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2113A -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2113A
CN104012113A CN201380003252.3A CN201380003252A CN104012113A CN 104012113 A CN104012113 A CN 104012113A CN 201380003252 A CN201380003252 A CN 201380003252A CN 104012113 A CN104012113 A CN 104012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generator
exciter
frame member
oscillating plate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2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2113B (zh
Inventor
中村成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12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2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2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21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 H04R17/005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using a piezoelectric polym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002Damping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transducers, e.g. motional feedback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16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8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at the periph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26Damping by means acting directly on free portion of diaphragm or c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69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 H04R1/2873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9/00Electrostatic transducers
    • H04R19/005Electrostatic transducers using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003Mems transducers or their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04Plane diaphrag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获取良好的声压的频率特性的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至少具有激励器、振动板、框体。激励器通过电气信号振动。振动板安装有激励器,并因激励器的振动而与激励器一起振动。框体设置在振动板的外周部。而且,框体由厚度或宽度不同的两个框构件构成,通过由两个框构件进行夹入来支承振动板。

Description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能够将以压电扬声器为代表的音响发生器用作小型而薄型的扬声器。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能够作为装入以便携式电话、薄型电视等为首的电子设备的扬声器使用。
作为音响发生器而具备例如矩形形状的框体、伸展设置在该框体的膜、和设置在该膜上的压电振动元件(参照专利文献1)。其形成为将被框体支承外侧边缘部的膜激励并利用膜的共振现象来发声的结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34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由于上述以往的音响发生器积极地利用振动板的共振,从而存在如下的问题:在声压的频率特性中容易产生峰(声压比周围高的部分)以及谷(声压比周围低的部分),难以得到优质的音质。
实施方式的一方式为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获取良好的声压的频率特性的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至少具有激励器、振动板、框体。激励器通过电气信号振动。振动板安装有激励器,并因激励器的振动而与激励器一起振动。框体设置在振动板的外周部。而且,框体由厚度或宽度不同的两个框构件构成,通过由该两个框构件夹入振动板的外周部来支承振动板。
而且,实施方式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装置具备上述的音响发生器和容纳音响发生器的箱体。
而且,实施方式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的音响发生器;与音响发生器连接的电子电路;容纳电子电路以及音响发生器的箱体,所述电子设备具有从音响发生器发生音响的功能。
【发明效果】
通过实施方式的一方式,能够获取良好的声压的频率特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的结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1B为图1A的A-A’线剖视图。
图2A为表示音响发生器的第一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2B为表示音响发生器的第二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2C为表示音响发生器的第三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2D为表示音响发生器的第四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2E为表示音响发生器的第五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2F为表示音响发生器的第六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3A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B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添加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公开的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的结构。图1A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的结构的示意俯视图,图1B为图1A的A-A’线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A以及图1B中,图示了包含将铅直上方设为正方向、将铅直下方设为负方向的Z轴在内的三维的直角坐标系。所涉及的直角坐标系也在后述的说明中使用的其他附图中表示。而且,在图1A中省略了树脂件7的图示。
而且,同样为了便于理解说明,图1B将音响发生器1在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放大夸张表示。
如图1A所示,音响发生器1具备框体2、振动板3、作为激励器的压电元件5。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A所示,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了一个压电元件5的情况,然而并非对压电元件5的个数进行限定。
如图1B所示,框体2由上框构件21与下框构件22构成,并夹入振动板3的外周部(周缘部)而支承振动板3。振动板3具有板状、膜状的形状,其外周部以被框体2夹着的方式固定。即,振动板3以伸入框体2的框内的状态扁平地被框体2支承。
需要说明的是,将振动板3的比框体2靠内侧的部分即振动板3的不被框体2夹着而能够自由振动的部分作为振动体3a。因此,振动体3a为在框体2的框内形成大致矩形状的部分。
而且,振动板3能够使用树脂、金属等各种材料形成。例如,能够由厚度10~200μm的聚乙烯、聚酰亚胺等树脂膜构成振动板3。
构成框体2的上框构件21与下框构件22的厚度、材质等并不受特别限定。能够利用金属、树脂等各种材料形成框体2。例如,基于机械强度以及耐蚀性优异的理由出发,能够适当将厚度100~5000μm的不锈钢制的材料等用作构成框体2的上框构件21或下框构件22。
需要说明的是,图1A中示出了其内侧的区域的形状为大致矩形状的框体2,然而也可以为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正n边形等多边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示出了大致矩形状的示例。
压电元件5为以贴附在振动板3(振动体3a)的表面的方式等设置,并通过受到电压的施加而振动来激励振动体3a的激励器。
就所涉及的压电元件5而言,如图1B所示,例如,具备:由四层陶瓷构成的压电体层5a、5b、5c、5d;交替层叠有三层内部电极层5e的层叠体;形成在所涉及的层叠体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表面电极层5f、5g;形成在露出有内部电极层5e的侧面的外部电极5h、5j。
需要说明的是,压电元件5呈板状,上表面侧以及下表面侧的主面形成如长方形状或正方形状的多边形。而且,压电体层5a、5b、5c、5d如图1B中箭头标记所示被实施极化。即,与在某个瞬间施加的电场的方向相对的极化的方向被极化为在厚度方向(图的Z轴方向)上的一方侧与另一方侧反转。
而且,当通过引线端子6a、6b而对压电元件5施加电压时,例如,在某个瞬间,以与振动体3a粘接侧的压电体层5c、5d缩短而压电元件5的上表面侧的压电体层5a、5b延伸的方式变形。因此,通过对压电元件5施加交流信号,能够使得压电元件5折曲振动从而对振动体3a施加折曲振动。
而且,压电元件5的主面与振动体3a的主面通过环氧系树脂等粘接剂接合。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构成压电体层5a、5b、5c、5d的材料,能够使用锆钛酸铅(1ead zirconate titanate)、Bi层状化合物、钨青铜构造化合物等非铅系压电体材料等以往使用的压电陶瓷。
而且,作为内部电极层5e的材料,能够使用各种金属材料。例如,在含有由银和钯构成的金属成分与构成压电体层5a、5b、5c、5d的陶瓷成分的情况下,由于能够降低因压电体层5a、5b、5c、5d与内部电极层5e的热膨胀差而产生的应力,因此能够获取不发生层叠不良的压电元件5。
而且,引线端子6a、6b能够使用各种金属材料来形成。例如,使用由树脂膜夹着铜或铝等金属箔而成的柔性配线来构成引线端子6a、6b时,能够实现压电元件5的低高度化。
而且,如图1B所示,音响发生器1还具备树脂件7。树脂件7以在由振动体3a的设置有压电元件5的一侧的面与上框构件21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S(以下,记作“内部空间S”)将压电元件5以及振动板3的表面覆盖的方式配置,并与振动板3(振动体3a)以及压电元件5一体化。
就树脂件7而言,例如,优选使用丙烯酸系树脂而使杨氏模量形成为达到1MPa~1GPa的范围左右。通过利用所涉及的树脂件7埋设压电元件5,能够产生适度的阻尼效果,因此能够抑制共振现象,从而能够将声压的频率特性中的峰、谷抑制为较小。
通过上述的树脂件7来减小声压的频率特性中的峰与谷的差,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还通过配置减振件8而相对于振动体3a施加基于减振件8的机械振动损失,来进一步降低峰与谷的差。
减振件8通过安装在振动板3(振动体3a)的设置有压电元件5的一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而与振动板3(振动体3a)、压电元件5以及树脂件7一体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B中,作为压电元件5而例举了双压电晶片型层叠型压电元件,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将伸缩的压电元件贴附在振动体3a的单压电晶片型层叠型压电元件。
另外,框体2如上所述由上框构件21与下框构件22这两个框构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中,这些上框构件21以及下框构件22由相同材质构成,而仅使上框构件21的厚度与下框构件22的厚度不同。具体而言,如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体2由上框构件21和厚度比该上框构件21厚的下框构件22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指的“框构件的厚度”为在与振动体3a的主面垂直的方向(即,Z轴方向)上的厚度。
如此,通过使两个框构件21、22的厚度不同,使得各框构件21、22的共振频率产生差异,因此从振动体3a向框体2传播的振动波被共振频率不同的两个框构件21、22分别以不同的频率反射。
其结果为,由一体振动的振动体3a、压电元件5、树脂件7以及减振件8构成的复合振动体的振动被来自框构件21、22的反射波以互不相同的频率扰乱,因此抑制了声压的频率特性中的共振峰与谷之差而能够使频率特性平坦化。因此,能够实现基于声压平坦化的音质提高。
此处,在测定各个框构件的共振频率时,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即,首先从振动体拆下各个框构件,作为测定装置而利用例如频谱分析仪,一边从低频向高频改变频率一边将声信号向框构件传播即可。而且,在以共振频率使框构件共鸣时,频谱分析仪的信号强烈地显现,因此能够测定共振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上框构件21以及下框构件22的厚度不同的情况下,使各自的厚度互不相同即具有效果,而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将较厚框构件的厚度设定为较薄框构件的厚度的例如1.5倍~10倍的厚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中,在配置有两个框构件21、22中厚度薄的上框构件21的一侧的振动板3(振动体3a)的面安装有压电元件5。
两个框构件21、22中厚度薄的上框构件21容易因应力而变形。即,与下框构件22相比上框构件21容易振动。因此,通过在配置有厚度薄的上框构件21的一侧设置压电元件5,能够更大程度地扰乱由振动体3a、压电元件5、树脂件7以及减振件8构成的复合振动体的振动。因此,更能使声压的频率特性平坦化,从而更能提高音质。需要说明的是,取代减薄化上框构件21的厚度,窄化后述的宽度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而且,如图1B所示,厚度薄的上框构件21形成为厚于压电元件5,在由配置有上框构件21的一侧的振动体3a的面与上框构件21的内周面形成的内部空间S,配置有将振动板3(振动体3a)与压电元件5一体化的树脂件7。
如此,通过使上框构件21形成为厚于压电元件5,能够将压电元件5的整体埋入树脂件7,因此难以对压电元件5施加外力,而能够防止压电元件5的损坏。而且,当上述复合振动体振动时,随着该振动使得框体2弯曲而造成框体2的口径变动,然而通过使上框构件21厚于压电元件5,变得难以向框体2传递应力。即,由于框体2变得难以弯曲,因此也能够抑制因框体2的弯曲造成音质的恶化。
而且,如图1B所示,树脂件7设置在上框构件21的内周的整面。假设在上框构件21的内周面从树脂件7露出的情况下,从树脂件7的表面输出的音声信号可能被上框构件21的内周面反射而造成音质恶化。对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在上框构件21的内周的整面设置树脂件7,使得音声信号变得难以被上框构件21的内周面反射,因此能够防止音质的恶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B中,示出了由上框构件21与振动体3a形成的内部空间S被树脂件7充满的情况的示例,然而只要至少在上框构件21的内周的整面设置树脂件7即可,而未必使内部空间S被树脂件7充满。对此在后文中有记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中,在配置有两个框构件21、22中厚度厚的下框构件22的一侧的振动体3a的面安装有减振件8。
两个框构件21、22中厚度厚的下框构件22难以因应力变形,即,减振效果高,因此通过在配置有该下框构件22的一侧的振动体3a的面设置减振件8,能够通过下框构件22与减振件8的相乘效果有效地抑制共振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取代加厚下框构件22的厚度,而宽化后述的宽度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B中,示出了音响发生器1具备两个减振件8的情况的示例,然而音响发生器1具备的减振件8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而且,不要求音响发生器1一定具备减振件8。
接下来,参照图2A~图2F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的各种变形例。图2A~图2F分别为表示音响发生器1的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A~图2F中,为了便于理解,省略压电元件5的内部构造而由空白来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中,仅在上框构件21的内周面设置树脂件7,然而树脂件7还可以设置在框体2的内周以外的面的至少一部分。
例如,如图2A所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A在上框构件21的边缘面的一部分也设置有树脂件7。
如此,通过将杨氏模量与上框构件21不同的树脂件7设置在上框构件21的内周以外的面来扰乱上框构件21的振动波,因此更能扰乱由振动体3a、压电元件5、树脂件7以及减振件8构成的复合振动体的振动。由此,更能使声压的频率特性平坦化,从而更能提高音质。
而且,设置树脂件7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图2A所示的示例。例如,像图2B所示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B那样,树脂件7可以设置在上框构件21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设置在下框构件22的内周面或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此外,树脂件7可以从上框构件21的内周面设置到边缘面,也可以设置到上框构件21的内周面、边缘面以及外周面。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中,示出了由上框构件21与振动体3a形成的内部空间S被树脂件7充满的情况的示例,然而只要至少在上框构件21的内周的整面设置树脂件7即可。
例如,如图2C所示,在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C中,沿着上框构件21的内周面而在树脂件7的表面形成有弯月面M,由此成为在上框构件21的内周的整面设置有树脂件7的状态。
如此,通过利用弯月面M而在上框构件21的内周的整面设置树脂件7,减少了树脂件7的使用量,并能够防止从树脂件7的表面输出的音声信号被上框构件21的内周面反射而造成音质恶化。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中,作为上框构件21以及下框构件22而使用厚度均匀的框构件,然而也可以使用厚度不均匀的上框构件、下框构件。
例如,如图2D所示,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D取代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所具备的框体2,而具备框体2d。框体2d由厚度不均匀的上框构件21d与厚度均匀的下框构件22构成。
如此,通过使上框构件21d的厚度不均匀,能够使上框构件21d本身的共振频率局部不同。由此,能够更大程度地扰乱由振动体3a、压电元件5、树脂件7以及减振件8构成的复合振动体的振动,因此更能使声压的频率特性平坦化,从而更能提高音质。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D所示,优选上框构件21d的厚度的不均匀度为如下的程度:在树脂件7填充至上框构件21d的最薄的部分的边缘面的状态下,在上框构件21d的最厚的部分的内周面形成弯月面M。由此,能够容易地在上框构件21d的内周的整面设置树脂件7。而且,此处示出了仅上框构件21d的厚度不均匀的情况的例,然而下框构件22的厚度也可以不均匀。
而且,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示出了两个框构件中上框构件的厚度薄而下框构件的厚度厚的情况的示例。但是,相反也可以使上框构件的厚度厚而下框构件的厚度薄。
例如,如图2E所示,第五变形例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E所具备的框体2E具有上框构件21e和比该上框构件21e薄的下框构件22e。
在该音响发生器1E中,与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不同,在配置有厚度厚的上框构件21e的一侧的振动体3a的面安装有压电元件5,在配置有厚度薄的下框构件22e的一侧的振动板3(振动体3a)的面安装有减振件8。如此,可以将压电元件5设置在厚度厚的框构件侧,可以将减振件8设置在厚度薄的框构件侧。
在该情况下,由于厚度薄的框构件容易振动,因此来自厚度薄的框构件的面的音响发生器的输出声压较大。因此,通过从厚度薄的框构件输出音响信号,能够获得输出声压并输出峰谷少的优质音声。
而且,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示出了上框构件以及下框构件的双方形成为厚于压电元件5的情况的示例。但是,像图2E所示的音响发生器1E那样,也可以使两个框构件21e、22e中设置在未配置有压电元件5的一侧的框构件(此处,下框构件22e)形成为薄于压电元件5。图2E所示,下框构件22e的厚度为比压电元件5的厚度W2薄的W1。由于厚度薄的框构件(下框构件22e)容易振动,因此当使下框构件22e形成为薄于驱动变形的压电元件5时,能够使振动板3的振幅大于下框构件22e的厚度。其结果为,由于将音响信号输出至下框构件22e的外周方向,因此通过使音响信号从厚度薄的下框构件22e输出,能够获得输出声压,并能够使峰谷少的优质的音声得到无指向性而具有优良的临场感的音响效果。
此外,作为其他变形例,如图2F所示,可以由相同材质构成上框构件21以及下框构件22,但使上框构件21的宽度与下框构件22的宽度不同。通过这种结构,由于由一体振动的振动体3a、压电元件5、树脂件7以及减振件8构成的复合振动体的振动被来自上框构件21、下框构件22的反射波分别以不同的频率扰乱,因此抑制了声压的频率特性中的共振峰与谷的差而能够使频率特性平坦化。因此,能够实现基于声压平坦化的音质提高。
在使上框构件21以及下框构件22的宽度不同的情况下,使各自的宽度互不相同即具有效果,而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将宽度宽的框构件的宽度设定为宽度窄的框构件的宽度的例如1.2倍~5倍的宽度。
而且,图2F所示的音响发生器1为不具备减振件8的结构,不要求本例的音响发生器1一定具备减振件8。
此外,作为其他变形例,也可以使上框构件21的宽度与下框构件22的材质不同。例如,作为上框构件21以及下框构件22的材质的组合,可以列举金属与玻璃、金属与塑料、玻璃与塑料,此外还可以列举金属彼此、铝与不锈钢等的组合。通过这种结构,由于由一体振动的振动体3a、压电元件5、树脂件7以及减振件8构成的复合振动体的振动被来自上框构件21、下框构件22的反射波分别以不同的频率扰乱,因此抑制了声压的频率特性中的共振峰与谷的差而能够使频率特性平坦化。因此,能够实现基于声压平坦化的音质提高。
接下来,利用图3A以及图3B说明搭载有至此说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器1的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图3A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响发生装置20的结构的图,图3B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50的结构的图。需要说明的是,两图中仅示出了说明所需的结构要素,而省略对一般的结构要素的记载。
音响发生装置20为像所谓的扬声器那样的发声装置,如图3A所示,例如,具备音响发生器1和将音响发生器1容纳的箱体30。箱体30在内部使音响发生器1发出的音响共鸣,并且从形成在箱体30的未图示的开口向外部放射音响。通过具有这种箱体30,例如能够提高低频带的声压。
而且,音响发生器1能够搭载在各种电子设备50中。例如,在如下所示的图3B中,将电子设备50设置为像便携式电话、手写板末端那样的便携末端装置。
如图3B所示,电子设备50具备电子电路60。电子电路60由例如控制器50a、发送接收部50b、键输入部50c、麦克风输入部50d构成。电子电路60与音响发生器1连接,并具有向音响发生器1输出音声信号的功能。音响发生器1根据从电子电路60输入的音声信号使音响发生。
而且,电子设备50具备显示部50e、天线50f、音响发生器1。而且,电子设备50具备将这些各设备容纳的箱体40。
需要说明的是,图3B表示以控制器50a为首的各设备都容纳在一个箱体40中的状态,然而并非对各设备的容纳方式进行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至少将电子电路60与音响发生器1容纳在一个箱体40中即可。
控制器50a为电子设备50的控制部。发送接收部50b根据控制器50a的控制,而通过天线50f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等。
键输入部50c为电子设备50的输入设备,接收操作者的键输入操作。麦克风输入部50d同样为电子设备50的输入设备,接收操作者的音声输入操作等。
显示部50e为电子设备50的显示输出设备,根据控制器50a的控制进行显示信息的输出。
而且,音响发生器1作为电子设备50的音响输出设备而动作。需要说明的是,音响发生器1与电子电路60的控制器50a连接,并受到由控制器50a控制的电压的施加而发出音响。
然而,在图3B中,以电子设备50是便携用末端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与电子设备50的种类无关,也可以应用在具有发出音响的功能的各种消费性设备中。例如,薄型电视、车辆音频设备自不用说,也可以应用在具有如“说话”等发出音响的功能的产品中,例如,吸尘器、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等各种产品。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振动体的一方的主面设置有压电元件的情况为主进行了例示并说明,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振动体的两面设置压电元件。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举激励器为压电元件5的情况而进行了说明,然而作为激励器,不限定于压电元件,只要是具有输入电气信号而振动的功能的构件即可。例如,也可以为作为使扬声器振动的激励器而公知的动电型的激励器、静电型的激励器、电磁型的激励器。需要说明的是,动电型的激励器为向配置在永磁体的磁极之间的线圈流送电流而使线圈振动那样的激励器,静电型的激励器为向面对面的两个金属板流送偏压与电气信号而使金属板振动那样的激励器,电磁型的激励器为向线圈流送电气信号而使薄铁板振动那样的激励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导出进一步的效果、变形例。因此,本发明的更宽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如上表示并记述的特定的详细以及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因此,在不脱离添加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以及由其等同物定义的统括发明的概念的主旨或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符号说明】
1  音响发生器
2  框体
21  上框构件
22  下框构件
3  振动板
3a  振动体
5  压电元件
5a、5b、5c、5d  压电体层
5e  内部电极层
5f、5g  表面电极层
5h、5j  外部电极
6a、6b  引线端子
7  树脂件
8  减振件
20  音响发生装置
30、40  箱体
50  电子设备
50a  控制器
50b  发送接收部
50c  键输入部
50d  麦克风输入部
50e  显示部
50f  天线
60  电子电路

Claims (12)

1.一种音响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具有:
通过电气信号振动的激励器;
安装有所述激励器,并因该激励器的振动而与该激励器一起振动的振动板;
设置在该振动板的外周部的框体,
所述框体由厚度或宽度不同的两个框构件构成,通过由该两个框构件夹入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来支承所述振动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框构件中配置有所述激励器的一侧的一方的框构件的厚度厚于所述激励器的厚度,
在由所述一方的框构件的内周面与所述振动板的面形成的空间设置有将所述振动板与所述激励器一体化的树脂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响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件设置在所述一方的框构件的内周面的整面。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音响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励器安装在配置有所述两个框构件中厚度薄的框构件或宽度窄的框构件的一侧的所述振动板的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响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与所述振动板以及所述激励器一体化的减振件,
所述减振件安装在配置有所述两个框构件中厚度厚的框构件或宽度宽的框构件的一侧的所述振动板的面。
6.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音响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励器安装在配置有所述两个框构件中厚度厚的框构件或宽度宽的框构件的一侧的所述振动板的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响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框构件中厚度薄的框构件的厚度薄于所述激励器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音响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与所述振动板以及所述激励器一体化的减振件,
所述减振件安装在配置有所述两个框构件中厚度薄的框构件或宽度窄的框构件的一侧的所述振动板的面。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音响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励器为压电元件。
10.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音响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由树脂膜构成。
11.一种音响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音响发生器;
容纳该音响发生器的箱体。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音响发生器;
与该音响发生器连接的电子电路;
容纳该电子电路以及所述音响发生器的箱体,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从所述音响发生器发生音响的功能。
CN201380003252.3A 2012-12-25 2013-08-23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121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1286 2012-12-25
JP2012-281286 2012-12-25
PCT/JP2013/072584 WO2014103424A1 (ja) 2012-12-25 2013-08-23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2113A true CN104012113A (zh) 2014-08-27
CN104012113B CN104012113B (zh) 2018-02-13

Family

ID=51020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325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12113B (zh) 2012-12-25 2013-08-23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338557B2 (zh)
EP (1) EP2941016A4 (zh)
JP (1) JP5627824B1 (zh)
KR (1) KR101538977B1 (zh)
CN (1) CN104012113B (zh)
TW (1) TWI590668B (zh)
WO (1) WO201410342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7538A (zh) * 2019-06-04 2019-08-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603817A (zh) * 2017-05-09 2019-12-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压电麦克风芯片及压电麦克风
WO2023173355A1 (zh) * 2022-03-17 2023-09-21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1517B2 (en) * 2014-01-11 2017-10-03 Kyocera Corporation Acoustic generator, acoustic gene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5105196A1 (ja) * 2014-01-11 2015-07-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電子機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97790A (en) * 1970-12-02 1972-10-10 William T Flint Transducers having piezoelectric struts
CN1265001A (zh) * 1999-02-22 2000-08-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声换能器
JP2012110018A (ja) * 2010-06-25 2012-06-07 Kyocera Corp 音響発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19632A (en) * 1930-04-04 1933-07-25 Rca Corp Sound radiator
GB1219918A (en) * 1968-08-08 1971-01-20 Standard Telephones Cables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moving coil transducers
JPS5379525A (en) * 1976-12-23 1978-07-14 Sony Corp Compound diaphtagm for speakers
JPS5781799A (en) * 1980-11-10 1982-05-21 Murata Mfg Co Ltd Piezo-electric speaker
CN1038179C (zh) * 1992-09-30 1998-04-22 星精密株式会社 电音响变换器
JP3261962B2 (ja) * 1996-01-18 2002-03-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圧電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3763175B2 (ja) * 1997-02-28 2006-04-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の製造方法
NZ514651A (en) * 2000-11-03 2003-05-30 Armstrong World Ind Inc Flat panel radiator spaced from acoustically resistant scrim, with assembly located in grid structure
JP2004023436A (ja) 2002-06-17 2004-01-22 Nihon Ceratec Co Ltd 圧電スピーカ
JP2004266424A (ja) * 2003-02-28 2004-09-24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マイクロスピーカ
JP4196114B2 (ja) * 2004-07-01 2008-1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4103877B2 (ja) * 2004-09-22 2008-06-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静電型超音波トランスデューサ及び超音波スピー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97790A (en) * 1970-12-02 1972-10-10 William T Flint Transducers having piezoelectric struts
CN1265001A (zh) * 1999-02-22 2000-08-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声换能器
JP2012110018A (ja) * 2010-06-25 2012-06-07 Kyocera Corp 音響発生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3817A (zh) * 2017-05-09 2019-12-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压电麦克风芯片及压电麦克风
CN110603817B (zh) * 2017-05-09 2020-08-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压电麦克风芯片及压电麦克风
CN110187538A (zh) * 2019-06-04 2019-08-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187538B (zh) * 2019-06-04 2022-02-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3173355A1 (zh) * 2022-03-17 2023-09-21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03424A1 (ja) 2017-01-12
WO2014103424A1 (ja) 2014-07-03
KR101538977B1 (ko) 2015-07-23
TWI590668B (zh) 2017-07-01
KR20140098670A (ko) 2014-08-08
EP2941016A4 (en) 2016-09-21
JP5627824B1 (ja) 2014-11-19
US20150296303A1 (en) 2015-10-15
CN104012113B (zh) 2018-02-13
EP2941016A1 (en) 2015-11-04
TW201427439A (zh) 2014-07-01
US9338557B2 (en) 2016-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9991B (zh) 振荡器
CN103988524A (zh)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9392375B2 (en) Acoustic generator, acoustic gene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012113A (zh)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396278B (zh) 音响产生器、音响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3999482B (zh)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155590A (zh) 振荡设备和便携设备
TWI505722B (zh) Sound generator, sound genera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machine
CN103270776A (zh) 振荡装置和电子设备
JP5960828B2 (ja)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848268B2 (en) Acoustic generator, acoustic gene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781517B2 (en) Acoustic generator, acoustic gene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04721603U (zh) 声音发生器、声音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094612B (zh)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054356A (zh)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12100048A (ja) 電子機器
JP5516180B2 (ja) 発振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2029103A (ja) 発振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2029078A (ja) 発振装置
JP2012029104A (ja) 発振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208595B2 (ja)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電子機器
WO2014083902A1 (ja) 音響発生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