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7820A - 声发生器、声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声发生器、声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7820A
CN103797820A CN201380001366.4A CN201380001366A CN103797820A CN 103797820 A CN103797820 A CN 103797820A CN 201380001366 A CN201380001366 A CN 201380001366A CN 103797820 A CN103797820 A CN 103797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bed
acoustic generator
bubble
film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13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7820B (zh
Inventor
平山武
福冈修一
玖岛德幸
二宫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97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7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 H04R17/005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using a piezoelectric polymer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002Devices for damping, suppressing, obstructing or conducting sound in acoustic devic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9/00Devices in which sound is produced by vibrating a diaphragm or analogous element, e.g. fog horns, vehicle hooters or buzzers
    • G10K9/12Devices in which sound is produced by vibrating a diaphragm or analogous element, e.g. fog horns, vehicle hooters or buzzers electrically operated
    • G10K9/122Devices in which sound is produced by vibrating a diaphragm or analogous element, e.g. fog horns, vehicle hooters or buzzers electrically operated using piezoelectric driving means
    • G10K9/125Devices in which sound is produced by vibrating a diaphragm or analogous element, e.g. fog horns, vehicle hooters or buzzers electrically operated using piezoelectric driving means with a plurality of a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减小声压频率特性中的声压的偏差。为了解决该课题,声发生器具有成为支撑板的薄膜(3)、设置于该薄膜(3)的外周部的框部件(5)、设置于该框部件(5)的框内的薄膜(3)上的压电元件(1)、和设置于框部件(5)的框内的所述薄膜(3)上的树脂层(20),树脂层(20)具有气泡(8)。在通过这样的气泡(8)来抑制声压的下降的同时,减小声压频率特性中的波峰、波谷,产生高音质的声音。

Description

声发生器、声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发生器,声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压电扬声器作为在电声变换元件中使用了压电体的小型、低电流驱动的声音设备而被熟知,例如,移动计算设备等,作为嵌入有小型电子设备的声发生装置而被使用。
在电声变换元件中使用了压电体的声发生器,一般会成为在金属制的振动板上粘贴压电元件的构造,其中,所述压电元件在压电体上形成有银薄膜等所形成的电极。像这样的声发生器,通过对压电元件施加交流电压而使压电元件发生形状翘曲,压电元件的形状翘曲传递给金属制的振动板而使其发生振动,由此来产生声音。
然而,因为在金属制的振动板上粘贴了压电元件的构造的声发生器,通过利用面积不会变化的金属板对延伸振动的压电元件进行限制来发生面积弯曲振动,所以声音变换效率低,而且由于小型难以具有低共振频率的声压特性。
针对这样的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代替金属制的振动板,使用了树脂薄膜作为振动板的声发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声发生器,利用一对树脂薄膜将双压电晶片型的层叠型压电元件从其厚度方向进行夹持,并且,将该树脂薄膜在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固定于框部件。由此,使声音变换效率得以提高,并能够产生高声压。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0-1778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的声发生器,在声压频率特性中存在声压的偏差,为了进一步提高音质,需要减小声压的偏差。
本发明鉴于上述而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声压频率特性中的声压的偏差的声发生器、声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声发生器具有薄膜、设置于该薄膜的外周部的框部件、设置于该框部件的框内的所述薄膜上的压电元件、和设置于所述框部件的框内的所述薄膜上的树脂层,所述树脂层具有气泡。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声发生器的一个方式,起到能够减小声压频率特性中的声压的偏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的俯视图。
图1B是表示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的剖视图。
图2是用于对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的树脂层中的气泡的有效的配置方法的第1例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用于对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的树脂层中的气泡的有效的配置方法的第2例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用于对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的树脂层中的气泡的有效的配置方法的第3例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用于对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的树脂层中的气泡的有效的配置方法的第4例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方式的声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第3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图。
图8是表示声压频率特性的一个示例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声压频率特性的一个示例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声压频率特性的一个示例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声压频率特性的一个示例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声发生器、声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并且,作为实施方式,下述例示的各方式在不使构成声发生器的各部件的形状、尺寸发生矛盾的范围内能够适当进行组合。
(1)第1方式
[声发生器的构造]
首先,基于图1A以及图1B对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进行说明。图1A是表示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的俯视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A-A’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A中,用虚线表示被树脂层20覆盖而从+Z方向看不见的压电元件1的位置。此外,在图1B中,为了容易理解,将层叠型的压电元件1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放大来表示。此外,在图1A、图1B中,省略了树脂20中的气泡8的图示。
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具有薄膜3、设置于薄膜3的外周部的框部件5、设置于框部件5的框内的薄膜3上的压电元件1和设置于框部件5的框内的薄膜3上的树脂层20。
框部件5由一对框部件5a、5b构成,如图1B所示,薄膜3通过在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由框部件5a、5b夹持薄膜3的外周部而被固定于框部件5,在该薄膜3的上表面配置有层叠型的压电元件1。
其中,压电元件1在形成为板状的同时上下的主面形成为正方形状、长方形状或者多角形状。这种压电元件1含有将4层的压电体层7(7a、7b、7c、7d)与3层的内部电极层9(9a、9b、9c)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层叠体13、形成于该层叠体13的上下两面的表面电极层15a、15b、和设置于层叠体13的长边方向(Y轴方向)的端部的第1~第3外部电极。
第1外部电极17配置于层叠体13的-Y方向的端部,与表面电极层15a、15b和内部电极层9b连接。在层叠体13的+Y方向的端部,在X轴方向空开间隔地配置有第2外部电极18和第3外部电极(未图示)。第2外部电极18与内部电极层9a连接,第3外部电极(未图示)与内部电极层9c连接。然后,压电体层7构成为向图1B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被极化,在压电体层7a、7b收缩的情况下为了使压电体层7c,7d延伸,而且在压电体层7a、7b延伸的情况下为了使压电体层7c、7d收缩,对第1外部电极17、第2外部电极18以及第3外部电极施加电压。像这样,压电元件1是双压电晶片型的压电元件,若输入电信号则在Y轴方向振幅发生变化地在Z轴方向进行弯曲振动。
第2外部电极18的上下端部分别延伸设置到层叠体13的上下表面而形成折返外部电极18a,这些折返外部电极18a与表面电极层15a、15b之间隔开规定间隔地延伸设置,使得不与形成于层叠体13表面的表面电极层15a、15b接触。同样的,第3外部电极(未图示)的上下端部分别延伸设置到层叠体13的上下表面而形成折返外部电极(未图示),这些折返外部电极(未图示)与表面电极层15a、15b之间隔开规定间隔地延伸设置,使得不与形成于层叠体13表面的表面电极层15a、15b接触。
上述的4层的压电体层7与上述的3层的内部电极层9在层叠的状态下同时烧成而形成,表面电极层15a、15b在制作成层叠体13后,涂敷导体浆料烧接而形成。
此外,压电元件1的薄膜3侧的主面与薄膜3通过粘接剂层21接合在一起。虽然粘接剂层21的厚度期望为20μm以下,但更期望为10μm以下。在粘接剂层21的厚度是20μm以下的情况下,层叠体13的振动会容易向薄膜3传导。
作为用于形成粘接剂层21的粘接剂,能够使用环氧系树脂、硅树脂、聚酯系树脂等公知的粘接剂。用于粘接剂的树脂的固化方法,可以使用热固化、光固化、嫌气性固化等的任意一个方法。
此外,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像埋设压电元件1那样,在框部件5a的内侧填充有树脂而形成树脂层20。
对于树脂层20,能够采用环氧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硅系树脂、橡胶等。此外,从抑制波峰、波谷的观点出发,树脂层20优选涂敷成完全覆盖压电元件1的状态,但也可以不完全覆盖压电元件1。并且,薄膜3的未被压电元件1覆盖的区域也同样地被树脂层20覆盖。树脂层20无需一定覆盖薄膜3的整体,根据情况也可以将树脂层20设置为覆盖薄膜3的一部分。另外,树脂层20的厚度,例如,设定为0.1mm~1mm程度。
像这样,在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中,通过设置树脂层20,能够适度地抑制共振现象。根据这样的减振效果,能够抑制共振现象,并将起因于共振现象而产生的声压频率特性中的波峰、波谷抑制得较小。其结果,能够使声压频率特性变得平坦。
作为压电体层7,能够使用锆酸铅(PZ)、锆钛酸铅(PZT)、Bi层状化合物、钨青铜结构化合物等的无铅系压电体材料等,现有技术中的压电陶瓷。从低电压驱动的观点出发,压电体层7的厚度设为10~100μm。
内部电极层9,虽然能够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导体材料来形成,但期望包含由银与钯构成的金属成分和构成压电体层7的材料成分。此外,通过使内部电极层9含有构成压电体层7的陶瓷成分,能够降低压电体层7与内部电极层9的热膨胀差所引起的应力。另外,内部电极层9也可以不包含由银与钯构成的金属成分,此外,也可以不包含构成压电体层7的材料成分。
表面电极层15a、15b以及第1~第3外部电极,虽然能够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导体材料来形成,但期望在由银构成的金属成分中含有玻璃成分。像这样通过含有玻璃成分,能够在压电体层7、内部电极层9与表面电极层15a、15b以及第1~第3外部电极之间获得牢固的附着力。
框部件5形成矩形状,如图1B所示,将2枚矩形框状的框部件5a、5b粘合在一起而构成。在这些框部件5a以及框部件5b之间,夹持薄膜3的外周部,在对薄膜3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将其固定。框部件5a、5b的厚度例如设为100~1000μm程度,框内侧的一边的长度例如设为20mm~200mm程度。框部件5a、5b的材质只要是比树脂层20更难以变形的材质即可,例如能够使用硬质树脂、塑料、工程塑料、陶瓷等,例如能够适当使用不锈钢。另外,框部件5a、5b的材质、厚度等并没有特别限定。此外,框部件5的形状也并不限定于矩形状,例如也可以将内周部或外周部的一部分或全部设为椭圆形,还可以将内周部或外周部设为菱形。
薄膜3在通过将薄膜3的外周部夹持在框部件5a、5b之间,薄膜3在面方向上被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固定于框部件5a、5b,薄膜3发挥振动板的作用。薄膜3的厚度例如设为10~200μm,薄膜3例如由聚乙烯、聚酰亚胺、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的树脂、或者由纸浆、纤维等构成的纸构成。通过使用这些材料能够抑制波峰、波谷。
[树脂层的气泡]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所具有的树脂层20中的气泡进行说明。如图2~图5所示,第1方式的树脂层20具有气泡8。作为气泡8的尺寸(位于表面的2点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例如为20~150μm程度即可。此外,作为气泡8的形状的代表例,虽然列举球形,但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另外,对气泡8占树脂层20的存在比例,使用图8~图11通过实施例来详细叙述。
像这样,通过在树脂层20中设置气泡8,能够使由声发生器产生的声音的音质得到提高。获得此效果的理由,还未能明确地查明但能够做出如下推定。在树脂层20中存在气泡(空洞)的情况下,由于由与压电元件1进行了一体化的薄膜3以及树脂层20构成的振动体的振动所发生的应力集中在气泡8附近。其结果,气泡8附近的局部的翘曲变大,振动能量的一部分通过气泡8被吸收,振动系的共振中的Q值下降。由此,能够减小起因于共振而产生的声压频率特性中的波峰、波谷。由此,声压频率特性变得更平坦,声发生器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质得以提高。并且,因为无需增加树脂层20的厚度就能够提高音质,所以也能够避开整体的声压的下降。然后,因为能够通过树脂层20中含有的气泡8减小所有的共振模式所引起的波峰、波谷,所以能够通过振动体的弯曲挠曲振动在能够获得声压的频带的整个范围内使音质得以提高。
像这样,根据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能够减小声压频率特性中的声压的偏差,使音质得以提高。接着,使用图2~图5对树脂层20中的气泡8的有效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
图2是用于对图1A、图1B所示的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的树脂层20中的气泡8的有效的配置方法的第1例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并将框部件5a与树脂层20的边界附近的一部分放大来表示。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树脂层20中的气泡8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与框部件5a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框部件5a与树脂层20的边界,由于是声发生器中刚性变化的部分,因而是在声发生器进行振动时应力集中的部分。因为通过将气泡8设置于该应力集中的部分,能够提高气泡8吸收振动能量的效果,所以能够使由声发生器产生的声音的音质得到有效地提高。像这样,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由于树脂层20中的气泡8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与声发生器中刚性变化的部分相接,因此能够使由声发生器产生的声音的音质得到有效地提高。
此外,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与框部件5a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地配置的气泡8,期望不是完全的球形,而是采用向与框部件5a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的方向(与框部件5a和树脂层20的边界平行的方向)扩展那样的形状。即,与框部件5a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地配置的气泡8,期望采用在俯视时在沿着框部件5a与树脂层20的边界的方向上较长的形状(沿着框部件5a和树脂层20的边界的方向的长度,比与框部件5a和树脂层20的边界垂直的方向的长度大的形状)。由此,因为能够增大气泡8与框部件5a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的面积,所以能够提高气泡8吸收振动能量的效果,使由声发生器产生的声音的音质得到有效地提高。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俯视声发生器的情况下,设为从树脂层20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俯视。
图3是用于对图1A、图1B所示的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的树脂层20中的气泡8的有效的配置方法的第2例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并将压电元件1与树脂层20的边界附近的一部分放大来表示。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树脂层20中的气泡8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与压电元件1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压电元件1与树脂层20的边界是声发生器中刚性变化的部分。因此,通过将树脂层20中的气泡8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与压电元件1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能够与前述的第1例同样地,使由声发生器产生的声音的音质得到有效地提高。
此外,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与压电元件1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地配置的气泡8,期望不是完全的球形,而是采用向与压电元件1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的方向扩展那样的形状。即,与压电元件1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地配置的气泡8,期望采用在俯视时在沿着压电元件1与树脂层20的边界的方向上较长的形状(沿着压电元件1和树脂层20的边界的方向的长度,比与压电元件1和树脂层20的边界垂直的方向的长度大的形状)。由此,因为能够增大气泡8与压电元件1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的面积,所以能够提高气泡8吸收振动能量的效果,使由声发生器产生的声音的音质得到有效地提高。
图4是用于对图1A、图1B所示的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的树脂层20中的气泡8的有效的配置方法的第3例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并将薄膜3与树脂层20的边界附近的一部分放大来表示。
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树脂层20中的气泡8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与薄膜3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薄膜3与树脂层20的边界是声发生器中刚性变化的部分。因此,通过将树脂层20中的气泡8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与薄膜3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能够与前述的第1例、第2例同样地,使由声发生器产生的声音的音质得到有效地提高。
此外,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与薄膜3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的配置的气泡8,期望不是完全的球形,而是采用向与薄膜3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的方向(与薄膜3和树脂层20的边界平行的方向)扩展那样的形状。即,与薄膜3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的配置的气泡8,期望采用在从与薄膜3和树脂层20的边界平行的方向观察时,在沿着薄膜3和树脂层20的边界的方向上较长的形状(沿着薄膜3和树脂层20的边界的方向的长度,比与薄膜3和树脂层20的边界垂直的方向的长度大的形状)。由此,因为能够增大气泡8与薄膜3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的面积,所以能够提高气泡8吸收振动能量的效果,使由声发生器产生的声音的音质得到有效地提高。
图5是用于对图1A、图1B所示的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的树脂层20中的气泡8的有效的配置方法的第4例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并将薄膜3与树脂层20的边界附近的一部分放大来表示。
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树脂层20中的气泡8配置为在树脂层20的厚度方向上,偏向于薄膜3与树脂层20的边界附近。此外,树脂层20中的气泡8配置为越接近薄膜3与树脂层20的界面分布得越多。即,气泡8的数目被配置为随着接近薄膜3与树脂层20的界面而增加。通过像这样配置气泡8,能够使由声发生器产生的声音的音质得到有效地提高。能够获得该效果的理由推定如下。即,由于薄膜3与树脂层20的边界是声发生器中刚性变化的部分,因而在声发生器进行振动时,树脂层20中的接近树脂层20与薄膜3的边界的部分,与树脂层20中的离树脂层20与薄膜3的边界远的部分相比翘曲(变形)变大。因此,通过配置为偏向于薄膜3与树脂层20的边界附近、配置为随着接近薄膜3与树脂层20的界面气泡8的数目增加,能够通过气泡8有效地吸收振动能量。由此,能够使振动系的共振中的Q值下降,减小起因于共振而产生的声压频率特性中的波峰、波谷,并能够获得更平坦的声压的频率特性。
[制法]
对本发明的声发生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开始,准备压电元件1。首先,在压电材料的粉末中混炼粘合剂、分散剂、增塑剂、溶剂来制作浆料。作为压电材料,能够使用铅系、无铅系中的任一者。
接着,将上述的浆料成形为片状,得到生片。然后,在该生片上印刷内部电极浆料来形成内部电极图案,将形成了该电极图案的生片层叠3枚,并在其上层叠未印刷电极图案的生片,来制作层叠成型体。
接着,通过对上述的层叠成型体进行脱脂、烧结、并切割为规定尺寸,能够得到层叠体13。根据需要,对层叠体13的外周部进行加工,在层叠体13的层叠方向的两主面上印刷表面电极层15a、15b的浆料,接着,在层叠体13的长边方向(Y轴方向)的两端表面印刷第1~第3外部电极,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电极的焙烧。像这样,能够得到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压电元件1。
接着,为了给压电元件1赋予压电性,通过第1~第3外部电极施加直流电压,来进行压电元件1的压电体层7的极化。这样的极化,按照成为图1B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的方式,施加DC电压来进行。
接着,准备成为支撑体的薄膜3,在框部件5a、5b之间夹住该薄膜3的外周部,在对薄膜3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此后,在薄膜3上涂敷粘接剂,将压电元件1的表面电极层15a侧抵接在该薄膜3上,此后,通过热、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固化。然后,通过随着将固化前的树脂灌入到框部件5a的内侧而在规定的场所形成气泡8后使树脂固化,来形成树脂层20。像这样,能够得到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
作为在树脂层20中形成气泡8的方法,能够使用各种方法。例如,也可以使用将中空的树脂球配置于希望的场所后,将固化前的树脂灌入到框部件5a的内侧的方法。此外,也可以使用涂敷在固化前的树脂中混入了中空的树脂球(固化或半固化的树脂球)的树脂的方法。在此情况下,例如,通过将含有中空的树脂球的树脂涂敷于希望的场所并使其干燥后,灌入未含有中空的树脂球的树脂并使其固化,能够选择性地将气泡8配置在树脂层20中的希望的场所。此外,准备中空的树脂球的混入量(树脂中的树脂球的密度)不同的多个未固化树脂,从树脂球的混入量多的(树脂中的树脂球的密度高)起顺序地进行对薄膜上的涂敷以及干燥后,灌入未含有中空的树脂球的未固化树脂并使其固化,由此能够如图5所示的那样配置气泡8。像这样,通过使用预先制作成的中空的树脂球,容易将具有希望的形状以及大小的气泡配置于所希望的位置。
此外,也可以使用通过向框部件5a的内侧灌入固化前的树脂,将气体注入到树脂中的希望的场所而形成气泡8后,使树脂固化的方法。例如,通过将细管的前端紧贴在框部件5a与树脂的界面上,使管的前端沿着框部件5a与树脂的界面移动,同时通过管间断地注入气体而形成气泡8,然后使树脂固化,由此能够如图2所示的那样,与框部件5a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地配置气泡8。同样地,通过将管的前端紧贴在压电元件1与树脂的界面上,使管的前端沿着压电元件1与树脂的界面移动,同时通过管间断地注入气体而形成气泡8,然后使树脂固化,由此能够如图3所示的那样,与压电元件1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地配置气泡8。然后,同样地,通过将管的前端紧贴在薄膜3与树脂的界面上,使管的前端沿着薄膜3与树脂的界面移动,同时通过管间断地注入气体而形成气泡8,然后使树脂固化,由此能够如图4所示的那样,与薄膜3和树脂层20的边界相接地配置气泡8。
例如,通过使用上述那样的方法,能够如图2~图5举例说明的那样,将气泡8配置于树脂层20中的希望的位置。另外,在树脂层20中配置气泡8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
此外,在图1B中,示出了将双压电晶片型的压电元件1设置于薄膜3的一个主面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即使使用将金属等的板粘贴于沿面方向伸缩振动的压电元件的一个主面而构成的单压电晶片型的压电元件来代替双压电晶片型的压电元件,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将沿面方向伸缩振动的压电元件设置于薄膜3的两面,还可以将单压电晶片型或双压电晶片型的压电元件设置于薄膜3的两面。
此外,在图1B中,示出了树脂层20设置为在框部件5a的内侧完全覆盖压电元件1的示例,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树脂层20设置为只在薄膜3上不完全覆盖压电元件1。
此外,在图1A中,示出了框部件5的内侧部分的形状为大致矩形状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框部件5的内侧部分的形状也可以是椭圆形。
(2)第2方式
接着,使用图6对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声发生装置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声发生装置30的构成的图。另外,在图6中,仅表示说明中必需的构成要素,省略对声发生器10的详细的构成或一般的构成要素的记载。
声发生装置30是所谓扬声器那样的发声装置,如图6所示,例如具备壳体31和安装于壳体31的声发生器10。壳体31具有长方体的箱状的形状,在1个表面上具有开口31a。这样的壳体31例如能够使用塑料、金属、木材等的已知的材料来形成。此外,壳体31的形状并不限于长方体的箱状,例如能够设为圆筒状、锥台状等各种形状。
然后,在壳体31的开口31a安装有声发生器10。声发生器10是前述的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省略对声发生器10的说明。具有这样的构成的声发生装置30,因为使用产生高音质的声音的声发生器10来产生声音,所以能够产生高音质的声音。此外,声发生装置30因为能够使由声发生器10产生的声音在壳体31的内部发生共振,所以例如能够提高在低频段的声压。另外,安装声发生器10的场所能够自由设定。此外,声发生器10也可以经由其他的物体安装于壳体31。
(3)第3方式
接着,使用图7对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电子设备50的构成的图。另外,在图7中,仅表示说明中必需的构成要素,省略对声发生器10的详细的构成或一般的构成要素的记载。
在图7中,示出了电子设备50是便携式电话、平板终端那样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的情况。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50具备壳体40、安装于壳体40的声发生器10、和与声发生器10进行了连接的电子电路60。声发生器10是前述的第1方式的声发生器,省略对声发生器10的说明。电子电路60例如由控制器50a、收发部50b、键输入部50c、和话筒输入部50d构成。电子电路60与声发生器10连接,具有向声发生器输出声音信号的功能。声发生器10基于从电子电路60输入的声音信号而产生声音。
此外,电子设备50具备显示部50e和天线50f,这些各个器件安装于壳体40。另外,在图7中,表示了以控制器50a为首的各器件全被収容于1个壳体40的状态,但并不限定各器件的收容形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至少声发生器10直接或经由其他的物体安装于壳体40即可,其他的构成要素的配置能够自由设定。
控制器50a是电子设备50的控制部。收发部50b基于控制器50a的控制,经由天线50f进行数据的收发等。键输入部50c是电子设备50的输入器件,受理操作者所进行的键输入操作。话筒输入部50d同样是电子设备50的输入器件,受理操作者所进行的声音输入操作等。显示部50e是电子设备50的显示输出器件,基于控制器50a的控制进行显示信息的输出。然后,声发生器10作为电子设备50的声音输出器件进行工作。另外,声发生器10与电子电路60的控制器50a连接,受到由控制器50a控制的电压的施加而发出声音。
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电子设备50,因为使用产生高音质的声音的声发生器10,所以能够产生高音质的声音。
那么,在图7中,电子设备50设为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话机、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等的便携式终端装置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具有发出声音功能的各种电子设备。例如不用说电视、个人计算机、汽车音响设备,也可以是具有发出音响、声音的功能的产品,例如吸尘器、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等的各种产品。
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对在未含有气泡8的树脂层20与含有气泡8的树脂层20之间声压频率特性的差异,并且,对气泡8占树脂层20的浓度所引起的声压频率特性的差异进行说明。
图8~图11是表示声压频率特性的一个示例的曲线图。其中,图8是气泡8的体积占树脂层20整体的体积的比例为0%的情况,即,指的是树脂层20未含有气泡8的情况的声压频率特性。此外,图9的是气泡8的体积占树脂层20整体的体积的比例是10%的情况的声压频率特性。图10指的是气泡8的体积占树脂层20整体的体积的比例是20%的情况的声压频率特性。图11指的是气泡8的体积占树脂层20整体的体积的比例是30%的情况的声压频率特性。图8~图11所示的曲线图的纵轴表示声压,曲线图的横轴表示频率。另外,测定了图8~图11中表示的声压频率特性的声发生器,除了气泡8的浓度以外的构成,即关于各构件、其尺寸以及材质,设定为相同。
首先,为了对气泡8的有无所引起的声压频率特性的差异进行说明,比较图8所示的曲线图以及图9所示的曲线图。若将分别位于图8中的700Hz~1kHz的频带210、1.5kHz~2.5kHz的频带220以及6kHz~9kHz的频带230的波峰、波谷与分别位于图9所示的700Hz~1kHz的频带310、1.5kHz~2.5kHz的频带320以及6kHz~9kHz的频带330的波峰、波谷进行比较可知,图9的曲线图中的波峰、波谷相对于图8所示的曲线图中的波峰、波谷明显变小。此外,对于位于0.4kHz附近的波峰、位于5kHz~6kHz附近的波峰,也能够看出高度的下降。
像这样,在树脂层20中含有体积浓度10%的气泡8的情况下,与未含有气泡8的情况相比可知,波峰、波谷在大部分的频带变小,平坦性提高,声压频率特性得到改善。
此外,将含有体积浓度10%的气泡8的情况与含有体积浓度20%的气泡8的情况进行比较。若将分别位于图9所示的700Hz~1kHz的频带310、1.5kHz~2.5kHz的频带320的波峰、波谷与分别位于图10所示的700Hz~1kHz的频带410、1.5kHz~2.5kHz的频带420的波峰、波谷进行比较可知,图10的曲线图中的波峰、波谷相对于图9所示的曲线图中的波峰、波谷明显变小。
像这样,在树脂层20中含有体积浓度20%的气泡8的情况下,与含有体积浓度10%的气泡8的情况相比可知,波峰、波谷变小,平坦性提高,声压频率特性得到改善。
此外,将含有体积浓度20%的气泡8的情况与含有质量浓度30%的气泡8的情况进行比较。将分别位于图10所示的700Hz~1kHz的频带410、1.5kHz~2.5kHz的频带420的波峰、波谷与分别位于图11所示的700Hz~1kHz的频带510、1.5kHz~2.5kHz的频带520的波峰、波谷进行比较可知,图11的曲线图中的波峰、波谷相对于图10所示的曲线图中的波峰、波谷明显变小。
像这样,在树脂层20中含有质量浓度30%的气泡8的情况下,与含有体积浓度20%的气泡8的情况相比可知,波峰、波谷变小,平坦性提高,声压频率特性得到改善。
根据以上的结果可知,与在树脂层20中未含有气泡8的情况相比,含有气泡8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声压频率特性中的声压的偏差,此外,含有更多的气泡8的情况能够改善声压频率特性。由此本发明的有效性得到了确认。
符号说明
1  压电元件
3  薄膜
5、5a、5b  框部件
8  气泡
10  声发生器
20  树脂层
30  声发生装置
31、40  壳体
50  电子设备
60  电子电路

Claims (10)

1.一种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薄膜;
框部件,其设置于该薄膜的外周部;
压电元件,其设置于该框部件的框内的所述薄膜上;和
树脂层,其设置于所述框部件的框内的所述薄膜上,
所述树脂层具有气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气泡,多个所述气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与刚性变化的部分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变化的部分是所述压电元件与所述树脂层的边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压电元件和所述树脂层的所述边界相接地配置的所述气泡,在俯视时,呈在沿着所述压电元件与所述树脂层的所述边界的方向上较长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变化的部分是所述框部件与所述树脂层的边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框部件和所述树脂层的所述边界相接地配置的所述气泡,在俯视时,呈在沿着所述框部件与所述树脂层的边界的方向上较长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变化的部分是所述薄膜与所述树脂层的边界。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声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泡的数目随着接近所述薄膜与所述树脂层的界面而增加。
9.一种声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
壳体;和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声发生器,其设置于该壳体。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
壳体;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声发生器,其设置于该壳体;和
电子电路,其与该声发生器进行了连接,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由所述声发生器产生声音的功能。
CN201380001366.4A 2012-08-10 2013-06-28 声发生器、声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37978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9047 2012-08-10
JP2012-179047 2012-08-10
PCT/JP2013/067926 WO2014024600A1 (ja) 2012-08-10 2013-06-28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7820A true CN103797820A (zh) 2014-05-14
CN103797820B CN103797820B (zh) 2016-11-02

Family

ID=50067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1366.4A Active CN103797820B (zh) 2012-08-10 2013-06-28 声发生器、声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92375B2 (zh)
EP (1) EP2739068A4 (zh)
JP (2) JP5627799B2 (zh)
CN (1) CN103797820B (zh)
WO (1) WO201402460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5501A (zh) * 2016-01-20 2018-08-3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声换能器组件
US20190116406A1 (en) * 2014-05-20 2019-04-1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7799B2 (ja) * 2012-08-10 2014-11-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4050214A1 (ja) * 2012-09-26 2014-04-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382707B2 (ja) * 2014-12-18 2018-08-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音響発生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スピーカー
KR102391311B1 (ko) * 2017-07-07 2022-04-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필름 스피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RU2768297C1 (ru) * 2021-07-06 2022-03-23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ОНЦЕРН "МОРСКОЕ ПОДВОДНОЕ ОРУЖИЕ - ГИДРОПРИБОР" (АО "Концерн "МПО-Гидроприбор") Составной электроакустически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5796A (ja) * 1990-10-29 1992-06-11 Murata Mfg Co Ltd 平面スピーカ
TW207003B (zh) * 1991-12-05 1993-06-01 Bosch Gmbh Robert
US20070019134A1 (en) * 2005-07-19 2007-01-25 Won-Sang Park Polarizing film assembl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099410A (zh) * 2006-02-21 2008-01-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压电发声体
CN101189288A (zh) * 2005-04-27 2008-05-28 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 丙烯类树脂挤出发泡复合体
JP2012110018A (ja) * 2010-06-25 2012-06-07 Kyocera Corp 音響発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05187A (en) * 1941-11-07 1946-08-06 Submarine Signal Co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US2414489A (en) * 1942-02-23 1947-01-21 Brush Dev Co Piezoelectric device
US2413462A (en) * 1942-07-30 1946-12-31 Brush Dev Co Transducer
USRE22971E (en) * 1945-01-22 1948-02-10 Oliver W Storey Capillary transducer
JPS57128300U (zh) 1981-02-03 1982-08-10
KR100385388B1 (ko) * 1998-11-05 2003-05-27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압전 스피커,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스피커 시스템
JP4222467B2 (ja) * 2002-04-18 2009-02-12 テイカ株式会社 コンポジット圧電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87830A (ja) 2005-04-05 2006-10-19 Foster Electric Co Ltd 電気音響変換器用振動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音響変換器用振動板
JP5304252B2 (ja) * 2007-01-12 2013-10-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0177867A (ja) 2009-01-28 2010-08-12 Kyocera Corp 圧電スピーカ
DE102010018993B4 (de) 2010-05-03 2021-04-01 Valeo Schalter Und Sensoren Gmbh Ultraschallsensor, zugehöriges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Umfelderkennungssystem
DE102010029283A1 (de) 2010-05-25 2011-12-01 Robert Bosch Gmbh Ultraschallwandler zum Einsatz in einem fluiden Medium
JP5627799B2 (ja) * 2012-08-10 2014-11-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5796A (ja) * 1990-10-29 1992-06-11 Murata Mfg Co Ltd 平面スピーカ
TW207003B (zh) * 1991-12-05 1993-06-01 Bosch Gmbh Robert
CN101189288A (zh) * 2005-04-27 2008-05-28 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 丙烯类树脂挤出发泡复合体
US20070019134A1 (en) * 2005-07-19 2007-01-25 Won-Sang Park Polarizing film assembl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099410A (zh) * 2006-02-21 2008-01-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压电发声体
JP2012110018A (ja) * 2010-06-25 2012-06-07 Kyocera Corp 音響発生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116406A1 (en) * 2014-05-20 2019-04-1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128059A (zh) * 2014-05-20 2020-05-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1128059B (zh) * 2014-05-20 2021-11-2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US11310576B2 (en) 2014-05-20 2022-04-1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475501A (zh) * 2016-01-20 2018-08-3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声换能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92375B2 (en) 2016-07-12
JP5627799B2 (ja) 2014-11-19
WO2014024600A1 (ja) 2014-02-13
JP2014200114A (ja) 2014-10-23
EP2739068A4 (en) 2015-11-11
JPWO2014024600A1 (ja) 2016-07-25
EP2739068A1 (en) 2014-06-04
CN103797820B (zh) 2016-11-02
US20140233768A1 (en) 2014-08-21
JP5934303B2 (ja)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7820A (zh) 声发生器、声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2959991B (zh) 振荡器
CN103444205B (zh) 声发生器及使用了该声发生器的声发生装置
CN104396278B (zh) 音响产生器、音响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350766A (zh) 音响产生器、音响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13099512A1 (ja) 振動装置,音響発生装置,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電子機器
CN105027581A (zh) 压电致动器及具备其的压电振动装置、便携式终端、声音发生器、声音发生装置、电子设备
JP5676016B2 (ja) 振動装置,音響発生装置,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電子機器
CN104081791B (zh)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9781517B2 (en) Acoustic generator, acoustic gene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848268B2 (en) Acoustic generator, acoustic gene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4012113A (zh)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012116A (zh)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335602A (zh) 音响产生器、音响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7637099U (zh) 压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262568A (zh) 电声换能器
CN105532019B (zh) 声音发生器以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JP2016184786A (ja) 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6208595B2 (ja)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電子機器
JP2012217037A (ja) 電子機器
CN103891314A (zh)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14083902A1 (ja) 音響発生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16048837A (ja)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