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8612A - 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68612A CN103768612A CN201310511279.5A CN201310511279A CN103768612A CN 103768612 A CN103768612 A CN 103768612A CN 201310511279 A CN201310511279 A CN 201310511279A CN 103768612 A CN103768612 A CN 1037686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ndrimer
- reaction
- amycin
- conjugate
- alkyny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了解决树状大分子给药系统抗癌特异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给药系统为抗肿瘤药物阿霉素、靶向功能性因子GFLG和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的偶联物,通过GFLG将阿霉素和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相连接后形成功能化树状大分子,在获得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同时,使低剂量的药物达到明显的抗肿瘤疗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靶向纳米载体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可精确控制的尺寸,低分散度以及可多功能化改性的表面,使得树状大分子(dendrimer)与传统的胶体或者大分子运载体系相比,有望改善抗癌药物的相关性质,如药物动力学,因此其非常适用于作为载体以传递抗癌药物。由于肽类树状大分子融合了树状大分子以及肽类分子两者的特点,而获得了水溶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免疫相容性等优势,所以在最近一段时间里,肽类树状大分子作为一种药物载体获得了很大的关注。尽管有着极大的优势,但是因为这种类型的药物控释体系很容易在体内循环的时候被快速的代谢掉,其体内应用依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局限性。虽然这种被快速代谢的情况可以通过提高树状大分子的代数来避免,但是合成上的难度以及相应产生的毒性却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将聚乙二醇(PEG)链段引入树状大分子的球状表面,从而制备出了基于树状大分子的纳米颗粒体系。这种体系由于其分子量和尺寸相较于单纯的树状大分子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从而在降低系统毒性的同时获得更长的血液循环时间和更好的肿瘤组织富集程度。同时,PEG化还可以防止网状内皮组织对于树状大分子的早期清除。因此,PEG化的肽类树状大分子是一种很具有吸引力的药物控释体系,如“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acid cleavable multifunctional prodrugs derived from dendritic polyglycerol with a poly(ethylene glycol)shell”(Journal ofControlled Release.2011;151:295-301),“Dendrimers of citric acid and poly(ethylene glycol)as the new drug-delivery agents”(Biomaterials.2005;26:1175-83),“Pharmacokinetics and tumor disposition of PEGylated,methotrexate conjugated poly-L-lysine dendrimers”(Molecular Pharmaceutics.2009;6:1190-204)。然而,目前PEG化数树大分子给药系统的环境敏感键为pH响应,即利用肿瘤组织以及肿瘤细胞内部的酸性进行控制释放,由于在肿瘤组织当中的pH值也会对使敏感键断裂,自由药物不可避免的会在肿瘤组织当中扩散,增加其溢出肿瘤组织,重新回到血管当中的机率,从而降低其抗癌特异性。
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癌症治疗的基于树状大分子的纳米颗粒必须有选择的将自由药 物释放进入到肿瘤组织或者肿瘤细胞当中,这样才能够集大程度地提升抗肿瘤效果以及降低药物的副作用。酶敏感体系是一种高效的,具有选择性的药物传输体系,其通过只能被肿瘤细胞特异性分泌的酶所裂解的连接点与药物相连接。Cathepsin B是一种在大多数肿瘤细胞和肿瘤上皮细胞里面过度表达的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GFLG(Gly-Phe-Leu-Gly)是一种对应于cathepsin B的基质,其作为一种特异性断裂短肽已经被应用于多种聚合物药物当中。这种四肽序列在血浆和血清当中都有着很好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在内吞作用之后在溶酶体当中释放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数树大分子给药系统抗癌特异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通过GFLG将阿霉素和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相连接后形成功能化树状大分子,在获得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同时,使同等剂量的药物达到明显的抗肿瘤疗效。
基于GFLG体系的释药体系是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酶进行断裂,即释药体系必须进入肿瘤细胞之后才发生特异性反应,因此其抗癌特异性得到有效保证。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给药系统为抗肿瘤药物阿霉素、靶向功能性因子GFLG和PEG化多肽类树状大分子的偶联物,其结构如下:
其中,A的结构为:
B为PEG化的3~5代肽类树状大分子,树状大分子的末端氨基与基团A连接。
树状大分子必须依靠较大的尺寸才能体现出EPR效应(肿瘤细胞的增强渗透滞留效应)以及避免被过早的代谢。尽管高代数的树状大分子拥有较大的尺寸,但随之而来的却是 更高的系统毒性。
本发明所述肽类树状大分子的末端总共连接有1个或者多个所述的A基团。
本发明所述的肽类树状大分子为赖氨酸或者谷氨酸的肽类树状大分子。
本发明所述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的颗粒粒径为90~122nm。该粒径可有效利用肿瘤组织血管壁疏松的特点,通过EPR效应,达到给药系统在肿瘤组织的高富集;同时又可以有效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从而有望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本发明给药系统的载体为肽类树状大分子,具有单分散性,外围可修饰官能团较多,类蛋白的结构,其在体内的分解产物为天然氨基酸,生物安全性高;PEG链段的引入可以提高整个体系的水溶性,同时可以帮助较低代数的树状大分子在不提高代数的前提下获得较大的纳米尺寸,提高整个体系的生物安全性,并且由于PEG的外部修饰,使得释药体系不易被网状内皮细胞所捕捉,在此基础上,由于PEG的引入,使体系拥有了亲水区域,可以利用亲疏水作用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GFLG的引入使材料拥有了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酶敏感特性,使其可以在进入肿瘤细胞之前较为稳定,而在进入细胞之后发生特异性的酶水解反应,起到特异性的抗癌作用。阿霉素分子结构当中带有胺基,可以和GFLG末端的羧基形成酰胺键,使其在断裂时释放原药。
本发明负载阿霉素的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阿霉素(DOX)与GFLG的偶联物上引入甲基乙烯基(MA),得到偶联物MA-GFLG-DOX,备用;再将作为载体的肽类树状大分子炔基化,在树状大分子上引入三苯甲硫基,得到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脱去三苯甲基后,与偶联物MA-GFLG-DOX发生偶联反应,得到炔基化树状大分子与阿霉素的偶联物,最后经PEG化得成品。
通过控制反应温度与时间,可有效降低初始反应速率,减少副反应,并且可以获得完全修饰的产品即末端胺基均被修饰的产品。
本发明在阿霉素与GFLG的偶联物上引入MA,并在树状大分子上引入三苯甲硫基,三苯甲基(Trt)作为巯基的保护基,脱去Trt后,MA的双键与巯基发生偶联反应,得到炔基化树状大分子与阿霉素的偶联物。
同时,采用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通过氨基与羧基的缩合反应形成酰胺键,从而使树状大分子的外围带上炔基,为后面的PEG化提供点击反应的反应位点,为铜催化的炔-叠氮点击环加成(CuAAC)反应,有效的降低不必要的副反应以及保持树状大分子的低分散度。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 MA-GFLG-DOX偶联物的制备
以Boc-GFLG-OMe为原料,与甲基乙烯酰氯反应制得MA-GFLG-OH,后MA-GFLG-OH与N,N-二异丙基乙胺、四氢噻唑-2-硫酮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阿霉素盐酸盐、吡啶溶解在无水二甲亚砜中,避光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MA-GFLG-DOX偶联物;
B炔基化树状大分子的合成
以Boc与Cbz基团保护的树状大分子为原料,在氢气氛围下与Pb/C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溶解在DMF当中,体系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己炔酸、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炔基化树状大分子;
这一步通过氨基与羧基的缩合反应形成酰胺键,脱去Cbz,从而使树状大分子的外围带上炔基,为后面的PEG化提供点击反应的反应位点。
C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的合成
炔基化树状大分子溶解在无水二氯甲烷与三氟乙酸的混合溶剂中,体系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将反应产物溶解在无水DMF中,体系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3-三苯甲硫基丙酸、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
引入三苯甲硫基的目的在于在树状大分子外围引入巯基,三苯甲基(Trt)是作为巯基的保护基而存在。引入巯基的目的是可以和阿霉素偶联物上MA(甲基乙烯基)的双键发生巯-烯反应。
D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的合成
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溶解在无水二氯甲烷与三氟乙酸的混合溶剂中,体系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当溶液转为黄绿色后,体系加入三乙基硅烷,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溶解在无水DMF当中,溶液中加入偶联物MA-GFLG-DOX、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在氮气保护下避光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用TFA(三氟乙酸)的目的在于去除巯基保护剂:三苯甲基,使巯基暴露出来。在DBU的作用下,MA-GFLG-DOX中MA的双键与巯基发生偶联反应。
因为巯基-乙烯基偶联反应本身就是一个类似于点击反应的高效反应,在某些结构中甚至是定量反应。依靠这一反应类型,可以通过简单的反应投料比的改变来改变阿霉素对于炔基化树状大分子的修饰程度,从而改变最终材料的载药量。
加入三乙基硅烷的目的在于捕捉反应过程当中产生的正离子,促进反应的进行,必 须等到变成黄绿色之后才能加入,否则不能起到脱除保护剂的作用。
E PEG化树状大分子
在氮气气氛下,将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CuSO4·5H2O、N3-mPEG、抗坏血酸钠加入到DMF和H2O的混合溶剂当中,反应体系避光反应,反应结束后,产物经提纯、透析、冻干得到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优选地,所述的B和C步骤,体系在氮气保护下反应结束后,溶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并依次用NaHCO3、HCl、NaHCO3、NaCl洗涤,有机相用无水MgSO4干燥,并用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经重结晶,得到产物。
利用反复洗涤和萃取的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杂质并且减少纯化步骤,利于合成量的放大。
优选地,所述的D步骤,溶液中加入偶联物A、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后,在氮气保护及室温下避光反应0.1~90小时。有效提高巯基-乙烯基偶联反应的反应机率。
优选地,所述的D步骤,反应结束后,反应液逐滴加入到乙酸乙酯当中,析出物通过离心、提纯、干燥,得到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通过逐滴加入到乙酸乙酯可有效去除未反应的树状大分子和DBU,去除杂质,有效提高产品纯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PEG链段和GFLG短肽结合在一起,可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同时是首次将GFLG引入肽类树状大分子体系,可以避免以往还原性敏感和pH敏感键不仅仅在肿瘤细胞内发生断裂,同时还会在肿瘤组织内发生断裂释放出药物的问题,从而减低药物溢出肿瘤部位的风险。
2、本发明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的颗粒粒径可达到90~122nm。该粒径可有效利用肿瘤组织血管壁疏松的特点,通过EPR效应,达到给药系统在肿瘤组织的高富集;同时又可以有效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从而有望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3、本发明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采用阿霉素与GFLG的偶联物上引入甲基乙烯基,再与树状大分子偶联的方案,反应高效、制备方法温和简单,且可以尽量避免铜离子的引入。
4、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采用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通过氨基与羧基的缩合反应形成酰胺键,从而使树状大分子的外围带上炔基,为后面的PEG化提供点击反应的反应位点,为铜催化 的炔-叠氮点击环加成(CuAAC)反应,有效的降低不必要的副反应以及保持树状大分子的低分散度。
5、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引入三苯甲硫基,其目的在于在树状大分子外围引入巯基,三苯甲基是作为巯基的保护基而存在。引入巯基的目的是可以和阿霉素偶联物上MA(甲基乙烯基)的双键发生巯-烯反应。
6、本发明在树状大分子与阿霉素的偶联反应中加入三乙基硅烷,其目的在于捕捉反应过程当中产生的正离子,促进反应的进行,并且必须等到溶液变成黄绿色之后才能加入,否则不能起到脱除三苯甲基保护剂的作用。
7、本发明在炔基化树状大分子和炔基化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的合成反应结束后,溶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并依次用NaHCO3、HCl、NaHCO3、NaCl洗涤,利用反复洗涤和萃取的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杂质并且减少纯化步骤,利于合成量的放大。
8、本发明在树状大分子与阿霉素的偶联反应结束后,通过将反应液逐滴加入到乙酸乙酯可有效去除未反应的树状大分子和DBU,去除杂质,有效提高产品纯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体(a)与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体(b)的MALDI-TOF MS结果。
图2为DLS(a)、SEM(b)、TEM(c)分别测定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体的结果。
图3为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体对体内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结果及其与阿霉素、生理盐水对体内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比较。
图4为肿瘤组织的CD31免疫组化染色。
图5为肿瘤组织的Ki-67免疫组化染色。
图6为肿瘤组织的TUNEL免疫组化染色。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树状大分子偶联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给药系统为抗肿瘤药物阿霉素、靶向功能性因子GFLG和PEG化多肽类树状大分子的偶联物,其结构如图7:
偶联体I:n=10,m=1的PEG化3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偶联体II:n=1,m=1的PEG化3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偶联体III:n=1,m=1的PEG化4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偶联体IV:n=2,m=1的PEG化5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偶联体V:n=5,m=6的PEG化3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偶联体VI:a=10,b=1的PEG化4代谷氨酸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实施例2
基于GFLG的PEG化多肽类树状大分子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先在阿霉素与GFLG的偶联物上引入甲基乙烯基,得到偶联物MA-GFLG-DOX,备用;再将作为载体的肽类树状大分子炔基化,在树状大分子上引入三苯甲硫基,得到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脱去三苯甲基后,与偶联物MA-GFLG-DOX发生偶联反应,得到炔基化树状大分子与阿霉素的偶联物,最后经PEG化得成品。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 MA-GFLG-DOX偶联物的制备;
以Boc-GFLG-OMe为原料,与甲基乙烯酰氯反应制得MA-GFLG-OH,后MA-GFLG-OH与N,N-二异丙基乙胺、四氢噻唑-2-硫酮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阿霉素盐酸盐、吡啶溶解在无水二甲亚砜中,避光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MA-GFLG-DOX偶联物;
B炔基化树状大分子的合成
以Boc与Cbz基团保护的树状大分子为原料,在氢气氛围下与Pb/C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溶解在DMF当中,体系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己炔酸、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炔基化树状大分子;
这一步通过氨基与羧基的缩合反应形成酰胺键,脱去Cbz,从而使树状大分子的外围带上炔基,为后面的PEG化提供点击反应的反应位点。
C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的合成
炔基化树状大分子溶解在无水二氯甲烷与三氟乙酸的混合溶剂中,体系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将反应产物溶解在无水DMF中,体系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3-三苯甲硫基丙酸、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
D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的合成
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溶解在无水二氯甲烷与三氟乙酸的混合溶剂中,体系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当溶液转为黄绿色后,体系加入三乙基硅烷,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溶解在无水DMF当中,溶液中加入偶联物MA-GFLG-DOX、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在氮气保护下避光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因为巯基-乙烯基偶联反应本身就是一个类似于点击反应的高效反应,在某些结构中甚至是定量反应。依靠这一反应类型,可以通过简单的反应投料比的改变来改变阿霉素对于炔基化树状大分子的修饰程度,从而改变最终材料的载药量。
E PEG化树状大分子
在氮气气氛下,将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CuSO4·5H2O、N3-mPEG、抗坏血酸钠加入到DMF和H2O的混合溶剂当中,反应体系避光反应,反应结束后,产物经提纯、透析、冻干得到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所述的B步骤,溶液在氮气保护以及冰浴下搅拌1h,并在室温下搅拌7天,得炔基化树状大分子。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所述的C步骤,在氮气保护下反应,溶液在氮气保护以及冰浴下搅拌1h,并在室温下搅拌7天,得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所述的B步骤,在氮气保护下反应,溶液在氮气保护以及冰浴下搅拌60h,并在室温下搅拌 0.5天,得炔基化树状大分子。
所述的C步骤,在氮气保护下反应,溶液在氮气保护以及冰浴下搅拌60h,并在室温下搅拌0.5天,得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
所述的B和C步骤,体系在氮气保护下反应结束后,溶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并依次用NaHCO3、HCl、NaHCO3、NaCl洗涤,有机相用无水MgSO4干燥,并用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经重结晶,得到产物。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所述的D步骤,溶液中加入偶联物MA-GFLG-DOX、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后,在氮气保护及室温下避光反应0.1小时。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所述的D步骤,溶液中加入偶联物A、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在氮气保护及室温下避光反应90小时,反应所得产物为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所述的D步骤,反应结束后,反应液逐滴加入到乙酸乙酯当中,析出物通过离心、提纯、干燥,得到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实施例10
偶联体I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 MA-GFLG-DOX偶联物(3)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将Boc-GFLG-OMe(1)溶于10mL无水二氯甲烷与三氟乙酸的混合溶剂中(1:1,v/v)并在0oC下搅拌24h。利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后,加入适量无水乙醚洗涤三次,有白色沉淀析出。通过离心收集白色沉淀,并在真空干燥箱当中干燥0.5h。所得样品溶解在20mL水与乙腈(水/乙腈=4/1,v/v)的混合溶剂当中,并在冰水浴下用1M氢氧化钠水溶液将pH值调节到9,随后再加入13mL1M氢氧化钠水溶液并继续搅拌2h。在冰盐浴下,逐滴加入0.85mL甲基乙烯酰氯,同时利用1M氢氧化钠水溶液使体系pH值保持在10左右。搅拌4h后加入大量乙酸乙酯,并用1M盐酸水溶液将pH调整到2-3。最后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三次,收集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除去溶剂后,在乙酸乙酯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MA-GFLG-OH。在氮气保护下,将MA-GFLG-OH,N,N-二异丙基乙胺,四氢噻唑-2-硫酮溶解在20mL无水二氯甲烷中,在冰盐浴下逐滴加入EDCI的无水二氯甲烷溶液。24h后,向体系中加入500mL乙酸乙酯,并依次用1M碳酸氢钠水溶液,1M盐酸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除去溶剂,在乙酸乙酯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亮黄色固体MA-GFLG-TT(2)。将MA-GFLG-TT,阿霉素盐酸盐,吡啶溶解在30mL无水二甲亚砜中,避光室温搅拌24h。除去大部分溶剂后,在冰冻的乙酸乙酯中沉淀得暗红色固体为MA-GFLG-DOX偶联物(3)。
较低的反应温度可以防止乙烯基发生自聚以及减少EDC活性酯的水解,提高产率。
如果温度不够低,EDC活性酯很活泼,最终很可能得不到产品或者副产物很多。
B炔基化树状大分子(5)的合成
Boc与Cbz基团保护的树状大分子(4)(3.0g,0.5mmol)溶解在20mL甲醇中,Pb/C(2.54g,10%)加入溶液当中。反应体系在氢气氛围下搅拌3天。反应结束后,溶剂通过减压蒸馏除去。残留物溶解在50mL DMF当中,DIPEA(16.8mL,96mmol),己炔酸(18mmol),HBTU(6.83g,18mmol),HOBt(2.34g,18mmol)加入体系,溶液在氮气保护下以及冰浴下搅拌1小时,并在室温下搅拌4天。反应结束后,溶液用500mL EtOAc稀释,并依次用NaHCO3aq.(satd.),1M HCl aq.,NaHCO3aq.(satd.),NaCl aq.(satd.)洗涤.有机相用无水MgSO4干燥,并用减压蒸馏出去溶剂。残留物在乙酸乙酯/乙醚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为炔基化树状大分子(5),产率:53%(1.37g,0.27mmol).1H NMR(400MHz,DMSO):δ=1.18-1.65(m,CH2-Lys and CHCCH2CH2),2.12-2.16(m,CHCCH2and NCH2CH2),2.741(s,CHC(R)),2.95(s,CONHCH2),4.14(s,COCH(R)NH),6.70-7.98(m,(R)CONH);MALDI-TOF MS:m/z5192[(M+Na)+,C264H438N46O57Na].
C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6)的合成
炔基化树状大分子(5)(1.0g,0.19mmol)溶解在无水二氯甲烷/三氟乙酸(1:1,6mL)当中,溶液在氮气保护及0℃下搅拌24小时。通过减压蒸馏将溶剂除去,加入无水乙醚,析出白色沉淀。析出物真空干燥0.5小时并溶解在30mL无水DMF当中。DIPEA(12.6mL,72mmol),3-三苯甲硫基丙酸(12mmol),HBTU(4.55g,12mmol),HOBt(1.62g,12mmol)加入体系中,该溶液在氮气保护及冰浴下搅拌1小时并在室温下搅拌48小时。反应结束后,溶液用500mL EtOAc稀释,并依次用NaHCO3aq.(satd.),1M HCl aq.,NaHCO3aq.(satd.),NaClaq.(satd.)洗涤.有机相用无水MgSO4干燥,并用减压蒸馏出去溶剂。残留物在乙酸乙酯/乙醚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为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6),产率:75%(113g,0.14mmol).1H NMR(400MHz,DMSO):δ=1.234-1.644(m,CH2-Lys and CHCCH2CH2),2.11-2.22(m,TrtSCH2CH2CO,CHCCH2and NCH2CH2),2.74(s,CHC(R)),2.95(s,CONHCH2),4.14(s,COCH(R)NH),7.20-7.29(d,ArH),7.77-7.95(m,(R)CONH);MALDI-TOF MS:m/z7949[(M+Na)+,C468H558N46O45S12Na].
D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7)的合成
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6)(1.19g,0.15mmol)溶解在无水二氯甲烷/三氟乙酸(1:1,8mL)当中,该溶液在氮气保护及冰浴下搅拌0.5小时。当溶液转为黄绿色后,三乙基硅烷(145.6mg,1.25mmol)加入体系。反应体系在室温和氮气保护下继续搅拌24小时。通过减压蒸馏将溶剂除去,加入无水乙醚,析出白色沉淀。析出物真空干燥0.5小时并溶解在20mL无水DMF当中。MA-GFLG-DOX(157.8mg,0.16mmol),DBU(2.74g,18mmol)加入体系中.溶液在氮气保护及室温下避光反应72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逐滴加入300mL乙酸乙酯当中,析出红色沉淀析出物通过离心收集并利用柱色谱提纯。所得产物在真空下干燥,最终的到暗红色固体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7),产率:43%(388.5mg,64.5μmmol).MALDI-TOF MS:m/z6044[(M+K)+,C290H449N46O45S12K].
利用质谱来对最终合成的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体进行表征。根据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体(7)的MALDI-TOF MS结果(6044,[M+K+])(图1),可以确定平均每个树状大分子上连有一个MA-GFLG-DOX分子。
E基于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8)纳米颗粒的合成
在氮气气氛下,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7)(150mg,24.9μmol),CuSO4·5H2O(90mg,0.36mmol),N3-mPEG(1.1g,0.54mmol)以及抗坏血酸钠(142mg,0.72mmol)加入20mLDMF和H2O(3:1,V/V)的混合溶剂当中。反应体系避光反应3天。反应结束后,溶液避光透析48小时。通过冻干去除溶剂,并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柱(Superose12HR/16/30column on anFPLC system(GE Healthcare)column)进一步提纯。通过再次透析和冻干获得最终 产物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8),产率:68%(444.9mg)MALDI-TOF MS:m/z26295[M+K]+
因为PEG链段的分子量虽然是一个正态分布,但最主要的分子量是已知的,因此可以通过质谱所得出分子量的增加来判断PEG链段的个数。
根据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8)的MALDI-TOF质谱结果(26295,[M+K+])(图1),平均每个树状大分子上连有10个PEG链段。根据紫外分光度计的结果,阿霉素的含量为1.0%
实施例11
偶联体II的合成方案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炔基三苯甲硫基3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溶解在无水二氯甲烷/三氟乙酸中,体系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当溶液转为黄绿色后,体系加入三乙基硅烷,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加入无水乙醚,析出物经真空干燥,并溶解在无水DMF当中,溶液中加入1.05倍的MA-GFLG- DOX,DBU(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在氮气保护下避光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炔基化3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在氮气气氛下,将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CuSO4·5H2O、1.05倍摩尔数的N3-mPEG(叠氮甲氧基PEG)、抗坏血酸钠加入到DMF和H2O的混合溶剂当中,反应体系避光反应,反应结束后,溶液经避光透析,通过冻干去除溶剂,并通过提纯、透析、冻干得到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MALDI-TOF MS:m/z8054([M+Na]+)
实施例12
偶联体III的合成方案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炔基三苯甲硫基4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溶解在无水二氯甲烷/三氟乙酸中,体系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当溶液转为黄绿色后,体系加入三乙基硅烷,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加入无水乙醚,析出物经真空干燥,并溶解在无水DMF当中,溶液中加入1.05倍的MA-GFLG-DOX,DBU(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在氮气保护下避光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炔基化4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在氮气气氛下,将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CuSO4·5H2O、1.05倍摩尔数的N3-mPEG(叠氮甲氧基PEG)、抗坏血酸钠加入到DMF和H2O的混合溶剂当中,反应体系避光反应,反应结束后,溶液经避光透析,通过冻干去除溶剂,并通过提纯、透析、冻干得到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MALDI-TOF MS:m/z13337([M+K]+)
实施例13
偶联体IV的合成方案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炔基三苯甲硫基5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溶解在无水二氯甲烷/三氟乙酸中,体系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当溶液转为黄绿色后,体系加入三乙基硅烷,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加入无水乙醚,析出物经真空干燥,并溶解在无水DMF当中,溶液中加入1.05倍的MA-GFLG-DOX,DBU(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在氮气保护下避光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炔基化5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在氮气气氛下,将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CuSO4·5H2O、2.1倍摩尔数的N3-mPEG(叠氮甲氧基PEG)、抗坏血酸钠加入到DMF和H2O的混合溶剂当中,反应体系避光反应,反应结束后,溶液经避光透析,通过冻干去除溶剂,并通过提纯、透析、冻干得到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MALDI-TOF MS:m/z25851([M+H]+)
实施例14
偶联体V的合成方案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炔基三苯甲硫基3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溶解在无水二氯甲烷/三氟乙酸中,体系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当溶液转为黄绿色后,体系加入三乙基硅烷,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加入无水乙醚,析出物经真空干燥,并溶解在无水DMF当中,溶液中加入6.1倍的MA-GFLG-DOX,DBU(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在氮气保护下避光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炔基化3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在氮气气氛下,将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CuSO4·5H2O、5.03倍摩尔数的N3-mPEG(叠氮甲氧基PEG)、抗坏血酸钠加入到DMF和H2O的混合溶剂当中,反应体系避光反应,反应结束后,溶液经避光透析,通过冻干去除溶剂,并通过提纯、透析、冻干得到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MALDI-TOF MS:m/z21097([M+K]+)
实施例15
谷氨酸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的合成方案与赖氨酸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的合成方案(实施例10-14)基本相同。
实施例16
Boc-GFLG-OMe的合成方法
1.在氮气保护下,Boc-Gly-OH(11,10.5g),H-Phe-OMe盐酸盐(12,8.6g),HOBT(10.808g),HBTU(30g),DIPEA(48mL)溶解在50mL无水DMF当中,溶液在0℃下搅拌2h,而后在室温下搅拌2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加入500mL乙酸乙酯当中,并依次用NaHCO3aq.(satd.),1M HCl aq.,NaHCO3aq.(satd.),NaCl aq.(satd.)洗涤.有机相用无水MgSO4干燥,并用减压蒸馏出去溶剂。残留物在乙酸乙酯/乙醚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Boc-GF-OMe。ESI-MS m/z359[(M+Na)+]产率:85%。
2.在氮气保护下,Boc-Leu-OH(14.0g),H-Gly-OMe盐酸盐(5.0g),HOBT(10.8g),EDC(16.0g),DIPEA(48.8mL)溶解在50mL无水DMF。溶液在0℃下搅拌2h,而后在室温下搅拌2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加入500mL乙酸乙酯当中,并依次用NaHCO3aq.(satd.),1M HCl aq.,NaHCO3aq.(satd.),NaCl aq.(satd.)洗涤。有机相用无水MgSO4干燥,并用减压蒸馏出去溶剂。残留物在乙酸乙酯/乙醚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Boc-LG- OMe。ESI-MS m/z341[(M+K)+]产率:87%。
3.Boc-GF-OMe(9.0g,27.0mmol)首先溶解在适量甲醇中,然后在0℃下加入1M NaOH aq.(80.0mL)溶液在室温下搅拌3h,然后用1M HCl aq.将pH调节到2-3。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加入500mL乙酸乙酯当中,并用NaCl aq.(satd.)洗涤三次。减压蒸馏出去溶剂。所得白色固体为Boc-GF-OH,备用。
4.在氮气保护下,Boc-LG-OMe(8.607g,28.5mmol)首先溶解在20mL无水二氯甲烷与三氟乙酸的混合溶剂当中(1:1,V/V),该混合体系在0℃下搅拌24h。通过减压蒸馏将溶剂除去,加入无水乙醚,析出白色沉淀。析出物真空干燥0.5小时并溶解在50mL无水DMF当中。DIPEA(19.5mL)、Boc-GF-OH(6.0g)、HBTU(10.6g)、HOBT(3.8g)依次加入体系并在氮气保护下以及0℃下搅拌1h,而后在室温下搅拌2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加入500mL乙酸乙酯当中,并依次用NaHCO3aq.(satd.),1M HCl aq.,NaHCO3aq.(satd.),NaCl aq.(satd.)洗涤.有机相用无水MgSO4干燥,并用减压蒸馏出去溶剂。残留物在乙酸乙酯/乙醚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Boc-GFLG-OMe。ESI-MS m/z529[(M+Na)+]产率:70.3%。
实施例17
本发明实施例10中,Boc(12)-G3-Cbz(12)的合成方法
1.在氮气保护下,Boc-Lys(Boc)-OH(3.523g,10.17mmol),HOBT(3.865g,10.17mmol),HBTU(3.856g,10.17mmol),DIPEA(7.1mL,40.68mmol)溶解在50mL无水DMF当中,并在0℃搅拌30min。2.42g三(2-胺乙基)胺逐滴加入后该体系在室温下搅拌2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加入500mL乙酸乙酯当中,并依次用NaHCO3aq.(satd.),1M HCl aq.,NaHCO3aq.(satd.),NaCl aq.(satd.)洗涤.有机相用无水MgSO4干燥,并用减压蒸馏出去溶剂。残留物在乙酸乙酯/乙醚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为1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G1)。1H NMR(400MHz,DMSO):δ=1.15-1.75(m,CH2-Lys and CH3-Boc),.40(m,NCH2CH2NHCO),2.80(m,CH2NH-Lys),3.08(m,NCH2CH2NHCO),1773.78-4.0(m,COCH(R)NH),6.70(s,NHCO),7.61(s,NHCO);MALDI-TOF MS:178m/z1153.75[(M+Na)+,C54H102N10O15Na]产率:87.5%
2.在氮气保护下,1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2.26g,2mmol)首先溶解在20mL无水二氯甲烷与三氟乙酸的混合溶剂当中(1:1,V/V),该混合体系在0℃下搅拌24h。通过减压蒸馏将溶剂除去,加入无水乙醚,析出白色沉淀。析出物真空干燥0.5小时并溶解在50mL无水DMF当中。DIPEA(4.89mL,28mmol),Boc-Lys(Boc)-OH(2.42,7mmol),HBTU(2.65g,7mmol),HOBT(0.945g,7mmol)依次加入体系并在氮气保护下以及0℃下搅拌1h,而后在室温下搅拌2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加入500mL乙酸乙酯当中,并依次用NaHCO3aq.(satd.),1M HCl aq.、NaHCO3aq.(satd.),NaCl aq.(satd.)洗涤。有机相用无水MgSO4干燥,并用减压蒸馏出去溶剂。残留物在乙酸乙酯/乙醚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为2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G2)。1HNMR(400MHz,DMSO):δ=1.15-1.80(m,CH2-Lys and CH3-Boc),2.42(m,NCH2CH2NHCO),2.80-3.15(m,CH2NH-Lys and NCH2CH2NHCO),3.80-4.22(m,COCH(R)NH),6.40(s,NHCO),6.78(s,NHCO),6.90(s,NHCO),7.78(s,NHCO);MALDI-TOF MS:2522.64[(M+Na)+,C120H222N22O33Na].产率:73%
3.在氮气保护下,2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2.0g,0.8mmol)首先溶解在20mL无水二氯甲烷与三氟乙酸的混合溶剂当中(1:1,V/V),该混合体系在0℃下搅拌24h。通过减压蒸馏将溶剂除去,加入无水乙醚,析出白色沉淀。析出物真空干燥0.5小时并溶解在50mL无水DMF当中。DIPEA(7.9mL,60mmol),Cbz-Lys(Boc)-OH(4.256,11.2mmol),HBTU(4.244g,11.2mmol),HOBT(1.512g,11.2mmol)依次加入体系并在氮气保护下以及0℃下搅拌1h,而后在室温下搅拌2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加入500mL乙酸乙酯当中,并依次用NaHCO3aq.(satd.),1M HCl aq.、NaHCO3aq.(satd.)、NaCl aq.(satd.)洗涤。有机相用无水MgSO4干燥,并用减压蒸馏出去溶剂。残留物在乙酸乙酯/乙醚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为3代赖氨酸树状大分子(G3)。MALDI-TOF MS:m/z5668[(M+Na)+,C288H438N46O69]产率:68%
本发明合成方法的原料来源:Boc-Gly-OH,H-Phe-OMe盐酸盐,Boc-Leu-OH,H-Gly-OMe盐酸盐,Boc-Lys(Boc)-OH,Cbz-Lys(Boc)-OH均从上海吉尔生化有限公司购进;三(2-胺乙基)从TCI化学品公司购进。
实施例18
本发明对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体I进行了以下实验检测:
一、尺寸,形貌及Zeta电位
本发明利用Zetasizer Nano ZS(Malvern Instrumems,Worcestershire,UK)对纳米颗粒的流体动力学尺寸和Zeta电位进行了表征。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溶解在10mL重蒸水中以得到100μg/mL的水溶液。将该水溶液滴在铜网上,分散几分钟后,多余的溶剂用滤纸拭去并在室温下自然晾干以制得TEM样品。将基于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体的纳米颗粒水溶液(100μg/mL)直接滴在硅片上并在室温下自然晾干,并通过FE-SEM进一步对其尺寸进行表征。
动态光散射(DLS)结果表明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可以在水中聚集成122nm的纳米颗粒(图2)。这种自组装行为的驱动力来自于PEG链段的亲水性与树状大分子疏水性之间的平衡。另外,体系当中所含有的阿霉素也为整个体系的自组装行为提供了π-π堆叠,偶极作用和氢键作用等驱动力纳米颗粒表面的负电荷,可以降低纳米颗粒与血清蛋白之间强烈作用,从而减少巨噬细胞对于纳米颗粒吞噬,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因此,这一体系在肿瘤组织当中能够获得更好地聚集,从而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效果。
利用SEM,TEM对纳米颗粒的形貌进行了进一步的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尺寸在100nm左右(图2)。综合DLS的结果,基于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体的纳米颗粒拥有90~122nm的尺寸,这一特征使其能够充分利用EPR效应而在肿瘤组织聚集,同时又可以有效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从而有望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二、肿瘤细胞系,细胞培养及动物实验
4T1细胞系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购入,并以RPMI1640为培养基,以10%(v/v)的热失活胎牛血清及1%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物为补充剂,在5%二氧化碳/95%空气的气氛和37℃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选取雌性BALB/c小鼠(20±2g,6-8周)作为肿瘤模型。所用动物从四川大学华西动物繁殖中心购进,随机分组并在光暗规律交替的恒温房间中饲养。
通过皮下注射建立4T1肿瘤模型评价体内抗癌效率。通过以下步骤给雌性BALB/c小鼠接种4T1细胞悬液以建立肿瘤模型。
注射前,接种部位去除皮毛并用药用碘酒擦拭。将5×105个4T1细胞分散50μL的PBS中,并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进入小鼠已预先处理的部位。实体瘤经过1-2周的生长后体积达到50-100mm3,然后将长有肿瘤的小鼠随机分为三个平行实验组:生理盐水组(对照),阿霉素组(4mg阿霉素/kg小鼠),树状大分子-阿霉素组(1mg阿霉素/kg小 鼠)。从第一天到第十三天每隔四天通过尾静脉注射200μL相应的生理盐水或者药物。每隔两天对肿瘤尺寸和小鼠重量进行测量。肿瘤体积通过下列公式进行计算:肿瘤体积(mm3)=1/2×长(mm)×宽2(mm2)。所有动物在第十五天处死,切除肿瘤以用作免疫组化的研究,借以评价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增殖的情况。
结果如图3所示,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在较低的给药剂量的情况下却显示出了与游离阿霉素相类似的效果,表明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体系有着比游离阿霉素更好的抗肿瘤应用前景。根据体重变化曲线(图3),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有着相较于自有阿霉素更好的生物安全性和更低的系统毒性。
三、体内血管生成和免疫组化研究
免疫组化实验(IHC)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的方法进行。The paraffin-embedded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去石蜡以及再水化后,在4℃下与第一抗体培养过夜。在室温下,再与生物素化羊抗兔抗体培养30分钟。最后通过Motic Images Advanced software对免疫组化的结果进行检测。在37℃下,将去石蜡和再水化的肿瘤切片与蛋白酶K培养15分钟,用PBS清洗两次,然后用原位细胞死亡检测试剂盒进行TUNEL实验,根据使用说明得出细胞凋亡情况。阳性TUNEL染色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测到,最终的细胞凋亡系数是由凋亡细胞数与整体细胞数的比例得出。
光密度分析(图4)结果表明用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实验组的肿瘤部位血管密度远远少于生理盐水组,且优于阿霉素组。以上结果表明,就抑制血管生成而言,低剂量的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纳米颗粒的治疗效果是与高剂量的自由药物相当甚至更优的。
免疫组化染色剂Ki-67可以针对处于G1,G2,以及S阶段的活性增殖细胞进行染色,从而被广泛用于药物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评价。如图5所示,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组的平均结合光密度(IOD)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同时,我们采用TUNEL的方法对肿瘤细胞的凋亡水平(图6)进行了评价,就细胞的凋亡水平而言,阿霉素自由药物的效果与生理盐水组是相当的,但树状大分子-阿霉素组与之相比却有着明显的优势。
根据免疫组化的结果可以发现,低剂量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纳米颗粒的抗肿瘤效果与高剂量自由阿霉素是相当的。同时,由于不同于大多数以干扰DNA合成和细胞分化的抗癌药物,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纳米颗粒更倾向于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水平。这种药物运输系统通过EPR效应以及改变药物动力学性质而获得了较之自由药物更长的循环时间和更高的肿瘤组织聚集程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阿霉素是通过GFLG短肽与树状大分子共价连接,获得了更好的稳定性,使其可以缓慢释放出药物并在肿瘤部位有效聚集,从而显著 影响肿瘤组织微环境以及通过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水平达到调节肿瘤生长的效果。由于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对肿瘤的生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尽管低剂量的治疗策略可能会提高药物的耐药性,但其依然能够达到与高剂量自由阿霉素相当的治疗效果。
由于本发明给药系统所发挥抗肿瘤效果的基础在于其亲疏水性质所导致的纳米颗粒尺寸以及酶敏感键GFLG所提供的特异性断裂,因此只要具体结构的改变不涉及到这两个基础性质,对于给药系统的最终抗肿瘤效果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即不会从有效果变为无效果。因此从偶联体I的体内生物数据即可直接推测出本类型的给药系统均具有可预见的抗肿瘤效果和生物安全性。
Claims (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肽类树状大分子的末端总共连接有1个或者多个所述的A基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肽类树状大分子为赖氨酸或者谷氨酸的肽类树状大分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的颗粒粒径为 90~122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阿霉素与GFLG的偶联物上引入甲基乙烯基,得到偶联物MA-GFLG-DOX,备用;再将作为载体的肽类树状大分子炔基化,在树状大分子上引入三苯甲硫基,得到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脱去三苯甲基后,与偶联物MA-GFLG-DOX发生偶联反应,得到炔基化树状大分子与阿霉素的偶联物,最后经PEG化得成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 MA-GFLG-DOX偶联物的制备
以Boc-GFLG-OMe为原料,与甲基乙烯酰氯反应制得MA-GFLG-OH,后MA-GFLG-OH与N,N-二异丙基乙胺、四氢噻唑-2-硫酮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阿霉素盐酸盐、吡啶溶解在无水二甲亚砜中,避光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MA-GFLG-DOX偶联物;
B炔基化树状大分子的合成
以Boc与Cbz基团保护的树状大分子为原料,在氢气氛围下与Pb/C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溶解在DMF当中,体系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己炔酸、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炔基化树状大分子;
C 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的合成
炔基化树状大分子溶解在无水二氯甲烷与三氟乙酸的混合溶剂中,体系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将反应产物溶解在无水DMF中,体系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3-三苯甲硫基丙酸、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
D 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的合成
炔基三苯甲硫基树状大分子溶解在无水二氯甲烷与三氟乙酸的混合溶剂中,体系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当溶液转为黄绿色后,体系加入三乙基硅烷,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溶解在无水DMF当中,溶液中加入偶联物MA-GFLG-DOX、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在氮气保护下避光反应,反应所得产物为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E PEG化树状大分子
在氮气气氛下,将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CuSO4·5H2O、N3-mPEG、抗坏血酸钠加入到DMF 和H2O的混合溶剂当中,反应体系避光反应,反应结束后,产物经提纯、透析、冻干得到PEG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和C步骤,体系在氮气保护下反应结束后,溶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并依次用NaHCO3、HCl、NaHCO3、NaCl洗涤,有机相用无水MgSO4干燥,并用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经重结晶,得到产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步骤,溶液中加入偶联物MA-GFLG-DOX、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后,在氮气保护及室温下避光反应0.1~90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步骤,反应结束后,反应液逐滴加入到乙酸乙酯当中,析出物通过离心、提纯、干燥,得到炔基化树状大分子-阿霉素偶联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11279.5A CN103768612B (zh) | 2013-10-25 | 2013-10-25 | 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11279.5A CN103768612B (zh) | 2013-10-25 | 2013-10-25 | 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68612A true CN103768612A (zh) | 2014-05-07 |
CN103768612B CN103768612B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0561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1127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68612B (zh) | 2013-10-25 | 2013-10-25 | 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68612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29749A (zh) * | 2017-01-24 | 2017-05-31 | 四川大学 | 一种能够实现基因和药物共载的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0193086A (zh) * | 2019-05-22 | 2019-09-03 | 首都医科大学 | 一种la-gflg-dox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CN110201165A (zh) * | 2019-06-26 | 2019-09-06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一种光动力-化疗联用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0591075A (zh) * | 2019-06-28 | 2019-12-20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一种PEG-Peptide线性-树状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2707947A (zh) * | 2020-12-29 | 2021-04-27 | 湖南华腾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阿霉素前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2013
- 2013-10-25 CN CN201310511279.5A patent/CN10376861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FRANCESCO M VERONESE ET AL.: "《PEG-Doxorubicin Conjugates: Influence of Polymer Structure on Drug Release, in Vitro Cytotoxicity, Biodistribution, and Antitumor Activity》", 《BIOCONJUGATE CHEM》, vol. 16, 14 May 2005 (2005-05-14) * |
WENCHUAN SHE ET AL.: "《The potential of self-assembled, pH-responsive nanoparticles of mPEGylated peptide dendronedoxorubicin conjugates for cancer therapy》", 《BIOMATERIALS》, vol. 34, no. 5, 1 March 2011 (2011-03-01), pages 1 - 2 *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29749A (zh) * | 2017-01-24 | 2017-05-31 | 四川大学 | 一种能够实现基因和药物共载的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6729749B (zh) * | 2017-01-24 | 2019-11-12 | 四川大学 | 一种能够实现基因和药物共载的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0193086A (zh) * | 2019-05-22 | 2019-09-03 | 首都医科大学 | 一种la-gflg-dox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CN110193086B (zh) * | 2019-05-22 | 2022-09-02 | 首都医科大学 | 一种la-gflg-dox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CN110201165A (zh) * | 2019-06-26 | 2019-09-06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一种光动力-化疗联用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0201165B (zh) * | 2019-06-26 | 2021-11-26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一种光动力-化疗联用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0591075A (zh) * | 2019-06-28 | 2019-12-20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一种PEG-Peptide线性-树状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2707947A (zh) * | 2020-12-29 | 2021-04-27 | 湖南华腾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阿霉素前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2707947B (zh) * | 2020-12-29 | 2022-06-17 | 湖南华腾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阿霉素前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68612B (zh) | 2015-1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88779B (zh) | 负载吉西他滨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
Pan et al. | PEGylated dendritic diaminocyclohexyl-platinum (II) conjugates as pH-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vehicles with enhanced tumor accumulation and antitumor efficacy | |
Zhang et al. | Dendrimer–doxorubicin conjugate as enzyme-sensitive and polymeric nanoscale drug delivery vehicle for ovarian cancer therapy | |
An et al. | A sulfur dioxide polymer prodrug showing combined effect with doxorubicin in combating subcutaneous and metastatic melanoma | |
Lang et al. | Tumor microenvironment-responsive docetaxel-loaded micelle combats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 |
CN103768612B (zh) | 负载阿霉素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靶向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
Zhao et al. | An iTEP-salinomycin nanoparticle that spec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inhibits metastases of 4T1 orthotopic breast tumors | |
Li et al. | A stimuli-responsive Janus peptide dendron–drug conjugate as a safe and nanoscale drug delivery vehicle for breast cancer therapy | |
US9480712B2 (en) | Biomedical composition | |
CN107648618A (zh) | 一种药物递送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5451743A (zh) | 用于在活体中递送RNAi触发子至肿瘤细胞的聚偶联物 | |
CN113599504B (zh) | 一种无载体蛋白质胞内递送前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6581690A (zh) | 肿瘤微环境刺激可降解的两亲性嵌段hpma聚合物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23165595A1 (zh) | 一类可用于活性分子递送的可降解脂质体及其纳米复合物 | |
CN103768613B (zh) | 基于gflg的peg化肽类树状大分子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995846B (zh) | 聚乙二醇偶联药物增效剂、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
CN113549184A (zh) | 同时具有pH和氧化还原双响应的聚合物载体、载药胶束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1714468B (zh) | 一种siRNA递送系统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7007550A (zh) | 一种氧化还原响应性两亲性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031268B (zh) | 聚乙烯亚胺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在基因载体中的用途 | |
CN105037739A (zh) | 具有精氨酸穿膜作用的还原敏感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6474486B (zh) | 一种聚合物胶束及其应用 | |
CN110642968B (zh) | 双酶响应性哑铃形超两亲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11995745B (zh) | 一种双锁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Liu et al. | Amphiphilic cationic triblock polymers for p53-mediate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gene therap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7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