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6207B - 共面型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共面型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6207B
CN103746207B CN201310753511.6A CN201310753511A CN103746207B CN 103746207 B CN103746207 B CN 103746207B CN 201310753511 A CN201310753511 A CN 201310753511A CN 103746207 B CN103746207 B CN 1037462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ignal
insulating body
type connector
groun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535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46207A (zh
Inventor
王健
段红勋
赵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senberg (shanghai)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senberg (shanghai)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senberg (shanghai)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senberg (shanghai)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535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462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46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6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46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6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共面型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共面的电路板或射频模块,包括相对接的底部连接器和顶部连接器,所述底部连接器包括底部绝缘主体,安装于底部绝缘主体上的至少一组底部信号端子和底部接地端子,所述底部信号端子包覆于所述底部接地端子的外围;所述顶部连接器包括顶部绝缘主体,安装于顶部绝缘主体上的顶部信号端子,顶部接地端子;所述顶部信号端子具有信号接触端,用以与所述底部信号端子相对接以进行信号传输,所述顶部接地端子具有接地接触端,用以与所述底部接地端子相对接。本发明可实现电路板厚度容差的安装与连接,同时具有信号间的隔离度更好、信号的传输性能更优,连接器结构更加紧凑的优点。

Description

共面型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共面的电路板之间厚度容差的安装、且信号传输性能高的共面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伴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板对板射频连接器在无线系统模块互联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通信基站、RRH(Remote Radio Head,用于移动宽带网络基站中的新技术设备)、直放站、GPS设备以及其它类似应用等,具体可以用于电路板对电路板、电路板对射频模块或射频模块对射频模块的互连。现有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可以用于电路板对电路板、电路板对射频模块或射频模块对射频模块的互连。
随着无线通讯产品小型化的发展趋势,部件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紧凑,设备产品的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射频模块的信号互连已从传统的平行板间连接向共面板间连接突破发展。同时设备制造商对连接器提出新的要求:1)射频连接器的容差要求越来越高;2)射频连接器的盲配需求;3)节省更多的空间;4)成本不断降低。
根据设备信号传输需要选择不同的数量的连接器,当连接数量多时,连接器本身的制造成本较高。而且当客户被连接电路板的布线空间限制,上下连接的中心线偏差很大时,现有市场板对板的连接方式不能解决该问题,传统方式只能采用电缆组件的连接,成本会很高,安装不方便,而且现有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部件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紧凑,电缆组件已无法满足要求。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10181155.9、专利名称为一种射频连接器、基站及传输射频信号的方法的专利文献中记载了一种共面型射频连接器,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第一连接器01,所述第一连接器01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外导体013、第一绝缘子012以及第一中心导体011;第二连接器02,所述第二连接器02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二外导体023、第二绝缘子022以及第二中心导体021;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子012和所述第二绝缘子022,用于作为绝缘介质;所述第一外导体013和所述第二外导体023,用于接地;所述第一中心导体011和所述第二中心导体021接触配合后,用于传输射频信号。该专利申请解决了通讯产品手工焊接一致性较差、组装效率低、返修困难等技术问题,并允许一定的径向偏移量和轴向偏移量,满足快速插拔需求,实现共面应用射频连接传输;然而该专利申请没有解决共面的电路板间存在一定厚度差时的连接及信号传输,同时信号在传输中的抗干扰性差。
因此,如何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同时满足共面连接器越来越高的容差要求、节省连接器更多的空间、降低连接器的成本,同时提高信号的传输性能,便成为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共面型连接器,既可实现板与板、板与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厚度容差的共面安装与信号传输,尤其是射频信号的传输,同时能提高信号的传输性能及抗干扰性能,使连接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小型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共面型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共面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包括相对接的底部连接器和顶部连接器,其中:
所述底部连接器包括底部绝缘主体,安装于绝缘主体上的至少一组底部信号端子和底部接地端子,所述每组底部信号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弹性相接;
所述顶部连接器包括顶部绝缘主体,安装于顶部绝缘主体上的顶部信号端子,顶部接地端子及屏蔽件;所述顶部信号端子具有与所述第二端子弹性相接的第一信号接触端和第二信号接触端,所述顶部接地端子具有与所述底部接地端子相对接的第一接地接触端和第二接地接触端。
优选地,为提高连接器的屏蔽效果,所述屏蔽件包括设置于顶部绝缘主体内的屏蔽片。
所述屏蔽片、顶部绝缘主体、顶部接地端子间通过复数片插入相应位置的固定槽内的固定片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屏蔽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顶部绝缘主体外侧的屏蔽壳体。
所述屏蔽壳体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延伸部,以及自延伸部的末端向外弯折形成的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相接的弹性臂。
所述延伸部的两侧形成有倒刺,所述底部绝缘本体上形成有供所述延伸部穿过的弹性臂穿孔,且所述倒刺可固定卡设于所述弹性臂穿孔的孔壁上。
更优地,所述顶部连接器还包括将所述顶部信号端子及顶部接地端子固定于所述顶部绝缘主体上的压铸件。
所述压铸件的内侧设有与所述顶部连接器相配合的凸台和凹槽,以及与所述底部接地端子相接的侧面。
所述压铸件由第一压铸件和第二压铸件组合而成,所述第一压铸件和第二压铸件的外围形成有固定所述第一压铸件和第二压铸件的拉伸件。
所述每一底部接地端子包括弧形安装部,连接弧形安装部的连接部,以及自弧形安装部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弹性触角。
所述底部绝缘主体包括相接的上绝缘主体和下绝缘主体,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一端子对称地安装于所述上绝缘主体和下绝缘主体内并弹性对接,第二端子和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分别弹性地伸出于所述上绝缘主体的上端面和下绝缘主体的下端面外。
所述底部接地端子对称地安装于所述上绝缘主体和下绝缘主体内,并形成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相接的第一弹性触角,以及与顶部接地端子相接的第二弹性触角。
所述第一弹性触角和第二弹性触角分别包围于所述上信号端子和下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的外围。
所述顶部信号端子呈拱桥形,在所述第一信号接触端和第二信号接触端间形成有信号连接部,所述信号连接部包括数段折弯的折弯段。
所述相邻的折弯段间的夹角为45度。
所述顶部接地端子呈拱桥形,在所述第一接地接触端和第二接地接触端间形成有接地连接部,所述接地连接部包括数段折弯的折弯段。
所述相邻折弯段间的夹角为45度。
所述顶部绝缘主体包括至少一组绝缘单元,所述绝缘单元包括顶部信号端子安装面、顶部接地端子安装面,以及设于顶部信号端子安装面和顶部接地端子安装面间的凸起面。这样可以实现任意数量的信号通道的叠加使用。
所述顶部绝缘单元内设有拱桥形的屏蔽片安装槽。
所述顶部绝缘单元包括通过定位元件配合连接的第一绝缘单元和第二绝缘单元。
本发明中的屏蔽壳体将整个顶部连接器和底部连接器紧紧的固定装配起来,同时将回流在压铸件和拉伸件的信号与PCB板上的地有效的衔接起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顶部信号端子的弹性设计,实现了两块电路板间高度容差的安装与信号传输;(2)环形接地端子的设计,使得信号间的隔离度更好,实现信号能量更加集中闭合传输;(3)实现更加紧凑型的Quasi-TEM(横电磁波)模的传输,连接器更加小型化;(4)与传统的同轴射频连接器相比,该连接器用一个单通道便可以实现信号传输,提高了信号的传输性能,同时也节省了连接器成本与更多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共面型射频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共面型连接器(未安装压铸件、拉伸件和屏蔽壳体)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信号端子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b是本发明可实现高度容差安装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5a、图5b是本发明顶部接地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顶部接地端子安装到底部绝缘主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顶部接地端子与上绝缘主体或下绝缘主体对接安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上绝缘主体、下绝缘主体以及上绝缘主体和下绝缘主体对接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a、9b分别是第一绝缘主体和第二绝缘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图10b分别是顶部信号端子和顶部接地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顶部信号端子与第一绝缘主体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与第二绝缘主体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与顶部接地端子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图14b是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屏蔽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图17是屏蔽片安装到顶部绝缘主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压铸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压铸件安装到顶部连接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拉伸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拉伸件安装到压铸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屏蔽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共面型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4a为图23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4b为图23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底部连接器,101、底部信号端子,102、第一端子,103、第二端子,104、底部接地端子,105、弹性触角,106、连接部,107、弹性触角安装槽,108、开口槽,109、凸起部,110、上绝缘主体,111、下绝缘主体,112、凸柱,113、凸柱安装孔,114、延伸部插孔,115、螺丝孔,116、底部信号端子安装槽,117、底部接地端子安装槽,118、对接部,119、接触部,120、弧形安装部,121、连接部安装槽,122、第一弹性触角,123、第二弹性触角,200、顶部连接器,201、绝缘单元,202、对接凸台,203、第一固定片安装槽,204、屏蔽片安装槽,205、第一绝缘单元,206、第二绝缘单元,207、对接安装槽,208、对接面,209、第二固定片安装槽,210、顶部信号端子,211、第一信号接触端,212、第二信号接触端,213、信号连接部,214、第一折弯段,215、固定片,216、顶部接地端子,217、第三固定片安装槽,218、第二折弯段,219、第二接地接触端,220、接地连接部,221、顶部信号端子安装面,222、顶部接地端子安装面,223、凸起面,224、压铸件的侧面,225、屏蔽片,227、第一压铸件,228、第二压铸件,229、凸起,230、压铸件,231、凹槽,233、第一接地接触端,239、屏蔽壳体,240、拉伸件,241、主体部,242、顶端,243、底端,244、弹性片,245、延伸部,246、弹性臂,247、倒刺,300、第一电路板,400、第二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共面型连接器,用以实现电路板与电路板、电路板与射频模块或射频模块与射频模块之间的厚度容差的共面信号传输,尤其是射频信号的传输,以下实施例中以电性连接两块厚度不同的电路板为例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共面型连接器,其固定连接在两块共面的电路板间,该共面的电路板包括两块设置在共面型连接器同侧电路板,其厚度相同或者具有一定的厚度差,两块电路板为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所述共面型连接器总体上包括相对接的底部连接器100和顶部连接器200,其中,
所述底部连接器100包括底部绝缘主体、复数组底部信号端子101和底部接地端子104,本实施例中,为安装方便,所述底部绝缘主体由相叠置的上绝缘主体110和下绝缘主体111组成,结合图8所示,所述上绝缘主体110和下绝缘主体111上对应地设置有底部信号端子安装槽116、底部接地端子安装槽117,所述底部信号端子101和底部接地端子104分别对称安装在所述底部信号端子安装槽116和底部接地端子安装槽117内。
更优地,所述上绝缘主体110和下绝缘主体111上设置有相互固定安装的卡设件,该卡设件包括分别设置于上绝缘主体110和下绝缘主体111上的凸柱安装孔113和凸柱112,将凸柱112伸入所述凸柱安装孔113后,即可实现上绝缘主体110和下绝缘主体111间的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底部信号端子101包括对称地安装于所述上绝缘主体110和下绝缘主体111的底部信号端子安装槽116内的第一端子102和第二端子103,第一端子102和第二端子103弹性对接,其包括对接部118和接触部119,对接部118可以实现第一端子102和第二端子103间的可上下滑动的接触,第一端子102的接触部119分别与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弹性相接,第二端子103的接触部119分别与顶部信号端子210相弹性对接。
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两块电路板不共面时,第一端子102和第二端子103在下压过程中的行程距离即为两块电路板300,400之间的高度差,具体地,当连接器连接在具有一定高度差的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上时,假设其中第一电路板300的高度大于第二电路板400的高度,与第一电路板300相接的一组底部信号端子101的第一端子102的接触部119到第二端子103的接触部119之间的高度为H1;与第二电路板400相接的一组底部信号端子101处于下压状态,其第一端子102的接触部119到第二端子103的接触部119之间的高度为H2,其中高度H1与高度H2之间的差值即为第一电路板300与第二电路板400之间的高度差H,即有关系高度H=高度H1-高度H2。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能够允许板对板、板对模块、模块对模块时的高度容差的安装。
为屏蔽相邻的底部信号端子101之间的信号干扰,本发明在所述底部信号端子101周围设置有底部接地端子104,所述底部接地端子104相对称地安装于所述上绝缘本体110和下绝缘本体111的底部接地端子安装槽117内。所述每一底部接地端子104包括弧形安装部120、连接弧形安装部120的连接部106,以及自弧形安装部120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数个弹性触角105。所述上绝缘主体110上设置有与所述弹性触角105和连接部106相对应的弹性触角安装槽107和连接部安装槽121。
如图5a和图5b所示,所述底部接地端子104环绕着所述底部信号端子101设置,本实施例中采用将两个弧形的底部接地端子104的连接部106拼装起来,环形安装在所述底部信号端子101的接触部119的周围,当然所述底部接地端子104的形状不局限于弧形设计,也可使用方形或其他形状,只要能让所述底部接地端子104包覆在所述底部信号端子101外围即可。
结合图5a、图5b和图6所示,在连接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弹性触角105则被弹性压缩到所述弹性触角安装槽107内,用于将信号能量闭合传输,并让信号的回流路径最短,起到接地和屏蔽信号的作用。所述连接部106安装在所述连接部安装槽121内,这样当底部信号端子101和弹性触角105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底部信号端子101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会很少;同时连接器106所传输的信号周围被所述弹性触角105环绕包围着,起到能量闭合传输的作用。
另外,结合图5b和图7所示,所述底部接地端子104的下端设置有开口槽108,所述上、下绝缘主体110,111内对应所述开口槽108均对称设置有凸起部109,安装时,将所述底部接地端子104的开口槽108卡固到所述凸起部109内,这样所述底部接地端子104就被上下镜像对称地固定安装到上接地端子安装槽117、下接地端子安装槽119内,从而保证了连接器制程的便捷性及可靠性。同时,为了便于说明,将安装于上绝缘主体110上的底部接地端子104的弹性触角105称为第一弹性触角122,将安装于下绝缘主体111上的底部接地端子104的弹性触角105称为第二弹性触角123,所述第二弹性触角123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电性相接。
所述顶部连接器200与底部连接器100相对接,用于将第一电路板300上发出的射频信号传输到共面的第二电路板400上。所述顶部连接器200包括顶部绝缘主体、顶部信号端子210、顶部接地端子216、屏蔽件、压铸件230,其中屏蔽件包括屏蔽片225和屏蔽壳体239。
本实施例中,为使用过程中的灵活组合,顶部绝缘主体由一组或多组绝缘单元201组装而成,顶部绝缘主体用于安装顶部接地端子216和顶部信号端子210,每一绝缘单元包括顶部信号端子安装面221、顶部接地端子安装面222,以及设于顶部信号端子安装面221和顶部接地端子安装面210间的凸起面223。
较优地,为了便于安装所述顶部信号端子210和顶部接地端子216,本发明将所述绝缘单元201拆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包括第一绝缘单元205和第二绝缘单元206,如图9a、图9b所示,分别为第一绝缘单元205和第二绝缘单元206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绝缘单元205包括所述顶部信号端子安装面221、顶部接地端子安装面222以及设于顶部信号端子安装面221和顶部接地端子安装面222间的凸起面223,所述第二绝缘单元206包括所述顶部接地端子安装面222和所述凸起面223。
具体地,将顶部信号端子210和顶部接地端子216组装到第一绝缘单元205和第二绝缘单元206上的安装过程为:如图10a、图10b、图11~13所示,将顶部信号端子210从所述第一绝缘单元205的一侧安装到所述顶部信号端子安装面221上,这样可以保证所述顶部信号端子210在安装的过程不容易被折弯变形;然后将安装有顶部信号端子210的第一绝缘单元205对接到所述第二绝缘单元206上,最后从所述绝缘单元201的两侧将顶部接地端子216分别安装到第一绝缘单元205和第二绝缘单元206的顶部接地端子安装面222上。
所述第一绝缘单元205与所述第二绝缘单元206对接后,具有共同的一对接面208,为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单元205与第二绝缘单元206,如图9a所示,本发明在所述第一绝缘单元205的对接面208上设置有对接凸台202,如图9b所示,所述第二绝缘单元206的对接面208上设置有与所述对接凸台202相对应的对接安装槽207,将所述对接凸台202插接到所述对接安装槽207内,即可实现第一绝缘单元201和第二绝缘单元206的对接安装,这样可以实现任意数量的信号通道的叠加使用,并在叠加使用时通过对接凸台202和对接安装槽207实现其间的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顶部信号端子210呈拱桥形,如图10a所示,包括第一信号接触端211、第二信号接触端212和信号连接部213,所述信号连接部213形成于所述第一信号接触端211、第二信号接触端212之间,所述第一信号接触端211和第二信号接触端212对称设置,其分别与所述底部信号端子101的第二端子102电性连接,用于实现信号的对接传输。所述信号连接部213包括数段折弯的第一折弯段214,相邻第一折弯段214间的夹角最优设置为45度,这样有利于信号传输,且传输过程中信号的反射最小。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0b所示,所述顶部接地端子216亦呈拱桥形,包括第一接地接触端233、第二接地接触端219和形成在所述第一接地接触端233和第二接地接触端219间的接地连接部220,所述第一接地接触端233和第二接地接触端219对称设置,分别与所述底部接地端子104的第一弹性触角122相连接,起到接地和屏蔽信号的作用。所述接地连接部220包括数段折弯的第二折弯段218,与所述顶部信号端子210的形状保持一致,所述相邻的第二折弯段218的夹角最优也设置为45度,这样有利于控制阻抗以及保证与所述顶部信号端子210一致性的回流路径。
更优地,如图15所示,为进一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本实施例中的顶部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顶部绝缘主体内的屏蔽片225,该屏蔽片225与顶部接地端子216、顶部信号端子210的截面形状一致,亦呈拱桥形,以更好地屏蔽信号间的干扰。屏蔽片225的安装方式为:所述每一绝缘单元201内均设置有屏蔽片安装槽204,所述屏蔽片225安装在所述屏蔽片225安装槽204内,安装后的结构如图16、图17所示。
为进一步固定屏蔽片225和顶部绝缘主体,在所述顶部接地端子216的表面、顶部接地端子安装面222和屏蔽片225的表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片安装槽203、第二固定片安装槽209和第三固定片安装槽217,本发明通过一固定片215插入到第一固定片安装槽203、第二固定片安装槽209和第三固定片安装槽217内,实现屏蔽片225、绝缘单元201和顶部接地端子216三者的固定连接,图14a和图14b所示为固定片215根据插入位置不同而设计的两种结构的示意图,图中分别标识为215a及215b。
为更进一步地屏蔽信号并固定连接底部连接器100和顶部连接器200,本实施例在组装好顶部信号端子210,顶部接地端子216及屏蔽片225的顶部绝缘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压铸件230,所述压铸件230安装在顶部连接器200上,用于将所述顶部信号端子210及顶部接地端子216固定于所述顶部绝缘主体上。如图18所示,所述压铸件230的内侧面内均设置复数个与所述顶部绝缘主体相配合的凸起229和凹槽231,以及与所述底部接地端子相接的侧面224。压铸件230安装后,如图19所示,所述凸起229位于所述顶部接地端子安装面222上,所述凸起面223和顶部接地端子216位于所述凹槽231内。
所述压铸件的侧面224的底部与底部接地端子104上的第一弹性触角122相接触,这样信号在连接器内部就有一个完整的回流路径,起到屏蔽信号的作用。
为了安装与装配需求,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两个相对称的压铸件230,分别为第一压铸件227和第二压铸件228,所述第一压铸件227和第二压铸件228外还固定设置有拉伸件240,所述拉伸件240如图20所示,固定安装在所述压铸件230的四周,安装后效果示意图如图21所示。
所述屏蔽壳体239设置于所述压铸件230和所述拉伸件240的外侧,用于将顶部连接器200、底部连接器100以及压铸件230和拉伸件240作为一个整体固定起来。如图22所示,所述屏蔽壳体239包括主体部241,所述主体部241包括顶端242和底端243,自所述主体部241的顶端242向内折弯形成复数个弹性片244,所述弹性片244压在所述压铸件230上,所述主体部241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复数个延伸部245,自所述延伸部245的末端向外弯折形成复数个弹性臂246。
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屏蔽壳体239与所述上绝缘主体110和下绝缘主体111的连接紧密型,可在所述延伸部245的两侧设置倒刺247,如图22所示。相应地,在底部绝缘主体上开设有延伸部插孔114,所述延伸部245插入到所述延伸部插孔114内,插入后,所述弹性臂246分别与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接触,安装后的效果图如图23、图24a和图24b所示。
为了进一步增加连接器和电路板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本实施例在所述底部绝缘本体的上绝缘主体110和下绝缘主体111上设置螺丝孔115,通过螺丝穿过所述螺丝孔115位将连接器和共面的第一电路板300、第二电路板400固定连接起来。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发明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20)

1.一种共面型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共面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接的底部连接器和顶部连接器,其中:
所述底部连接器包括底部绝缘主体,安装于绝缘主体上的至少一组底部信号端子和底部接地端子,每组所述底部信号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弹性相接;
所述顶部连接器包括顶部绝缘主体,安装于顶部绝缘主体上的顶部信号端子,顶部接地端子及屏蔽件;所述顶部信号端子具有与所述第二端子弹性相接的第一信号接触端和第二信号接触端,所述顶部接地端子具有与所述底部接地端子相对接的第一接地接触端和第二接地接触端,在两块电路板不共面时,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下压过程中的行程距离即为两块电路板之间的高度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包括设置于顶部绝缘主体内的屏蔽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顶部绝缘主体、顶部接地端子间通过复数片插入相应位置的固定槽内的固定片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顶部绝缘主体外侧的屏蔽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延伸部,以及自延伸部的末端向外弯折形成的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相接的弹性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两侧形成有倒刺,所述底部绝缘本体上形成有供所述延伸部穿过的弹性臂穿孔,且所述倒刺可固定卡设于所述弹性臂穿孔的孔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连接器还包括将所述顶部信号端子及顶部接地端子固定于所述顶部绝缘主体上的压铸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件的内侧设有与所述顶部连接器相配合的凸台和凹槽,以及与所述底部接地端子相接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件由第一压铸件和第二压铸件组合而成,所述第一压铸件和第二压铸件的外围形成有固定所述第一压铸件和第二压铸件的拉伸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底部接地端子包括弧形安装部,连接弧形安装部的连接部,以及自弧形安装部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弹性触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绝缘主体包括相接的上绝缘主体和下绝缘主体,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一端子对称地安装于所述上绝缘主体和下绝缘主体内并弹性对接,第二端子和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分别弹性地伸出于所述上绝缘主体的上端面和下绝缘主体的下端面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接地端子对称地安装于所述上绝缘主体和下绝缘主体内,并形成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相接的第一弹性触角,以及与顶部接地端子相接的第二弹性触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触角和第二弹性触角分别包围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外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信号端子呈拱桥形,在所述第一信号接触端和第二信号接触端间形成有信号连接部,所述信号连接部包括数段折弯的折弯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折弯段间的夹角为45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接地端子呈拱桥形,在所述第一接地接触端和第二接地接触端间形成有接地连接部,所述接地连接部包括数段折弯的折弯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折弯段间的夹角为45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绝缘主体包括至少一组绝缘单元,所述绝缘单元包括顶部信号端子安装面、顶部接地端子安装面,以及设于顶部信号端子安装面和顶部接地端子安装面间的凸起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绝缘单元内设有拱桥形的屏蔽片安装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共面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绝缘单元包括通过定位元件配合连接的第一绝缘单元和第二绝缘单元。
CN201310753511.6A 2013-12-31 2013-12-31 共面型连接器 Active CN1037462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3511.6A CN103746207B (zh) 2013-12-31 2013-12-31 共面型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3511.6A CN103746207B (zh) 2013-12-31 2013-12-31 共面型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6207A CN103746207A (zh) 2014-04-23
CN103746207B true CN103746207B (zh) 2018-10-09

Family

ID=50503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53511.6A Active CN103746207B (zh) 2013-12-31 2013-12-31 共面型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462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6334B (zh) * 2016-02-01 2024-02-06 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71124Y (zh) * 2008-03-07 2008-12-24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101533970A (zh) * 2007-12-04 2009-09-16 莫列斯公司 易连接的模块连接器
CN101976771A (zh) * 2010-09-14 2011-02-16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可实现大范围共面补偿的共面连接器
CN203660127U (zh) * 2013-12-31 2014-06-18 罗森伯格(上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共面型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59652A1 (en) * 2009-09-10 2011-03-10 Amphenol Corporation Multi-pathway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3970A (zh) * 2007-12-04 2009-09-16 莫列斯公司 易连接的模块连接器
CN201171124Y (zh) * 2008-03-07 2008-12-24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101976771A (zh) * 2010-09-14 2011-02-16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可实现大范围共面补偿的共面连接器
CN203660127U (zh) * 2013-12-31 2014-06-18 罗森伯格(上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共面型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6207A (zh) 2014-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76781U (zh) 连接器、设有连接器的电路板以及电路板连接结构
WO2015196913A9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板端连接器组件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CN203326274U (zh) 电连接器
CN206595422U (zh) 电连接器
CN104348038A (zh) 同轴型电连接器
CN101494335B (zh) 具有天线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
CN201490385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08155497A (zh)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插座及其连接器组件
TWI616134B (zh) 電路板高頻焊墊區之接地圖型結構
CN101212097B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9709220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3660127U (zh) 共面型连接器
CN103746207B (zh) 共面型连接器
CN201146240Y (zh) 多频天线及应用该多频天线的天线装置
CN204947141U (zh) 同轴连接器
CN102044812B (zh) 一种射频连接器、基站及传输射频信号的方法
CN203932511U (zh) 具有预防外部电磁干扰结构的高频讯号连接器
CN203250909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10469881U (zh) Pcb板拼接结构及天线装置
CN1655403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1494343B (zh) 具有天线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
CN209844104U (zh) 电连接器
CN108075265B (zh)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CN201608317U (zh) Lvds连接器及lvds连接器的连接模组
CN201490437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