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6459B - 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6459B
CN103806459B CN201410037529.0A CN201410037529A CN103806459B CN 103806459 B CN103806459 B CN 103806459B CN 201410037529 A CN201410037529 A CN 201410037529A CN 103806459 B CN103806459 B CN 1038064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 caisson
waste
feeder
separation
scum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75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6459A (zh
Inventor
李军堂
涂满明
许佳平
张爱花
唐勇
朱云萍
张瑞霞
张文斌
胡杰
邹冠
朱向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Priority to CN2014100375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064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06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6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6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6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Handling Of Build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涉及桥梁基础施工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启动吸泥设备,通过吸泥管将弃渣从下至上吸入,第一排渣管将弃渣排入收集槽底部;弃渣中的水溢出过滤网,经出水口排出;泥沙残渣沉淀到收集槽底部,经第二排渣管排放到运渣船一端的隔舱内,固体残渣沉淀到船舱底部,水经排水管排出;升降导轨的高度随着接高混凝土沉井调整,每接高一段混凝土沉井,升降导轨连同钢牛腿和收集槽提升到接高混凝土节段。本发明能避免直接将弃渣排入水域中而在航道局部区域形成淤积,从而影响航道水深,并且维持水域清洁,经济环保;能减少弃渣船工作量,减少排污管道数量,对弃渣进行有效的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基础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深水沉井基础广泛应用于桥梁墩台基础、水下油库、以及水下大型设备基础、水下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基础等。深水沉井基础是先在地表制作成一个井筒状的结构物即沉井,然后在深水中从井内不断吸泥,使沉井在自重作用下逐渐下沉,在沉井下沉过程中,沉井内部会产生大量的弃渣,特别是当施工水位非常深,沉井截面非常大时,弃渣的产生量非常庞大。
目前弃渣的处理有以下两种方式:直接排入水域和运渣船运至指定排放点,弃渣直接排入水域会在航道局部区域形成淤积,影响航道水深,且污染水域环境;弃渣由运渣船运至指定排放点,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航道水域的影响,但是对于截面非常大的深水沉井基础吸泥下沉产生的弃渣,需要大量的运渣船来满足运渣需求,而且沉井隔舱需要安装大量的排污管道,排污管道错综复杂,不易于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通过将弃渣过滤分离出泥沙残渣和水,浓度较高的泥沙残渣排放到运渣船上进行第二次沉淀,避免直接将弃渣排入水域中而在航道局部区域形成淤积,从而影响航道水深,并且维持水域清洁,经济环保;能够减少弃渣船工作量,减少排污管道数量,对弃渣进行简单有效的处理。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每个井孔内沿井轴线竖直布置与吸泥设备相连的吸泥管,在吸泥管的顶端沿水平方向布置第一排渣管,吸泥管与第一排渣管连通;在首节钢沉井顶端周圈焊接上耳板和下耳板,将钢牛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耳板和下耳板上;在钢牛腿顶部放置收集槽,将第一排渣管插入到收集槽中,收集槽侧壁的中上部开有出水口,出水口下方水平设置有过滤网,收集槽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渣管;
在首节钢沉井外侧的水面上布置运渣船,运渣船船舱内壁两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隔仓板,将船舱分隔成至少5个相互连通的隔舱,运渣船一端的隔舱与第二排渣管连通,运渣船另一端的隔舱侧壁设置有与该隔舱连通的排水管;
在首节钢沉井施工阶段:启动吸泥设备,通过吸泥管将弃渣从下至上吸入,第一排渣管将弃渣排入收集槽底部;弃渣中的水溢出过滤网,经出水口排出;弃渣中的泥沙残渣沉淀到收集槽底部,再经第二排渣管排放到运渣船一端的隔舱内,然后从运渣船一端的隔舱流到另一端的隔舱,泥沙残渣中的固体残渣沉淀到船舱底部,泥沙残渣中的水经排水管排出;
B、在每个井孔内沿井轴线竖直布置与吸泥设备相连的吸泥管,在吸泥管的顶端沿水平方向布置第一排渣管,吸泥管与第一排渣管连通;利用爬锥将升降导轨竖直固定在接高混凝土沉井顶端周圈,升降导轨上均匀布置有圆孔,将钢牛腿两端分别固定在升降导轨的圆孔上;在钢牛腿顶部放置收集槽,将第一排渣管插入到收集槽中,收集槽侧壁的中上部开有出水口,出水口下方的水平面上设置有过滤网,收集槽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渣管;
在接高混凝土沉井外侧的水面上布置运渣船,运渣船船舱内壁两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隔仓板,将船舱分隔成至少5个相互连通的隔舱,运渣船一端的隔舱与第二排渣管连通,运渣船另一端的隔舱侧壁设置有与该隔舱连通的排水管;
在接高混凝土沉井施工阶段:启动吸泥设备,通过吸泥管将弃渣从下至上吸入,第一排渣管将弃渣排入收集槽底部;弃渣中的水溢出过滤网,经出水口排出;弃渣中的泥沙残渣沉淀到收集槽底部,再经第二排渣管排放到运渣船一端的隔舱内,然后从运渣船一端的隔舱流到另一端的隔舱,泥沙残渣中的固体残渣沉淀到船舱底部,泥沙残渣中的水经排水管排出;升降导轨的高度随着接高混凝土沉井调整,每接高一段混凝土沉井,升降导轨连同钢牛腿和收集槽由牵引装置或者提升装置提升到接高混凝土节段。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A中所述钢牛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上耳板和下耳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B中所述钢牛腿两端分别通过销轴固定在升降导轨的圆孔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A中所述收集槽的体积为50L至100L。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B中所述收集槽的体积为50L至100L。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A中所述运渣船船舱内壁两侧均匀设置有7个隔仓板,将船舱分隔成8个相互连通的隔舱。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A还包括以下步骤:每隔2小时,将所述第二排渣管连通隔舱的一头与排水管连通隔舱的一头的位置互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B还包括以下步骤:每隔2小时,将所述第二排渣管连通隔舱的一头与排水管连通隔舱的一头的位置互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A中所述第二排渣管的直径与排水管的直径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B中所述第二排渣管的直径与排水管的直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发明能够避免直接将弃渣排入水域中而在航道局部区域形成淤积,从而影响航道水深,并且维持水域清洁,经济环保;
(2)本发明能够减少弃渣船工作量,减少排污管道数量,对弃渣进行简单有效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首节钢沉井施工弃渣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钢牛腿安装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收集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运渣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高混凝土沉井施工弃渣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高混凝土沉井施工弃渣收集系统的升降导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首节钢沉井,2—接高混凝土沉井,3—塔吊,4—龙门吊,5—钢丝绳,6—高压射水系统,7—吸泥管,8—钢牛腿,9—上耳板,10—下耳板,11—螺栓,12—收集槽,13—第一排渣管,14—过滤网,15—出水口,16—第二排渣管,17—运渣船,18—爬锥,19—升降导轨,20—隔仓板,21—隔舱,22—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深水沉井由首节钢沉井和接高混凝土沉井组成,深水沉井施工分为首节钢沉井施工阶段和接高混凝土沉井施工阶段。下面以沉井为多孔沉井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参见图1所示,首节钢沉井施工弃渣收集系统包括首节钢沉井1、塔吊3、龙门吊4、钢丝绳5、高压射水系统6、钢牛腿8、运渣船17,塔吊3、龙门吊4和钢丝绳5组成升降装置,运输沉井施工过程中的大型设备,高压射水系统6在沉井施工过程中作为高压水源冲刷泥土并稀释泥浆。
参见图5所示,接高混凝土沉井施工弃渣收集系统包括接高混凝土沉井2、塔吊3、龙门吊4、钢丝绳5、高压射水系统6、钢牛腿8、爬锥18、升降导轨19、运渣船17,塔吊3、龙门吊4和钢丝绳5组成升降装置,运输沉井施工过程中的大型设备,高压射水系统6在沉井施工过程中作为高压水源冲刷泥土并稀释泥浆,升降导轨19的高度随着接高混凝土沉井2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每个井孔内沿井轴线竖直布置与吸泥设备相连的吸泥管7,在吸泥管7的顶端沿水平方向布置第一排渣管13,吸泥管7与第一排渣管13连通;参见图2所示,在首节钢沉井1顶端周圈焊接上耳板9和下耳板10,将钢牛腿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耳板9和下耳板10上,钢牛腿8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螺栓11固定在上耳板9和下耳板10上。
S2、参见图3所示,在钢牛腿8顶部放置收集槽12,收集槽12的体积为50L至100L,将第一排渣管13插入到收集槽12中,收集槽12侧壁的中上部开有出水口15,出水口15下方水平设置有过滤网14,收集槽12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渣管16。首节钢沉井施工阶段:启动吸泥设备,通过吸泥管7将弃渣从下至上吸入,第一排渣管13将弃渣排入收集槽12底部;弃渣中的水溢出过滤网14,经出水口15排出,弃渣中的泥沙残渣沉淀到收集槽12底部。
S3、参见图4所示,在首节钢沉井1外侧的水面上布置运渣船17,运渣船17船舱内壁两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隔仓板20,将船舱分隔成至少5个相互连通的隔舱21,运渣船17一端的隔舱21与第二排渣管16连通,运渣船17另一端的隔舱21侧壁设置有与该隔舱21连通的排水管22;收集槽12底部的弃渣经第二排渣管16排放到运渣船17一端的隔舱21内,然后从运渣船17一端的隔舱21流到另一端的隔舱21,泥沙残渣在船舱的若干个隔舱21中形成弯曲的流径,能够有效延长弃渣的流径,将第一次沉淀不充分的物质例如沙粒,进行第二次沉淀,泥沙残渣中的固体残渣沉淀到船舱底部,泥沙残渣中的水经排水管22排出。
在沉井施工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将第二排渣管16连通隔舱21的一头与排水管22连通隔舱21的一头的位置互换,具体时间间隔按照实际施工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沉淀物质的沉淀量来设定,例如:每隔2小时,将第二排渣管16连通隔舱21的一头与排水管22连通隔舱21的一头的位置互换,第二排渣管16的直径与排水管22的直径相同,此步骤能够避免船舱两头沉淀物质的重量不均衡,船体偏载过大,能够有效平衡船体荷载。
S4、在每个井孔内沿井轴线竖直布置与吸泥设备相连的吸泥管7,在吸泥管7的顶端沿水平方向布置第一排渣管13,吸泥管7与第一排渣管13连通。参见图6所示,利用爬锥18将升降导轨19竖直固定在接高混凝土沉井顶端周圈,升降导轨19上均匀布置有圆孔,将钢牛腿8两端分别固定在升降导轨19的圆孔上,钢牛腿8两端可以分别通过销轴固定在升降导轨19的圆孔上。
S5、参见图3所示,在钢牛腿8顶部放置收集槽12,收集槽12的体积为50L至100L,将第一排渣管13插入到收集槽12中,收集槽12侧壁的中上部开有出水口15,出水口15下方水平设置有过滤网14,收集槽12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渣管16。接高混凝土沉井施工阶段:启动吸泥设备,通过吸泥管7将弃渣从下至上吸入,第一排渣管13将弃渣排入收集槽12底部;弃渣中的水溢出过滤网14,经出水口15排出,弃渣中的泥沙残渣沉淀到收集槽12底部。
S6、参见图4所示,在接高混凝土沉井2外侧的水面上布置运渣船17,运渣船17船舱内壁两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隔仓板20,将船舱分隔成至少5个相互连通的隔舱21,运渣船17一端的隔舱21与第二排渣管16连通,运渣船17另一端的隔舱21侧壁设置有与该隔舱21连通的排水管22;收集槽12底部的弃渣经第二排渣管16排放到运渣船17一端的隔舱21内,然后从运渣船17一端的隔舱21流到另一端的隔舱21,泥沙残渣在船舱的若干个隔舱21中形成弯曲的流径,能够有效延长弃渣的流径,将第一次沉淀不充分的物质例如沙粒,进行第二次沉淀,泥沙残渣中的固体残渣沉淀到船舱底部,泥沙残渣中的水经排水管22排出。
升降导轨19的高度随着接高混凝土沉井2调整,每接高一段混凝土沉井,升降导轨19连同钢牛腿8和收集槽12由牵引装置或者提升装置提升到接高混凝土节段。
在沉井施工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将第二排渣管16连通隔舱21的一头与排水管22连通隔舱21的一头的位置互换,具体时间间隔按照实际施工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沉淀物质的沉淀量来设定,例如:每隔2小时,将第二排渣管16连通隔舱21的一头与排水管22连通隔舱21的一头的位置互换,第二排渣管16的直径与排水管22的直径相同,此步骤能够避免船舱两头沉淀物质的重量不均衡,船体偏载过大,能够有效平衡船体荷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每个井孔内沿井轴线竖直布置与吸泥设备相连的吸泥管(7),在吸泥管(7)的顶端沿水平方向布置第一排渣管(13),吸泥管(7)与第一排渣管(13)连通;在首节钢沉井(1)顶端周圈焊接上耳板(9)和下耳板(10),将钢牛腿(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耳板(9)和下耳板(10)上;在钢牛腿(8)顶部放置收集槽(12),将第一排渣管(13)插入到收集槽(12)中,收集槽(12)侧壁的中上部开有出水口(15),出水口(15)下方水平设置有过滤网(14),收集槽(12)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渣管(16);
在首节钢沉井(1)外侧的水面上布置运渣船(17),运渣船(17)船舱内壁两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隔仓板(20),将船舱分隔成至少5个相互连通的隔舱(21),运渣船(17)一端的隔舱(21)与第二排渣管(16)连通,运渣船(17)另一端的隔舱(21)侧壁设置有与该隔舱(21)连通的排水管(22);
在首节钢沉井施工阶段:启动吸泥设备,通过吸泥管(7)将弃渣从下至上吸入,第一排渣管(13)将弃渣排入收集槽(12)底部;弃渣中的水溢出过滤网(14),经出水口(15)排出;弃渣中的泥沙残渣沉淀到收集槽(12)底部,再经第二排渣管(16)排放到运渣船(17)一端的隔舱(21)内,然后从运渣船(17)一端的隔舱(21)流到另一端的隔舱(21),泥沙残渣中的固体残渣沉淀到船舱底部,泥沙残渣中的水经排水管(22)排出;
B、在每个井孔内沿井轴线竖直布置与吸泥设备相连的吸泥管(7),在吸泥管(7)的顶端沿水平方向布置第一排渣管(13),吸泥管(7)与第一排渣管(13)连通;利用爬锥(18)将升降导轨(19)竖直固定在接高混凝土沉井顶端周圈,升降导轨(19)上均匀布置有圆孔,将钢牛腿(8)两端分别固定在升降导轨(19)的圆孔上;在钢牛腿(8)顶部放置收集槽(12),将第一排渣管(13)插入到收集槽(12)中,收集槽(12)侧壁的中上部开有出水口(15),出水口(15)下方的水平面上设置有过滤网(14),收集槽(12)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渣管(16);
在接高混凝土沉井(2)外侧的水面上布置运渣船(17),运渣船(17)船舱内壁两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隔仓板(20),将船舱分隔成至少5个相互连通的隔舱(21),运渣船(17)一端的隔舱(21)与第二排渣管(16)连通,运渣船(17)另一端的隔舱(21)侧壁设置有与该隔舱(21)连通的排水管(22);
在接高混凝土沉井施工阶段:启动吸泥设备,通过吸泥管(7)将弃渣从下至上吸入,第一排渣管(13)将弃渣排入收集槽(12)底部;弃渣中的水溢出过滤网(14),经出水口(15)排出;弃渣中的泥沙残渣沉淀到收集槽(12)底部,再经第二排渣管(16)排放到运渣船(17)一端的隔舱(21)内,然后从运渣船(17)一端的隔舱(21)流到另一端的隔舱(21),泥沙残渣中的固体残渣沉淀到船舱底部,泥沙残渣中的水经排水管(22)排出;升降导轨(19)的高度随着接高混凝土沉井(2)调整,每接高一段混凝土沉井,升降导轨(19)连同钢牛腿(8)和收集槽(12)由牵引装置或者提升装置提升到接高混凝土节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钢牛腿(8)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11)固定在上耳板(9)和下耳板(10)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钢牛腿(8)两端分别通过销轴固定在升降导轨(19)的圆孔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收集槽(12)的体积为50L至100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收集槽(12)的体积为50L至100L。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运渣船(17)船舱内壁两侧均匀设置有7个隔仓板(20),将船舱分隔成8个相互连通的隔舱(2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还包括以下步骤:每隔2小时,将所述第二排渣管(16)连通隔舱(21)的一头与排水管(22)连通隔舱(21)的一头的位置互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还包括以下步骤:每隔2小时,将所述第二排渣管(16)连通隔舱(21)的一头与排水管(22)连通隔舱(21)的一头的位置互换。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第二排渣管(16)的直径与排水管(22)的直径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第二排渣管(16)的直径与排水管(22)的直径相同。
CN201410037529.0A 2014-01-26 2014-01-26 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 Active CN1038064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7529.0A CN103806459B (zh) 2014-01-26 2014-01-26 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7529.0A CN103806459B (zh) 2014-01-26 2014-01-26 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6459A CN103806459A (zh) 2014-05-21
CN103806459B true CN103806459B (zh) 2016-02-17

Family

ID=50703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7529.0A Active CN103806459B (zh) 2014-01-26 2014-01-26 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064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4609B (zh) * 2017-07-10 2023-08-15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渣土泥化泵送船运系统及方法
CN107916691B (zh) * 2017-11-28 2023-01-03 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清淤船
CN110747881A (zh) * 2019-10-16 2020-02-04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管道及其在空气幕沉井中的应用
CN111561002B (zh) * 2020-04-09 2022-09-16 朱伟燕 一种水利施工用排淤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1755A (zh) * 2009-03-31 2010-04-07 卢如年 建造水下构筑物的液化弃土施工方法
CN101942839A (zh) * 2010-09-10 2011-01-12 丁慈鑫 一种进入沉井内部运土的施工方法
CN102155020A (zh) * 2011-01-28 2011-08-17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软弱土地层的钢筋混凝土沉井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44170B2 (ja) * 1994-11-21 1999-01-06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ニューマチックケーソン工法における揚排土装置及び方法
JP2005133472A (ja) * 2003-10-31 2005-05-26 Maruto Kogyo Kk ケーソンの沈設工事における掘削土搬出方法とその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1755A (zh) * 2009-03-31 2010-04-07 卢如年 建造水下构筑物的液化弃土施工方法
CN101942839A (zh) * 2010-09-10 2011-01-12 丁慈鑫 一种进入沉井内部运土的施工方法
CN102155020A (zh) * 2011-01-28 2011-08-17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软弱土地层的钢筋混凝土沉井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超大圆形沉井下沉施工技术;黄峰;《施工技术》;20130331;125-127页 *
泰州长江大桥巨型深水沉井施工技术;杨少华;《北方交通》;20100131(第1期);24-2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6459A (zh)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0140B (zh) 大跨度预应力砼连续梁深水桥墩施工工艺
CN103806459B (zh) 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方法
CN102191777B (zh) 钢板桩围堰结构及其逆做法施工方法
CN109914399B (zh) 一种环保的桩基施工方法
CN105544575B (zh) 一种采用钢桁架加筋的水下封底混凝土施工方法
CN101994319A (zh) 一种陆地超大规模沉井下沉施工方法
CN106988334B (zh) 一种沉井支撑结构及沉井施工方法
CN207110015U (zh) 一种带有自动粉碎功能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CN111519734A (zh) 一种河道暗涵涵内淤泥清淤方法
CN110409420B (zh) 迎坑面兼有降水功能的地下连续墙
CN101798823B (zh) 通道法远程纠偏工法
CN208803479U (zh) 一种兼作降水井的管桩结构
CN104032767A (zh) 一种深基坑内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210737511U (zh) 塔式地下水压力回灌设备
CN108149775A (zh) 一种pe预制提升泵站及其安装工艺
CN102322068B (zh) 减压降水辅助成槽施工工艺
CN104675349A (zh) 一种冲击钻筛砂冲孔施工方法
CN213038444U (zh) 一种可供河道暗涵涵内淤泥筛分的临时装置
CN203795447U (zh) 一种深水沉井施工的弃渣收集系统
CN104088664B (zh) 一种向上填充采矿的矿井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4530680U (zh) 一种冲击钻筛砂冲孔施工装置
CN104895043B (zh) 一种应用于深水长周期涌浪水域的碎石桩施工方法
CN102974179B (zh) 防扬尘水幕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CN207878487U (zh) 一种深水双壁钢围堰下放系统
CN218204399U (zh) 一种公路桥梁桩基施工用的泥浆制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31

Address after: 430050 Hanyang Road, Hanyang District, Hubei, No. 38, No.

Applicant after: Group Co., Ltd., Zhongtie Daqiao Bureau

Address before: 430074 Hubei province Wuhan Dongxin East Lake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Road SBI Venture Street No. 6 Building 12 layer

Applicant before: China Zhongtie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