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3890B - 借助水动力针刺对非织造织物穿孔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借助水动力针刺对非织造织物穿孔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3890B
CN103813890B CN201280045855.5A CN201280045855A CN103813890B CN 103813890 B CN103813890 B CN 103813890B CN 201280045855 A CN201280045855 A CN 201280045855A CN 103813890 B CN103813890 B CN 1038138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atex fabric
protrusion
support member
perforation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58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3890A (zh
Inventor
弗洛里安·赛尔斯
乌尔里希·明斯特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etzschler Nonwoven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ruetzschler Nonwoven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etzschler Nonwovens GmbH filed Critical Truetzschler Nonwoven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813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3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38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38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26F1/26Perforating by non-mechanical means, e.g. by fluid jet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04H1/49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by fluid jet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04H1/49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by fluid jet
    • D04H1/495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by fluid jet for formation of patterns, e.g. drilling or rearrange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8/00Needling machines
    • D04H18/04Needling machines with water j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水动力针刺的方式穿孔非织造织物(22,26,28)的装置(1,3),具有带有支撑表面(14,42)的第一支撑件(12,40),其中该第一支撑表面(14,42)具有第一隆起部和作为排水开口的第一穿孔(4,4ˊ,4"),以及其中供处理的非织造织物(22,26,28,34)可以放置在具有包括开口的至少第一喷嘴棒(24,24ˊ,36,36ˊ)的第一支撑表面(14,42)上,其中被布置在第一支撑表面(14,42)的第一隆起部上的、被布置在第一支撑表面(14,42)上的非织造织物(22,26,28,34)的纤维可以借助在高压下从第一喷嘴棒(24,24ˊ,36,36ˊ)的开口出现的液体(3)从隆起部冲下,使得在非织造织物(22,26,28,34)中产生穿孔(4,4ˊ,4"),以及其中设置第二支撑件(14,42),具有第二隆起部和作为排水开口的第二穿孔(4,4ˊ,4"),其中第二支撑件(12,40)的隆起部彼此相互隔开,以及设有穿孔(4,4ˊ,4")的非织造织物(22,26,28,34)可以被安置在第二支撑件(12,40)上,使得第二支撑件(12,40)的隆起部突出到布置在第二支撑件(12,40)的非织造织物(22,26,28,34)的穿孔(4,4ˊ,4")中,其中至少第二喷嘴棒(24,24ˊ,36,36ˊ)通过非织造织物(22,26,28,34)经受在高压下从第二喷嘴棒(24,24ˊ,36,36ˊ)的开口出现的液体(30)的方式而设置。

Description

借助水动力针刺对非织造织物穿孔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用于装置的支撑件的方法,该装置用于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水动力针刺的方式穿孔非织造织物,涉及通过根据权利要求7和12的前序部分的借助水动力针刺对非织造织物穿孔的装置,以及涉及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5的水动力针刺的方式穿孔非织造织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已知的通过水动力针刺的方式穿孔非织造织物的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支撑表面的至少一个支撑件。第一支撑表面包括第一隆起部和作为排水开口的第一穿孔。供处理的非织造织物可以被放置在支撑表面上。通过喷嘴棒的开口流出的液体,被布置在支撑表面上的非织造织物的纤维将被从所述隆起部洗掉,从而产生穿孔。不过,在当前已知的装置和方法中,存在的不利条件是具有大于7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特别重的非织造织物被穿孔有些困难。
重的非织造织物经常被用作土工布。这些非织造织物通常由疏水性材料,尤其是由短纤维或PP连续细丝或PET连续细丝组成。不过,为了使用重的非织造织物作为土工布,这些重的非织造织物被局部额外设置亲水性面层,用于表面水的更好排水。根据本发明,取代亲水性面层,在这类重的非织造织物中形成排水开口,其中所述排水开口通过水动力针刺形成。这具有所述方案比亲水性面层的应用更加简单和便宜的优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穿孔非织造织物的装置和方法,以及提供制造用于穿孔非织造织物的装置的支撑件的方法,所述装置和所述方法使得穿孔具有7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重非织造织物成为可能。
上述目标通过在权利要求1、7、12和25中限定的特征实现。
本发明以有利的方式提供的是,在制造用于通过水动力针刺的方式穿孔非织造织物的装置的支撑件的方法中,执行下列步骤:
-制造板型金属件,
-在板型金属件中形成穿孔,
-通过深冲压的方式在板型金属件中形成隆起部,以及
-对设有穿孔和隆起部的板型金属件进行涂层。
本发明具有通过深冲压在板型金属件中形成隆起部的优点。因此,板型金属可以设置具有隆起部,隆起部具有这样的高度,即通过这些穿孔的帮助,穿孔也可以在非织造织物中形成。进一步地,涂层具有设置涂层的支撑件具有更长耐久性的优点。
根据现有技术的目前状态,支撑件大多数情况下由不锈板型金属制造。不过,这具有板型金属具有相对高的韧性以及隆起部只能有特殊的形状和尺寸的缺陷。进一步地,通过深冲压的方式在不锈板型金属中形成隆起部是不可能的。在这样的不锈板型金属中,隆起部的高度仅仅是隆起部的直径的一半大。
不过,在本发明中,具有不锈板型金属将首先被深冲压,从而可以制造任何期望的形状和高度的隆起部的优点。支撑件通过涂层获得其耐久性。
在板型金属件中形成的隆起部可以对应具有这样的尺寸和形状,即在水动力针刺时,具有至少70g/m2到26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重非织造织物可以通过隆起部穿孔,使得在非织造织物中生成具有至少4mm的开口宽度的穿孔。
支撑件的隆起部可以具有是多边形、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横截面形状的基部。而且,穿孔可以在非织造织物的平面中具有多边形、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的横截面形状。在非织造织物中的穿孔的形状取决于在支撑件中的隆起部的形状。穿孔的形状可以额外取决于当非织造织物从支撑件取下时,非织造织物是否以例如传送方向旋转。在这种情况下,椭圆形穿孔将会在非织造织物中生成,虽然支撑件的隆起部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形状。
开口宽度是各开口的最大宽度。在圆形穿孔的情况下,开口宽度是其直径。卵形-即椭圆形穿孔-具有各自最大和各自最小直径。开口宽度是椭圆的最大直径。卵形穿孔的最小宽度是其最小直径。
在板型金属件中形成的隆起部可以各自具有这样的尺寸和形状,即在水动力针刺时,具有至少70g/m2到26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重非织造织物可以通过隆起部穿孔,使得在非织造织物中生成具有至少3mm的开口宽度的穿孔。
板型金属件可以由具有可以通过深冲压的方式在板型金属件中形成隆起部的韧度的材料构成,材料优选是金属。
由于板型金属件具有适于允许通过深冲压的方式在板型金属件中形成隆起部的韧度,可以通过简单和便宜的措施在支撑件中形成隆起部。
板型金属件可以用比板型金属件的材料的韧度具有更高韧度的材料涂层。这具有支撑件将具有相当长耐久性的优点。
板型金属件可以用金属、优选为镍涂层。
板型金属件优选不是由镍构成。镍具有过高的韧度,因此如果板型金属件由镍构成,不能通过深冲压在板型金属件中形成隆起部。
本发明有利提供的是,在通过水动力针刺的方式穿孔非织造织物的装置中,设置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包括具有第二隆起部的第二支撑表面以及作为排水开口的第二穿孔,其中一方面,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具有彼此的距离,以及另一方面,设有穿孔的非织造织物可以以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突出到布置在第二支撑件的非织造织物的穿孔中的方式被安置在第二支撑件上,其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喷嘴棒以及非织造织物可以加载在高压下从第二喷嘴棒开口出现的液体。
装置具有特别为至少70g/m2、优选至少10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重非织造织物可以以非常好的方式被穿孔的优点。由于这一事实,在第二步骤中,非织造织物将再次在第二支撑件上穿孔,而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延伸到已经存在的穿孔中,可在非织造织物中生成非常合适和精确定义的穿孔。通过这种方式,同样的高达260g/m2的特别重的非织造织物可以被穿孔。
在第一支撑件上的非织造织物可以由非织造织物顶侧放置在第一支撑件上,以及在非织造织物底侧上,非织造织物可以加载从第一喷嘴棒开口出现的液体。非织造织物可以由非织造织物底侧放置在第二支撑件上,以及在非织造织物顶侧上,非织造织物可以加载从第二喷嘴棒开口出现的液体。
由于非织造织物将从两侧水动力针刺,这具有在非织造织物中以特别良好的方式形成穿孔的优点。进一步地,通过液体的双处理,非织造织物的韧度也增加。
第二支撑件的各个隆起部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以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可以突出到放置在第二支撑件的非织造织物的穿孔中的方式进行选择。隆起部优选具有至少3.5mm的高度。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必须具有特定的高度,以便当非织造织物放置在第二支撑件上时,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可以突出到已经存在的非织造织物的穿孔中。通过这种方式,非织造织物将在相同位置再次在第二支撑件上穿孔,以及穿孔可以更加明显地形成。如果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没有实际延伸到已经存在的非织造织物的穿孔中,将在非织造织物中生成其他的穿孔,并且已经存在的穿孔不是明确定义的穿孔。
第一和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的尺寸和形状可以以这样的方式选择,即,在水动力针刺时,具有至少7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重非织造织物可以被隆起部穿孔,使得在非织造织物中生成具有至少4mm,优选至少5mm的开口宽度的穿孔。该第一和第二支撑件每个可由基础件和涂层构成,并且各板型金属件的隆起部可由深冲压而形成。各板型金属件可以被涂有所述的涂层。
在通过水动力针刺的方式穿孔非织造织物的装置中,可以有利提供的是,第一支撑件的隆起部的尺寸和形状以这样的方式选择,即,在水动力针刺时,具有至少7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重非织造织物可以被隆起部穿孔,使得在非织造织物中生成具有至少4mm,优选至少5mm的开口宽度的穿孔,其中第一支撑件由板型金属件和涂层构成,并且可以通过深冲压在板型金属件中形成隆起部,并且该隆起部被涂有涂层。
第一支撑件的隆起部的尺寸和形状可以以这样的方式选择,即,在水动力针刺时,具有至少7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重非织造织物可以被隆起部穿孔,使得在非织造织物中生成具有至少3mm的最小宽度的穿孔。在卵形的情况下,优选为椭圆形穿孔,穿孔的最小宽度为最小直径。
各板型金属件可具有可以通过深冲压产生隆起部的韧度的材料构成。
各涂层可以由比相应板型金属件材料的韧度具有更高韧度的材料构成。
各涂层可以由金属,优选镍构成。
第一和/或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可以具有至少4mm,优选5mm的直径,以及隆起部的形状可以以这样的方式选择,即具有至少7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在范围从100g/m2到26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重非织造织物可以被穿孔。
第一和/或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的高度可以和第一和/或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的直径的至少一半相对应。
第一和/或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可以具有范围从5到13mm的直径。第一和/或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可以具有刺针的形状。
第一和/或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可以具有锥形逐渐变细的或截头圆锥形状。
第一和/或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可以具有圆形、半圆形、卵形或多边形横截面形状的基部。
第一和/或第二支撑件可以各自为滚筒的滚筒壳,并且各滚筒表面可以是各滚筒壳的表面。第一和/或第二支撑件可以是连续环绕的带。条带可以是柔性金属带。
根据本发明,在用于穿孔重非织造织物的方法中,有利地提供下列方法步骤:
-将具有至少7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非织造织物施加于第一支撑件的第一支撑表面上,第一支撑表面具有第一隆起部和作为排水开口的第一穿孔,
-通过借助高压液体对第一支撑表面上非织造织物的第一处理,在非织造织物中形成穿孔,其中在液体处理期间放置在隆起部上的非织造织物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借助液体从隆起部洗下,以便在非织造织物中生成穿孔,
-将设有穿孔的非织造织物施加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支撑表面上,第二支撑表面具有第二隆起部和作为排水开口的第二穿孔,其中,一方面,第二隆起部具有彼此的距离,另一方面,设有穿孔的非织造织物以隆起部突出到穿孔的方式被安置在第二支撑表面上,
-借助高压液体对第二支撑表面上的非织造织物进行第二处理。
这个方法具有重非织造织物也可以以很好方式穿孔的优点,其中清楚地限定了穿孔。
在利用液体的第二处理中,在第一处理中没有被液体从第一隆起部洗掉的非织造织物的纤维部分可以在第二处理中用液体从第二隆起部洗掉。这具有允许在重非织造织物中进行特别清楚限定的穿孔的优点。
借助非织造织物顶侧而布置在第一支撑件上的非织造织物可加载来自非织造织物底侧的液体,以及设有穿孔和被布置在第二支撑件上的非织造织物可加载来自非织造织物顶侧的液体。在第二支撑件上,非织造织物借助非织造织物底侧布置在支撑件上。这具有的优点是,在第二步骤中,非织造织物将在非织造织物顶侧加载液体,其结果是在非织造织物顶侧很清楚地限定了穿孔以及在非织造织物中的穿孔没有纤维。这具有改善表面水、例如雨水的排水的优点。
可在非织造织物中生成具有至少5mm的开口宽度的穿孔,所述的穿孔具有至少4mm优选为5mm的开口宽度,其中选择隆起部的尺寸和形状,使得在液体处理期间放置在隆起部上的非织造织物的纤维借助液体从隆起部被洗下。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制造土工织物。
根据本发明制造的非织造织物由PP、PET、PA或其他聚合体构成的短纤维构成,或由穿孔或PET或其他聚合体构成的连续细丝(纺粘型织物)构成。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将通过参照附图在下面详细描述。
下列附图示意性示出:
图1借助水动力针刺穿孔非织造织物的装置,
图2图1的局部视图,
图2a示出进一步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图2b示出进一步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图3用于穿孔非织造织物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件,
图4支撑件的平面视图,
图5制造用于穿孔非织造织物的装置的支撑件方法的方法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借助水动力针刺穿孔非织造织物26、28、34的装置1。该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撑件12。支撑件12包括支撑表面14,其中第一支撑表面14包括第一隆起部8和作为排水开口的第一穿孔4。
在图1中示出的支撑件12是滚筒16的滚筒壳。在所述支撑件12上,可以放置非织造织物26。通过在可旋转方向20上围绕轴线18旋转所述滚筒16,非织造织物26可以在传送方向22上传送。所述隆起部8和所述穿孔4未在图1中示出。这些在图2的局部视图中更详细示出。
第一支撑件可以实现为自我支持的滚筒。可替代的,所述滚筒包括具有第一支撑件12的基部滚筒16,该第一支撑件作为外层被施加于基部滚筒上。这在图2a中示出。
作为另一种选择,可以设置的是,滚筒包括具有支撑布17的基部滚筒16,支撑布17被布置在基部滚筒16上,其中第一支撑件12被布置在这种支撑布上。这在图2b中示出。
装置1进一步包括第一喷嘴棒24。而且,可以设置另外的喷嘴棒24'。第一喷嘴棒24包括开口。具有高压的液体,优选为水从开口出来。该液体30将作为液体射流冲击被布置在支撑件12上的非织造织物26。
通过液体的高压,被布置在隆起部8上的非织造织物26的纤维将从隆起部8洗掉。通过这种方式,将在非织造织物中生成穿孔。接着,液体30将流过非织造织物,以及流过被用作排水开口的第一支撑件12的穿孔4,并流入滚筒的内部。液体将从滚筒内部被抽出并可以被再次供应给喷嘴棒24。
在图2中,示出非织造织物26先被布置在支撑件12的支撑表面14上。当非织造织物26加载液体30时,布置在隆起部8上的纤维将从这些隆起部洗掉。这可以从图2中看出。在这个附图的右手区域,纤维已经从隆起部8洗掉。进一步地,在隆起部8之间,设有穿孔29的非织造织物28将被液体30固结。在图2中,这显而易见是由于已经加载液体30的非织造织物28具有比还未加载液体的非织造织物26、28的厚度更小的厚度。
第一支撑件12的隆起部8的尺寸和形状优选以这样的方式选择,即,在水动力针刺时,具有至少7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重非织造织物可以被隆起部8穿孔,使得在非织造织物中生成具有至少5mm的开口宽度的穿孔29。第一支撑件12优选由板型金属件和涂层构成,并且隆起部可以通过深冲压在板型金属件中形成并被涂有涂层。这将参照图5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根据进一步的示例性实施例,图3示出通过水动力针刺的方式穿孔非织造织物的其他的装置。像图1的装置1一样,所述的装置3包括和图1的第一支撑件12相对应的第一支撑件12。进一步地,像图1中的装置1一样,设有穿孔29的非织造织物28通过非织造织物加载液体30在第一支撑件12上产生。
根据图3的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件40,该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表面42,该第二支撑表面具有第二隆起部8’和第二穿孔4'。穿孔4'也可以被用作排水开口。第二支撑件40的隆起部8’具有彼此的距离以及设有穿孔29的非织造织物28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被安置在第二支撑件40上,即,第二支撑件40的隆起部8’突出到被布置在第二支撑件40上的非织造织物28的穿孔29中。
而且,第二支撑件40的隆起部8’优选具有和第一支撑件12的隆起部一样的形状。不过决定性的是隆起部8’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优选和第一支撑件12的隆起部8之间的距离一样。不过,当从第一支撑件脱离时,非织造织物会存在在传送方向上扩展0.5至5%。在这些非织造织物中,提供的是,第二支撑件的第二隆起部之间的在圆周方向的距离对应大于第一支撑件的第一隆起部在圆周方向的距离0.5至5%。第二隆起部之间在轴线平行方向的距离等于第一隆起部之间在轴线平行方向的距离。
设有穿孔的非织造织物28可以从第一支撑件12被传送到第二支撑件40并以这样的方式被布置在形成为滚筒的支撑件40上,即第二支撑件40的隆起部8’延伸到非织造织物28的穿孔29中。第二支撑件40形成为滚筒44,并在传送方向上旋转以及将在传送方向22上传送穿孔的非织造织物28。
进一步地,设置两个第二喷嘴棒36、36,高加压液体30将经由其开口流出并冲击在已经设有穿孔的非织造织物28上。
通过这种方式,在利用液体30处理期间在第一支撑件12上没有从隆起部8洗掉的非织造织物28的纤维的一部分将在第二支撑件40上利用液体30处理期间从第二支撑件40的第二隆起部8’被洗掉。进一步地,隆起部8’可以具有更大的尺寸,以及在第二支撑件40的利用液体的第二处理期间,可以在非织造织物中形成比在利用液体的第一处理期间更大的穿孔。非织造织物中的大穿孔仅可以在非织造织物既在第一支撑件又在第二支撑件上穿孔的情况下实现,其中选择第二隆起部的直径大于第一隆起部的直径。
进一步地,在被传送到第一支撑件12之前,非织造织物26将借助从喷嘴棒流出的液体30而预固结。
第二支撑件40的隆起部8’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以这样的方式选择,即第二支撑件40的隆起部8’可以被造成突出到放置在第二支撑件40上的非织造织物28的穿孔29中,隆起部8’优选具有对应于隆起部直径大约一半的高度;例如,在7mm的直径时,将选择3.5mm的高度。
第一和/或第二支撑件12、40的隆起部可以具有范围从5到15mm的宽度和各自的直径。第一和第二支撑件12、40的隆起部8、8’可以具有刺针的形状。进一步地,他们可以具有锥形逐渐变细或截头圆锥的形状。隆起部8和各个8’可具有圆形、半圆形、卵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形状。图4示出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支撑件40的平面视图。在这个附图中,示出隆起部8’和穿孔4'以及4"。穿孔4’’大于穿孔4’。隆起部8’被穿孔4’包围。从图4可以明显看出,隆起部8’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的。
在图3中,进一步示出非织造织物26将首先借助其非织造底侧而在带50上传送,并在非织造顶侧上,将加载液体30以及被预固结。接着,非织造织物6将由其非织造顶侧被放置在第一支撑件12上,以及非织造底侧将加载液体30。随后,非织造织物将被传送到第二支撑件40和借由其非织造底侧而被放置在支撑件40上,以及其非织造顶侧将加载液体30。通过这种方式,通过非织造织物的两侧均加载液体而生成穿孔。因此,非织造织物可以被设置具有更精确形状的穿孔。
在图5中,示出通过水动力针刺的方式,制造用于穿孔非织造织物的装置1、3的支撑件12、40的方法。
首先,在方法步骤I中,制造板型金属件2。在随后的方法步骤II中,将在板型金属件2中形成穿孔4、4’、4’’。穿孔4、4’、4’’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不过,也可以提供不同的尺寸。
在方法步骤III中,将通过深冲压在板型金属件2中形成隆起部8和各个8’。在过程中,深冲压冲头6将被压入板型金属片,并且板型金属片2将在这个位置被冲压。通过这种方式,将产生隆起部8和各个8’。方法步骤III还可以在方法步骤II之前或与方法步骤II同时进行。隆起部8、8’的直径等于深冲压冲头的直径加上板型金属件2的板型金属厚度的两倍。隆起部8、8’的高度优选等于隆起部8、8’的直径。
在最后步骤IV中,板型金属件2将被设置涂层10。在图5中,可以得知,涂层10将被施加于整个板型金属件2上。涂层也可以只局部施加于例如隆起部8、8’上。
优选地,所使用的板型金属片具有范围从1到2mm的厚度。进一步地,使用具有范围从3到10mm的直径的深冲压冲头。在冲头具有3mm的直径和板型金属片具有1mm的厚度的情况下,形成例如具有5mm的直径和大约2.5mm的高度的隆起部。

Claims (17)

1.一种借助水动力针刺对非织造织物穿孔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具有第一支撑表面的第一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具有第一隆起部和作为排水开口的第一穿孔,以及其中供处理的所述非织造织物能够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上,
-至少一个包括开口的第一喷嘴棒,其中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表面的所述第一隆起部上的、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上的所述非织造织物的纤维能够借助在高压下从所述第一喷嘴棒的开口喷出的液体从所述隆起部冲下,使得在所述非织造织物中产生穿孔,
-其中设置第二支撑件,该第二支撑件包括具有第二隆起部的第二支撑表面和作为排水开口的第二穿孔,
-其中,一方面,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彼此具有距离,以及另一方面,设有所述穿孔的所述非织造织物能够安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使得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突出到布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所述非织造织物的所述穿孔中,
-其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喷嘴棒,以及其中所述非织造织物能够加载在高压下从所述第二喷嘴棒的开口喷出的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非织造织物能够借助非织造织物顶侧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以及非织造织物底侧上的所述非织造织物能够通过从所述第一喷嘴棒的开口喷出的液体加载,以及其中所述非织造织物能够借助所述非织造织物底侧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以及在所述非织造织物顶侧上的所述非织造织物能够通过从所述第二喷嘴棒的开口喷出的液体加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选择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各个隆起部的形状和尺寸,使得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能够突入到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所述非织造织物的穿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隆起部具有对应于该隆起部的直径的至少一半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选择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的尺寸和形状,使得在水动力针刺中,具有至少7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非织造织物能够通过该隆起部穿孔,使得在所述非织造织物中生成具有至少4mm的开口宽度的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
-选择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隆起部的尺寸和形状,使得在水动力针刺中,具有至少7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非织造织物能够通过所述隆起部穿孔,使得在所述非织造织物中生成具有至少4mm的开口宽度的穿孔,
-所述第一支撑件由板型金属件和涂层构成,以及所述隆起部能够借助深冲压形成在所述板型金属件中并涂有所述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板型金属件由具有能够借助深冲压形成所述隆起部的韧度的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涂层由具有比所述板型金属件的材料更高韧度的材料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涂层由金属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各个所述涂层由镍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具有至少4mm的直径,以及选择该隆起部的形状,使得能够对具有至少7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所述非织造织物进行穿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的隆起部具有至少4mm的直径,以及选择该隆起部的形状,使得能够对具有范围从100g/m2到26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所述非织造织物进行穿孔。
13.一种用于对具有至少7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非织造织物进行穿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具有至少7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非织造织物放置在第一支撑件的第一支撑表面上,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具有第一隆起部和作为排水开口的第一穿孔,
-通过借助高压液体对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上的所述非织造织物的第一处理,在所述非织造织物中形成穿孔,其中在液体处理中、放置在所述隆起部上的所述非织造织物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借助所述液体从所述隆起部冲下,使得在所述非织造织物中生成穿孔,
-将设有所述的穿孔的所述非织造织物施加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支撑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撑表面具有第二隆起部和作为排水开口的第二穿孔,其中,一方面,所述第二隆起部彼此具有距离,另一方面,设有穿孔的所述非织造织物以该隆起部突出到该穿孔的方式被安置在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上,
-借助高压的液体进行在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上的所述非织造织物的第二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利用液体进行的所述第一处理仍未从所述第一隆起部洗掉的所述非织造织物的纤维的一部分在利用液体进行的所述第二处理中从所述第二隆起部洗掉。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借助非织造织物顶侧而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所述非织造织物由来自非织造织物底侧的液体加载,以及设有穿孔和布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所述非织造织物由来自所述非织造织物顶侧的液体加载。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非织造织物中生成具有至少4mm的开口宽度的穿孔,其中,具有至少4mm的开口宽度的所述的穿孔如此生成,即选择所述隆起部的尺寸和形状,使得在液体处理中、放置在该隆起部上的非织造织物的纤维借助所述液体从该隆起部冲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生产土工织物。
CN201280045855.5A 2011-09-20 2012-09-11 借助水动力针刺对非织造织物穿孔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8138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113672.3 2011-09-20
DE102011113672A DE102011113672A1 (de) 2011-09-20 2011-09-20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erforieren eines Vlieses mittels hydrodynamischer Vernadelung
PCT/EP2012/067690 WO2013041403A2 (de) 2011-09-20 2012-09-11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erforieren eines vlieses mittels hydrodynamischer vernade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3890A CN103813890A (zh) 2014-05-21
CN103813890B true CN103813890B (zh) 2016-02-10

Family

ID=46851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5855.5A Active CN103813890B (zh) 2011-09-20 2012-09-11 借助水动力针刺对非织造织物穿孔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15780A1 (zh)
EP (1) EP2758217B1 (zh)
CN (1) CN103813890B (zh)
DE (1) DE102011113672A1 (zh)
IL (1) IL231559A0 (zh)
IN (1) IN2014CN02057A (zh)
PL (1) PL2758217T3 (zh)
WO (1) WO201304140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00374A1 (de) * 2017-01-09 2018-07-12 herotec GmbH Flächenheizung Verlegevorrichtung für Kühl- oder Heizmedium führende Rohre einer Flächentemperiervorrichtung
JP6462758B2 (ja) * 2017-04-19 2019-01-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スパンレース不織布
CN108374239B (zh) * 2018-02-06 2020-06-30 杭州萧山凤凰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提花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DE202018107163U1 (de) * 2018-12-14 2020-03-13 Autefa Solutions Germany Gmbh Strahlsaugkasten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15684A2 (en) * 1985-09-20 1987-03-25 Uni-Charm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pertured non-woven fabric
US4718152A (en) * 1982-01-31 1988-01-12 Uni-Char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non-woven fabric
CN1049388A (zh) * 1989-07-18 1991-02-20 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一种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122150A (zh) * 1993-04-29 1996-05-08 金伯利-克拉克公司 成型的非织造织物和它的加工方法
CN1646752A (zh) * 2002-04-12 2005-07-27 里特·佩尔福耶特公司 用于非纺织材料的生产装置的鼓和用于生产非纺织材料及由此获得非纺织材料的方法
CN1668428A (zh) * 2002-07-16 2005-09-14 卡罗文有限公司 给予无纺布液体可渗透穿孔的装置和方法
CN1957127A (zh) * 2004-10-07 2007-05-02 弗莱斯纳有限责任公司 水针刺装置
DE102007043543A1 (de) * 2007-09-12 2009-03-19 Fleissner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dreidimensional strukturierter Vliesstoffe
WO2009112015A1 (de) * 2008-03-12 2009-09-17 Fleissner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vlies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1691A (en) * 1993-09-30 1995-08-1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rocess for microaperaturing and microembossing a polymeric web
FR2877679B1 (fr) * 2004-11-10 2007-04-27 Rieter Perfojet Sa Tambour natamment pour une machine d'enchevetrement d'un nontisse par jets d'eau.
DE102005036759A1 (de) * 2005-02-28 2006-08-31 Fleissner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plastischen Musterung und Perforation einer Warenbahn sowie ein entsprechend hergestellter Stoff
DE102006007834A1 (de) * 2006-02-17 2007-09-06 Fleissner Gmbh Trommelschale zur Erzeugung von Strukturen und/oder Reliefmuster auf der Oberfläche eines gewebten oder nicht gewebten Zellenmaterials oder Vlieses
DE102007023356A1 (de) * 2007-05-18 2008-11-20 Fleissner Gmbh Vorrichtung zur Wasservernadelung, Strukturierung und/oder Perforation von Vliese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8152A (en) * 1982-01-31 1988-01-12 Uni-Char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non-woven fabric
EP0215684A2 (en) * 1985-09-20 1987-03-25 Uni-Charm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pertured non-woven fabric
CN1049388A (zh) * 1989-07-18 1991-02-20 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一种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122150A (zh) * 1993-04-29 1996-05-08 金伯利-克拉克公司 成型的非织造织物和它的加工方法
CN1646752A (zh) * 2002-04-12 2005-07-27 里特·佩尔福耶特公司 用于非纺织材料的生产装置的鼓和用于生产非纺织材料及由此获得非纺织材料的方法
CN1668428A (zh) * 2002-07-16 2005-09-14 卡罗文有限公司 给予无纺布液体可渗透穿孔的装置和方法
CN1957127A (zh) * 2004-10-07 2007-05-02 弗莱斯纳有限责任公司 水针刺装置
DE102007043543A1 (de) * 2007-09-12 2009-03-19 Fleissner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dreidimensional strukturierter Vliesstoffe
WO2009112015A1 (de) * 2008-03-12 2009-09-17 Fleissner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vlies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1113672A1 (de) 2013-03-21
EP2758217B1 (de) 2019-12-04
WO2013041403A2 (de) 2013-03-28
PL2758217T3 (pl) 2020-06-29
IL231559A0 (en) 2014-04-30
US20140215780A1 (en) 2014-08-07
IN2014CN02057A (zh) 2015-05-29
EP2758217A2 (de) 2014-07-30
WO2013041403A3 (de) 2013-07-25
CN103813890A (zh)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3890B (zh) 借助水动力针刺对非织造织物穿孔的方法和装置
US11939143B2 (en) System, method and capsule for preparing a beverage
US7421766B2 (en) Drum for forming relief patterns on a textile web
EP3348708B1 (en) Paper machine clothing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203977154U (zh) 洗衣机及其内筒
CN104204326A (zh) 用于液力固着无纺织物、织物或针织物的设备
JP2012515012A (ja) 飲料を調製する際に使用される破裂可能な薄膜を備えたカプセル
JP2020501814A5 (zh)
US8079533B2 (en) Rotating spray nozz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519119B2 (en) Drum of washing machine
US20090188090A1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extiles, nonwoven substances, spunbond fabrics, paper materials, and/or perforated films
US20080258351A1 (en)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electrospinning
JP5455105B2 (ja) ロール及び洗浄装置
EP2455531A1 (en) A drum surface for washing machines
CN108884615A (zh) 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38215B (zh) 陶瓷基板超声波清洗装置
CN108603319B (zh) 用于纺织加工机器的喷嘴条
JP5279067B2 (ja) ロールの排液方法と、この排液方法に使用するロール
JP3825369B2 (ja) 不織布
CN210886487U (zh) 一种预制水刺非织造布设备
JP2009281695A (ja) ロール及び洗浄装置
CN112368436A (zh) 用于无纺布的加固和/或结构化的装置以及结构化外罩
CN105728346A (zh) 一种带有下料管的色选机
CN106471181B (zh) 具有滴发生器的家用器具
CN105220404A (zh) 洗衣机及其内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