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5151B - 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5151B
CN103765151B CN201280043003.2A CN201280043003A CN103765151B CN 103765151 B CN103765151 B CN 103765151B CN 201280043003 A CN201280043003 A CN 201280043003A CN 103765151 B CN103765151 B CN 1037651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ing
heat exchanger
way
led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30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65151A (zh
Inventor
浜口理
上野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65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5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65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5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F17/005Means for draining condensates from heat exchangers, e.g. from 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2001/0253Particular components
    • F28D2001/026Cores
    • F28D2001/0273Cores having special shape, e.g. curved, ann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65/00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 F28F2265/06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by using means for draining heat exchange media from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65/00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 F28F2265/22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for drain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1),安装有:平行间隔配置的两根总管(2,3);在所述总管之间配置的多根扁平管(4),其内部设置的制冷剂通路(5)与所述总管的内部连通;设置在所述扁平管的扁平面上的多个散热片(6);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散热片的最外面散热片的外侧的侧板(7T,7B)。在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的所述侧板中形成排水用的通孔(11)和切口(12)。在其上部至少一个凸部紧挨或接触所述侧板的排水引路(20)设置在所述侧板和其上设有所述热交换器的基座(10)之间。

Description

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背景技术
其中在多根总管之间设置有多根扁平管、在各扁平管内部形成的多条制冷剂通路都与总管的内部连通以及在扁平管之间设置有诸如波纹状散热片等散热片的并流式热交换器广泛用于汽车空气调节机和建筑物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等中。
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其包括两根垂直总管和将两根总管连接在一起的多根水平扁平管。在这种热交换器中,在每两个邻近的扁平管之间设置有波纹状散热片。在最下面的扁平管的下面上也安装有波纹状散热片,并且在这个波纹状散热片的下面安装侧板。
图22示出的是与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并流式热交换器的结构类似的并流式热交换器H的下端部。图中所示的扁平管T是最下面的扁平管,并且最下面的波纹状散热片C装配到扁平管T的下面上。此外,侧板S装配到波纹状散热片C的下面上。
具有上述结构的并流式热交换器H未设计成使得侧板S总是直接放在安装有热交换器H的设备的基座上。在基座和侧板S之间形成间隙。这种间隙导致未通过热交换器H的气流通路的产生,并且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通过某些方法填充间隙。
通常采用的用于填充间隙的常规方法是使用用作隔热材料的块状发泡树脂F。发泡树脂F便宜并能够吸收使发泡树脂F最适于填充间隙的目的的某种程度的尺寸公差。
在并流式热交换器H用作蒸发器的情况下,在热交换器H的表面上形成冷凝水。这种冷凝水在低温条件下在热交换器的表面上变成霜。这种霜甚至可以变成冰。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冷凝水”旨在包含由于这种霜或冰的融化产生的所谓的除霜水。
冷凝水经由侧板S移动到块状发泡树脂F。然而,如果发泡树脂F是块状的,那么在发泡树脂F与形成为一个板的侧板S组合的情况下,波纹状散热片C的中心附近产生的冷凝水不能被顺利排出。
专利文献2描述了一种在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和安装有该热交换器的设备的基座之间的间隙通过除了使用发泡树脂之外的方法填充的结构。具体地,在空调风管的底板的上面上设置垫片,并且在垫片的顶面上放置并流式热交换器的下侧侧板。
在并流式热交换器中,在扁平管或散热片的表面上的冷凝水的积聚减少了气流通路的面积,并且这导致热交换性能的劣化。为了防止这种热交换性能的劣化,使用并流式热交换器,必须迅速排出冷凝水以防止产生的冷凝水留在并流式热交换器的内部。在这方面,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设备没有包括特别的改善。
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0-249388
专利文献2JP-A-S61-22346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所述设备能够促进冷凝水的排出,使得所述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和设备本身的基座之间的间隙被填充。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包含具有以下特征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平行间隔配置的多根总管,在所述多根总管之间配置的多根扁平管,所述扁平管内部的制冷剂通路与所述总管的内部连通,设置在所述多根扁平管的扁平面上的多个散热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散热片的最外面散热片的外侧的侧板。位于所述并流式热交换器的下部的所述侧板包括排水用的通孔或切口,排水引路设置在所述侧板和其上设有所述并流式热交换器的基座之间,所述排水引路的上端位于紧挨所述侧板的位置,所述排水引路包括设置在其上部的至少一个凸部,以及所述凸部位于紧挨所述通孔或切口的位置或与它们接触。
在安装有具有上述特征的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通孔或切口具有覆盖所述散热片的多个间距的宽度。
在安装有具有上述特征的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排水引路具有包括其间以预定距离配置的两个侧壁和连接所述两个侧壁的上壁的形状。
在安装有具有上述特征的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排水引路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排水渠,所述排水渠的侧壁的上部位于紧挨所述通孔或切口的位置或与它们接触。
在安装有具有上述特征的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排水引路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脊线部或肋部,所述脊线部或肋部位于紧挨所述通孔或切口的位置或与它们接触。
在安装有具有上述特征的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排水引路包括设置在从所述脊线部或肋部偏移的位置的排水孔。
在安装有具有上述特征的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中,优选的是,发热部设置在所述排水引路的内部。
在安装有具有上述特征的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排水引路包括位于紧挨所述侧板的上方的散热片的空气流动方向端部的位置或与其接触的肋部。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冷凝水经由在位于热交换器下部的位置处的侧板中形成的通孔或切口迅速移动到排水引路,然后冷凝水经由排水引路被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并流式热交换器和排水引路的组合的部分断面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并流式热交换器的侧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沿着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的纵向方向的部分断面图;
图5是示出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与排水引路组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构成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并流式热交换器和排水引路的组合的部分断面图;
图8是沿着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的纵向方向的部分断面图;
图9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并流式热交换器和排水引路的组合的部分断面图;
图10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并流式热交换器和排水引路的组合的部分断面图;
图11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并流式热交换器和排水引路的组合的部分断面图;
图12是构成本发明第六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的立体图;
图13是根据第六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的俯视图;
图14是构成本发明第七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七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与侧板组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构成本发明第八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第八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的放大的局部俯视图;
图18是构成本发明第九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根据第九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与并流式热交换器组合的状态的部分断面图;
图20是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并流式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并示出供暖操作的状态;
图21是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并流式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并示出制冷操作的状态;以及
图22是用于说明通常采用的用来填充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和安装有该热交换器的设备的基座之间的间隙的结构的部分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基本结构。在图1中,图中上侧是热交换器的上侧,图中下侧是热交换器的下侧。并流式热交换器1包括两根垂直总管2和3以及配置在总管2和3之间的多根水平扁平管4。总管2和3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平行间隔地配置,扁平管4在垂直方向上以预定的间距配置。在实际将热交换器1安装到设备上的阶段,热交换器1可以根据设计要求以各种角度固定,因而,术语“垂直”和“水平”以及它们的衍生词不应当以严格的方式解释。它们应当被理解为仅仅是用于方便说明方向的标准。
如图2所示,各扁平管4都是通过挤出成型形成的细长的金属部件,并且具有在其中形成的以使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通路5。扁平管4配置为使得其挤出方向(也是其纵向方向)设定为水平的,因而制冷剂流过制冷剂通路5的方向也是水平的。制冷剂通路5包括具有相同断面形状和面积并在图2中左右方向上配置的多条制冷剂通路5,因而各扁平管4的垂直断面具有口琴状。各制冷剂通路5与总管2和3的内部连通。
在各扁平管4的扁平面上固定有散热片6。这里波纹状散热片用作散热片6,但是也可以使用平板散热片。在上下方向上对齐的散热片6的最上面和最下面散热片的外侧设置有侧板7T和7B。
总管2和3、扁平管4以及散热片6都由诸如铝等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金属制成。扁平管4通过铜焊或焊接固定到总管2和3上,散热片6通过铜焊或焊接固定到扁平管4上,以及侧板7T和7B通过铜焊或焊接固定到散热片6上。
总管2的内部通过两个分隔部件P1和P2隔成三个隔间,也就是隔间S1、S2和S3。分隔部件P1和P2将多根扁平管4分成多个扁平管组。这里总共使用二十四根扁平管4,其中四根扁平管4作为一个扁平管组连接到隔间S1上,十五根扁平管4作为一个扁平管组连接到隔间S2上,以及五根扁平管4作为一个扁平管组连接到隔间S3上。
总管3的内部通过分隔部件P3隔成两个隔间,也就是,隔间S4和S5。分隔部件P3将多根扁平管4分成多个扁平管组。在这里使用的总共二十四根扁平管4中,十二根扁平管4作为一个扁平管组连接到隔间S4上,并且十二根扁平管4作为一个扁平管组连接到隔间S5上。
应当指出的是,扁平管4的总数、设置在各总管中的分隔部件的数量、通过分隔部件隔成的隔间的数量以及在通过分隔部件分成的各扁平管组中扁平管的数量都仅仅是示例性的数量,并且不意图限制本发明。
制冷剂出入管8连接到隔间S1上。制冷剂出入管9连接到隔间S3上。
热交换器1具有以下功能。当热交换器1用作冷凝器时,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出入管8供给到隔间S1。进入隔间S1,制冷剂然后经由使隔间S1和S4连接在一起的四根扁平管4前往隔间S4。由这四根扁平管4组成的扁平管组构成制冷剂通路A。制冷剂通路A由块形箭头表示。其他制冷剂通路也都由块形箭头表示。
进入隔间S4,制冷剂然后从那折返并经由使隔间S4和S2连接在一起的八根扁平管4前往隔间S2。由这八根扁平管4组成的扁平管组构成制冷剂通路B。
进入隔间S2,制冷剂然后从那折返并经由使隔间S2和S5连接在一起的七根扁平管4前往隔间S5。由这七根扁平管4组成的扁平管组构成制冷剂通路C。
进入隔间S5,制冷剂然后从那折返并经由使隔间S5和S3连接在一起的五根扁平管4前往隔间S3。由这五根扁平管4组成的扁平管组构成制冷剂通路D。进入隔间S3,制冷剂然后经由制冷剂出入管9流出。
当热交换器1用作蒸发器时,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出入管9供给到隔间S3。此后,制冷剂沿着当热交换器1用作冷凝器时制冷剂沿其流动的路径反向流动。具体地,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通路D、制冷剂通路C、制冷剂通路B和制冷剂通路A进入隔间S1,然后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出入管8流出。
图1示出其中安装有热交换器1的设备的基座10。基座10可以设置为用于收容水的接水盘或仅设置为设备的底板。需要指出的是,在对本实施方案和下述实施方案2~9的说明中,假定热交换器1配置在使得总管2和3垂直配置的基座10上。
热交换器1通过使用未示出的安装部件设定成使得侧板7B在基座10的上面并且不与其接触。填充侧板7B和基座10之间的间隙,以不允许间隙作为不通过热交换器1的气流通路。用来填充间隙的是图2和图2后面的图中详细示出其结构的排水引路。该排水引路由图1中的综合符号20表示,但是在示出各个实施方案的图2和图2后面的图中,排水引路将由跟随有分支符号的综合符号20表示。
图2中所示的排水引路20A是通过注射成型形成的合成树脂部件,并具有包括其间以预定距离设置的两个侧壁和在两个侧壁之上设置的覆盖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的上壁的形状。换句话说,排水引路20A具有象上下反转的沟槽一样的形状。排水引路20A设置为使得其上端紧挨侧板7B的下面或与其接触。
在侧板7B中形成排水用的通孔11和切口12。多个通孔11沿着侧板7B的纵向方向中心线以预定的间距配置。另外,多个切口12在侧板7B的纵向方向的两个边缘部上以预定的间距配置。
如图3所示,各通孔11是在侧板7B的纵向方向上的椭圆形的(轨道-圆形的)。各切口12是V形的。各通孔11形成为覆盖散热片6的多个间距P(在波纹状散热片的情况下,间距P是从脊部到邻近谷部的距离)的宽度。各切口12形成为具有等于散热片6的一个间距P的宽度,然而,切口12可以以与通孔11相同的方式形成为覆盖散热片6的多个间距P的宽度。
在排水引路20A的上端部中,设置有在排水引路20A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排水渠21。排水渠21位于通孔11的正下方,其两个侧壁的上端(相当于凸部)与侧板7B的下表面紧密接触。如图4所示,排水渠21的底部朝向一个点(即,在这种情况下,朝向排水引路20A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部)向下倾斜。在排水渠21中,排水孔22设置在其最下部中并在倾斜部的中点处。
如图2所示,排水引路20A的顶面使得斜面23设置在排水渠21的两侧上,斜面23从排水渠21朝向前侧面和后侧面(在空气流通热交换器1的方向上的上游侧是前侧面,下游侧是后侧面)向下倾斜。
排水引路20A填充侧板7B和基座10之间的间隙,以防止空气通过该间隙。这迫使空气仅流通热交换器1,因此,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在热交换器1中产生的冷凝水向下移动到侧板7B。然后,冷凝水从通孔11和切口12滴下。上端部位于紧挨侧板7B的位置或与侧板7B接触的排水引路20A配置在侧板7B的下面,这种配置允许冷凝水迅速移动到经由其将冷凝水排出的排水引路20A。由于排水引路20A不是由通常用作绝热部件的发泡树脂制成,所以排水引路20A的耐久性高,并且这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各切口12形成为从侧板7B的边缘向侧板7B的中心越来越窄,并且这种形状允许接触边缘的冷凝水被引导朝向切口12的内部区域,以进一步积聚在切口12的最里面的区域而形成水滴。当水滴增长到足够大时,它就落下,即,被排出。通过将切口12的宽度设定为覆盖散热片6的多个间距P,可以使得冷凝水在较短的时间内积聚成大水滴,并且这有助于实现冷凝水的有效排出。
从通孔11滴落的冷凝水被接在排水引路20A的排水渠21中,然后通过排水孔22排到基座10上。从切口12滴落的冷凝水被接在排水引路20A的斜面23上,经由排水引路20A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移动,以排到基座10上。排到基座10上的冷凝水经由合适的排水管路进一步排到外部。
通孔11的形状不限于椭圆形。其可以是矩形或菱形。代替同时设置通孔11和切口12,也可以仅设置切口12。切口12的形状不限于V形。可以采用诸如U形、矩形和梯形等各种形状。
图5是说明排水引路20A与热交换器1组合的状态的立体图。热交换器1弯成平面中的L形,排水引路20A通过安装到热交换器1的长侧与热交换器1组合。
第二和其他实施方案如图6~图19所示。在这些实施方案中,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功能相同的构成部件由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相对应的构成部件的相同符号表示,并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案如图6~图8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排水引路20B包括设置在与第一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20A中的斜面23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排水渠24。排水渠24设置为用于收容从切口12滴落的冷凝水。
第一实施方案的排水渠21具有使得其底部朝向排水引路20A的纵向方向的中心部向下倾斜的形状,但是第二实施方案的排水渠21包括在其纵向方向上以预定的间距配置的多个谷部,使得向下的斜面朝向谷部向下倾斜。即,第二实施方案的排水渠21具有脊部和谷部交替出现的波浪形。谷部设置有在各谷部的底部设置的排水孔22。
各排水渠24的底部具有与排水渠21的底部相同的形状。排水孔22延伸超过排水渠21的区域进入排水渠24的区域,从而,排水孔22也用作排水渠24的排水孔。
从通孔11滴落的冷凝水被接在排水引路20B的排水渠21中,然后通过排水孔22排到基座10上。从切口12滴落的冷凝水被接在排水引路20B的排水渠24中,然后通过排出孔22排到基座10上。排到基座10上的冷凝水经由合适的排水管路进一步排出到外部。
第三实施方案如图9所示。根据第三实施方案,排水引路20C不包括排水渠。相反,脊线部25(相当于凸部)设置在排水引路20C的顶面的中央,并在排水引路20C的纵向方向上延伸。脊线部25紧挨通孔11或与通孔11接触。在脊线部25的两侧,设置有从脊线部25到前侧面和后侧面向下倾斜的斜面26。
从通孔11和切口12滴落的冷凝水被接在排水引路20C的斜面26上,然后在排水引路20C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移动以排到基座10上。排到基座10上的冷凝水经由合适的排水管路进一步排出到外部。
第四实施方案如图10所示。根据第四实施方案,在排水引路20D中与第三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20C中的脊线部25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肋部27(相当于凸部)。肋部27在排水引路20D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紧挨通孔11或与通孔11接触。在肋部27的两侧,设置有从肋部27到前侧面和后侧面向下倾斜的斜面28。斜面28在紧挨肋部27的区域中缓和,但是它们从远离肋部27的某中点起陡峭。
从通孔11和切口12滴落的冷凝水被接在排水引路20D的斜面28上,然后在排水引路20D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移动以排到基座10上。排到基座10上的冷凝水经由合适的排水管路进一步排出到外部。
第五实施方案如图11所示。根据第五实施方案,排水引路20E具有在第四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20D中还设置有排水孔29的结构。排水孔29设置在斜面28中的某些中点处。排水孔29沿着排水引路20E的纵向方向以预定的间隔配置。
在排水引路24E的内部,设置有发热部30。发热部30可以是相对温热的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管(这种制冷剂管有时被称为防冻管),或它可以是必要时通电的诸如护套式加热器等电加热器。这有助于防止在冬季冷凝水在排水引路20E的内部冻结。
在发热部30是电加热器的情况下,当该加热器产生热量时,暖空气通过排水孔29上升。这种暖空气使热交换器1变暖。因此,在热交换器1上结霜或这种霜已经成为冰的情况下,暖空气使这种霜或冰融化,并且这有助于保持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效率。
从通孔11和切口12滴落的冷凝水被接在排水引路20E的斜面28上,然后经由排水孔29排到基座10上。没有经由排水孔29排出的冷凝水在排水引路20E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移动以排到基座10上。排到基座10上的冷凝水经由合适的排水管路进一步排出到外部。
第六实施方案如图12和图13所示。根据第六实施方案,排水引路20F具有在第三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20C中还设置有多条短的垂直肋部31(相当于凸部)的结构。各肋部31与脊线部25斜线地交叉配置。如图13所示,肋部31相对于脊线部25倾斜地以短间隔配置,肋部相对于脊线部在反方向上交替配置。
从通孔11和切口12滴落的冷凝水被接在排水引路20F的斜面26上,然后在排水引路20F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移动以排到基座10上。排到基座10上的冷凝水经由合适的排水管路进一步排出到外部。
各肋部31具有足以倾斜横断通孔11的长度。将要从通孔11滴落的冷凝水迅速被肋部31向下引到斜面26上,并且这有助于实现更快捷的排水。
第七实施方案如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第七实施方案,排水引路20G由第六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20F发展而来。具体地,在排水引路20G中,在脊线部25上的多个平面圆形的突起32(相当于凸部)沿着脊线部25的纵向方向以预定的间隔对齐。在斜面26上的多个平面V形的垂直肋部33(相当于凸部)沿着斜面26的纵向方向以预定的间隔对齐。同时在突起32的前侧和后侧,各肋部33具有向外开口的形状。更具体地,在斜面26上与侧板7B的切口12的位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切口12的大小和形状对应的肋部33。
如图15所示,在各通孔11中安装三个突起32。至于切口12,肋部33与切口12一对一地对应。肋部33与侧板7B的下面接触。
从通孔11和切口12滴落的冷凝水被接在排水引路20G的斜面26上,然后在排水引路20G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移动以排到基座10上。排到基座10上的冷凝水经由合适的排水管路进一步排出到外部。
当冷凝水将要从通孔11滴落时,迅速被突起32向下引导到斜面26上。当冷凝水将要从切口12滴落时,迅速被肋部33向下引导到斜面26上。这有助于实现更快捷的排水。
虽然在图15中的各通孔11中设有三个突起32,但是“三个”的数量仅是示例性的数量,并且不意图限制本发明。可以采用诸如二个或四个等除了三个之外的数量。
第八实施方案如图16和图17所示。根据第八实施方案,排水引路20H由第二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20B发展而来。具体地,排水引路20H包括在排水渠24中设置的紧挨切口12或与切口12接触的短的垂直肋部34a和34b(相当于凸部)。各肋部34a和34b在排水渠24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多个肋部34a和多个肋部34b沿着排水渠24的纵向方向以预定的间隔配置。
肋部34a设置在与侧板7B的切口12对应的位置处。肋部34a和切口12一对一地彼此对应,各肋部34a形成为横断切口12的长度。如图17所示,各肋部34a设置在朝向排水引路20H的中心突出的支架34c1或34c2的前端上或紧挨支架的前端,并能够通过支架34c1和34c2的弹性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肋部34a在排水引路20H的外部位置中配置两行。在这两行肋部34a之间配置肋部34b。肋部34b以平行对配置。在各平行对的两个肋部34b之间,设有排水渠21。
每对肋部34b配置在平面矩形的浮动台34d的上面上。浮动台34d的各长边通过两个联结片34e联结到排水引路20H上。各联结片34e是平面U形的,并且这种形状给予联结片34e弹性,从而允许它们支撑浮动台34d以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因此,肋部34b和排水渠21也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
在将排水引路20H与热交换器1组合时,由于肋部34a和34b以及排水渠21都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所以可以吸收在热交换器1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差。这使得肋部34a和34b可以分别设置为完全紧挨切口12和通孔11或者与它们接触。在组合的热交换器1中的侧板7B通常具有不平坦表面,但是可以使得肋部34a和34b以及排水渠21完全适于侧板7B的这种不平坦表面。
从通孔11滴落的冷凝水被接在排水引路20H的排水渠21中,然后从排水孔22排到基座10上。从切口12滴落的冷凝水被接在排水引路20H的排水渠24中,然后从排水孔22排到基座10上。排到基座10上的冷凝水经由合适的排水管路进一步排出到外部。
当冷凝水将要从切口12滴落时,被肋部34a迅速向下引导到排水渠24中。这有助于实现更快捷的排水。
第九实施方案如图18和图19所示。根据第九实施方案,排水引路20I由第四实施方案的排水引路20D发展而来。具体地,排水引路20I包括配置在斜面28上面以及前侧面和后侧面上以紧挨侧板7B正上方的散热片6的空气流动方向端部或与其接触的大量垂直肋部35。肋部35沿着排水引路20I的纵向方向以预定的间隔对齐。
肋部35简单地设置为紧挨侧板7B正上方的散热片6的空气流动方向端部或与其接触,并且在肋部35对齐的某些位置处,高的肋部36设置为紧挨位于从侧板7B数的第三位置的较高散热片6的空气流动方向端部或与其接触。
从通孔11和切口12滴落的冷凝水被接在排水引路20I的斜面28上,然后在排水引路20I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移动以排到基座10上。排到基座10上的冷凝水经由合适的排水管路进一步排出到外部。
位于紧挨侧板7B上方的散热片6的位置处的肋部35和36甚至在冷凝水向下流到侧板7B上之前将冷凝水向下引导。这有助于实现更快捷的排水。
热交换器1和排水引路20(综合符号)的组合可以安装在分体式空气调节机中。该分体式空气调节机由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构成,室外单元包括压缩机、四通阀、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外送风机等,而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送风机等。室外热交换器在供暖操作中起到蒸发器的作用,而在制冷操作中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室内热交换器在供暖操作中起到冷凝器的作用,而在制冷操作中起到蒸发器的作用。
图20中所示的是设置有作为制冷循环的热泵循环的分体式空气调节机。热泵循环101通过将压缩机102、四通阀103、室外热交换器104、减压膨胀设备105和室内热交换器106连接成环构成。压缩机102、四通阀103、室外热交换器104和减压膨胀设备105收容在室外单元的壳体中,而室内热交换器106收容在室内单元的壳体中。室外热交换器104与室外送风机107组合,而室内热交换器106与室内送风机108组合。室外送风机107包括螺旋桨风扇,而室内送风机108包括横流风扇。
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可以用作室外热交换器104。在这种情况下,排水引路20可以与其组合。
室内热交换器106通过使三个热交换器106A、106B和106C组合成覆盖送风机108的屋顶的形状构成,而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可以用作室内热交换器106A、106B或106C。当热交换器1用作室内热交换器106C时,排水引路20可以与其组合。
图20示出在供暖操作中的状态。在供暖操作中,将高温高压制冷剂从压缩机102喷射入室外热交换器106中,在这里制冷剂散热并冷凝。制冷剂然后离开室内热交换器106以经由减压膨胀设备105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04中,在这里制冷剂膨胀以吸收热,然后制冷剂回到压缩机102中。由室内送风机108产生的气流促进从室内热交换器106的散热,并且由室外送风机107产生的气流促进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04的吸热。
图21示出在制冷操作或除霜操作中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切换四通阀103以使制冷剂在与其在供暖操作中的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流动。即,从压缩机102喷射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进入室外热交换器104中,在这里制冷剂散热并冷凝。制冷剂然后离开室外热交换器104以经由减压膨胀设备105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06中,在这里制冷剂膨胀以吸收热,然后制冷剂回到压缩机102中。由室外送风机107产生的气流促进从室外热交换器104的散热,并且由室内送风机108产生的气流促进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6的吸热。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然而,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在本发明的精神内以各种修改的形式实现。
例如,排水引路可以由发泡树脂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冷凝水可能渗入发泡树脂中而使发泡树脂劣化,因而,可能必须通过例如更换发泡树脂来进行维护。
如果排水引路具有能够通过挤出成型形成的形状,那么代替注射成型,可以通过挤出成型形成排水引路。
此外,本发明可以适于作为设置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的冰箱或除湿机。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广泛用于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附图标记列表
1 热交换器
2,3 总管
4 扁平管
5 制冷剂通路
6 散热片
7T,7B 侧板
11 通孔
12 切口
20A-20I 排水引路
21 排水渠
22 排水孔
24 排水渠
25 脊线部
27,31,33,34a,和34b 肋部
32 突起
29 排水孔
30 发热部
35,36 肋部

Claims (8)

1.一种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其中所述并流式热交换器包括:
平行间隔配置的多根总管;
在所述多根总管之间配置的多根扁平管,所述扁平管内部的制冷剂通路与所述总管的内部连通;
设置在所述多根扁平管的扁平面上的多个散热片;以及
设置在所述多个散热片的最外面散热片的外侧的侧板;
其中位于所述并流式热交换器的下部的所述侧板包括排水用的通孔或切口;
其中排水引路设置在所述侧板和其上设有所述并流式热交换器的基座之间,所述排水引路的上端位于紧挨所述侧板的位置;
其中所述排水引路包括在其上部的至少一个凸部;
其中所述凸部位于紧挨所述通孔或切口的位置或与它们接触;
其中所述排水引路具有包括其间以预定距离配置的两个侧壁和连接所述两个侧壁的上壁的形状;以及
其中所述排水引路包括设置在其顶部的排水渠,所述排水渠的侧壁的上部位于紧挨所述通孔或切口的位置或与它们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其中所述通孔或切口具有覆盖所述散热片的多个间距的宽度。
3.一种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其中所述并流式热交换器包括:
平行间隔配置的多根总管;
在所述多根总管之间配置的多根扁平管,所述扁平管内部的制冷剂通路与所述总管的内部连通;
设置在所述多根扁平管的扁平面上的多个散热片;以及
设置在所述多个散热片的最外面散热片的外侧的侧板;
其中位于所述并流式热交换器的下部的所述侧板包括排水用的通孔或切口;
其中排水引路设置在所述侧板和其上设有所述并流式热交换器的基座之间,所述排水引路的上端位于紧挨所述侧板的位置;
其中所述排水引路包括在其上部的至少一个凸部;
其中所述凸部位于紧挨所述通孔或切口的位置或与它们接触;
其中所述排水引路具有包括其间以预定距离配置的两个侧壁和连接所述两个侧壁的上端之间的上壁的形状;以及
其中所述排水引路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壁上侧的顶部的脊线部或肋部,所述脊线部或所述肋部位于紧挨所述侧板的所述通孔或所述切口的位置或与它们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其中所述通孔或切口具有覆盖所述散热片的多个间距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其中所述排水引路包括设置在从所述脊线部或肋部偏移的位置的排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其中发热部设置在所述排水引路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其中所述排水引路包括位于紧挨所述侧板的上方的散热片的空气流动方向端部的位置或与其接触的肋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其中所述排水引路包括位于紧挨所述侧板的上方的散热片的空气流动方向端部的位置或与其接触的肋部。
CN201280043003.2A 2011-10-07 2012-09-25 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Active CN1037651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3140A JP5331182B2 (ja) 2011-10-07 2011-10-07 サイドフロー方式のパラレルフロー型熱交換器を備えた機器
JP2011-223140 2011-10-07
PCT/JP2012/074456 WO2013051418A1 (ja) 2011-10-07 2012-09-25 サイドフロー方式のパラレルフロー型熱交換器を備えた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5151A CN103765151A (zh) 2014-04-30
CN103765151B true CN103765151B (zh) 2016-08-17

Family

ID=48043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3003.2A Active CN103765151B (zh) 2011-10-07 2012-09-25 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31182B2 (zh)
CN (1) CN103765151B (zh)
WO (1) WO20130514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5318B (zh) * 2015-07-31 2017-12-15 浙江金宸三普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
JP7439537B2 (ja) * 2020-01-29 2024-02-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WO2023195040A1 (ja) * 2022-04-04 2023-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23465A (ja) * 1985-03-27 1986-10-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バポレ−タ
JP3287100B2 (ja) * 1993-05-19 2002-05-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調和装置のクーリ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排水ケース
JP2004184034A (ja) * 2002-12-05 2004-07-02 Denso Corp 空気調和装置のクーリングユニット
JP2005003264A (ja) * 2003-06-11 2005-01-06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JP2005003259A (ja) * 2003-06-11 2005-01-06 Denso Corp エバポレータ用受け皿
JP2010038486A (ja) * 2008-08-07 2010-02-18 Daikin Ind Ltd 分離型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5336914B2 (ja) * 2009-04-15 2013-11-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83392A (ja) 2013-05-09
JP5331182B2 (ja) 2013-10-30
CN103765151A (zh) 2014-04-30
WO2013051418A1 (ja) 201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4269B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CN102072595B (zh) 热交换器及具有该热交换器的空调
US10082344B2 (en) Fin-and-tube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261828B (zh) 热交换器和安装有该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CN1989388A (zh) 制冷装置
CN101738010A (zh) 带有排放冷凝物的斜肋的热风空调、换热器、建筑和方法
CN103299150A (zh) 热交换器和空调机
CN103299149A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CN102187158A (zh) 空气调节机
CN205209304U (zh) 换热器系统
CN102116552A (zh) 冰箱
CN103765151B (zh) 安装有侧流型并流式热交换器的设备
CN105352225A (zh) 空调器
KR101014241B1 (ko) 열교환장치
US20130205823A1 (en) Air conditioner
CN204718241U (zh) 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04555476U (zh) 风冷冰箱
CN201992932U (zh) 冰箱
CN104136876B (zh) 并流式热交换器和安装有该并流式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CN103459952A (zh) 用于制冷器具的蒸发器组件
RU2451883C2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ый агрегат
JP2012037092A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
CN212179051U (zh) 空调器
JP2010091145A (ja) 熱交換器
CN204063693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