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77452A - 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77452A
CN103777452A CN201410043905.7A CN201410043905A CN103777452A CN 103777452 A CN103777452 A CN 103777452A CN 201410043905 A CN201410043905 A CN 201410043905A CN 103777452 A CN103777452 A CN 103777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irror group
stereoscopic vision
image sensor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39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77452B (zh
Inventor
陈星嘉
李敏哲
林煌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77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7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77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7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39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two 2D image sensors having a relative position equal to or related to the interocular dista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5/0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 G03B35/08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reco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43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three or more 2D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96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9/00Indexing scheme for 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9/20Indexing scheme for editing of 3D models
    • G06T2219/2016Rotation, translation, sca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系揭露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应用于立体取像装置,所述立体取像装置具有第一镜组、第二镜组、第三镜组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其中,所述方法将第一镜组、第二镜组与第三镜组以等腰直角三角形方式排列,且第二镜组置于直角处,第一镜组与第三镜组分别置于底角处;旋转立体取像装置的成像轴线至θ角度;选择第二镜组与其余任一个镜组的组合,获取被摄物的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将立体取像装置的成像轴线角θ的数据、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传输至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由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建立一立体视觉影像。本发明再藉由此方法对于不同应用提供具体的立体取像装置。

Description

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7月1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110210092.2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发明名称为“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结合到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尤其涉及可根据旋转镜组的成像轴线,改变立体影像的宽高比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照相机或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机,通过取像镜组将人物或风景进行拍摄,由于以CCD或CMOS对于被摄物取像后的影像仅为二维平面(2D)影像。三维立体(3D)影像是未来消费电子产品必备条件,目前的取像设备如相机或摄影机等,只能拍摄二维平面(2D)的影像。然而,二维平面(2D)影像欠缺立体感觉,目前有许多方法可将2D影像经过影像重建,而形成三维立体(3D)的立体影像。
一般用户使用照相机,期望通过照相机可以快速的获得人物与风景的立体影像,采用二个镜组以视差法重建立体视觉的精度虽然较差,但比较容易构成,也容易大众商品化。此种以视差法重建立体视觉方法上,如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4/0095643等,揭示使用二个取像镜组分别取得二个影像以重建为立体影像获取的方法或装置,再如美国专利US2004/0027657则使用折射镜形成二个光路以取得二个影像;又美国专利US6,392,688则提出使用三个取像镜组分别取得三个影像,并通过更精密的计算以重建为立体影像;台湾专利公开号TW201027230则揭露使用二个取像镜组,配合具有多个折射区域的折射片以取得多个影像,由此重建为立体影像获取的方法或装置。以上所揭示的技术主要使用二个不同位置取得的二个(或三个)影像,经图像处理后重建出3D立体影像。另台湾专利公开号TW201015203则揭示使用单个取像镜组,在不同时序(time sequence)取得二个影像经影像处理后重建出立体影像的获取方法或装置。
前述的以视差法重建立体视觉的现有技术,受限于取像镜组影像感测元件宽高比(4:3或16:9),只能摄取水平宽幅的影像,所重建完成的立体影像也受限于取像的水平轴线(horizontal axle line)使用,当用户欲拍摄全身人像或高楼时,若将相机由水平轴线的拍摄转为直立的拍摄,则无法构成二个不同视差的影像,无法形成3D影像的重建,因此用户仍会相当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的方法应用于具有第一镜组、第二镜组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的立体取像装置,其中,第一镜组包含第一取像镜片组与第一影像感测元件、第二镜组包含第二取像镜片组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S11:旋转立体取像装置的第一镜组与第二镜组的成像轴线(imagery axleline)I至θ角度,θ为第一镜组与第二镜组的成像轴线角,系第一影像感测元件水平轴线X与成像轴线I的夹角角度,θ角度的符号如图3B所示;
S12:由第一镜组获取被摄物的第一影像,由第二镜组获取被摄物的第二影像;
S13:将第一影像、第二影像与成像轴线角θ的数据,传输至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由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建立立体视觉影像。
而且,步骤S11可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如图2所示:
S111:成像轴线角θ由旋转第一镜组与第二镜组至θ角所构成;如图3B所示,在此图中,通过旋转第一镜组与旋转第二镜组至成像轴线角θ取得的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由此可转变水平取像宽高比的范围,如由横幅转变为直幅。
或步骤S11可进一步包含:
S112:成像轴线角θ由旋转第一影像感测元件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至θ角所构成。
本发明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如图3A所示,所述装置包含第一镜组、第二镜组、旋转机构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所述装置使用前述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步骤S11~S13,以建立立体视觉影像;其中,第一镜组21包含第一取像镜片组211、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第二镜组22包含第二取像镜片组221、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旋转机构25(绘示于图6)包含第一旋转机构2510与第二旋转机构2520;第一旋转机构2510可将第一镜组21的成像轴线I旋转至θ角度(参见图3B),由第一取像镜片组211与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获取被摄物光线形成第一影像;第二旋转机构2520可将第二镜组22的成像轴线I旋转至θ角度(参见图3B),由第二取像镜片组221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获取被摄物光线形成第二影像;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利用第一影像、第二影像与成像轴线角θ的数据,建立立体视觉影像。
再如前述的运用步骤S11~S13及进一步运用步骤S111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其中,第一旋转机构2510由齿条、套筒或步进马达,将第一镜组21旋转至θ角度,第二旋转机构2520由齿条、套筒或步进马达,将第二镜组22旋转至θ角度,如图4与图6所示;在图6中,绘示以旋转机构25带动第一旋转机构2510与第二旋转机构2520;以上仅为方便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并且,如前述运用步骤S11~S13及进一步运用步骤S112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2,如前所述,在图5中,旋转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与旋转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至θ角度;其中,第一旋转机构2510(未图示)将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旋转至θ角度,第二旋转机构2520(未图示)将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旋转至θ角度;根据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旋转至成像轴线角θ取得的第一影像、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旋转至成像轴线角θ取得的第二影像,以转变水平取像宽高比的范围。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如图9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具有第一镜组、第二镜组、第三镜组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的立体取像装置,其中,第一镜组包含第一取像镜片组与第一影像感测元件、第二镜组包含第二取像镜片组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第三镜组包含第三取像镜片组与第三影像感测元件;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S21:将第一镜组、第二镜组与第三镜组以等腰直角三角形方式排列,第二镜组置于直角处,第一镜组与第三镜组分别置于底角处;
S22:旋转立体取像装置至θ角度,θ为立体取像装置成像轴线角,系第一影像感测元件(第二影像感测元件、第三影像感测元件)水平轴线X与成像轴线I的夹角角度,θ角度的符号如图3B所示;
S23:选择第二镜组,与其余任一镜组(第一镜组或第三镜组)的组合,获取被摄物的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
S24:将立体取像装置成像轴线角θ的数据、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传输至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由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建立立体视觉影像。
而且,步骤S23进一步包含:
S231:选取成像轴线I上的二个镜组,以获取被摄物的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
或,步骤S23进一步包含:
S232:选取水平轴线X上的二个镜组,以获取被摄物的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
本发明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2,所述装置包含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第三镜组23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未图示),如图10所示,所述装置利用步骤S21~S24或进一步包含步骤S231或步骤S232的方法,以建立立体视觉影像;其中,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与第三镜组23以等腰直角三角形方式排列,第二镜组22置于直角处,第一镜组21与第三镜组23分别置于底角处;当用户旋转立体取像装置2至θ角度,θ为立体取像装置的成像轴线角;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可将立体取像装置2旋转后的θ角度的数据、选取第二镜组22所形成的第二影像223与成像轴线I上的另一个镜组所形成的影像(第一影像213),建立立体视觉影像。
本发明的又一个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如图11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具有第一取像镜片组、第二取像镜片组、双光路光学元件、影像感测元件、时序产生元件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的立体取像装置,其中,时序产生元件可产生时序信号,时序信号可切换双光路光学元件的光路通道,双光路光学元件可在时序中选择由第一取像镜片组或第二取像镜片组以获取被摄物的影像,在影像感测元件上成像;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S31:旋转立体取像装置的影像感测元件的成像轴线至θ角度,θ为影像感测元件的成像轴线角,系影像感测元件的水平轴线X与成像轴线I的夹角角度,θ角度的符号如图3B所示;
S32:使用双光路光学元件在第一时序时,将第一取像镜片组聚集的被摄物光线导入影像感测元件,形成被摄物的第一影像;在第二时序时,将第二取像镜片组聚集的被摄物光线导入影像感测元件,形成被摄物的第二影像;
S33:将影像感测元件的成像轴线角θ的数据、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传输至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由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建立立体视觉影像。
本发明再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所述装置包含第一取像镜片组211、第二取像镜片组221、双光路光学元件26、影像感测元件212、时序产生元件265、旋转机构25(未图示)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如图12与图13所示;所述装置利用步骤S31~S33的方法,以建立立体视觉影像;其中,旋转机构25用以将影像感测元件212旋转成像轴线至θ角度,θ为影像感测元件212的成像轴线角;其中,双光路光学元件26可在时序产生元件265发出的第一时序时,构成第一取像镜片组211的光路通道,将被摄物1(未图示)的光线经由第一取像镜片组211与双光路光学元件26,送到影像感测元件212上成像,形成第一影像;在时序产生元件265发出第二时序时,双光路光学元件26可构成第二取像镜片组221的光路通道,将被摄物1的光线经由第二取像镜片组221与双光路光学元件26,送到影像感测元件212上成像,形成第二影像;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根据所述立体取像装置旋转后的θ角的数据、第一时序在影像感测元件212形成的第一影像、第二时序在影像感测元件212形成的第二影像,建立立体视觉影像。
承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与装置,其可具有一个或多个下述优点:
(1)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旋转立体取像装置的成像轴线方法,可将横幅的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转变为直幅的3D立体影像,用户可容易的选择拍摄横幅的立体影像、直幅的立体影像或可变幅度的立体影像,将带给用户便利。
(2)为不同应用目的,本发明还提出通过旋转整个镜组、旋转影像感测元件等不同方法,在使用上更具弹性。为此,本发明依据这些不同的方法,提出适用的具体实施的双镜组立体取像装置,由此可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
(3)而且为用户方便,本发明提出利用三个取像镜组的配置,使本发明的旋转立体取像装置的成像轴线方法,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使用,带给用户更多的便利。为此,本发明依据这个方法,可应用在可携式移动电话、相机或手持的电子设备上,通过旋转电子设备,可快速拍摄立体影像,将给予用户更多的便利。
(4)并且,本发明提出利用双光路单一影像传感器的配置,使本发明的旋转立体取像装置的成像轴线方法所构成的装置,可以减少影像传感器的使用,以降低成本,或因增加取像镜片组的后焦距,可以提高拍摄的景深,所重建的立体影像具有更高的三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配合其装置的说明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的成像轴线角的说明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的操作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二实施例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的旋转机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第一、二实施例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的旋转机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第一、二实施例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的旋转机构示意图三;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步的骤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的操作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的操作示意图二;以及
图1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的控制信号的时序示意图。主要符号说明:1为被摄物;2为立体取像装置;21为第一镜组;211为第一取像镜片组;212为第一影像感测元件/影像感测元件;213、214为第一影像;22为第二镜组;221为第二取像镜片组;222为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3、224为第二影像;23为第三镜组;231为第三取像镜片组;232为第三影像感测元件;24为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5为旋转机构;2510为第一旋转机构;2511为第一步进马达;2512为第一套筒;2520为第二旋转机构;2521为第二步进马达;2522为第二套筒;26为双光路光学元件;261为第一反射镜;262为第二反射镜;263为第三反射镜;264为光路开关;265为时序产生元件;S11~S13、S111~S112、S21~S24、S231~S232、S31~S33为步骤;θ为成像轴线角;X为水平轴线;以及I为成像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被摄物的立体信息对于被摄物的定位、定向与观看甚为重要。然而,经由取像镜组与影像感测元件(CCD或CMOS等)成像后的影像为2D影像,遗失一个坐标值。双镜组立体视觉重建原理(principle of stereo vision by binocularimages)使用一个或二个照相机,由一个或二个影像感测元件(CCD或CMOS等)经由不同的视角(位置)取得相同被摄物不同的影像,再配合影像处理技巧,重建出立体影像。本发明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即是运用双镜组立体视觉重建原理,转变一个或二个影像感测元件的成像轴线,取得弹性或多变化的成像轴线的二个影像,以供影像处理后重建为3D影像。
参照图1图及图3A,立体取像装置2包含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及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其中,第一镜组21包含第一取像镜片组211与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被摄物1的光线经由第一取像镜片组211聚焦及成像于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形成第一影像213,选定第一影像213某一个特征作为比对之用,在相机的运用上常选人脸为特征,其特征坐标为(x1,y1)。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的宽高比为L/D,对于不同的商品化影像感测元件,通常为L/D=4/3或L/D=16/9。由于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的宽高比在X方向较长,在Y方向较短,因此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取得的第一影像213横幅也大于直幅(如4:3或16:9),常用于被摄物1的半身影像。
同样,第二镜组22包含第二取像镜片组221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被摄物1的光线经由第二取像镜片组221聚焦及成像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形成第二影像223。选择第二影像223的相同特征(如人脸),其特征坐标为(x2,y2)。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的宽高比为L/D,对于不同的商品化影像感测元件,通常为L/D=4/3或L/D=16/9。由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的宽高比在X方向较长,在Y方向较短,因此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取得的第二影像223横幅也大于直幅(如4:3或16:9),常用于被摄物1的半身影像。
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可对被摄物1的两个影像213、223以影像上的深度重建为立体影像。由于实际的景物上,每个不同距离的花、人物、树、山、天空等都有不同的景深,或在视角上可拍摄的高度,对用户而言,是否可以方便的拍摄两个影像、是否可以解决影像格式宽高比的限制,则显得相对的重要。
参见图1,图1的(a)表示当用户将第一镜组21与第二镜组22以水平方向(水平轴线X的方向)进行拍摄取得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可构成横幅立体影像。当欲拍摄较高的影像(如人像的全身或高楼时)时,若将相机双镜组旋转为直立时(如图1的(b)),第一镜组21与第二镜组22以上下方向叠放,(水平轴线X变为垂直),如此无法运用双镜组立体视觉重建原理,不能由第一镜组21与第二镜组22经由不同的视角(位置)取得被摄物1不同的影像(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而供图像处理后重建为3D影像。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可不必改变第一镜组21与第二镜组22的拍摄水平轴线,而转变第一镜组21与第二镜组22成像轴线I。如图3A进行拍摄,可将被摄物1的成像高度加大(如全身人像或高楼的影像),并可利用双镜组立体视觉重建原理,由第一镜组21与第二镜组22经由不同的视角(位置)取得相同被摄物1不同的影像,而供影像处理后重建为成像高度加大的3D影像。
在图3A中,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水平轴线(horizontal axle line)为X,成像轴线(imagery axle line)为I,当尚未旋转第一镜组21时,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水平轴线X与成像轴线I为重合,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水平轴线X与成像轴线I为重合。被摄物1经由第一镜片组211与第二镜片组221在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分别形成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被摄物1的特征点在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上的坐标分别为(x1,y1)与(x2,y2),可利用运用双镜组立体视觉重建原理,由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经由不同的视角(位置)取得相同被摄物1不同的影像(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利用被摄物1的特征点的坐标(x1,y1)与(x2,y2),而供影像处理后重建为3D影像。
当旋转第一镜组21时,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水平轴线X与成像轴线I产生成像轴线角θ;当旋转第二镜组22时,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3水平轴线X与成像轴线I产生第二镜组成像轴线角θ。被摄物1经由第一镜片组211与第二镜片组221在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21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分别形成第一影像214与第二影像224,被摄物1的特征点在第一影像214与第二影像224上的坐标分别为(x1’,y1’)与(x2’,y2’),则可利用运用双镜组立体视觉重建原理,由第一影像214与第二影像224利用被摄物1的特征点的坐标(x1’,y1’)与(x2’,y2’)、成像轴线角θ的数据、第一影像214与第二影像224的数据由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重构形成立体影像。
为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利用以下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见图2,本发明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应用于具有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的立体取像装置。其中,第一镜组21包含第一取像镜片组211与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第二镜组22包含第二取像镜片组221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S11:旋转立体取像装置的成像轴线I至θ角度,θ为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1的水平轴线X与成像轴线I的夹角角度,即为成像轴线角θ;
S12:由第一镜组21获取被摄物1的第一影像213、由第二镜组22获取被摄物1的第二影像223;
S13:将第一影像213、第二影像223与成像轴线角θ的数据,传输至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由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建立立体视觉影像。
而且,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2,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含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旋转机构25(未绘示)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所述装置使用前述的步骤S11~S13,以建立立体视觉影像。
本实施例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2,如图3A所示,其中第一镜组21包含第一取像镜片组211与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旋转机构25可将成像轴线I旋转至θ角度,由第一取像镜片组211与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获取被摄物光线形成第一影像213。第二镜组22包含第二取像镜片组221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由第二取像镜片组221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获取被摄物光线形成第二影像223;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则根据第一影像213与成像轴线角θ、第二影像223,建立立体视觉影像。
而且,步骤S11可进一步包含:
S111:旋转第一镜组21与旋转第二镜组22至成像轴线角为θ。成像轴线角θ由旋转机构25旋转第一镜组21至θ角所构成。如图4,根据第一镜组21旋转至成像轴线角θ取得的第一影像213,转变水平取像宽高比,由D/L=3/4或D/L=9/16改变为D/L=4/3或D/L=16/9(当θ=±90°时);根据第二镜组22旋转至成像轴线角θ取得的第二影像223,转变水平取像宽高比,由D/L=3/4或D/L=9/16改变为D/L=4/3或D/L=16/9(当θ=±90°时)。
将步骤S11~S13及步骤S111的方法应用于本实施例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2,如图4与图6所示,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2包含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旋转机构25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旋转机构25进一步包含第一旋转机构2510与第二旋转机构2520,第一旋转机构2510用以旋转第一镜组21成像轴线角至用户需求的角度(成像轴线角θ),第二旋转机构2520用以旋转第二镜组22成像轴线角至用户需求的角度(成像轴线角θ);优选地,第一镜组21与第二镜组22可为同步联动,旋转的角度相同;第一旋转机构2510与第二旋转机构2520,可使用旋转机构25带动齿条,由齿条带动第一镜组21的第一旋转机构2510(第二镜组22的第二旋转机构2520)进行旋转;对于不同应用上,旋转机构25可使用步进马达或其他运动机构,不为所限,或者带动齿条的实施方式还有许多不同的机构设计,并不以此为限。
对于不同的旋转机构25的应用,如图7所示,其中,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可由第一步进马达2511(第二步进马达2521)直接带动旋转;在图中绘示第一步进马达2511在马达旋转轴上设有齿轮,由第一步进马达2511齿轮带动第一镜组21上的相对齿条以进行旋转,第二步进马达2521在马达旋转轴上设有齿轮,由第二步进马达2521齿轮带动第二镜组22上的相对齿条以进行旋转;对于不同应用上,使用步进马达的实施方式还有许多不同的机构设计,并不以此为限。
对于不使用自动机构进行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的旋转的方式,如图8所示,将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分别与第一套筒2512(第二套筒2522)连接,由此以手动拨动第一套筒2512(第二套筒2522)带动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进行旋转;对于不同应用上,使用手动拨动的实施方式还有许多不同的机构设计,并不以此为限。
另外,为使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计算方便,第一旋转机构2510与第二旋转机构2520可使用联动的方式,以使第一镜组21与第二镜组22旋转的角度相同。
上述机构仅为举例,其他能实现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进行旋转的机构,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中。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2,本发明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应用于具有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的立体取像装置,其中,第一镜组21包含第一取像镜片组211与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第二镜组22包含第二取像镜片组221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S112:旋转立体取像装置的成像轴线I至θ角度,θ为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1水平轴线X与成像轴线I的夹角角度,即为成像轴线角θ;成像轴线角θ由旋转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与旋转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至θ角所构成;如图5所示,在图中,旋转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至θ角与旋转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至θ角;根据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旋转至成像轴线角θ取得的第一影像213(未图示)、根据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旋转至成像轴线角θ取得的第二影像223(未图示),如D/L=4/3或D/L=16/9与D/L=4/3或D/L=16/9。
S12:由第一镜组21获取被摄物1的第一影像213、由第二镜组22获取被摄物1的第二影像223;
S13:将第一影像213、第二影像223与成像轴线角θ的数据,传输至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由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建立立体视觉影像。
将步骤S11~S13及步骤S112的方法应用于本实施例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2,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2包含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旋转机构25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旋转机构25进一步包含第一旋转机构2510与第二旋转机构2520;其中,第一旋转机构2510可由齿条、步进马达、以套筒用手动拨动等不局限的方式,将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旋转至θ角度。第二旋转机构2520可由齿条、步进马达、以套筒用手动拨动等不局限的方式,将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旋转至θ角度,旋转机构25可类如第图6~8所例示。另第一旋转机构2510与第二旋转机构2520可使用联动的方式,以使第一镜组21与第二镜组22旋转的角度相同。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9,本发明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应用于具有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第三镜组23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的立体取像装置2。其中,第一镜组21包含第一取像镜片组211与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第二镜组22包含第二取像镜片组221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第三镜组23包含第三取像镜片组231与第三影像感测元件232;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S21:将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与第三镜组23以等腰直角三角形方式排列,所述第二镜组22置于直角处,第一镜组21与第三镜组23分别置于底角处,如图10所示;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与第三镜组23为使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计算方便,可使用相同的后焦距f,且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与第三影像感测元件232可将其宽高比设置为相同的方向,以便利于取像;
S22:旋转立体取像装置2至θ角度,θ为立体取像装置2成像轴线角,系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第三影像感测元件232)水平轴线X与成像轴线I的夹角角度,θ角度的符号如图3B所示;
S23:选择第二镜组22,与第一镜组21或第三镜组23配置,获取被摄物1的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选择的方式如步骤S231或步骤S232:
S231:选取成像轴线I上的两个镜组,以获取被摄物的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
S232:选取水平轴线X上的两个镜组,以获取被摄物的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
S24:将立体取像装置2成像轴线角θ的数据、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传输至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由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建立立体视觉影像。
而且,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2,如图10所示,所述装置包含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第三镜组23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未图示),并使用前述的步骤S21~S24,以建立立体视觉影像。在图中,本实施例的装置以设置于移动电话的立体相机为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第一镜组21、第二镜组22、第三镜组23设置于双镜组立体取像装置2(如移动电话)的背面,其成像轴线I为水平方向,此时移动电话为直立,以便于用户用手握住;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第三影像感测元件232的宽高比为D/L=3/4,并将L边为成像轴线I的方向,此时拍摄的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为横幅,例如常用于半身人像的取像;在本实施例使用D/L=3/4,还可使用D/L=9/16的影像感测元件或其他各种的影像感测元件,并不以此为限。
当用户使用直立的移动电话进行立体影像拍摄时,如图10的(a),第一镜组21与第二镜组22设为工作、进行取像,第三镜组23设为不工作、不进行取像(或取像后的影像不为重建立体影像使用);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12、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的水平轴线X与第一影像213、第二影像223的成像轴线I为重合;经此由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未图示)形成的立体影像也为横幅的被摄物1的横幅立体影像。此时使用步骤S232的方法:即S232,选取水平轴线X上的两个镜组,以获取被摄物的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
当用户欲拍摄物的全身影像(或拍摄高楼全景时),如图10的(b),用户可将双镜组立体取像装置2(移动电话)旋转,此时成像轴线I旋转至θ角度,此时使用步骤S231的方法:即S231,选取成像轴线I上的两个镜组,以获取被摄物的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当用户使用横向的移动电话进行立体影像拍摄时,如图10的(b),第三镜组23与第二镜组22设为工作、进行取像,第一镜组21设为不工作、不进行取像(或取像后的影像不为重建立体影像使用);第三影像感测元件232、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22的水平轴线X与第一影像213、第二影像223的成像轴线I为垂直(或θ角度);经此由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未图示)形成的立体影像成为直幅的被摄物1的立体影像。
本发明的本实施例还有一个优异的特点,由于可在移动电话内设置惯性量测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因此可由IMU立即获得移动电话的姿势;当用户旋转移动电话以转变成像轴线时,可经由移动电话的姿势换算成为成像轴线θ角度,经运算成像轴线θ角度的数据、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即可由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进行3D立体影像重建。由此,用户不必再准确的调整手持的角度,即可随拍即得3D立体影像。
<第四实施例>
参照图11,本发明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的第四实施例,应用于具有第一取像镜片组211、第二取像镜片组221、双光路光学元件26、时序产生元件265、影像感测元件212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的立体取像装置2;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S31:旋转立体取像装置2的影像感测元件212的成像轴线I至θ角度,θ为影像感测元件212成像轴线角,系影像感测元件212水平轴线X与成像轴线I的夹角角度,θ角度的符号如图3B所示;
S32:使用双光路光学元件26在时序产生元件265产生的第一时序时,第一取像镜片组211聚集被摄物1的光线,经由双光路光学元件26的控制,而导入影像感测元件212,形成被摄物1的第一影像213;在时序产生元件265产生的第二时序时,第二取像镜片组221聚集的被摄物1的光线,经由双光路光学元件26的控制,而导入影像感测元件212,形成被摄物1的第二影像223;当第一时序与第二时序交错时,可产生一连串的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交错的影像数据;
S33:将影像感测元件212成像轴线角θ的数据、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传输至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以建立立体视觉影像。
而且,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2,如图12、图13,双光路光学元件26包含第一反射镜261、第二反射镜262、第三反射镜263、光路开关264及时序产生元件265;第一反射镜261、第二反射镜262设置于第一取像镜片组211的像侧,用以将第一取像镜片组211聚集的光线产生折射而改变光路的方向;第三反射镜263设置于第二取像镜片组221的像侧,用以将第二取像镜片组221聚集的光线产生折射而改变光路的方向;其中,光路开关264可为液晶元件,由两片电极夹层填充液晶分子所构成,当赋予两片电极不同电压时,可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的方向,即可控制入射光路开关264的光线选择通过或全反射;光路开关264也可使用微机电反射镜、旋转多面镜或光栅式元件等光学元件所构成,并不为此所限。时序产生元件265可发出时序信号,传送给光路开关264,据此控制光路开关264的开或关,如在第一时序时打开光路开关264,在第二时序时关闭光路开关264;而且,时序产生元件265可发出脉冲信号,使影像感测元件212将获取的被摄物1光线的影像传输至外界。
在由第一取像镜片组211、第一反射镜261、第二反射镜262与经过光路开关264在影像感测元件212成像的光路,与由第二取像镜片组221、第三反射镜263与经过光路开关264在影像感测元件212成像的光路,两个光路为使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计算方便,可调配各反射镜形成的光程,使第一取像镜片组211与第二取像镜片组221具有相同的后焦距f;或者使用不同的第一取像镜片组211与第二取像镜片组221后焦距,而调配各反射镜形成相同的聚焦光程。
如图12所示,双光路光学元件26在时序产生元件265产生第一时序时,打开光路开关264,第一取像镜片组211聚集的被摄物1光线经由第一反射镜261、第二反射镜262及穿过光路开关264导入影像感测元件212,形成被摄物1的第一影像213。如第13图,双光路光学元件26在时序产生元件265产生第二时序时,关闭光路开关264,第二取像镜片组221聚集的被摄物1光线经由第三反射镜263及由光路开关264反射而导入影像感测元件212,形成被摄物1的第二影像223。当第一时序与第二时序交错时,可产生一连串的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交错的影像数据;控制信号时序图如图14所示,光路开关264控制致能(264开启)时,在影像感测元件212可形成第一影像213的影像数据。光路开关264控制致能(264关闭)时,在影像感测元件212可形成第二影像223的影像数据。时序产生元件265产生的数据输出脉冲信号,使当影像感测元件212收到脉冲信号时,将影像数据传送至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由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将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形成立体影像。
当用户欲拍摄物的全身影像(或拍摄高楼全景时),用户可旋转立体取像装置2的影像感测元件212的成像轴线I至θ角度。双光路光学元件26可在第一时序与第二时序,分别产生D/L比值较小(L值较大)的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经由影像感测元件212成像轴线角θ、第一影像213与第二影像223,传输至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由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24建立立体视觉影像,形成直幅的被摄物1的立体影像。
以上所述仅是举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Claims (4)

1.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立体取像装置,所述立体取像装置具有第一镜组、第二镜组、第三镜组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S21:将所述第一镜组、所述第二镜组与所述第三镜组以等腰直角三角形方式排列,所述第二镜组置于直角处,所述第一镜组与所述第三镜组分别置于底角处;
S22:旋转所述立体取像装置的成像轴线至θ角度;
S23:选择所述第二镜组与其余任一个镜组的组合,获取被摄物的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
S24:将所述立体取像装置的成像轴线角θ的数据、所述第一影像与所述第二影像,传输至所述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由所述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建立一立体视觉影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3进一步包含:
S231:选取所述第二镜组与位于所述成像轴线I上的镜组,以获取所述被摄物的所述第一影像与所述第二影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3进一步包含:
S232:选取所述第二镜组与位于水平轴线X上的所述镜组,以获取所述被摄物的所述第一影像与所述第二影像。
4.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镜组、第二镜组、第三镜组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以建立立体视觉影像;其中,所述第一镜组包含第一取像镜片组与第一影像感测元件、所述第二镜组包含第二取像镜片组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所述第三镜组包含第三取像镜片组与第三影像感测元件;所述第一镜组、所述第二镜组与所述第三镜组以等腰直角三角形方式排列,所述第二镜组置于直角处,所述第一镜组与所述第三镜组分别置于底角处;所述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将成像轴线角θ的数据、选择所述第一镜组或所述第三镜组两者之一所形成的第一影像与所述第二镜组所形成的第二影像,建立所述立体视觉影像。
CN201410043905.7A 2011-02-23 2011-07-15 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7774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6099 2011-02-23
TW100106099A TWI405030B (zh) 2011-02-23 2011-02-23 轉變成像軸線立體取像方法及裝置
CN2011102100922A CN102651820A (zh) 2011-02-23 2011-07-15 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00922A Division CN102651820A (zh) 2011-02-23 2011-07-15 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7452A true CN103777452A (zh) 2014-05-07
CN103777452B CN103777452B (zh) 2017-05-17

Family

ID=4549054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5986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27481U (zh) 2011-02-23 2011-07-15 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
CN2011102100922A Pending CN102651820A (zh) 2011-02-23 2011-07-15 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
CN201410043905.7A Active CN103777452B (zh) 2011-02-23 2011-07-15 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5986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27481U (zh) 2011-02-23 2011-07-15 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
CN2011102100922A Pending CN102651820A (zh) 2011-02-23 2011-07-15 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06901B2 (zh)
CN (3) CN202127481U (zh)
TW (1) TWI4050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5030B (zh) * 2011-02-23 2013-08-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轉變成像軸線立體取像方法及裝置
US20130258129A1 (en) * 2012-03-28 2013-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orientation in devices with multiple imaging sensors
EP2880494B1 (en) 2012-10-05 2023-03-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images
CN103856704B (zh) * 2012-11-29 2018-08-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3d拍摄的方法和装置
JP2014230179A (ja) * 2013-05-24 2014-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CN105659138B (zh) * 2013-10-22 2018-08-10 株式会社尼康美景 光学设备、望远镜和双筒望远镜
CN108696694B (zh) * 2017-03-31 2023-04-07 钰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有关深度信息/全景图像的图像装置及其相关图像系统
CN107295235B (zh) * 2017-08-10 2023-08-15 深圳眼千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摄像头模组自动核准装置及其自动核准方法
CN113141497A (zh) * 2020-01-20 2021-07-20 北京芯海视界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3d拍摄装置、3d拍摄方法及3d显示终端
CN115297249B (zh) * 2022-09-28 2023-01-06 深圳慧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目摄像头及双目避障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9781A (en) * 1996-10-21 1998-03-17 Warren; Barry L. Folding stereoscopic camera
CN1567083A (zh) * 2003-06-23 2005-01-19 宋柏君 立体数码相机及成像显示方法
JP2006033476A (ja) * 2004-07-16 2006-02-02 Sharp Corp 撮影装置、表示装置及び撮影表示装置
US20080131107A1 (en) * 2006-12-01 2008-06-05 Fujifilm Corporatio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20080239135A1 (en) * 2007-03-29 2008-10-02 Fujifilm Corporation Multi-eye image pickup device
US20080278571A1 (en) * 2007-05-10 2008-11-13 Mora Assad F Stereoscopic three 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JP2009171064A (ja) * 2008-01-11 2009-07-30 Sharp Corp 撮影装置、携帯電話機
JP2009177565A (ja) * 2008-01-25 2009-08-06 Fujifilm Corp 複眼カメラ及び撮影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73490A (en) * 1948-08-26 1954-03-30 Poivilliers Georges Jean Device for restitution of images
US5949477A (en) * 1995-04-06 1999-09-07 Hoglin; Irving M. Three dimensional stereoscopic television system
JP2000341718A (ja) * 1999-03-19 2000-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ビデオスコープとその表示装置
EP1085769B1 (en) * 1999-09-15 2012-02-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tereoscopic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6392688B1 (en) 1999-10-04 2002-05-21 Point Grey Research Inc. High accuracy stereo vision camera system
US20030103651A1 (en) * 2001-12-03 2003-06-05 Kurt Novak Photogrammetric apparatus
KR20030049642A (ko) * 2001-12-17 2003-06-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스테레오스카픽 실사 동영상 정보와 컴퓨터 그래픽 영상합성을 위한 카메라 정보 부호화/복호화 방법
DE10235553A1 (de) 2002-08-03 2004-02-19 Steiner-Optik Gmbh Fernglas
JP2004109488A (ja) * 2002-09-18 2004-04-08 Olympus Corp 実体顕微鏡
JP2004166055A (ja) 2002-11-14 2004-06-10 Pentax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機能付き双眼鏡
IL155525A0 (en) * 2003-04-21 2009-02-11 Yaron May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3d photography and/or analysis of 3d images and/or display of 3d images
JP2005037517A (ja) * 2003-07-17 2005-02-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立体カメラ
FR2876805B1 (fr) * 2004-10-18 2007-01-05 Artistic Images Sarl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visualisation autostereoscopique a base de lenticulaire, et procede de synthese d'images autostereoscopiques associe
TWI258716B (en) * 2004-11-16 2006-07-21 Ind Tech Res Inst Image capturing platform of measuring for 3-D material, and correcting compensation method
JP2007011145A (ja) * 2005-07-01 2007-01-18 Fujifilm Holdings Corp ステレオ撮影用カメラ保持装置
US7597489B2 (en) * 2005-09-12 2009-10-0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ointing capability for a fixed camera
JP4448844B2 (ja) * 2006-11-22 2010-04-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複眼撮像装置
JP5216640B2 (ja) * 2009-03-11 2013-06-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
US7933512B2 (en) * 2009-03-24 2011-04-26 Patrick Campbell Stereo camera with controllable pivot point
US8508529B2 (en) * 2009-08-13 2013-08-13 Techn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of generating a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based on a plurality of images
US8764196B2 (en) * 2009-09-18 2014-07-01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cal alignments for three-dimensional (3D) projection
US8593512B2 (en) * 2010-02-05 2013-11-26 Creative Technology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scanning an object on a working surface
JP5392415B2 (ja) * 2010-09-22 2014-01-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テレオ画像生成装置、ステレオ画像生成方法及びステレオ画像生成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I405030B (zh) * 2011-02-23 2013-08-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轉變成像軸線立體取像方法及裝置
US20130258129A1 (en) * 2012-03-28 2013-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orientation in devices with multiple imaging sensor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9781A (en) * 1996-10-21 1998-03-17 Warren; Barry L. Folding stereoscopic camera
CN1567083A (zh) * 2003-06-23 2005-01-19 宋柏君 立体数码相机及成像显示方法
JP2006033476A (ja) * 2004-07-16 2006-02-02 Sharp Corp 撮影装置、表示装置及び撮影表示装置
US20080131107A1 (en) * 2006-12-01 2008-06-05 Fujifilm Corporatio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20080239135A1 (en) * 2007-03-29 2008-10-02 Fujifilm Corporation Multi-eye image pickup device
US20080278571A1 (en) * 2007-05-10 2008-11-13 Mora Assad F Stereoscopic three 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JP2009171064A (ja) * 2008-01-11 2009-07-30 Sharp Corp 撮影装置、携帯電話機
JP2009177565A (ja) * 2008-01-25 2009-08-06 Fujifilm Corp 複眼カメラ及び撮影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12584A1 (en) 2012-08-23
TW201243483A (en) 2012-11-01
CN202127481U (zh) 2012-01-25
TWI405030B (zh) 2013-08-11
CN102651820A (zh) 2012-08-29
US9106901B2 (en) 2015-08-11
CN103777452B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27481U (zh) 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装置
CN101636747B (zh) 二维/三维数字信息获取和显示设备
CN1934874B (zh) 用于个人电子装置的三维获取和显像系统
US2012020068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3D image of the display device
KR20100120613A (ko) 입체이미지 디스플레이 및 터치 제어 기능을 갖춘 디지털 이미지 캡쳐장치
CN102665087A (zh) 3d立体摄像设备的拍摄参数自动调整系统
CN206563985U (zh) 三维成像系统
CN103365064A (zh) 立体影视拍摄装置
CN106357966A (zh) 全景图像拍摄装置及全景图像获取方法
CN108616733B (zh) 一种全景视频图像的拼接方法及全景相机
WO2014000370A1 (zh) 景深保持装置、3d显示系统及显示方法
WO2010087794A1 (en) Single camera for stereoscopic 3-d image capture
CN103250098A (zh) 三维图像拍摄方法
CN103634588A (zh) 一种影像构成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205825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US11778297B1 (en) Portable stereoscopic image capturing camera and system
EP292619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pturing a 3d image using single camera
CN201114214Y (zh) 具有立体拍照功能的手机
WO2023231674A9 (zh) 液晶光栅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其显示方法
TW201244457A (en) 3D video camera and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TWI572899B (zh) 擴充實境成像方法及其裝置
CN203838471U (zh) 一种具有自动汇聚功能的多视点立体摄影仪
TW201413368A (zh) 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及其方法、程式產品、紀錄媒體與取像對位方法
KR101121264B1 (ko) 입체 영상 카메라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204836427U (zh) 一种往复移动位图式体积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