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6052A - 簧片螺母和具有其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簧片螺母和具有其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6052A
CN103836052A CN201410128138.XA CN201410128138A CN103836052A CN 103836052 A CN103836052 A CN 103836052A CN 201410128138 A CN201410128138 A CN 201410128138A CN 103836052 A CN103836052 A CN 103836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bolt
double
spring nut
sheet
upper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81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36052B (zh
Inventor
赵宏
王彩芳
刘二敏
左卫国
解胜凯
杨宝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Boxi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Boxi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Boxi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281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360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36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6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36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6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簧片螺母和具有其的汽车,其中簧片螺母包括:本体,本体具有上下间隔开且对应设置的上片体和下片体以及连接上片体和下片体的连接板,上片体上设有螺钉孔,下片体上设有与螺钉孔位置对应的通孔;螺柱,螺柱设在通孔内;以及弹性连接筋,弹性连接筋设在上片体和下片体之间,弹性连接筋的一端与本体相连,另一端与螺柱相连以使螺柱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簧片螺母,螺柱与上片体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不同厚度的预装位置的尺寸进行调节,弹性连接筋的回复力使簧片螺母能够夹持在预装位置上,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预装位置的使用需要,使用范围更为广泛,通用性强,使用也更方便。

Description

簧片螺母和具有其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簧片螺母和具有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簧片螺母的功能是配合紧固螺钉安装在一个零部件预装位置实现两个零部件紧固在一起。具体一般是先将簧片螺母预装在一个零部件上,再将另一零部件通过紧固螺钉与簧片螺母的配合紧固在一起。簧片螺母在仪表板本体总成上会针对不同部位有广泛的应用。相关技术中,通用的簧片螺母一般为金属的不可调的,以其在仪表板上的应用为例,通用簧片要求仪表板在各个预装位置上必须保证料厚的均匀一致性,否则会影响安装。另外,相关技术中的簧片螺母一般为65Mn类似的金属材质,表面需做热处理。但其本身弹性有限,对于预装位置厚度要求严格。
因此,相关技术中的簧片螺母存在如下缺点:1、通用簧片要求仪表板在各个预装位置上必须保证料厚的均匀一致性,否则会影响安装,造成易脱离或难安装的问题;2、制作工艺较为繁杂,包含冲压、热处理等各种工艺;3、金属材质、质量较重,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通用性强的簧片螺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簧片螺母的汽车。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簧片螺母,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上下间隔开且对应设置的上片体和下片体以及连接所述上片体和下片体的连接板,所述上片体上设有螺钉孔,所述下片体上设有与所述螺钉孔位置对应的通孔;螺柱,所述螺柱设在所述通孔内;以及弹性连接筋,所述弹性连接筋设在所述上片体和所述下片体之间,所述弹性连接筋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螺柱相连以使所述螺柱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簧片螺母,通过在本体上设置可上下活动的螺柱,并且通过弹性连接筋与本体相连,使螺柱与上片体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不同厚度的预装位置的尺寸进行调节,弹性连接筋的回复力使簧片螺母能够夹持在预装位置上,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预装位置的使用需要,使用范围更为广泛,通用性强,使用也更方便。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簧片螺母,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螺柱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螺柱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螺柱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片体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小,所述弹性连接筋处于松开状态,所述螺柱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螺柱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片体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大,所述弹性连接筋处于压紧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螺柱的上端设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上表面在所述螺柱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上片体的下表面平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螺柱上设有沿所述夹持板向外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一导向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片体的下表面上设有垂直于所述螺钉孔的周沿向下延伸的第二导向筋,所述第二导向筋具有沿所述上片体的下表面向下向内倾斜延伸的导向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夹持板的下表面或所述下片体的上表面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限制所述夹持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片体的上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限位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筋设在所述夹持板的下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孔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螺柱的径向尺寸,所述簧片螺母还包括:限位平衡块,所述限位平衡块设在所述本体与所述螺柱之间以限定所述螺柱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平衡块设在所述下片体上,所述下片体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限位平衡块的避让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连接筋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弹性连接筋的截面大体形成为倒S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本体与所述螺柱和弹性连接筋一体注塑成型。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簧片螺母。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簧片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簧片螺母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簧片螺母的仰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簧片螺母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
簧片螺母100;仪表板200;
本体10;上片体11;螺钉孔111;第二导向筋112;导向面1121;下片体12;通孔121;避让孔122;连接板13;
螺柱20;夹持板21;第一导向筋22;
弹性连接筋30;
限位筋40;
限位平衡块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簧片螺母。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簧片螺母100包括本体10、螺柱20和弹性连接筋30。
具体而言,本体10具有上下间隔开且对应设置的上片体11和下片体12以及连接上片体11和下片体12的连接板13,上片体11上设有螺钉孔111,下片体12上设有与螺钉孔111位置对应的通孔121。螺柱20设在通孔121内,弹性连接筋30设在上片体11和下片体12之间,弹性连接筋30的一端与本体10相连,另一端与螺柱20相连以使螺柱20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
其中,螺柱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螺柱20位于第一位置时,螺柱20的上端面与上片体11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小,弹性连接筋30处于松开状态;螺柱20位于第二位置时,螺柱20的上端面与上片体11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大,弹性连接筋30处于压紧状态。
也就是说,弹性连接筋30为具有一定弹性的连接结构,弹性连接筋30的一端固定在本体10上,另一端与螺柱20相连且可上下活动,螺柱20位于第一位置时,即弹性连接筋30处于正常松弛状态。当将簧片螺母100安装到预装位置时,预装位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抵接上片体11的下表面和螺柱20的上端面,对螺柱2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其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活动,螺柱20对弹性连接筋30施加作用力,使得弹性连接筋30逐渐压缩,弹性连接筋30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回复力向上推动螺柱20,使得螺柱20和上片体11配合以夹持在预装位置上。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簧片螺母100,通过在本体10上设置可上下活动的螺柱20,并且通过弹性连接筋30与本体10相连,使螺柱20与上片体1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不同厚度的预装位置的尺寸进行调节,弹性连接筋30的回复力使簧片螺母100能够夹持在预装位置上,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预装位置的使用需要,使用范围更为广泛,通用性强,使用也更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簧片螺母100大体形成为U形结构,即本体10的上片体11、下片体12和连接板13相连构成大体为U形的结构,上片体11和下片体12设在连接板13的同一侧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布置,上片体11和下片体12可以互相平行,也可以不平行,上片体11与下片体12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具体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进行合理调节。上片体11和下片体12的对应位置上设有孔道。装配时,先将簧片螺母100夹持在一个零件的预装位置上,然后将螺钉穿过另一个零件,再穿过上片体11上的螺钉孔111,与安装在下片体12的通孔121内的螺柱20相连,实现装配螺钉与簧片螺母100的装配,从而实现两个零件的装配。
螺柱20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的距离决定了簧片螺母100能够适用的预装位置的厚度,而螺柱20通过弹性连接筋30与本体10相连,弹性连接筋30的结构、强度以及弹性直接影响到螺柱20能够上下移动的距离。若弹性连接筋30的强度和弹性较好,则螺柱20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上下活动,并且弹性连接筋30回复力大,簧片螺母100夹持的粒度更大,能够更好地夹持在预装位置上。
考虑到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弹性连接筋30的一端与连接板13相连,弹性连接筋30的截面大体形成为倒S形。也就是说,弹性连接筋30为板状结构,并且截面大体形成为倒S形,弹性连接筋30的截面的一端与连接板13相连,另一端与螺柱20相连。由此,截面形成为倒S形的弹性连接筋30结构不仅弹性好,而且连接方便,既不影响螺柱2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保证螺柱20的活动位移,也不影响簧片螺母100在预装位置上的装配。
螺柱20通常为柱状结构,截面较小,为了使簧片螺母100能够更好地夹持在预装位置上,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螺柱20的上端设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夹持板21,夹持板21的上表面在螺柱20位于第一位置时与上片体11的下表面平行。换言之,夹持板21为螺柱20的上端面向外延伸形成的板体,夹持板21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在安装时能够与预装位置的表面具有较大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好地夹持在预装位置上。
当簧片螺母100未装配时,螺柱20处于第一位置,螺柱20的上端面,也就是夹持板21的上表面与上片体11的下表面之间互相平行,则夹持板21与上片体11之间形成的开口的宽度即为夹持板21与上片体11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大小有限且距离较小,在遇到厚度较大的装配位置时则可能会出现装配问题。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螺柱20上设有沿夹持板21向外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一导向筋22。也就是说,当螺柱20处于第一位置时,尽管夹持板21与上片体11平行,但是夹持板21的朝向簧片螺母100的开口处设有第一导向筋22,第一导向筋22向下向外倾斜延伸,则加大了簧片螺母100的开口的尺寸,从而可以适应更大尺寸的预装位置的夹持,并且第一导向筋22形成的斜面结构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在预装位置上的装配。其中,第一导向筋22向外延伸的长度可以略大于上片体11向外延伸的长度,使簧片螺母100的夹持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片体11的下表面上设有垂直于螺钉孔111的周沿向下延伸的第二导向筋112,第二导向筋112具有沿上片体11的下表面向下向内倾斜延伸的导向面1121。具体地,第二导向筋112形成为设在螺钉孔111的外周且垂直于上片体11的下表面的环形板体,第二导向筋112朝向簧片螺母100的开口位置的一侧形成为向外向上倾斜延伸的斜面,即导向面1121。由此,第二导向筋112可以起到引导伸入螺钉孔111的螺钉向下垂直延伸的作用,第二导向筋112则可以与夹持板21上的第一导向筋22配合形成双导向结构,便于预装位置的结构将上片体11和螺柱20向上下方向撑开,从而便于簧片螺母100在预装位置上的装配。
考虑到弹性连接筋30的结构强度有限,若无限制地将螺柱20向下挤压,不仅会造成弹性连接筋30的弹性受损,不易复位,而且容易造成弹性连接筋30锻炼,减少簧片螺母100的整体使用寿命。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夹持板21的下表面或下片体12的上表面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限制夹持板21的下表面与下片体12的上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限位筋40。
换言之,限位筋40设在夹持板21的下表面和下片体12的上表面之间,限位筋40具有一定高度,在螺柱20向下运动到一定程度之后,限位筋40止抵夹持板21的下表面和下片体12的上表面,制止螺柱20继续向下运动。其中,夹持板21径向尺寸大于通孔121的径向尺寸,限位筋40位于能够同时抵接夹持板21的下表面和下片体12的上表面的位置上。由此,通过设置限位筋40,可以限制螺柱20向下运动的距离,从而保证弹性连接筋30的伸缩程度和使用寿命。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限位筋40设在夹持板21的下表面上。具体地,限位筋40可以为多个垂直于夹持板2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且间隔开布置的板体,限位筋40的高度可以根据弹性连接筋30的结构、强度和弹性进行合理调节。由此,将限位筋40设在夹持板21上的结构配合简单,制备方便。
当将螺柱20设在下片体12的通孔121内时,若螺柱20的径向尺寸与通孔121的径向尺寸相同,螺柱20的外周壁抵接通孔121的内周壁,螺柱20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通孔121的内周壁对螺柱20施加的摩擦力会增加螺柱20上下移动所需要克服的作用力,使簧片螺母100的使用不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孔121的径向尺寸大于螺柱20的径向尺寸,簧片螺母100还包括限位平衡块50,限位平衡块50设在本体10与螺柱20之间以限定螺柱2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具体地,螺柱20安装在通孔121内时,由于通孔121具有较大径向尺寸,螺柱20的外周壁不接触通孔121的内周壁,两者之间不会直接接触而产生摩擦,不影响螺柱20在上下方向上的正常移动。但是当通孔121孔径较大时,螺柱20仅仅依靠弹性连接筋30与本体相连,簧片螺母100在使用过程中,螺柱20的上端面抵接预装位置时可能发生偏移,从而导致不能很好的与螺钉配合。
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簧片螺母100,在通孔121的径向尺寸大于螺柱20的径向尺寸的同时,在本体10与螺柱20之间设置限位平衡块50,限位平衡块50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其一端与本体10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螺柱20相连。簧片螺母100在装配过程中,限位平衡块50可以限制螺柱20在水平位置上的偏移,避免螺柱20跑偏而不能与螺钉正常装配的问题,使簧片螺母100的结构更为科学合理,使用更为方便。
限位平衡块50的具体结构已经装配位置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能够起到限制螺柱2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效果即。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限位平衡块50设在下片体12上,下片体12上设有用于避让限位平衡块50的避让孔122(如图3所示)。具体地,避让孔122形成为与通孔121导通的矩形孔,限位平衡块50设在下片体12上且位于避让孔122上方。由此,该结构的限位平衡块50既可以起到限制螺柱50偏移的作用,又不会影响螺柱20在上下方向上的正常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体10与螺柱20和弹性连接筋30一体注塑成型。进一步地,限位筋40和限位平衡块50也可以为与本体10一体形成的结构。具体地,簧片螺母100整体可以采用以尼龙为主的塑料注塑形成。该结构的簧片螺母100不仅质量轻,而且可以通过注塑直接成型,制作工艺简单,加工工序少,成本低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簧片螺母100能够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预装位置的装配,该簧片螺母100在使用时,将其开口朝向零件的预装位置推动,预装位置的前端分别推动上片体11上的导向面1121和下片体12上的第一导向筋22,预装位置对第一导向筋22施加的作用力使螺柱2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限位平衡块50限制螺柱2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弹性连接筋30对预装位置施加反作用力,配合上片体11将簧片螺母100夹持在预装位置上。然后将安装在另一零件上的螺钉穿过簧片螺母100的螺钉孔111和螺柱20,从而实现两个零件的装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簧片螺母100。具体地,簧片螺母100多用于汽车的仪表板200(如图4所示)。由于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簧片螺母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簧片螺母100可以适用于仪表板200本体周边区域预装位置厚度不一致的结构,解决了标准件的统一不方便的问题,并且该簧片螺母100具有双导向结构,装配过程更为快捷方便。簧片螺母100整体为注塑形成,不仅质量轻,为整车减重提供了支持,而且制备工序简单,成本低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簧片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上下间隔开且对应设置的上片体和下片体以及连接所述上片体和下片体的连接板,所述上片体上设有螺钉孔,所述下片体上设有与所述螺钉孔位置对应的通孔;
螺柱,所述螺柱设在所述通孔内;以及
弹性连接筋,所述弹性连接筋设在所述上片体和所述下片体之间,所述弹性连接筋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螺柱相连以使所述螺柱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簧片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
所述螺柱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螺柱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片体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小,所述弹性连接筋处于松开状态,所述螺柱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螺柱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片体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大,所述弹性连接筋处于压紧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簧片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的上端设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上表面在所述螺柱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上片体的下表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簧片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上设有沿所述夹持板向外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一导向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簧片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体的下表面上设有垂直于所述螺钉孔的周沿向下延伸的第二导向筋,所述第二导向筋具有沿所述上片体的下表面向下向内倾斜延伸的导向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簧片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的下表面或所述下片体的上表面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限制所述夹持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片体的上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限位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簧片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设在所述夹持板的下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簧片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螺柱的径向尺寸,所述簧片螺母还包括:限位平衡块,所述限位平衡块设在所述本体与所述螺柱之间以限定所述螺柱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簧片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平衡块设在所述下片体上,所述下片体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限位平衡块的避让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簧片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筋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弹性连接筋的截面大体形成为倒S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簧片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螺柱和弹性连接筋一体注塑成型。
12.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簧片螺母。
CN201410128138.XA 2014-03-31 2014-03-31 簧片螺母和具有其的汽车 Active CN1038360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8138.XA CN103836052B (zh) 2014-03-31 2014-03-31 簧片螺母和具有其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8138.XA CN103836052B (zh) 2014-03-31 2014-03-31 簧片螺母和具有其的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6052A true CN103836052A (zh) 2014-06-04
CN103836052B CN103836052B (zh) 2016-08-17

Family

ID=50799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8138.XA Active CN103836052B (zh) 2014-03-31 2014-03-31 簧片螺母和具有其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360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5791A (zh) * 2019-12-31 2020-06-09 安徽东方旭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柜元器件防松动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66668A1 (de) * 1986-11-05 1988-05-11 Firma A. Raymond Halteklammer mit Bundmutter
US5039264A (en) * 1988-12-01 1991-08-13 The Monadnock Company Scratch resistant clip-on nut
CN101018954A (zh) * 2004-09-02 2007-08-15 Ejot合资有限公司 U形夹持件
DE102009019205A1 (de) * 2008-04-30 2009-11-05 Lisi Automotive Rapid Mutterklemmvorrichtung, die an den Rand einer Platte oder dergleichen anbringbar ist
CN201372997Y (zh) * 2009-02-05 2009-12-30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板簧螺母
US7648319B1 (en) * 2008-11-12 2010-01-19 Orlando Ochoa Clip nut fastener
CN201982447U (zh) * 2010-12-13 2011-09-21 芜湖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板簧螺母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66668A1 (de) * 1986-11-05 1988-05-11 Firma A. Raymond Halteklammer mit Bundmutter
US5039264A (en) * 1988-12-01 1991-08-13 The Monadnock Company Scratch resistant clip-on nut
CN101018954A (zh) * 2004-09-02 2007-08-15 Ejot合资有限公司 U形夹持件
DE102009019205A1 (de) * 2008-04-30 2009-11-05 Lisi Automotive Rapid Mutterklemmvorrichtung, die an den Rand einer Platte oder dergleichen anbringbar ist
US7648319B1 (en) * 2008-11-12 2010-01-19 Orlando Ochoa Clip nut fastener
CN201372997Y (zh) * 2009-02-05 2009-12-30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板簧螺母
CN201982447U (zh) * 2010-12-13 2011-09-21 芜湖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板簧螺母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5791A (zh) * 2019-12-31 2020-06-09 安徽东方旭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柜元器件防松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6052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63068B1 (ja) 筒型防振装置
US8579570B2 (en) Fastener attaching a component to a panel
KR101625648B1 (ko) 차량용 스마트폰 거치대
US20090064467A1 (en) Clip retainer
US20140234054A1 (en) Tolerance Compensation Apparatus
US10308195B2 (en) Fastener assembly for interior trim in a vehicle
TW201306721A (zh) 滑軌
JP5622680B2 (ja) 天端出し補助具
CA2697534A1 (en) Snap-in fastener
US20200263717A1 (en) Clip
US20160333917A1 (en) Fixing device for lower level member and fluid control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10493890B2 (en) Fasteners for a vehicle carpet
KR101582895B1 (ko) 자동차용 고정구
KR101582894B1 (ko) 자동차용 고정구
CN103836052A (zh) 簧片螺母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03893568U (zh) 冰箱
CN205452190U (zh) 接触器与侧挂式辅助触头的安装结构
CN203685810U (zh) 一种卡扣组件
CN103912543A (zh) 锁合组件
CN102493984A (zh) 连接件
KR102119645B1 (ko) 차량용 클립
CN204027196U (zh) 冰箱
CN205112916U (zh) 长度可调的稳定杆
US9358935B2 (en) Roof drip molding attachment
JP5827884B2 (ja) ガラスホルダ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7

Address after: 071000 No. 2266 Chaoyang South Street, Hebei, Baoding

Patentee after: GREAT WALL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462 West Zone, Tianjin Development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BOXIN AUTOMOBILE PART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