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教学系统基本上采用的B/S结构,由B/S结构所组建的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库的教学资料在修改时,必须先下载、再修改、然后重新上传;过程复杂耗时,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如果修改课件,会耗费大量时间而影响教学,因此,教师只能在下课后修改,而下课后教师在修改这些文件时,有时还得从头阅读,直到找到修改处进行修改,既费时又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就能迅速即时修改课件的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
一种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包括:
认证模块,用于验证备课用户端或授课用户端登录请求;
命令分析处理模块,用于用户端发出请求后,侦听用户端的请求,并根据用户端不同的请求向不同的数据模块发送请求信息;
浏览数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端发送的请求向数据管理中心模块发送浏览课件请求;
增加数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端发送的请求向数据管理中心模块发送增加课件请求;
删除数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端发送的请求向数据管理中心模块发送删除课件请求;
数据管理中心模块,用于根据不同请求通过校园网获取或存储课件信息,所述课件信息包括文件服务信息以及数据库信息;所述文件服务信息包括通过ftp存储的课件内容本身;所述数据库信息包括存储的与课件对应的相关属性;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用户端发送的请求是浏览课件请求还是修改课件请求,若是浏览课件请求,则将浏览请求发送给数据管理中心模块;若是修改课件请求,则将修改课件请求发送给修改数据模块;
修改数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端的修改课件请求向数据信息调取模块发送调取课件信息请求,并将调取的课件信息返回给命令调取模块;
数据信息调取模块,用于根据修改数据模块发送的调取数据请求向数据管理中心模块获取需要的调取信息;
命令调取模块,用于根据不同的课件类型调取不同的修改命令;
文件修改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对应的修改命令修改课件,并将修改后的课件与与之对应的相关属性进行固化,然后发送给数据管理中心模块。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还包括:
数据授权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端发送的授权权限,并将该权限授权给学习资源共享用户端。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所述相关属性包括教师用户表和演示文稿数据表;所述教师用户表包括教师编号、教研室编号、密码;所述演示文稿数据表包括演示文稿数据列表、演示文稿表;其中,演示文稿数据列表具体包括教师编号、教研室编号、科室名称、文件大小、内容简介、作者;所述演示文稿表包括文件编号、文件名、课件物理存储地址。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所述课件内容本身包括演示文稿、图像、音频、视频、动画。
本发明提供的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师授课时能够 即时修改课件,而不需要下载修改再上传这样的传统步骤,方法流程简单,而且提高了修改时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包括:
认证模块,用于验证备课用户端或授课用户端登录请求。
具体地,备课用户端或授课用户端输入教研室名称、用户名称和密码,通过认证模块去判断三者信息是否符合,如果三者信息完全对应符合,则认证模块允许备课用户端或授课用户端登陆。
命令分析处理模块,用于用户端发出请求后,侦听备课用户端的请求,并根据用户端不同的请求向不同的数据模块发送请求信息。
具体地,用户端的请求包括增加课件请求、删除课件请求、浏览课件请求等,命令分析处理模块首先要判断用户端的请求是具体是什么,然后发送给对应的数据模块。
浏览数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端发送的请求向数据管理中心模块发送浏览课件请求。增加数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端发送的请求向数据管理中心模块发送增加课件请求。删除数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端发送的请求向数据管理中心模块发送删除课件请求。
数据管理中心模块,用于根据不同请求通过校园网获取或存储课件信息,所述课件信息包括文件服务信息以及数据库信息;所述文件服务信息包括通过ftp存储的课件内容本身;所述数据库信息包括存 储的与课件对应的相关属性。所述课件内容本身包括演示文稿、图像、音频、视频、动画。
具体地,所述相关属性包括教师用户表和演示文稿数据表;所述教师用户表包括教师编号、教研室编号、密码;所述演示文稿数据表包括演示文稿数据列表、演示文稿表;其中,演示文稿数据列表具体包括教师编号、教研室编号、科室名称、文件大小、内容简介、作者;所述演示文稿表包括文件编号、文件名、课件物理存储地址。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用户端发送的请求是浏览课件请求还是修改课件请求,若是浏览课件请求,则将浏览请求发送给数据管理中心模块;若是修改课件请求,则将修改课件请求发送给修改数据模块。
修改数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端的修改课件请求向数据信息调取模块发送调取数据请求,并将调取的数据信息发送给文件处理模块。
具体地,所述调取数据请求包括课件内容本身以及与课件对应的相关属性,修改数据模块将获取的调取数据信息发送给文件处理模块,以供文件处理模块修改对应课件。
数据信息调取模块,用于根据修改数据模块发送的调取数据请求向数据管理中心模块获取需要的调取信息。
命令调取模块,用于根据不同的课件类型调取不同的修改命令。
具体的,由于不同年文件类型的修改命令是不同的,文件处理模块首先要根据不同的文件类型来调取不同的修改命令,譬如ppt对应的修改命令,或者doc对应的修改命令是两个不同的修改命令。
文件修改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对应的修改命令修改课件,并将修改后的课件信息进行固化,然后发送给数据管理中心模块。
具体地,用户端修改课件后,文件修改处理模块将修改后的课件与与之对应的相关属性匹配为一体,然后通过数据管理中心模块进行存储。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还包括:
数据授权模块,用于接受用户端发送的授权权限,并将该权限授权给学习资源共享用户端。
具体的,为了能够提供更多的共享资源给学生,教师将自己备课 的课件通过数据授权模块进行授权,然后学生通过数据授权模块授权的权限,就可以浏览教师的备课课件了。本发明教学管理系统中课件的内容不仅包括文档课件,而且还集声音、图像、视频等课件,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共享资源。
实施例1:
备课用户端(以某教师上传一个ppt课件为例):
步骤1:某教师使用与其对应的教研室名称、用户名称和密码登陆备课用户端,然后认证模块验证该教师的教研室名称、用户名称和密码,经验证无误后登陆;
步骤2:该教师发出要上传ppt的请求后,命令分析处理模块分析用户的请求为增加数据请求,因此,将该请求发送给增加数据模块;
步骤3:增加数据模块将增加数据的请求发送给数据管理中心模块;
步骤4:数据管理中心模块获取ppt课件,然后将该ppt课件拆分为ppt课件内容本身以及与该ppt课件内容本身对应的相关属性;所述ppt课件内容本身通过校园网存储在文件服务里,与该ppt课件内容本身对应的相关属性通过校园网存储在数据库里。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方便教师对自己课件进行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灵活性;为教师课件资源共享提供了信息基础。
实施例2:
授课用户端:(以某教师在课堂中浏览使用该ppt并在中间进行修改ppt课件内容为例)
步骤1:该教师通过与自己对应的教研室名称、用户名称和密码登陆授课用户端;然后认证模块验证该教师的教研室名称、用户名称和密码,经验证无误后登陆;
步骤2:授课用户端发送了浏览课件请求;
步骤3:判断模块判断该请求为浏览请求,则将该请求发送给数据管理中心处理模块;数据管理中心处理模块通过校园网获取课件信息,该课件信息包括课件内容及其相关属性;
步骤4:授课用户端发送修改课件请求;
步骤5:判断模块判断该请求为修改课件请求,则判断模块将该修改请求发送给修改数据模块;
步骤6:修改数据模块将修改请求发送给数据信息调取模块,通过数据信息调取模块来获取课件信息,该课件信息包括课件内容及其相关属性;
步骤7:数据信息调取模块从数据管理中心处理模块获取课件信息并将给信息返回给修改数据模块;
步骤8:修改数据模块将课件信息发送给命令调取模块,命令调取模块根据课件信息判断课件为ppt,则命令调取模块调取ppt对应的修改命令,然后将该修改命令发送给文件修改处理模块;
步骤9:文件修改处理模块修改课件,然后将修改后的课件以及相关信息匹配合并,并发送给数据管理中心处理模块;
步骤10:数据管理中心处理模块将修改后的课件差分并对应存储在文件服务和数据库里。
本实施例在浏览课件的同时,可以实时地修改课件并保存,不必先下载课件再修改,修完完后再上传课件,大大简化了修改课件的流程步骤;教师在授课时,一旦发现自己的讲稿有错时,可以当堂修改,避免教师下课后,将课件下载,再从头翻阅修改带来麻烦,使得教师授课更加方便。
实施例3:(本实施例以学生浏览教师上传的课件为例)
步骤1:学生登陆学习资源共享用户端;
步骤2:学习资源共享用户端获取数据授权模块的登陆权限,数据授权模块授权后,通过数据管理中心模块调取教师上传的课件。
本实施例的前提是教师将其课件上传课件成功后,通过数据授权模块将自己的上传的课件授权给学生,供学习资源共享用户端使用。
本实施例实现了学生可时实地浏览教师上传的课件(在教师对课件授权的前提下,对学生没有任何的登录权限限制),而且能够浏览教师随时更新后的课件,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