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4415B - 电磁继电器及其动簧片 - Google Patents
电磁继电器及其动簧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94415B CN103794415B CN201410032434.XA CN201410032434A CN103794415B CN 103794415 B CN103794415 B CN 103794415B CN 201410032434 A CN201410032434 A CN 201410032434A CN 103794415 B CN103794415 B CN 1037944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oke
- reed
- movable contact
- armature
- contact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Ceased
Links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44000273256 Phragmites commun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3 concer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NJFMNPFATSYWHB-UHFFFAOYSA-N ac1l9hgr Chemical group [Fe].[Fe] NJFMNPFATSYWH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IXSZQYVWNJNRAL-UHFFFAOYSA-N etoxazole Chemical group CCOC1=CC(C(C)(C)C)=CC=C1C1N=C(C=2C(=CC=CC=2F)F)OC1 IXSZQYVWNJNRA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96 mechanical pre-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及其动簧片,电磁继电器具有接触组件、电磁组件、衔铁组件以及推动卡,以衔铁内永久磁钢的磁吸作用,接触组件保持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其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的转换依靠脉冲电信号触发,使电磁组件驱动衔铁组件带动推动卡位移,通过推动卡位移使接触组件转换状态;接触组件中所述动簧片第一端部固定连接于一引出片,一动触点固定于所述动簧片第二端部;所述动簧片第二端部与一推动卡连接;所述动簧片包括多个叠合的簧片,其中一所述簧片的第二端部上形成至少一个加强筋。各簧片头部加凹凸筋,可选择性使簧片头部变硬,提高了簧片的机械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动作可靠性更高的电磁继电器及其动簧片。
背景技术
磁保持继电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新型继电器,是一种自动开关。传统电磁继电器仅对电路起着自动接通和切断的作用,而磁保持继电器的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完全依赖永久磁钢作用,其开关状态的转换依靠具有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触发而完成。当继电器的触点需要开或合状态时(即接通或切断负载时),只需用正反直流脉冲电压激励线圈,继电器在瞬间就完成了开与合状态的转换。通常触点处于保持状态时,线圈不需持续通电,依靠永久磁钢的磁力就能维持继电器的状态不变。磁保持继电器被广泛用于电力系统中,是一种动作可靠性高、切换功率大、节能环保的绿色元器件。
公开号为CN101231923A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一种现有电磁继电器,请查阅图2,该电磁继电器具有接触系统、电磁系统10、底座11、推动卡12、轴、固定架14以及外壳15。请查阅图2及图3,上述的底座11上设有反向扣16,上述的外壳15上也设有反向扣17,该外壳15和底座11通过反向扣16和反向扣17之间的相紧扣装配在一起。
请查阅图2,固定架14装设于底座11内;电磁系统10包括衔铁18、永久磁钢19、注塑壳体190、轭铁20以及线圈架21。衔铁18、永久磁钢19及注塑壳体190组成衔铁组件,衔铁组件通过轴枢设在固定架14。继电器触点闭合工作时,电磁系统10以衔铁组件调整推动卡12使其产生出作用在动簧片26上的推动力f3。
请查阅图1、图2、图3、图4A以及图4B,接触系统包括第一引出片22、静触点23、第二引出片24、动触点25以及动簧片26,第一引出片22、第二引出片24以及动簧片26均由冲裁加工而成。第一引出片22具有引出端27以及连接端,第一引出片22连接端和静触点23铆接在一起;第二引出片24具有引出端28以及连接端,第二引出片24连接端和动簧片26第一端部铆接在一起。动簧片26可由三个簧片组成,从接近动触点25到远离动触点25依次为第一片、第二片及第三片,第三片上第二端部向厚度方向倾斜并形成倾斜端,该第三片倾斜端上开设U形通槽。并将动簧片26倾斜端和动触点25铆接在一起,使得在第二引出片24和动簧片26之间,第二引出片24为不可动导体,动簧片26为可动导体。上述的第一引出片22和第二引出片24上均设有卡口29。请查阅图1以及图2,在动簧片26的第一片及第二片中部,各自设置有一个U形弯部31,且两个U形弯部31大小不同。
请查阅图1、图2以及图3,底座11上设置第一容置座和第二容置座,该第一容置座、第二容置座上均设有导向楔形槽30。第一引出片22和静触点23先铆接然后装配于第一容置座内,并通过第一引出片22的卡口29和导向楔形槽30之间配合而装配,而且第一引出片22的引出端27伸出于底座11之外。第二引出片24、动触点25以及动簧片26先铆接然后装配于第二容置座内,并通过第二引出片24的卡口29和导向楔形槽30之间配合而装配,而且第二引出片24的引出端28伸出于底座11之外。
请查阅图1、图2以及图3,在继电器触点闭合工作时,第二引出片24和动簧片26电流方向i相反并相互作用产生磁场,该磁场使得动簧片26产生电磁力f1,第二引出片24受到电磁力f2,而且产生的电磁力f1与推动卡12产生的推动力f3方向相同,电磁力f1与推动力f3的合力在触点闭合方向上,而且该合力使动簧片26产生形变,其中,动簧片26形变方向朝向静触点23或推动卡12,动簧片26形变预压力提供超行程。
以上介绍为一类现有电磁继电器结构及原理,而现有电磁继电器中,电磁系统中轭铁的实现方法是,将两个L形轭铁对插组装在线圈架中,如公开号为CN102388427A中国专利中介绍的,参照图5,电磁系统的线圈部分包括线圈4和两个L形轭铁41A、41B,轭铁41A、41B一体成型有轭铁末端411和插接片412。线圈4包括线圈架和线圈架上的线圈,线圈架上形成有贯通的中孔。轭铁末端411主体板片均位于线圈4外,且从主体板片一侧垂直地向内延伸一个励磁末端。插接片412都是一个长条板片,两个插接片412对向插接于线圈4的中孔内,两个插接片412交叉叠合。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三片式动簧片26,考虑到在第二端部上要对动触点23施加一定的超行程预压力,推动卡12要通过动簧片26第二端部拉开静触点23与动触点25时,动簧片26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但是动簧片26一般由多片叠加而成,在电磁系统10驱动推动卡12进行换向时,需要同时克服多个簧片的弹性力,现有动簧片主体结构偏硬。
这种现有轭铁结构需分别制作轭铁41A、41B,两个插接片412交叉后自然贴靠在一起,由于无任何机械预处理方法,自然贴靠面之间会产生空气间隙,大大增加了线圈产生的励磁驱动器传送路径上的磁阻。虽现有做法中可通过减小线圈架中心孔尺寸,使线圈架中心孔几何外形与两个插接片412过盈配合,来减小两个插接片412自然贴靠面之间的空气间隙。然而产品在高温、高湿的仓储、运输或安装等使用环境条件变化时,则会引起线圈架收缩、扭曲、变形,会导致两个插接片412扭曲、变形。这样会致使轭铁41A、41B内、外工作面不在同一平面,反而增加了线圈产生的励磁驱动器的磁阻,导致衔铁组件无法旋转到预定的工作位置,又增加了线圈功耗,导致磁保持继电器动作可靠性大大降低,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轭铁41A、41B长度尺寸较大、形状复杂,增加了轭铁41A、41B的制造难度,不利于大批量生产,同时,结构复杂的零件在加工、电镀、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轭铁的精度变差、合格率变低,最终导致磁保继电器制造难度增加、制造不良率提高、产品可靠性变差、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售价。
而现有电磁继电器中,电磁系统中衔铁的实现方法是,将两个L形轭铁对插组装在线圈架中,如公开号为CN102388427A中国专利中介绍的,参照图6、图7,现用衔铁组件一般由第一衔铁181、第二衔铁182、第一永久磁钢191、第二永久磁钢192及注塑壳体190组成。第一衔铁181、第二衔铁182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第一永久磁钢191、第二永久磁钢192位于第一衔铁181、第二衔铁182之间。注塑壳体190将第一衔铁181、第二衔铁182、第一永久磁钢191、第二永久磁钢192及旋转轴嵌装在一起,注塑壳体190留有与轴装配的轴孔,两个磁钢对称地位于轴孔的两侧,再者可完全位于壳体190内。
由于第一永久磁钢191与第二永久磁钢192在几何尺寸客观上都会存在差异,这样会导致第一衔铁181与第二衔铁182无法同时与第一永久磁钢191与第二永久磁钢192同时紧密贴靠,也就增加了永久磁钢产生的励磁驱动器的传送磁阻。同时,这种现有结构还需要较高的模具费用,并对设备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最终导致磁保继电器制造难度增加、制造不良率高、产品可靠性变差、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售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电磁继电器中动簧片组件主体弹力过大而端部硬度过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电磁继电器中对插式轭铁制造难度大、可靠性差和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电磁继电器中双磁钢衔铁组件制造难度大、可靠性差和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接触组件、电磁组件、衔铁组件以及推动卡,以所述衔铁组件内永久磁钢的磁吸作用,所述接触组件保持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其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的转换依靠脉冲电信号触发,使所述电磁组件驱动所述衔铁组件带动所述推动卡位移,通过所述推动卡位移使所述接触组件转换状态;所述接触组件包括第一引出片、静触点、第二引出片、动触点及动簧片;所述静触点固定于所述第一引出片;所述动簧片第一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引出片第一端部,所述动触点固定于所述动簧片第二端部;所述动簧片第二端部连接所述推动卡,所述推动卡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衔铁组件,所述动触点的位置对应所述静触点;所述动簧片包括第一簧片、第二簧片及第三簧片;所述第一簧片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动触点,所述第三簧片邻近所述衔铁组件,所述第二簧片位于所述第一簧片及第三簧片之间;所述第一簧片、第二簧片及第三簧片均开有顺长度方向的槽孔。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接触组件、电磁组件、衔铁组件以及推动卡,以所述衔铁组件内永久磁钢的磁吸作用,使接触组件保持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其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的转换依靠脉冲电信号触发,使所述电磁组件驱动所述衔铁组件带动所述推动卡位移,通过所述推动卡位移使所述接触组件转换状态;所述接触组件包括第一引出片、静触点、第二引出片、动触点及动簧片;所述静触点固定于所述第一引出片;所述动簧片第一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引出片第一端部,所述动簧片位于所述第一引出片及所述第二引出片之间,所述动触点固定于所述动簧片第二端部;所述动簧片第二端部连接所述推动卡,所述推动卡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衔铁组件,所述动触点的位置对应所述静触点;所述动簧片包括第一簧片、第二簧片及第三簧片;所述第一簧片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动触点,所述第三簧片邻近所述衔铁组件,所述第二簧片位于所述第一簧片及第三簧片之间;所述第一簧片的第二端部上形成至少一个加强筋。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第一簧片、第二簧片及第三簧片均开有顺长度方向的槽孔。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第一簧片的第二端部上形成两个顺长度方向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动触点连接点的两侧。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第一簧片中部形成一U形的第一弯折;所述第二簧片中部形成一U形的第二弯折;所述第三簧片中部形成一U形的第三弯折;所述第一弯折、第二弯折及第三弯折均位于同一侧且位置对齐,均垂直于所述动簧片长度方向。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第一弯折大于所述第二弯折,所述第二弯折大于所述第三弯折,所述第一弯折、第二弯折及第三弯折之间以间隙隔开。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线圈架、线圈、第一轭铁、铁芯及第二轭铁,所述铁芯穿入所述线圈架的中孔,以组装于所述线圈架中;所述第一轭铁及第二轭铁分别安装于所述线圈架的两端,所述第一轭铁及第二轭铁分别连接于所述铁芯两端。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第一轭铁包括第一磁轭,所述第二轭铁包括第二磁轭,所述第一磁轭的内工作表面与第二磁轭的内工作表面处在一个平面上,所述第一磁轭的外工作表面与第二磁轭的外工作表面处在另一个平面上,所述线圈产生第一励磁驱动器,所述第一励磁驱动器通过铁芯、第一轭铁、第二轭铁形成的路径传送到第一轭铁的第一磁轭与第二轭铁的第二磁轭的内、外工作表面。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铁芯两端形成凸出于所述线圈架两端的组装部;所述第一轭铁具有第一轭铁片及所述第一磁轭;所述第二轭铁具有第二轭铁片及所述第二磁轭;所述第一轭铁片及第二轭铁片分别与所述铁芯的组装部铆接或焊接。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衔铁组件包括第一衔铁、第二衔铁、永久磁钢、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及嵌壳;所述永久磁钢夹在第一衔铁与第二衔铁之间,第一衔铁与第二衔铁贴靠在永久磁钢的两侧,所述永久磁钢容纳在嵌壳内,所述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分别设置在所述嵌壳上下表面,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线重合。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永久磁钢为一个单体,所述永久磁钢轴心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及第二旋转轴的轴线重合,且所述永久磁钢轴心与所述第一磁轭及第二磁轭轴向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永久磁钢形成第二励磁驱动器,所述第二励磁驱动器通过所述第一衔铁及第二衔铁分别传送到所述第一磁轭与第二磁轭的内、外工作表面;在所述第一磁轭内工作表面、所述第二磁轭的外工作表面或第一磁轭的外工作表面、第二磁轭的内工作表面生产磁斥力或磁吸力。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片,所述动簧片第一端部固定连接于一引出片,一动触点固定于所述动簧片第二端部;所述动簧片第二端部与一推动卡连接;所述动簧片包括多个叠合的簧片,其中一所述簧片的第二端部上形成至少一个加强筋。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多个簧片均开有顺长度方向的槽孔。
根据上述构思,所述加强筋为两个顺所述簧片长度方向的凸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动触点连接点的两侧。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片,所述动簧片第一端部固定连接于一引出片,一动触点固定于所述动簧片第二端部;所述动簧片第二端部与一推动卡连接;所述动簧片的第二端部上形成至少一个加强筋。
本发明各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一个方案的三片动簧片采用U形弯折设计,改善了簧片的柔性,同时可在各簧片头部(触点附近)加凹凸筋,可选择性使簧片头部变硬,改善簧片的机械性能。
本发明中一个方案采用“圆铁芯”设计,大大提高了磁路系统的导磁能力,采用轭铁与铁芯的铆接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磁路系统的漏磁,同时提高了衔铁保持力,使继电器性能更加稳定。
本发明中一个方案采用“单磁钢”外端凸轴的设计,与现有技术“双磁钢加通轴”的设计相比,采用单磁钢、衔铁、旋转轴一体注塑成型,不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装配工序,同时减少了装配累积误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电磁继电器接触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现有电磁继电器的各部件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电磁继电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4A为现有电磁继电器动簧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4B为现有电磁继电器动簧片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现有电磁继电器线圈组件的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衔铁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沿图6中D-D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磁继电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磁继电器的各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磁继电器电磁组件的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衔铁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沿图6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簧片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沿图13中A-A线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簧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簧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簧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现有技术
电磁系统10、底座11、推动卡12、固定架14、外壳15、反向扣16、反向扣17、衔铁18、永久磁钢19、注塑壳体190、轭铁20、线圈架21、第一引出片22、静触点23、第二引出片24、动触点25、接触动簧片26、引出端27、引出端28、卡口29、导向楔形槽30、加强片31。
本发明
电磁组件5、线圈架51、中孔511、线圈52、第一轭铁53、第一磁轭531、第一轭铁片532、第一孔533、铁芯54、组装部541、第二轭铁55、第二磁轭551、第二轭铁片552、第二孔553、衔铁组件6、第一衔铁61、第二衔铁62、永久磁钢63、第一旋转轴64、第二旋转轴65、嵌壳66、固定架67、推动卡7、接触组件8、第一引出片81、静触点82、第二引出片83、动触点84、动簧片85、第一簧片851、第一槽孔8511、第一弯折8512、第一触点孔8513、加强筋8514、第一支脚8515、第一铆接孔8516、第二簧片852、第二槽孔8521、第二弯折8522、第二触点孔8523、凸部8524、第二铆接孔8525、第三簧片853、第三槽孔8531、第三弯折8532、第三触点孔8533、U形孔8534、第二支脚8535、第三铆接孔8536。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由壳体和壳体内的作用部件组成。壳体包括外壳91和底座92。请查阅图8及图9,上述的底座92上可设有多个下卡扣921,上述的外壳91上也可设有对应的上卡扣911,该外壳91和底座92通过上卡扣911和下卡扣921相互紧扣而装配在一起。
如图8、图9所示,电磁继电器的作用部件包括电磁组件5、衔铁组件6、推动卡7以及接触组件8,以衔铁组件6内永久磁钢63的磁吸作用,可使接触组件8保持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其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的转换则可依靠外部脉冲电信号进行触发,如此可利用电磁组件5驱动衔铁组件6来带动推动卡7位移,通过推动卡7的位移使接触组件8转换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
如图9、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磁组件5包括线圈架51、线圈52、第一轭铁53、铁芯54及第二轭铁55,铁芯54可为圆柱形电磁纯铁铁芯,以铁芯54穿入线圈架51的中孔511,铁芯54可与中孔511过盈配合,以组装于线圈架51中。且第一轭铁53及第二轭铁55通过铁芯54分别连接在线圈架51的两端。
具体地,如图10所示,铁芯54两端形成凸出于线圈架51两端的轴伸形组装部541;第一轭铁53具有第一磁轭531、第一轭铁片532及开设于第一轭铁片532上的第一孔533。第二轭铁55具有第二磁轭551、第二轭铁片552及开设于第二轭铁片552上的第二孔553。第一轭铁片532上的第一孔533及第二轭铁片552的第二孔553分别供铁芯54的两端的组装部541穿组,之后再铆接在一起。当然,轭铁与铁芯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选择利用如螺栓、卡扣、卡簧等紧固件进行螺接、卡合等现有连接技术,甚至可选择焊接的连接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磁轭531的内工作表面与第二磁轭551的内工作表面要处在一个平面上,第一磁轭531的外工作表面与第二磁轭551的外工作表面要处在另一个平面上。线圈52会产生第一励磁驱动器,第一励磁驱动器通过铁芯54、第一轭铁53、第二轭铁55形成的路径传送到第一轭铁53的第一磁轭531与第二轭铁55的第二磁轭551的内、外工作表面。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轭铁、第二轭铁及铁芯单部件结构简单,尺寸精度容易保证,降低了磁阻,提高了磁效率,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节能化设计,对模具、加工设备精度要求不高,制造费用售价低,产品可靠性容易保证,有利于磁保持继电器的大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
如图11、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衔铁组件6包括第一衔铁61、第二衔铁62、一个单体的永久磁钢63、第一旋转轴64、第二旋转轴65、注塑嵌壳66。永久磁钢63夹在第一衔铁61与第二衔铁62之间,第一衔铁61与第二衔铁62贴靠在永久磁钢63的两侧,永久磁钢63容纳在嵌壳66内,第一旋转轴64、第二旋转轴65分别一体成型地形成在嵌壳66上下表面,第一旋转轴64的轴线与第二旋转轴65的轴线重合。嵌壳66可为注塑形成,而第一衔铁61、第二衔铁62及永久磁钢63可作为嵌件固定在嵌壳66中,且第一旋转轴64、第二旋转轴65也可与嵌壳66同时注塑形成。
固定架67是一个长条形件,中部可具有一个供第一旋转轴64枢接的轴孔,固定架67部分为现有技术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衔铁组件6的第一旋转轴64限位枢接于固定架67中,第二旋转轴65则枢接在底座92底部对应的轴孔中,使衔铁组件6可受电磁组件5驱动进行转动。
这里永久磁钢63可形成第二励磁驱动器,第二励磁驱动器通过第一衔铁61及第二衔铁62分别传送到第一磁轭531与第二磁轭551的内、外工作表面;在第一磁轭531内工作表面、第二磁轭551的外工作表面或第一磁轭531的外工作表面、第二磁轭551的内工作表面生产磁斥力或磁吸力(磁力控制为现有方案,故在此不再赘述)。该一推一拉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使该衔铁组件绕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的轴线平稳、顺畅的转动,从而提高了磁保持继电器的动作可靠性。
可在第二衔铁62一侧向外延伸一致动臂68,其可活动连接于推动卡7,本实施例中是以致动臂68伸入至推动卡7内侧的容置槽内,并且在致动臂68和推动卡7之间还可固定一金属弹片,以弹性地压紧二者的连接,使这个连接具有一定的弹性。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接触组件8包括第一引出片81、静触点82、第二引出片83、动触点84及动簧片85。静触点82可铆接或焊接固定于第一引出片81。动簧片85第一端部可铆接或焊接固定连接于第二引出片83第一端部,动簧片85可位于第一引出片81及第二引出片83之间,动触点84可铆接或焊接固定于动簧片85第二端部。动簧片85第二端部卡固连接推动卡7,推动卡7以另一端连接于衔铁组件6,且动触点84的位置要对应静触点82。
当然,引出片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可以是1组,也可以是2组,而动簧片只要设在成对的引出片之间即可,而推动卡的具体设置方式因为并不是本发明的重点,也并不进行限制。
动簧片85包括第一簧片851、第二簧片852及第三簧片853;第一簧片851的第二端部直接连接动触点84,第三簧片853邻近衔铁组件6,第二簧片852位于第一簧片851及第三簧片853之间。
如图13至图15所示,第一簧片851上形成有第一槽孔8511、第一弯折8512、第一触点孔8513及加强筋8514。第一槽孔8511是顺第一簧片851长度方向的长条孔,整体位于第一簧片851内部,位置更接近第一簧片851的第一端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优选是居中。第一簧片851中部形成有U形的第一弯折8512,第一弯折8512的位置更接近于第二端部。第一触点孔8513是形成在第一簧片851的第二端部上的一个圆通孔,其供动触点84穿组连接,由该第一触点孔8513圆心位置对齐处向外,第一簧片851的第二端部两侧对称收窄。加强筋8514形成于第一簧片851的第二端部上,可为两个顺长度方向的冲压凸筋,较佳地,加强筋8514对称地位于第一触点孔8513的两侧。较佳地,加强筋8514略长于第二端部两侧收窄斜面的纵向长度,也就是在第二端部受推动卡7卡接位置与第一触点孔8513之间,由两个加强筋8514提高机械强度,且两个加强筋8514内端是超过了第一触点孔8513圆心位置,但只是略超出而已,不会超出第一触点孔8513内端沿,避免两个加强筋8514内端与第一触点孔8513圆心重合的情形。较佳地,加强筋8514是面向第一引出片81凸出的弧形冲压凸筋,另一面上则凹入。
第一簧片851的第二端部上面向第一引出片81形成一第一支脚8515。优选是在第一簧片851第一端部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一铆接孔8516,以便与第二引出片83铆接固定。
如图16所示,第二簧片852形成有第二槽孔8521、第二弯折8522、第二触点孔8523及凸部8524。第二槽孔8521是顺第二簧片852长度方向的长条孔,整体位于第二簧片852内部,第二槽孔8521长度和宽度与第一槽孔8511相同。第二簧片852中部形成有U形的第二弯折8522,第二弯折8522的位置更接近于第二端部。第二触点孔8523是形成在第二簧片852的第二端部上一个圆通孔,其供动触点84穿组连接。半圆形的凸部8524形成于第二簧片852的第二端部上,第二触点孔8523较佳是位于凸部8524的圆心处。优选是在第二簧片852第一端部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二铆接孔8525,以便与第二引出片83铆接固定。
如图17所示,第三簧片853上形成有第三槽孔8531、第三弯折8532、第三触点孔8533及U形孔8534。第三槽孔8531是顺第三簧片853长度方向的长条孔,整体位于第三簧片853内部,位置更接近第三簧片853的第一端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优选是居中。第三簧片853中部形成有U形的第一弯折8532,第一弯折8532的位置更接近于第二端部。第一触点孔8533是形成在第三簧片853的第二端部上的一个圆通孔,其供动触点84穿组连接,由该第三触点孔8533圆心处向外,第三簧片853的第二端部两侧对称收窄。U形孔8534形成于第三簧片853的第二端部上,U形孔8534围绕第三触点孔8533,U形孔8534开口面向动簧片85第一端部。第三簧片853的第二端部上面向第二引出片83形成一第二支脚8535。优选是在第三簧片853第一端部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三铆接孔8536,以便与第二引出片83铆接固定。
其中的第一弯折8512、第二弯折8522及第三弯折8532可均位于同一侧且位置对齐,可均垂直于动簧片85长度方向。第一弯折8512大于第二弯折8522,第二弯折8522大于第三弯折8532,第一弯折8512、第二弯折8522及第三弯折8532之间以间隙隔开。
如此,以设置在各簧片上的槽孔可使各簧片主体变软,减少电磁组件驱动接触组件换向时的弹性阻力,减小使继电器动作的力。而第一簧片的第二端部配置长度方向的加强筋,可提高此处第一簧片的机械强度,在触点分离时,可提高此处对动触点的承托力,从而提高了磁保持继电器的动作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圆铁芯”设计,大大提高了磁路系统的导磁能力,采用轭铁与铁芯的铆接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磁路系统的漏磁,同时提高了衔铁保持力,使继电器性能更加稳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单磁钢”外端凸轴的设计,与现有技术“双磁钢加通轴”的设计相比,采用单磁钢、衔铁、旋转轴一体注塑成型,不仅降低了加工成本,减少了装配工序,同时减少了装配累积误差。
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片动簧片采用U形弯折设计,改善了簧片的柔性,同时可在各簧片头部(触点附近)加凹凸筋,可选择性使簧片头部变硬,提高了簧片的机械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接触组件、电磁组件、衔铁组件以及推动卡,以所述衔铁组件内永久磁钢的磁吸作用,使接触组件保持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其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的转换依靠脉冲电信号触发,使所述电磁组件驱动所述衔铁组件带动所述推动卡位移,通过所述推动卡位移使所述接触组件转换状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组件包括第一引出片、静触点、第二引出片、动触点及动簧片;所述静触点固定于所述第一引出片;所述动簧片第一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引出片第一端部,所述动触点固定于所述动簧片第二端部;所述动簧片第二端部连接所述推动卡的一端,所述推动卡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衔铁组件,所述动触点的位置对应所述静触点;
所述动簧片包括第一簧片、第二簧片及第三簧片;所述第一簧片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动触点,所述第三簧片邻近所述衔铁组件,所述第二簧片位于所述第一簧片及第三簧片之间;所述第一簧片、第二簧片及第三簧片均开有顺长度方向的槽形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位于所述第一引出片及所述第二引出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簧片的第二端部上形成至少一个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簧片的第二端部上形成两个顺长度方向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动触点连接点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簧片中部形成一U形的第一弯折;所述第二簧片中部形成一U形的第二弯折;所述第三簧片中部形成一U形的第三弯折;所述第一弯折、第二弯折及第三弯折均位于同一侧且位置对齐,均垂直于所述动簧片长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大于所述第二弯折,所述第二弯折大于所述第三弯折,所述第一弯折、第二弯折及第三弯折之间以间隙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线圈架、线圈、第一轭铁、铁芯及第二轭铁,所述铁芯穿入所述线圈架的中孔,以组装于所述线圈架中;所述第一轭铁及第二轭铁分别安装于所述线圈架的两端,所述第一轭铁及第二轭铁分别连接于所述铁芯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轭铁包括第一磁轭,所述第二轭铁包括第二磁轭,所述第一磁轭的内工作表面与第二磁轭的内工作表面处在一个平面上,所述第一磁轭的外工作表面与第二磁轭的外工作表面处在另一个平面上,所述线圈形成第一励磁驱动器,所述第一励磁驱动器通过铁芯、第一轭铁、第二轭铁形成的路径传送信号到第一轭铁的第一磁轭的内、外工作表面以及传送信号到第二轭铁的第二磁轭的内、外工作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两端形成凸出于所述线圈架两端的组装部;所述第一轭铁具有第一轭铁片及所述第一磁轭;所述第二轭铁具有第二轭铁片及所述第二磁轭;所述第一轭铁片及第二轭铁片分别与所述铁芯的组装部铆接或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组件包括第一衔铁、第二衔铁、永久磁钢、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及嵌壳;所述永久磁钢夹在第一衔铁与第二衔铁之间,第一衔铁与第二衔铁贴靠在永久磁钢的两侧,所述永久磁钢容纳在嵌壳内,所述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分别设置在所述嵌壳上下表面,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线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是:所述永久磁钢为一个单体,所述永久磁钢轴心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及第二旋转轴的轴线重合,且所述永久磁钢轴心与所述第一磁轭及第二磁轭轴向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是:所述永久磁钢形成第二励磁驱动器,所述第二励磁驱动器通过所述第一衔铁及第二衔铁分别传送信号到所述第一磁轭的内、外工作表面以及传送信号到第二磁轭的内、外工作表面;在所述第一磁轭内工作表面和所述第二磁轭的外工作表面产生磁斥力或磁吸力,或者在所述第一磁轭的外工作表面和第二磁轭的内工作表面产生磁斥力或磁吸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32434.XA CN103794415B (zh) | 2014-01-23 | 2014-01-23 | 电磁继电器及其动簧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32434.XA CN103794415B (zh) | 2014-01-23 | 2014-01-23 | 电磁继电器及其动簧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94415A CN103794415A (zh) | 2014-05-14 |
CN103794415B true CN103794415B (zh) | 2017-04-05 |
Family
ID=50669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32434.XA Ceased CN103794415B (zh) | 2014-01-23 | 2014-01-23 | 电磁继电器及其动簧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944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37026B (zh) * | 2014-06-30 | 2016-05-04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
CN106024526B (zh) * | 2016-06-20 | 2018-05-22 | 惠州亿纬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高压直流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
EP3965135B1 (en) | 2016-11-25 | 2023-04-12 |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 Magnetic latching relay capable of accurately positioning magnetic circuit |
CN106783409A (zh) * | 2017-02-23 | 2017-05-31 | 浙江格蕾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磁保持继电器 |
CN107689307A (zh) * | 2017-09-28 | 2018-02-13 |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侧装式继电器 |
CN107470456B (zh) * | 2017-09-28 | 2023-10-13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造簧片料带的方法 |
CN107946141B (zh) * | 2017-11-29 | 2020-03-27 | 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带u型弹片的引出脚及其静音继电器 |
CN111029215A (zh) * | 2018-10-09 | 2020-04-17 | 松川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 微型继电器 |
CN110176376B (zh) * | 2019-04-30 | 2024-07-30 | 厦门宏发密封继电器有限公司 | 1/2立方英寸密封继电器及其常开双断点结构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1923A (zh) * | 2007-02-05 | 2008-07-30 | 厦门金合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抵抗电动斥力的电磁继电器 |
CN201435353Y (zh) * | 2009-06-22 | 2010-03-31 |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式磁路结构的磁保持继电器 |
CN201681767U (zh) * | 2010-05-14 | 2010-12-22 | 李健全 | 一种单相磁保持继电器 |
CN202585274U (zh) * | 2012-04-09 | 2012-12-05 | 安徽省明光市爱福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继电器用动簧片 |
CN102956406A (zh) * | 2012-11-13 | 2013-03-06 | 上海金岩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直拉式磁保持继电器 |
CN202977311U (zh) * | 2012-04-16 | 2013-06-05 | 泰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电磁继电器及开关装置 |
CN202996731U (zh) * | 2012-12-28 | 2013-06-12 |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推动块与动簧之间错位配合的磁保持继电器 |
CN203721649U (zh) * | 2014-01-23 | 2014-07-16 |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 电磁继电器及其动簧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90619A2 (en) * | 2009-02-04 | 2010-08-12 | Clodi L.L.C. |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
CN201435350Y (zh) * | 2009-06-22 | 2010-03-31 |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 |
CN201576634U (zh) * | 2010-01-01 | 2010-09-08 | 浙江欣大继电器有限公司 | 电磁继电器 |
-
2014
- 2014-01-23 CN CN201410032434.XA patent/CN103794415B/zh not_active Ceas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1923A (zh) * | 2007-02-05 | 2008-07-30 | 厦门金合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抵抗电动斥力的电磁继电器 |
CN201435353Y (zh) * | 2009-06-22 | 2010-03-31 |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式磁路结构的磁保持继电器 |
CN201681767U (zh) * | 2010-05-14 | 2010-12-22 | 李健全 | 一种单相磁保持继电器 |
CN202585274U (zh) * | 2012-04-09 | 2012-12-05 | 安徽省明光市爱福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继电器用动簧片 |
CN202977311U (zh) * | 2012-04-16 | 2013-06-05 | 泰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电磁继电器及开关装置 |
CN102956406A (zh) * | 2012-11-13 | 2013-03-06 | 上海金岩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直拉式磁保持继电器 |
CN202996731U (zh) * | 2012-12-28 | 2013-06-12 |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推动块与动簧之间错位配合的磁保持继电器 |
CN203721649U (zh) * | 2014-01-23 | 2014-07-16 |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 电磁继电器及其动簧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94415A (zh) | 2014-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94415B (zh) | 电磁继电器及其动簧片 | |
CN203721645U (zh) | 电磁继电器及其电磁组件 | |
CN203839294U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101231923B (zh) | 抵抗电动斥力的电磁继电器 | |
CN203721649U (zh) | 电磁继电器及其动簧片 | |
CN106876217B (zh) | 双触点磁保持继电器 | |
CN101984504B (zh) | 一种具有双柔性推动连接的磁保持继电器 | |
CN206584872U (zh) | 磁保持继电器 | |
CN201004438Y (zh) | 一种抵抗电动斥力的电磁继电器 | |
CN201570456U (zh) | 一种新型两组触点组的磁保持继电器 | |
CN201766036U (zh) | 具有双柔性推动连接的磁保持继电器 | |
CN106449280A (zh) | 一种小型电磁继电器 | |
CN102915879A (zh) | 推拉式磁保持继电器 | |
CN201435350Y (zh) | 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 | |
CN201185167Y (zh) | 磁通变换器 | |
CN201153066Y (zh) | 扁平直动式磁保持磁路系统 | |
CN201741640U (zh) | 一种直动式磁保持磁路部件 | |
CN203536311U (zh) | 轨道式传动电磁继电器 | |
CN203536330U (zh) |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 |
CN209046497U (zh) | 一种盘式铁芯结构以及盘式电机 | |
CN106328446A (zh) |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磁路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1766035U (zh) | 偏心旋转非对称衔铁部件的磁路系统 | |
CN201307837Y (zh) | 具有接触器功能的电动机起动器装置 | |
CN220821423U (zh) | 一种动簧件及继电器 | |
CN220172018U (zh) | 一种动簧部件以及电磁继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IW01 |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30103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99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
|
IW01 |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