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2638A - 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控制时序配置的存储和分配 - Google Patents

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控制时序配置的存储和分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2638A
CN103782638A CN201280037862.0A CN201280037862A CN103782638A CN 103782638 A CN103782638 A CN 103782638A CN 201280037862 A CN201280037862 A CN 201280037862A CN 103782638 A CN103782638 A CN 103782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tial
configuration
numbering
link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78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82638B (zh
Inventor
J-F·程
D·拉森
M·弗雷内
R·巴尔德迈尔
D·格斯滕伯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575775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78263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3782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2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82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26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12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medium access control, e.g. by allocating physical layer transmission capa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6Half-duplex systems; Simplex/duplex switching; Transmission of break signals non-automatically inverting the direction of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示例实施例针对用于针对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配置调度或控制时序的网络节点以及对应的方法。所述调度或控制时序的配置基于时序配合数量的至少两个有序集合,每个有序集合对应于在多小区通信网络中与用户设备相关联的小区。

Description

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控制时序配置的存储和分配
技术领域
示例实施例涉及用于针对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配置调度或控制时序的网络节点以及对应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型系统
长期演进(LTE)在下行链路方向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并且在上行链路方向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扩展OFDM。基本的LTE下行链路物理资因此可以被看作如图1中所图示的时频网格,其中每个资源单元对应于一个OFDM符号间隔期间的一个OFDM子载波。在时域中,LTE下行链路传输可以被组织为10ms的无线帧,每个无线帧包括十个大小相等的子帧,子帧长度T=1ms,如图2所图示。
此外,LTE中的资源分配通常按照资源块进行描述,其中一个资源块对应于时域中的一个时隙(0.5ms)以及频域中的12个子载波。资源块在频域中从系统带宽的一端以0开始编号。
下行链路传输在当前下行链路子帧中被动态地调度,即,在每个子帧中,基站传输关于数据被传输到哪些用户设备以及数据基于哪些资源块进行传输的控制信息。这一控制信令通常在每个子帧的前1、2、3或4个OFDM符号中传输。在图3中图示了具有3个用于控制目的的OFDM符号的下行链路系统。动态调度信息经由在控制区域中传输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被传达至用户设备。在成功解码PDCCH之后,用户设备会根据LTE规范中所指定的预定时序来执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接收或者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传输。
LTE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其中,在接收子帧中的下行链路数据后,用户设备尝试对其进行解码,并且向基站报告该解码是否成功、发送或不发送确认(ACK)、是否经由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发送否定确认(NACK)。在解码尝试未成功的情形下,基站可以重传错误数据。类似地,基站可以经由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向UE指示PUSCH的解码是否成功、发送或不发送ACK、是否发送NACK。
从LTE到基站的上行链路控制信令可以包括:(1)针对所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的HARQ确认;(2)与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相关的用户设备报告,被用作下行链路调度的辅助;(3)调度请求,指示移动用户设备需要上行链路资源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
如果该移动用户设备还未被指配用于数据传输的上行链路资源,L1/L2控制信息(诸如信道状态报告、HARQ确认以及调度请求)在被具体指配用于版本8(Rel-8)PUCCH上的上行链路L1/L2控制的上行链路资源(例如资源块)中进行传输。如图4所示,这些上行链路资源位于所有可用传输带宽的边缘。每个这样的上行链路资源包括上行链路子帧的两个时隙的每个时隙内的12个“子载波”(一个资源块)。为了提供频率分集,如箭头所指示的,这些频率资源在时隙边界上跳频,即,一个“资源”包括子帧的第一个时隙内的上部分频谱处的12个子载波,并且包括该子帧的第二个时隙期间的下部分频谱处的同样大小的资源,反之亦然。如果需要更多的资源用于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例如,在非常大的整体传输带宽支持大规模用户的情形下,附加资源块可以紧挨着先前指配的资源块而被指配。
载波聚合
LTE版本10(Rel-10)标准最近已经被标准化,支持大于20MHz的带宽。LTE Rel-10上的一个要求是确保与LTE Rel-8的后向兼容性。这也可以包括频谱兼容。那将意味着比20MHz宽的LTE Rel-10载波对于LTE Rel-8用户设备应当表现为多个LTE载波。每个这样的载波可被称为分量载波(CC)。特别是对于早期的LTE Rel-10部署,可以预期,相比于许多LTE旧有用户设备,将存在较少数量的支持LTERel-10的用户设备。因此,同样确保宽载波的有效使用也针对旧有用户设备可能是有益的,即,将其中可以调度旧有用户设备的载波实施在宽带LTE Rel-10载波的所有部分是可能的。获得这一点的直接方法可以是借助载波聚合(CA)。CA意指LTE Rel-10用户设备可以接收多个CC,其中这些CC具有、或者至少可能具有与Rel-8载波相同的结构。在图5中图示了CA。
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所聚合CC的数量以及各个CC的带宽可能不同。对称的配置指的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CC数量相同的情形,而不对称配置指的是CC数量不同的情形。应当注意,小区中所配置的CC数量可能不同于由用户设备所看到的CC数量。例如,即使网络被配置有相同数量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CC,用户设备可能支持比上行链路CC更多的下行链路CC。
在初始接入期间,LTE Rel-10用户设备表现为类似于LTE Rel-8用户设备。在成功连接到网络时,取决于用户设备自身能力和网络,用户设备被配置有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附加CC。配置基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由于大量的信令以及相当慢的RRC信令速度,可以想象,即使当前并非所有CC都被使用,用户设备可以被配置有多个CC。如果用户设备被配置在多个CC上,这将意味着用户设备必须监测用于PDCCH和PDSCH的所有下行链路CC。这意味着更宽的接收机带宽、更高的采样率等,从而造成高功率损耗。
为了缓解上述问题,LTE Rel-10在配置之上支持CC激活。用户设备仅监测被配置和激活的用于PDCCH和PDSCH的CC。因为激活是基于比RRC信令更快的媒体访问控制(MAC)控制单元,激活/去激活可以遵循所要求的CC的数量,以满足当前的数据速率需要。在大数据量到达时,多个CC被激活,被用于数据传输,并且如果不再需要则被去激活。除一个CC(下行链路(DL)主CC(DL PCC))外,其余CC被去激活。因此,激活提供了配置多个CC但仅在需要的基础上激活它们的可能性。绝大部分时间,用户设备将具有一个或少量被激活的CC,从而导致较低的接收带宽,并且因此实现较低的电池消耗。
CC的调度可经由下行链路指配在PDCCH上完成。PDCCH上的控制信息可被格式化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消息。在Rel-8中,用户设备可以仅利用一个下行链路CC和一个上行链路CC进行操作。因此,下行链路指配、上行链路授权以及对应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CC之间的关系是清楚的。在Rel-10中,两种CA模式应当被区分。第一模式非常类似于多个Rel-8CC的操作,在CC上传输的DCI消息中所包含的下行链路指配或上行链路授权对于下行链路CC自身有效、或者对于相关联(经由小区专用的或用户设备专用的链接)的上行链路CC有效。第二操作模式利用载波指示符字段(CIF)增加DCI消息。包括具有CIF的下行链路指配的DCI对于用CIF所指示的那个下行链路CC是有效的,包括具有CIF的上行链路授权的DCI对于所指示的上行链路CC是有效的。
用于下行链路指配的DCI消息除了其他资源块分配之外,还包括调制和编码方案相关的参数、HARQ冗余版本等。除了涉及实际下行链路传输的那些参数外,用于下行链路指配的大多数DCI格式还包括用于传输功率控制(TPC)命令的比特字段。这些TPC命令用于控制用于传输HARQ反馈的对应的PUCCH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行为。
在Rel-10LTE中,PUCCH的传输被映射到一个特定上行链路CC——上行链路(UL)主CC(UL PCC)上。被配置有单个下行链路CC(其然后是DL PCC)以及上行链路CC(其然后是该UL PCC)的用户设备根据Rel-8对PUCCH上的动态ACK/NACK进行操作。被用来传输PDCCH用于下行链路指配的第一控制信道单元(CCE)确定Rel-8PUCCH上的动态ACK/NACK资源。由于仅一个下行链路CC是被小区专用地链接到UL PCC,不会发生PUCCH冲突,因为使用了不同的第一CCE来传输所有PDCH。
在单个辅助CC(SCC)上接收下行链路指配时或者在接收多个DL指配时,应当使用CA PUCCH。单独的下行链路SCC指配是不常用的。基站的调度者将会努力在DL PCC上调度单个下行链路CC指配,并且尝试在不需要时去激活SCC。可出现的可能场景是,基站在包括PCC的多个下行链路CC上调度用户设备。如果用户设备错过除DL PCC指配以外的所有指配,其将使用Rel-8PUCCH而不是CAPUCCH。为了检测这一错误情形,基站必须监测Rel-8PUCCH和CAPUCCH二者。
在Rel-10LTE中,CA PUCCH格式基于所配置的CC的数量。CC的配置基于RRC信令。在成功接收/应用新的配置之后,确认信息被回送,使得RRC信令非常安全。
时分双工
来自节点、例如蜂窝系统(诸如LTE)中的用户设备的传输和接收可在频域或时域(或二者的结合)中进行复用。如图6中左侧所示的频分双工(FDD)意味着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发生在不同的、充分分离的频带中。如图6中右侧所示的时分双工(TDD)意味着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发生在不同的、非重叠的时隙中。因此,TDD可在非成对的频谱上进行操作,而FDD需要成对的频谱。
通常,在通信系统中的传输信号的结构以帧结构的形式进行组织。例如,LTE使用十个大小相同的子帧,每个无线帧的长度为1ms,如图7所示。
在FDD操作情形下(图7的上部分),存在两个载波频率,一个用于上行链路传输(fUL),一个用于下行链路传输(fDL)。至少对于蜂窝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而言,FDD可以是全双工的、或者半双工的。在全双工的情形下,用户设备可以同时传输和接收,而在半双工操作中,用户设备不能同时传输和接收(但是基站能够同时接收/传输,例如从一个用户设备接收,同时向另一个用户设备传输)。在LTE中,除了在被明确指示在某个子帧中传输之外,半双工用户设备在下行链路中进行监测/接收。
在TDD操作情形下(图7的下部分),可能只存在单个载波频率,并且在小区基础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通常在时间上分离。由于同样的载波频率被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基站和移动用户设备需要从传输切换到接收,反之亦然。任何TDD系统的一方面是提供足够大的保护时间(guard time)的可能性,其中既没有发生下行链路传输,也没有发生上行链路传输。这被要求以避免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之间的干扰。对于LTE,这个保护时间由特殊子帧(子帧1,某些情形下是子帧6)来提供,该特殊子帧被划分为三个部分:下行链路部分、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保护时段(GP)、以及上行链路部分、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PTS)。其余的子帧被分配给上行链路传输或下行链路传输。
发明内容
本文中所给出的示例实施例中的一些示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有效的跨所有聚合CC来指配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方式。因此,一些示例实施例可以涉及一种在基站中的用于对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配置控制时序以及从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配置控制时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针对多小区通信网络的多个聚合小区确定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每个聚合小区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相关联,其中该多个聚合小区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不相等。该多个聚合小区与该用户设备相关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向该用户设备指配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
一些示例实施例可以涉及一种用于对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配置控制时序以及从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配置控制时序的基站。该基站包括确定单元,被配置为针对多个小区通信网络的多个聚合小区确定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每个聚合小区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相关联。该多个聚合小区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不相等。该多个聚合小区与该用户设备关联。该基站还包括指配单元,被配置为向该用户设备指配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
一些示例实施例可以涉及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的用于针对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配置控制时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针对多小区通信网络的多个聚合小区的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每个聚合小区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相关联,并且其中该多个聚合小区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不相等。该多个聚合小区与该用户设备相关联。该方法还包括基于该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来实施控制时序。
一些示例实施例可以涉及一种用于针对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配置控制时序的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确定单元,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针对多小区通信网络的多个聚合小区的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其中每个聚合小区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相关联,并且其中该多个聚合小区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不相等同。该多个聚合小区与该用户设备相关联。该用户设备还包括实施单元,被配置为基于该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来实施控制时序。
附图说明
如附图所图示的,从以下的示例实施例更具体的描述,前述内容将是明显的,在附图中,贯穿不同视图,相同的参考标号指代相同部分。附图并非必须缩放、强调,而是着重于图示示例实施例。
图1是LTE下行链路物理资源的说明性示例;
图2是LTE时域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下行链路子帧的图示;
图4是Rel-8PUCCH上的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传输的说明性示例;
图5是载波聚合的说明性示例;
图6是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的说明性示例;
图7是用于FDD和TDD情形的LTE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时间/频率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TDD情形的不同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配置的示意图;
图9是TDD中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干扰的说明性示例;
图10是用于配置1小区和配置2小区的PDSCH A/N反馈时序的图示;
图11是用于配置1小区和配置2小区的PUSCH授权和A/N反馈时序的图示;
图12是用于配置1小区和配置3小区的PDSCH A/N反馈时序的图示;
图13是用于配置1小区和配置3小区的PUSCH授权和A/N反馈时序的图示;
图14是具有不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TDD小区的载波聚合的说明性示例;
图15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子帧兼容性等级的说明性示例;
图16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用于聚合作为Pcell的配置1小区和作为Scell的配置2小区的PUSCH授权和A/N反馈时序的图示;
图17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用于聚合作为Pcell的配置2小区和作为Scell的配置1小区的PUSCH授权和A/N反馈时序的图示;
图18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用于聚合配置1小区和配置2小区的PDSCH A/N反馈时序的图示;
图19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用于聚合作为Pcell的配置1小区和作为Scell的配置3小区的PUSCH授权和A/N反馈时序的图示;
图20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用于聚合作为Pcell的配置3小区和作为Scell的配置1小区的PUSCH授权和A/N反馈时序的图示;
图21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用于聚合配置1小区和配置3小区的PDSCH A/N反馈时序的图示;
图22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附加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的时序利用配置1小区和配置2小区的聚合来支持半双工UE的说明性示例;
图23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附加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的时序利用配置1小区和配置3小区的聚合来支持半双工UE的说明性示例;
图24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附加跨载波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的时序利用作为Pcell的配置1小区和作为Scell的配置2小区来支持全双工UE的说明性示例;
图25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附加跨载波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的时序利用配置1小区和配置3小区的聚合来支持全双工UE的说明性示例;
图26是被配置执行本文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示意图;
图27是描绘图26的网络节点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解释和非限制的目的,阐述了具体细节,诸如特定部件、元件、技术等,以便提供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该示例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于这些特定细节的其他方式实现。在一些实例中,公知的方法和元件的具体描述被略去,从而不混淆该示例实施例的描述。
作为本文所给出的示例实施例的开发的一部分,首先有一个问题将会被识别并讨论。借助于不同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配置,TDD允许在分别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所分配的资源数方面的不同的不对称性。在LTE中,存在7种不同的配置,如图8所示。注意在以下描述中,在“TDD HARQ时序”标题下,下行链路子帧可能代表下行链路或特殊子帧。
为了避免在不同小区之间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之间的严重干扰,相邻小区应当具有相同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配置。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一个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可能干扰相邻小区中的下行链路传输,反之亦然,如图9所图示。因此,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不对称性通常不在小区之间变化,但作为系统信息的一部分被信令发送,并长时间周期地保持固定。
本文中所提供的描述布置如下。首先,在标题“已有系统-TDDHARQ控制时序”之下给出了用于控制时序配置的当前系统和方法的概述。之后,在子标题“已有解决方案的问题”之下探索已有系统的限制。
之后,在名为“子帧时序兼容性”的章节给出了示例实施例的基础,其中可以用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的使用来替换复杂的配置表(在“已有系统-TDD HARQ控制时序”中有所解释)。之后,在名为“配置指配”的子章节中提供了利用该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的控制时序配置指配的示例。在“基于有效存储的子帧时序兼容性的计算”的子章节中提供了基于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的有序列表的控制时序配置指配的示例。
之后,在“半双工配置指配的示例”的子章节中提供了用户设备的利用半双工模式操作的控制时序配置指配的示例。类似地,在“全双工配置指配的示例”的子章节中提供了用户设备的利用全双工模式操作的控制时序配置指配的示例。之后,在子标题“前向下行链路调度的示例”下提供了关于具有全双工和半双工模式操作的用户设备的前向下行链路调度的示例。
最后,在子标题“示例节点配置”以及“示例节点操作”下给出了网络节点配置的示例以及这类节点的示例操作。应当理解,该示例节点操作提供了节点操作的通用说明,其可涵盖前述未涉及已有系统的子标题中所提供的所有示例。
已有系统-TDD HARQ控制时序
可以利用针对每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扩展表以及过程说明来指定用于针对PUSCH和PDSCH的HARQ ACK/NACK(A/N)反馈的时序以及用于PUSCH的授权的时序。
对于TDD UL/DL(U/D)配置1-6和正常的HARQ操作,用户设备将在目的在于用户设备的子帧n中检测具有上行链路DCI格式的PDCCH和/或PHICH传输时,根据PDCCH和PHICH信息调整子帧n+k中对应的PUSCH传输,k如下文示出的表1中所给定的。
Figure BDA0000463443870000111
表1用于TDD配置0-6的PUSCH授权时序k
对于TDD U/D配置0和正常HARQ操作,用户设备将在目的在于用户设备的子帧n中检测具有上行链路DCI格式的PDCCH和/或PHICH传输时,如果具有上行链路DCI格式的PDCCH中的UL索引的最高有效位(MSB)被设置为1、或者在对应的IPHICH=0的资源中的子帧n=0或5上接收到PHICH,则用表1中所给出的k调整子帧n+k中对应的PUSCH传输。如果对于TDD U/D配置0和正常HARQ操作,在子帧n中DCI格式0/4中的UL索引的最低有效位(LSB)被设置为1、或者在对应的IPHICH=1的资源中的子帧n=0或5上接收到PHICH、或者在子帧n=1或6中接收到PHICH,用户设备将调整子帧n+7中对应的PUSCH传输。如果对于TDD U/D配置0,在具有上行链路DCI格式的PDCCH中的UL索引的MSB和LSB在子帧n中被发送,用户设备将用表1所给出的k调整子帧n+k和n+7两个子帧中对应的PUSCH。
对于子帧n中的从服务小区所调度的PUSCH传输,用户设备将在子帧n=kPHICH中确定服务小区c的对应的PHICH资源,其中kPHICH由下文所提供的针对TDD的表2所给定。对于子帧捆绑操作,对应的PHICH资源与该绑定中的最后一个子帧相关联。
Figure BDA0000463443870000121
表2用于TDD的kPHICH
用户设备还将在预先定义的UL子帧中反馈PDSCH解码A/N信息。如果在(多个)子帧n-k内存在由对应的PDCCH的检测所指示的PDSCH传输、或者存在指示下行链路SPS版本的PDCCH,用户设备将在UL子帧中的PUCCH上传输这样的HARQ A/N响应,其中k在下文所提供的表3中所列出的关联集合K={k0,k1,L KM-1}内。
Figure BDA0000463443870000122
表3用于TDD的下行链路关联集合索引k:{k0,k1,L KM-1}
在LTE Rel-10中,所有HARQ控制时序基于上文所讨论的主小区(Pcell)配置编号而确定。只有在所有聚合的TDD小区具有相同的U/D配置时,LTE Rel-10中的HARQ操作的确定才能执行。然而,在开发本文所给出的示例实施例的时候,已经发现针对不同U/D配置的聚合的这一操作的直接扩展被证明是困难的。
考虑用于聚合图10中所图示的配置1小区和配置2小区的PDSCH A/N反馈时序示例。在图10中,U表示上行链路子帧,D表示下行链路子帧,并且S表示可用作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二者的特殊子帧。应当意识到,出于简化的目的,在本文所提供的示例中S子帧将被当作下行链路子帧。
如果配置2小区是Pcell,针对配置1从小区(Scell)PDSCH的A/N反馈可以基于Pcell的时序规则而被反馈。然而,如果配置1小区是Pcell,在配置2Scell中将不存在用于子帧3和8的A/N反馈时序规则。
考虑用于聚合图11中所图示的配置1小区和配置2小区的PUSCH授权和A/N反馈时序示例。如果配置1小区是Pcell,用于配置2Scell的PUSCH授权和A/N反馈可以基于Pcell的时序规则而被反馈。然而,如果配置2小区是Pcell,PUSCH不能被调度用于配置1Scell中的子帧3和8,因为在配置2中不存在这样的UL授权时序。注意,用于这两个子帧的A/N反馈时序规则也不可用。
控制时序问题可能比上文讨论的示例更为严重。在聚合配置1和配置3小区的情形下,无论哪个配置是Pcell,HARQ控制时序均不工作。
更特别地,考虑图12中所图示的PDSCH A/N反馈时序。
·如果配置1是Pcell,针对配置3Scell的子帧7和8的PDSCHA/N不能被反馈。
·如果配置3是Pcell,针对配置1Scell的子帧4的PDSCH不能被反馈。
此外,考虑图13中所图示的PUSCH授权和A/N反馈时序:
·如果配置1是Pcell,针对配置3Scell中的子帧4的PUSCH不能被调度。
·如果配置3是Pcell,针对配置1Scell中的子帧7和8的PUSCH不能被调度。
已有系统的问题
下文是已有解决方案的一些问题的示例,在开发本文所给出的实施例时,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在Rel-10中,TDD小区的载波聚合被指定具有用于所有聚合小区的U/D配置相同的限制。在LTE的Rel-11中存在允许解决TDD小区的更灵活的载波聚合的需要。
如上文所讨论的,相邻小区的U/D配置需要兼容,以避免严重的干扰问题。然而,存在这样的情形,其中相邻小区由不同操作者或不同无线系统进行操作。因此,邻近那些相邻系统的LTE TDD小区需要采取某些兼容的U/D配置。作为结果,操作者可以具有若干带有不同频率上的不同U/D配置的TDD小区,如图14所图示。
这样的聚合情形的进一步复杂化在于,名义上的TDD用户设备可能需要在某些子帧(诸如图14中的子帧7和8)中同时传输和接收。这样的类FDD操作与已有的TDD用户设备的设计不兼容。在Rel-11中启用这样的全双工操作可能影响附加的用户设备复杂度和成本。因此,还有必要考虑在这样的冲突子帧中的可能的半双工操作。也就是说,用户设备在这样的冲突子帧中应当被指示执行接收或者传输之一,而不是二者。
为了规避上文中所识别的那些问题,基于特定的聚合情形增加附加的HARQ控制时序规则可以被执行。除了用于7种TDD配置的已有时序规则外,可以增加 ( 7 2 ) = 21 种附加的规则集合,以便针对每个可能的异构配置对来指定HARQ行为。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入针对三种不同的U/D配置的聚合的附加规范。明显地,为支持不同U/D配置的聚合而指定这些附加规则基本上将增加LTE复杂度和实施成本。
子帧时序兼容
为了启用对于具有不同TDD U/D配置的多个聚合标准的系统解决方案,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设计了一种子帧时序兼容性并且在图15中示出。子帧时序兼容性是一种可以被编码作为查找表、链接表或者适于通信设备中的存储器的多个数字呈现的等级。
该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可以用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TDD配置中的UL子帧也是可以利用向上箭头(upwardarrow)进行校正的那些TDD配置中的UL子帧。
例如,子帧2和3是配置4中的UL子帧。这两个子帧也是配置3、1、6和0中的UL,所有配置3、1、6和0可以利用向上箭头从配置4连接。作为第二示例,子帧2和7是配置2中的UL子帧。这两个子帧均不是配置3中的UL,因为没有连接这两个配置的向上箭头。
(2)TDD配置中的DL子帧也是可以利用向下箭头(downwardarrow)进行校正的那些TDD配置中的DL子帧。
例如,子帧0、1、5、6和9是配置6中的DL子帧。这五个子帧也是配置1、2、3、4和5中的DL,所有配置1、2、3、4和5可以利用向下箭头从配置6连接。作为第二示例,子帧7是配置3中的DL子帧,但不是配置2中的DL子帧,因为没有连接这两个配置的向下箭头。
采用这些设计属性,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可以提供以下功用:
(1)给定一个要被聚合的TDD配置的集合,可以利用向上箭头从所有给定的TDD配置中进行连接的TDD配置具有以下两个属性:
·TDD配置包括作为来自所有给定的TDD配置中的所有UL子帧的超集的UL子帧。
·TDD配置包括在所有给定的TDD配置中可用的DL子帧。
示例一
给定TDD配置1和2,作为配置1或2中的UL的所有子帧也是配置1、6和0中的UL子帧。配置1、6或0中的DL子帧也是配置1和2中的DL子帧。
给定TDD配置1和3,作为配置1或3的UL的所有子帧也是配置6和0中的UL。配置6或0中的DL子帧也是配置1、2、3、4、5和6中的DL子帧。
给定TDD配置2、3和4,作为这三种配置中的任意配置中的UL的所有子帧也是配置6和0中的UL。配置6和0中的DL子帧也是配置1、2、3、4、5和6中的DL子帧。
给定一个TDD配置的集合,可采用向下箭头从所有给定的TDD配置中进行连接的TDD配置具有以下两个属性:
·TDD配置包括作为来自所有给定的TDD配置中的所有DL子帧的超集的DL子帧。
·TDD配置包括在所有给定的TDD配置中可用的UL子帧。
示例二
给定TDD配置1和2,作为配置1或2的DL的所有子帧也是配置2和5中的DL。配置2或5中的UL子帧也是配置1、2、6和0中的UL子帧。
给定TDD配置1和3,作为配置1或3的DL的所有子帧也是配置4和5中的DL。配置4和5中的UL子帧也是配置0、3、4和6中的UL子帧。
给定TDD配置2、3和4,作为这三个配置中的任意配置中的DL的所有子帧也是配置5中的DL。配置5中的UL子帧也是配置0、1、2、3、4和6中的UL子帧。
配置指配
在Rel-8TDD中,基于作为服务小区U/D配置编号的同一参数设置一下两个子帧时序集合:(1)UL HARQ控制和授权子帧时序,以及(2)DL HARQ A/N子帧时序。在Rel-10TDD CA中,基于作为PCell U/D配置编号的同一参数设置跨所有小区的两种类型的子帧时序。
为了支持具有不同U/D配置的TDD小区的载波聚合,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教导,用户设备可以被配置有以下两个编号:(1)用于跨所有聚合小区设置UL HARQ和授权时序的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以及(2)用于跨所有聚合小区设置DL HARQ时序的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
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如下配置的配置编号,该配置在图15中的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中可以利用向上箭头从所有聚合的配置进行连接。如果可以选择多于一个配置编号,所选择的设置可以是在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中最低级别的配置。所选择的设置可能导致更多DL子帧用于PUSCH授权和A/N反馈。出于解释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下文提供了以下的示例情形。
示例情形1:
如果具有配置1和2的小区被聚合,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1、6或0。所选择的设置可以是1。
示例情形2:
如果具有配置1和3的小区被聚合,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6或0。所选择的设置可以是6,其不同于两个TDD小区的U/D配置编号。
这一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设置确保了跨所有CC的相同的PUSCH授权和PHICH时序,并且不论Pcell配置如何,在这些时序上DL子帧是可用的。也就是说,PUSCH授权和PHICH子帧从不处于具有跨不同CC的冲突的U/D方向的子帧中。这一设置进一步确保来自所有聚合CC的所有UL子帧可以在CC内和跨CC进行调度。
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如下配置的配置编号,该配置在图15中的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中可以利用向上箭头从所有聚合的配置中进行连接。如果可以选择多于一个配置编号,所选择的设置可以是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中最低级别的配置。所选择设置可以导致更多UL子帧用于PUSCH授权和A/N反馈。出于解释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下文提供了以下的示例情形。
示例情形1:
如果具有配置1和2的小区被聚合,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2或5。所选择的设置可以是2。
示例情形2:
如果具有配置1和3的小区被聚合,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4或5。所选择的设置可以是4,其不同于两个TDD小区的U/D配置编号。
这一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确保跨所有CC的相同的PDSCH A/N反馈时序,并且不论Pcell配置如何,在这些时序上UL子帧是可用的。
配置1和2TDD小区的示例载波聚合
为了支持配置1和2TDD小区的聚合,两个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如下设置:
·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1。
·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2。
注意,不论两个TDD小区中的哪一个TDD小区充当Pcell,这些配置编号设置均可应用。
用于作为Pcell的配置1小区和作为Scell的配置2小区的聚合的PUSCH授权和A/N反馈时序如图16所图示的。用于作为Pcell的配置2小区和作为Scell的配置1小区的聚合的PUSCH授权和A/N反馈时序如图17所图示的。这一分析显示,所有UL子帧可以从该Pcell(如果跨载波调度被配置)或从Scell自身(如果跨载波调度未被配置)进行调度。此外,用于所有UL子帧的A/N反馈时序被清楚地进行指配。
用于配置1小区和配置2小区的聚合的PDSCH A/N反馈时序在图18中被示出。该分析确认了用于Pcell和Scell二者中的所有PDSCH的A/N反馈被清楚地指配给Pcell上的适当UL子帧。
配置1和3TDD小区的示例载波聚合
为了支持配置1和3TDD小区的聚合,两个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如下设置:
·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6。
·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被设置为4。
注意,不论两个TDD小区中的哪一个TDD小区充当Pcell,这些配置编号设置均可应用。
用于作为Pcell的配置1小区和作为Scell的配置3小区的聚合的PUSCH授权和A/N反馈时序(即用于上行链路A/N反馈时序)在图19被图示。用于作为Pcell的配置3小区和作为Scell的配置1小区的聚合的PUSCH授权和A/N反馈时序在图20被图示。这一分析显示,所有UL子帧可以从该Pcell(如果跨载波调度被配置)或从Scell自身(如果跨载波调度未被配置)进行调度。此外,用于所有UL子帧的A/N反馈时序被清楚地指配。
用于配置1小区和配置3小区的聚合的PDSCH A/N反馈时序在图21中被示出。该分析确认了用于Pcell和Scell二者中的所有PDSCH的A/N反馈被清楚地指配给Pcell上的适当UL子帧。
基于有效存储的子帧时序兼容性的计算
从上文应当意识到,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对于具有不同U/D配置的聚合TDD小区的给定集合,UL控制和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基于被编码在子帧时序间兼容性等级中的系统规则而被设置,例如如图15中所图示的。这样选择的UL控制和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与聚合小区的任何一个U/D配置编号不同。
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被设置为如下配置的配置编号,该配置在图15中的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中可以利用向上箭头从所有聚合的配置中进行连接。如果可以选择多于一个配置编号,设置可以被选择为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中最低级别的配置。这一设置导致更多DL子帧用于PUSCH授权和A/N反馈。
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如下配置的配置编号,该配置在图15中的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中可以利用向上箭头从所有聚合的配置中进行连接。如果可以选择多于一个配置编号,该设置可以被选择为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中最低级别的配置。这一设置导致更多UL子帧用于PDSCH A/N反馈。
一些示例实施例还可以涉及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的有效数字呈现和存储方法。一些示例实施例还可以涉及用于计算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和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的有效计算方法和对应的装置。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可以利用集合表来呈现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和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利用集合的交集进行操作。如果在该集合的交集操作之后,有多于一个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候选,网络节点可以基于至少系统负载和用户设备应用需要来选择优选的控制时序配置编号设置。
针对每个LTE小区U/D配置,可以存储UL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以及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在下文所提供的表中示出了候选集合的特定值的示例。
Figure BDA0000463443870000201
表4控制时序配置集合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对于要被聚合的小区U/D配置的给定集合,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来自对应于要被聚合的小区U/D配置的所有UL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的交集的配置编号。出于解释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下文提供了以下示例情形。
示例情形1:
如果具有配置1和2的小区被聚合,对应的UL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可以是{1,6,0}和{2,1,6,0}。所有这些集合的交集可以被计算为{1,6,0}。因此,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1、6或0。
示例情形2:
如果具有配置1和3的小区被聚合,对应的UL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可以是{1,6,0}和{3,6,0}。所有这些集合的交集可以被计算为{6,0}。因此,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6或0。
示例情形3:
如果具有配置1、3和4的小区被聚合,对应的UL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可以是{1,6,0}、{3,6,0}和{4,1,3,6,0}。所有这些集合的交集可以被计算为{6,0}。因此,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6或0。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对于要被聚合的小区U/D配置的给定集合,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来自对应于要被聚合的小区U/D配置的所有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的交集的配置编号。出于解释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下文提供了以下示例情形。
示例情形1:
如果具有配置1和2的小区被聚合,对应的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可以是{1,2,4,5}以及{2,5}。所有这些集合的交集可以被计算为{2,5}。因此,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2或5。
示例情形2:
如果具有配置1和3的小区被聚合,对应的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可以是{1,2,4,5}以及{3,4,5}。所有这些集合的交集可以被计算为{4,5}。因此,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4或5。
示例情形3:
如果具有配置1、3和4的小区被聚合,对应的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可以是{1,2,4,5}、{3,4,5}和{4,5}。所有这些集合的交集可以被计算为{4,5}。因此,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4或5。
如果在该集合的交集操作之后,存在多于一个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候选,网络节点或用户设备可以基于至少系统负载和用户设备应用需要来选择并且用信令发送优选的控制时序配置编号设置。控制时序的信令发送可以例如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来完成。
还应当被意识到,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子帧时序兼容性等级可以用有序集合的表来呈现。可以用集合的交集操作来计算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和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同时保留该集合内的数量的顺序。所选择的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是在集合的交集操作之后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编号。
针对每个LTE小区U/D配置,可以存储UL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以及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表4中示出了候选的或有序集合的特定数值。该表中所示出的每个候选集合中的候选配置编号的顺序可以保存在存储器中。
对于要被聚合的小区U/D配置的给定集合,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来自对应于要被聚合的小区U/D配置的所有UL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的交集的配置编号,其中该集合的交集操作保留了有关集合中的编号的顺序。出于解释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下文提供了以下示例情形。
示例1:
如果具有配置1和2的小区被聚合,对应的UL控制时序配置候选或者有序集合可以是{1,6,0}和{2,1,6,0}。所有这些集合的交集可以被计算为{1,6,0}。因此,所选择的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是1。
示例2:
如果具有配置1和3的小区被聚合,对应的UL控制时序配置候选或有序集合可以是{1,6,0}和{3,6,0}。所有这些集合的交集可以被计算为{6,0}。因此,所选择的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是6。
示例3:
如果具有配置1、3和4的小区被聚合,对应的UL控制时序配置候选或有序集合可以是{1,6,0}、{3,6,0}和{4,1,3,6,0}。所有这些集合的交集可以被计算为{6,0}。因此,所选择的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是6。
对于要被聚合的小区U/D配置的给定集合,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来自对应于要被聚合的小区U/D配置的所有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的交集的配置编号,其中该集合的交集操作保留有关集合中的编号的顺序。出于解释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下文提供了以下示例情形。
示例1:
如果具有配置1和2的小区被聚合,对应的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可以是{1,2,4,5}以及{2,5}。所有这些集合的交集可以被计算为{2,5}。因此,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是2。
示例2:
如果具有配置1和3的小区被聚合,对应的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可以是{1,2,4,5}以及{3,4,5}。所有这些集合的交集可以被计算为{4,5}。因此,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是4。
示例3:
如果具有配置1、3和4的小区被聚合,对应的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候选集合可以是{1,2,4,5}、{3,4,5}和{4,5}。所有这些集合的交集可以被计算为{4,5}。因此,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是4。
半双工配置指配的示例
仅支持半双工操作的用户设备可以在子帧中执行传输或接收,但不能执行两个动作。因此,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没有冲突的U/D方向的子帧可以用同一子帧时间内所传输的PDCCH进行调度(子帧内的调度)。
对于具有跨CC的冲突U/D方向的子帧,半双工用户设备需要被提前告知所调度的方向。前向子帧UL调度已经在LTE中使用。然而,可能需要附加的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
根据示例实施例,针对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设计了以下特征:
·如果跨CC调度未被配置,可以增加针对单个小区的附加的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被称为CC内的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
·如果跨CC调度被配置,可以增加来自Pcell的附加的跨CC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
·前向调度时序可以基于同一目标小区的UL授权时序。也可以使用其它前向调度时序方法。
·可以根据灵活的载波指示符的教导来实现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
配置1和2TDD小区的示例载波聚合:
为了支持配置1和2TDD小区的聚合,两个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如下设置:
·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1。
·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2。
对于具有跨CC的冲突U/D方向的子帧,半双工用户设备需要被提前告知所调度的方向。基于UL授权时序的附加的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可以被如下地介绍:
·如果配置1是Pcell并且跨CC调度被配置,两个附加的跨CC的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来自配置1小区)在图22中被示出。
·如果配置2是Pcell或者如果跨CC调度未被配置,两个附加的CC内的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来自配置2小区)在图22中被示出。
配置1和3TDD小区的示例载波聚合
为了支持配置1和3TDD小区的聚合,两个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如下地设置:
·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6。
·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4。
对于具有跨CC的冲突U/D方向的子帧,半双工用户设备需要被提前告知所调度的方向。基于UL授权时序的附加的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可以被如下地介绍:
·如果跨CC调度未被配置,可以增加来自Pcell和Scell的三个CC内的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如图23所示。
·如果跨CC调度被配置,可以增加来自Pcell的三个跨CC的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如图23所示。
全双工配置指配的示例
全双工用户设备可以在具有跨不同CC的冲突U/D方向的子帧中同时执行传输和接收。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上述教导,如果跨载波调度未被配置,所有DL子帧可以在CC内和子帧内被调度。
如果跨载波调度被配置,在没有冲突方向的子帧中,在正在调度的小区中的DL子帧可以携带跨载波DL调度PDCCH,以调度其他小区上的同一子帧时间的其他DL子帧。此外,在具有冲突方向的子帧中,如果正在调度的小区是DL子帧,(多个)PDCCH可以从该子帧进行发送,以调度其他小区上的同一子帧时间的其他DL子帧。另外,在具有冲突方向的子帧中,如果正在调度的小区是UL子帧,(多个)PDCCH不能从所述子帧进行发送以调度其他小区上的同一子帧时间的其他DL子帧。
因此,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来自正在调度的小区的跨CC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可以被启用。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涉及半双工操作的示例实施例中所设计的跨CC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被应用以支持带有某些跨载波调度情景的全双工操作。
配置1和2TDD小区的示例载波聚合
为了支持配置1和2TDD小区的聚合,两个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如下:
·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1。
·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2。
如果配置2是Pcell,所有DL子帧可以在子帧内和CC内或者跨CC进行调度。
如果配置1是Pcell,如果跨CC调度未被配置,所有DL子帧可以在CC内或者子帧内进行调度。如果跨调度被配置,Scell内的所有DL子帧可以在除子帧3和8之外的子帧中进行CC调度。注意,这两个子帧是具有冲突U/D方向的子帧。因此,此处可以再次使用半双工的解决方案。这两个子帧基于这两个子帧的UL授权时序而利用前向子帧调度PDCCH进行调度。图24中示出了两个附加的跨CC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
配置1和3TDD小区的示例载波聚合。
为了支持配置1和3TDD小区的聚合,两个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如下:
·UL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6。
·DL HARQ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设置为4。
如果跨CC调度未被配置,所有DL子帧可以在CC内和子帧内进行调度。如果跨调度被配置,如果配置1是Pcell,除了配置3中的子帧7和8不能够在子帧内进行跨调度之外,Scell内的所有DL子帧可以在子帧内进行CC调度。另外,如果配置3是Pcell,子帧4不能够在子帧内进行跨调度。
使用来自涉及半双工调度的示例实施例的半双工解决方案,可以使用基于对应的UL授权时序的两个(如果配置1是Pcell)或者一个(如果配置3是Pcell)附加的跨CC的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如图25所示。
前向下行链路调度的示例
在涉及半双工或全双工指配的示例实施例中所介绍的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是新的特征,并且可能需要实施复杂度以集成到已有的网络节点硬件和软件架构。因此,降低依赖这样的新前向子帧DL调度PDCCH的需求具有益处。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可以针对跨聚合CC具有冲突方向的子帧,在用户设备上实施以下两种操作规则:
在全双工操作中,用户设备可以监测具有DL方向的(多个)调度CC的(多个)PDCCH(即使用户设备已经提前授权在具有UL方向的(多个)CC中进行传输);
在半双工操作中,如果用户设备未提前授权在具有UL方向的任何CC中进行传输,用户设备可以监测具有DL方向的(多个)调度CC内的(多个)PDCCH。
示例网络节点配置
图26图示了网络节点400的示例,网络节点40可以结合以上所讨论的一些示例实施例。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网络节点可以是基站、用户设备或中继节点。如图26所示,节点400可包括被配置为分别接收和传输网络内的任何形式的通信或控制信号的接收机407和发射机408单元。应当被意识到,接收机407和发射机408单元可以被包括为单个收发单元或者收发机电路。还应当被意识到,接收机407和发射机408单元,或者收发单元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输入/输出通信形式。
网络节点400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单元409,该至少一个存储单元409可以与接收机407和发射机408单元进行通信。存储单元409可以被配置为存储所接收或所传输的数据和/或可执行的程序指令。该存储单元409还可以被配置为存储时序兼容性等级和/或控制时序候选或者有序集合。存储单元409可以是任何合适类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并且可以是易失性和/或非易失类型。
节点400可以进一步包括分析单元413,该分析单元413被配置为分析并且确定用于UL和DL通信的控制信令配置编号或者设置。该节点进一步包括建立单元415,该建立单元415被配置为向用户设备指配用于UL和DL通信的控制时序配置编号或者设置。节点400可以进一步包括布置单元411,该布置单元411可以被配置为布置等级结构中的时序配置,或者提供和/或排序候选或有序集合。
确定单元、指配单元和/或布置单元可以是任何合适类型的计算单元,例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应当被意识到,确定单元、指配单元和/或布置单元可以被包括为单个单元或任何数量的单元。
图27是描绘示例操作的流程图,该示例操作可以由网络节点400采用,以便针对多小区通信网络的多个聚合小区确定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每个聚合小区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相关联,其中该多个聚合小区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不相等。聚合小区与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相关联。
示例操作10:
网络节点400被配置为分析10时序配置编号的至少两个有序集合。每个有序集合对应于在多小区通信网络中与用户设备相关联的相应小区。该分析单元413被配置为执行分析10。
示例操作11: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分析10可以进一步包括从存储器409读取11时序配置编号的每个有序集合。该分析单元413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该读取11。
示例操作12: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该读取11可以进一步包括使用12与用户设备相关联的对应小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中的每个以作为访问存储器409的索引。该分析单元413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该使用12。
示例操作13: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该分析10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例如,涉及图15所描述的)子帧时序兼容性来布置13每个相应的有序集合中的时序配置编号。该布置单元411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该布置13。
示例操作14: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该布置13还可以包括针对上行链路控制时序布置14相应的时序配置编号,以使得在有序集合中较晚或较早出现的时序配置编号对应于包括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该上行链路子帧形成来自与该有序集合中分别较早或较晚出现的时序配置编号相关联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所有上行链路子帧的超集。该布置单元411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布置14。还应当被意识到,可以采用另一方式来预先布置子帧时序兼容性。
应当被意识到,每个有序集合可以包括与对应小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相同的一个时序配置编号。还应当被意识到,每个有序集合可以进一步包括与作为第一个或者最后一个时序配置编号的对应小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相同的一个时序配置编号。
示例操作16: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该布置13还可以包括针对下行链路HARQ控制时序布置16相应的时序配置编号,以使得在有序集合中较晚或较早出现的时序配置编号对应于包括下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该下行链路子帧形成来自与该有序集合中分别较早或较晚出现的时序配置编号相关联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所有上行链路子帧的超集。该布置单元411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布置16。还应当被意识到,可以采用另一方式预先布置子帧时序兼容性。
应当被意识到,每个有序集合可以包括与对应小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相同的一个时序配置编号。还应当被意识到,每个有序集合可以进一步包括与作为第一个或者最后一个时序配置编号的对应小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相同的一个时序配置编号。
示例操作18:
节点400可被配置为从时序配置编号的至少两个有序集合中指配18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指配18基于来自分析10的结果,例如,如之前有关表4以及涉及表4的示例所公开的。该建立单元415被配置为执行该指配18。该指配还可以基于来自前述操作11、12、13、14和16的任何一个的结果。
应当被意识到,该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可以指示用于跨相关联用户设备的所有聚合小区建立上行链路调度授权和/或确认/否定确认A/N时序的上行链路控制时序配置编号。还应当被意识到,该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可以指示用于跨相关联用户设备的所有聚合小区建立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A/N时序的下行链路HARQ控制时序。
根据实施例,时序配置编号可以被看作用作设置子帧时序的控制时序配置编号。该指配18可以进一步被看作从控制时序配置编号的至少两个有序集合中指配18至少一个控制时序配置编号,作为用于多小区通信网络中多个聚合小区的每个聚合小区的通用控制时序配置编号。基本上,针对将会适用于所有小区的通用控制时序配置编号来完成该指配。
示例操作20: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该指配进一步包括基于时序配置编号的至少两个有序集合的交集来指配20时序配置编号。该建立单元415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该指配20。
示例操作22:
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该指配20进一步包括指配22交集中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时序配置编号。例如,该交集也可以是有序的,因此该指配可以关于(例如,有关表4和随后所提供的示例)所说明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时序配置编号而进行。该建立单元415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该指配22。
结论
已经出于说明的目的而给出本文所提供的示例实施例的描述。该描述并非旨在是无所不包括的或者将示例实施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在上述教导的启示下,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或者可以从提供的实施例的多种替代的时间中获得修改和变化。本文所讨论的示例被选择和描述以便解释各种示例实施例以及其实际应用的原理和特性,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以多种方式并且利用适合所预期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来采用示例实施例。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的特征可通过方法、装置、模块、系统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所有可能的结合进行组合。应当被意识到,本文所给出的示例实施例可以彼此任意组合而实践。
应当指出,词语“包括”并不必然排除除了所列出的元件或步骤之外的其他元件或步骤的存在,并且元件前的词语“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多个此类元件的存在。还应当指出,任何参考标号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从而示例实施例可以至少部分地采用硬件和软件二者实现,并且多个“装置”、“单元”、或“设备”可以以相同项的硬件和/或电路/多个电路呈现。
本文使用的术语“设备”将被广义地解释为包括无线电话,具有用于互联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整理器(organizer)、日历、相机(例如视频和/或静止图像照相机)、声音记录仪(例如麦克风)和/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的能力;可以将蜂窝无线电话与数据处理进行组合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用户设备;可以包括无线电话或无线通信系统的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具有通信能力的相机(例如视频和/或静止图像照相机);以及能够收发的任何其他计算或通信设备,诸如个人计算机、家庭娱乐系统、电视等。
尽管该描述主要针对作为测量或记录单元的用户设备而给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用户设备”是非限制性术语,其表示支持在DL中接收并且在UL中传输的任何无线设备、终端或节点(例如PDA、笔记本电脑、手机、传感器、固定中继、移动中继、或者甚至是无线基站,例如毫微微基站)。
小区与无线节点关联,其中在示例实施例描述中可以互换使用的无线节点或无线网络节点或者eNodeB通常意义上包括传输用于测量的无线信号的任何节点,例如eNodeB、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家庭eNodeB、中继、信标设备或转发器。本文的无线节点可以包括在一个或多个频率或频带内进行操作的无线节点。它可以是支持CA的无线节点。它还可以是单RAT节点或多RAT节点。多RAT节点可以包括具有同地协作(co-located)RAT的节点或者支持多标准无线电(MSR)的节点或者混合无线节点。
本文所描述的各种示例实施例按照方法步骤或过程的通用环境描述,在一个方面,该方法步骤或过程可以由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具体化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施,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在联网环境中的计算机可执行的诸如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可移动的或不可移动的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压缩盘(CD)、数字通用盘(DVD)等。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例程、程序、对象、部件、数据结构等,其执行特定的任务或实施特定的抽象数据类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相关联的数据结构以及程序模块呈现用于执行本文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的程序代码的示例。这样的可执行指令或相关联的数据结构的特定序列呈现了用于实现这些步骤或处理中描述的功能的相应动作的示例。
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已经公开了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许多变化和修改。相应地,尽管采用了特定的术语,它们仅仅以通用和描述性的意义被使用,而并非限制性的目的,实施例的范围由以下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26)

1.一种在网络节点中的用于针对多小区通信网络的多个聚合小区确定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的方法,每个聚合小区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相关联,其中所述多个聚合小区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不相等,并且所述多个聚合小区与用户设备(101)相关联,所述方法包括:
分析(10)时序配置编号的至少两个有序集合,每个有序集合对应于在所述多小区通信网络中与所述用户设备(101)相关联的相应小区;以及
从时序配置编号的所述至少两个有序集合中指配(18)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指示用于跨所述多个聚合小区建立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A/N时序的下行链路HARQ控制时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指示用于跨所述多个聚合小区建立上行链路调度授权和/或确认/否定确认A/N时序的上行链路控制时序配置编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析(10)进一步包括从存储器(409)读取(11)时序配置编号的每个有序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读取(11)每个进一步包括使用(12)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关联的对应小区的所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中的每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以作为访问所述存储器(409)的索引。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析(10)进一步包括基于子帧时序兼容性来布置(13)每个相应的有序集合中的时序配置编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布置(13)进一步包括针对上行链路控制时序布置(14)相应的时序配置编号,以使得在所述有序集合中较晚或较早出现的时序配置编号对应于包括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述上行链路子帧形成来自与所述有序集合中分别较早或较晚出现的时序配置编号相关联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所有上行链路子帧的超集。
8.根据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布置(13)进一步包括针对下行链路HARQ控制时序布置(16)相应的时序配置编号,以使得在所述有序集合中较晚或较早出现的时序配置编号对应于包括下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述下行链路子帧形成来自与所述有序集合中分别较早或较晚出现的时序配置编号相关联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所有下行链路子帧的超集。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有序集合包括与所述对应小区的所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相同的一个时序配置编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有序集合进一步包括与分别作为所述有序集合中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时序配置编号的所述对应小区的所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相同的一个时序配置编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配(18)进一步包括基于时序配置编号的所述至少两个有序集合的交集来指配(20)所述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配(20)进一步包括指配(22)所述交集中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时序配置编号。
13.一种用于针对多小区通信网络的多个聚合小区确定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的网络节点,每个聚合小区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相关联,其中所述多个聚合小区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不相等,并且所述多个聚合小区与用户设备(101)相关联,所述网络节点包括:
分析单元(413),被配置为分析时序配置编号的至少两个有序集合,每个有序集合对应于在所述多小区通信网络中与所述用户设备(101)相关联的小区;以及
建立单元(415),被配置为从时序配置编号的所述至少两个有序集合中指配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网络节点是所述用户设备(101)、基站(103)或中继节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3-14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指示用于跨所述多个聚合小区建立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A/N时序的下行链路HARQ控制时序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中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指示用于跨所述多个聚合小区建立上行链路调度授权和/或确认/否定确认A/N时序的上行链路控制时序配置编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分析单元(413)进一步被配置为从存储器(409)读取(11)时序配置编号的每个有序集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分析单元(413)进一步被配置为利用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关联的对应小区的所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中的每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以作为访问所述存储器(409)的索引。
19.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节点,进一步包括布置单元(411),被配置为基于子帧时序兼容性来布置每个相应的有序集合中的时序配置编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布置单元(411)进一步被配置为针对上行链路控制时序布置相应的时序配置编号,以使得在所述有序集合中较晚或较早出现的时序配置编号对应于包括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述上行链路子帧形成来自与所述有序集合中分别较早或较晚出现的时序配置编号相关联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所有上行链路子帧的超集。
21.根据权利要求19-20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布置单元(411)进一步被配置为针对下行链路HARQ控制时序布置相应的时序配置编号,以使得在所述有序集合中较晚或较早出现的时序配置编号对应于包括下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述下行链路子帧形成来自与所述有序集合中分别较早或较晚出现的时序配置编号相关联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所有下行链路子帧的超集。
22.根据权利要求13-21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每个有序集合包括与所述对应小区的所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相同的一个时序配置编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每个有序集合进一步包括分别作为所述有序集合中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时序配置编号的所述对应小区的所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编号相同的一个时序配置编号。
24.根据权利要求13-23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建立单元(415)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时序配置编号的所述至少两个有序集合的交集来指配所述至少一个时序配置编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建立单元(415)进一步被配置为指配所述交集中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时序配置编号。
26.一种编码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指令在由网络节点执行时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280037862.0A 2011-08-12 2012-05-31 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控制时序配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37826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22698P 2011-08-12 2011-08-12
US61/522,698 2011-08-12
US201161524859P 2011-08-18 2011-08-18
US61/524,859 2011-08-18
PCT/SE2012/050583 WO2013025150A1 (en) 2011-08-12 2012-05-31 Storage and assignment of control timing configurations in a multiple cel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2638A true CN103782638A (zh) 2014-05-07
CN103782638B CN103782638B (zh) 2017-12-29

Family

ID=4575775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4230.3A Active CN107707339B (zh) 2011-08-12 2012-01-31 用于控制定时配置指配的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N201280039309.0A Active CN103782639B (zh) 2011-08-12 2012-01-31 用于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控制定时配置指配的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N201280037862.0A Active CN103782638B (zh) 2011-08-12 2012-05-31 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控制时序配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4230.3A Active CN107707339B (zh) 2011-08-12 2012-01-31 用于控制定时配置指配的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N201280039309.0A Active CN103782639B (zh) 2011-08-12 2012-01-31 用于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控制定时配置指配的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4) US9295055B2 (zh)
EP (2) EP2742756B1 (zh)
JP (1) JP5938099B2 (zh)
KR (1) KR101875253B1 (zh)
CN (3) CN107707339B (zh)
AR (2) AR087499A1 (zh)
BR (1) BR112014003316B1 (zh)
DK (1) DK2742756T3 (zh)
ES (2) ES2529998T3 (zh)
WO (2) WO201302514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49018C1 (ru) * 2018-02-28 2021-06-03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ая информация для выбора специальной ячейки (spcel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13016B1 (en) 2011-03-24 2019-02-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and device therefor
US9515808B2 (en) * 2011-07-26 2016-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7707339B (zh) 2011-08-12 2021-11-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定时配置指配的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KR20130075620A (ko) * 2011-12-27 2013-07-05 주식회사 팬택 인터밴드 tdd 전송 방식에서 pusch/phich 스케쥴링 타이밍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2815530B1 (en) 2012-02-14 2018-05-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and downlink data in tdd system
WO2013137677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ue behavior in inter-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cell specific tdd configuration
WO2013169166A1 (en) 2012-05-10 2013-1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signaling
JP6134381B2 (ja) 2012-05-10 2017-05-24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に対する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反復要求のシグナリング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300395B2 (en) * 2012-07-05 2016-03-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8811332B2 (en) 2012-10-31 2014-08-1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40152459A1 (en) * 2012-12-04 2014-06-05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ellsi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Carrier Frequency, Half Duplex Cable Telemetry
JP6180732B2 (ja) * 2012-12-17 2017-08-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882697B2 (en) * 2013-01-09 2018-01-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ceipt confirmation repl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48442A1 (ja) * 2013-03-22 2014-09-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983423B1 (en) * 2013-04-04 2020-01-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10237020B2 (en) 2013-07-19 2019-03-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559817B2 (en) * 2013-07-19 2017-01-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DK3036856T3 (da) 2013-08-23 2019-11-0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Knude og fremgangsmåde til uplink-planlægning og til timing af hybrid automatisk gentagelsesanmodning
PL3300282T3 (pl) 2013-08-23 2020-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ęzły i wyposażenie użytkownika do szeregowania łącza w dół i taktowania hybrydowego automatycznego żądania powtórzenia
WO2015104738A1 (en) * 2014-01-08 2015-07-16 Nec Corporation A signalling method
WO2015119448A1 (en) * 2014-02-07 2015-08-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US20170245160A1 (en) * 2014-05-28 2017-08-24 Nec Europe Lt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network, a wireless network and a base station
CN106688202B (zh) * 2014-09-01 2020-07-10 Lg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US10084578B2 (en) 2014-11-03 2018-09-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HARQ) reliabil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367633B2 (en) * 2015-04-15 2019-07-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20237425A1 (en) * 2019-05-24 2020-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for improved throughput in enhanced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12170A2 (en) * 2004-06-24 2006-02-0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316961A1 (en) * 2007-06-19 2008-12-25 Pierre Bertrand Signaling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Parameter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2045150A (zh) * 2009-10-23 2011-05-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无线中继系统的传送方法及其中继站
US20110141985A1 (en) * 2009-12-14 2011-06-16 Daniel Larsso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econfiguring Mapping of Carrier Indicator Field to Component Carri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1279A (en) * 1995-12-07 1999-11-23 Vistar Telecommunications Inc. Wireless packet data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251779B1 (ko) * 1997-07-25 2000-04-15 윤종용 피디에이취망과 에이티엠망 사이의 인터페이스 장치
CN101151818B (zh) * 2005-03-30 2011-08-10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用于降低通信系统内的往返延迟和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US9510360B2 (en) * 2007-10-06 2016-11-29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oordinated scheduling method to avoid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and data for power limited users in the LTE reverse link
CN101466071B (zh) * 2007-12-17 201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频资源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WO2009120701A2 (en) * 2008-03-24 2009-10-01 Zte U.S.A., Inc. Dynamic adjustment and signaling of downlink/uplink allocation ratio in lte/tdd systems
EP2306661B1 (en) * 2008-07-30 2015-02-25 LG Electronics Inc. Relay st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the relay station
US8576770B2 (en) 2008-08-11 2013-11-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creation method
US9584216B2 (en) * 2008-10-31 2017-02-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Dynamic allocation of subframe scheduling for time divison duplex operation in a packe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26419B2 (en) * 2009-01-05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sion of inter-frequency subframe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073393B2 (en) * 2009-02-05 2011-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least squares block channel estimation
WO2010133031A1 (zh) * 2009-05-21 2010-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下的ack信道分配方法、设备及系统
JP5328907B2 (ja) * 2009-05-26 2013-10-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提示装置
RU2558733C2 (ru) * 2009-11-19 2015-08-10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Пэйтент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Активация/деактивация компонентных несущих в системах с несколькими несущими
US8233911B2 (en) * 2009-12-16 2012-07-3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a position of a nod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2104897B (zh) * 2009-12-17 2014-04-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禁止测量上报的方法和设备
US20110176461A1 (en) * 2009-12-23 2011-07-21 Telefonaka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configuration of subfram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1750371B1 (ko) 2009-12-24 2017-07-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크로스 캐리어 스케쥴링을 지원하는 tdd 통신시스템에서 물리채널의 송수신 타이밍을 정의하는 방법
KR101710607B1 (ko) * 2010-01-20 2017-0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의 핸드오버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40445B1 (ko) * 2010-04-22 2017-05-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노드로 제어 채널을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699386B2 (en) * 2010-08-18 2014-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Q timing and backhaul subframe configuration for TDD relay in LTE-A
KR101833829B1 (ko) * 2010-12-23 2018-04-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셀 협력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2673903B1 (en) * 2011-03-18 2018-05-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9191180B2 (en) * 2011-03-21 2015-11-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ecuting HARQ in TDD-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147480B (zh) * 2011-04-22 2021-02-0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pusch的同步harq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12148444A1 (en) 2011-04-29 2012-11-01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hannel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161510A2 (ko) * 2011-05-23 2012-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961807B1 (ko) * 2011-05-31 2019-07-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결합을 지원하는 tdd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물리채널의 송수신 타이밍 및 자원 할당을 정의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003664A1 (en) 2011-06-28 2013-0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cheduling of a User Equipment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60513B2 (en) * 2011-07-28 2015-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control data of aggregated carriers
CN102916789B (zh) 2011-08-05 2016-01-1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时分双工无线通信系统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回报方法
US9363820B2 (en) * 2011-08-11 2016-06-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N107707339B (zh) 2011-08-12 2021-11-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定时配置指配的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12170A2 (en) * 2004-06-24 2006-02-0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316961A1 (en) * 2007-06-19 2008-12-25 Pierre Bertrand Signaling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Parameter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2045150A (zh) * 2009-10-23 2011-05-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无线中继系统的传送方法及其中继站
US20110141985A1 (en) * 2009-12-14 2011-06-16 Daniel Larsso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econfiguring Mapping of Carrier Indicator Field to Component Carrie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49018C1 (ru) * 2018-02-28 2021-06-03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ая информация для выбора специальной ячейки (spcell)
US11438951B2 (en) 2018-02-28 2022-09-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ssistance information for SpCell selection
US11910460B2 (en) 2018-02-28 2024-0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ssistance information for SPCell sel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25150A1 (en) 2013-02-21
BR112014003316B1 (pt) 2022-10-18
CN103782639B (zh) 2018-02-02
EP2742756A1 (en) 2014-06-18
CN107707339B (zh) 2021-11-26
BR112014003316A2 (pt) 2017-03-01
AR087500A1 (es) 2014-03-26
KR20140054047A (ko) 2014-05-08
US11070346B2 (en) 2021-07-20
CN107707339A (zh) 2018-02-16
DK2742756T3 (en) 2015-03-09
EP2742757A1 (en) 2014-06-18
US9295055B2 (en) 2016-03-22
US20130136108A1 (en) 2013-05-30
US20210328753A1 (en) 2021-10-21
ES2529998T3 (es) 2015-02-25
JP5938099B2 (ja) 2016-06-22
KR101875253B1 (ko) 2018-07-05
US9084256B2 (en) 2015-07-14
CN103782638B (zh) 2017-12-29
US20160198520A1 (en) 2016-07-07
WO2013025143A1 (en) 2013-02-21
EP2742756B1 (en) 2014-12-10
CN103782639A (zh) 2014-05-07
US20130136109A1 (en) 2013-05-30
ES2534414T3 (es) 2015-04-22
EP2742757B1 (en) 2015-01-14
JP2014522197A (ja) 2014-08-28
AR087499A1 (es)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2638A (zh) 多小区通信网络中的控制时序配置的存储和分配
US1152809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and request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24500B2 (en) Method in which a receiver transmit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90190B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2624507B (zh) 上/下行调度信息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US8953635B2 (en)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02355733B (zh)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KR101814437B1 (ko) 방법 및 장치
US117776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and request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952731A (zh) 用于处理时间缩减的pucch资源分配和harq-ack报告的系统和方法
CN105376035B (zh)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中辅载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885543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和设备
CN104770030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5122932A (zh)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09186A (zh) 在载波聚合的无线数据传输中跨载波调度的灵活的禁用/启用
CN104040921A (zh) 用户设备、用户设备的pdsch a/n发送方法、发送/接收点及其pdsch a/n接收方法
CN103430469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4982000A (zh) 在载波聚合系统中用于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85376A (zh) 方法和装置
CN105634688A (zh)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6114339A (zh) 用于确定无线网络中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