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6449B - 各种变形的振动钓鱼诱饵 - Google Patents

各种变形的振动钓鱼诱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6449B
CN103826449B CN201280045714.3A CN201280045714A CN103826449B CN 103826449 B CN103826449 B CN 103826449B CN 201280045714 A CN201280045714 A CN 201280045714A CN 103826449 B CN103826449 B CN 1038264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bait
clip
vibration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57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6449A (zh
Inventor
希尔盖·维拉德勒诺维茨·乌里阿诺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6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6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6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64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12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comprising a body rotating around its longitudinal axis, e.g. dev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14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with flat, or substantially flat, undulating bodies, e.g. spo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16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with other than flat, or substantially flat, undulating bodies, e.g. plu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029Interchangeable bod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1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with at least one flat rotating body having its axis of rotation substantially non-coincident with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body, e.g. spin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1811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flexible or with flexible appendages, e.g., wo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1837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weighte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人工饵,该钓鱼诱饵包括:夹子,具有带间隙的螺纹链接的前部和后部,置入纵向长形叶片的两个开口;载物固定在夹子的前部,和用于钩子的环位于后部。用于固定鱼线的各开口相对于夹子上形成的钓鱼诱饵的重心向后方偏离。叶片,沿其纵轴纵向布置于夹子,可绕其纵轴在两个方向旋转相同距离并接近的叶片抬起的侧面部分,叶片的侧面部分被旋转至各个方向相对于垂直面的最大延伸,穿过叶片的旋转轴和夹子的纵轴而叶片的侧面部分不达到该垂直面。本发明由于投掷时优异的飞行特性,可提高钓鱼效率,能达到相当的深度和钓鱼诱饵的有效振动。

Description

各种变形的振动钓鱼诱饵
技术领域
本发明针对钓鱼爱好,特别是,带有移动叶片的‘旋式诱饵’型人工鱼饵,可以在深水区运用拖钓,垂钓,分钓,抛线钓等方法捕鱼时使用,同样,可以在冬季时的开放性水域和冰窟窿里使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旋式诱饵由于上面带有金属叶片,金属线在纵轴周围时会进行旋转。一般的,轴线会直接穿过叶片上的孔,或者穿过卸扣---即挂在叶片上的轴环。旋式诱饵还可以分为两个大组:前载物型和后载物型。前载物的金属鱼饵主要重量位于前部,前载物的鱼饵可以扔的更远,因为载物的重量和尺寸几乎不影响叶片的尺寸。(现代绞竿,谢尔巴克夫兄弟‘阿斯特列勒出版社’,2006,65-73页)
在淡水中旋转金属鱼饵会通过叶片的闪亮来吸引大鱼的注意,就像一些小鱼身上的鳞片一样。
配有宽大叶片的金属饵可以形成最强烈的波动。然而这些鱼饵在动的时候会有很大的正面阻力。因此,这些鱼饵不能在很深的地方使用:首先,饵会让杆和线负载;其次,尽量使其离开表面甚至是在低速布线的时候。使用旋转金属鱼饵时需要牢记,在某些情况下他可能成为缠线的原因。在有些困难情况下,不得不多次甩杆。
在甩杆时,带有前载物的金属饵经常会套到钩上。如果按一个拱起的轨迹平稳出杆,避免太低或者太使劲儿的抛出,则可以降低在甩杆时被套住的可能性。为了不让线缠在一起,在把鱼饵绑到钩上之前,可以把鱼饵沾点水,稍微减缓一下。(现代绞竿,布里希B.H.莫斯科水族馆2003,64-69页)
为了能保证金属饵的效果,需要知道其振动的特点。某些情况下,金属饵激烈的波形振动会吸引大鱼,但是旋转型鱼饵,它是轻微的,平均的抖动,就不会有效果。旋转型鱼饵只能做到单一力量和速率的振动。为了要改变振动的类型就必须使用其他的鱼饵。
旋转型金属饵的抖动是由它的叶片在均匀旋转的过程中得来的,相应的其自身的振动特点就是---在水流的波动下产生均匀,轻微的振动,原则上来说,还是区别于其已有的振动,比如,当其他种类的鱼饵从一侧摇晃到另一侧时。
因为响声也是吸引大鱼的一种方法,所以有些鱼饵,在能进行振动的同时也添加了特殊的发声装置。
旋转型金属饵,然而,也有以下的不足:
在使用金属饵时会缠线,因为他的工作原理就是叶片在细轴周围不停的旋转。叶片不听的旋转,就会慢慢的发生缠线,因为此轴的旋转几乎不会遇到水的阻力。现如今,鱼线普遍都会使用高价的编织线来制作(价格是鱼饵本身的好几倍),具有很高的强度,耐磨性和耐用性,旋转金属饵的使用会使鱼线快速老化。为了预防此类现象,使用旋转金属饵的时候会附加使用不同的防缠线鱼线,然而,原则上说此类问题还是无法解决。除此之外,放缠线的装置还会导致鱼脱钩。
某些种类的旋转鱼饵很难抛出,甩杆时鱼线经常会套在钩上。因为旋转鱼饵使用大型的叶片,可以和鱼饵本身大小相比了,固定在轴侧的一点上,会来回活动,它们除了旋转,也会从轴上向任何的角度偏离,在甩出带有载物的鱼饵时,放载物的轴板会扬起来,成为甩出时很大的阻力,混乱的移动和颤抖,阻碍了鱼饵的飞出。由于这个原因,鱼饵飞行时会不稳定,或者翻跟头,从而导致鱼线频繁的缠钩。
使用前部带有载物的旋转金属饵,叶片在空中就开始旋转,阻碍了飞行,增加了正面阻力从而缩短了飞行距离。此外,扔这种鱼饵的时候还会经常出现此情况,即由于载物致使鱼饵向水平方向飞出,而固定在鱼饵前部的鱼线则会靠近轴端并落在位于鱼饵轴线尾部的钩子上。为了消除此现象,经常在前载物鱼饵上使用硬的钢丝牵引绳,但不会完全解决此麻烦并且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即会使某些种类的鱼产生警觉。
中间部位装有载物的旋转金属饵只有在达到特定的速度时才能稳定工作。因为旋转鱼饵的前端和鱼线相连,开始时,轴会在正确位置上,当接近于垂直方向时,载板会埋到轴下,这样就无法旋转了。当鱼饵的移动达到需要的速度时,轴就会接近与水平方向,载板就开始旋转了。相应的,对于‘开始使用’并让此金属饵能稳定的工作需要特定的移动速度,低于这个速度就金属饵就不会旋转。一般的,大鱼们更喜欢慢慢移动的鱼饵,在某些情况下会需要使用比旋转金属饵移动稍慢的鱼饵。此外,开始抛线时加速没有抖动,金属饵就会在水下的运行轨迹上时停时动,这样就没有效果了。中部带有载物的旋转金属饵对于深水钓鱼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会立刻浮动,当停止运动后就不起作用并沉到水底了。带有载物的旋转金属饵,载物位于金属饵前部的,用于水底抛钓---短线收拉交替进行的一种方法,金属饵会从水底升起然后落下。由于旋转金属饵的叶片在水流中移动会受阻,他会一直在旋转,变换到相反的垂直角度,然而金属饵不具备其他的能发挥翅膀,脚蹼一样作用的结构,使其能够下到更深的地方,匀速的运动使鱼饵很快就会浮到水的表面。通过此种方法,用旋转金属饵在很深的水底抛线钓鱼时很是问题,只能钓某些特定的鱼类。在此种情况下,经常会使用大载重的金属饵,可以潜的更深,但是会使鱼儿警惕,也无法解决问题。出于这个原因,不带附加物的金属饵是无法在深水拖钓中使用的,即均匀的拖拽移动中的小船。
在水中,旋转金属饵的叶片会闪烁以吸引鱼儿,然后他无法遮挡位于前部的鱼饵和尾部的钩子,经常会吓跑鱼。
综合型可折叠金属饵《西玛》是最接近的一项发明,他含有由薄的弹性金属线组成的细杆,末尾带有折叠,钩子与杆连接,叶片(板)位于细杆上并挂有载物,载物与折叠连接,位于夹缝口中,相对的偏离到负载的对称轴上。(RUNo.2064259C1,A01K85/00,1996)
叶片固定于轴的一点上,在金属饵移动的时候可以使其均匀的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会自行偏离金属饵的轴向多个角度,角度取决于叶片的弯曲度,鱼线的速度和其他因素。
此金属饵的结构特点借助与其野外环境下的可更换性提高了使用时的方便程度,可移动的金属饵提高了效用。如此,金属饵的结构的确允许其可以更换载物,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变换其鱼线的深度,同样的,可以更换旋转盘以使其改变设定的振动特点。由于旋转金属饵公认的不足是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缠线问题,因而在此结构上使用了混合的载物孔来载物以便来解决缠线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金属饵的使用上,不用深度的地方要用不同重量的载物,改变振动特点需要相应数量的后背叶片,非常不方便。更换配件需要一定的时间。除此之外,为了增加鱼线深度而使用大尺寸载物来增加重量也会惊吓到鱼。
更换旋转叶片会一定程度上增强初始的振动,但是本质上不会改变振动的类型和特点。
在金属饵上使用重的载物来使渔具下沉,会惊吓到鱼并且减少上钩的机会。除此之外,在稍微软的地方使用重的金属饵,饵本身会与水底成相对平行的方向,直接像水底靠近,不仅是载物沉底,此时,叶片也无法正常工作。
此外,此金属饵带有钩子,直接位于轴上,增加了鱼线拍到钩上的可能性。当放下金属饵的时候,在垂直面上,鱼线直接由钩子穿过,增加了在使用金属饵来回收放时拍到鱼钩的风险和鱼线塞进叶片的风险。当松开向上拉的金属饵后会产生振动,然而金属饵上升和下降的过程都不自然,从垂直角度看,用这个方法限制了其使用的可能性。这些不足也限制了使用金属饵钓鱼的可能性。
金属饵结构上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在抛线钓鱼时使用,同样包括在深水夹钓时也可以使用,然而鉴于其巨大的正面阻力和没有平面结构,运行起来没有平衡感,所以在深水拖钓或者均匀抛钓时使用此种金属饵就很麻烦。
旋转叶片在其均匀的游动旋转过程中发出振动。
因为在水中旋转时叶片的移动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在垂直面上经常会变换角度到相反的方向,而金属饵上,除了载物,没有其他的能让其下沉的结构了,作为侧翼的活动,就想脚掌一样,均匀的运动使鱼饵慢慢上浮,特别是当高速深水拖钓时。
金属饵上只有一个尾部的钩能让鱼上钩,当出现此种情况,即鱼从载物和载板部位咬到鱼饵时就无法让鱼上钩。
考虑到,在水流中顺畅旋转的叶片,会循环的遇到自己凸侧产生的急流,两侧就不会产生足够的力量,使其会从轴偏离,金属饵几乎无法做到从一侧偏离到另一侧的运动。
用此种方法,即在金属饵载物的工作过程中,轴和钩子在运动中几乎是不浮动的,用此种方法,看起来不自然也不会引起注意,有时还会吓跑鱼。
发明内容
根据发明列出了相应的任务,即通过改变结构来制作诱饵从而满足各种兴趣的垂钓,在高的频率和振幅的区间内拥有更有效的振动,能够自行下沉,更远的飞行距离,能应用于各种钓鱼方式,经常性的能在深水作业,最终结果就是能提高捕鱼的效果。
解决此任务,需要在振动金属而上,配有椭圆形的小夹,至少有一个固定鱼线的孔,载物放在前部,钩子在后部,叶片可以活动的固定在夹上,按照本发明,夹子长度要适合金属饵,长棒形,在垂直方向前部和后部向下弯曲且穿过加长片上两孔间的缝隙,叶片的前部和后部位于水平的轴上,其对称的轴上也是如此,夹子尾部弯曲的部分被隔开,此时载物固定在夹子前部弯曲的地方,后面的部分有一个挂钩的节儿,用于固定鱼线的孔在夹子纵向的顶部并且处在高于叶片水平轴正面和中间的地方,因此会使金属饵的重心相对向后,位于水平方向的叶片水平朝向夹子,形成了一个面或者其两边的部分相对于水平方向对称的向上弯曲,并且叶片的两边在水平方向附近可以拐弯且向上的两侧接近于顶部的边界,而且向每一边扬起的两侧的顶部到垂直面的距离是一样的,垂直面穿过拐弯部位的轴和夹子水平方向的轴但是不会到达叶片两侧。
用于固定鱼线的孔可以借助于金属扣或者是金属针眼来完成,要固定在夹子上,并且其中的一个环或者孔需要向水平方向加长或者带有角度。
振动金属饵还需要配置一个可移动或者不可移动的钩,放在金属饵的前部,因此在装饵前或者装饵时用于固定前钩的环要放在夹子弯曲部分的最前端。
加长的叶片有增宽的前部,中部或后部或者叶片拥有平的正面的边儿或者在正面的边上有对称的切口。
弯的叶片拥有圆柱形,锥形状的的弯曲,正面来看,是个组合的形式,叶片可以有平的或者是扁平状的前部和非常弯曲的后部。
叶片的孔可以做成锥形或者纵向的加深,附加在叶片上并且从后侧穿过或者起码让对称的叶片上的其中一个孔水沿对称叶片水平方向上加长。
载物可以与夹子的前部相连,夹子可以是不活动的或者活动的或者能够拆卸以便更换其他重量的载物的。
载物可以放到与叶片同一水平的地方或者稍高稍低都行,叶片可以向前起作用,或者至少一部分位于带缝隙的叶片正面的切口里,缝隙保证了叶片的可移动性,或者把加长的载物的后部放在叶片的表面上。
载物的下前部分可以是尖的或者是圆形的,或者至少有一个向下的柔软的尖头,或者硬的尖头,朝前或朝后的。
金属饵的钩上一定要配有带毛的或者合成的刷或者硅胶的虫饵以便更能吸引住鱼。
面临的任务可以这样解决,在振动金属饵上,有一个长形的夹子,至少有一个固定鱼线的孔,载物在其前面的部分,钩子在后面的部分,叶片,可移动的固定在夹子上,根据发明,窄的且加长了的流线型夹子,要符合金属饵的长度,起码中间在一个垂直平面的横截面或者平面上要有偏窄的一块儿,在前部和后部都会有突出,水平于夹子的纵向并且与夹子的一部分在同一个垂直面上,突起的末端被隔开,混合的或者是纵向展开的,与加长叶片上纵向排列的两孔上带有螺纹的夹子突起部分的垂直方向呈水平状,应用于叶片纵向的前部和后部,在其对称的轴上也是如此,用于固定鱼线的孔位于夹子纵轴的上方,在叶片正面和中间部分之间从而金属饵重心会相对往后,叶片两侧的突起对称向上,并且叶片可以在自己的垂直方向附近向两边弯曲且在垂直面上接近两侧扬起的部分会向每一边翻折相同的距离,穿过弯折所在的轴和夹子的纵轴,但不会到达垂直面上叶片的两侧。
夹子的立体部分或者平面部分可以由金属或者塑料制成,而夹子的突起可以分别由金属杆或者夹子本身面上突起的部分形成。
前部用于固定鱼线的孔可以是水平加长的或者带有角度的。
振动金属饵上可以进行附加装配,最少,再加一个钩子,可移动或不可移动的固定在金属饵的前部,同样可在夹子突起的顶端加上环或者是孔用来固定钩子,或者在夹子尾部的平面上---加一个用于尾钩的孔,或者在夹子前端的载物上---加上用于前钩的环。
叶片可以有加宽的前部,中部或者后部,亦或者叶片可以有正面的平边儿或者在正面的边缘有一个对称的切口。
叶片可以有锥形的,圆柱形的凸起,正面来看,是一个混搭的形式,叶片拥有平的或者扁平的前端以及非常弯曲的后端。
叶片的孔可以做成锥形的或者是纵向加深的,附带也可以在叶片的后侧起作用,或者至少有一个叶片上的孔在水平方向是加长对称的。
载物可以与夹子前部加长的部分相连,或者与夹子前部突出末端的弯曲相连,可移动或者不可移动的,或者是可拆卸能更换其他重量载物的或者不与夹子分开或者在夹子前端进行加宽或折叠,由金属铸造。
载物可以放到与叶片同一水平的地方或者稍高稍低都行,载物向前,或者部分置于带有间隙的叶片正面的切口上,保证了叶片的移动性,或者将加长载物的后端放在叶片表面上。
载物的下前部分可以是尖的或者是圆形的,或者至少有一个向下的柔软的膜,或者硬的膜,前后朝向的。
金属饵后部的钩子上可以配上带毛的或者合成的刷或者硅胶的虫饵以便更能吸引住鱼。
此振动金属饵上有载物,位于正面部分,在平面上,就像羽毛杆一样在飞行过程中起到了稳定作用。在振动金属饵飞行的过程中带着叶片是一起正面朝前的,载物在后面,是为了稳定飞行,以及鱼饵的纵轴。
金属振动饵的叶片不会改变相对于纵轴的角度并且不会阻碍飞行。
振动金属饵在使用时不会绕着轴旋转而且不会缠线。
尾部的钩子,相对的移动到纵向位置,下部和前面的钩子,位于鱼线一侧,保证了在扔出金属振动饵时不会有其他附加的东西使鱼线缠住钩子,同时在垂直下沉到水底的时候鱼线也不会缠到钩子上。
振动型金属饵的叶片,可以发出很强的振动且尺寸稍微短于金属饵本身。振动型金属饵能发出强烈的振动,可以传递到很远的距离,甚至提供了选择各种振动方式的可能,不同的力度和振动频率,而且这些变化是在捕鱼过程中不需要更换结构和调节金属饵就可以完成的。
在抛线钓鱼时振动金属饵的全身都是自行振动的,保证了他的吸引力且不会吓跑鱼。
振动金属饵,可以快速的打开和关闭几乎全部的结构,使鱼儿失去了考虑的可能性并且能发出有色的闪烁,吸引鱼儿。
叶片,拐弯的频率很高,而且已经去除了限制其拐弯的结构且没有多余的其他结构发出噪音,对于鱼儿是很有吸引力的。
振动金属饵,类似于鱼饵,可以下沉,不取决于他的重量,移动时自行下沉到一定的深度且即使是高速时移动过程中也不会上浮。在抛线钓鱼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中断和恢复下沉功能。
振动金属饵,用于深水作业,重量很小,适用于各种方式的钓鱼,首先是深水中的拖钓,垂钓和平坦水底的抛线钓法。
振动金属饵在最慢的抛线钓鱼时也很适用,因为在水底拉其正面的时候他能发出稳定的振动。
振动金属饵在开始移动后就能很快的开始工作。此时他的尾部,装备有鱼钩,相对于正面是抬起的状态,降低了鱼钩在水底受阻的可能性而且保证了振动的持续产生。
振动金属片的结构很简单,拥有着最少的组成部分,不需要很复杂的生产设备和很贵的材料,拥有最简便的工艺程序。生产不同尺寸的金属饵也不需要改造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振动诱饵的第一实施例;
图2和图3为振动诱饵的第二实施例;
图4为振动诱饵第二实施例的夹子,夹子凸起的末端与金属饵相连;
图5为振动诱饵第二实施例的夹子,身长平顺,夹子上叶片的凸起和载物的尾端是分开的,与夹子前端的加长部分相连;
图6为振动诱饵的第二实施例,中部为平面结构,固定鱼线的孔为椭圆形,带有杆状的突起,突起的末端有隔断和用于附加鱼钩的扣,作用于夹子前端突起弯曲的末端;
图7中带有叶片的振动诱饵,叶片正面是平的,顶视图;
图8带有叶片的振动诱饵,叶片正面有对称的切口;
图9和图10展示了振动诱饵的工作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振动诱饵包括合适长度1的夹子,长形的叶片2和载物3可纵向移动并固定在其上面。
第一实施例(图1)上的夹子1呈弯曲的金属杆状,前部和后部4在垂直面上向下弯曲且有间隙地螺纹连接在两个孔5上,孔5垂直于加长的叶片2,位于叶片2前部和后部的孔5位于其垂直的纵轴X-X上,同样也出现在对称轴上,其夹子4末端的弯曲部分6是分开的。载物3固定于夹子1前部弯曲部分4的前末端6上。位于后部的夹子1上有钩子,通过扣7(图1)与夹子相连,作用于夹子1的弯曲部分4上向后的末端6上。在夹子1上,至少有一个扣8或者一个用于固定鱼线的孔,处在夹子1的垂直面上且要在叶片2正面和中部之间部分的纵向轴X-X之上,也因此金属饵的重心会偏后。叶片2位于朝向夹子1的纵轴X-X上,呈扁平状或者它两边的部分相对于叶片2纵轴X-X向上弯曲,并且叶片2可以在自己的纵轴X-X附近向两边进行拐弯,两侧扬起的部分向叶片2翻转靠近,它们到垂直面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穿过叶片2拐弯的轴X-X和夹子1的纵向轴Y-Y但其两侧部分在垂直面上不会到达叶片2上。
金属饵上可以添加配置,至少加一个钩,移动或非移动的固定在前部,因此用于固定前钩的扣7可以放在夹子1的弯曲部分4的前端6上或者载物3上。
载物3可以与夹子1的前部进行可移动的或非移动的相连或者能进行拆卸从而替换其他重量的载物。
在第二实施例的设计中(图2,图3)狭窄的长形夹子1呈流线型,长度与金属饵匹配,带有固定鱼线的孔9,即使中部的水平部分是立体的和窄的或者在垂直部分是平的。夹子1在前部和后部有突起10,横向于夹子的纵轴Y-Y并且和它的纵轴在一个垂直面上。突起10的末端11是分隔的(图5),或者末端12是分开的(图4),或者纵向拓宽。横向朝着夹子1的纵轴Y-Y,突起10在两个孔5中带有螺纹间隙的部分垂直于加长的叶片,位于叶片2的纵轴X-X的前部和后部,在其对称轴上也是如此。叶片2的纵轴X-X垂直于夹子1,用于固定鱼线的孔9位于夹子1上,高于叶片2的纵轴X-X在叶片2正面和中部的上面此时金属饵的重心会相对向后。叶片2的两侧会向相对叶片2纵轴X-X向上的方向对称弯曲,并且叶片2可以在自己的纵轴X-X附近进行拐弯,两侧扬起的部分向叶片2翻转靠近,他们到垂直面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穿过叶片拐弯的轴和夹子1的纵向轴Y-Y但不会到达此垂直面上叶片的两侧。
夹子1的立体部分或者平面部分可以由金属或者塑料制成,而夹子的突起10可以分别由金属杆或者夹子本身面上突起的部分形成。
金属饵,除了其尾部的钩子,可以进行附加配置,至少加一个钩子,移动的或者非移动的固定在金属饵的前部,而且扣或者用于固定的两个钩可以放在夹子1突起10的翻转末端11上,外形像杆,或者把用于固定尾部钩子的孔13放到夹子1的后端,或者将用于前钩的扣14(图6)置于夹子1前部突起上11向前弯曲的尾端部分,或者在夹子1前端的载物3上。
用于固定鱼线的前端的孔可以是水平加长的15或者有角度的(图6)
载物3可以与夹子1前端加长的部分相连,或者与夹子前部突起部分10向前弯曲的地方相连,非移动的或者可移动的,或者能进行拆卸从而替换其他重量的载物亦或者不与夹子1分开或者对夹子1进行加长加宽,由金属铸造。
在全部的方案中,加长的叶片2有加宽的前部,中部或后部或者叶片可以有平的正面16(图7)或者在正面有对称的切口17(图8)。
弯的叶片2拥有圆柱形,锥形状的弯曲,正面来看,是个组合的形式,叶片2可以有平的或者是扁平状的前部和非常弯曲的后部。
叶片2的孔可以是锥形的或者纵向加深的,附加作用于叶片2上和其后方或者起码使叶片2中的一个孔在叶片的对称轴X-X上水平加长。
载物3可以放到与叶片2同一水平的地方或者稍高稍低都行,载物3可以在叶片2前端起作用,或者,至少一部分位于带缝隙的叶片正面的切口里,缝隙保证了叶片的可移动性,或者把加长的载物的后部放在叶片2的表面上。
载物3的下前部可以是削尖的或者是圆形的,或者至少有一个向下的柔软的膜,或者硬的膜,朝前或朝后的。
鱼钩18可以配上带毛的或者合成的刷或者硅胶的虫饵以便更能吸引住鱼儿(未展示)。
振动金属饵以如下方式发挥作用:
抛金属饵时,它在飞行过程中以如下方法在空间中确定方位:正面部分的载物3向前,而叶片2位于载物3后且固定在纵向的夹子1上,它们不在一个点上而是在两个点上纵向飞行,与迎面的气流没有夹角,飞行稳定。凭借此方式,振动金属饵在飞行过程中不会因发生弯曲和颤抖的现象而阻碍飞行,或者影响稳定性,降低飞行距离。使用带有刷的尾钩18或者有水平面的夹子1或者立体的流线型夹子可以额外增加金属饵在有风天气飞行的稳定性。因而此结构保证了振动金属饵飞行出色的特点并且可以用力抛出,可以急速也可以缓慢的抛出金属饵且不要求钓鱼者有专业的技能和操作。鱼线飞行时叶片2会在上面,而钩18会在叶片2下面,低于鱼线。这样的分布使钩18降低了抛线时鱼线缠一起的可能以及鱼饵垂直方向下降时鱼线缠到金属饵钩18上的可能。
金属饵在水中的情况以及移动过程各种力的影响用图9来说明。
由于振动金属饵有孔9或者固定扣8用于在位于中前部之间的叶片2上固定鱼线,且这个点使金属饵重心偏后,振动金属饵,当挂在鱼线上时,在不可活动的状态下正面会下降。开始移动的时候叶片2的前端会下沉,后端会翘起。开始移动时叶片2载重的前端会转向水流的方向。移动过程中,叶片2的纵向轴X-X与水流成α角度,通常,角度变小,挂在下面的金属饵就不会移动了,而其水平轴Z-Z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此时叶片2平整的那面或者顶部两侧有突起并能支撑夹子1突起部分弯曲末端的那面就会转朝水流的方向。在开始移动的那一刻,移动力A,由鱼线非水平方向传递给振动金属饵,与顶部和钓鱼者是成夹角,着力于鱼线固定点上,放在叶片2表面上的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叶片2上这个点前面的面积小于,位于这个点后面的面积。振动金属饵移动开始时急速的水流会在叶片2上起作用,向下倾斜,最终振动金属饵前面和后面的部分会额外挤压载物3从而产生一个向下的力C。因为在振动金属饵移动的过程中,固定点前面叶片2部分的面积和这个点后面部分的比例是不变的,在任何速度移动时向下朝金属饵面部和尾部的力C的比例也不变,因此角α,即金属饵向下移动时与水流形成的夹角,保证了金属饵在移动速度改变时下沉的效果。
当移动速度增加时,振动金属饵和鱼线在水中会受到的阻力即浮力D会增加很多,然而和向下纵深的力C是同时按比例增加的,作用于叶片2的前端和后端上。相应的当移动速度增加很大时金属饵也不会上浮,而是在指定水平线上继续移动。这个下沉功能的有效在于,其与载物3的重量无关,而首先的,是叶片2保证了下沉的效果。
同样的方式,叶片2的全部表面,其尺寸接近于每一个振动金属饵,起到了无翼的作用,保证了金属饵在移动过程中下沉的效果。这个特点原则上来说对于在加速的船上进行深水拖钓时非常重要。
因为振动金属饵的水平轴Z-Z的中间部分垂直于水流的方向,在振动金属饵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水流和叶片接触而产生的涡流的力量,使叶片无法平稳,从纵轴X-X附近的的一侧转到另一侧。因为叶片2位于与垂直面的水流成α角的纵轴水流中,当叶片2从纵轴X-X附近转弯到一侧发生倾斜时叶片2继续保持着有角度的向下,保证了振动金属饵的下沉,而叶片2的水平轴Z-Z(图7)在水平面上由相对于水流靠前的位置变成了与水流成夹角的位置。通过此种方式,水流的力作用于叶片2的翻转面上,形成了两侧的偏转力,使振动金属饵偏离到叶片2上表面翻转的一侧。在振动金属饵的工作过程中叶片2以足够的频率在纵轴X-X的附近两侧稳定的,有节奏的且均匀的来回翻转。由于叶片2拥有的的尺寸,差不多相当于全部振动金属饵的大小,所以在翻转时叶片2会受到很多水的影响,因此在移动时,金属饵在水中生成了相对低频率的强烈振动,能传到很远的距离。在开始移动后叶片2也会开始不停振动,此时摆动的特点取决于角度,即在移动过程中叶片2纵轴X-X与水流的相对夹角。叶片2的振动同样发生于均匀的水平移动中或者小角度的下移中,在任何角度的上移中亦是如此。下降到水底的振动金属饵,在正面偏离很大角度的时候也会发成摆动。
由于叶片2差不多是沿着金属饵放置,两侧的倾斜力同时作用于前面和后面的部分,同样的方法,振动金属饵换位移动,不会从一面交叉到另一面,就像鱼饵一样,而是会向两边同时移动,保证了振动的强度和激烈度,能传到更远的距离。由于载物3位于振动金属饵的正面,它后部发生的偏移到运动轴的距离比到前部远的多。在图10上显示了在抛钓过程中振动金属饵移动的轨道(从上),和移动过程中分开时段的位置。
当使用带有小载物3的振动金属饵时正面部分偏离程度和其后端的振幅是一样的。同样的方式,带有轻载物3的振动金属饵的纵轴在偏移时也会朝与其移动呈很小夹角的方向进行。此偏离会使其带来所有部分,包括载物3,夹子1和钩子18,并且,尾部的钩子18,其甚至配备了带毛的刷或者硅胶的鱼饵,从一侧摇晃到另一侧,从而更能用自己的移动和振动来吸引鱼儿。
由于移动过程中叶片2一直会以急速向每个方向拐弯,表面或凸或凹,同样,夹子1也时开时关,在振动金属饵的移动过程中,叶片2会一直盖住金属饵,闪烁,鱼儿甚至在轻水中都无法辨别他。
他上表面和下表面都有不同颜色的色斑,上表面闪亮的部分和鲜红的夹子1使金属饵在水中的可视度很高,快速的像移动的鱼一样的闪烁可以吸引鱼儿。拐弯的叶片2的移动过程中会撞到夹子的突起,产生撞击的声音,可移动的固定在振动金属饵上的钩子也会撞到。鱼儿对声音很敏感,这种声音可以更有效的吸引鱼儿。
夹子1为金属杆结构时,移动中相对于轴的偏离值大于夹子1为立体的或窄的叶片的时候。
拉长的窄的流线型夹子1,具有小面积的窄的平面,或者平的夹子也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和大风天时优化飞行的作用,除此之外,提高了叶片2的振动力量。不带立体的或平的夹子的振动金属饵用起来的效果和平的一样,带有弯曲的叶片,然而弯曲的程度在此不能太大,要小于平夹子1的鱼饵。当叶片2的弯曲程度很大,特别是尾部时,移动过程中的偏离程度会大于在使用弯曲不大的平叶片2时。因此当达到一定的速度时叶片2的一边就会转向下面水流的的方向,停止摆动,夹子留在原处,《黏住》,直到速度降到一定的程度,然后又会开始摆动。在《黏住》的时候下沉的效果会消失,振动金属饵会很快上浮,深度要比它《黏住》的时候高。
该带有金属丝夹子1的振动金属饵的工作特点是可以中断下沉的效果。当抛线钓鱼时振动金属饵沿着不平的,带坑的水底前进时要合理的控制下沉的效果,当振动金属饵直线移动到达水底高出的部分时会与阻碍物相撞。此时要拉鱼竿增加金属饵移动的速度,他便会上升,越过障碍物。停止拉紧后振动金属饵会高水位继续按正常工作。同样,这个性质也适用于在浅水中使用带有轻的载物的振动金属饵时,当在低速移动时,触底之后,他会升起在高水位移动。在实践中当振动金属饵以符合抛线钓鱼的最高作业速度下沉时要合理的选择叶片2凸起的程度。当超过这个速度时,比如,当紧急的拉动时,下沉的效果会消失,此时稍微向上抬起金属饵,恢复抛线时,就会继续工作。
当振动金属饵配备立体的或者平面的夹子1时,它相对于其移动轴的偏离就会减小,然而振动的力量却会增大,与使用金属杆的夹子1相比此时叶片2会产生更激烈和主动的摆动。振动金属饵相对其移动方向所产生的偏离的振幅此时同样保证了钩子18和载物3的摇摆,使移动的振动金属饵保持了自然的形态。在这种结构下,叶片2可以有比在金属杆夹子1结构时更大程度的弯曲,因此在带有立体或者平面夹子1的金属饵移动过程中,向一侧偏离的振幅会小于带有金属饵杆1的结构。当使用立体的夹子时,它必须要比叶片横截面的宽度窄,选择这种方式,以便在叶片水中移动的过程中,夹子的立体部分不会由于水流的冲击阻挡叶片的流线表面,同样当水平移动时,以及金属饵换成垂直面移动时亦是如此。
除此之外,夹子的高度不能太高且在偏离一侧时不能有过度的抵挡。在实践中夹子的高度相当于叶片最宽部分宽度的一半时,效果最好。
在垂钓时也可以使用振动金属饵,抛线钓鱼或脱钩钓鱼时也可以,此时,鱼线固定在前端的孔上,靠近振动金属饵重心也是以此方式,以便于振动金属饵在自由悬浮时有一个小的偏角,因为此种状态下振动金属饵拥有最小的正面阻力。开始时振动金属饵一直在钓鱼者的下面或者由于船的漂移位于离其不远的地方。当拉动鱼线时拉力作用于振动金属饵上使其或垂直向上,或呈一定的角度移动。拉线后在阻力对叶片的的影响下,振动金属饵的正面部分相对于尾部略微上升。在金属饵工作的过程中夹子1尾部的弯曲末端支撑着叶片2的后部。同样的方式,叶片2与移动方向呈钝角,阻止其垂直变向并且保证移动是按一定角度的。相对应的,当向上拉鱼线时,振动金属饵不会垂直向上移动,而是中空的,呈角度的变化移动,方向和载物3在拉线时的朝向一致。此时金属片2从一侧到另一侧有节奏的均匀的翻转,同样的方式,垂钓时振动金属饵在垂直方向不会改变,但是会上升,在进行摆动的过程中沿着水底完成移动。停止拉线后,振动金属饵会转头朝着起点运动,此时他的正面部分又会下降并且振动金属饵会呈角度移动,方向为其拉线之前静止时的状态,同样的方式,向相反方向移动,而叶片2完成了轻微的摆动,继续吸引鱼儿。如果在漂着的船上钓鱼,振动金属饵在拉线时会朝船移动的方向移动,停止拉线后,摆动,平缓的下到水底,继续保持着对鱼的吸引。振动金属饵在在急速的水流中作业时也是相似的。
所要求的振动金属饵可以在冬季使用就像在无冰的开放性水域里,或者在冰窟里。在漂移的船上或者在有急速水流的区域需要使用带有加重载物3的振动金属饵。
在此振动金属饵上载物3不仅是为了协助达到一定的深度,就像旋转金属饵一样,同样也为了抛线,在抛线后增加其直接到水底的载重速度并保证了在抛线过程中叶片2准确的空间落位。因此带有一个此种叶片2的振动金属饵可以装配带有大范围重量的载物3。在使用垂钓时,加重的载物3必须阻挡过多的水流对金属饵的冲击。载物3的使用,下前部是尖的,对于振动金属饵本身非常合理,优先会用于拖钓时,因为当从底部受到阻力时载物3将会在水底竖起,尾部向上抬起,从而离开水底。同样的方式,振动金属饵,在进入更小的地方时,不需要直接在水底拉载物3也能克服。
因为在工作过程中振动金属饵在低速移动时也会产生摆动,在作业区域移动时,他的正面部分会向下倾斜,可用同样的方式完成抛线,以便带有载物3的正面部分直接沿着水底移动,其他的部分,处在被抬高的状态,能产生完全的摆动。
前部为圆形的载物3的使用,以及固定在载物3上的向下的软的和硬的尖头的使用,这些尖头可以向后弯曲,均匀抛线时以同样方式在水底引领振动金属饵,以便于在抛线减速的过程中载物3一直能触到水底,沿着其滑行,不会太激烈,惊吓到鱼,而当硬的尖头向前弯曲时,与水底接触,又额外的发出了接触到水底的信号,在使用拖钓方法钓鱼时要合理使用金属饵。
某些鱼线固定点的使用,这些点位于振动金属饵重心相对往后的位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改变金属饵摆动的特点。穿过接近于重心的前面的孔,将鱼线固定在夹子上,可以发出轻微的摆动。
随着振动金属饵重心后面的鱼线固定点的去除,振动金属饵本身与水流的夹角变大了,相应的力和移动过程中的摆动程度也增加了,但是其正面的阻力也增加了。
此时,在实践中,当α的度数在20-30度区间的时候,金属饵的下沉效果是做好的。除此之外,在呈α角移动时振动金属饵会正面会受到不大的阻力,相应的,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力,作用到他的表面。
振动金属饵振动的力和激烈度随着α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鱼饵下降的效果就降低了。除此之外,振动金属饵,缓缓的朝水底下降,停止抛线后,当α角增大时摆动效果也会随之提升。相应的在孔上固定鱼线,这些孔远离重心,在以低速甩杆抛出金属饵时要合理的运用,均匀的或一步步的,随着金属饵的拉力,随后下降到水底,或者低速抛线时,沿着水底配上光滑的载物。
对于垂钓时振动金属饵的使用,用于固定鱼线的离重心最近的孔9或者扣8可以在水平面商进行加长。此时鱼线的拉力相当于移动的阻力,作用于叶片2上,线钩向前移动,能够优化向上的振动金属饵水平方向的移动。在转弯后停止移动的的时候他加重的正面部分向前和向下移动,振动金属饵的的偏移角度增大,而且在返回起始点的时候他会更加强烈的振动。同样的带有加长孔15或者扣的振动金属饵也在水底进行一停一放的抛线钓鱼时使用。对于振动金属饵来说,优先会按如上的运用,合理的使用离振动金属饵重心最远的孔9来进行鱼线的固定。
叶片弯曲凸起的程度和形态会影响摆动的特点。比如,与特别弯曲的叶片相比,平的或者稍微弯一点的叶片2会产生高频率更轻微的摆动。有尖儿的弯曲或者带有密封侧面边缘的中间垂直部分的弯曲保证了更激烈摆动的产生,相应的带有轻微弯曲侧面边缘的叶片保证了鱼饵更轻微的游动。完全平整的叶片只适合应用于带有金属丝夹子的振动金属饵上。带有立体的或者平的夹子1的振动金属饵配上全平的叶片2时效果会稍差,需要达到一定的速度,同时叶片2,甚至是上端带有最不明显的弯曲的那种,在移动初期也开始工作。
叶片2上大程度的弯曲可以降低一定的摆动频率和增加摆动幅度,这在捕捞某些鱼时是更管用的。然后对于拖钓或者垂钓,要合理的使用带有合适弯曲的叶片2。此时,可以使用带有平的或者前端扁平后端弯曲的组合型弯曲的叶片2.
使用带有一个或者两个水平加长的孔5的叶片2可以使振动金属饵在工作过程中完成附加的摆动,使用固定孔上为附加锥形或者是加长弯曲的振动金属饵可以使叶片2的拐轴与其后面的表面分开,目的是发出更强烈的摆动,同样轴周围叶片拐弯的角度也增加了。
叶片2前部增宽的振动金属饵,更经常的使用于拖钓和垂钓中。正面边缘的直线部分使叶片2紧紧的贴着载物3,模仿鱼儿的轮廓,而使用带有切口的边缘可以使载物3完全放入叶片2中。此时外观上来看摆动的叶片2完全盖住了载物3。
装配用于吸引鱼的带毛的或者合成的刷或者硅胶的虫饵增加了移动的阻力,减小了叶片2上X-X纵轴与水流的夹角,在不移动的状态下需要增加正面部分偏斜的角度。
在抛线钓鱼的过程中这些组成部分从一面摆动到另一面,不阻挡振动的发生。
除此之外,这些组成部分的使用可以降低在水中金属饵摆动的幅度,在需要减少振动频率的时候增加叶片的弯曲程度。

Claims (21)

1.一种振动诱饵,包括长形的夹子,至少有一个用于固定鱼线的孔、位于前部的载物、位于后部的钩子和与夹子可移动的相连的叶片,其特征是,夹子对应旋式饵的长度,外形呈弯曲的金属杆状,前部和后部向下弯曲在垂直面且带间隙地螺纹连接至两个孔,纵向拉长的叶片,位于其纵轴有叶片前部和后部,该纵轴也是其对称轴,当载物固定在夹子弯曲部分的前端时,夹子的弯曲末端被隔开,而在后部有用于钩子的环,用于在夹子顶部的垂直面上固定鱼线的孔,它们高于叶片纵轴,位于叶片正面与中部之间部分之上并且相对于重心偏后;叶片,其纵轴纵向于夹子,由平面的侧面部分或者相对于叶片纵轴对称向上弯形成,并且叶片可绕其纵轴向两方向旋转,而且向每一侧扬起的部分达到每侧面的最大距离,到垂直面的距离是一样的,穿过叶片的旋转轴和夹子的纵轴但不到达垂直面的侧部。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固定鱼线的孔由环扣或者金属孔形成,固定在夹子上,并且环扣或者孔中的一个是呈水平或者倾斜的拉长状的。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额外配置了至少一个鱼钩,可移动的或固定的连接在金属饵的前部,其中用于固定前部钩子的铰链位于载物前部或载物上夹子的弯曲部分的前端。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加长的叶片拥有延伸的前部、中部或后部,或者平整的叶片具有对称的边缘或正面边缘上有对称的切口。
5.按照权利要求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弯曲的叶片拥有圆柱形,锥形的形状,是如下组合形状的表面:叶片具有平面或者平坦的前部和有很大的弯曲的后部。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叶片的孔有锥形的或者纵长的凹槽,附加在叶片上且其侧面或背部是突出的,或者至少有一个叶片孔相对于叶片对称轴是对称横向延伸的。
7.按照权利要求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载物与夹子前部进行固定的或可移动的相连,或者可以进行拆卸更换其它重量的载物。
8.按照权利要求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载物置于与叶片同一水平的地方或者稍高或者稍低,前叶片由向前伸形成,或者至少部分位于带间隙的叶片正面部分的凹槽里,间隙保证了叶片的可移动性,或者把加长的载物的后部放在叶片的表面上。
9.按照权利要求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载物的下前部分是尖的或者是圆形的,或者至少有一个向下伸出的柔软的尖头,或者朝前或朝后的硬的尖头。
10.按照权利要求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金属饵的钩上配有带毛的或者合成的刷以便更能吸引住鱼。
11.一种振动诱饵,包括长形的夹子,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鱼线的孔,位于前部的载物、位于后部的钩子,叶片可移动的固定在夹子上,其特征是,夹子呈狭窄加长的流线型,长度对应于旋式饵,至少中部和周围形成窄的横截面和在垂直面上是平的,且在前部和后部有弯曲,与夹子的纵轴水平且与夹子的纵轴在同一个垂直面上,弯曲的末端是纵向分开的,或者减小加宽的,横向于夹子的纵轴上,夹子的弯曲部分有间隙地螺纹连接在纵向加长叶片纵轴上的两个孔内,该纵轴也是其对称轴;叶片的纵轴纵向于夹子固定鱼线的孔,它们高于叶片纵轴形成支架,位于叶片正面与中部之间部分之上并且相对于旋式饵重心偏后,叶片两侧的部分相对于叶片的纵轴对称向上弯曲,并且叶片可其沿纵轴向两方向旋转,而且向每一侧面扬起的两侧旋转接近的顶端到垂直面的距离是一样的,穿过叶片的旋转轴和夹子的纵轴但不到达垂直面的侧部。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夹子立体的或者平的部分由金属或者塑料组成,夹子的弯曲分别由金属杆或者夹子平整的突出部分组成。
13.按照权利要求1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固定鱼线的前孔在水平方向或者倾斜方向拉长。
14.按照权利要求1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它另外装配至少一个鱼钩,可移动或不可移动的固定在金属饵前端,其中夹子向后弯曲的末端有扣或者孔来固定鱼钩,或者在夹子平整的后部有针对尾钩的孔,或者在夹子前部的载物上有针对前钩的扣。
15.按照权利要求1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叶片具有纵向延伸的前部,中部或者后部,或者平坦的叶片对称的边缘或在正面边缘有对称的切口。
16.按照权利要求1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弯曲的叶片拥有圆柱形,锥形的组合形状的表面,或叶片拥有平的前部且很大弯曲的后部。
17.按照权利要求1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叶片的孔有锥形的或者纵长的凹槽,附加在叶片上且其后部是突出的或者至少有一个孔相对于叶片对称轴是对称横向延伸的。
18.按照权利要求1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载物与夹子加长的前部或者与夹子前部突起的末端,进行可移动的或非移动的相连,或者可以进行拆卸更换其它重量的载物或者与夹子不分离或者对夹子的前部进行增宽或拉伸,由金属铸造。
19.按照权利要求1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载物位于与叶片同一水平的地方或者稍高或者稍低,前叶片作用或者至少一部分位于带间隙的叶片正面的切口里,间隙保证了叶片的可移动性,或者把加长的载物的后部放在叶片的表面上。
20.按照权利要求1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载物的下前部分是尖的或者是圆形的,或者至少有一个向下伸出的柔软的尖头,或者朝前或朝后的硬的尖头。
21.按照权利要求11的振动诱饵,其特征是,诱饵后部的钩子配有带毛的或者合成的刷以便更能吸引住鱼。
CN201280045714.3A 2011-09-20 2012-03-19 各种变形的振动钓鱼诱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264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AA201111199A UA101555C2 (en) 2011-09-20 2011-09-20 Vibrating jig (variants)
UAA201111199 2011-09-20
PCT/UA2012/000029 WO2013043144A1 (ru) 2011-09-20 2012-03-19 Вибрирующая блесна (вариант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6449A CN103826449A (zh) 2014-05-28
CN103826449B true CN103826449B (zh) 2015-11-25

Family

ID=55812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571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26449B (zh) 2011-09-20 2012-03-19 各种变形的振动钓鱼诱饵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9615551B2 (zh)
CN (1) CN103826449B (zh)
AU (1) AU2012313442B2 (zh)
CA (1) CA2849291C (zh)
DE (1) DE112012003913T5 (zh)
FI (1) FI20145273L (zh)
NO (1) NO342305B1 (zh)
PL (1) PL223894B1 (zh)
SE (1) SE542165C2 (zh)
SM (1) SMP201400050B (zh)
UA (1) UA101555C2 (zh)
WO (1) WO20130431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A101568C2 (en) * 2011-12-28 2013-04-10 Сергей Владленович Ульянов Surface jig
US10032757B2 (en) 2015-09-04 2018-07-24 Hong Kong Beida Jade Bird Display Limited Projection display system
JP6714914B2 (ja) * 2017-02-21 2020-07-01 株式会社デュエル ルアー
CN109717159A (zh) * 2017-10-30 2019-05-07 李海洋 一种双动态仿生鳑鲏鱼饵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64259C1 (ru) * 1993-04-06 1996-07-27 Скворцов Лев Серафимович Универсальная вращающаяся сборно-разборная блесна "симма"
US5732502A (en) * 1995-12-19 1998-03-31 Hansen; Paul E. Fishing lure
RU87874U1 (ru) * 2009-04-28 2009-10-27 Сергей Владленович Ульянов Блесна (варианты)
CN201345857Y (zh) * 2008-10-31 2009-11-18 李海洋 一种钓鱼用拟饵
JP4395853B1 (ja) * 2009-06-11 2010-01-13 弘 伊藤 ルアー
CN101675734A (zh) * 2008-09-16 2010-03-24 株式会社岛野 拟饵及其制造方法
CN201577424U (zh) * 2009-11-30 2010-09-15 徐晗 一种仿生假饵
FR2953368A1 (fr) * 2009-12-07 2011-06-10 Jean Paul Begouen Peche des carnassiers aux poissons jumeaux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6124A (en) * 1956-02-28 Fishing luke
US2563282A (en) * 1949-07-13 1951-08-07 Schenck James Norton Fish lure
US2715790A (en) * 1952-05-02 1955-08-23 Wilbur D Carpenter Plug with optionally usable weight and harness
US2753649A (en) * 1953-08-03 1956-07-10 Sporket Albert Artificial fish lure
US3243912A (en) * 1964-07-06 1966-04-05 Albert C Newman Fish lure
US3724117A (en) * 1971-09-03 1973-04-03 L Flanagan Fishing jig having a flexible body
CA999140A (en) * 1974-05-02 1976-11-02 Harry Toivonen Fishing lure
US4471556A (en) * 1983-04-25 1984-09-18 Michael Dworski Fish lure
US5020265A (en) * 1990-02-07 1991-06-04 Nuckols Charles E Weighted fishing lure
US5133146A (en) * 1991-02-20 1992-07-28 Scott Stecher Blade fishing lure
RU1805846C (ru) * 1991-03-18 1993-03-30 В.В.Журавель "Блесна "Влата"
JP3590240B2 (ja) * 1997-08-07 2004-11-17 株式会社浅利研究所 イカ釣針
JP2008271945A (ja) * 2007-05-02 2008-11-13 Hiroaki Nagashima 組み換え式釣用疑似餌
US20090223108A1 (en) * 2008-03-10 2009-09-10 Albin Andrew Hastbacka Swimming softbait lure
US8146288B2 (en) * 2008-07-15 2012-04-03 Uncle Josh Bait Company Steerable fishing lure
US8020339B1 (en) * 2008-07-16 2011-09-20 Carter Russell R Fishing lure release system
US8769862B2 (en) * 2011-01-05 2014-07-08 Justin R. Blanchar Blade bait lure with barbed tail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64259C1 (ru) * 1993-04-06 1996-07-27 Скворцов Лев Серафимович Универсальная вращающаяся сборно-разборная блесна "симма"
US5732502A (en) * 1995-12-19 1998-03-31 Hansen; Paul E. Fishing lure
CN101675734A (zh) * 2008-09-16 2010-03-24 株式会社岛野 拟饵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45857Y (zh) * 2008-10-31 2009-11-18 李海洋 一种钓鱼用拟饵
RU87874U1 (ru) * 2009-04-28 2009-10-27 Сергей Владленович Ульянов Блесна (варианты)
JP4395853B1 (ja) * 2009-06-11 2010-01-13 弘 伊藤 ルアー
CN201577424U (zh) * 2009-11-30 2010-09-15 徐晗 一种仿生假饵
FR2953368A1 (fr) * 2009-12-07 2011-06-10 Jean Paul Begouen Peche des carnassiers aux poissons jumeaux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6449A (zh) 2014-05-28
CA2849291A1 (en) 2013-03-28
AU2012313442B2 (en) 2016-05-12
US9615551B2 (en) 2017-04-11
UA101555C2 (en) 2013-04-10
SMAP201400050A (it) 2014-07-07
PL407773A1 (pl) 2015-05-25
SE1450304A1 (sv) 2014-03-19
NZ623010A (en) 2016-04-29
FI20145273L (fi) 2014-03-25
SMP201400050B (it) 2015-07-09
AU2012313442A1 (en) 2014-03-20
DE112012003913T5 (de) 2014-07-03
CA2849291C (en) 2015-06-02
NO342305B1 (no) 2018-05-07
SE542165C2 (sv) 2020-03-03
US20140190065A1 (en) 2014-07-10
NO20140511A1 (no) 2014-06-20
WO2013043144A1 (ru) 2013-03-28
PL223894B1 (pl) 2016-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9114B2 (en) Swimbaits with fluttering dual plane tail rotation
US6385896B1 (en) Fishing lure
CN103826449B (zh) 各种变形的振动钓鱼诱饵
US9609853B2 (en) Artificial fishing lure
CA2984982A1 (en) Artificial lure configured as a wobbler
US3808726A (en) Spinner lure rig
US20160183504A1 (en) Spinner crank fishing lure
US20120167446A1 (en) Artificial bait for amateur fishing
CA2859315C (en) Surface lure
JP5672404B1 (ja) ルアー
CA2319950C (en) Directionally controllable fishing lure
JP2004275157A (ja) 高運動性ルアー
RU119209U1 (ru) Поверхностная блесна
US20200187471A1 (en) Oscillating standup jig
JP6684301B2 (ja) 釣り用ルアー
CN212753882U (zh) 一种可旋转假饵
JP3138565U (ja) ルアー
RU114827U1 (ru) Вибрирующая блесна
JPH09107848A (ja) ルアー
CN103228131B (zh) 用于业余捕鱼的人工鱼饵(变型)
NZ626348B2 (en) Surface lure
JP2012244967A (ja) ルアー
JPH10234260A (ja) 水中浮遊体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釣用仕掛け及びルアー
JP2004154134A (ja) 釣り用擬似餌およびサビキ釣り用餌籠
CN101675735A (zh) 乌贼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