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4822B - 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4822B
CN103824822B CN201310418294.5A CN201310418294A CN103824822B CN 103824822 B CN103824822 B CN 103824822B CN 201310418294 A CN201310418294 A CN 201310418294A CN 103824822 B CN103824822 B CN 103824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radiator
branch
central axis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182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4822A (zh
Inventor
山下隆正
中江伸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24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4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4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4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67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gases, e.g. ai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36Selection of materials, or shaping, to facilitate cooling or heating, e.g. heatsinks
    • H01L23/367Cooling facilitated by shape of device
    • H01L23/3672Foil-like cooling fins or heat sin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各散热片具有与所述芯部连接并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主片、和从所述主片的径向外侧的末端即分支点分支并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一对支片。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中的沿周向邻接的三个散热片的每一个中,沿所述中心轴线观察到的所述主片的末端部的宽度,以比一对支片的扩展角大的角度向径向外侧扩展。在三个散热片中,中央散热片的所述分支点距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与另两个散热片的各分支点距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之差,在所述中央散热片的所述主片的根部的宽度以上。

Description

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冷却搭载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的冷却装置而使用散热风扇。散热风扇是传导来自中央处理器(CPU)的热量的金属制的散热器、和风扇的组合。散热器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散热片。通过风扇向散热器送风,从而使从中央处理器(CPU)传导给散热器的热量被高效地释放。
在日本特许公开公报2009-206404号以及日本特许公开公报2004-336031号中,公开了在径向外侧被分支成两个部位的散热片。并且,在日本特许公开公报2008-91644号中,公开了在径向外侧被分支成三个支片的散热片。
然而,各散热片在径向外侧被分支成两个支片的散热器中,将全部的散热片的分支点配置在内侧来增大表面积。这样的话,考虑是为了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但是,在这样的散热器中,散热片的支片间的间隙的宽度或者散热片间的间隙的宽度就会变窄。如果这些间隙的宽度变得过窄的话,将阻碍风扇的气流,从而不能够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防止散热片的支片间的间隙的宽度以及散热片间的间隙的宽度变得过窄,从而能够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作为主要目的之一。
本发明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所述散热器具有:
多个散热片,所述多个散热片以朝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沿周向排列,且分别为沿径向以及上下方向扩展的薄板状;以及
芯部,其连接并支承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内侧,
所述多个散热片分别具有:
主片,其与所述芯部连接,并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
一对支片,所述一对支片从所述主片的径向外侧的末端即分支点沿周向分支并向径向外侧延伸,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中的沿周向邻接的三个散热片的每一个中,沿所述中心轴线观察到的所述主片的包括所述末端在内的末端部的宽度,以比所述一对支片的扩展角大的角度向径向外侧扩展,
在所述三个散热片中,中央散热片的所述分支点距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与另两个散热片的各所述分支点距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之差,在所述中央散热片的所述主片的根部的宽度以上。
优选为,在三个散热片中分支点位于最内侧的最内分支散热片中,一对支片的末端间的距离除以支片的长度所得的值,比三个散热片中的邻接于最内分支散热片的散热片的值小。
优选为,在最内分支散热片中,一对支片间的、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任意半径位置处的距离,除以支片的从分支点到任意半径位置的沿径向的长度所得的值,比三个散热片中的邻接于最内分支散热片的散热片的值小。
优选为,在三个散热片中分支点位于最内侧的最内分支散热片中,将一对支片的相互对置的两个面上的、与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任意半径的圆相交的两个交点、与分支点连接所得到的两条线段所成的角度,比三个散热片中的邻接于最内分支散热片的散热片的角度小。
优选为,在多个散热片中的每一个中,沿中心轴线观察到的主片的末端部的宽度,以比一对支片的扩展角大的角度向径向外侧扩展,在多个散热片中由相邻的两个散热片构成的各个组合中,一方的散热片的分支点距中心轴线的距离、与另一方的散热片的分支点距中心轴线的距离之差,在一方的散热片的主片的根部的宽度以上。
优选为,中央散热片与另两个散热片的各个之间的、支片的末端间的距离,比三个散热片的每一个的一对支片的末端间的距离大。
优选为,多个散热片的、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规定的半径以内的部位,向下方突出,三个散热片中分支点位于最内侧的最内分支散热片的分支点,位于规定的半径以内的位置。
优选为,沿中心轴线观察到的各支片的宽度,在径向的全长上是固定的。
优选为,多个散热片向径向外侧径直地延伸。
优选为,芯部的中央部包括铜合金,芯部的外缘部以及多个散热片包括铝合金。
优选为,散热器通过利用了分割用模具以及散热器制造用模具的挤出成型或拉拔成型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例示的散热器,能够防止散热片的支片间的间隙的宽度以及散热片间的间隙的宽度变得过窄的同时,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散热风扇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散热器的仰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散热器的一部分的图。
图4是放大表示散热器的一部分的图。
图5是表示散热器的其他例子的仰视图。
图6是表示散热器的又一例子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散热风扇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上侧简称为“上侧”,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不表示组装到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与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图1是表示本发明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风扇1的主视图。散热风扇1是被安装在电脑等的内部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热源上、且通过散热器2来扩散由热源传导来的热量从而冷却热源的冷却装置。
散热风扇1具有散热器2、风扇3、安装部4和多个固定销5。散热器2的下侧的表面与热源接触,从而使热量从热源传导至散热器2。风扇3为轴流风扇,并配置在散热器2的上侧。风扇3向散热器2送风,从而冷却散热器2。安装部4将风扇3固定于散热器2。多个固定销5用于安装散热风扇1。散热器2以及风扇3的中心轴线,与散热风扇1的中心轴线J1一致。
风扇3包括静止部31和旋转部32。静止部31通过安装部4固定于散热器2。旋转部32配置在静止部31的下侧,且被轴承机构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31旋转。旋转部32包括由树脂制造的叶轮321。叶轮321包括杯部322和多个叶片323。杯部322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带底的大致圆筒状。多个叶片323固定于杯部322的外周面,并从外周面呈放射状延伸。杯部322与多个叶片323作为一个部件而形成。在杯部322的内侧配置有所述的轴承机构、静止部31的定子以及旋转部32的转子磁铁。驱动风扇3时,叶轮321旋转,从而向散热器2送风。
图2是表示散热器2的仰视图。散热器2包括多个散热片21和圆柱状的芯部24。多个散热片21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沿周向大致等间距地排列。即,多个散热片21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如上所述,中心轴线J1朝向图1的散热风扇1的上下方向。各散热片21为沿径向以及上下方向扩展的薄板状。
芯部24包括作为外缘部的圆筒部241和中央部242。圆筒部241连接且支承多个散热片21的内侧。中央部242的外周面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筒面。中央部242插入圆筒部241内从而被固定。例如,中央部242通过热压配合而固定在圆筒部241内。中央部242的下表面243位于比圆筒部241的下表面稍靠下方的位置。中央部242的下表面243为与中心轴线J1垂直且为平滑的面,下表面243与中央处理器(CPU)等热源接触。中央部242包括铜合金。圆筒部241以及多个(全部的)散热片21包括铝(Al)合金。
圆筒部241以及多个散热片21通过利用了散热器制造用模具的挤出成型而被作为一个部件形成。在挤出成型时,首先,准备铝合金制的圆柱状的毛坯。毛坯被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而软化。接着,将毛坯挤入分割用模具。由此,圆柱状的毛坯在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被等角度间隔地分割,从而取得多个分割材料。此时,通过分割用模具,将毛坯的中心轴线附近的圆柱状的部位分离。因此,多个分割材料的集合为圆筒状。将多个分割材料挤入散热器制造用模具。其结果是,由各分割材料分别形成圆筒部241的一部分以及一部分的散热片21(沿周向邻接的两个以上的散热片21)。
通过了散热器制造用模具的多个分割材料互相接触从而接合。由此,圆筒部241以及多个散热片21作为一个部件而形成。实际上,毛坯按分割用模具以及散热器制造用模具的顺序被连续挤入。圆筒部241以及多个散热片21也可以通过利用了分割用模具以及散热器制造用模具的拉拔成型而形成。并且,中央部242也可以与圆筒部241以及多个散热片21作为一个部件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部242也由铝合金形成。当然,也可以另行制造铝合金制的中央部242,并固定在铝合金制的圆筒部241内。
各散热片21包括主片22和一对支片23。主片22与芯部24连接,并向径向外侧延伸。一对支片23从主片22的径向外侧的末端沿周向分支并向径向外侧延伸。支片23的末端与中心轴线J1之间的距离,在大部分散热片21上为固定的设定长度LE。更详细地说是,如图2中的两点划线所示,在使一边比设定长度LE的两倍稍短的正方形29的中心处于中心轴线J1的假想情况下,位于正方形29的各边的中央附近的支片23的末端配置在该边上。即,位于正方形29的各边的中央附近的支片23的末端与中心轴线J1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长度LE。以下所述的散热片21的形状的详细说明是以支片23的末端与中心轴线J1之间的距离为设定长度LE的散热片21作为对象。对于末端位于正方形29的各边的中央附近的散热片21,在假定将支片23延长到设定长度LE的情况下,适用于以下的内容。
图3是放大表示散热器2的一部分的图。主片22从芯部24的圆筒部241沿径向径直延伸。在主片22中,一对支片23附近的部位为末端部222。如图3所示在沿中心轴线J1观察时,在主片22中,从芯部24侧的根部到末端部222之前的部位223的宽度W1是固定的。即,主片22的该部位223的周向宽度是固定的。以下,将主片22的该部位223称为“主片主体223”。另外,在主片22与芯部24连接的部分,虽然由于制造上的理由而角部带有圆形,但是除了带有圆形的角部外,主片22的根部是最接近芯部24的主片22的部位。
在主片22中,末端部222的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变宽。末端部222的宽度的朝向径向外侧扩展的角度θ5在径向上是固定的。并且,末端部222扩展的角度θ5在所有的散热片21中大致相同。末端部222与一对支片23连接。一对支片23的相互对置的两个面231为连续的一个面。在这一个面中最接近末端部222侧的位置为分支点221。即,在这一个面中最接近中心轴线J1的位置为分支点221。以下,将分支点221作为主片22的末端。末端部222包括主片22的末端。分支点221为支片23的在径向上的起点位置。并且,将一对支片23的相互对置的两个面231均称为“对置面231”。
在多个散热片21中由相邻的两个散热片21构成的各组合中,一方的散热片21的分支点221距中心轴线J1的距离,与另一方的散热片21的分支点221距中心轴线J1的距离不同。更详细地说是,在多个散热片21中每隔一个存在的散热片21的分支点221,离中心轴线J1为距离R1。并且,剩余的散热片21的分支点221离中心轴线J1为距离R2,其中距离R2大于距离R1。因此,在由沿周向邻接的三个散热片21构成的任意组合中,中央散热片21的分支点221距中心轴线J1的距离,与另两个散热片21的各自的分支点221距中心轴线J1的距离不同。距离R2与距离R1之差在主片22的根部的宽度W1以上。实际上,该差比根部的宽度W1大得多。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分支点221配置在内侧的散热片21,即,分支点221离中心轴线J1为距离R1的散热片21称为“内侧分支散热片21”。并且,将分支点221配置在外侧的散热片21,即,分支点221离中心轴线J1为距离R2的散热片21称为“外侧分支散热片21”。在图3的散热器2中,内侧分支散热片21的主片22的末端部222与外侧分支散热片21的主片主体223沿周向邻接。另外,由于散热器2的设计或制造上的制约等,也可一部分的内侧分支散热片21沿周向邻接或一部分的外侧分支散热片21沿周向邻接。
在各散热片21中,一对支片23分别从主片22的末端部222沿径向径直延伸。沿中心轴线J1观察到的各支片23的宽度在径向的全长上是固定的。即,支片23的周向的宽度是固定的。一对支片23的对置面231之间的间隔,即,一对支片23之间的间隔随着向径向外侧逐渐增大。并且,相邻的两个散热片21的支片23之间的间隔也朝径向外侧逐渐增大。
在此,假想有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任意半径R的圆C(在图3中用两点划线表示)。半径R比外侧分支散热片21中的距离R2大,并在设定长度LE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在内侧分支散热片21中,将两个对置面231上的与该圆C相交的两个交点、和分支点221连接而成的两条线段所形成的角度θ1称为“线段夹角θ1”。并且,在外侧分支散热片21中,将两个对置面231上的与该圆C相交的两个交点、和分支点221连接而成的两条线段所形成的角度θ2称为“线段夹角θ2”。另外,排除掉所述线段与中心轴线J1垂直、且这两个交点在末端部222附近的情况。在图3的散热器2中,这两个交点位于对置面231中的平行于径向以及轴向的区域内。内侧分支散热片21的线段夹角θ1比外侧分支散热片21的线段夹角θ2小。并且,随着半径R增大,线段夹角θ1、θ2逐渐减小。
并且,在一对支片23的两个对置面231中,存在有沿支片23距离分支点221为任意距离的点。将对置面231的该点上的两条切线所形成的角度,定义为一对支片23的扩展角。另外,排除掉这两条切线垂直于中心轴线J1、且这两条切线与对置面231的切点处于末端部222附近的情况。在图3的散热器2中,该切点位于对置面231的与径向以及轴向平行的区域内。
在图3的散热器2中,内侧分支散热片21的扩展角θ3是固定的,且外侧分支散热片21的扩展角θ4也是固定的。外侧分支散热片21的扩展角θ4比内侧分支散热片21的扩展角θ3大。内侧分支散热片21的扩展角θ3以及外侧分支散热片21的扩展角θ4这两者都小于末端部222扩展的角度θ5。换句话说,在各散热片21中,主片22的末端部222的宽度以大于一对支片23的扩展角θ3、θ4的角度θ5向径向外侧扩展。由此,能够防止与末端部222连接的一对支片23间的间隙的宽度变得过窄。另外,优选末端部222在末端的最大宽度为支片23的宽度的三倍以上。
但是,为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优选将分支点配置在内侧来增大散热片的表面积。因此,假设具有将所有散热片的分支点配置在芯部附近,且从分支点到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的比较例的散热器。在比较例的散热器中,主片的末端部沿周向邻接。末端部的宽度以大于一对支片的扩展角的角度扩展。其结果是,末端部的散热片间的间隙的宽度,即,末端部间的间隙变得过窄,从而发生在该间隙中阻碍来自风扇的气流的问题。并且,在使用模具通过挤出成型或拉拔成型制造比较例的散热器的情况下,形成散热片间的所述间隙的模具的部位的宽度,即,模具的该部位的厚度变得过薄。其结果是,发生模具的该部位的强度下降,从而产生模具的耐久性下降的问题。另外,假设在使主片的末端部的宽度以与一对支片的扩展角相同的角度扩展的情况下,由于将分支点配置在内侧,一对支片间的间隙的宽度将变得过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样发生阻碍来自风扇的气流的问题,以及散热器制造用模具的耐久性下降的问题。
对此,在图3的散热器2中由周向上邻接的三个散热片21构成的任意组合中,中央散热片21的分支点221距中心轴线J1的距离、与另两个散热片21的各自的分支点221距中心轴线J1的距离是不同的。由此,能够防止宽度急剧增大的末端部222在周向邻接,并能够防止散热片21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变得过窄。其结果是,能够回避阻碍来自风扇气流的问题,且能够增大散热片21的表面积,从而提高散热器2的散热效率。并且,能够防止散热器制造用模具的耐久性下降。
并且,对于任意的半径R,内侧分支散热片21的线段夹角θ1都比外侧分支散热片21的线段夹角θ2小。因此,限制了内侧分支散热片21的一对支片23扩展的角度。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回避从分支点221到外缘部之间的、散热片21间的间隙的宽度变得过窄的设计。
在散热器2中,多个散热片21的、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规定的半径以内的部位向下方突出。即,如图1所示,散热器2包括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20。并且,图3的内侧分支散热片21的分支点221位于该规定的半径以内的位置。因此,突出部20包括内侧分支散热片21的支片23的一部分。这样,能够通过增大配置在离中央处理器(CPU)等热源极其近的位置的突出部20的表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器2的散热效率。另外,在将散热风扇1安装于主板的状态下,由于在与中央处理器(CPU)接触的突出部20的周围不存在散热器2,因此能够避免与主板上的各种电子零件发生干涉。
在此,如图4所示,在分支点221离中心轴线J1为距离R1的内侧分支散热片21中,用α1表示一对支片23的末端间的距离D1除以支片的长度L1所得到的值。并且,在分支点221离中心轴线J1为距离R2的外侧分支散热片21中,用α2表示一对支片23的末端间的距离D2除以支片的长度L2所得到的值。在关注支片23的末端的情况下,α1以及α2都为表示一对支片23的扩展程度的指标值。在散热器2中,内侧分支散热片21的α1比外侧分支散热片21的α2小。换句话说,使用支片23的末端与中心轴线J1间的距离的设定长度LE,使其满足((D1/(LE-R1))<(D2/(LE-R2))。这样,内侧分支散热片21的一对支片23的扩展比外侧分支散热片21的扩展小。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回避散热器2的外缘部的散热器21间的间隙的宽度变得过窄的设计。
并且,在内侧分支散热片21中,用α3表示一对支片23间的、在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任意半径R的位置处的距离D3,除以支片23的、从分支点221到该任意半径R的位置的沿径向的长度L3所得的值。在此,长度L3为该半径R、与内侧分支散热片21的中心轴线J1与分支点221间的距离R1之差。后面所述的长度L4也是同样。并且,在外侧分支散热片21中,用α4表示一对支片23间的、在该半径R的位置处的距离D4,除以支片23的、从分支点221到该半径R的位置的长度L4所得的值。α3以及α4都为表示一对支片23的、从分支点221到支片23的末端间的各半径位置处的扩展程度的指标值。在散热器2中,内侧分支散热片21的α3小于外侧分支散热片21的α4。即,满足(D3/(R-R1))<(D4/(R-R2))。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回避从分支点221到外缘部之间的、散热片21间的间隙的宽度变得过窄的设计。
并且,在散热器2中,内侧分支散热片21的一对支片23的末端间的距离D1与外侧分支散热片21的一对支片23的末端间的距离D2大体相等。由此,能够实现在周向均匀的散热。优选相邻的两个散热片21间的、支片23的末端间的距离D5,与内侧分支散热片21以及外侧分支散热片21的所述距离D1、D2相等,或者稍微比所述距离D1、D2大。由此,能够增大散热器制造用模具中的位于散热片21之间的比较长的部位的根部的宽度。其结果是,能够确保散热器制造用模具的一定的耐久性。
图5是表示其他例子所涉及的散热器2a的仰视图。在图5的散热器2a中,主片22的形状与图2的散热器2的主片22的形状不同。其他的结构与图2相同,并赋予相同的符号。
在图5的散热器2a中,主片22的从芯部24侧的根部到分支点221的整体的宽度以固定的角度扩展。更详细地说是,在多个内侧分支散热片21中,主片22的宽度以固定的角度θ6向径向外侧扩展。并且,在多个外侧分支散热片21中,主片22的宽度以与所述角度θ6不同的固定的角度θ7向径向外侧扩展。角度θ7比角度θ6小。
在内侧分支散热片21中,一对支片23的扩展角小于主片22扩展的角度θ6。换句话说,主片22的包括末端部222在内的整体的宽度,以比一对支片23的扩展角大的角度θ6向径向外侧扩展。外侧分支散热片21的主片22的包括末端部222在内的整体的宽度,也以比一对支片23的扩展角稍大的角度θ7向径向外侧扩展。由此,能够防止各散热片21的一对支片23间的间隙的宽度变得过窄。
并且,在由周向邻接的三个散热片21构成的任意组合中,对于分支点221距中心轴线J1的距离,中央散热片21与另两个散热片不同。由此,能够防止散热片21间的间隙的宽度变得过窄。其结果是,能够在回避阻碍来自风扇气流的问题的同时,增大散热片21的表面积,从而提高散热器2a的散热效率。并且,能够防止散热器制造用模具的耐久性的下降。
图6是表示又一例子所涉及的散热器2b的仰视图。图2的散热器2的多个散热片21向径向外侧径直地延伸,相对于此,图6的散热器2b中的多个散热片21弯曲延伸。在散热器2b的多个内侧分支散热片21中,主片22的末端部222的宽度以固定的角度θ8向径向外侧扩展。并且,在多个外侧分支散热片21中,主片22的末端部222的宽度以与所述角度θ8不同的角度θ9向径向外侧扩展。角度θ9比角度θ8小。
在内侧分支散热片21中,一对支片23的扩展角小于主片22扩展的角度θ8。换句话说,内侧分支散热片21的主片22的末端部222的宽度,以比一对支片23的扩展角大的角度θ8向径向外侧扩展。外侧分支散热片21的主片22的末端部222的宽度,也以比一对支片23的扩展角大的角度θ9向径向外侧扩展。由此,能够防止各散热片21的一对支片23间的间隙的宽度变得过窄。
并且,在由周向邻接的三个散热片21构成的任意组合中,对于分支点221距中心轴线J1的距离,中央散热片21与另两个散热片21也不同。由此,能够防止散热器21间的间隙的宽度变得过窄。其结果是,能够回避阻碍来自风扇的气流的问题的同时,增大散热片21的表面积,从而提高散热器2b的散热效率。并且,能够防止散热器制造用模具的耐久性的下降。另外,在图6的散热器2b中,没有设置突出部。当然,也可在散热器2b中设置突出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在散热器2、2a、2b中,也可以只在多个散热片21中由在周向邻接的三个散热片21构成的一个组合中,末端部222的宽度以比一对支片23的扩展角大的角度向径向外侧扩展。即,在散热器2、2a、2b中,包括由这样的三个散热片21构成的至少一个组合。在这种情况下,重点在于,这三个散热片21中中央散热片21的分支点距中心轴线J1的距离、与另两个散热片21的各自的分支点221距中心轴线J1的距离不同。由此,能够防止散热片21的支片23间的间隙的宽度以及散热片21间的间隙的宽度变得过窄的同时,提高散热器2、2a、2b的散热效率。
此时,中央散热片21的分支点221距中心轴线J1的距离、与另两个散热片21的各自的分支点221距中心轴线J1的距离之差,也可在中央散热片21的主片22的根部的宽度以上。优选地是,所述差在该根部的宽度的两倍以上,更优选地是4倍以上。从增大这三个散热片21的表面积的观点考虑,优选所述差在散热片21的径向的全长的一半以下。并且,优选上述中央散热片21、与上述另两个散热片21的各个之间的支片23的末端间的距离、比各散热片21的一对支片23的末端间的距离大。由此,能够增大散热器制造用模具的位于散热片21间的比较长的部位的根部的宽度。这三个散热片21的分支点221距中心轴线J1的距离也可以互不相同。即,分支点221距中心轴线J1的距离也可以为三种以上。
接着,将这三个散热片21中的分支点221位于最内侧的散热片21作为最内分支散热片21,来对最内分支散热片21与邻接于该最内分支散热片21的散热片21的关系进行叙述。优选地是,最内分支散热片21与邻接于该最内分支散热片21的散热片21的关系,与所述实施方式的内侧分支散热片21与外侧分支散热片21的关系相同。即,优选最内分支散热片21的、一对支片23的末端间的距离除以支片23的长度所得到的值、比这三个散热片21中的邻接于该最内分支散热片21的散热片21的所述值小。更优选地是,最内分支散热片21的、一对支片23间的在任意的半径位置处的距离,除以支片23的从分支点221到该半径位置的长度所得的值,比该邻接的散热片21的所述值小。
并且,在最内分支散热片21中,将一对支片23的互相对置的两个面上的、与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任意半径的圆相交的两个交点,与分支点221连接所得到的两条线段所形成的角度,作为线段夹角。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最内分支散热片21的线段间夹角,小于邻接于该最内分支散热片21的散热片21的线段间夹角。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回避散热片21间的间隙的宽度变得过窄的设计。
并且,在最内分支散热片21的分支点221位于比突出部20的半径靠近内侧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器2的散热效率。
也可以通过在从散热器制造用模具取出毛坯的同时,使从散热器制造用模具取出的材料以散热器制造用模具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扭转,来制造散热器。在这样的散热器中,薄板状的各散热片在沿径向以及上下方向扩展的同时,相对于轴向倾斜。
若主片22的末端部222的宽度以比支片23的扩展角大的角度向径向外侧扩展的话,末端部222扩展的角度也可沿径向逐渐变化。并且,根据散热器2、2a、2b的设计,支片23的宽度也可沿径向变化。散热器也可由除铝合金以及铜合金以外的材料形成。
所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的结构只要不互相矛盾也可进行适当的组合。
本发明可利用于具有散热器的各种散热风扇。并且,也可利用于散热风扇以外的散热器。

Claims (11)

1.一种散热器,
所述散热器具有:
多个散热片,所述多个散热片以朝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沿周向排列,且分别为沿径向以及上下方向扩展的薄板状;以及
芯部,其连接并支承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内侧,
所述多个散热片分别具有:
主片,其与所述芯部连接,并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
一对支片,所述一对支片从所述主片的径向外侧的末端即分支点沿周向分支并向径向外侧延伸,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中的沿周向邻接的三个散热片的每一个中,沿所述中心轴线观察到的所述主片的包括所述末端在内的末端部的宽度,以比所述一对支片的扩展角大的角度向径向外侧扩展,
在所述三个散热片中,中央散热片的所述分支点距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与另两个散热片的各所述分支点距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之差,在所述中央散热片的所述主片的根部的宽度以上,
在所述三个散热片中所述分支点位于最内侧的最内分支散热片中,所述一对支片的末端间的距离除以支片的长度所得的值,比所述三个散热片中的邻接于所述最内分支散热片的散热片的所述值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最内分支散热片中,所述一对支片间的、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任意半径位置处的距离,除以支片的从所述分支点到所述任意半径位置的沿径向的长度所得的值,比所述三个散热片中的邻接于所述最内分支散热片的散热片的所述值小。
3.一种散热器,
所述散热器具有:
多个散热片,所述多个散热片以朝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沿周向排列,且分别为沿径向以及上下方向扩展的薄板状;以及
芯部,其连接并支承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内侧,
所述多个散热片分别具有:
主片,其与所述芯部连接,并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
一对支片,所述一对支片从所述主片的径向外侧的末端即分支点沿周向分支并向径向外侧延伸,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中的沿周向邻接的三个散热片的每一个中,沿所述中心轴线观察到的所述主片的包括所述末端在内的末端部的宽度,以比所述一对支片的扩展角大的角度向径向外侧扩展,
在所述三个散热片中,中央散热片的所述分支点距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与另两个散热片的各所述分支点距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之差,在所述中央散热片的所述主片的根部的宽度以上,
在所述三个散热片中所述分支点位于最内侧的最内分支散热片中,将所述一对支片的相互对置的两个面上的、与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任意半径的圆相交的两个交点、与所述分支点连接所得到的两条线段所成的角度,比所述三个散热片中的邻接于所述最内分支散热片的散热片的所述角度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中的每一个中,沿所述中心轴线观察到的所述主片的所述末端部的宽度,以比所述一对支片的扩展角大的角度向径向外侧扩展,
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中由相邻的两个散热片构成的各个组合中,一方的散热片的所述分支点距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与另一方的散热片的所述分支点距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之差,在所述一方的散热片的所述主片的根部的宽度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散热片与所述另两个散热片的各个之间的、支片的末端间的距离,比所述三个散热片的每一个的所述一对支片的末端间的距离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片的、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规定的半径以内的部位,向下方突出,
所述三个散热片中所述分支点位于最内侧的最内分支散热片的所述分支点,位于所述规定的半径以内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中心轴线观察到的各支片的宽度,在径向的全长上是固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片向径向外侧径直地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部的中央部包括铜合金,所述芯部的外缘部以及所述多个散热片包括铝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通过利用了分割用模具以及散热器制造用模具的挤出成型或拉拔成型而形成。
11.一种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散热器;以及
风扇,其向所述散热器送风。
CN201310418294.5A 2012-11-19 2013-09-13 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 Active CN103824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2871 2012-11-19
JP2012252871A JP2014103184A (ja) 2012-11-19 2012-11-19 ヒートシンクおよびヒートシンクファ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4822A CN103824822A (zh) 2014-05-28
CN103824822B true CN103824822B (zh) 2017-06-20

Family

ID=501785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69972.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66181U (zh) 2012-11-19 2013-09-13 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
CN201310418294.5A Active CN103824822B (zh) 2012-11-19 2013-09-13 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69972.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66181U (zh) 2012-11-19 2013-09-13 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52073B2 (zh)
JP (1) JP2014103184A (zh)
CN (2) CN20346618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98116B2 (en) * 2010-07-16 2013-07-30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Heat sink for power circuits
JP2014103184A (ja) * 2012-11-19 2014-06-05 Nippon Densan Corp ヒートシンクおよびヒートシンクファン
NO340559B1 (en) * 2015-01-15 2017-05-15 A Markussen Holding As Heat exchanger
KR101783372B1 (ko) * 2016-06-10 2017-09-29 아림산업 주식회사 엘이디 전구용 히타싱크와 그 제조방법
JP1652894S (zh) 2019-01-17 2020-02-17
US11204204B2 (en) * 2019-03-08 2021-12-2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Acoustic absorber with integrated heat sink
US11453160B2 (en) 2020-01-24 2022-09-27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Method of building a heat exchanger
US11441850B2 (en) * 2020-01-24 2022-09-13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Integral mounting arm for heat exchanger
US11460252B2 (en) 2020-01-24 2022-10-04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Header arrangement for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heat exchanger
US11703283B2 (en) 2020-01-24 2023-07-18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Radial configuration for heat exchanger core
WO2023287384A1 (en) * 2021-07-14 2023-01-19 Hi̇ti̇t Üni̇versi̇tesi̇ Rektörlüğü A heat sink with tree-structured fi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0035A (zh) * 2006-10-02 2008-04-0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散热器和冷却设备
CN101203117A (zh) * 2006-12-13 2008-06-1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203466181U (zh) * 2012-11-19 2014-03-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14415B1 (en) * 2003-03-13 2004-03-30 Intel Corporation Split fin heat sink
US6779593B1 (en) 2003-04-30 2004-08-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igh performance cooling device with heat spreader
US6937473B2 (en) * 2003-06-30 2005-08-30 Intel Corporation Heatsink device and method
TWM246685U (en) * 2003-09-17 2004-10-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Heat sink assembly
TW200635490A (en) * 2005-03-25 2006-10-01 Tai Sol Electronics Co Ltd Combining method of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and conductivity bump and the combination assembly thereof
US7269013B2 (en) * 2006-01-09 2007-09-11 Fu Zhun Prexision Industry (Shan Zhen)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having phase-changeable medium therein
CN100574595C (zh) * 2006-04-14 2009-12-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US8256258B2 (en) * 2007-01-15 2012-09-04 Nidec Corporation Radiator, heat sink fan, and radi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08198967A (ja) 2007-01-15 2008-08-28 Nippon Densan Corp ヒートシンク、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ヒートシンクファン
JP2008227181A (ja) * 2007-03-13 2008-09-25 Nippon Densan Corp フィン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フィンユニットおよび冷却装置
USD600218S1 (en) * 2007-06-20 2009-09-15 Nidec Corporation Heat sink
JP2009076507A (ja) * 2007-09-18 2009-04-09 Nippon Densan Corp ヒートシンク、ヒートシンクファンおよびその輸送方法
TWM337780U (en) * 2007-11-20 2008-08-0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capable of changing position
USD593042S1 (en) * 2008-01-31 2009-05-26 Nidec Corporation Heat sink
JP2009206404A (ja) 2008-02-29 2009-09-10 Sanyo Denki Co Ltd 発熱体冷却装置
TWM358338U (en) * 2008-12-01 2009-06-0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an frame and its cooling module
CN101854791A (zh) * 2009-03-31 2010-10-06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组合
CN102056463A (zh) * 2009-11-09 2011-05-11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2098899A (zh) * 2009-12-09 2011-06-15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US8643257B2 (en) * 2011-02-11 2014-02-04 Soraa, Inc. Illumination source with reduced inner core size
USD662899S1 (en) * 2011-08-15 2012-07-03 Soraa, Inc. Heatsin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0035A (zh) * 2006-10-02 2008-04-0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散热器和冷却设备
CN101203117A (zh) * 2006-12-13 2008-06-1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203466181U (zh) * 2012-11-19 2014-03-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52073B2 (en) 2016-02-02
JP2014103184A (ja) 2014-06-05
US20140138067A1 (en) 2014-05-22
CN203466181U (zh) 2014-03-05
CN103824822A (zh) 201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4822B (zh) 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
US20080223551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in unit
CN101371356B (zh) 具有矩形形状因数和均匀叶片长度的准径向热沉
CN102472600B (zh) 电子或电气元件散热器
US10068833B2 (en) Heat module
US9413208B2 (en) Enhanced cooling of enclosed air cooled high power motors
TW200418360A (en) Split fin heat sink
US10811928B2 (en) Extruded housing for electric motor
JP2008198967A (ja) ヒートシンク、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ヒートシンクファン
CN105827046B (zh) 马达及具有马达的散热风扇
CN105673487A (zh) 空调器、压缩机及其转子
CN105370599A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106574625A (zh) 冷却风扇
CN107532602A (zh) 在旋转件上的叶轮的布置以及用于生产该布置的方法
US20090147478A1 (en) Heat sink fan
CN111338073B (zh) 一种色轮组件及投影装置
US20160327057A1 (en) Heat dissipation fan
TWI581876B (zh) 風扇轉子的製造方法
CN107037864A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总成控制箱散热机构
US9909813B2 (en) Heat module
CN209419452U (zh) 一种转子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
CN105987021B (zh) 散热风扇扇叶及制造方法,包括其的散热风扇及电子设备
CN210509690U (zh) 散热风扇的扇框铁中管
CN210509726U (zh) 散热风扇的不等角叶片
JP2017022902A (ja) 誘導機の回転子及び誘導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