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3368A - 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及其方法、程式產品、紀錄媒體與取像對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及其方法、程式產品、紀錄媒體與取像對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3368A
TW201413368A TW101135540A TW101135540A TW201413368A TW 201413368 A TW201413368 A TW 201413368A TW 101135540 A TW101135540 A TW 101135540A TW 101135540 A TW101135540 A TW 101135540A TW 201413368 A TW201413368 A TW 2014133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apturing
angle
image
distance value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5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Ching Chiang
Tai-Hsuan Chiang
Original Assignee
Qi Tai Life Id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 Tai Life Id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 Tai Life Idea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35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413368A/zh
Publication of TW201413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3368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及其方法、程式產品、紀錄媒體與取像對位方法,包含:二並列設置之影像擷取單元、一調整機構、一輸入介面及一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係綜合目標物之距離數據及兩眼間距值數據,計算出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所需之間距、夾角,接著由控制單元透過驅動源驅動調整機構,調整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之間距及夾角,讓聚焦平面位於目標物上,而得以拍攝清晰的立體影像,避免造成拍攝之立體影像有模糊的情況,並能順應不同觀賞者之兩眼間距進行調整,以拍攝符合個人化之立體影像。

Description

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及其方法、程式產品、紀錄媒體與取像對位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及其方法、程式產品、紀錄媒體與取像對位方法,尤指兩影像擷取單元之間距及角度調整,係由控制單元依據物距及兩眼間距進行運算處理,並據此控制調整機構自動進行調整。
  按,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攝影、取像技術不再如過去僅能提供景物之二維平面影像,已能提供更具真實感之三維立體影像,習知之三維立體取像裝置,係透過調整二攝影機之間距及角度,藉此讓影像攝影系統能隨目標物之物距不同適時進行調整,惟該調整需透過手動調整,在操作程序上較為繁瑣、不便,該對於拍攝立體影像經驗較為不足的一般民眾而言,難以拍攝具完美立體效果的立體照片。
  為此,遂有業者研發出如中華民國公告號I288561 之「立體取像數位相機模組」,包括有:二取像裝置、一安裝板、一影像合成器、一自動對焦裝置及一驅動裝置,其中,該安裝板係包括一中間部及兩端部,前述之兩端部可相對於其中間部偏轉,再將前述之二取像裝置分別固定於安裝板之兩端部上,該影像合成器係將取像裝置拾取之二維影像合成為一立體影像,該自動對焦裝置係位於安裝板之中間部上,而該驅動裝置係分別固接於安裝板之兩端部與所述取像裝置相對應,並根據自動對焦裝置反饋訊號,調整安裝板兩端部相對於中間部之偏移位置,進而達到自動調整取像裝置位置之目的。
  然而,雖然此案針對取像裝置之擺置角度進行調整,能達到改變數位相機聚焦距離之目的,但是此調整方式將減少拍攝的立體影像所能納入之背景影像,而將降低立體影像之層次感(層次感在此為各距離景物之光角差),進而降低立體影像所呈現之立體效果,另一方面,該取像裝置之調整,並未考量不同觀賞者之兩眼間距差,對具有不同兩眼間距值的使用者而言,在觀賞立體影像時,便容易產生不適感。
  因此,又有業者研發出如M416116之 「可自動調整立體影像像差的雙像機鏡頭組」,其包含:二攝影鏡頭、一視差決定機構及一雙鏡頭相對位置調整機構,其中,該雙鏡頭相對位置調整機構係接收來自該視差決定機構的視差值,並據以調整該兩攝影鏡頭之間的距離或角度,惟此案亦仍未考量不同觀賞者之兩眼間距差,因此取得之立體影像並不適合具有不同兩眼間距差之觀賞者。
  爰此,為了讓立體取像裝置能依據物距及觀賞者之兩眼間距值,自動調整至最佳的焦距,而不必仰賴人力調整,以增進拍攝立體影像之方便性及精確性,本發明提出一種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用以拍攝一目標物之複數二維影像,包含:
  二並列設置之影像擷取單元,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係沿該設置方向定義一延伸線,該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之間設有一間距(D),該影像擷取單元並定義一垂直該延伸線之垂線,又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與該延伸線(L)之間各別形成有一第一夾角(θ1)及一第二夾角(θ2),而形成有一聚焦平面;
  一調整機構,係至少連結一前述之影像擷取單元,該調整機構包含一角度調整機構、一間距調整機構及二驅動源,前述之二驅動源係各自連結該角度調整機構及該間距調整機構,用以驅動間距調整機構及該角度調整機構作動,以調整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之間距(D)及調整前述之第一夾角(θ1)及/或第二夾角(θ2),而得以調整前述聚焦平面之位置;
  一輸入介面,該輸入介面係供設定一兩眼間距值(Y);
  一控制單元,係電性連接該輸入介面及該調整機構之驅動源,並連結一物距計算單元及一儲存單元,該物距計算單元係用以計算立體取像裝置與目標物之距離,而得出一物距值(S),該儲存單元係存有前述物距計算單元分析之物距值(S)及前述輸入介面之兩眼間距值(Y),該控制單元將綜合物距值(S)數據及兩眼間距值(Y)數據,計算出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所需之間距(D)、第一夾角(θ1)及/或第二夾角(θ2),其計算公式包含:
  間距(D)=物距值(S)÷(N÷Y);
  第一夾角(θ1)及第二夾角(θ2)之和=2×{tan-1(Y÷2N)},前述N=325±75、Y為兩眼間距值;
  接著由該控制單元透過驅動源驅動該調整機構,以調整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之間距(D)及第一夾角(θ1)或第二夾角(θ2),讓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之聚焦平面對位於目標物上。
  進一步,該第一夾角(θ1)與該第二夾角(θ2)之和係介於0.7°~2°之間。
  進一步,該第一夾角(θ1)與該第二夾角(θ2)之和係為1.144°。
  進一步,進一步提供一連結該控制單元之顯示介面,該顯示介面係平均劃分二分鏡畫面,並各別顯示前述影像擷取單元之影像資料。
  進一步,前述二分鏡畫面係設有一取像範圍參考線,係標出日後裁剪編輯時所需畫面的有效範圍,以確保拍攝之目標物能落入有效範圍內。
  進一步,前述二分鏡畫面係至少各設有一對位輔助線,用以協助判別二分鏡畫面內之影像位置是否對等。
  進一步,前述分鏡畫面係至少設有一視野差參考線,以反映所述分鏡畫面之視野差。
  並提供一種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方法,應用於一立體取像裝置,用以控制該立體取像裝置之二影像擷取單元之間距與旋轉角度,以對目標物進行對焦,包含:
  係先輸入一兩眼間距值(Y),並由該取像裝置以一物距測量手段,獲得一目標物與取像裝置之物距值(S);
  由該取像裝置依據該物距值(S)及該兩眼間距值(Y)進行一運算處理,以獲得一控制訊號;
  再以一調整手段依據該控制訊號,來令前述之影像擷取單元之調整至預定的位置及角度。
  並提供一種程式產品,可使一電子裝置所述之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方法,該電子裝置係包含有可控制間距及旋轉角度之二影像擷取單元。
  並提供一種記錄媒體,儲存一程式,並可供一電子裝置讀取,該程式可使該電子裝置執行所述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方法,該電子裝置係包含有可控制間距及旋轉角度之二影像擷取單元。
  進一步提供一種取像對位方法,應用於一立體取像裝置,該立體取像裝置包含二影像擷取單元,以及顯示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擷取之影像的一顯示介面;
  該立體取像對位方法,包括有一將上述顯示介面分割成二個分鏡畫面之一中間分隔線,前述二個分鏡畫面分別顯示所述二個影像擷取單元之影像,與一調整前述二個分鏡畫面所顯示之影像的對位輔助線。
  進一步,前述之對位輔助線係呈格狀。
  進一步,前述二分鏡畫面上進一步各呈現一取像範圍參考線,係標出日後裁剪編輯時所需畫面的有效範圍,以確保拍攝之目標物能落入有效範圍內。
  進一步,前述二分鏡畫面上進一步各呈現至少一視野差參考線,以反映所述分鏡畫面之視野差。
  本發明之優點:
  1.本案綜合該兩眼間距值及目標物距離之數據,進行運算處理,計算出二影像擷取單元所需之間距及角度,再透過驅動源驅動該調整機構,以調整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之間距及第一夾角或第二夾角,讓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之聚焦平面位於目標物上,而得以拍攝清晰的立體影像,避免造成拍攝之立體影像有模糊的情況。
  2.本案影像擷取單元之對焦,係能順應不同觀賞者之兩眼間距進行調整,以拍攝符合個人化之立體影像。
  3.由於本案二影像擷取單元之間距及角度調整,係由控制單元依據運算處理控制調整機構自動進行調整,而不必仰賴人力調整,俾增進使用之方便性及精確性。
  4.由於本案於取像過程中,在顯示介面上呈現對位輔助線,藉此讓兩影像擷取單元所擷取目標物之影像位置能保持對等,以增進二分鏡畫面合成立體影像畫面之立體感。
  5.由於本案之分鏡畫面上呈現有取像範圍參考線,以確保拍攝之目標物能落入日後裁剪編輯時所需畫面的有效範圍內,而適合我們所熟悉的觀看比例,如4:3、5:3,16:9等影像比例格式。
  綜合上述技術特徵,本發明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可於下述實施例清楚呈現。
  本發明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三圖所示,用以拍攝一目標物(A)之複數二維影像(相片、影片),本實施例係以拍攝靜態物作為說明,但不以此為限,亦可應用於拍攝動態物,該立體取像裝置包含:
  二並列設置之影像擷取單元(1),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1)係沿該設置方向定義一延伸線(L),該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1)之間設有一間距(D),該影像擷取單元(1)係定義一垂直該延伸線(L)之垂線(X),又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1)與該延伸線(L)之間各別形成有一第一夾角(θ1)及一第二夾角(θ2),該第一或第二夾角(θ1)(θ2)之夾角角度可為0°(請參閱第四圖),只要該第一夾角(θ1)與該第二夾角(θ2)之和係介於0.7°~2°之間即可,最佳角度為1.144°,而形成有一聚焦平面(P)。
  一調整機構(3),係至少連結一前述之影像擷取單元(1),該調整機構(3)包含一角度調整機構(31)、一間距調整機構(32)及二驅動源(33),前述之二驅動源(33)係各自連結該角度調整機構(31)及該間距調整機構(32),用以驅動間距調整機構(32)及該角度調整機構(31)作動,以調整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1)之間距(D)及調整前述之第一夾角(θ1)或第二夾角(θ2),而得以調整前述聚焦平面(P)之位置。
  一輸入介面(4),該輸入介面(4)係供設定一兩眼間距值(Y),該兩眼間距值(Y)為立體影像觀賞者兩眼瞳孔間之距離(請參閱第五圖)。
  一控制單元(5),係電性連接該輸入介面(4)及該調整機構(3)之驅動源(33),並連結一物距計算單元(51)及一儲存單元(52),該物距計算單元(51)係用以計算立體取像裝置與目標物(A)之距離,而得出一物距值(S),該物距值(S)可透過影像分析得知,但不以此為限,亦能夠透過發射偵測訊號(紅外線、雷射或超音波)的反射時間得知,以下將以計算偵測訊號反射時間作為說明,該儲存單元(52)係存有前述物距計算單元(51)分析之物距值(S)及前述輸入介面(4)之兩眼間距值(Y),該控制單元(5)將綜合物距值(S)數據及兩眼間距值(Y)數據,計算出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1)所需之間距(D)、第一夾角(θ1)及/或第二夾角(θ2),其計算公式包含:
  間距(D)=物距值(S)÷(N÷Y);
  第一夾角(θ1)及第二夾角(θ2)之和=2×{tan-1(Y÷2N)},N=325±75(例如:N=300是界定在一般人視力1.0時3公尺的距離,而一般視力的範圍係介於0.8~1.5間,所以N可以為250~400的範圍)、Y為兩眼間距值,Y之預設值為6cm;
  例如:使用者輸入之個人兩眼間距值(Y)為5.5cm 時第一夾角(θ1)及第二夾角(θ2)之和為2×{tan-1(5.5÷600)}=1.05038 度;
  測得之目標物(A)之物距值(S)為200cm 時,兩影像擷取單元(1)之間距(D)為200÷(300÷5.5)=3.6668cm;
  接著由該控制單元(5)透過驅動源(33)驅動該調整機構(3),以調整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1)之間距(D)及第一夾角(θ1)或第二夾角(θ2),讓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1)之聚焦平面(P)對位於目標物(A)上,並發出一提示訊息予使用者。
  一操作模組(6),前述操作模組(6)可為觸控螢幕,但不以此為限,本實施例將以按鍵輸入作為說明,該操作模組(6)包括有一快門按鍵(61)及對應該快門按鍵(61)之一第一按壓檢測單元(62)及一第二按壓檢測單元(63),該第一、第二按壓檢測單元(62)(63)係電性連接前述之控制單元(5),前述第一按壓檢測單元(62)係用於檢測該快門按鍵(61)之半按位移動作,以傳送一檢測訊號至該控制單元(5),令該控制單元(5)透過該驅動源(33)驅動該調整機構(3)進行對焦,該第二按壓檢測單元(63)係檢測該快門按鍵(61)之全按位移動作,令該控制單元(5)控制該影像擷取單元(1)擷取該目標物(A)之影像。
  一顯示介面(7),該顯示介面(7)係連結該控制單元(5),又該顯示介面(7)係平均劃分二分鏡畫面(71),並各別顯示前述其中一影像擷取單元(1)之影像資料;
  續請參閱第八圖,前述之顯示介面(7)係設有一中間分隔線(72)、一取像範圍參考線(73)及一對位輔助線(74),該中間分隔線(72)用以分割前述之二分鏡畫面(71),該取像範圍參考線(73)係標出日後裁剪編輯時所需畫面的有效範圍,如4:3、5:3,16:9等的各式規格,供使用者作為拍攝時的參考,確保拍攝之目標物(A)能落入有效範圍內,該對位輔助線(74)用以協助判別二分鏡畫面(71)之影像位置是否對等,以增進所述之二分鏡畫面(71)重疊形成立體畫面之真實感;
  續請參閱第九圖,前述之對位輔助線(74)亦可呈格線分佈,用以精確比對二分鏡畫面(71)之影像位置是否對等,以更進一步增進所述之二分鏡畫面(71)重疊顯示之真實感;
  續請參閱第十圖,前述對位輔助線(74)係可為一視野差參考線(75),所述之視野差參考線(75)於本實施例為複數個,並相對設置,前述視野差參考線(75)之傾斜角度係對應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1)之角度,以反映所述分鏡畫面(71)之視野差,前述視野差參考線(75)實為直線概念,是由於視野差才會產生傾斜。
  實際使用之情況,續請參閱第六圖、第七圖及第十一圖並搭配第一圖,欲拍攝目標物(A)時,係先輸入兩眼間距值(Y),接著再半按快門按鍵(61),而使得第一按壓檢測單元(62)發出一檢測訊號至控制單元(5),令該控制單元(5)控制該物距計算單元(51)朝該目標物(A)發出一偵測訊號,以求得物距值(S)數據,該控制單元(5)將綜合該兩眼間距值(Y)及物距值(S)之數據,進行運算處理,計算出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1)所需之間距(D)及角度,再透過驅動源(33)驅動該調整機構(3),以調整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1)之間距(D)及第一夾角(θ1)或第二夾角(θ2),讓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1)之聚焦平面(P)位於目標物(A)上,並於該影像擷取單元(1)到達定位時,發出提示訊息通知使用者可按下快門按鍵(61)進行影像拍攝,藉此讓使用者可拍攝清晰的立體影像,避免造成拍攝之立體影像有模糊的情況。
  本發明亦為一種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方法,係配合上述立體取像裝置實施,而其方法可用程式的方式建構一程式產品,並將所述之程式產品儲存於一記錄媒體(圖未示)內,以供具有立體取像功能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讀取,此外亦可儲存於如伺服器內,以供線上下載;
  該方法係用以控制該取像裝置之二影像擷取單元自動對焦,使用時請參閱第十一圖,係先輸入一兩眼間距值(Y),並半按快門按鍵(61),由該取像裝置以一物距測量手段,獲得一目標物與取像裝置之物距值(S);
  再由該取像裝置依據該物距值(S)及該兩眼間距值(Y)進行一運算處理,以獲得一控制訊號;
  並以一調整手段依據該控制訊號,來令前述之影像擷取單元調整至預定的位置及角度;
  然後前述之影像擷取單元在達到所需之位置及角度時,發出一提示訊息,讓使用者按下快門按鍵(61)拍攝目標物影像。
  復請參閱第八圖至第十圖,並搭配第一圖及第七圖,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取像對位方法,係為立體影像之取像對位方法,係與一立體取像軟體配合執行,並於立體取像裝置實施,其包含但不限於本發明之立體取像裝置與取像方法,前述立體取像裝置包括有一顯示介面(7),而該立體取像對位方法,係於取像過程中,在前述顯示介面(7)上,呈現包括有一中間分隔線(72)、一取像範圍參考線(73)、一對位輔助線(74)與一視野差參考線(75):
  當上述立體取像裝置為立體取像模式時,上述中間分隔線(72)係將該立體取像裝置之顯示介面(7)分割成二個分鏡畫面(71),而分別顯示前述其中一影像擷取單元(1)之影像;
  取像時,使用者先半按快門按鍵(61),將呈現有上述取像範圍參考線(73)、上述對位輔助線(74)與上述視野差參考線(75);
  接著依據取像範圍參考線(73),確保拍攝之目標物(A)能落入日後裁剪編輯時所需畫面的有效範圍內,較佳的作法是,所述取像範圍參考線(73)可依照需求設定成適合的比例,如 4:3、5:3,16:9等各式規格,供使用者作為拍攝時的選擇;
  再依據對位輔助線(74),讓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1)所擷取目標物(A)之影像位置對等,以增進二分鏡畫面(71)合成立體影像畫面之立體感,較佳的作法是,前述之對位輔助線(74)係呈格線分佈;
  並依據二分鏡畫面(71)上之視野差參考線(75),來確認所述分鏡畫面(71)之視野差;
  在完成對位時,按下快門按鍵(61),以拍攝目標物(A)影像。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影像擷取單元
(3)...調整機構
(31)...角度調整機構
(32)...間距調整機構
(33)...驅動源
(4)...輸入介面
(5)...控制單元
(51)...物距計算單元
(52)...儲存單元
(6)...操作模組
(61)...快門按鍵
(62)...第一按壓檢測單元
(63)...第二按壓檢測單元
(7)...顯示介面
(71)...分鏡畫面
(72)...中間分隔線
(73)...取像範圍參考線
(74)...對位輔助線
(75)...視野差參考線
(A)...目標物
(L)...延伸線
(D)...間距
(X)...垂線
(θ1)...第一夾角
(θ2)...第二夾角
(P)...聚焦平面
(S)...物距值
(Y)...兩眼間距值
  第一圖係為本發明之系統架構示意圖。
  第二圖係為本發明之平面示意圖。
  第三圖係為本發明影像擷取單元各參數相對關係之平面示意圖。
  第四圖係為本發明其中一影像擷取單元之第二夾角為零之平面示意圖。
  第五圖係為本發明兩眼間距值之示意圖。
  第六圖係為本發明影像擷取單元位移之狀態示意圖。
  第七圖係為本發明影像擷取單元位移後各參數相對關係之平面示意圖。
  第八圖係為本發明顯示介面之分鏡畫面中各參考線之配置示意圖。
  第九圖係為本發明顯示介面之分鏡畫面中格狀參考線之配置示意圖。
  第十圖係為本發明顯示介面之分鏡畫面中視野差參考線之配置示意圖。
  第十一圖係為本發明之流程示意圖。
(1)...影像擷取單元
(3)...調整機構
(31)...角度調整機構
(32)...間距調整機構
(33)...驅動源
(4)...輸入介面
(5)...控制單元
(51)...物距計算單元
(52)...儲存單元
(6)...操作模組
(61)...快門按鍵
(62)...第一按壓檢測單元
(63)...第二按壓檢測單元
(7)...顯示介面

Claims (14)

  1. 一種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用以拍攝一目標物之複數二維影像,包含:
      二並列設置之影像擷取單元,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係沿該設置方向定義一延伸線,該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之間設有一間距(D),該影像擷取單元並定義一垂直該延伸線之垂線,又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與該延伸線(L)之間各別形成有一第一夾角(θ1)及一第二夾角(θ2),而形成有一聚焦平面;
      一調整機構,係至少連結一前述之影像擷取單元,該調整機構包含一角度調整機構、一間距調整機構及二驅動源,前述之二驅動源係各自連結該角度調整機構及該間距調整機構,用以驅動間距調整機構及該角度調整機構作動,以調整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之間距(D)及調整前述之第一夾角(θ1)及/或第二夾角(θ2),而得以調整前述聚焦平面之位置;
      一輸入介面,該輸入介面係供設定一兩眼間距值(Y);
      一控制單元,係電性連接該輸入介面及該調整機構之驅動源,並連結一物距計算單元及一儲存單元,該物距計算單元係用以計算立體取像裝置與目標物之距離,而得出一物距值(S),該儲存單元係存有前述物距計算單元分析之物距值(S)及前述輸入介面之兩眼間距值(Y),該控制單元將綜合物距值(S)數據及兩眼間距值(Y)數據,計算出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所需之間距(D)、第一夾角(θ1)及/或第二夾角(θ2),其計算公式包含:
      間距(D)=物距值(S)÷(N÷Y);
      第一夾角(θ1)及第二夾角(θ2)之和=2×{tan-1(Y÷2N)},前述N=325±75、Y為兩眼間距值;
      接著由該控制單元透過驅動源驅動該調整機構,以調整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之間距(D)及第一夾角(θ1)或第二夾角(θ2),讓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之聚焦平面對位於目標物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其中,該第一夾角(θ1)與該第二夾角(θ2)之和係介於0.7°~2°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其中,該第一夾角(θ1)與該第二夾角(θ2)之和係為1.144°。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其中,進一步提供一連結該控制單元之顯示介面,該顯示介面係平均劃分二分鏡畫面,並各別顯示前述影像擷取單元之影像資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其中,前述二分鏡畫面係設有一取像範圍參考線,係標出日後裁剪編輯時所需畫面的有效範圍,以確保拍攝之目標物能落入有效範圍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其中,前述二分鏡畫面係至少各設有一對位輔助線,用以協助判別二分鏡畫面內之影像位置是否對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其中,前述分鏡畫面係至少設有一視野差參考線,以反映所述分鏡畫面之視野差。
  8. 一種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方法,應用於一立體取像裝置,用以控制該立體取像裝置之二影像擷取單元之間距與旋轉角度,以對目標物進行對焦,包含:
      係先輸入一兩眼間距值(Y),並由該取像裝置以一物距測量手段,獲得一目標物與取像裝置之物距值(S);
      由該取像裝置依據該物距值(S)及該兩眼間距值(Y)進行一運算處理,以獲得一控制訊號;
      再以一調整手段依據該控制訊號,來令前述之影像擷取單元之調整至預定的位置及角度。
  9. 一種程式產品,可使一電子裝置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方法,該電子裝置係包含有可控制間距及旋轉角度之二影像擷取單元。
  10. 一種記錄媒體,儲存一程式,並可供一電子裝置讀取,該程式可使該電子裝置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方法,該電子裝置係包含有可控制間距及旋轉角度之二影像擷取單元。
  11. 一種取像對位方法,應用於一立體取像裝置,該立體取像裝置包含二影像擷取單元,以及顯示前述二影像擷取單元擷取之影像的一顯示介面;
      該立體取像對位方法,包括有一將上述顯示介面分割成二個分鏡畫面之一中間分隔線,前述二個分鏡畫面分別顯示所述二個影像擷取單元之影像,與一調整前述二個分鏡畫面所顯示之影像的對位輔助線。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取像對位方法,其中,前述之對位輔助線係呈格狀。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取像對位方法,其中,前述二分鏡畫面上進一步各呈現一取像範圍參考線,係標出日後裁剪編輯時所需畫面的有效範圍,以確保拍攝之目標物能落入有效範圍內。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取像對位方法,其中,前述二分鏡畫面上進一步各呈現至少一視野差參考線,以反映所述分鏡畫面之視野差。
TW101135540A 2012-09-27 2012-09-27 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及其方法、程式產品、紀錄媒體與取像對位方法 TW2014133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5540A TW201413368A (zh) 2012-09-27 2012-09-27 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及其方法、程式產品、紀錄媒體與取像對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5540A TW201413368A (zh) 2012-09-27 2012-09-27 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及其方法、程式產品、紀錄媒體與取像對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3368A true TW201413368A (zh) 2014-04-01

Family

ID=55181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5540A TW201413368A (zh) 2012-09-27 2012-09-27 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及其方法、程式產品、紀錄媒體與取像對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41336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50870B2 (en) 2016-09-26 2019-04-02 Wistron Corporation Adjustable virtual reality device capable of adjusting display modules
US11039117B2 (en) 2019-08-27 2021-06-15 Htc Corporation Dual lens imaging module and cap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747038B (zh) * 2019-09-02 2021-11-2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雙鏡頭成像模組及其擷取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50870B2 (en) 2016-09-26 2019-04-02 Wistron Corporation Adjustable virtual reality device capable of adjusting display modules
US11039117B2 (en) 2019-08-27 2021-06-15 Htc Corporation Dual lens imaging module and cap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747038B (zh) * 2019-09-02 2021-11-2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雙鏡頭成像模組及其擷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1439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capture device, lens control device and program
JP5679978B2 (ja) 立体視用画像位置合わせ装置、立体視用画像位置合わせ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KR101824439B1 (ko) 모바일 스테레오 카메라 장치 및 그 촬영방법
US7933512B2 (en) Stereo camera with controllable pivot point
US20100194860A1 (en) Method of stereoscopic 3d image capture using a mobile device, cradle or dongle
JP5814692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7980222A (zh) 集成有相机系统和非电3d/多视频和静止帧观看器的用于3d和/或2d高质量摄像、摄影和自拍录制的多功能移动设备外壳/盖体
US8655163B2 (en) Consolidated 2D/3D camera
JP530654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WO2015192547A1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三维照片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JP546799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複眼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プログラム
TW201044858A (en)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02232913A (ja) 複眼カメラ及び立体視画像観察システム
JP2016504828A (ja) 単一のカメラを用いて3d画像を取り込む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12019292A (ja) 3d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撮像検査装置およびその撮像検査方法、3d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撮像検査制御プログラム、3d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撮像補正方法、3d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撮像補正制御プログラム、可読記録媒体、3dカメラモジュール、電子情報機器
TW201413368A (zh) 依據物距值及兩眼間距值對焦之立體取像裝置及其方法、程式產品、紀錄媒體與取像對位方法
JP5822700B2 (ja) 画像撮影方法および画像撮影装置、プログラム
JP2012227653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4588439B2 (ja) 立体視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367747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ならびに、撮像システム
KR101293115B1 (ko) 3d 카메라의 광축 정렬 방법 및 그 3d 카메라, 그 방법을 실행시키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JP2016020977A (ja) ステレオ画像撮像装置
US20230171511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2012220603A (ja) 3d映像信号撮影装置
TWI579593B (zh) 攝影模組及其補償影像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