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5384B - 振动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振动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5384B
CN103825384B CN201310566041.2A CN201310566041A CN103825384B CN 103825384 B CN103825384 B CN 103825384B CN 201310566041 A CN201310566041 A CN 201310566041A CN 103825384 B CN103825384 B CN 1038253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vibrating motor
teat
insulator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660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5384A (zh
Inventor
上野清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p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25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5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5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5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 H02K7/061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using rotary unbalanced masses
    • H02K7/063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using rotary unbalanced masses integrally combined with motor parts, e.g. motors with eccentric r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Dc Machiner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将砝码可靠地固定于铁心,而且能对砝码的固定强度的下降进行防止的振动电动机。在该振动电动机(1)中,在绝缘体(11)设置有突部(18),该突部(18)位于比砝码(16)的设置在主体部(16A)的端部的扩张部(16B)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对扩张部(16B)的径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利用绝缘体(11)的突部(18)对砝码(16)向径向内侧的歪斜进行支承,因此,在使用振动电动机时,能够避免只利用焊接或粘接剂对施加于砝码(16)的向径向内侧的力进行支承的那种情况,使砝码(16)的固定强度不会逐渐降低。另外,也能利用绝缘体(11)对组装振动电动机(1)时的砝码(16)的歪斜进行防止。

Description

振动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铁心固定有砝码的振动电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该种领域的技术,存在日本专利特开2002–219411号公报。应用在该公报中提出的振动电动机中的配重件(砝码)由呈柱状的主体和形成在该主体的一端的伸出部构成。该主体具有与铁心的两个线圈绕组部之间的空间即铁心槽的形状对应的截面形状。另外,在将配重件的主体插入到铁心槽内时,配重件与设置在线圈绕组部的端部的齿部的内表面和线圈的表面紧密地抵接,以在与轴向垂直的面内对配重件的位置进行限制。此外,在插入配重件的最后阶段,配重件的伸出部与线圈绕组部的齿部的表面抵接,从而在轴向上对配重件的位置进行限制。并且,在这样插入的配重件的露出在外侧的部分与线圈绕组部的齿部的交界区域,通过激光焊接将配重件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194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164804号公报
在上述以往的振动电动机中,砝码与设置在线圈绕组部的端部的齿部的内表面和线圈的表面紧密地抵接,在与轴向垂直的面内对砝码的位置进行限制,由此对砝码在铁心槽内向内侧歪斜的现象进行防止。但是,在将砝码装入振动电动机时或在使用振动电动机时,砝码与线圈接触,因此可能使线圈发生断线。另外,当为了防止线圈的断线而使线圈的表面成为不与砝码接触的那种大小、即使砝码小型化时,在将砝码装入振动电动机时,砝码容易发生歪斜,由此在将砝码固定于线圈绕组部的齿部时容易发生激光焊接失误。此外,在使用振动电动机时,由于只通过焊接来对施加于砝码的向径向内侧的力进行支承,因此过度的负荷持续施加于焊接部,砝码的固定强度可能逐渐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砝码可靠地固定于铁心,而且能够对砝码的固定强度的下降进行防止的振动电动机。
本发明的振动电动机在具有呈放射状配置的臂部和设置于所述臂部的端部的齿部在内的铁心的表面配置有由电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体,从配置在臂部上的上述绝缘体的上方卷绕线圈,并在相邻的臂部间的铁心槽内配置有砝码,其特征是,砝码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插入在铁心槽内;以及扩张部,该扩张部设置在主体部的端部,且配置在相邻的臂部的齿部上,在绝缘体设置有突部,该突部位于比扩张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对扩张部的径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在该振动电动机中,在绝缘体设置有突部,该突部位于比砝码的设置在主体部的端部的扩张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对扩张部的径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利用绝缘体的突部对砝码的向径向内侧的歪斜进行支承,因此,在使用振动电动机时,能够避免只利用焊接或粘接剂对施加于砝码的向径向内侧的力进行支承的那种情况,使砝码的固定强度不会逐渐降低。特别是,当砝码使用钨且铁心使用铁时,熔点的不同使接合的可靠性下降,在利用粘接剂的情况下,粘接剂本身的粘接强度发生历时老化,因此,在如本发明那样形成为利用绝缘体的突部对砝码的向径向内侧的歪斜进行支承的结构时,能够可靠地防止砝码的脱离。另外,在组装振动电动机时,若砝码容易发生歪斜,则容易发生由焊接、粘接剂引发的砝码的固定失误,导致固定强度的可靠性下降,但这种情况也能避免。并且,不必利用线圈对砝码的歪斜进行支承,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因砝码与线圈接触而发生的线圈的断线。另外,绝缘体的突部在组装振动电动机时作为砝码的位置限制部而发挥功能,因此也使组装作业性变得良好。
另外,突部通过与砝码的扩张部的周向上的自由端部抵接,对砝码的周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当采用这种结构时,能够更加可靠地对砝码的位置进行限制,由焊接、粘接剂引发的砝码的固定失误不易发生,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固定强度的可靠性。
另外,突部相对于将铁心的齿部的两端连接的直线配置在径向上的外侧。
当采用这种结构时,在将线圈卷绕到铁心的臂部上时,能够避免绝缘体的突部成为障碍,而且能够避免因突部的存在而使将线圈卷绕于臂部时的卷绕量变窄。此外,能够利用突部对线圈的卷绕位置的端部进行可靠的控制,由此使线圈的卷绕可靠地进行,由于在扁平的振动电动机中砝码设置空间非常少,因此能够在较少的容积中可靠地确保砝码设置空间。
采用本发明,能够将砝码可靠地固定于铁心,而且能够防止砝码的固定强度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振动电动机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转子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转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转子组件的俯视图。
图5是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6是从背面观察绝缘体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7是绝缘体的俯视图。
图8是绝缘体的仰视图。
图9是砝码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另一角度观察砝码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又一角度观察砝码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12是砝码的俯视图。
图13是砝码的仰视图。
图14是表示包括振动电动机的便携式通信设备的图。
图15是表示包括振动电动机的游戏机的图。
(符号说明)
1…振动电动机;
10…铁心;
10a…臂部;
10b…齿部;
11…绝缘体;
14…转换器部;
16…砝码;
16A…主体部;
16B…扩张部;
16a…砝码的自由端部;
17…线圈;
18…突部;
18a…第一突部;
18b…第二突部;
18c…第三突部;
G…粘接剂;
L…轴线;
R…转子组件;
P…直线;
S…铁心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振动电动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扁平的振动电动机1是二极三槽型的电动机,直径约为24mm,厚度约为13mm,且实现了小型化。该振动电动机1具有电动机壳体C,该电动机壳体C由一端开放的扁平的外筒部2和用于对外筒部2的开放侧进行封闭的托架3构成。并且,在电动机壳体C内收容有转子组件R和磁体7。
在由铁等磁性体构成的外筒部2的中央固定有用于对轴4的一端进行支承的轴承5,在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托架3的中央以压入的方式固定有用于对轴4的另一端进行支承的轴承6。在外筒部2的内周面粘接固定有环状的磁体7,在托架3组装有电刷片8。
如图2~图4所示,转子组件R由如下部分构成:铁心10,该铁心10是通过将铁板层叠而形成的;树脂制绝缘体11,该树脂制绝缘体11用于对铁心10的表面的电绝缘性进行担保;转换器部(commutator)14,该转换器部14是在圆筒状转换器支架12的外周面组装三片转换器片13而构成的;轴4,该轴4被压入铁心10、绝缘体11及转换器部14的转换器支架12的中心;砝码16,该砝码16由钨构成,且固定于铁心10。
将相同形状的薄板的铁板层叠而构成的铁心10由如下部分构成:呈放射状配置的三根臂部10a和呈月牙状形成在臂部10a的端部的齿部10b。在该铁心10的各臂部10a卷绕有线圈17,但由于铁心10是导电性的,因此在铁心10的表面安装有电绝缘性的绝缘体11。
如图5~图8所示,绝缘体11由如下部分构成:圆台形状的中心部11a;截面为コ字形的臂包覆部11b,其从该中心部11a呈放射状延伸,且与铁心10的臂部10a的整个表面抵接;突部18,其设置于臂包覆部11b的端部。并且,突部18由如下部分构成:第一突部18a,其设置于臂包覆部11b的端部且沿周向突出;第二突部18b,其设置于臂包覆部11b的端部且沿轴4的轴线L方向突出;第三突部18c,其从第二突部18b向径向外侧突出且与铁心10的齿部10b的表面抵接。
在中心部11a的中心孔11d呈放射状形成有狭缝11e,由此能使中心孔11d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将轴4可靠地压入。并且,利用第一突部18a、第二突部18b和第三突部18c构成突部18,利用该突部18实现绝缘体11的落位稳定性和对砝码16的位置的限制。
如图2~图4所示,通过用上述的绝缘体11从上下方对铁心10进行夹持,并从上下成对的绝缘体11的臂包覆部11b的上方卷绕线圈17,从而能使线圈17与铁心10电绝缘。并且,线圈17的端部与从转换器片13延伸的竖片部13a接线。另外,竖片部13a从转换器支架12的凸缘部12a向铁心10中的形成在相邻的臂部10a间的铁心槽S突出。
另外,通过使绝缘体11的中心部11a形成为圆台形状,在使线圈17的端部与转换器片13的竖片部13a接线时,能够沿中心部11a的倾斜面A缠绕线圈17。由此,线圈17的缠绕容易进行,并且,在缠绕线圈17时,不必对线圈17施加过度的张力,因此能够不会使由手动作业实现的接线断线地进行该接线作业。另外,即使在将线圈17卷绕在铁心10的臂部10a上的情况下,由于线圈17沿中心部11a的倾斜面A滑落,因此能够将线圈17可靠地卷绕在臂部10a上。
如图9~图13所示,相对于通过轴线L(参照图4)的平面呈对称形状的砝码16由如下部分构成:柱状的主体部16A,其插入在铁心10的形成在相邻的臂部10a间的铁心槽S(参照图4)内;扩张部16B,其设置在主体部16A的端部,且配置在相邻的臂部10a的齿部10b的表面。并且,扩张部16B以恒定的高度H和宽度W从主体部16A的一端部沿周向突出。
主体部16A具有:最外周面16c,其形成为截面大致为六边形的柱状,且与通过轴线L的对称平面Q(参照图3)交叉;外周面16d,其从最外周面16c的端部沿齿部10b的内周面10c(参照图4)延伸;最内周面16e,其与通过轴线L的对称平面Q交叉;内周面16f,其从最内周面16e的端部向齿部10b的内周面10c(参照图4)延伸。
另外,主体部16A的最外周面16c和扩张部16B的外周面16g位于同一曲面上。并且,如图4所示,最外周面16c和外周面16g不从铁心10的齿部10b的圆弧状的外周面露出。另外,齿部10b的内周面10c与砝码16的主体部16A的外周面16d面接触,在两者面接触的部位涂覆有粘接剂G。另外,砝码16的扩张部16B也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于齿部10b。
另外,在将振动电动机1组装时,通过使铁心10的齿部10b的内周面10c与砝码16的主体部16A的外周面16d面接触,并使砝码16的扩张部16B与绝缘体11的第一突部18a抵接,从而来防止砝码16向径向内侧歪斜。
在该振动电动机1中,在绝缘体11设置有突部18,该突部18位于位于比砝码16的设置在主体部16A的端部的扩张部16B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对扩张部16B的径向的移动进行限制,此外,还利用绝缘体11的突部18对砝码16向径向内侧的歪斜进行支承,因此,在使用振动电动机时,能够避免只利用焊接或粘接剂对施加于砝码16的向径向内侧的力进行支承的那种情况,从而使砝码16的固定强度不会逐渐降低。
特别是,当砝码16使用钨且铁心10使用铁时,熔点的不同使接合的可靠性下降,在利用粘接剂的情况下,粘接剂本身的粘接强度发生历时老化,因此,在形成为利用绝缘体11的突部18对砝码16向径向内侧的歪斜进行支承的结构时,能够可靠地防止砝码的脱离。
另外,在组装振动电动机1时,若砝码16容易发生歪斜,则容易发生由焊接、粘接剂引发的砝码16的固定失误,导致固定强度的可靠性下降,但这种情况也能避免。并且,不必利用线圈17对砝码16的歪斜进行支承,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因砝码16与线圈17接触而发生的线圈17的断线。另外,绝缘体11的突部18在组装振动电动机1时作为砝码16的位置限制部发挥功能,因此也使组装作业性变得良好。
如图4所示,突部18通过与砝码16的扩张部16B的周向上的自由端部16a抵接,能够对砝码16的周向的移动进行限制。若采用这种突部18,则能在组装振动电动机1时更加可靠地对砝码16的位置进行限制,使由焊接、粘接剂引发的砝码16的固定失误不易发生,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固定强度的可靠性。
另外,相对于将铁心10的齿部10b的两个自由端连接的直线P,突部18配置在径向的外侧。当采用这种结构时,在将线圈17卷绕于铁心10的臂部10a时,能够避免绝缘体11的突部18成为障碍,而且能够避免因突部18的存在而使将线圈17卷绕于臂部10a时的卷绕量变窄。此外,能够利用突部18对线圈17的卷绕位置的端部进行可靠的控制,由此使线圈17的卷绕可靠地进行,由于在扁平的振动电动机1中砝码设置空间非常少,因此,能够在较少的容积中可靠地确保砝码设置空间。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虽未图示,但第一突部18a也可以沿砝码16的扩张部16B的内周面16h(参照图4)延伸。
以上,对本发明的振动电动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各种说明,能够将该振动电动机1装载在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等便携式通信设备中,而能利用为呼叫功能等的振动产生源。另外,通过将振动电动机1装载在游戏设备中而依据游戏的进展情况使振动电动机1进行驱动,能够将振动电动机1利用为使操作者用身体感觉到身临其境之感的振动产生源。
如图14所示,能够将振动电动机1装载在智能手机110的筐体内部而形成具有振动通知功能的便携式通信设备。通过将智能手机110的电路基板111与振动电动机1电连接,能够将振动电动机1利用为振动产生源。例如当有电话打来时,在进行了操作时产生振动。
另外,如图15所示,能够将振动电动机1装载在游戏机的控制器120的筐体内部而形成具有振动通知功能的游戏设备。通过将控制器120的电路基板121与振动电动机1电连接,能够将振动电动机1利用为振动产生源。游戏设备也可以是便携型游戏机主体、弹子球游戏的手柄等。根据游戏的进展情况使这些设备振动,以使操作者用身体感受到身临其境之感。

Claims (3)

1.一种振动电动机,在具有呈放射状配置的臂部和设置于所述臂部的端部的齿部在内的铁心的表面配置有由电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体,从配置在所述臂部上的所述绝缘体的上方卷绕线圈,并在相邻的所述臂部间的铁心槽内配置有砝码,其特征在于,
所述砝码包括:
主体部,该主体部插入在所述铁心槽内;以及
扩张部,该扩张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端部,且配置在相邻的所述臂部的所述齿部上,
在所述绝缘体设置有突部,该突部位于比所述扩张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对所述扩张部的径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部通过与所述砝码的所述扩张部的周向上的自由端部抵接,对所述砝码的周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部相对于将所述铁心的所述齿部的两端连接的直线配置在径向上的外侧。
CN201310566041.2A 2012-11-16 2013-11-13 振动电动机 Active CN1038253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2431 2012-11-16
JP2012252431A JP5764110B2 (ja) 2012-11-16 2012-11-16 振動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5384A CN103825384A (zh) 2014-05-28
CN103825384B true CN103825384B (zh) 2017-10-24

Family

ID=50727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66041.2A Active CN103825384B (zh) 2012-11-16 2013-11-13 振动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69025B2 (zh)
JP (1) JP5764110B2 (zh)
CN (1) CN103825384B (zh)
TW (1) TW20142186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08503A1 (de) * 2019-04-02 2020-10-08 Wacker Neuson Produktion GmbH & Co. KG Schwingungserreger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von Schwingungen und/oder Vibratione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35605Y (zh) * 2006-07-28 2007-08-15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马达定子的绝缘架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79995A (ja) * 1994-08-31 1996-03-2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モータの回転子
JP2001070884A (ja) * 1999-09-03 2001-03-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小型整流子モータ
JP2002219411A (ja) 2001-01-25 2002-08-0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振動発生用モータ
JP2003164804A (ja) * 2001-11-30 2003-06-10 Hosiden Corp 振動モータ
JP2003181379A (ja) * 2001-12-17 2003-07-02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振動発生用モータ
CN102017368B (zh) * 2008-04-30 2013-05-29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振动电动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35605Y (zh) * 2006-07-28 2007-08-15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马达定子的绝缘架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39051A1 (en) 2014-05-22
JP5764110B2 (ja) 2015-08-12
CN103825384A (zh) 2014-05-28
TW201421867A (zh) 2014-06-01
US9369025B2 (en) 2016-06-14
JP2014103715A (ja) 2014-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00245B1 (en) Vibration motor
KR101095099B1 (ko) 편평형 진동모터
KR101406207B1 (ko) 브러시리스 직류 진동모터
US7023114B2 (en) Vibration motor and its board mounting structure
CN206517275U (zh) 振动马达、带振动部基板以及无声报知装置
US8513844B2 (en) Motor
CN103825384B (zh) 振动电动机
US20170246664A1 (en) Vibration motor
CN207010515U (zh) 振动马达
JP6731205B2 (ja) 振動モータ
JP2011167024A (ja)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8084906B2 (en) Brushless motor including thrust cover for holding thrust plate
US11025147B2 (en) Vibration motor
CN208479318U (zh) 马达
JP3796238B2 (ja) モールド型偏心ロータと同ロータを備えた軸方向空隙型コアレス振動モータ
KR101807550B1 (ko) 브러시리스 직류 진동 모터
JP2016025679A (ja) ブラシ付き直流モータ
CN209516840U (zh) 马达
JP2013010074A (ja) 振動発生器
JP6049678B2 (ja) モータ
JP4958940B2 (ja) モータ
KR101113531B1 (ko) 코일 접속부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모터
US7088022B2 (en) Axial air-gap vibration motor
TWI699946B (zh) 馬達定子製造方法及馬達定子
CN209642420U (zh)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