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6228B - 一种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6228B
CN103796228B CN201210427942.9A CN201210427942A CN103796228B CN 103796228 B CN103796228 B CN 103796228B CN 201210427942 A CN201210427942 A CN 201210427942A CN 103796228 B CN103796228 B CN 1037962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serial number
network
statistical disposition
pay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79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6228A (zh
Inventor
尹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42794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96228B/zh
Priority to EP13852099.4A priority patent/EP2916582B1/en
Priority to JP2015540027A priority patent/JP6092409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3/083155 priority patent/WO2014067347A1/zh
Priority to US14/439,718 priority patent/US9544215B2/en
Publication of CN103796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6228A/zh
Priority to IN4036DEN2015 priority patent/IN2015DN04036A/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6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62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2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using statistical or mathematical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94Packet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涉及移动通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无线网络毛细管道上获取网络包后,判断所述网络包是否带有净荷;当判断所述网络包带有净荷时,进行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处理、乱序率统计处理、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当判断所述网络包不带载荷时,进行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本发明能够更好地进行更细层面的管道性能评估。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领域,特别涉及无线网络端到端全程传输路径上的毛细管道的细粒度性能评估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3G/4G网络的部署和成熟,数据业务将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但是,由于全球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和应用市场的迅猛发展,运营商将有被“管道化”的危险。大量的网络流量被新增的网络应用迅速占用,而运营商的业务营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增长。
在这种背景下,相应的运营商和设备商提出了流量经营的概念,其意在深入挖掘网络中的流量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商业营销方案推广与实施,从而最大化其经营利益。而流量经营的前提,是需要对网络中的各类业务的性能有实时、准确的度量,以便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流量管控措施,在满足用户特定业务的业务性能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占用的最优化,从而提升运营的总体价值。
目前采用的管道性能评估的方法主要是基于深层报文检测(DeepPacketInspection,DPI)技术,结合运营支撑系统(Operation Support System,OSS)统计数据来进行后处理分析。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对管道的定义较粗,只能做到业务类型聚合一级,比如区分网页浏览类业务和视频浏览类业务的不同,对更细层面的管道性能无法给出有效的统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能更好地进行更细层面的管道性能评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方法,包括:
在无线网络毛细管道上获取网络包后,判断所述网络包是否带有净荷;
当判断所述网络包带有净荷时,进行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处理、乱序率统计处理、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
当判断所述网络包不带净荷时,直接进行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
优选地,还包括业务模型相关指标统计处理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网络包和其前一个带净荷包的时差,并将所得到的时差与预定时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统计休眠态或突发态的业务模型相关指标,并统计包序号空洞列表中全部包的老化时间。
优选地,还包括业务模型相关指标统计处理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网络包所在时间统计区间与其前一个带净荷包的时间统计区间是否连续,根据判断结果,统计休眠态或突发态的业务模型相关指标,并统计包序号空洞列表中全部包的老化时间。
优选地,将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进行比较;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小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时,进行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处理、乱序率统计处理;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等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时,将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更新为当前网络包的包序号与包长度之和,并进行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大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时,将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更新为当前网络包的包序号与包长度之和,并将新产生的空洞添加到包序号空洞列表。
优选地,所述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处理步骤包括:
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在包序号空洞列表内且老化时间大于预定老化时间时,统计上游/下游的带净荷包的重传包数,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不在包序号空洞列表内时,统计下游/上游的带净荷包的重传包数。
优选地,所述乱序率统计处理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在包序号空洞列表内且老化时间小于预定老化时间时,统计短暂乱序的包数。
优选地,所述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网络包携带的上行/下行确认ACK号大于下行/上行前一个被确认包序号时,比较所述网络包携带的上行/下行ACK号与包序号空洞列表中空洞序号,并根据比较结果,统计所述抓包过程丢包总数,并更新包序列空洞列表。
优选地,所述毛细管道是用户发起的TCP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装置,包括:
业务模型统计模块,用于在无线网络毛细管道上获取网络包后,判断所述网络包是否带有净荷;
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网络包带有净荷时,进行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处理;
乱序率统计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网络包带有净荷时,进行乱序率统计处理;
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模块,用于进行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
优选地,所述业务模型统计模块还用于统计休眠态或突发态的业务模型相关指标。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利用离线的抓包数据进行分析,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因此能做到毛细管道粒度的TCP性能指标统计;
2、本发明能够给出每条毛细管道的业务模型,以便在更高的粒度上聚合分析出所需的业务模型统计,反之,从粗粒度的业务模型统计则无法得出细粒度的业务模型统计;
3、本发明对重传率和丢包率进行统计,可以区分出上下行,并进一步区分出是在抓包接口之前还是之后发生了丢包或重传;
4、本发明能够对上下行的乱序率进行统计;
5、本发明能够统计抓包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丢包,进而评估所获取的数据是否完整,能否用于后续的分析计算过程;
6、本发明所有统计都是程序自动计算,对网络性能问题快速智能诊断具备很好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方法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装置模块组成图;
图3是如2所示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装置工作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的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的详细实施步骤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突发与休眠状态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t1时刻传输序号空洞状态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t2时刻传输序号空洞收缩示意图;
图6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t3时刻传输序号空洞分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将每个用户发起的每条TCP连接作为更细粒度的管道来加以研究,并称其为毛细管道,通过基于无线网络PS域标准接口的抓包数据,进行全自动TCP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显然,TCP不是唯一的一种毛细管道,但本发明实施例仅对承载TCP协议的毛细管道进行性能分析。
其中,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GSM、UMTS、CDMA、TD-SCDMA、FDD-LTE、TDD-LTE等无线制式。针对不同的PS域无线网络,进行抓包的网络接口有一定的差异,例如,GSM通常采集Gb口数据,UMTS和TD-SCDMA通常采集IuPS接口,而CDMA通常采集Rp接口。各种制式下采集到的原始数据格式也稍有不同,通常为wireshark工具所支持的PCAP格式。本发明并不关心具体数据格式的处理,目前市场上已有相应的工具,来从这些抓包数据中抽取出毛细管道性能分析所需的TCP层网络包,而不管这些TCP层网络包是如何逐层封装后在网络中传输的。
以下结合图1至图6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方法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步骤包括:
步骤101、在无线网络毛细管道上获取网络包后,判断所述网络包是否带有净荷。
步骤102、当判断所述网络包带有净荷时,进行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处理、乱序率统计处理、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
步骤103、当判断所述网络包不带净荷时,直接进行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
具体地说,将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进行比较,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小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时,进行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处理、乱序率统计处理。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等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时,将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更新为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与包长度之和,并进行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大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时,将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更新为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与包长度之和,并将新产生的空洞添加到包序号空洞列表。
其中,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在包序号空洞列表内且老化时间大于预定老化时间时,统计上游/下游的带净荷包的重传包数。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不在包序号空洞列表内时,统计下游/上游的带净荷包的重传包数。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在包序号空洞列表内且老化时间小于预定老化时间时,统计短暂乱序的包数。当所述网络包携带的上行/下行确认ACK号大于下行/上行前一个被确认包序号时,比较所述网络包携带的上行/下行ACK号与包序号空洞列表中空洞序号,并根据比较结果,统计所述抓包过程丢包总数,并更新包序列空洞列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装置包括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分和与现有技术不同的部分。其中,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分包括:用于完成包的各协议层解码的包解码模块、用于将属于同一用户的包分拣到一起的单用户信令筛选模块;用于进一步将属于同一用户的同一TCP毛细管道上的包分拣到一起的TCP毛细管道信令筛选模块。与现有技术不相同的部分如图2所示,包括:统计初始化模块101、业务模型统计模块102、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模块103、乱序率统计模块104,以及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模块105。
所述统计初始化模块101用于在TCP连接建立时,初始化各种统计参数和内部变量。
所述业务模型统计模块102,用于在无线网络毛细管道上获取网络包后,判断所述网络包是否带有净荷,还用于统计休眠态或突发态的业务模型相关指标,包括统计总突发次数、总休眠次数、突发时间总长、休眠时间总长等业务模型相关指标,还用于统计连接上的总包数、带净荷的总包数、发送的总字节数等业务模型相关指标。
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模块103,用于当判断所述网络包带有净荷时,进行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处理,也就是说,在TCP毛细管道的双向通道上,给出在抓包接口的上下游的重传率和丢包率。
乱序率统计模块104,用于当判断所述网络包带有净荷时,进行乱序率统计处理,也就是说,在TCP毛细管道的双向通道上,给出包传输的总体乱序率。
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模块105,用于进行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也就是说,针对所有流,给出总体的因为抓包过程不理想所导致的丢包率。
如图2所示,模块之间是顺序执行的关系,101模块执行后,针对TCP的上行或下行到达的每个包,都依次执行102、103、104和105模块,每个模块执行后,都会相应地更新统计模块的内部状态变量,以跟踪维护当前的连接状态。模块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互依赖关系,但是先执行的模块通过修改共享的变量,会对后执行模块的状态产生影响。
图3是如2所示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装置工作流程图,如图3所示,步骤包括:
步骤201、在TCP连接建立时,调用统计初始化模块101进行初始状态设置。所述步骤201假设抓包接口上的网络包已经按照用户维度和TCP管道维度进行了过滤,直接输入至统计初始化模块101。
进一步地,每条毛细管道都有自己独立的状态变量,彼此之间的处理步骤互不影响。对毛细管道的上下行两个方向,使用成对的状态变量加以记录。
步骤202、根据每个到达包的长度信息,以及与前一包的间隔信息,来更新当前毛细管道上的业务模型信息。如果当前包是上行包,则更新上行相关统计,反之更新下行相关统计。
步骤203、利用某个方向上维护的传输序号空洞列表(包序号空洞列表,简称包空洞),以及当前到达包是否在包空洞之内,判断当前包是否为重传包,以及是在抓包接口的上游环节还是下游环节发生了重传。
以在IuPS接口上抓包为例,对上行来说,上游环节是UE到IuPS接口环节,包括UE、Node B和RNC用户面几个网元及网元之间的传输路径;下游环节是IuPS接口到CP(ContentProvider)环节,根据组网拓扑不同,可能包括SGSN、GGSN、WAP网关、SP(Service Provider)和CP几个网元及网元之间的传输路径。对下行来说,则是反过来的,即上游环节是CP到IuPS接口,下游环节是IuPS接口到UE。
丢包率和重传率依赖于相似的判断机制。对每个方向,最终会更新相关的丢包率和重传率统计状态变量。
步骤204、同样利用包空洞和当前到达包的信息,判断当前包是否是一个短暂乱序的包,并更新乱序率相关统计。
步骤205、利用每个TCP包里面携带的对接收方的确认Ack信息,分析该包所确认的序号是否属于包空洞的一部分,如果是,则表明抓包的过程中发生了丢包,并加以统计。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的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的详细实施步骤图,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301、针对每一个新创建的TCP毛细管道,初始化相应的状态变量。主要包括:
ulPktNum:上行收到的总包数;
ulPktLenSum:上行所有带净荷的包的长度总和;
ulNZeroPktNum:上行收到的带有净荷的总包数(非纯ack包);
ulNZeroDupPktNum1,ulNZeroDupPktNum2:净荷非零的包数中判断为重发的包数(ulNZeroDupPktNum1是UE→IuPS方向,ulNZeroDupPktNum2是IuPS→CP方向);
ulDisorderPktNum:上行短暂乱序的包数;
ulBurstTs:上一个突发态的起始时间戳;
ulPrevNZeroPktTs:上行前一个收到的带净荷包的时间戳;
ulBurstDurationSum:上行突发时间总计;
ulSleepDurationSum:上行休眠时间总计;
ulBurstNum:上行一共有几个突发样本;
ulSleepNum:上行一共有几个休眠样本;
ulNextSeqExp:上行在收到当前包后,下一个期待看到的包序号;
ulHoles:上行的包序号空洞列表,列表中每个元素的记录格式为{起始序号,结束序号,包老化时间};
ulPrevAck:上行前一个被确认包序号。显然,这个Ack是由下行的包携带的。任何一个包都同时携带了本方向的包序号和对反向包序号的确认,这个TCP协议的简单事实是理解105模块的关键;
ulCapLostPktNum:抓包过程不完善导致的上行丢包总数。
以上是针对上行的变量,针对下行变量,命名方式和含义与之完全对称,前缀改为dl即可,例如dlHoles是下行的包序号空洞列表。
步骤302、判断当前到达的网络包是上行包还是下行包。如果是上行,则更新上行变量,反之更新下行变量。由于上下行是对称的,以下所有步骤,都假设针对上行包来处理。
步骤303、更新ulPktNum,在当前值的基础上加1。若当前包的净荷为0,则执行步骤314,否则执行步骤304。
步骤304、首先,更新如下变量,包括:
ulNZeroPktNum:在当前值基础上加1;
ulPktLenSum:在当前值基础上加上新到包的字节长度;
然后,判断当前包的时戳与ulPrevNZeroPktTs之间的差值,若小于X秒(X为参数,表明多长时间没有收到包就代表进入了休眠态),则执行步骤305,否则执行步骤306。
步骤305、当前仍在持续的突发发送网络包的状态,没有切换到休眠态,更新ulPrevNZeroPktTs为新到包的当前时戳,然后执行步骤307。
步骤306、切换到了休眠态,表示产生了一个新的休眠样本和突发样本,其持续时间分别为(Now-ulPrevNZeroPktTs)和(Now-ulBurstTs-ulPrevNZeroPktTs)。
更新当前的ulBurstNum和ulSleepNum的值,在原值上加1。
更新ulBurstDurationSum和ulSleepDurationSum的值,在原值基础上加上新的休眠样本时长和新的突发样本时长。
更新ulPrevNZeroPktTs和ulBurstTs,都更新为新到包的当前时戳。然后执行步骤307。
步骤307、更新当前上行的包空洞中所有包的老化时间,在原值上加1。老化时间以包的个数为单位,表明上行经过了多少包后仍然没有观察到包空洞中所含包的到达。
步骤308、将当前到达包的包序号与ulNextSeqExp进行比较,确定当前包的包序号是否是正期待的包序号。
将当前包序号与期待包序号进行比较,如果当前包序号与期待包序号相等,则将ulNextSeqExp更新为当前包的包序号值加上当前包的包长度,并执行步骤314;如果当前包序号大于期待包序号,则执行步骤309;如果当前包序号小于期待包序号,则执行步骤310。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序号操作都要考虑到序号空间的回绕问题。TCP的最大序号为4294967295,下一个序号就回绕到0。序号比较不能直接做减法操作。
步骤309、这一步表明当前到达的包不是期望的包,是一个超前到达的包,序号空间产生了新的空洞,将新的空洞添加到包序号空洞列表中,新空洞的左边界是ulNextSeqExp,右边界是当前包的序号,老化时间为0。将ulNextSeqExp更新为当前包的包序号值加上当前包的包长度,并执行步骤314。
步骤310、这一步表明当前到达的包在序号空间内是一个过时的包。判断当前包的序号是否落在序号空洞中,若不在,则执行步骤311;若在,且该空洞的老化时间大于或等于3,则执行步骤312;否则,执行步骤313。
步骤311、这一步表明当前包的序号已经被观察到过,这个包是一个重传包。对上行来说,这意味着在IuPS到CP的环节(下游环节)发生了丢包,将重传计数器ulNZeroDupPktNum2更新为原值加1,并执行步骤314。
步骤312、这一步表明包空洞中一个较老的序号空洞被填补起来。对上行来说,这意味着在UE到IuPS的环节(上游环节)曾经发生过丢包,以至于抓包点没有观察到这个(或连续几个)丢掉的包,最终在重传机制下,UE依次重发了丢掉的包,而这次上游环节没有再丢包,于是序号空洞被填补起来。
在洞被填补起来后,需要更新包序号空洞列表,可能的情形包括空洞的收缩(即到达包填充的是空洞的左右边缘)或空洞的分裂(即到达包填充的是空洞的中间部位)。
将重传计数器ulNZeroDupPktNum1更新为原值加1,并执行步骤314。
步骤313、这一步表明刚产生不久的一个空洞马上被填补起来。这意味着上游环节出现了短暂的乱序传输(后发先至),更新包序号空洞列表后(收缩或分裂操作),将ulDisorderPktNum更新为原值加1,并执行步骤314。
步骤314、将上行包携带的对下行的应答Ack号,与下行的dlPrevAck进行比较,若Ack小于或等于dlPrevAck,表明这个Ack是过期的或重复的,此时不做处理,并执行步骤316,否则执行步骤315。
步骤315、将当前包携带的Ack号与当前序号空洞dlHoles进行比较,依据Ack所确认的空洞个数,更新dlCapLostPktNum,同时更新包序号空洞列表dlHoles。
这些被确认的序号空洞没有在抓包接口被观察到,但却被对方确认了,这意味着这些包实际上是顺利通过了抓包接口并到达了对方,只是在抓包过程中被遗失了,对应的包数据没有写入抓包文件中,从而看起来在序号空间中产生了一个空洞。
步骤316、判断当前流是否结束。若TCP连接经过了一定的时间门限(可设置)仍然没有到达新的包,则进行最后的指标计算(丢包率、重传率、乱序率、抓包丢包率、业务模型等,本发明不重点介绍),处理结束,否则执行步骤302,继续循环处理下一个包。
上述统计休眠态或突发态的业务模型相关指标的步骤,即上述步骤304至步骤306也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替代。
步骤304、首先,更新如下变量,包括:
ulNZeroPktNum:在当前值基础上加1;
ulPktLenSum:在当前值基础上加上新到包的字节长度;
然后,判断所到包是否落入当前的以整数秒开头和结尾的长度为X秒的时间统计区间(X为参数,表明多长时间没有收到包就代表进入了休眠态)。例如若X为1秒,本连接开始于3.2秒,则第一个统计区间为3秒-4秒,第二个区间为4秒-5秒,第5.8秒到的包所属的区间即为5秒-6秒,依此类推。若当前包的时戳还在当前时间统计区间内,则执行步骤305,否则,若当前包的时戳落入了下一个或下几个时间统计区间,则执行步骤306。
步骤305、将落入当前时间统计区间的包计数加1,然后执行步骤307。某个时间统计区间内,若到达的非纯Ack包的个数大于0,表明该区间是一个非休眠区间。
步骤306、若当前包落入的时间统计区间与上一个包所在的时间统计区间是连续的,表明当前的时间统计区间也是非休眠态的,TCP连接一直处于突发态。否则,表明连接经历了休眠态,当前时间统计区间与上一个包所在时间统计区间之间的那些区间都作为休眠样本统计。
在最后进行指标统计时,扫描所有的区间,所有包计数非0的区间个数之和,作为ulBurstNum,其他区间个数之和作为ulSleepNum。另外,ulBurstDurationSum=ulBurstNum*X秒,ulSleepDurationSum=ulSleepNum*X秒。下行方向类似。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突发与休眠状态示意图,如图5所示,若经过一段时间休眠后,连接上重新有了突发的包传送,其第一个包的时戳ulBurstTs为1分30秒,此后一段时间,又依次到来5个净荷非0的包,每个包与前一个包的到达时间差都小于1秒。其中第6个包为最后一个到达的包,对应ulPrevNZeroPktTs为1分33秒。然后,经过了2秒后,才到来第7个包,其当前时戳为1分35秒。
第7个包到达时,表明新产生了一个休眠期的样本,时长为2秒,同时也意味着前面6个包构成的一个突发样本结束了,突发时长为3秒。ulBurstTs和ulPrevNZeroPktTs的时戳都更新为第7个包的当前时戳,即1分35秒,并进入下一次突发和休眠状态的判断。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t1时刻传输序号空洞状态示意图,如图6a所示,某一时刻t1,在观察到的序号空间中,存在3个空洞,都用阴影表示。其中,A空洞由连续2个包丢失导致;B由连续3个包丢失导致;C由1个包丢失导致。时刻t2,如图6b所示,A的部分空洞被填补,这是一种空洞收缩的情形。时刻t3,如图6c所示,A的空洞已完全填补,B的中间一部分数据被填补,这是一种空洞分裂的情形。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对网络接口抓包数据的自动处理,给出TCP毛细管道的性能评估结果,以便在每个移动用户的每条毛细管道的维度,提供有意义的服务质量(Qualityof Service,QoS)指标,这些指标可用于支持广泛的分类和聚类分析,进而为全网性能评估、用户维度的性能评估、全网细粒度的用户感知监控和评估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网络的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无线网络的毛细管道上获取网络包后,判断所述网络包是否带有净荷;
当判断所述网络包带有净荷时,进行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处理、乱序率统计处理、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包括:
将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进行比较;
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小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时,进行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处理、乱序率统计处理;
当判断所述网络包不带净荷时,直接进行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
其中,所述毛细管道是用户发起的TCP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业务模型相关指标统计处理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网络包和其前一个带净荷包的时差,并将所得到的时差与预定时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统计休眠态或突发态的业务模型相关指标,并统计包序号空洞列表中全部包的老化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业务模型相关指标统计处理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网络包所在时间统计区间与其前一个带净荷包的时间统计区间是否连续,根据判断结果,统计休眠态或突发态的业务模型相关指标,并统计包序号空洞列表中全部包的老化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等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时,将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更新为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与包长度之和,并进行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
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大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时,将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更新为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与包长度之和,并将新产生的空洞添加到包序号空洞列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处理步骤包括:
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在包序号空洞列表内且老化时间大于预定老化时间时,统计上游/下游的带净荷包的重传包数,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不在包序号空洞列表内时,统计下游/上游的带净荷包的重传包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乱序率统计处理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在包序号空洞列表内且老化时间小于预定老化时间时,统计短暂乱序的包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网络包携带的上行/下行确认ACK号大于下行/上行前一个被确认包序号时,比较所述网络包携带的上行/下行ACK号与包序号空洞列表中空洞序号,并根据比较结果,统计所述抓包过程丢包总数,并更新包序列空洞列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道是用户发起的TCP连接。
9.一种无线网络的毛细管道性能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业务模型统计模块,用于在无线网络的毛细管道上获取网络包后,判断所述网络包是否带有净荷;
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网络包带有净荷时,进行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处理,包括:
将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进行比较;
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小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时,进行重传率和丢包率统计处理;
乱序率统计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网络包带有净荷时,进行乱序率统计处理,包括:
将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进行比较;
当所述网络包的包序号小于下一个期望包序号时,进行乱序率统计处理;
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模块,用于进行抓包过程丢包率统计处理;
其中,所述毛细管道是用户发起的TCP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模型统计模块还用于统计休眠态或突发态的业务模型相关指标。
CN201210427942.9A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62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7942.9A CN103796228B (zh)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EP13852099.4A EP2916582B1 (en) 2012-10-31 2013-09-0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network capillary channel
JP2015540027A JP6092409B2 (ja) 2012-10-31 2013-09-09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毛管路性能を評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PCT/CN2013/083155 WO2014067347A1 (zh) 2012-10-31 2013-09-09 一种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US14/439,718 US9544215B2 (en) 2012-10-31 2013-09-0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network capillary channel
IN4036DEN2015 IN2015DN04036A (zh) 2012-10-31 2015-05-1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7942.9A CN103796228B (zh)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6228A CN103796228A (zh) 2014-05-14
CN103796228B true CN103796228B (zh) 2018-09-11

Family

ID=50626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794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6228B (zh)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44215B2 (zh)
EP (1) EP2916582B1 (zh)
JP (1) JP6092409B2 (zh)
CN (1) CN103796228B (zh)
IN (1) IN2015DN04036A (zh)
WO (1) WO20140673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00389B1 (en) * 2014-01-31 2018-07-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porting serving cell packet loss rate
US9491269B2 (en) * 2014-04-11 2016-11-08 Apple Inc. Uplink transmission rat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063444B2 (en) 2016-02-29 2018-08-28 Red Hat, Inc. Network traffic capture analysis
CN106341288A (zh) * 2016-08-23 2017-01-18 成都科来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检验pf_ring抓包模块是否丢包的方法和系统
US10084661B2 (en) * 2017-01-26 2018-09-25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thod for evaluating performance of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012327B2 (en) 2017-06-19 2021-05-18 Keysight Technologies Singapore (Sales) Pte. Ltd. Drop detection and protection for network packet monitoring in virtual processing environments
US10652128B2 (en) 2017-07-13 2020-05-12 Avag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using local timestamp and sequency number insertion at intermediate nodes
US11533245B2 (en) * 2020-02-10 2022-12-20 Celon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end-to-end packet latency and packet delay variation via deep packet inspection at an intermediate node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3747489B (zh) * 2021-07-30 2022-07-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Udp通信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4555B2 (ja) * 2004-01-23 2009-04-1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品質の一点観測型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JP4305383B2 (ja) 2004-12-28 2009-07-2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エンドツーエンド品質推定装置及び方法
JP4570582B2 (ja) 2006-03-31 2010-10-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監視プログラム、ネットワーク監視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監視装置
US7894488B2 (en) 2006-04-13 2011-02-22 Cisco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quality metrics associated with a wireless network
EP1868321B1 (en) 2006-06-12 2016-01-2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In-line content analysis of a TCP segment stream
JP4683338B2 (ja) 2006-07-10 2011-05-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品質計測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1617486A (zh) * 2006-11-06 2009-12-30 维罗森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监视移动数据网络中的tcp会话和形成相应性能度量的方法和装置
US20080212487A1 (en) * 2006-11-06 2008-09-04 Leonardo Silvestr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TCP Sessions in a Mobile Data Network and Developing Corresponding Performance Metrics
JP5056438B2 (ja) 2008-01-29 2012-10-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解析方法
JP2009206762A (ja) * 2008-02-27 2009-09-10 Panasonic Corp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US7882231B2 (en) * 2008-05-02 2011-02-01 Google Inc. Technique for regulating link traffic
JP2010124127A (ja) 2008-11-18 2010-06-03 Kddi Corp ネットワーク診断装置、ネットワーク診断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385221B2 (en) * 2010-02-28 2013-02-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of user quality-of-experience o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1115625A1 (en) * 2010-03-19 2011-09-22 Velocent System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pertaining to assessing ordinary end-to-end performance of a mobile data network
JP5292444B2 (ja) 2011-02-17 2013-09-1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ロス率推定装置及び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662907B (zh) * 2012-03-02 2015-05-0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多处理器环境下的tcp连接的指标获取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44215B2 (en) 2017-01-10
IN2015DN04036A (zh) 2015-10-02
WO2014067347A1 (zh) 2014-05-08
US20150288594A1 (en) 2015-10-08
JP2016503602A (ja) 2016-02-04
CN103796228A (zh) 2014-05-14
JP6092409B2 (ja) 2017-03-08
EP2916582A1 (en) 2015-09-09
EP2916582A4 (en) 2015-12-23
EP2916582B1 (en)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6228B (zh) 一种无线网络毛细管道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3999409B (zh) 用于带宽变化移动数据网络的链路缓冲器大小和队列长度估算的方法
Kojo et al. Seawind: a Wireless Network Emulator.
JP4343229B2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での自動ipトラフィック最適化
CN101500341A (zh) 基于窗的内容同步的网关和基站及其方法
CN107438254B (zh) 基于用户行为的业务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102084A (zh) 基于重传反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端到端时延上界评估方法
CN103096356A (zh) 无线网络性能的分析方法
CN105792261A (zh) 丢包位置的辅助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3906111B (zh) 一种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网络问题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1001130B (zh) Iub接口丢包率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05659543A (zh) 下行链路流管理
CN103096386A (zh) 一种基于信令分析的数据业务流量管控方法
CN101027876A (zh) 移动无线电网络中网络负载调整的方法
KR100425745B1 (ko) 패킷의 헤더압축을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의전송방법
Buchholcz et al. TCP-ELN: on the protocol aspects and performance of explicit loss notification for TCP over wireless networks
CN101179355B (zh) 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器之间的流量控制方法
CN106470416A (zh) 一种数据传输状态的报告、确定传输数据量的方法及装置
Chaponniere et al. Effect of physical layer bandwidth variation on TCP performance in CDMA2000
Sakurai et al. Modelling TCP flows over an 802.11 wireless LAN
Bajzik et al. Cross-layer backpressure to improve HSDPA performance
Wang et al. A TCP-physical cross-layer congestion control mechanism for the multirate WCDMA system using explicit rate change notification
WO2019214470A1 (zh) 层二统计量的发送方法及节点设备
Kommalapati Performance of 3g data services over mobile networks in sweden
Li et al. Traffic model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for UTR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