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7249A - 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7249A
CN103837249A CN201210471855.3A CN201210471855A CN103837249A CN 103837249 A CN103837249 A CN 103837249A CN 201210471855 A CN201210471855 A CN 201210471855A CN 103837249 A CN103837249 A CN 103837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printed circuit
thermometric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18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37249B (zh
Inventor
唐心权
冷志高
王世明
沙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nan Circui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nan Circui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nan Circui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nan Circui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718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372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37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7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37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7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包括:在第一热盘与用于感应温度的测温片之间设置用于延缓热量传导速度的第一缓冲材料;将温度感应线固定于测温片的至少两个测温区域上;通过温度感应线检测至少两个测温区域的温度。本发明通过在热盘与测温片之间放置用于延缓热量传导速度的缓冲材料,以延缓热盘向测温片传递热量的速度,使得所要采集的测温片上各测温区域的温度差异扩大,从而更精确的检测热压机热盘的温度均匀性。

Description

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热压机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热压机是多层印制电路(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板压合制程的关键设备,其热盘温度传输热量的均匀性是热压机性能的重要衡量指标,该指标的优劣关系到PCB板的压合品质。
如图1所示,目前针对热压机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主要是通过上热盘101和下热盘102直接压制带有温度感应线的特氟龙片103来进行热盘温度均匀性测量。但是,由于特氟龙片厚度很薄,导热快,使得特氟龙片直接与热盘接触时,特氟龙片上的各区域的温度变化非常快,即使有温度差异也能在几秒钟内达到一致,而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各区域的温度记录是以分钟为单位,故这种测试方法难以准确的反映出热盘各区域实际的温度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本发明通过在热盘与测温片之间放置用于延缓热量传导速度的缓冲材料,以延缓热盘向测温片传递热量的速度,使得所要采集的测温片上各测温区域的温度差异扩大,从而更精确的检测热压机热盘的温度均匀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包括:
在第一热盘与用于感应温度的测温片之间设置用于延缓热量传导速度的第一缓冲材料;
将所述温度感应线固定于所述测温片的至少两个测温区域上;
通过所述温度感应线检测所述至少两个测温区域的温度。
本发明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热盘的上方设置第二热盘,所述测温片设于所述第一热盘和所述第二热盘之间,在所述第二热盘与所述测温片之间设置用于延缓热量传导速度的第二缓冲材料。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热盘和所述测温片之间设置所述第一缓冲材料具体为:在所述第一热盘与所述测温片之间从下至上依次叠放钢质底板、第一牛皮纸和第一印制电路板层,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层包括第一印制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上下表面的第一隔离钢板;
在所述第二热盘和所述测温片之间设置所述第二缓冲材料具体为:在所述第二热盘与所述测温片从下至上依次叠放第二印制电路板层、第二牛皮纸和钢质盖板。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层包括第二印制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上下表面的第二隔离钢板。
可选的,通过所述温度感应线检测所述至少两个测温区域的温度具体为:当所述第一热盘和所述第二热盘压合时,通过所述温度感应线检测所述至少两个测温区域的温度。
可选的,所述测温片为特氟龙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装置,包括第一热盘和用于感应温度的测温片,所述第一热盘与所述测温片之间设有用于延缓热量传导速度的缓冲材料,所述测温片上的至少两个测温区域固定连接温度感应线。
本发明装置还包括第二热盘,所述第二热盘设于所述第一热盘的上方,所述测温片设于所述第一热盘和所述第二热盘之间,所述第二热盘和所述测温片之间设有所述缓冲材料。
可选的,所述缓冲材料包括依次叠放的钢质板、牛皮纸和印制电路板层,所述印制电路板层包括印制电路板和设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下表面的隔离钢板,所述钢质板为钢质底板或钢制盖板。
可选的,所述隔离钢板的厚度为0.6~1.8毫米,所述钢质板的厚度为6~10毫米,所述牛皮纸厚度为0.6~1毫米,所述印制电路板厚度1.6~2.4毫米。
可选的,所述测温片为特氟龙片。
本发明通过在热盘和测温片之间设置缓冲材料,延缓了热盘向测温片传递热量的速度,使得所要采集的测温片上各测温区域的温度差异扩大,从而可以精确的检测热压机热盘的温度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热盘的温度均匀性测试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包括:
201、在第一热盘与用于感应温度的测温片之间设置用于延缓热量传导速度的第一缓冲材料。
202、将所述温度感应线固定于所述测温片的至少两个测温区域上;
203、通过所述温度感应线检测所述至少两个测温区域的温度。
由于在第一热盘与测温片之间放置了所述第一缓冲材料,延缓了第一热盘向测温片传递热量的速度,避免了测温片上各测温区域的温度在几秒钟的短时间内达成一致,使得各测温区域的温度差异扩大,从而可以通过温度测试机的温度感应线更精确的检测热压机热盘的温度均匀性。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包括:
301、在第一热盘与用于感应温度的测温片之间设置用于延缓热量传导速度的第一缓冲材料。
302、将所述温度感应线固定于所述测温片的至少两个测温区域上;
303、在所述第一热盘的上方设置第二热盘,所述测温片设于所述第一热盘和所述第二热盘之间,在所述第二热盘与所述测温片之间设置用于延缓热量传导速度的第二缓冲材料。
304、通过所述温度感应线检测所述至少两个测温区域的温度。
本实施例分别在所述测温片与所述第一热盘和所述第二热盘之间设置所述缓冲材料之后,通过温度感应线检测所述至少两个测温区域的温度,从而可以获得上下两个热盘共同作用时,所述至少两个测温区域的温度差异。
为了更好的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以下进一步措施。
在所述第一热盘和所述测温片之间设置所述第一缓冲材料具体为:在所述第一热盘与所述测温片之间从下至上依次叠放钢质底板、第一牛皮纸和第一印制电路板层,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层包括第一印制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上下表面的第一隔离钢板;
在所述第二热盘和所述测温片之间设置所述第二缓冲材料具体为:在所述第二热盘与所述测温片从下至上依次叠放第二印制电路板层、第二牛皮纸和钢质盖板。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层包括第二印制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上下表面的第二隔离钢板。
通过所述温度感应线检测所述至少两个测温区域的温度具体为:当所述第一热盘和所述第二热盘压合时,通过所述温度感应线检测所述至少两个测温区域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缓冲材料或所述第二缓冲材料可以由牛皮纸、印制电路板、隔离钢板和钢质板组成,所述钢质板为钢质底板或钢制盖板。由于所采用的缓冲材料与使用热压机的热盘进行压合时的辅助材料基本相同,可以模拟实际压板的过程,当所述第一热盘和所述第二热盘压合时,通过所述温度感应线检测得到的温度差异更能准确放映出实际压合过程中热盘作用于电路板上的温度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温片可以为特氟龙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钢板的厚度为0.6~1.8毫米,所述钢质板的厚度为6~10毫米,所述牛皮纸厚度为0.6~1毫米(大约8至18张牛皮纸),所述印制电路板厚度1.6~2.4毫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材料或第二缓冲材料包括牛皮纸、印制电路板、隔离钢板和钢质板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缓冲材料和所述第二缓冲材料不限于牛皮纸、印制电路板、隔离钢板和钢质板,也可以增加牛皮纸、印制电路板或隔离钢板的层数。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一种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装置,包括第一热盘401和用于感应温度的测温片404,所述第一热盘401与所述测温片404之间设有用于延缓热量传导速度的缓冲材料402,所述测温片404上的至少两个测温区域固定连接温度感应线。
本发明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热盘403,所述第二热盘403设于所述第一热盘401的上方,所述测温片404设于所述第一热盘401和所述第二热盘403之间,所述第二热盘403和所述测温片404之间设有所述缓冲材料402。
可选的,所述缓冲材料402包括依次叠放的钢质板、牛皮纸、印制电路板层、隔离钢板,所述印制电路板层包括印制电路板和设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下表面的隔离钢板,所述钢质板为钢质底板或钢制盖板。
所述印制电路板层可以由多层印制电路板和设于相邻层印制电路板之间以及设于外层印制电路板表面的隔离钢板组成。
可选的,所述缓冲材料402包括钢质板、牛皮纸、印制电路板层中的至少一种材料,所述印制电路板层包括印制电路板和设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下表面的隔离钢板,所述钢质板为钢质底板或钢制盖板。
可选的,所述隔离钢板的厚度为0.6~1.8毫米,所述钢质板的厚度为6~10毫米,所述牛皮纸厚度为0.6~1毫米,所述印制电路板厚度1.6~2.4毫米。
可选的,所述测温片404为特氟龙片。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发明装置包括热压机的第一热盘501和热压机的第二热盘509,所述第二热盘509设于所述第一热盘501的上方,所述第一热盘501与所述第二热盘509之间从下至上依次叠放钢质底板508、第一牛皮纸507、第一印制电路板层、特氟龙片505、第二印制电路板层、第二牛皮纸503、钢质盖板502。
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层包括第一印制电路板511和设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511上下表面的第一隔离钢板506,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层包括第二印制电路板510和设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510上下表面的第二隔离钢板504。
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层或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层还可以由多层印制电路板和设于相邻层印制电路板之间以及设于外层印制电路板表面的隔离钢板组成。
当然,所述测温片505上的至少两个测温区域固定连接温度感应线,温度感应线连接温度测试机,用户可以从温度测试机的显示屏中清楚的看到温度感应线所检测的温度,获得热盘的温度均匀性。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热盘与用于感应温度的测温片之间设置用于延缓热量传导速度的第一缓冲材料;
将所述温度感应线固定于所述测温片的至少两个测温区域上;
通过所述温度感应线检测所述至少两个测温区域的温度。
2.根据权1所述的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热盘的上方设置第二热盘,所述测温片设于所述第一热盘和所述第二热盘之间,在所述第二热盘与所述测温片之间设置用于延缓热量传导速度的第二缓冲材料。
3.根据权2所述的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热盘和所述测温片之间设置所述第一缓冲材料具体为:在所述第一热盘与所述测温片之间从下至上依次叠放钢质底板、第一牛皮纸和第一印制电路板层,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层包括第一印制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上下表面的第一隔离钢板;
在所述第二热盘和所述测温片之间设置所述第二缓冲材料具体为:在所述第二热盘与所述测温片从下至上依次叠放第二印制电路板层、第二牛皮纸和钢质盖板,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层包括第二印制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上下表面的第二隔离钢板。
4.根据权3所述的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温度感应线检测所述至少两个测温区域的温度具体为:当所述第一热盘和所述第二热盘压合时,通过所述温度感应线检测所述至少两个测温区域的温度。
5.根据权1至4任一项所述的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片为特氟龙片。
6.一种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热盘和用于感应温度的测温片,所述第一热盘与所述测温片之间设有用于延缓热量传导速度的缓冲材料,所述测温片上的至少两个测温区域固定连接温度感应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热盘,所述第二热盘设于所述第一热盘的上方,所述测温片设于所述第一热盘和所述第二热盘之间,所述第二热盘和所述测温片之间设有所述缓冲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包括依次叠放的钢质板、牛皮纸和印制电路板层,所述印制电路板层包括印制电路板和设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下表面的隔离钢板,所述钢质板为钢质底板或钢制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钢板的厚度为0.6~1.8毫米,所述钢质板的厚度为6~10毫米,所述牛皮纸厚度为0.6~1毫米,所述印制电路板厚度1.6~2.4毫米。
10.根据权6或7所述的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片为特氟龙片。
CN201210471855.3A 2012-11-20 2012-11-20 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Active CN1038372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1855.3A CN103837249B (zh) 2012-11-20 2012-11-20 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1855.3A CN103837249B (zh) 2012-11-20 2012-11-20 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7249A true CN103837249A (zh) 2014-06-04
CN103837249B CN103837249B (zh) 2016-12-21

Family

ID=50800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71855.3A Active CN103837249B (zh) 2012-11-20 2012-11-20 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3724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9119A (en) * 1980-03-15 1981-10-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orming system
JPS60248340A (ja) * 1984-05-24 1985-12-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片面金属張り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CN1129171A (zh) * 1994-09-21 1996-08-21 山内株式会社 压型机用缓冲材料
CN1419661A (zh) * 2000-02-23 2003-05-21 奥博杜卡特股份公司 用于物体均匀加热的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9119A (en) * 1980-03-15 1981-10-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orming system
JPS60248340A (ja) * 1984-05-24 1985-12-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片面金属張り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CN1129171A (zh) * 1994-09-21 1996-08-21 山内株式会社 压型机用缓冲材料
CN1419661A (zh) * 2000-02-23 2003-05-21 奥博杜卡特股份公司 用于物体均匀加热的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施家琳: "热压机热压板表面温度测试方法研究", 《木材加工机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7249B (zh)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4749B (zh) 基于3ω法的薄层材料间接触热阻的测试方法
CN102980910A (zh) 导热材料性能测试设备
TWI417549B (zh) The method of making the probe head of the vertical probe card and its composite board
CN101706463A (zh) 一种多相多孔材料热传导性能的非稳态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3411712B (zh) 接触应力传感器
MY177187A (en) Probe card for a testing apparatus of electronic devices, particularly for extreme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CN104502400A (zh) 一种隔热材料高温热导率平面热源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3134828A (zh) 热障涂层热障性能与热震性能同步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3630275A (zh) 一种用于环形摩擦副接触压力嵌入式测量方法
CN102607076A (zh) 一种电磁炉精确测温装置和方法
CN202815093U (zh) 一种硅钢片涂膜绝缘电阻测试装置
CN102721721A (zh) 一种硅杯结构的热扩散率传感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53527B (zh) 一种同时测试动力电池各向异性热扩散系数的方法
CN103344666A (zh) 一种材料导热性能测试仪
CN103837249A (zh) 热盘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RU2012103469A (ru) C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толщины исследуемого слоя в многослойной структуре
CN103713013A (zh) 测试管状材料轴向导热系数的装置
CN203385498U (zh) 接触应力传感器
CN104375008A (zh) 星用介质材料温度梯度下体电导率的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CN103852391A (zh) 触摸屏耐磨性的测试方法以及测试系统
CN104215658A (zh) 一种高温导热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03018137A (zh) 一种用于测定热冲压过程中接触热阻的装置及方法
CN203629562U (zh) 一种用于检测压机平整度的检测板
CN202533191U (zh) 太阳能电池实验层压机的温度检测装置
CN102128855B (zh) 高温热物理性能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53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overseas Chinese town, No. East Road, No. 99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ENNAN CIRCUI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overseas Chinese town, No. East Road, No. 99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hennan Circuit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