,或具有尺寸为50微米×500微米的扁平导线。
插入器100可包括第一框架114,该第一框架114具有从第一框架114的第一表面118延伸到第一框架114的第二表面120的第一开口116。插入器100可包括第二框架122,该第二框架122具有从第二框架122的第一表面126延伸到第二框架122的第二表面128的第二开口124。插入器100可包括设置在第一框架114的第二表面120和第二框架122的第一表面126之间的主体框架130。主体框架130可具有从主体框架130的第一表面134延伸到主体框架130的第二表面136的主体开口132。主体框架130可利用压敏粘合剂(PSA)或其他紧固机构来耦合至第一框架114和第二框架122中的每一个。
如图1A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脚106的第一端部108可被设置在第一框架114的第一开口116中,引脚106的第二端部112可被设置在第二框架122的第二开口124中,引脚106的主体部分110可被捕获或以其他方式设置在第一框架114和第二框架122之间的主体开口132中。引脚106的第一端部108的一部分可延伸超出第一框架114的第一表面118,而引脚106的第二端部110的一部分可延伸超出第二框架122的第二表面128(例如,如图1A所示)。
图1A描绘远离TE 102和DUT 104而定位的插入器100。图1B描绘与TE 102和DUT104进行操作接触的插入器100。在图1B中,插入器100可相对于TE 102定位,使得引脚106的接近第一端部108的尖端与TE102的电接触点138电接触。在使用中,插入器100还可相对于DUT 104定位,使得引脚106的接近第二端部的尖端与DUT 104的电接触点140电接触,从而产生通过引脚106的TE 102和DUT 104之间的电连接。如图1B所示,定位插入器100与TE 102和DUT 104操作接触可产生施加至引脚106的压力。该压力可导致引脚106的第一端部108在第一开口116中的移动以及引脚106的第二端部112在第二开口124中的移动。该压力还进一步导致引脚106的主体部分110的变形(例如,如图1B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30可提供插入器100的大多数负载转移能力,而第一框架114和第二框架122可为插入器100提供相对较少的加强。例如,主体框架130的一些部分可比第一框架114或第二框架122厚,并从而给予更多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30可由不导电的塑料形成,第一框架114和第二框架122可由不导电的聚酰亚胺或陶瓷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主体框架130、第一框架114和第二框架122的材料可以是低成本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其相对强度,主体框架130可用于将插入器100机械地连接至TE102、DUT 104或其他固定装置(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螺栓或夹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利用较低公差制造工艺来制造第一框架114和第二框架122,使得开口116和124可精确地定位和定尺寸,同时可利用相对较高公差制造工艺来制造主体框架130(例如,导致主体开口132的定位和尺寸精度较低)。例如,可利用低分辨率熔融沉积成型技术或另一低分辨率3D印刷或其他制造技术来形成主体框架130,同时可利用较高分辨率激光打孔或其他技术来形成第一框架114和第二框架122。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减少需要利用低公差制造技术形成的插入器100的部件的数量,同时保持引脚106的对准及布局所需的准确度和精度,以提供插入器100和TE 102和/或DUT 104之间的良好的电连接。
图2A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引脚206的插入器200的分解立体图。引脚206可采取本文中描述的引脚中的任一种的形式(例如以上参考图1A和1B描述的引脚106)。引脚206中的每一个可具有第一端部208、第二端部212、以及设置在第一端部208与第二端部212之间的主体部分210。
插入器200可包括第一框架214,该第一框架214具有延伸穿过第一框架214的多个开口216。插入器200可包括第二框架222,该第二框架222具有延伸穿过第二框架222的多个开口224。插入器200可包括设置在第一框架214与第二框架222之间的主体框架230。主体框架230可利用PSA或其他紧固机构而耦合至第一框架214和第二框架222中的每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框架230可具有不同厚度的中心部分244和外围部分246,如图2A中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框架230可具有基本均匀的厚度。主体框架230可具有延伸穿过主体框架230的多个主体开口232。如图2A中所示,主体开口232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被形成为沿主体框架230的表面234所延伸的狭长槽。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主体开口232的两个或多个狭长槽可以是平行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架214中的开口216可按照与第二框架222中的开口224排列的图案基本相同的图案来排列。当插入器200被组装时,第一框架214中的开口216可与第二框架222中的开口224基本对准。开口216和224中的每一个也可与主体开口232中的一个基本对准。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开口216可与一个主体开口232对准。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开口216可与不同的主体开口232对准。例如,当插入器200被组装时,引脚206a可具有设置在第一框架214的开口216a中的第一端部、设置在第二框架222的开口224a中的第二端部、以及设置在主体框架230的主体开口232a中的主体部分。引脚206b可具有设置在第一框架214的开口216b中的第一端部、设置在第二框架222的开口224b中的第二端部、以及设置在主体框架230的主体开口232a(即,设置有引脚206a的主体部分的同一主体开口)中的主体部分。引脚206c可具有设置在第一框架214的开口216c中的第一端部、设置在第二框架222的开口224c中的第二端部、以及设置在主体框架230的主体开口232c(即,与设置有引脚206a和206b的主体部分的主体开口232a所不同的主体开口)中的主体部分。如以上参考图1A和1B所讨论,当插入器200被组装时,引脚206的第一端部208可延伸超过第一框架214,且引脚206的第二端部212可延伸超过第二框架222。
第一框架214、主体框架230和第二框架222可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通孔(分别是242、250和252)。当插入器200被组装时,通孔242、250和252可对准以提供穿过插入器200的通孔,该通孔可容纳TE或DUT的表面特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架214的外部尺寸可基本匹配主体框架230的中心部分244的外部尺寸(如图2A中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框架222的外部尺寸可基本匹配主体框架230的外围部分246的外部尺寸(如图2A中所示)。主体框架23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安装孔248,一个或多个安装孔248可用于在使用期间将插入器200安装至TE、DUT或另一固定装置。
图2B示出图2A的插入器200沿截面254(图2A)的截面侧视图。所示引脚206中的多个引脚分别设置在第一框架214的不同开口216中和第二框架222中的不同开口224中,但是都设置在主体框架230中的同一主体开口232(例如狭长槽)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脚206中的每一个可具有从第一端部208延伸至第二端部212的纵轴,并且引脚206中的每一个可在其纵轴方向上在其相应开口216内移动。引脚206在与TE或DUT操作接触之前在其纵轴方向上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以上参考图1B所讨论,插入器200与TE或DUT之间的操作接触可导致压力在纵轴方向上施加至引脚206,这会导致引脚206的主体部分210的变形。
如图2A和2B中所示,引脚206可按照基本平行的方向设置在插入器200中。具体而言,当压力施加至引脚206时(例如当插入器200与TE和/或DUT操作接触时),引脚206的主体部分210可按照基本平行的方式发生形变。在使用期间将引脚206保持基本平行关系可减少引脚206之间的电气干扰。在其中主体开口232被形成为在基本垂直于引脚206的纵轴的方向上延伸的狭长槽的实施例中(例如图2A和2B中所示),引脚206的主体部分210可由该槽引导以在施加压力时基本在该槽的方向上发生形变。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脚206的主体部分210的形变基本在包含引脚206的纵轴的平面内发生。主体开口232可进一步操作以物理地隔离引脚206中的位于不同主体开口232中的不同引脚,以防止无意的电气接触。引脚206相对于插入器200的方向也可通过开口216的尺寸与引脚216的第一端部208的尺寸之间的紧密配合和/或开口224的尺寸与引脚206的第二端部212的尺寸之间的紧密配合来维持。
图2C示出图2A的插入器200沿截面256(图2A)的截面侧视图。所示引脚206分别设置在第一框架214的不同开口216中、在第二框架222中的不同开口224中、以及在主体框架230中的不同主体开口232(例如狭长槽)中。当压力被施加至引脚206时(例如当插入器200与TE和/或DUT操作接触时),引脚206的主体部分210可按照基本平行的方式发生形变(例如弧线方式离开该页的平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开口232的宽度比第一框架214中的相应开口216或第二框架222中的相应开口224的宽度大。
第一框架214、主体框架230和第二框架222的制造可遵循以上关于图1A和1B的第一框架114、主体框架130或第二框架122所描述的任一种方法。具体而言,主体框架230可提供插入器200的大多数负载转移能力,而第一框架214和第二框架222可为插入器200提供相对较少的加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利用较低公差制造工艺来制造第一框架214和第二框架222,使得开口216和224可精确地定位和定尺寸,同时可利用相对较高公差制造工艺来制造主体框架230(例如,导致主体开口232的定位和尺寸精度较低)。例如,可利用低分辨率熔融沉积成型技术或另一低分辨率3D印刷或其他制造技术来形成主体框架230,同时可利用较高分辨率激光打孔或其他技术形成第一框架214和第二框架222。此外,使用容许超过一个引脚206并且不需要精确地确定尺寸以限制引脚206的布置和方向的主体开口232(例如狭长槽),可通过允许主体框架230经由比现有插入器更宽松的公差要求的制造工艺来形成,从而有利地降低制造复杂度。
图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电气器件来定位插入器(诸如图1A和1B的插入器100或图2A-2C的插入器200)的方法的流程图300。第一和第二电气器件可对应于例如TE和DUT,反之亦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本文中公开的插入器可用于非器件测试场合(例如根据图3的方法),以在两个电气器件之间提供临时的或者在其他情况下可脱离的互连。例如,插入器可在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装置上的插槽或其它临时附连点中使用,各种组件(例如PCB)可插入该插槽或其它临时附连点。
在302,插入器装置和第一电气器件可相对于彼此定位。插入器装置可包括引脚,该引脚具有设置在第一框架的第一开口中的第一端部、设置在第二框架的第二开口中的第二端部、以及捕获在主体框架的主体开口中的主体部分,该主体框架定位在第一与第二框架之间(例如图1A和1B的插入器100或图2A-2C的插入器200)。插入器装置和第一电气器件可被定位成使得引脚的靠近第一端部的尖端与第一电气器件的电接触点进行电气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302可包括将插入器机械地固定至第一电气器件(例如经由图2A-2C的插入器200的安装孔248)。
在304,插入器装置和第二电气器件可相对于彼此定位,使得引脚的靠近第二端部的尖端与第二电气器件的电接触点进行电气接触,以通过引脚在第一和第二电气器件之间产生电气连接。在该操作接触配置中,器件测试或其它器件使用可能发生。在一些实施例中,304可包括将插入器机械地固定至第二电气器件(例如经由图2A-2C的插入器200的安装孔248)。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于彼此定位插入器装置和第一电气器件(302)并且相对于彼此定位插入器装置和第二电气器件(304)可导致压力施加至引脚,导致第一端部在第一开口内的移动以及第二端部在第二开口内的移动。压力可进一步导致引脚的主体部分的形变。在主体开口包括沿基本垂直于引脚的纵轴的方向所延伸的狭长槽的实施例中,引脚的主体部分可由该槽引导以基本在该槽的方向上发生形变。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端部限定引脚的纵轴,并且引脚的主体部分的形变基本在包含该纵轴的平面内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脚可以是第一引脚,并且插入器装置还可包括第二引脚(例如以上参考图2A-2C的插入器200所讨论)。第二引脚可具有第一端部、主体部分以及第二端部,并且第二引脚的主体部分可与第一引脚的主体部分一起被捕获在主体开口中,第二引脚的第一端部可设置第一框架中与第一开口不同的开口中,并且第二引脚的第二端部可设置在第二框架中与第二开口不同的开口中。在一些这样的实施例中,相对于彼此定位插入器装置和第一电气器件(302)包括将第二引脚的靠近第二引脚第二端部的尖端定位成与第一电气器件的第二电接触点进行电气接触。相对于彼此定位插入器装置和第二电气器件(304)可包括将第二引脚的靠近第二引脚第一端部的尖端定位成与第二电气器件的第二电接触点进行电气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于彼此定位插入器装置和第一电气器件(302)并且相对于彼此定位插入器装置和第二电气器件(304)可导致压力施加至第一和第二引脚,导致第一和第二引脚的相应主体部分的基本平行的形变。
在306,可移除插入器装置与第二电气器件的接触,以导致第二端部在远离主体的方向上的移动。
图4A-4G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在各种制造操作后的插入器200。为了说明目的,参考图2A-2C的插入器200的制造描述了图4A-4G中示出的制造操作,但这样的操作可适合本文中描述的任一插入器实施例(例如联系图1和3所描述的实施例)。
参考图4A,描述了将第二框架222附连至主体框架230之后的插入器。第二框架222与主体框架230之间的附连可以是永久的或半永久的耦合。例如,附连可利用胶水、螺栓或夹具来实现。如以上参考图2A-2C所讨论,附连可经由PSA或其他紧固机构。
参考图4B,描述了将夹具402附连至第二框架222之后的插入器。夹具402可由诸如塑料之类的基本刚性的材料制成。夹具402可具有延伸穿过夹具402的多个开口404,多个开口404可与延伸穿过第二框架222的开口224对准。在一些实施例中,夹具402与第二框架222之间的附连可以是临时附连,该临时附连可在稍后的制造操作时脱离,如下文详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夹具402与第二框架222之间的附连可通过螺栓或夹具来完成。
参考图4C,描述了将第一框架214附连至主体框架230之后的插入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夹具214与第二框架230之间的附连可以是临时附连,该临时附连可在稍后的制造操作时脱离,如下文详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架214与主体框架230之间的附连可通过螺栓或夹具来完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架214可简单地定位在主体框架230之上,从而第一框架214相对于主体框架230的位置可通过人类或机器操作者容易地调节。
参考图4D,描述了在将引脚206插入第一框架214的开口216并且将引脚206的第二端部212定位到第二框架222的开口224中之后的插入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脚206可被手动地插入开口216和224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脚206可由自动设备插入开口216和224中。如图4D中所示,引脚206可被插入开口216中,以使引脚206按照基本平行的方式定向。
参考图4E,描述了通过参考主体框架230水平地平移第一框架214来调节第一框架214之后的插入器。图4E中描述的第一框架214的调整是可被执行以帮助引导引脚206穿过第一框架214的开口216并将引脚206的第二端部212定位到夹具402的开口404中的多种调整中的一种。可执行的其他调整包括第一框架214在相反方向上的水平平移(例如参考图4E向左)、垂直平移、旋转或多种调整的组合。如图4E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脚206的第二端部212可比引脚206的第一端部208长。这使得更容易在引脚206的插入期间将引脚206的第二端部212定位到开口224中,并且可帮助将引脚206的第二端部212锚定到夹具402的开口404中。
参考图4F,描述了将第一框架214附连至主体框架230之后的插入器。可在引脚206已完全插入插入器并且第一框架214已定位在其所需最终位置之后执行该附连。第一框架214与主体框架230之间的附连可以是永久的或半永久的耦合。例如,附连可利用胶水、螺栓或夹具来实现。如以上参考图2A-2C所讨论,附连可经由PSA或其他紧固机构。
参考图4G,描述了将夹具402从第二框架222脱离之后的插入器。然后可按照所描述形式来使用插入器,或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缩短引脚206的第一端部208和/或第二端部212,使得他们从第二框架222延伸均匀距离或其他期望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厚度约等于第一端部208和/或第二端部212的期望长度的夹具(未示出)分别附连至第一框架214和/或第二框架222的向外表面,来执行这样的缩短。然后可对平面应用化学或机械抛光过程,或以其他方式调节引脚206的第一端部208和/或第二端部212的突出部分以使其与夹具对准,在对准之后可去除夹具。
现在转到图5A,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引脚制造组件500的侧视图。组件500可用于制造用于本文中公开的插入器的引脚(例如图1A和1B的引脚106和图2A-2C的引脚206)。组件500可在除用于插入器的引脚的制造之外的多个制造过程(包括模锻、模切和压印过程)中的任一个中使用。
组件500可包括第一转模502和第二转模504(第一转模502和第二转模504例如可以是正齿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模502可具有提供凸模的齿状图案,而第二转模504可具有提供凹模的齿状图案。第一转模502和第二转模504的齿状图案可以是互补的,使得第一转模502和第二转模504可以是配合的模。第一转模502可围绕第一轴506转动,而第二转模504可围绕第二轴508转动。第一转模502的侧面有一对外齿轮510,该对外齿轮510可与相应的一对外齿轮510配合,相应的一对外齿轮510在第二转模504的侧面。轴承512可设置在外齿轮510和支承元件514之间。
在使用时,第一转模502和第二转模504可配合并围绕他们各自的轴转动(例如以基本恒定的角速度),并且在转动期间可在第一转模502与第二转模504之间馈送材料,以导致材料在凸模与凹模之间的压缩。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材料的馈送和成形可以是同时和/或连续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模和凹模协作以在材料中形成拱形形状。形成有拱形形状的材料可用于形成用于插入器(例如图1A和1B的插入器100或图2A-2C的插入器200)的引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材料可以是具有基本圆形横截面形状的导线、具有基本扁平横截面形状的导线、板材或其它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506与第二轴508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可调节的(例如通过调节支承元件514,如下文所述)。调节第一轴506与第二轴508之间的距离对于容许各种不同厚度的材料是有利的。
图5B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沿图5A的引脚制造组件500的截面516的两个配合外齿轮510的截面顶视图。在组件500中,外齿轮510可被固定至第一转模502和第二转模504,并且可通过带或其它驱动机构在外齿轮510的中心处被驱动。外齿轮510还可为馈送到第一转模502和第二转模504之间的界面中的材料提供引导。
图5C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沿图5A的引脚制造组件500的截面518的第一转模502和第二转模504的截面顶视图。第一转模502可包括具有多个拱形凸模522的齿状图案。第二转模504可包括具有多个拱形凹模524的齿状图案。在使用时,材料被馈送到第一转模502与第二转模504之间,并在凸模与凹模之间被压缩,以形成拱形形状。
图5D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图5A的引脚制造组件500在工作期间的第一转模502和第二转模504的部分的详细视图。如图所示,材料526可被馈送到凸模522与凹模524之间的界面中、成形、以及馈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模502的齿状图案进一步提供第一切割表面(例如楔形或其它切割表面,未示出),并且第二转模504的齿状图案进一步提供第二切割表面(例如楔形、平坦表面或其它表面,未示出),并且第一和第二切割表面协作,以在材料已在凹模524与凸模522之间压缩之后切割该材料。
图5E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沿图5A的引脚制造组件500的截面520的支承元件514的截面顶视图。支承元件514包括主体528,该主体528具有设置在主体528的第一端532处的第一孔530以及设置在主体528的第二端536处的多个第二孔534。第一轴构件(例如长螺栓,未示出)可设置在第一孔530中以充当第一轴506。第二轴构件(例如长螺栓,未示出)可设置在第二孔534中的一个孔中以充当第二轴508。镜像支承元件514可如图5A所示那样定向在组件500中。支承元件514还可包括两个臂538,一个或多个孔540设置在臂538的远端542处。在使用时,扣件可设置在孔540中的一个中,并且贯穿至镜像支承元件514中的相应孔,以固定组件500以免扭转。
本文中公开的转动成形装置和技术可具有优于传统成形工艺的优势。例如,现有技术典型地依赖通过向对应模平移活动模的模锻。在这样的过程的每个构建循环,源材料被馈送到成形工具中然后模锻,从而需要对馈送量以及离散力的精确控制或对活动模的位移控制。源材料和模的这样的类似阶跃函数的移动会通过在成形时引入不准确性而对制造工艺产生不利的动态影响。当馈送材料的尺寸太小而不能有效地使用对准特征时,潜在的不准确性可能更难以减小。成形期间的不准确性会是最终制造出的产品中的低百分比良品率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使用相当均匀的位移力(例如维持转模的恒定角速度),本文中公开的转动成形装置和技术可有利地减小由模和材料的动态影响引起的位置不准确性,从而实现高速成形和低成本制造。
图6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制造用于插入器(诸如图1A和1B的插入器100或图2A-2C的插入器200)的引脚的方法的流程图600。流程图600的方法可描述引脚制造组件500(图5A-5E)的一些实施例。
在602,可提供第一和第二转模。第一齿轮可具有提供凸模的齿状图案,而第二齿轮可具有提供凹模的齿状图案。第一和第二转模中的每一个可围绕各自的轴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转模可分别附连至配合的正齿轮。在604,可调节第一和第二转模的轴之间的距离以容许该材料的厚度。
在606,可转动第一和第二转模。在一些实施例中,606包括以基本恒定的角速度转动第一和第二转模。在608,可在转动期间在第一和第二转模之间馈送材料,以导致材料在凸模与凹模之间的压缩。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模的齿状图案进一步提供第一切割表面,并且第二转模的齿状图案进一步提供第二切割表面,其中第一和第二切割表面协作,以在该材料已在凹模与凸模之间被压缩之后切割该材料。
在本文中,将以最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方式依次将多个操作描述为多个分立的操作。然而,描述的次序不应被解释为暗示这些操作一定是次序相关的。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利用按照需要配置的任何适当的硬件和/或软件被实现到系统中。图7示意性地示出根据一个实现的计算设备70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本文中公开的插入器可用于测试计算设备70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本文中公开的插入器可用作计算设备70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之间的互连。
计算设备700可容纳诸如母板702之类的板。母板702可包括多个组件,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704和至少一个通信芯片706。处理器704可物理地和电气地耦合至母板702。在一些实现中,至少一个通信芯片706也可物理地和电气地耦合至母板702。在进一步实现中,通信芯片706可以是处理器704的一部分。术语“处理器”可表示处理例如来自寄存器和/或存储器的电子数据以将该电子数据转换成可存储在寄存器和/或存储器中的其它电子数据的任何装置或装置的一部分。
取决于其应用,计算设备7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其它组件,该一个或多个其它组件可实体地和电气地耦合至母板702。这些其它组件可包括但不限于易失性存储器(例如DRAM)、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OM)、闪存、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处理器、芯片组、天线、显示器、触摸屏显示器、触摸屏控制器、电池、音频编码解码器、视频编码解码器、功率放大器、全球定位系统(GPS)装置、指南针、盖革计数器(Geiger counter)、加速度计、陀螺仪、扬声器、照相机以及大容量存储装置(诸如硬盘驱动器、紧凑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等等)。
通信芯片706可实现无线通信以用于去往计算设备700和来自计算设备700的数据传输。术语“无线”及其衍生词可用于描述通过使用经调制的电磁辐射经由非固态介质来传递数据的电路、设备、系统、方法、技术、通信信道等。该术语不意味着相关联的装置不包含任何导线,不过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可能不包含任何导线。通信芯片706可实现多种无线标准或协议中的任一种,多种无线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标准,包括Wi-Fi(IEEE 802.11家族)、IEEE 802.16标准(例如IEEE 802.16-2005修订)、长期演进(LTE)项目以及任何修订、更新和/或修改(例如高级LTE项目、超移动宽带(UMB)项目(也称为“3GPP2”)等等)。IEEE 802.16兼容BWA网络通常称为WiMAX网络,WiMAX代表全球微波互连接入的首字母缩略词,其是用于通过IEEE 802.16标准的一致性和可互操作性测试的产品的认证标记。通信芯片706可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高速分组接入(HSPA)、演进HSPA(E-HSPA)或LTE网络。通信芯片706可根据增强数据GSM演进(EDGE)、GSM EDGE无线电接入网络(GERAN)、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UTRAN)或演进UTRAN(E-UTRAN)来操作。通信芯片706可根据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数字增强无线通信(DECT)、演进数据最优化(EV-DO)及其衍生物,以及被命名为3G、4G、5G以及更高的任何其它无线协议。在其它实施例中,通信芯片706可根据其它无线协议来操作。
计算设备700可包括多个通信芯片706。例如,第一通信芯片706可专用于更短程的无线通信(诸如Wi-Fi和蓝牙),而第二通信芯片706可专用于更长程的无线通信(诸如GPS、EDGE、GPRS、CDMA、WiMAX、LTE、Ev-DO以及其它)。
通信协议706还可包括可利用如本文所描述的插入器来测试或与另一组件互连的IC封装组件。在其它实现中,计算设备700内容纳的另一组件(例如存储器装置或其它集成电路器件)可包括可利用如本文所描述的插入器来测试或与另一组件互连的IC封装组件。
在多个实现中,计算设备700可以是膝上型计算机、上网本、笔记本、超极本、智能手机、平板、个人数字助理(PDA)、超移动OC、移动电话、桌面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扫描仪、监视器、机顶盒、娱乐控制单元、数字照相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或数字视频记录仪。在其它实现中,计算设备700可以是处理数据的任何其它电子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在高性能计算设备中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在手持计算设备中实现。
所示出的实现的以上描述(包括摘要中描述的内容)不旨在穷举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尽管在本文中出于说明性目的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现和示例,但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作出各种等效修改,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那样。
鉴于以上详细描述,可对本公开作出这些修改。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当理解为将本公开限制为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公开的特定实现。相反,本发明的范围应当完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权利要求书应当根据权利要求解释的既定规则来理解。

Claims (27)

1.一种装置,包括:
引脚,具有第一端部、主体部分和第二端部,主体部分设置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
第一框架,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从第一框架的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一框架的第二表面;
第二框架,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从第二框架的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框架的第二表面;以及
主体框架,设置在第一框架的第二表面与第二框架的第一表面之间,并具有从主体框架的第一表面延伸至主体框架的第二表面的主体开口;
其中引脚的第一端部设置在第一开口中,引脚的第二端部设置在第二开口中,并且引脚的主体部分设置在主体开口中并且位于第一与第二框架之间,
其中,所述主体开口包括在与所述引脚的纵轴成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狭长槽,且其中,所述引脚的主体部分由槽引导,以在槽的方向上发生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开口包括沿主体框架的第一表面所延伸的狭长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是第一引脚,并且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引脚,具有第一端部、主体部分以及第二端部,并且第二引脚的主体部分与第一引脚的主体部分一起设置在所述槽中,第二引脚的第一端部设置在第一框架中与第一开口不同的开口中,并且第二引脚的第二端部设置在第二框架中与第二开口不同的开口中。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引脚,第二引脚具有第一端部、主体部分以及第二端部,其中第二引脚的主体部分设置在主体框架中与第一主体开口不同的第二主体开口中,第二引脚的第一端部设置在第一框架中与第一开口不同的开口中,以及第二引脚的第二端部设置在第二框架中与第二开口不同的开口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主体开口包括沿主体框架的第一表面所延伸的第一狭长槽,第二主体开口包括沿主体框架的第一表面所延伸的与第一槽平行的第二狭长槽。
6.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具有从第一端部延伸至第二端部的纵轴,并且引脚的第一端部能在第一开口内沿所述纵轴的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口是在第一框架中按照图案排列的多个开口中的一个,并且第二开口是在第二框架中按照与第一框架中的图案相同的图案排列的多个开口中的一个。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的主体部分被成形为弧形。
9.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的第一端部的部分延伸超过第一框架的第一表面,并且所述引脚的第二端部的部分延伸超过第二框架的第二表面。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是材料上连续的单一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的主体部分被成形为被捕获在主体开口中并且位于第一与第二框架之间。
12.一种方法,包括:
相对比彼此定位插入器装置和第一电气器件,插入器装置包括引脚,引脚具有设置在第一框架的第一开口中的第一端部、设置在第二框架的第二开口中的第二端部、以及设置在定位于第一与第二框架之间的主体框架的主体开口中的主体部分,使得引脚靠近第一端部的尖端与第一电气器件的电气接触点进行电气接触;以及
相对于彼此定位插入器装置和第二电气器件,使得引脚的靠近第二端部的尖端与第二电气器件的电接触点进行电气接触,以通过引脚在第一和第二电气器件之间产生电气连接,
其中,所述主体开口包括在与所述引脚的纵轴成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狭长槽,且其中,所述引脚的主体部分由槽引导,以在槽的方向上发生形变。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彼此定位插入器装置和第一电气器件以及相对于彼此定位插入器装置和第二电气器件导致压力施加至引脚,导致第一端部在第一开口内的移动和第二端部在第二开口内的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进一步导致引脚的主体部分的形变。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端部限定第一引脚的纵轴,并且引脚的主体部分的形变在包含所述纵轴的平面内发生。
16.如权利要求12-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移除插入器装置与第二电气器件的接触,以导致第二端部在第二开口内在远离主体部分的方向上的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2-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脚是第一引脚;
所述插入器装置还包括第二引脚,第二引脚具有第一端部、主体部分以及第二端部,并且第二引脚的主体部分与第一引脚的主体部分一起设置在主体开口中,第二引脚的第一端部设置在第一框架中与第一开口不同的开口中,并且第二引脚的第二端部设置在第二框架中与第二开口不同的开口中;
相对于彼此定位插入器装置和第一电气器件包括将第二引脚的靠近第二引脚的第一端部的尖端定位成与第一电气器件的第二电接触点进行电气接触;以及
相对于彼此定位插入器装置和第二电气器件包括将第二引脚的靠近第二引脚的第二端部的尖端定位成与第二电气器件的第二电接触点进行电气接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彼此定位插入器装置和第一电气器件并且相对于彼此定位插入器装置和第二电气器件导致压力施加至第一和第二引脚,导致第一和第二引脚的相应主体部分的平行的形变。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气器件是被测器件,并且第二电气器件包括测试设备。
20.如权利要求12-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的主体部分被成形为被捕获在主体开口中并且位于第一与第二框架之间。
21.一种制造用于插入器装置的引脚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和第二转模,第一转模具有提供凸模的齿状图案,第二转模具有提供凹模的齿状图案,第一和第二转模中的每一个能围绕各自的轴进行转动;
转动第一和第二转模;以及
在转动期间在第一和第二转模之间馈送材料,以导致材料在凸模与凹模之间的压缩。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配合齿轮被附连至正齿轮。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动第一和第二转模包括以恒定的角速度转动第一和第二转模。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转模的齿状图案进一步提供第一切割表面,并且第二转模的齿状图案进一步提供第二切割表面,其中第一和第二切割表面协作,以在所述材料已在凹模与凸模之间被压缩之后切割所述材料。
25.如权利要求21-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第一转模的轴与第二转模的轴之间的距离,以容许所述材料的厚度。
26.如权利要求21-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是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或扁平横截面形状的导线。
27.如权利要求21-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协作以在所述材料中形成拱形形状。
CN201310590341.4A 2012-11-21 2013-11-20 插入器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38398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684,149 US20140139247A1 (en) 2012-11-21 2012-11-21 Interposer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13/684,149 2012-1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9856A CN103839856A (zh) 2014-06-04
CN103839856B true CN103839856B (zh) 2017-06-30

Family

ID=50727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90341.4A Active CN103839856B (zh) 2012-11-21 2013-11-20 插入器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39247A1 (zh)
KR (3) KR20140066109A (zh)
CN (1) CN1038398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51284B1 (ko) * 2017-07-04 2019-02-22 주식회사 이노글로벌 초정밀 가공기술을 활용한 검사용 인터포저 지지 프레임의 제조방법
KR102191903B1 (ko) * 2019-12-04 2020-12-16 주식회사 파워로직스 지그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테스트 방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3072B (en) * 2000-08-09 2004-11-01 Nihon Denshizairyo Kk Vertical probe card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646A (ja) * 1996-07-12 1998-01-27 Toyo Denshi Giken Kk コンタクト装置
US6661244B2 (en) * 2000-03-06 2003-12-09 Wentworth Laboratories, Inc. Nickel alloy probe card frame laminate
US7254889B1 (en) * 2000-09-08 2007-08-14 Gabe Cherian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EP1650837A4 (en) * 2003-07-29 2007-12-26 Advantest Corp BASE AND TEST UNIT
US20120064738A1 (en) * 2008-10-03 2012-03-15 Shelsky Robert C Component Interpos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3072B (en) * 2000-08-09 2004-11-01 Nihon Denshizairyo Kk Vertical probe car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29665A (ko) 2015-03-18
KR20150081416A (ko) 2015-07-14
US20140139247A1 (en) 2014-05-22
KR101562543B1 (ko) 2015-10-23
CN103839856A (zh) 2014-06-04
KR20140066109A (ko) 2014-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5650B (zh) 用於測試晶粒接觸器之成形導線探針互連
US7428783B2 (en) Testing system for flatness and parallelism
US804467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and contacting singulated semiconductor dies
JP6107234B2 (ja) 検査用プローブ、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icソケット
CN103839856B (zh) 插入器装置和方法
US20210302489A1 (en) Multi-member test probe structure
US20050280427A1 (en) Apparatus for probing multiple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JP6184667B2 (ja) プローブユニット、基板検査装置およびプローブユニット製造方法
WO2015087899A1 (ja) 塗布部材および塗布装置
CN211505834U (zh) 一种电子产品用电流通断检测治具
JP2006331666A (ja) Icソケット
JP2007266271A (ja) コア装着方法及び装置
CN204085364U (zh) 一种基于标准心轴的四极杆组件装配装置
KR101202760B1 (ko) 테스팅 어댑터
CN104154837B (zh) 一种基于标准心轴的四极杆组件装配装置
CN107462962B (zh) 镜片支撑装置和光学仪器
CN110274562A (zh) 一种维护简便的刚度可调型十字梁微纳测头
CN215207109U (zh) 一种用于耳机插头的筛选装置
CN214248844U (zh) 一种可多维度运动的标定板
CN110949042B (zh) 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平面设计绘图装置
CN221109971U (zh) 一种精准的电连接器打孔装置
CN115031679B (zh) 一种用于光学元件检测的调心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0179378A (ja) 塗布機構及び塗布装置
CN216818088U (zh) 一种电感磁芯加工模具
CN209483810U (zh) 间距可调式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