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7178B - 螺杆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螺杆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7178B
CN103807178B CN201310342634.0A CN201310342634A CN103807178B CN 103807178 B CN103807178 B CN 103807178B CN 201310342634 A CN201310342634 A CN 201310342634A CN 103807178 B CN103807178 B CN 1038071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face
yin
ya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26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7178A (zh
Inventor
千叶纮太郎
高野正彦
角知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07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7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7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7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螺杆式压缩机,其能够利用从压缩机外部供给来的液体密封阴/阳转子的后退面之间的间隙。其具备:阴/阳一对转子,其具有螺旋状的叶片(2t、3t)并且彼此啮合而旋转;外壳(4);液体供给口(25),其设置在与阴/阳转子的吸入侧端面相对的外壳吸入侧内壁(9)上,在轴向上,以阴转子(3)的轴中心(26)为中心,其与位于而与阴转子的吸入侧端面(2p)的齿底径(r1)与齿顶径(r3)之间的区域连通,并且位于外壳的阴转子侧缸孔(wb)和阳转子侧缸孔(mb)的交点(27)与阳转子轴中心(28)之间的角度的范围,向外壳的内部供给液体,包围液体供给口的阴/阳转子的吸入侧端面和外壳吸入侧内壁接近配置,使得液体不会漏出。

Description

螺杆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杆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螺杆式压缩机包括:具有螺旋状的叶片并且彼此啮合而旋转的阴/阳一对转子;收纳该一对转子的外壳;以及分别用于旋转自如地支承阴/阳两转子的吸入侧轴承和排出侧轴承。
图9是从斜上方的轴向用眼观察螺杆式压缩机101的外壳内的内部结构图。
一般来说,阳转子102在吸入侧端部具有驱动轴的杆部102s,杆部102s在螺杆式压缩机101的外部与旋转驱动源连接。
也就是说,构成为阳转子102由外部动力驱动,通过阳转子102的驱动使阴转子103被驱动。换言之,阳转子102为驱动转子,阴转子103为从动转子。
此外,在吸入侧轴承与阴/阳两转子102、103的吸入侧(图9的跟前侧)的端部之间、以及排出侧轴承与阴/阳两转子102、103的排出侧(图9的里侧)端部之间,除杆部102s、103s外,还设有分别划分吸入侧/排出侧轴承与阴/阳两转子102、103的隔板。
由旋转驱动源旋转驱动的阳转子102旋转驱动另一方的阴转子103,由阴/阳两转子102、103的齿槽102m、103m和包围该齿槽的外壳的内壁面形成的工作腔室,通过膨胀成为负压来吸入空气等的流体,通过收缩使容积减小来压缩空气等气体。
该工作腔室中具有多个与其它空间连通的间隙,这些间隙成为工作腔室内的压缩气体向其它空间内部泄漏的流路。
特别是,在阴/阳两转子102、103接触或者接近而驱动阴转子103 的驱动面(密封线s100(s101、s102))的反转侧(吸入侧)面的后退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密封线s102),该间隙的大小以及经由该间隙与其它空间之间的压力差比其它间隙大,因此气体向其它空间的泄漏量较大,成为使压缩机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所说的形成在后退面之间的间隙就是形成密封线s102的阴/阳两转子102、103的反转侧(吸入侧)之间的间隙。
存在以该间隙的封闭、阴/阳转子102、103的滑动部的润滑以及压缩气体的冷却为目的,将液体从压缩机外部向工作腔室内注入的螺杆式压缩机。
关于此类螺杆式压缩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供油型螺杆式压缩机。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供油型螺杆式压缩机中,在外壳的缸孔部,在阴阳两转子的齿槽的长边方向中央部设有供油喷嘴。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的螺杆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收纳有吸入侧轴承的空间和收纳有螺杆转子的空间之间的隔板上,具有使通过吸入侧轴承的内部之后的润滑油向螺杆转子侧流动并回收的第一回收孔以及第二回收孔。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53073号公报(图1、图2等)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66038号公报(图1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在供油喷嘴设在外壳的缸孔部的情况下,从供油喷嘴供给的润滑油受到旋转的阴阳两转子的离心力而向外壳的内壁面移动,并附着于外壳的内壁面。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螺杆式压缩机,能够通过设置第二回收孔来减少向吸入侧轴承供给的润滑油,减少吸入侧轴承的搅动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第一回收孔以及第二回收孔的位置,仅记载有润滑油 与阳转子或者阴转子的半径方向的位置有关。
对于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螺杆式压缩机,都存在供油后的润滑油在旋转的阴/阳两转子的离心力的作用下附着于外壳的内壁面的担忧。因而存在如下课题:形成于尤其需要润滑油来密封的阴/阳两转子102、103的后退面之间的间隙,由于位于比阴转子103的外径靠内侧的位置,因此润滑油难以到达该间隙。
另外,由于使附着于外壳的内壁面的润滑油在阴/阳两转子102、103的叶片的齿顶处搅动,润滑油成为阴/阳两转子102、103的旋转时的阻力(转矩),也会产生增大损失动力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能够利用从压缩机外部供给的液体(润滑油)对形成在阴/阳两转子的后退面之间的间隙密封的螺杆式压缩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在本发明中,作为第一技术方案,螺杆式压缩机包括具有螺旋状的叶片并且彼此啮合而旋转的阴/阳一对转子以及收纳上述转子的外壳,并且具有能够向外壳内部供给液体的功能,其中,在阴/阳转子的轴向上观察,在与阴/阳转子的吸入侧端面相对的外壳内壁上具有液体供给口,以上述阴转子的轴中心为中心,该液体供给口与阴转子的吸入侧端面中的齿底与齿顶圆之间的区域连通。
此外,作为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阴/阳转子的轴向上观察,以阴转子轴中心为中心,外壳内壁中的液体供给口位于外壳的阴转子侧缸孔和阳转子侧缸孔的交点与阳转子轴中心之间的角度的范围内。
另外,作为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包围液体供给口的阴转子的吸入侧端面以及阳转子的吸入侧端面与外壳吸入侧内壁接近配置,使得从上述液体供给口供给的上述液体不会漏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利用从压缩机外部供给来的液体来封闭形 成在阴/阳两转子的后退面之间的间隙的螺杆式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从阳转子侧的侧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杆式压缩机的外壳内的包含主要部分剖面的侧视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螺杆式压缩机的外壳内的阴/阳转子的俯视图。
图3是省略阳转子而从阳转子侧的侧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螺杆式压缩机的外壳内的包含主要部分的剖面的侧视图。
图4是螺杆式压缩机的阴/阳转子与吸入侧隔板的接触面中的剖面的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5的(a)是表示从图2的C方向观察到的从吸入端到排出端中的阴/阳转子间的密封线的图,图5的(b)是表示图5的(a)的各密封线的间隙的图。
图6是表示从吸入侧的斜上方观察表示阴/阳转子中的前进面和后退面的阴/阳转子的立体图。
图7是从侧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螺杆式压缩机的外壳内的阳转子的侧视图。
图8是图7的D-D线剖视图。
图9是从斜上方的轴向用眼观察的螺杆式压缩机的外壳内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从阳转子2侧的侧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杆式压缩机1的外壳4内的包含主要部分剖面的侧视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螺杆式压缩机1的外壳4内的阴/阳转子2、3的俯视图。
图3是省略阳转子2而从阳转子2侧的侧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螺杆式压缩机1的外壳内的包含主要部分剖面的侧视图。需要注意的是,图3是从侧方观察外壳内的阴转子3的图。
图4是螺杆式压缩机1的阴/阳转子2、3与吸入侧隔板9的接触面的剖面的图1的A-A线剖视图。图4中的箭头表示阳转子2以及阴转子3的各旋转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在图4中,为了明确凹部24的形状,其轮廓用实线表示。
实施方式1的螺杆式压缩机1是从外部向运转中的设备内供给润滑油,并且将空气等的被压缩气体压缩并输出的机械。
具体来说,螺杆式压缩机1是具备如下功能的压缩机,该功能为从外部向由彼此啮合的阴/阳转子2、3的密封线(详见后述)、以及各齿槽2m、3m和外壳4形成的工作腔室(工作空间)供给润滑油(液体)、并将空气等的被压缩气体压缩。
润滑油具有润滑、冷却以及对将被压缩气体压缩的工作腔室(工作空间)密封的作用。
阴/阳转子2、3的密封线(详见后述)为这样的线,其将驱动侧的阳转子2的齿与从动侧的阴转子3的齿接触从而使阳转子2驱动阴转子3,并且将驱动侧的阳转子2的齿与从动侧的阴转子3的齿接触或者接近从而相对于其它空间密封工作腔室。
螺杆式压缩机1构成为具备彼此啮合的阳转子2以及阴转子3、收纳两转子2、3的外壳4以及用于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两转子2、3的吸入侧轴承5a、5b和排出侧轴承6a、6b。排出侧轴承6a、6b是由圆柱滚子轴承与推力球轴承形成的组合轴承,能够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这两方面载荷。
阳转子2和阴转子3是使螺纹状、即螺旋状的凸状的齿与凹状的齿彼此啮合而旋转的结构,各自具有螺纹状的螺旋状的叶片2t、3t。
如图4所示,阳转子2形成有螺纹状、即螺旋状的凸状的齿2h,具有螺纹状的螺旋状的叶片(突出部)2t以及相邻的叶片2t间的齿槽2m。
阴转子3形成有与阳转子2的凸状的齿2h啮合状的凹状的齿3h,具有螺纹状的螺旋状的叶片(突出部)3t以及相邻的叶片3t间的齿槽3m。
阳转子2在吸入侧(图1的纸面左侧)端部处具有向外壳4外突出的杆部7m,杆部7m在外壳4的外部,与未图示的马达等旋转驱动源连接。另一方面,阴转子3具有杆部7w,但该杆部7w不向外壳4外突出,不与驱动源连接地枢轴设置在外壳4内。换句话说,阳转子2是驱动转子,阴转子3是通过与阳转子2的啮合而被驱动的从动转子。
为了防止在由阴/阳转子2、3以及外壳4的内表面4n围绕的工作腔室(空间)压缩了的压缩空气经由外壳4和杆部7m、7w的滑动面向外部泄漏,设有机械密封8。机械密封8例如是使碳的填料的面在不锈钢钢板(SUS304等)上滑动而密封的构造。
在吸入侧轴承5a、5b和阴/阳转子2、3之间,除杆部7m、7w之外,还设有吸入侧隔板9。此外,在排出侧轴承6a、6b和阴/阳两转子2、3之间,除杆部7m、7w之外,还设有排出侧隔板10。
在外壳4的吸入侧(图1、图3的纸面左侧),将压缩的空气从外部向内部吸入的吸入口11贯通设置于外壳4。另一方面,在外壳4的排出侧,形成有将压缩的空气排出的排出孔12。
因此,在螺杆式压缩机1中,将具有吸入口11的一侧(图1、图3的纸面左侧)定义为吸入侧,另一方面将具有排出孔12的一侧(图1、图3的纸面右侧)定义为排出侧。
如上所述,由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源旋转驱动的阳转子2与阴转子3在密封线中的后述的前进面的接触部接触而旋转驱动阴转子3。此外,在阴/阳两转子2、3啮合的线的密封线,使阳转子2与阴转子3接触或者接近,从而密封由阴/阳两转子2、3形成的工作空间的阴/阳两转子2、3的啮合部。
然后,由阴/阳两转子2、3的齿槽2m、3m、包围该齿槽的上述外壳4的内壁、与阴/阳两转子2、3啮合的线的密封线形成的工作腔 室(工作空间)进行膨胀和收缩,从而在将从吸入口11流入了的空气吸入后压缩。
即,工作腔室的容积膨胀到某一时刻而成为负压,从吸入口11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工作腔室内。之后,工作腔室的容积逐渐收缩而将吸入到工作腔室内的空气压缩。
然后,将压缩的空气从排出孔12向外部的压缩空气消耗设备(未图示)供给。此时,越靠近吸入口11工作腔室内的压力越低,越靠近排出孔12工作腔室内的压力越高。
螺杆式压缩机1的动作时,阴/阳两转子2、3的旋转中,需要尽可能地对吸入侧轴承5a、5b、排出侧轴承6a、6b以及机械密封8抑制固体摩擦、磨损而进行润滑,因此从吸入侧轴承供油孔13和排出侧轴承供油孔14供给润滑油而形成润滑膜,不使滑动面、滚动面直接接触。对各个轴承(5a、5b、6a、6b)进行润滑之后的润滑油通过形成于外壳4下部的吸入侧油回收孔15和排出侧油回收孔16,回收到阴/阳两转子2、3的未图示的油回收部。从吸入侧轴承供油孔13和排出侧轴承供油孔14供给的润滑油分别为1~5升/分(min)左右。
此时,若润滑油的回收没有顺畅进行,则吸入侧轴承5a、5b和排出侧轴承6a、6b的搅动损失动力增大。因此,为了避免搅动,阴/阳两转子2、3的油回收部中的润滑油的回收位置尽可能地位于比吸入侧/排出侧轴承5a、5b、6a、6b靠下方的位置且利用重力作用使积油远离轴承(5a、5b、6a、6b),并且为了使压力而产生的润滑油的流动变得顺畅,因此需要低压。
<密封线>
以下,对使阳转子2与阴转子3啮合而起到将两者间密封(封止)作用的密封线进行说明。
在图4中,在与阴转子3啮合的阳转子2的叶片2t的表面(外周面),以齿顶17为边界,将旋转方向侧定义为阳侧前进面18,以及将旋转方向相反侧(反转方向侧)定义为阳侧后退面19。此外,在与阳转子2啮合的阴转子3的齿槽3m(外周面),以齿底20为边界, 将旋转方向侧定义为阴侧前进面21,以及将旋转方向相反侧(反转方向侧)定义为阴侧后退面22。
存在于阴/阳转子2、3的啮合部的间隙,由于与经由该间隙而形成排出压力的工作腔室的空间和形成吸入压力的工作腔室的空间相邻,因此在存在于工作腔室的多个间隙中,空气(被压缩气体)的内部泄漏相对于容积效率的影响最大。
阴/阳转子2、3间的间隙由阳侧前进面18与阴侧前进面21之间的间隙以及阳侧后退面19与阴侧后退面22之间的间隙形成。
上述密封线由阳侧前进面18与阴侧前进面21之间的区域(接触部与间隙)以及阳侧后退面19与阴侧后退面22之间的区域(间隙)形成,隔绝相邻的工作腔室的空间,起密封的作用。
图5的(a)是表示从图2的C方向看到的从吸入端到排出端中的阴/阳转子2、3间的密封线s(s1、s2)的图,图5的(b)是表示图5的(a)的各密封线s(s1、s2)的间隙(尺寸)的图。图5的(a)的实线表示阴转子3,省略表示阳转子2。
图6是表示前进面与后退面的从吸入侧的斜上方观察阴/阳转子2、3的立体图。
如图5的(a)、图6所示,一条密封线s(s1、s2)形成在阴/阳转子2、3的齿2h,3h的每一圈。密封线s中的前进面的密封线s1由阳侧前进面18和阴侧前进面21形成,后退面的密封线s2由阳侧后退面19和阴侧后退面22形成。
然后,伴随着阴/阳转子2、3的旋转,各密封线s(s1、s2)如图5的(a)和图6的箭头α1所示,从吸入侧向排出侧平行移动。
如图5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螺杆式压缩机1中,阳转子2的阳侧前进面18与阴侧前进面21接触,向阴转子3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因此,阳侧前进面18与阴侧前进面21之间的间隙实质小到接近于零。另一方面,形成在阳转子2的阳侧后退面19与阴转子3的阴侧后退面22之间的间隙、即后退面间隙23(参照图4)比较大。
因而,为了使空气(被压缩气体)的内部泄漏所引起的效率降低 达到最小限度,需要利用润滑油对阳侧后退面19与阴侧后退面22之间的间隙的后退面间隙23(参照图4)进行密封。
因此,为了向后退面间隙23供给润滑油,如图1所示,在与包含后退面间隙23的阴/阳转子2、3接近且相对的外壳4的吸入侧隔板9的位置,设置接收润滑油的凹部24。然后,在吸入侧隔板9处设置与凹部24连通的供油口(液体供给口)25。从供油口25供给的润滑油的量为10升/分(min)以上。由此,能够以较少的润滑油的量可靠地用润滑油密封后退面间隙23。
在此,外壳4中的围绕(包围)吸入侧隔板9的凹部24的吸入侧隔板9和阳转子2的吸入侧端面2p以及阴转子3的吸入侧端面3p之间的尺寸(距离)为500μm以下的接近的尺寸(距离),使得润滑油不会从凹部24漏出到外壳4的吸入侧隔板9和阴/阳转子2、3之间。
如图4所示,在阴/阳转子2、3的轴向观察,凹部24成为以阴转子3的轴中心26为中心的扇形的形状,其内径是阴转子3的齿底半径r1,并且外径为阴转子3的节圆半径r2。需要注意的是,外径也可以是阴转子3的齿顶圆的半径r3(在轴向上看到的叶片3t形成的圆)。
由此,在阴转子3每次旋转时从供油口25向设备内(外壳4的内部)供给的润滑油附着于阴侧后退面22的大部分,因此能够利用润滑油来密封后退面间隙23。
此外,在阴/阳转子2、3的轴向上观察,凹部24的上端位于将阴转子轴中心26与阳转子轴中心28连结而成的线段上。换言之,在阴/阳转子2、3的轴向上观察,凹部24的上端位于通过阴转子轴中心26以及阴转子3的齿底20和阳转子2的齿顶17相接的点的直线上。
凹部24的下端位于将阴转子轴中心26与阴转子侧缸孔wb和阳转子侧缸孔mb的交点的尖点部27连结而成的线段上。
即,在阴/阳转子2、3的轴向上观察,以阴转子轴中心26为中心,供油口25的位置存在于外壳4的阴转子侧缸孔wb和阳转子侧缸孔mb的交点的尖点部27与阳转子轴中心28之间的角度的范围内。
由此,即使在附着于阴侧后退面22的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 阴转子3的周向(外径方向)飞散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其附着于外壳4的内壁面,而附着于阳转子2的齿槽2m。因此,不会增大阴转子3使外壳4的内壁面的润滑油搅动时产生的损失动力。
因而,利用润滑油,能够促进阳转子2的阳侧后退面19与阴转子3的阴侧后退面22之间的间隙的后退面间隙23的密封。
如图5所示,后退面的密封线s2位于比阴/阳转子轴靠下方的位置。即,由阴/阳转子2、3形成的后退面间隙23的整个区域位于比阴/阳转子轴靠下方的位置。因而,即使在吸入侧隔板9中的阴/阳转子轴的上方设置凹部24,润滑油也不会被供给到后退面间隙23。基于这样的理由,使凹部24的上端与将阴转子轴中心26和阳转子轴中心28连结而成的线段一致。
如图5的(a)、图6的箭头α1所示,进入到后退面间隙23的润滑油随着阴/阳两转子2、3的旋转,随着各密封线s(s1、s2)从吸入侧向排出侧平行移动,从吸入侧端面2p、3p向排出侧端面2q、3q输送。
因而,同样能够密封从阴/阳两转子2、3的吸入侧端面2p、3p到排出侧端面2q、3q的阴/阳转子2、3间的后退面间隙23。
在此,由于担心因重力使润滑油蓄积在凹部24的下部以及润滑油附着于阴侧后退面22时受到离心力的影响等,因此,优选地是供油口25与凹部24的连通位置靠近阴转子轴中心26且位于上方。其原因在于,通过将供油口25与凹部24的连通位置设为靠近阴转子轴中心26,能够减小离心力(=mrω2)的r,从而减小离心力(=mrω2)。此外,通过使供油口25位于上方,能够在后退面间隙23或者其附近配置供油口25来供给润滑油。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低压的吸入侧与高压的排出侧之间的压力差,润滑油经由未图示的罐、冷却器等而被冷却,并且在壳体4内循环。
综上所述,对被压缩气体(空气)的内部泄漏所引起的压缩机效率的降低影响最大的形成于阴/阳两转子2、3的后退面19、22之间的间隙(后退面间隙23)供给润滑油,能够抑制经由间隙的被压缩气体 的内部泄漏。因此,能够增加压缩的被压缩气体的流量。
另外,液体变得难以附着在外壳4的壁面上,减少阴/阳两转子2、3在叶片2t、3t的齿顶所搅动的润滑油的量,因此能够减少轴动力。
因此,能够实现如下供油构造:将润滑油的搅动所引起的损失动力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有效地将空气(被压缩气体)的内部泄漏量最多的阴/阳转子2、3间的间隙密封。因而,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螺杆式压缩机1。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虽没有记载将润滑油从外壳4的阴转子侧缸孔wb与阳转子侧缸孔mb侧向阴/阳转子2、3供给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从外壳4的阴/阳转子侧缸孔mb、wb(参照图4)向阴/阳转子2、3供给润滑油。
例如,以往,从外壳4的阴/阳转子侧缸孔mb、wb向阴/阳转子2、3以50升/分(min)的级别供给润滑油,但通过从供油口25供给润滑油,能够将从外壳4的阴/阳转子侧缸孔mb、wb向阴/阳转子2、3的润滑油的量减少到20升/分(min)左右。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2的螺杆式压缩机210进行说明。
图7是从侧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螺杆式压缩机210的外壳内的阳转子2的侧视图。图8是图1的D-D线剖视图。
实施方式2的螺杆式压缩机210不形成实施方式1的凹部24,而在实施方式1的凹部24的区域(图8所示的供油口形成区域24R)形成供给润滑油的供油口25B。
除此之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螺杆式压缩机210中,为了向后退面间隙23供给润滑油,如图8所示,在与包含外壳4中的吸入侧隔板9的后退面间隙23的阴/阳转子2、3接近而相对的位置,确定形成用于供给润滑油的供油口25B的供油口形成区域24R。然后,在吸入侧隔板9的供油口形成区域24R处设置将吸入侧隔板9与阳转子2的吸入侧端面2p以及阴转子3的吸 入侧端面3p之间连通的供油口25B。
从供油口25供给的润滑油的量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10升/分(min)以上。
在此,将外壳4中的围绕(包围)吸入侧隔板9的供油口25B的吸入侧隔壁9与阳转子2的吸入侧端面2p以及阴转子3的吸入侧端面3p之间的尺寸(距离)设为500μm以下的接近的尺寸(距离),以使来自供油口25B的润滑油不会向吸入侧隔板9与阴/阳转子2、3的吸入侧端面2p、3p之间漏出。
如图8所示,在阴/阳转子2、3的轴向上观察,外壳4中的吸入侧隔板9的供油口形成区域24R为以阴转子3的轴中心26为中心的扇形的形状,其内径是阴转子3的齿底半径r1,此外,外径是阴转子3的节圆半径r2。需要注意的是,也可以将外径设为阴转子3的齿顶圆(在轴向上观察到的叶片3t形成的圆)的半径r3。
此外,在阴/阳转子2、3的轴向上观察,供油口形成区域24R的上端位于阳侧前进面18以及阴侧前进面21与阳侧后退面19以及阴侧后退面22的边界、即将阴转子轴中心26与阳转子轴中心28连结而成的线段上。换言之,供油口形成区域24R的上端位于通过阴转子轴中心26以及阴转子3的齿底20和阳转子2的齿顶17相接的点的直线上。
在阴/阳转子2、3的轴向上观察,供油口形成区域24R的下端位于将阴转子轴中心26与阴转子侧缸孔wb和阳转子侧缸孔mb的交点的尖点部27连结而成的线段上。
以阴转子轴中心26为中心,供油口25B的位置存在于外壳4的阴转子侧缸孔wb与阳转子侧缸孔mb的交点的尖点部27以及阴转子3的齿底20和阳转子2的齿顶17相接的点之间的角度的范围内。
由此,阴转子3每次旋转,从供油口25供给到设备内(外壳4的内部)的润滑油附着到阴侧后退面22的后退面间隙23(参照图8)或者其附近,因此能够利用润滑油来密封后退面间隙23。
此外,即使在附着于阴侧后退面22的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阴转子3的周向(外径方向)飞散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其附着于外 壳4的内壁面,而附着于阳转子2的齿槽2m。因此,不会增大阴转子3的搅动润滑油的损失动力。
因而,利用润滑油,能够促进阳转子2的阳侧后退面19与阴转子3的阴侧后退面22之间的间隙的后退面间隙23的密封。
如图5所示,后退面的密封线s2位于比阴/阳转子轴靠下方的位置。即,由阴/阳转子2、3形成的后退面间隙23的整个区域位于比阴/阳转子轴靠下方的位置。因而,即使将凹部24设在吸入侧隔板9中的阴/阳转子轴的上方,润滑油也不会被供给到后退面间隙23。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同,使供油口形成区域24R的上端与将阴转子轴中心26与阳转子轴中心28连结而成的线段一致。
如图5的(a)、图6的箭头α1所示,进入到后退面间隙23的润滑油伴随着阴/阳两转子2、3的旋转,伴随着各密封线s(s1、s2)从吸入侧向排出侧平行移动,将润滑油从吸入侧端面2p、3p向排出侧端面2q、3q输送。
因而,能够同样地将从阴/阳两转子2、3的吸入侧端面2p、3p到排出侧端面2q、3q的阴/阳转子2、3间的后退面间隙23密封。
在此,由于担心因重力使润滑油蓄积到凹部24的下部,以及当润滑油附着于阴侧后退面22时受到离心力的影响等,基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理由,优选的是,供油口25的连通位置靠近阴转子轴中心26并且位于上方。
综上所述,能够实现将润滑油的搅动所引起的损失动力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有效地将空气(被压缩气体)的内部泄漏量最多的阴/阳转子2、3间的间隙密封的供油构造,并且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螺杆式压缩机210。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虽然例示有将供油口25B设定在预定的供油口形成区域24R的情况,但当将供油口25B设置在与形成于阳转子2的阳侧后退面19与阴转子3的阴侧后退面22之间的间隙的后退面间隙23(参照图8)相对的位置时,将从供油口25B供给的润滑油直接注入到后退面间隙23,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密封后退面间隙23,因 此是更加优选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1、2的螺杆式压缩机1、210中,作为被压缩气体,例示有空气,但也可以是空气以外的其它气体、制冷剂,只要能起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被压缩气体就不受限定。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是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即,本发明能够在不变更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任意地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 螺杆式压缩机
2 阳转子
2p 阳转子的吸入侧端面
2t 阳转子的叶片
3 阴转子
3p 阴转子的吸入侧端面
3t 阴转子的叶片
4 外壳
9 吸入侧隔板(外壳吸入侧内壁)
10 排出侧隔板
11 吸入口
17 阳转子的齿顶
19 阳侧后退面(阳转子的后退面)
20 阴转子的齿底
22 阴侧后退面(阴转子的后退面)
23 后退面间隙(由阳转子的后退面和与其相对的阴转子的后退面形成的空间)
24 凹部
25 供油口(液体供给口)
26 阴转子轴中心(阴转子的轴中心)
27 尖点部(交点)
28 阳转子轴中心
wb 阴转子侧缸孔
mb 阳转子侧缸孔
r1 阴转子的齿底半径(阴转子的齿底径)
r3 阴转子的齿顶圆的半径(阴转子的齿顶径)

Claims (5)

1.一种螺杆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该螺杆式压缩机包括:
阴/阳一对转子,其具有螺旋状的叶片并且彼此啮合而旋转;
外壳,其收纳该阴/阳一对转子;
液体供给口,其设置在与上述阴/阳的转子的吸入侧端面相对的外壳吸入侧内壁上,向上述外壳内部供给液体,
在上述阴/阳转子的轴向上观察,以上述阴转子的轴中心为中心,上述液体供给口与上述阴转子的吸入侧端面中的齿底与齿顶圆之间的区域连通,并且位于上述外壳的阴转子侧缸孔和阳转子侧缸孔的交点中的处于下方的交点与阳转子轴中心之间的角度的范围内,
包围上述液体供给口的上述阴转子的吸入侧端面以及上述阳转子的吸入侧端面与上述外壳吸入侧内壁接近配置,使得从上述液体供给口供给的上述液体不会漏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包围上述液体供给口的上述阴转子的吸入侧端面以及上述阳转子的吸入侧端面与上述外壳吸入侧内壁之间的间隙为500μm以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来自上述液体供给口的上述液体的供给量为10升/min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杆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阴/阳转子的轴向上观察,上述液体供给口设于如下位置:与由上述阳转子和上述阴转子啮合的上述阳转子的叶片的表面中的、以其齿顶为边界反转方向侧的阳转子的后退面和与该阳转子的后退面相对的上述阴转子的后退面形成的空间相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杆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阴/阳的转子的吸入侧端面相对的外壳吸入侧内壁上具备凹部,在上述阴/阳转子的轴向上观察,以上述阴转子的轴中心为中心,该凹部处在上述阴转子的吸入侧端面中的齿底与齿顶圆之间的区域中,并且位于上述外壳的阴转子侧缸孔和阳转子侧缸孔的交点中的处于下方的交点与阳转子轴中心之间的角度的范围内。
CN201310342634.0A 2012-11-07 2013-08-08 螺杆式压缩机 Active CN1038071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5494A JP6088212B2 (ja) 2012-11-07 2012-11-07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JP2012-245494 2012-1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7178A CN103807178A (zh) 2014-05-21
CN103807178B true CN103807178B (zh) 2017-03-01

Family

ID=50704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2634.0A Active CN103807178B (zh) 2012-11-07 2013-08-08 螺杆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88212B2 (zh)
CN (1) CN1038071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7021B2 (ja) * 2016-12-22 2020-06-10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JP6448698B2 (ja) * 2017-03-24 2019-01-09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スクリュー流体機械
CN114233625A (zh) * 2020-09-09 2022-03-25 江森自控空调冷冻设备(无锡)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15773585B (zh) * 2022-11-16 2023-08-25 昆山瑞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水冷变频螺杆式冷水机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62072A (en) * 1967-05-03 1969-08-19 Svenska Rotor Maskiner Ab Screw rotor machine
DE19546217A1 (de) * 1995-12-01 1997-06-05 Mannesmann Ag Schraubenverdichter mit Flüssigkeitseinspritzung
CN101454575A (zh) * 2005-02-22 2009-06-10 艾拉斯科普库空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喷水式螺旋压缩机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18811U (zh) * 1973-02-09 1974-10-11
JPH0373688U (zh) * 1989-11-21 1991-07-24
JPH0688581A (ja) * 1992-09-08 1994-03-29 Kobe Steel Ltd スクリュ圧縮機
US5653585A (en) * 1993-01-11 1997-08-05 Fresco; Anthony 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and sealing rotary helical screw compressors
JP2001323887A (ja) * 2000-05-12 2001-11-22 Hitachi Ltd 給油式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JP2006226160A (ja) * 2005-02-16 2006-08-31 Hokuetsu Kogyo Co Ltd 油冷式スクリュ圧縮機
JP4764221B2 (ja) * 2006-03-27 2011-08-31 北越工業株式会社 油冷式スクリュ圧縮機の給油流路
JP2008297944A (ja) * 2007-05-30 2008-12-11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JP5653585B2 (ja) * 2009-03-05 2015-01-14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62072A (en) * 1967-05-03 1969-08-19 Svenska Rotor Maskiner Ab Screw rotor machine
DE19546217A1 (de) * 1995-12-01 1997-06-05 Mannesmann Ag Schraubenverdichter mit Flüssigkeitseinspritzung
CN101454575A (zh) * 2005-02-22 2009-06-10 艾拉斯科普库空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喷水式螺旋压缩机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7178A (zh) 2014-05-21
JP2014095296A (ja) 2014-05-22
JP6088212B2 (ja)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7178B (zh) 螺杆式压缩机
CN102162444B (zh) 盖劳特液压泵
CN104047852B (zh) 螺杆压缩机
CN102057164B (zh) 涡轮式鼓风机及用于该鼓风机的高速旋转体
CN111295518B (zh) 液冷式螺杆压缩机
JP5433604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2678546A (zh) 涡旋压缩机
CN101418801B (zh) 用水润滑螺旋转子的螺旋式压缩机
KR101064152B1 (ko) 직접 냉각 스크루식 진공펌프
CN207583622U (zh) 一种全密封型双螺杆泵以及高压平衡转子
CN107850069A (zh) 涡旋压缩机
EP4350146A1 (en) Screw compressor
CN105298835A (zh) 一种动静压承载圆弧齿轮油泵
CN215633740U (zh) 一种齿轮泵泵壳、齿轮泵及供油系统
CN113898582B (zh) 一种改进型螺杆空气压缩机
WO2022048364A1 (zh) 泵装置和车辆
JP7229720B2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210565070U (zh) 涡旋压缩机的压缩机构和涡旋压缩机
CN107435629A (zh) 一种转子泵泵壳及转子泵
CN208901053U (zh) 一种能减少磨损的转子式机油泵
JP2007162679A (ja) 流体機械
CN201187446Y (zh) 静压平衡式转子活塞泵
CN214170838U (zh) 一种脂润滑结构
CN218151398U (zh) 一种采用动压悬浮支撑的螺旋齿轮泵
CN214660859U (zh) 油池回油结构、压缩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74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974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