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1314A -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1314A
CN103891314A CN201380003479.8A CN201380003479A CN103891314A CN 103891314 A CN103891314 A CN 103891314A CN 201380003479 A CN201380003479 A CN 201380003479A CN 103891314 A CN103891314 A CN 1038913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ibrating body
sound producer
frame member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4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玖岛德幸
福冈修一
平山武
村桥昌人
二宫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91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3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该声音产生器具备框体、在赋予了张力的状态下设置于框体的振动体、以及设置于振动体上的压电振动元件,在分别沿着振动体的主面且相互交叉的方向即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上,第1方向的张力和第2方向的张力不同。声音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使用了该声音产生器。

Description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小型且薄型的声音产生器,已知有压电扬声器。作为压电扬声器,例如,存在具有以下部件的压电扬声器:矩形形状的框体;设置于框体的薄膜;以及设置于薄膜上的压电振动元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2-605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压电扬声器,起因于共振现象,在声压的频率特性中会产生峰(声压比周围更高的部分)和谷(声压比周围更低的部分),存在会有由频率引起的声压的急剧变动这样的问题。
实施方式的一方式鉴于上述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频率引起的声压的变动较小的声音产生器、以及使用了该声音产生器的声音产生装置及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一方式涉及的声音产生器具备:框体;在赋予了张力的状态下设置于上述框体的振动体;以及设置于该振动体上的压电振动元件;在分别沿着上述振动体的主面且相互交叉的方向即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上,上述第1方向的上述张力和上述第2方向的上述张力不同。
发明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方式的声音产生器,能够得到由声压的频率引起的变动较小的声音产生器。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性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产生器的俯视图。
图1B是图1A的A-A’线剖视图。
图2A是表示声音产生器的声压的频率依存性的一例的图表。
图2B是表示声音产生器的声压的频率依存性的一例的图表。
图3A是用于说明将振动板固定于框体的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3B是用于说明将振动板固定于框体的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3C是用于说明将振动板固定于框体的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4A是示意性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产生器的俯视图。
图4B是图4A的B-B’线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申请公开的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另外,不是由以下所示的各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发明。
(第1实施方式)
针对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产生器1的构成,使用图1A以及图1B来说明。图1A是从振动体20的厚度方向(与主面垂直的方向,图的+Z方向)来观察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产生器1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A-A’线剖视图。另外,为了容易理解,图1A示出透视了树脂层40的状态,图1B在Z轴方向上放大示出声音产生器1。
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产生器1,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具备:框体10;在赋予了张力的状态下设置于框体10的振动体20;以及设置于振动体20上的2个的压电振动元件30。
框体10,如图1B所示,由具有相同的形状(矩形的框状)的第1框构件11以及第2框构件12构成。并且,振动体20的周缘部由第1框构件11以及第2框构件12夹持来固定。此外,框体10在对振动体20赋予了规定的张力的状态下来固定振动体20。即,振动体20在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设置于框体10(被伸展)。这样,振动体20在能够振动的状态下设置于框体10。
框体10的材质不特别限定,虽然能够使用金属、塑料、玻璃、陶瓷、木材等已知的各种材料,但是基于在机械强度以及耐腐蚀性方面优异的理由,例如,能够适于使用不锈钢。此外,虽然框体10的厚度也不特别限定,能够根据状况来适当设定,但是例如,能够设定为100~1000μm左右。此外,框体10不必由框构件11以及框构件12构成,例如,也可以仅仅由框构件11来构成框体10。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粘接剂等将振动体20接合在框构件11的-Z方向的表面。
振动体20由树脂薄膜形成。形成振动体20的树脂薄膜能够适于使用聚乙烯、聚酰亚胺等的树脂薄膜,作为厚度,例如,能够设为10~200μm。另外,振动体20不限定为树脂薄膜,例如,能够使用橡胶、金属等各种已知的材料来形成。
压电振动元件30具有上下的主面为矩形的板状的形状。压电振动元件30包括:将4层的压电体层31(31a、31b、31c、31d)和3层的内部电极层32(32a、32b、32c)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体33;形成于该层叠体33的上下两面的表面电极层34、35;以及设置于层叠体33的长边方向(Y轴方向)的端部的第1~第3外部电极。
第1外部电极36配置于层叠体33的-Y方向的端部,与表面电极层34、35和内部电极层32b连接。在层叠体33的+Y方向的端部,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来配置第2外部电极37和第3外部电极(未图示)。第2外部电极37与内部电极层32a连接,第3外部电极(未图示)与内部电极32c连接。
第2外部电极37的上下端部延伸设置至层叠体33的上下面并分别形成折返外部电极37a,这些折返外部电极37a按照不与形成于层叠体33的表面的表面电极层34、35相接触的方式,在与表面电极层34、35之间隔开规定的距离而延伸设置。同样地,第3外部电极(未图示)的上下端部延伸设置至层叠体33的上下面并分别形成折返外部电极(未图示),这些折返外部电极(未图示)按照不与形成于层叠体33的表面的表面电极层34、35相接触的方式,在与表面电极层34、35之间隔开规定的距离而延伸设置。
并且,压电体层31(31a、31b、31c、31d)在图1B中由箭头所示的方向上被极化,对第1外部电极36、第2外部电极37以及第3外部电极施加电压,使得在压电体层31a、31b收缩的情况下,压电体层31c、31d延伸,并且在压电体层31a、31b延伸的情况下,压电体层31c、31d收缩。这样,压电振动元件30是双压电晶片型的压电元件,输入电信号后按照振幅在Y轴方向上发生变化的方式在Z轴方向上进行弯曲振动。
作为压电体层31能够使用锆钛酸铅(PZ)、钛酸锆酸铅(PZT)、Bi层状化合物、钨青铜型结构化合物等的非铅系压电体材料等已有的压电陶瓷。压电体层31的厚度虽然能够按照希望的振动特性来适当设定,但是例如,从低电压驱动这样的观点出发,能够设为10~100μm。
内部电极层32虽然能够使用已有的各种导体材料来形成,但是例如,能够采用包含由银和钯构成的金属成分、和构成压电体层31的材料成分在内的材料。通过使内部电极层32中含有构成压电体层31的陶瓷成分,能够降低压电体层31和内部电极层32的热膨胀差导致的应力。另外,内部电极层32可以不包含由银和钯构成的金属成分,此外,也可以不包含构成压电体层31的材料成分。
表面电极层34、35以及第1~第3外部电极虽然能够使用已有的各种导体材料来形成,但是例如,也能够设为包含由银构成的金属成分以及玻璃成分在内的材料。这样,通过表面电极层34、35以及第1~第3外部电极含有玻璃成分,能够在表面电极层34、35以及第1~第3外部电极、和压电体层31以及内部电极层32之间得到坚固的粘着力,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由粘接剂层26来对压电振动元件30的振动体20侧的主面和振动体20进行接合。粘接剂层26的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下,但是更优选为10μm以下。在粘接剂层26的厚度为20μm以下的情况下,易于将层叠体33的振动传递至振动体20。
作为用于形成粘接剂层26的粘接剂,能够使用环氧系树脂、硅树脂、聚酯系树脂等公知的材料。在粘接剂中使用的树脂的固化方法可以使用热固化、光固化和厌氧性固化等任意方法。
进一步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1,振动体2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树脂层40所构成的覆盖层覆盖。详细来说,本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1在框构件11的内侧填充树脂,使得埋设振动体20以及压电振动元件30,并且由填充的树脂来形成树脂层40。
对于树脂层40,能够采用环氧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硅系树脂和橡胶等。此外,树脂层40,从抑制峰和谷的观点来看,优选完全覆盖压电振动元件30,但是也可以不完全覆盖压电振动元件30。进一步地,树脂层40不必覆盖振动体20的整体,按照覆盖振动体20的主面的一部的方式来设置树脂层40即可。另外,树脂层40的厚度能够适当设定,但是例如,设定为0.1mm~1mm左右。此外,也可以根据情况,不设置树脂层40。
这样,通过设置树脂层40能够适度倾卸(dumping)振动体20的共振。由此,能够将起因于共振现象而产生的声压的频率特性中的峰和谷抑制得较小,能够降低基于频率的声压的变动。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产生器1,虽然在赋予了张力的状态下将振动体20固定于框体10,但是赋予给振动体20的张力不是各向同性的,根据方向而不同。即,如果将振动体20的长边方向(Y轴方向)作为第1方向,将振动体20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作为第2方向,第1方向的张力T1和第2方向的张力T2不同。由此,由于能够使起因于振动体20的共振而在声压的频率特性上产生的峰和谷减小,所以能够得到基于频率的声压的变动较小的声音产生器。得到该效果的理由被推定为是否是由于:通过使赋予给振动体20的张力根据方向而不同,振动体20的振动中的对称性降低,退化(degeneration)的共振模式被分散。另外,在本例中,虽然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成为相互正交的方向,但是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是沿着振动体20的主面(与厚度方向垂直的表面)的方向,且是相互交叉的方向即可。
此外,虽然希望声音产生器1的使用跨越设想的温度范围的整体,张力T1以及张力T2两者具有比0大的值,但是张力T1以及张力T2的至少一方具有比0大的值即可。
图2A、图2B是表示声音产生器1的声压的频率特性(频率依存性)的例子的图表。在各图表中,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声压。详细来说,图2A是表示,在图1A所示的声音产生器1中,将第1方向(Y轴方向)的张力T1以及第2方向(X轴方向)的张力T2都设为18MPa的情况下的声压的频率特性。图2B是表示,在图1A所示的声音产生器1中,将Y轴方向的张力T1设为18MPa,将X轴方向的张力T2设为10.5MPa的情况下的声压的频率特性。
比较图2A以及图2B可知,在100~10000Hz的频率范围的整体的声压中几乎没有差。
另一方面,在图2B所示的图表中,与图2A所示的图表相比较可知,特别是在图表中由虚线包围的600~1000Hz的频率区域中,基于频率的声压的变动变小。另外,张力T1以及T2的最佳值、张力T1以及张力T2的最佳的比率当然是根据振动体20和压电振动元件30的材质和形状而不同。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1的制造方法的一例。最初,准备压电振动元件30。首先,在压电材料的粉末中对粘合剂、分散剂、可塑材料、溶剂进行捏炼,制作浆料。作为压电材料,能够使用铅系、非铅系中的任意一种。
接着,将浆料成形为薄片状来制作生片(green sheet)。并且,在该生片上印刷导体糊,形成成为内部电极的导体图案,层叠3片形成了该电极图案的生片,在其上层叠未印刷电极图案的生片,制作层叠成形体。然后,对层叠成形体进行脱脂、煅烧,切割为规定尺寸,由此得到层叠体33。
接着,按照需要对层叠体33的外周部进行加工,在层叠体33的层叠方向的两主面上印刷用于形成表面电极层34、35的导体糊,接着,在层叠体33的长边方向(Y轴方向)的两端面上印刷用于形成第1~第3外部电极的导体糊,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电极的焙烧。这样,能够得到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压电振动元件30。
接着,为了对压电振动元件30赋予压电性,通过第1~第3外部电极来施加直流电压,进行压电振动元件30的压电体层31的极化。涉及的极化,施加DC电压来进行,使得成为图1B中由箭头所示的方向。
接着,准备构成振动体20的树脂薄膜,在拉伸树脂薄膜的端部而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此时,使第1方向的张力T1和第2方向的张力T2不同。并且,由框构件11、12夹持赋予了张力的状态的树脂薄膜来进行固定。并且,去除树脂薄膜之中伸出至框体10的外侧的部分。这样,形成在赋予了张力的状态下安装于框体10的振动体20。之后,在振动体20上涂敷构成粘接剂层26的粘接剂,将压电振动元件30的表面电极34侧按压至该振动体20上,之后,对粘接剂进行加热或照射紫外线,由此使其固化。并且,使固化前的树脂流入框构件11的内侧,使树脂固化,由此形成树脂层40。这样,能够制作本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1。
接着,参照图3A~图3C来说明在赋予了张力的状态下将振动体20固定于框体10的方法的其他的例子。图3A~图3C是用于说明在赋予了张力的状态下将振动体20固定于框体10的方法的其他的例子的部分剖视图。另外,在图3A~图3C中,仅仅部分地图示了构成声音产生器的振动体20、框构件11以及框构件12的Y轴方向的一端。但是,框构件11具有由凸部11a以及凹部11b构成的凹凸,框构件12除了具有由凸部12a以及凹部12b构成的凹凸以外,与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声音产生器1相同。此外,由凸部11a以及凹部11b构成的凹凸,仅仅形成于框构件11的与振动体20相接触的部分(-Z方向端部)之中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由凸部12a以及凹部12构成的凹凸仅仅形成于框构件12的与振动体20相接触的部分(Z方向端部)之中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
首先,如图3A所示,相互隔开间隔来配置框构件11以及框构件12。此时,配置为,框构件11的凸部11a和框构件12的凹部12b相对置,框构件11的凹部11b和框构件12的凸部12a相对置。并且,在框构件11和框构件12之间,设置构成振动体20的树脂薄膜。此时,对树脂薄膜仅仅在Y轴方向上施加张力T3,固定Y轴方向的两端。
接着,如图3B所示,由框构件11和框构件12夹持在Y轴方向上施加了张力T3的状态下固定Y轴方向的两端的树脂薄膜来进行固定。此时,在框构件11的凸部11a和框构件12的凹部12b之间夹持树脂薄膜,在框构件11的凹部11b和框构件12的凸部12a之间夹持树脂薄膜。由此,树脂薄膜在Y轴方向上延伸,对构成振动体20的树脂薄膜进一步追加Y轴方向的张力T4。
接着,如图3C所示,去除树脂薄膜之中伸出至框构件11以及框构件12的外侧的不必要的部分。这样,能够在由框构件11以及框构件12构成的框体10中在赋予了张力的状态下固定振动体20。此时,振动体20的Y轴方向的张力T1成为T1=T3+T4。
通过这样将振动体20固定于框体10,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对振动体20赋予具有充分的大小的希望的张力,能够减小振动体20的张力随时间经过而降低。另外,可以不是在框构件11以及框构件12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而是仅仅在Y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凹凸。此外,也可以在X轴方向的端部也形成凹凸。
即,由框构件11以及框构件12构成框体10,并且由框构件11以及框构件12来夹持并固定振动体20的周缘部,在框构件11以及框构件12中设置凹凸,并且在凹凸的凹部和凸部之间夹持振动体20的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成为上述这样的声音产生器,能够得到基于频率的声压的变动较小,并且长年使用的特性劣化较小的声音产生器。
此外,可以是,不仅仅是框构件11以及框构件12的Y轴方向的端部,在X轴方向的端部也形成凹凸,并且使Y轴方向的端部的凹凸的大小(图3A中由H示出的凸部和凹部之间的高低差)不同。由此,通过由框构件11以及框构件12来夹入振动体20,振动体20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这两个方向上进行延伸,对振动体20付加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这两个方向的张力。并且,关于通过由框构件11以及框构件12夹入振动体20而施加于振动体20的张力,X轴方向的张力和Y轴方向的张力不同。由此,仅仅由框构件11以及框构件12夹入振动体20,能够在振动体20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给予不同大小的张力,能够得到基于频率的声压的变动较小,并且长年的使用的特性劣化较小的声音产生器。
即,在第1方向的端部以及第2方向的端部的双方设置凹凸,凹凸之中,设置于第1方向的端部的凹凸的大小与设置于第2方向的端部的凹凸的大小不同,通过设为这样的声音产生器,能够得到基于频率的声压的变动较小,并且长年的使用的特性劣化较小的声音产生器。另外,凹凸存在于第1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和第2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即可。
另外,使振动体20的第1方向的张力T1和第2方向的张力T2不同的方法,不限定为上述的方法。结果是,在安装于框体10的状态的振动体20中,使第1方向的张力T1和第2方向的张力T2不同即可,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此外,作为确认振动体20的第1方向的张力T1和第2方向的张力T2不同的方法,能够使用各种方法。例如,作为1个方法,能够使用红外分光法。例如,能够使用对于第1方向和第2方向这两个方向求出并比较由相对于特定的方向的平行的偏光和垂直的偏光得到的2个光谱的吸光度比的方法。此外,例如,通过对不对振动体20给予张力的状态、和将振动体20设置在框体10中从而给予了张力的状态进行比较,能够去除制造构成振动体20的树脂薄膜时的延伸的影响。例如,在不对振动体20给予张力的状态、和将振动体20设置在框体10中从而给予了张力的状态下,对第1方向的吸光度比和第2方向的吸光度比之比进行比较,如果两者有差异,则能够确认振动体20的第1方向的张力T1和第2方向的张力T2不同。
另外,在使用该方法的情况下,需要对振动体20直接照射红外线。在振动体20具有露出到外部的部分的情况下,对振动体20露出到外部的部分照射红外线即可。例如,在由树脂层40来覆盖振动体20的两个主面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蚀刻等去除树脂层40,之后对振动体20露出的部分照射红外线即可。
此外,作为其他的方法,例如,可以在张力计的前端安装具有各向异性的形状(在特定的方向A上较长的形状)的附件,对在使方向A与第1方向一致的状态下将附件按压至振动体20时的测量值、和在使方向A与第2方向一致的状态下将附件按压至振动体20时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如果2个测量值存在差,则能够确认第1方向的张力T1和第2方向的张力T2不同。另外,振动体20的平面形状是具有各向异性的形状,在预想该影响的情况下,由各向同性的形状(例如圆形的环状)的框体固定振动体20的一部分,通过将附件按压至该框内的振动体20,能够消除其影响。此外,在由树脂层40覆盖振动体20的主面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蚀刻等来去除树脂层40,之后将附件按压至振动体20。
此外,进而作为其他的方法,可以在将振动体20安装于框体10的状态下,在振动体20的主面描绘图形,对该状态的图形的形状(形状1)和从框体10取下振动体20使张力实质上为0时的图形的形状(形状2)进行比较。如果形状2相对于形状1产生形变,则在赋予给振动体20的张力中存在各向异性,即,能够确认第1方向的张力T1和第2方向的张力T2不同。
另外,确认振动体20的第1方向的张力T1和第2方向的张力T2不同的方法不限定为上述方法。能够使用具有适当性的其他的各种方法来进行确认。并且,不必针对所有的方法进行确认,能够通过任一个方法来确认第1方向的张力T1和第2方向的张力T2不同即可。
(第2实施方式)
接着,针对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产生器101的构成,使用图4A以及图4B进行说明。图4A是从振动体20的厚度方向(与主面垂直的方向,图的+Z方向)观察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产生器101的俯视图。图4B是图4A的B-B’线剖视图。另外,为了容易理解,图4B在Z轴方向上放大示出声音产生器1。另外,在本例中,针对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例的声音产生器101,如图4A、图4B所示,不具有树脂层40。此外,在本例的声音产生器101中,由框构件11以及框构件12构成的框体10具有字母U这样的形状。并且,振动体20仅仅将Y轴方向的两端固定于框体10,而不将X轴方向的两端固定于框体10。并且,使赋予给振动体20的Y轴方向的张力比X轴方向的张力大。
即,本例的声音产生器101将振动体20的第1方向(Y轴方向)的两端部固定于框体10,不将振动体20的第2方向(X轴方向)两端部固定于框体10。由此,容易地使赋予给振动体20的第1方向(Y轴方向)的张力比第2方向(X轴方向)的张力大。并且,由此,能够得到基于频率的声压的变动较小,并且长年的使用的特性劣化较小的声音产生器。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声音产生装置70的构成。图5是表示使用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1构成的声音产生装置70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5中,仅仅示出需要说明的构成要素,针对声音产生器1的构成和一般的构成要素省略记载。
本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装置70是所谓的扬声器这样的发声装置,如图5所示,例如,具备壳体71、和安装于壳体71的声音产生器1。壳体71具有长方体的箱状的形状,在1个表面具有开口71a。这样的壳体71,例如,能够使用塑料、金属、木材等已知的材料来形成。此外,壳体71的形状不限定为长方体的箱状,例如,能够设为圆筒状和锥台状等各种形状。
并且,在壳体71的开口71a中安装声音产生器1。声音产生器1是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1,针对声音产生器1省略说明。具有这样的构成的声音产生装置70使用产生基于频率的声压的变动较小的高音质的声音的声音产生器1来产生声音,所以能够产生音质较高的声音。此外,声音产生装置70能够使由声音产生器1产生的声音在壳体71的内部产生共鸣,所以例如能够提高低频域的声压。另外,安装声音产生器1的部位能够自由设定。此外,声音产生器1也可以经由其他物件而安装于壳体71。
(第4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的构成。图6是表示使用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1构成的电子设备2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6中,仅仅示出需要说明的构成要素,针对声音产生器1的构成和一般的构成要素省略记载。电子设备2具备:壳体200;设置于壳体200的声音产生器1;以及与声音产生器1连接的电子电路。
详细来说,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2具备:包括控制电路21、信号处理电路22以及通信电路23在内的电子电路;天线24;以及容纳这些的壳体200。另外,针对电子设备2所具备的其他电子构件(例如,显示器、麦克风等设备或电路)省略记载。
通信电路23接收从天线24输入的信号并输出至信号处理电路22。信号处理电路22对从通信电路23输入的信号进行处理来生成声音信号S,并输出至声音产生器1。声音产生器1基于声音信号S产生声音。控制电路21对包括信号处理电路22以及通信电路23在内的电子设备2整体进行控制。
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电子设备2通过能产生基于频率的声压的变动较小的高音质的声音的声音产生器1来产生声音,所以能够产生高音质的声音。
另外,在图6中,虽然示出在电子设备2的壳体200中直接安装声音产生器1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是将壳体71中安装了声音产生器1的声音产生装置70安装于电子设备2的壳体200中的构成。
此外,搭载这样的声音产生器1的电子设备2不限定为现有已知的产生声音的电子设备,如便携式电话机、平板终端、电视机、音频设备等。搭载声音产生器1的电子设备2例如可以是电冰箱、微波炉、吸尘器、洗衣机等这样的电子制品。
(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由添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及其等价物定义的发明的概念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或改良。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俯视振动体20时的形状为长方形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的各种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其他的多边形,此外也可以是椭圆形这样的形状。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将1个压电振动元件30配置于振动体20上,但是也可以配置2个以上的压电振动元件30。此外,虽然将压电振动元件30设为在俯视下为矩形形状,但是也可以例如是椭圆形状等其他形状。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压电振动元件30,虽然例示了所谓的双压电晶片型的层叠型,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取代双压电晶片型的压电振动元件,而使用在面方向上伸缩振动的压电振动元件的一个主面上粘贴金属等板而构成的单压电晶片型的压电振动元件,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此外,可以将在面方向上伸缩振动的压电振动元件设置于振动体20的两面,也可以在振动体20的两面设置单压电晶片型和双压电晶片型的压电振动元件。
此外,在上述的第3以及第4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将第1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1作为声音产生器来使用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声音产生器101,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的声音产生器。
符号说明:
1、101:声音产生器
2:电子设备
10:框体
11、12:框构件
11a、12a:凸部
11b、12b:凹部
20:振动体
30:压电振动元件
70:声音产生装置
71、200:壳体

Claims (8)

1.一种声音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
振动体,其在被赋予了张力的状态下设置于上述框体;以及
压电振动元件,其设置于该振动体上,
在分别沿着上述振动体的主面且相互交叉的方向即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上,上述第1方向的上述张力和上述第2方向的上述张力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产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方向和上述第2方向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音产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振动体的上述主面的至少一部分进一步由覆盖层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声音产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由第1框构件以及第2框构件构成,并且上述振动体的周缘部由上述第1框构件以及上述第2框构件夹持而固定,
在上述第1框构件以及上述第2框构件设置有凹凸,并且在该凹凸的凹部与凸部之间夹持上述振动体的上述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音产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凸设置于上述第1方向的端部以及上述第2方向的端部的双方,
上述凹凸之中,设置于上述第1方向的端部的凹凸的大小、和设置于上述第2方向的端部的凹凸的大小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声音产生器,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振动体的上述第1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于上述框体,不将上述振动体的上述第2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于上述框体。
7.一种声音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
壳体;以及
设置于该壳体的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声音产生器。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
壳体;
设置于该壳体的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声音产生器;以及
与该声音产生器连接的电子电路,
该电子设备具有从上述声音产生器产生声音的功能。
CN201380003479.8A 2012-08-10 2013-08-12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38913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9067 2012-08-10
JP2012179067 2012-08-10
PCT/JP2013/071834 WO2014025061A1 (ja) 2012-08-10 2013-08-12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314A true CN103891314A (zh) 2014-06-25

Family

ID=50068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3479.8A Pending CN103891314A (zh) 2012-08-10 2013-08-12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54885B2 (zh)
JP (1) JP5726375B2 (zh)
CN (1) CN103891314A (zh)
WO (1) WO20140250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1473B2 (ja) * 2019-01-21 2023-10-16 Tdk株式会社 音響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9790A (ja) * 1999-10-22 2001-04-27 Nec Viewtechnology Ltd 振動膜及び平面スピーカ
CN1296720A (zh) * 1998-04-02 2001-05-23 新型转换器有限公司 依靠弯曲波作用的声学装置
JP2001275187A (ja) * 2000-03-24 2001-10-05 Nec Viewtechnology Ltd 平面スピーカ
CN1536930A (zh) * 2003-04-10 2004-10-13 ������������ʽ���� 压电电声换能器
CN101099410A (zh) * 2006-02-21 2008-01-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压电发声体
WO2011162002A1 (ja) * 2010-06-25 2011-12-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音響発生器
JP2012060513A (ja) * 2010-09-10 2012-03-22 Murata Mfg Co Ltd 振動装置
US20120195116A1 (en) * 2011-01-31 2012-08-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6720A (zh) * 1998-04-02 2001-05-23 新型转换器有限公司 依靠弯曲波作用的声学装置
JP2001119790A (ja) * 1999-10-22 2001-04-27 Nec Viewtechnology Ltd 振動膜及び平面スピーカ
JP2001275187A (ja) * 2000-03-24 2001-10-05 Nec Viewtechnology Ltd 平面スピーカ
CN1536930A (zh) * 2003-04-10 2004-10-13 ������������ʽ���� 压电电声换能器
CN101099410A (zh) * 2006-02-21 2008-01-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压电发声体
WO2011162002A1 (ja) * 2010-06-25 2011-12-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音響発生器
JP2012060513A (ja) * 2010-09-10 2012-03-22 Murata Mfg Co Ltd 振動装置
US20120195116A1 (en) * 2011-01-31 2012-08-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26375B2 (ja) 2015-05-27
US9154885B2 (en) 2015-10-06
US20150036846A1 (en) 2015-02-05
WO2014025061A1 (ja) 2014-02-13
JPWO2014025061A1 (ja) 2016-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3823B2 (en) Piezoelectric element, and piezoelectric vibrating apparatus, portable terminal, sound generator, sound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piezoelectric element
JP6367693B2 (ja) 圧電素子、圧電振動装置、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4540083A (zh) 音响发生器以及扬声器装置
CN106465021B (zh) 压电元件及具备该压电元件的音响产生器、音响产生装置、电子设备
JP6193783B2 (ja)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圧電振動装置、携帯端末、音響発生器、電子機器
CN103444205A (zh) 声发生器及使用了该声发生器的声发生装置
CN104350766A (zh) 音响产生器、音响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13099512A1 (ja) 振動装置,音響発生装置,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電子機器
CN104081791B (zh) 音响发生器、音响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3797820A (zh) 声发生器、声发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5676016B2 (ja) 振動装置,音響発生装置,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電子機器
US9781517B2 (en) Acoustic generator, acoustic gene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848268B2 (en) Acoustic generator, acoustic gene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4335602A (zh) 音响产生器、音响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6434373B2 (ja)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圧電振動装置、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電子機器
CN103891314A (zh) 声音产生器、声音产生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19146108A (ja) 音響発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7145649A1 (ja) 音響発生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10010909B2 (en) Piezoelectric element, acoustic generator, acoustic gene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WO2014103970A1 (ja)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電子機器
JP6923476B2 (ja) 圧電振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6208595B2 (ja)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電子機器
JP6431086B2 (ja) 圧電素子、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6154298A (ja)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418962B2 (ja) 積層型圧電素子、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