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9889B - 自动制面包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制面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99889B CN103799889B CN201310557087.8A CN201310557087A CN103799889B CN 103799889 B CN103799889 B CN 103799889B CN 201310557087 A CN201310557087 A CN 201310557087A CN 103799889 B CN103799889 B CN 1037998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closing plate
- auxiliary material
- container
- automatic br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5000008429 bread Nutritio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40000004808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108010068370 Glutens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5000021312 gluten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5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5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855 fer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151 fer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40000006365 Vitis vin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4787 Vitis vin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09140 Tritic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21307 Triti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19 ag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12 flou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8 kn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278 EU approved seasonin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643 Phytolacca america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194 food seasoning agen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75 main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837 pasti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17 polish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8 pulveriz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制面包机,能够更可靠地将两个辅料容器内的辅料放入烹调容器内。该自动制面包机具备:设备主体(10),其在内部设置有能够收纳烹调容器(40)的烤制室(30);盖(50),其能够开闭烤制室的上表面开口部;第一辅料容器(53),其安装于盖,收纳第一辅料;及第二辅料容器(54),其安装于盖,收纳第二辅料,第一辅料容器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一开闭板(53a)构成,该第一开闭板被设置成能够以第一铰链轴(53b)为中心转动,第二辅料容器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二开闭板(54a)构成,该第二开闭板被设置成能够以第二铰链轴(54b)为中心转动,第一开闭板和第二开闭板被设置成朝相互离开的方向打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般家庭用的自动制面包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一般家庭中也能够简单地制作面包的自动制面包机逐渐普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16526号公报)。在这些自动制面包机中存在这样的自动制面包机:以能够在制面包工序的中途自动放入面筋和酵母等辅料的方式,将收纳该辅料的辅料容器安装于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60958号公报)。在该自动制面包机中,在放置于烤制室内的烹调容器的上方配置有辅料容器,构成辅料容器的底壁的开闭板在预定的时机从关闭状态成为打开状态,从而辅料容器内的辅料被自动放入到烹调容器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165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60958号公报
然而,为了不只能够自动放入面筋和酵母等粉末状的辅料,还能够自动放入葡萄干和坚果等粒状的辅料,放入这些辅料的时机不同,因此,无法将这些辅料收纳在相同的辅料容器中。因此,需要在盖上安装两个辅料容器。
为了将在两个辅料容器中收纳的辅料无漏出地自动放入到烹调容器内,期望将这两个辅料容器分别配置在烹调容器的竖直上方。例如,在仅进行小麦用的制面包工序的自动制面包机中,不使用面筋,仅使用酵母,因此,能够将收纳该酵母的辅料容器的大小缩小。这种情况下,将两个辅料容器分别配置在烹调容器的竖直上方并不困难。
然而,例如在进行米粒用的制面包工序的自动制面包机中,需要使用面筋,因此,收纳该面筋的辅料容器需要形成为与收纳葡萄干和坚果等辅料的辅料容器具有相同程度的大小。因此,为了将两个辅料容器分别配置在烹调容器的竖直上方,例如需要使两个辅料容器间的间隔变窄。
然而,这种情况下,各辅料容器的开闭板相互干涉,有可能发生该开闭板无法打开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将各辅料容器内的辅料放入烹调容器内,无法烧制出美味可口的面包。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提供一种自动制面包机,其能够更可靠地将两个辅料容器内的辅料放入烹调容器内。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本发明涉及的自动制面包机具备:
设备主体,其在内部设置有能够收纳烹调容器的烤制室;
盖,其能够开闭所述烤制室的上表面开口部;
第一辅料容器,其安装于所述盖,用于收纳第一辅料;以及
第二辅料容器,其安装于所述盖,用于收纳第二辅料,
在所述自动制面包机中,
所述第一辅料容器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一开闭板构成,所述第一开闭板被设置成能够以第一铰链轴为中心转动,
所述第二辅料容器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二开闭板构成,所述第二开闭板被设置成能够以第二铰链轴为中心转动,
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相互平行地设置,
所述第一开闭板和所述第二开闭板被设置成朝相互离开的方向打开。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自动制面包机,第一开闭板和第二开闭板被设置成朝相互离开的方向打开,因此,能够抑制两者相互干涉,能够更可靠地将两个辅料容器内的辅料放入烹调容器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制面包机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图1的自动制面包机的打开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自动制面包机的剖视图。
图4为示出图1的自动制面包机的与变频马达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图1的自动制面包机所具备的叶片单元的立体图。
图6为示出当图4的变频马达的输出轴向正方向旋转时同样向正方向旋转的部件的剖视图。
图7为示出当图4的变频马达的输出轴向反方向旋转时同样向反方向旋转的部件的剖视图。
图8为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制面包机执行的米粒用制面包过程的流程的示意图。
图9为示出图8的米粒用制面包过程的搅拌工序中的、优选的搅拌叶片的转速的变化的图表。
图10为示出图1的自动制面包机所具备的加热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1为示出当两个辅料容器的开闭板处于打开状态时,该开闭板的自由端部和烹调容器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1:自动制面包机
10:设备主体
10A:铰链部
10a、10b:端子部
11:烹调容器支承部
12:轴承
13:第三单向离合器
14A:主体侧研磨轴
14B:容器侧研磨轴
15:第二单向离合器
16A:主体侧搅拌轴
16Aa:卡合片
16B:容器侧搅拌轴
16Ba:卡合片
17A:主体侧连接器
17B:容器侧连接器
18:轴支承件
20:操作部
30:烤制室
30a:底壁
31:铠装加热器(加热器)
32:温度传感器
40:烹调容器
41:凹部
42:台座
50:盖
51:盖主体
52:外盖
53:辅料容器(第一辅料容器)
53a:开闭板(第一开闭板)
53b:铰链轴(第一铰链轴)
53c:自由端部
54:辅料容器(第二辅料容器)
54a:开闭板(第二开闭板)
54b:铰链轴(第二铰链轴)
54c:自由端部
61:第一带轮
62:第二带轮
63:第三带轮
64:第四带轮
65:第一传动带
66:第二传动带
67:轴承
68:第一单向离合器
70:变频马达
71:输出轴
80:叶片单元
81:帽
82:研磨叶片
83:穹顶状罩
83a:窗口部
84:搅拌叶片
85:安全罩
90: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自动制面包机,该自动制面包机具备:
设备主体,其在内部设置有能够收纳烹调容器的烤制室;
盖,其能够开闭所述烤制室的上表面开口部;
第一辅料容器,其安装于所述盖,用于收纳第一辅料;以及
第二辅料容器,其安装于所述盖,用于收纳第二辅料,
在所述自动制面包机中,
所述第一辅料容器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一开闭板构成,所述第一开闭板被设置成能够以第一铰链轴为中心转动,
所述第二辅料容器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二开闭板构成,所述第二开闭板被设置成能够以第二铰链轴为中心转动,
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相互平行地设置,
所述第一开闭板和所述第二开闭板被设置成朝相互离开的方向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第一方式中记载的自动制面包机,其中,所述第一开闭板和所述第二开闭板被设置成:当它们处于打开状态时,它们的自由端部的内表面位于收纳在所述烤制室内的烹调容器的竖直上方的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提供第一或第二方式中记载的自动制面包机,其中,所述自动制面包机还具备C形状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被设置成,隔开间隙地对收纳于所述烤制室的烹调容器的侧部进行包围,所述加热器的两端部在相互隔开间隙的状态下分别与所述设备主体的前部连接,所述第二辅料容器是收纳面筋和酵母以外的辅料作为所述第二辅料的容器,所述第二辅料容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辅料容器靠所述设备主体的前部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提供第一~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记载的自动制面包机,其中,所述第一开闭板和第二开闭板中的至少一方被设置成:当处于打开状态时,自由端部在偏离转动轨迹的最下点的位置静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提供第一~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记载的自动制面包机,其中,所述第一开闭板和第二开闭板中的至少一方被设置成:当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移时,自由端部在通过转动轨迹的最下点之后,在偏离该最下点的位置静止。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提供第四或第五方式中记载的自动制面包机,其中,所述第一开闭板和第二开闭板中的至少一方被设置成:当处于打开状态时,在相对于关闭状态转动小于90度的角度的位置静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提供第四或第五方式中记载的自动制面包机,其中,所述第一开闭板和第二开闭板中的至少一方被设置成:当处于打开状态时,在相对于关闭状态转动比90度大的角度的位置静止。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制面包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制面包机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该自动制面包机的打开盖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制面包机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制面包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在图1~图3中,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制面包机1具备大致长方体形状的设备主体10。在设备主体1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设有操作部20。
操作部20由操作键组和显示部构成。操作键组例如包括:开始键、取消键、定时键、预约键、以及选择面包的烹调过程等的选择键。烹调过程例如包括:将米粒用作原材料来制作面包的过程;将米粉用作原材料来制作面包的过程;以及将小麦粉用作原材料来制作面包的过程等。显示部例如由液晶显示面板等构成,用于显示时间、通过操作键组设定的内容、以及错误等。
在设备主体10的内部设有烤制室30。烤制室30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形形状。在烤制室30的内部以装卸自如的方式收纳有烹调容器40,所述烹调容器40用于收纳面包生面团、蛋糕、年糕等烹调材料。
并且,如图3所示,在烤制室30的内部设置有铠装加热器31和温度传感器32,所述铠装加热器31为用于加热烹调容器40的加热器的一个例子,所述温度传感器32为用于检测烤制室30内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的一个例子。
铠装加热器31被配置成隔开间隙地对收纳于烤制室30的烹调容器40的侧部进行包围。如图10所示,铠装加热器31形成为C形状。铠装加热器31的两端部31a、31b在相互隔开间隙的状态下分别与设备主体10的前部(图10中下侧)连接,更详细来说是分别与在该前部设置的端子部10a、10b连接。温度传感器32配置在从铠装加热器31稍微离开的位置,以便能够检测到烤制室30内的平均温度。
烤制室30的上表面开口部通过盖50来进行开闭,所述盖50设置在设备主体10的上部。盖50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铰链部10A,所述铰链部10A设置在设备主体10的上方后部(图3的右上侧)。盖50具备盖主体51和外盖52。在盖主体51安装有辅料容器(第一辅料容器)53和辅料容器(第二辅料容器)54,所述辅料容器53用于收纳面筋或干酵母等粉末状的辅料(第一辅料),所述辅料容器54用于收纳葡萄干、坚果等体积比较大的粒状的辅料(第二辅料)。辅料容器53、54配置在烹调容器40的上方。外盖52安装成能够开闭辅料容器53、54的上部开口部。
如图11所示,辅料容器53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由开闭板(第一开闭板)53a构成,该开闭板53a被设置成能够以铰链轴(第一铰链轴)53b为中心转动。开闭板53a以铰链轴53b为中心转动而从关闭状态转移到打开状态,从而将辅料容器53内的辅料放入烹调容器40内。
同样地,如图11所示,辅料容器54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由开闭板(第二开闭板)54a构成,该开闭板54a被设置成能够以铰链轴(第二铰链轴)54b为中心转动。开闭板54a以铰链轴54b为中心转动而从关闭状态转移到打开状态,从而将辅料容器54内的辅料放入烹调容器40内。
并且,铰链轴53b被设置在从辅料容器54离开的位置。铰链轴54b被设置在从辅料容器53离开的位置。并且,铰链轴53b、54b相互平行地设置(包括大致平行)。即,开闭板53a和开闭板54a被设置成朝相互离开的方向打开(所谓左右对开(観音開き))。由此,能够抑制开闭板53a和开闭板54a相互干涉,能够更可靠地将辅料容器53、54内的辅料放入烹调容器40内。这样的左右对开的结构在开闭板53a、54a的铰链轴53b、54b附近的形状像图3或图11那样弯曲或突出的情况下起到特别显著的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开闭板53a和开闭板54a被设置成:在它们处于打开状态时,它们的自由端部53c、54c的内表面位于在烤制室30内收纳的烹调容器40的竖直上方的空间内。由此,能够抑制收纳于辅料容器53、54的辅料漏出到烹调容器40的外部。
并且,如前述那样,铠装加热器31的两端部31a、31b在相互隔开间隙的状态下分别与设备主体10的前部的端子部10a、10b连接。在该结构中,在端子部10a、10b之间不存在铠装加热器31,因此,后述的烤制工序的温度比其它部分稍低。因此,位于烹调容器40内的前方侧的烹调材料的加热量比其它部分的加热量少,烤制颜色会浅一些。另一方面,在制造面包的基础上,干酵母是不可或缺的材料,但葡萄干、坚果等辅料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材料。因此,收纳干酵母的辅料容器53的开闭板53a在烤制工序前必须打开,但收纳葡萄干、坚果等辅料的辅料容器54的开闭板54a不一定要打开。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辅料容器54配置在设备主体10的前部侧,将辅料容器53配置在设备主体10的后部侧。根据该结构,在不需要葡萄干、坚果等辅料的情况下,在辅料容器54的开闭板54a为关闭的状态且辅料容器53的开闭板53a为打开的状态下进行烤制工序,因此,还能够使烹调容器40的后方侧的热散发到辅料容器53的内部。由此,能够使烹调容器40的后方侧的热量稍降低,整体上烤制颜色均匀化,从而能够烤制出烤斑(焼きむら)少的面包。另外,辅料容器54的开闭板54a优选例如由铝等金属制成。由此,能够将开闭板54a的辐射热传递到位于烹调容器40内的前方侧的烹调材料,从而能够烤制出烤斑更少的面包。
此外,在烤制室30的底壁30a的大致中心部设置有烹调容器支承部11。如图4所示,烹调容器支承部11形成为大致筒状,并形成为随着从烤制室30的底壁30a向下方远离,内径分阶段地减小。在烹调容器支承部11的外周面的下端部,经轴承12设置有第一带轮61。
在烹调容器支承部11的下部的中心孔,设置有大致圆筒形的第三单向离合器13。在第三单向离合器13的内侧,以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大致圆筒形的主体侧搅拌轴16A。第三单向离合器13构成为:允许主体侧搅拌轴16A向正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另一方面,限制主体侧搅拌轴16A向反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在主体侧搅拌轴16A的外周下部设置有第二单向离合器15。第二单向离合器15被设置成经壳体15A与第一带轮61卡合。第二单向离合器15构成为:当第一带轮61向正方向旋转时,使主体侧搅拌轴16A向正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当第一带轮61向反方向旋转时,限制主体侧搅拌轴16A的旋转,以避免主体侧搅拌轴16A向反方向旋转。
在主体侧搅拌轴16A的内部,以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大致圆柱状的主体侧研磨轴14A。主体侧研磨轴14A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主体侧搅拌轴16A相对旋转。在主体侧研磨轴14A的下端部固定有第二带轮62。
此外,在烤制室30的外侧且是设备主体10的内部,设置有作为马达的一个例子的变频马达70。变频马达70是能够自如地变更输出轴71的每单位时间的转速和旋转方向(正方向、反方向)的马达。
在变频马达70的输出轴71的外周上部固定有第三带轮63。在第三带轮63和第一带轮61绕架有第一传动带65。当变频马达70被驱动从而输出轴71旋转时,该输出轴71的旋转力经由第三带轮63、第一传动带65传递到第一带轮61。
并且,在变频马达70的输出轴71的外周下部经轴承67设置有第四带轮64。在第四带轮64和第二带轮62绕架有第二传动带66。
并且,在变频马达70的输出轴71的外周面,在第三带轮63和第四带轮64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离合器68,该第一单向离合器68经壳体68A与第四带轮64卡合。当输出轴71向反方向旋转时,第一单向离合器68使第四带轮64向反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当输出轴71向正方向旋转时,第一单向离合器68限制第四带轮64的旋转,以避免第四带轮64向正方向旋转。
此外,在主体侧研磨轴14A的上端部固定有主体侧连接器17A。主体侧连接器17A构成为能够与容器侧连接器17B卡合,容器侧连接器17B固定在大致圆柱形的容器侧研磨轴14B的下端部。在主体侧连接器17A与容器侧连接器17B卡合的状态下,当主体侧研磨轴14A旋转时,容器侧研磨轴14B旋转。
并且,在主体侧搅拌轴16A的上端部设置有卡合片16Aa。卡合片16Aa构成为能够与卡合片16Ba卡合,卡合片16Ba固定在大致圆筒形的容器侧搅拌轴16B的下端部。当主体侧搅拌轴16A旋转时,卡合片16Aa与卡合片16Ba卡合,容器侧搅拌轴16B旋转。
容器侧研磨轴14B经圆筒形的轴支承件18设置在容器侧搅拌轴16B的内侧。容器侧研磨轴14B和容器侧搅拌轴16B被设置成:在将烹调容器40安置在烤制室30内时,通过在烹调容器40的底部的中心部设置的贯通孔突出到烹调容器40内。
如图3所示,在烹调容器40的底部形成有有底筒状的凹部41。并且,在烹调容器40的底部外表面,以包围容器侧搅拌轴16B的方式设置有筒状的台座42。通过将台座42载置于烹调容器支承部11并使主体侧连接器17A与容器侧连接器17B卡合,从而烹调容器40被安置在烧制室30内。另一方面,通过使主体侧连接器17A和容器侧连接器17B的卡合解除,能够将烹调容器40从烤制室30内取出。另外,台座42可以形成为与烹调容器40分体,也可以形成为与烹调容器40一体。
在容器侧研磨轴14B和容器侧搅拌轴16B的突出到烹调容器40的内部的部分,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有叶片单元80。
叶片单元80具备:帽81、研磨叶片82、穹顶状罩83、搅拌叶片84、以及安全罩85。
帽81装卸自如地设置在容器侧研磨轴14B的末端部。研磨叶片82被设置成从帽81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研磨叶片82是用于粉碎米粒等谷物粒来制作制面包原料的叶片。在将烹调容器40安置在烤制室30内并且将帽81安装于容器侧研磨轴14B的状态下,研磨叶片82被设置成大致位于烹调容器40的凹部41内。
穹顶状罩83形成为从上方覆盖研磨叶片82。如图5所示,在穹顶状罩83设置有多个窗口部83a,所述窗口部83a将穹顶状罩83的内侧的空间和穹顶状罩83的外侧的空间连通起来。利用研磨叶片82的旋转制作出的制面包原料,通过多个窗口部83a被排出到穹顶状罩83的外侧的空间。
搅拌叶片84设置成沿垂直方向立设在穹顶状罩83的外表面。搅拌叶片84是用于拌和烹调容器40内的制面包原料而制作面包生面团的叶片。
安全罩85安装在穹顶状罩83的下端部并形成为从下方覆盖研磨叶片82。并且,安全罩85以其一部分与容器侧搅拌轴16B的内表面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容器侧搅拌轴16B。当容器侧搅拌轴16B旋转时,安全罩85、穹顶状罩83、以及搅拌叶片84一体地旋转。在将烹调容器40安置在烤制室30内并且将安全罩85安装于容器侧搅拌轴16B的状态下,研磨叶片82被设置成大致位于烹调容器40的凹部41内。并且,在安全罩85设置有开口部(未图示),所述开口部用于将已放入到烹调容器40内的米粒和水等材料取入到穹顶状罩83内。
并且,在设备主体10的操作部20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控制各部的驱动的控制部90。在控制部90存储了与多个烹调过程对应的烹调顺序。烹调顺序(sequence)指的是在依次进行浸泡、研磨、冷却、搅拌、发酵、烤制等各制作工序时,预先确定了各制作工序中铠装加热器31的通电时间、温调温度、变频马达70的旋转方向、旋转速度、以及开闭板53a、54a的开闭时机等的烹调的步骤的程序。控制部90基于与通过操作部20选择的特定的烹调过程对应的烹调顺序、和温度传感器32的检测温度,来控制变频马达70、铠装加热器31、以及开闭板53a、54a的驱动。
接下来,利用图6对变频马达70的输出轴71向正方向旋转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为示出与变频马达70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图6中,斜线部示出了向正方向旋转的部件。
如图6所示,当变频马达70的输出轴71向正方向旋转时,该输出轴71的旋转力传递至第三带轮63和第一单向离合器68,这些部件向正方向旋转。
第三带轮63的旋转力传递至第一传动带65、第一带轮6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15,这些部件向正方向旋转。由于第一带轮61向正方向旋转,因此第二单向离合器15使主体侧搅拌轴16A向正方向旋转。这时,第三单向离合器13允许主体侧搅拌轴16A向正方向的旋转。主体侧搅拌轴16A的旋转力传递至容器侧搅拌轴16B、安全罩85、穹顶状罩83、以及搅拌叶片84,这些部件向正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由于输出轴71向正方向旋转,因此第一单向离合器68限制第四带轮64的旋转以避免第四带轮64向正方向旋转。
即,当变频马达70的输出轴71向正方向旋转时,搅拌叶片84向正方向旋转,而另一方面,研磨叶片82不旋转。
接下来,利用图7对变频马达70的输出轴71向反方向旋转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为示出与变频马达70相关联的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图7中,斜线部示出了向反方向旋转的部件。
如图7所示,当变频马达70的输出轴71向反方向旋转时,该输出轴71的旋转力传递至第三带轮63和第一单向离合器68,这些部件向反方向旋转。
第三带轮63的旋转力传递至第一传动带65、第一带轮61、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15,这些部件向反方向旋转。由于第一带轮61向反方向旋转,因此第二单向离合器15限制主体侧搅拌轴16A的旋转以避免主体侧搅拌轴16A向反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由于输出轴71向反方向旋转,因此第一单向离合器68使第四带轮64向反方向旋转。所述第四带轮64的旋转力传递至第二传动带66、第二带轮62、主体侧研磨轴14A、容器侧研磨轴14B、帽81、以及研磨叶片82,这些部件向反方向旋转。另外,这时,第三单向离合器13限制主体侧搅拌轴16A借助于主体侧研磨轴14A的旋转力向反方向旋转(所谓的共同旋转)。
即,当变频马达70的输出轴71向反方向旋转时,研磨叶片82向反方向旋转,另一方面,搅拌叶片84不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带轮61构成为具有比第二~第四带轮62~64大的直径。由此,相对于变频马达70的输出轴71的旋转速度,使搅拌叶片84的旋转速度为低速(例如250rpm),并且可获得高转矩。此外,相对于搅拌叶片84的旋转速度,使研磨叶片82的旋转速度为高速(例如4000rp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研磨轴”由主体侧研磨轴14A和容器侧研磨轴14B构成,所述主体侧研磨轴14A和容器侧研磨轴14B通过主体侧连接器17A与容器侧连接器17B卡合而连结在一起。而且,“搅拌轴”由主体侧搅拌轴16A和容器侧搅拌轴16B构成,所述主体侧搅拌轴16A和容器侧搅拌轴16B通过卡合片16Aa与卡合片16Ba卡合而连结在一起。而且,成为研磨轴82的旋转中心的研磨轴的中心轴线,与成为搅拌叶片84的旋转中心的搅拌轴的中心轴线被设置成位于同一轴线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力切换部”由轴承12、67、第一~第四带轮61~64、第一和第二传动带65、66、以及第一~第三单向离合器61、15、13构成。“驱动力切换部”用于切换变频马达70的旋转驱动力向研磨轴和搅拌轴传递的传递路径。
接下来,利用图8对利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制面包机1执行的米粒用制面包过程的流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8为示出利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制面包机1执行的米粒用制面包过程的流程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米粒用制面包过程中,依次执行浸泡工序、研磨工序、冷却工序、搅拌(捏ね)工序、发酵工序、以及烤制工序。
当开始米粒用制面包过程时,使用者进行下面的工作。
首先,使用者将帽81安装到容器侧研磨轴14B,并且使安全罩85的一部分与容器侧搅拌轴16B的内表面配合。由此,如图3所示,叶片单元80被安置到烹调容器40内。
然后,使用者将米粒、水、调味料(例如,食盐、砂糖、以及起酥油)等主材料放入烹调容器40内,并且将在面包的制作工序的中途自动放入的干酵母、面筋、以及坚果等辅料放入辅料容器53、54。
然后,使用者将烹调容器40安置到烤制室30内,利用盖50关闭烤制室30的上表面开口部。然后,使用者通过操作部20选择米粒用制面包过程,并按下开始键。由此,控制部90开始将米粒用作原材料来制作面包的米粒用制面包过程的控制动作。
当米粒用制面包过程开始时,根据控制部90的指令开始浸泡工序。浸泡工序是这样的工序:通过使米粒中含有水,从而使得在之后进行的研磨工序中,容易使米粒粉碎到芯部。在浸泡工序中,预先放入到烹调容器40的主材料的静置状态维持预定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0分钟)。
当从浸泡工序的开始起经过预定时间后,根据控制部90的指令结束浸泡工序,开始研磨工序。研磨工序是将放入到烹调容器40内的米粒粉碎来制作制面包原料的工序。在研磨工序中,控制部90对变频马达70进行控制而使输出轴71向反方向旋转,如使用图7在上文叙述的那样,使研磨叶片82在含有米粒和水的混合物中旋转(例如4000rpm)。由此,米粒被粉碎。
含有粉碎后的米粒和水的混合物通过穹顶状罩83的多个窗口部83a被排出到穹顶状罩83的外侧的空间。与此相随地,烹调容器40的凹部41内的含有米粒和水的混合物,从在安全罩85设置的开口部(未图示)被取入到穹顶状罩83的内侧的空间。这样,米粒不断地被研磨叶片82粉碎,其结果是,含有糊状的粉碎粉末的制面包原料被制作出来。
另外,当与研磨叶片82碰撞的米粒的大小较大时,会产生大的碰撞声音。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控制部90对变频马达70进行这样的控制:从研磨工序的开始起在预定时间(例如5分钟)内使研磨叶片82低速旋转,之后,使研磨叶片82高速旋转。由此,能够抑制研磨工序中的大的碰撞声音的产生。
当从研磨工序的开始起经过预定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0分钟)后,根据控制部90的指令结束研磨工序,开始冷却工序。冷却工序是使因研磨工序而上升了的烹调容器40内的制面包原料的温度降低到干酵母能够活跃地工作的温度(例如30℃左右)的工序。在冷却工序中,控制部90使变频马达70的驱动停止。
当从冷却工序的开始起经过预定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2分钟)后,根据控制部90的指令结束冷却工序,开始搅拌工序。搅拌工序是将干酵母、面筋、坚果等辅料自动放入制面包原料中,对它们进行拌和来制作面包生面团的工序。在搅拌工序中,控制部90打开开闭板53a、54a而将辅料放入到烹调容器40内,并且,控制变频马达70使输出轴71向正方向旋转,如利用图6在上文叙述的那样,使搅拌叶片84在含有制面包原料和辅料的混合物中低速旋转(例如250rpm)。由此,含有制面包原料和辅料的混合物被拌和,制作出具有预定的弹力的面包生面团。并且,这时,开闭板53a、54a被设置成朝相互离开的方向打开,因此,能够抑制两者相互干涉,能够更可靠地将辅料容器53、54内的辅料放入烹调容器40内。
另外,在搅拌工序期间,若使搅拌叶片84以相同速度持续旋转,则特别是在含有制面包原料和辅料的混合物的拌和尚未进展的搅拌工序的初期,存在制面包原料和辅料飞散到烹调容器40的外侧的危险。因此,如图9所示,优选控制部90将变频马达70控制成:随着搅拌工序的推进而使搅拌叶片84的转速逐渐增加。由此,在搅拌工序中,能够抑制制面包原料和辅料飞散到烹调容器40的外侧。
当从搅拌工序的开始起经过预定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3分钟)后,根据控制部90的指令结束搅拌工序,开始发酵工序。发酵工序是使面包生面团发酵的工序。在发酵工序中,控制部90对铠装加热器31进行控制,使烤制室30的温度维持在发酵不断推进的温度(例如38℃)。
当从发酵工序的开始起经过预定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5分钟)后,根据控制部90的指令结束发酵工序,开始烤制工序。烤制工序是对发酵后的面包生面团进行烤制而烤制成面包的工序。在烤制工序中,控制部90对铠装加热器31进行控制,使烤制室30的温度上升到适宜进行面包烤制的温度(例如125℃)。
当从烤制工序的开始起经过预定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0分钟)后,根据控制部90的指令结束烤制工序。由此,结束全部的制面包工序。全部的制面包工序的结束这一事件,例如通过操作部20的液晶面板的显示或通知音等告知使用者。
另外,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在上述中,如图11所示,开闭板53a和开闭板54a被设置成:当它们处于打开状态时,它们的自由端部53c、54c在转动轨迹的最下点静止,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开闭板53a和开闭板54a中的至少一方被设置成:当处于打开状态时,自由端部在偏离转动轨迹的最下点的位置静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防止烹调容器40内的面包在发酵时膨胀而导致开闭板53a、开闭板54a的自由端部53c、54c戳到该膨胀的面包的上表面。由此,能够使烧制出的面包的外观良好。
并且,优选开闭板53a和开闭板54a中的至少一方被设置成:当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移时,自由端部53c、54c在通过(到达)转动轨迹的最下点之后,在偏离该最下点的位置静止。根据该结构,自由端部53c、54c通过转动轨迹的最下点,由此能够将辅料容器53、54内的辅料全部放入烹调容器40内,能够抑制该辅料残留在开闭板53a、54a上。另外,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将开闭板53a、54a的重心位置设定成,自由端部53c、54c在偏离转动轨迹的最下点的位置静止。即,在这种情况下,开闭板53a、54a借助自重从关闭状态开始转动,自由端部53c、54c在通过转动轨迹的最下点之后,在偏离该最下点的位置静止。另外,所述结构也能够使用扭转螺旋弹簧等弹性体来实现。
另外,开闭板53a、54a可以构成为当处于打开状态时,在相对于关闭状态转动小于90度的角度的位置静止,也可以构成为在相对于关闭状态转动比90度大的角度的位置静止。在使开闭板53a、54a构成为在相对于关闭状态转动小于90度的角度(例如,70~85度)的位置静止的情况下,即使辅料容器53、54内的辅料残留在开闭板53a、54a上的情况下,该辅料也会朝向烹调容器40。由此,能够抑制辅料漏出到烹调容器40的外部。另外,优选在开闭板53a、54a的上表面实施氟涂层等处理以使辅料容易滑到烹调容器40内。另一方面,在构成为使开闭板53a、54a在相对于关闭状态转动比90度大的角度(例如,95~100度)的位置静止的情况下,自由端部53c、54c朝向烹调容器40的外部。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自由端部53c、54c戳到膨胀的面包的上表面。
本发明涉及的自动制面包机能够更可靠地将两个辅料容器内的辅料放入烹调容器内,因此,特别是作为一般家庭用的自动制面包机是有用的。
Claims (8)
1.一种自动制面包机,该自动制面包机具备:
设备主体,其在内部设置有能够收纳烹调容器的烤制室;
盖,其能够开闭所述烤制室的上表面开口部;
第一辅料容器,其安装于所述盖,用于收纳第一辅料;以及
第二辅料容器,其安装于所述盖,用于收纳第二辅料,
在所述自动制面包机中,
所述第一辅料容器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一开闭板构成,所述第一开闭板被设置成能够以第一铰链轴为中心转动,
所述第二辅料容器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二开闭板构成,所述第二开闭板被设置成能够以第二铰链轴为中心转动,
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相互平行地设置,
所述第一开闭板和所述第二开闭板被设置成朝相互离开的方向打开,由此,能够抑制所述第一开闭板和所述第二开闭板相互干涉,
所述第一开闭板和所述第二开闭板被设置成:当它们处于打开状态时,它们的自由端部的内表面位于收纳在所述烤制室内的烹调容器的竖直上方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制面包机,
所述自动制面包机还具备C形状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被设置成隔开间隙地对收纳于所述烤制室的烹调容器的侧部进行包围,
所述加热器的两端部在相互隔开间隙的状态下分别与所述设备主体的前部连接,
所述第二辅料容器是收纳面筋和酵母以外的辅料作为所述第二辅料的容器,所述第二辅料容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辅料容器靠所述设备主体的前部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制面包机,
所述第一开闭板和第二开闭板中的至少一方被设置成:当处于打开状态时,自由端部在偏离转动轨迹的最下点的位置静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制面包机,
所述第一开闭板和第二开闭板中的至少一方被设置成:当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移时,自由端部在通过转动轨迹的最下点之后,在偏离该最下点的位置静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制面包机,
所述第一开闭板和第二开闭板中的至少一方被设置成:当处于打开状态时,在相对于关闭状态转动小于90度的角度的位置静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制面包机,
所述第一开闭板和第二开闭板中的至少一方被设置成:当处于打开状态时,在相对于关闭状态转动小于90度的角度的位置静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制面包机,
所述第一开闭板和第二开闭板中的至少一方被设置成:当处于打开状态时,在相对于关闭状态转动比90度大的角度的位置静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制面包机,
所述第一开闭板和第二开闭板中的至少一方被设置成:当处于打开状态时,在相对于关闭状态转动比90度大的角度的位置静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48126 | 2012-11-12 | ||
JP2012-248125 | 2012-11-12 | ||
JP2012248126A JP5974295B2 (ja) | 2012-11-12 | 2012-11-12 | 自動製パン器 |
JP2012248125A JP5957700B2 (ja) | 2012-11-12 | 2012-11-12 | 自動製パン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99889A CN103799889A (zh) | 2014-05-21 |
CN103799889B true CN103799889B (zh) | 2018-04-10 |
Family
ID=50697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57087.8A Active CN103799889B (zh) | 2012-11-12 | 2013-11-11 | 自动制面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9988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07661A (zh) * | 2014-09-28 | 2014-12-17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面包制作方法和面包机 |
JP7489665B2 (ja) * | 2021-01-29 | 2024-05-2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製パン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9030A (zh) * | 2011-07-21 | 2012-01-18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面包机及其磨粉方法 |
CN202341828U (zh) * | 2011-11-08 | 2012-07-25 | 杭州九阳欧南多小家电有限公司 | 自动加果料的面包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45329U (zh) * | 1988-03-22 | 1989-10-05 | ||
JP3928592B2 (ja) * | 2003-06-25 | 2007-06-13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自動製パン機 |
JP2008279034A (ja) * | 2007-05-10 | 2008-11-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パン製造機 |
JP2010094419A (ja) * | 2008-10-20 | 2010-04-3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自動製パン器 |
-
2013
- 2013-11-11 CN CN201310557087.8A patent/CN10379988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9030A (zh) * | 2011-07-21 | 2012-01-18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面包机及其磨粉方法 |
CN202341828U (zh) * | 2011-11-08 | 2012-07-25 | 杭州九阳欧南多小家电有限公司 | 自动加果料的面包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99889A (zh) | 2014-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81071B (zh) | 自动制面包机 | |
WO2004073470A1 (ja) | 自動製パン器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パンの製造方法 | |
CN102106697A (zh) | 自动制面包机 | |
CN103860040B (zh) | 自动制面包机 | |
CN103799889B (zh) | 自动制面包机 | |
JP5945849B2 (ja) | 自動製パン機 | |
JP6028224B2 (ja) | 自動製パン器 | |
JP6028223B2 (ja) | 自動製パン器 | |
CN103300748B (zh) | 面包生面团生成机和制面包机 | |
CN203483306U (zh) | 自动制面包机 | |
WO2011105238A1 (ja) | 自動製パン器 | |
JP5957700B2 (ja) | 自動製パン器 | |
JP5974295B2 (ja) | 自動製パン器 | |
CN103767560B (zh) | 自动制面包机 | |
CN103654445B (zh) | 自动制面包机 | |
WO2012056764A1 (ja) | 自動製パン器 | |
JP5957738B2 (ja) | 自動製パン機 | |
JP2012130498A (ja) | 自動製パン器 | |
JP5407929B2 (ja) | 自動製パン器 | |
JP2014050504A (ja) | 自動製パン器 | |
JP5516325B2 (ja) | 自動製パン器 | |
JP5919477B2 (ja) | 自動製パン器 | |
JP6478944B2 (ja) | 自動製パン機 | |
JP5945696B2 (ja) | 調理器 | |
WO2012008263A1 (ja) | 自動製パン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