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5781A - 换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5781A
CN103745781A CN201310753565.2A CN201310753565A CN103745781A CN 103745781 A CN103745781 A CN 103745781A CN 201310753565 A CN201310753565 A CN 201310753565A CN 103745781 A CN103745781 A CN 103745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tating shaft
wire clamp
gear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535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45781B (zh
Inventor
薛树明
陈成
卢世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land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UNLAND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UNLAND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UNLAND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535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457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45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5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45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57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线装置,包括机架、活动设于机架上的线夹、装于机架的送线机构及线夹驱动机构。线夹包含座体及枢转抵压件,座体开设有至少两线材通道,枢转抵压件枢接于座体并压紧线材通道内的线材;送线机构包含架体、第一送线轮、第二送线轮、张闭驱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及线夹松开组件,架体装配于机架的上方,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呈并排的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出送线区,张闭驱动组件装配于架体并驱使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活动,旋转驱动组件装配于架体并驱使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做相异方向的旋转,线夹松开组件装配于架体并驱使枢转抵压件松开对线材的压紧。本发明的换线装置能对多个线材进行排序及输送。

Description

换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对多个线材进行排序及输送的换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自动化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柱,从而促使自动化行业的蓬勃发展。
其中,在线缆的市场中,随处可见到带有胶壳的线束,且带胶壳的线束种类多、产量大及线径存在差异化,故给带胶壳的线束的生产带动巨大的市场的同时,还带来巨大的生产压力。
而目前,带胶壳的线束生产方式是,操作人员通过手工的方式将线材一根一根穿置于胶壳内。但是,由于带胶壳的线束种类多、产量大及线径大小不一,单靠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是很难满足线束的产量要求,从而无法满足自动化的生产场合中,因此,应用于对线材进行穿胶壳的穿胶壳装置应运而生。
但是,在现有的穿胶壳装置中,应用于对线材进行排序及输送的换线机构是无法对多个线材进行排序的,且无法对排序后的多个线材进行一一输送以实现换线的目的,相应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因此,急需要一种换线装置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线装置,该换线装置能对多个线材进行排序,并能将排序后的多个线材进行输送以实现换线的目的,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线装置,包括机架、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线夹、装配于所述机架上的送线机构及线夹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线夹包含座体及枢转抵压件,所述座体开设有至少两供线材穿置排序用的线材通道,所述线材通道呈排状布置,所述枢转抵压件枢接于所述座体并压紧所述线材通道内的线材。所述送线机构包含架体、第一送线轮、第二送线轮、张闭驱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及与所述枢转抵压件配合的线夹松开组件,所述架体装配于机架的上方,所述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呈并排的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出一送线区;所述张闭驱动组件装配于所述架体并驱使所述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活动,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装配于所述架体并驱使所述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做相异方向的旋转,所述线夹松开组件装配于所述架体;当所述线夹驱动机构驱使所述座体上一个线材通道内的线材进入所述送线区内时,则所述线夹松开组件驱使所述枢转抵压件松开对线材的压紧,所述张闭驱动组件驱使所述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夹紧所述送线区内的线材,所述旋转驱动组件驱使所述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旋转而将夹紧的线材往线材通道外输送。
较佳地,所述线夹呈移动的设置,且所述线夹还包含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恒具有驱使所述枢转抵压件压紧所述线材通道内的线材的趋势。
较佳地,所述线材通道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座体相对应的两侧,所述线材通道的贯穿方向与所述线夹的移动方向相交错,所述座体还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座体的输送腔,所述输送腔将所述线材通道分隔出第一线材通道及第二线材通道,所述枢转抵压件包含第一枢转抵压件及第二枢转抵压件,每一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每一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枢抵压件及一个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每一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枢转抵压件呈并排的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供所述线夹松开组件移动进入的松开区,每一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和第二枢转抵压件之间。
较佳地,所述座体还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嵌入槽及第二嵌入槽,每一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嵌入槽,每一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嵌入槽,每一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具有呈枢转的嵌入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嵌入槽内的第一枢接部,每一所述第二枢转抵压件具有呈枢转的嵌入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嵌入槽内的第二枢接部。
较佳地,所述线夹驱动机构包含一线夹主动轮、线夹从动轮、线夹传送件及线夹驱动器,所述线夹主动轮及线夹从动轮呈相对应的枢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线夹传送件套设于所述线夹主动轮及线夹从动轮上,且所述线夹传送件与所述座体固定连接,所述线夹驱动器装配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线夹主动轮连接。
较佳地,所述张闭驱动组件包含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枢摆驱动器、第一枢摆架及第二枢摆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含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及旋转驱动器,所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沿所述线夹的移动方向呈并排的装配于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一枢摆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枢摆架的另一端形成第一枢摆端,所述第三转轴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方向装配于所述第一枢摆端上,所述第一送线轮装配于所述第三转轴上,所述第二枢摆架的一端装配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枢摆架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枢摆端,所述第四转轴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方向装配于所述第二枢摆端上,所述第二送线轮装配于所述第四转轴上,所述枢摆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一枢摆端及第二枢摆端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摆动而调整所述送线区的小大,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三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三转轴上,所述第四齿轮安装于所述第四转轴上,且所述第一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传动,所述旋转驱动器与所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中的一者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枢摆架与第二枢摆架相互啮合摆动。
较佳地,所述线夹松开组件包含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一松开件、第二松开件、第一枢摆受推件及呈并排设置的第五转轴和第六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及第六转轴均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方向装配于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五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五转轴上,所述第六齿轮安装在所述第六转轴并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松开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五转轴上,所述第一松开件的另一端形成出一第一松开配合端,所述第二松开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六转轴上,所述第二松开件的另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松开配合端配合的第二松开配合端,所述第一枢摆受推件固定在所述第五转轴或第六转轴上,所述枢摆驱动器通过所述第一枢摆受推件驱使所述第一松开配合端及第二松开配合端做相互远离的摆动,摆动的所述第一松开配合端及第二松开配合端驱使所述枢转抵压件往所述座体的外侧枢转而松开对所述线材通道内的线材的压紧。
较佳地,所述枢摆驱动器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所述架体并为一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一驱动块,所述第一枢摆架远离所述第一枢摆端的一端朝所述驱动块处延伸出一枢摆受推部,所述第一枢摆受推件朝所述驱动块处延伸出一受驱部,所述驱动块沿所述气缸的伸缩方向位于所述枢摆受推部及所述受驱部之间。
较佳地,所述受驱部及所述架体之间连接有一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恒具有驱使所述第一松开配合端及第二松开配合端做相互靠拢的趋势;所述枢摆受推部与所述架体之间连接有一第三弹性元件,所述第三弹性元件恒具有驱使所述第一枢摆端及第二枢摆端做相互靠拢的趋势。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枢转抵压件及座体上至少两呈排状布置的线材通道,使得多个线材(如线径不同的线材)能在座体上排序并被压紧;再借助本发明的线夹驱动机构,驱使座体上每一个线材通道内的线材都能进入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所形成的送线区内,当线夹驱动机构驱使座体上的一个线材通道内的线材进入送线区内时,此时线夹松开组件驱使枢转抵压件松开对线材的压紧,同时,张闭驱动组件驱使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做相互靠近的活动而夹紧送线区内的线材,再由旋转驱动组件驱使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去将夹紧的线材往线材通道外输送,实现一个线材通道内的线材往外界输送的目的,不断重复上述的过程,即可完成所有线材通道内的线材输送之目的,因此,本发明的换线装置能将多个线材进行排序,并能将排序后的多个线材进行输送以实现换线的目的,并能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换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换线装置在拆卸机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换线装置的线夹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换线装置的线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线夹之座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线夹之第一枢转抵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的线夹之第二枢转抵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换线装置的送线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送线机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送线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送线机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a和图12b是本发明的换线装置的送线机构对线夹上的线材进行输送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的换线装置10较优适与一控制器(图中未示)电性连接,以通过控制器对本发明的换线装置10进行智能的控制。其中,本发明的换线装置10包括机架12、活动地设于机架12上的线夹11、装配于机架12上的送线机构13及线夹驱动机构14。线夹11较优是呈移动的装配于机架12上,线夹11的移动方向是沿机架12的左右方向布置,且线夹11包含座体112及枢转抵压件11b;座体112开设有至少两供线材10a穿置排序用的线材通道1121,线材通道1121呈排状布置;枢转抵压件11b枢接于座体112上,且枢转抵压件11b压紧线材通道1121内的线材10a。
送线机构13包含架体131、第一送线轮132、第二送线轮133、张闭驱动组件134、旋转驱动组件135及与枢转抵压件11b配合的线夹松开组件136。架体131装配于机架12的上方,较优的是,架体131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机架12的上方,以便于外界部件在架体131上的安装。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呈并排的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出一送线区137(见图8),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沿机架12的左右方向呈并排的设置,以沿机架12的前后方向输送线材10a,当然,不以此为限。张闭驱动组件134装配于架体131并驱使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活动,使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在做相互靠近的活动时缩小送线区137,从而夹紧送线区137内的线材10a,如图12b所示;在做相互远离的活动时扩大送线区137以便于座体112进入送线区137内,如图12a所示。旋转驱动组件135装配于架体131并驱使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做相异方向的旋转,即是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的旋转方向相反,以实现对线材10a输送的目的。线夹松开组件136装配于架体131,较优的是,线夹松开组件136位于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对应的下方。当线夹驱动机构14驱使座体112上一个线材通道1121内的线材10a进入送线区137内时,则线夹松开组件136驱使枢转抵压件11b松开对线材10a的压紧,同时,张闭驱动组件134驱使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夹紧送线区137内的线材10a,此时的旋转驱动组件135驱使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旋转,从而将夹紧的线材10a往线材通道1121外输送,实现换线的目的。其中,为使得线夹11与送线机构13之间的配合更协调可靠,故本发明的换线装置10还包括感应组件15,感应组件15包含安装在座体112上的感应片151及安装在机架12上的感应开关152,感应开关152位于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对应的下方。更具体地,如下:
结合图4至图7,线夹11还包含第一弹性元件114,第一弹性元件114恒具有驱使枢转抵压件11b压紧线材通道1121内的线材10a的趋势,以使枢转抵压件11b在常态下处于对线材通道1121内的线材10a进行压紧的状态,使得线材10a的压紧更方便快捷。具体地,线材通道1121沿水平方向贯穿座体112的前后两侧,使线材通道1121的贯穿方向与线夹11的移动方向(即图1中机架12上箭头所指的方向及相反方向)相交错。座体112还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座体112的输送腔1122,输送腔1122将线材通道1121分隔出第一线材通道1121a及第二线材通道1121b,第一线材通道1121a及第二线材通道1121b较优呈直线的对接以便于线材10a进入线材通道1121内及将线材通道1121内的线材10a往外界输送。
枢转抵压件11b包含第一枢转抵压件111及第二枢转抵压件113,每一第一线材通道1121a对应一个第一枢转抵压件111,每一第二线材通道1121b对应一个第二枢抵压件113及一个第一弹性元件114,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111与对应的一个第二枢转抵压件113呈并排的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供线夹松开组件136移动进入的松开区1368(见图12a及图12b),每一第一弹性元件114连接于对应的一个第一枢转抵压件111和第二枢转抵压件113之间,以借助第一弹性元件114去使第一枢转抵压件111及第二枢转抵压件113在常态下对穿置于第一线材通道1121a及第二线材通道1121b内的同一根的线材10a进行压紧。
其中,为了便于枢转抵压件11b在座体112上的枢接,故座体112还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嵌入槽1123及第二嵌入槽1124,每一第一线材通道1121a对应一个第一嵌入槽1123,第一嵌入槽1123较优是位于第一线材通道1121a的正下方,并与第一线材通道1121a呈同侧布置,即,座体112的后侧;每一第二线材通道1121b对应一个第二嵌入槽1124,第二嵌入槽1124较优是位于第二线材通道1121b的正下方,并与第二线材通道1121b呈同侧布置,即,座体112的前侧。每一第一枢转抵压件111具有呈枢转的嵌入于对应的一个第一嵌入槽1123内的第一枢接部1113;每一第二枢转抵压件113具有呈枢转的嵌入于对应的一个第二嵌入槽1124内的第二枢接部113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座体112的后侧安装有第一枢转轴115,座体112的前侧安装有第二枢转轴116,第一枢转轴115及第二枢转轴116均沿机架12的左右方向布置,且第一枢转轴115穿过所有的第一嵌入槽1123及第一枢接部1113,第二枢转轴116穿过所有的第二嵌入槽1124及第二枢接部1133,以使得第一枢转抵压件111及第二枢转抵压件113在座体112上的枢接更可靠,并节省第一枢转轴115及第二枢转轴116的使用数量;更具体地,第一枢转抵压件111还包含相互呈直线对接的第一抵压部1111及第一受推部1112,第一枢接部1113呈垂直的位于第一抵压部1111及第一受推部1112之间,且三者共同形成一体结构,而座体112开设有供第一抵压部1111旋入第一线材通道1121a内的第一缺口1121c,且在第一枢转抵压件111压紧第一线材通道1121a内的线材10a时,此时的第一抵压部1111及第一受推部1112沿竖直方向布置,而第一枢接部1113沿水平方向布置,状态如图4所示。同样,第二枢转抵压件113还包含相互呈直线对接的第二抵压部1131及第二受推部1132,第二枢接部1133呈垂直的位于第二抵压部1131及第二受推部1132之间,且三者共同形成一体结构,而座体112还开设有供第二抵压部1131旋入第二线材通道1121b内的第二缺口1121d,且在第二枢转抵压件113压紧第二线材通道1121b内的线材10a时,此时的第二抵压部1131及第二受推部1132沿竖直方向布置,而第二枢接部1133沿水平方向布置,状态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对线材10a进行导向,故线夹11还包括导线管117,每一第一线材通道1121a对应一个导线管117,每一导线管117呈对接的装配于对应的一个第一线材通道1121a内,较优是,每一导线管117呈直线对接的装配于对应的一个第一线材通道1121a内,以便于对线材10a的导引。为了对座体112的垫高,故线夹11还包含安装在座体112下方的支撑座118,以便于支撑座118对座体112的支撑及垫高,而前述的感应片151是安装在支撑座118上的,且支撑座118是通过导轨与滑块的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机架12上的,以实现线夹11可移动设置于机架12上的目的。
请参阅图1至图3,线夹驱动机构14包含一线夹主动轮141、线夹从动轮142、线夹传送件143、线夹驱动器144、线夹中间传送件146及两并排设置的线夹中间轮145,两线夹中间轮145及线夹从动轮142呈相对应的枢接于机架12上,如图1所示,两线夹中间轮145及线夹从动轮142沿机架12的左右方向枢接于机架12上;线夹传送件143套于线夹从动轮142及一线夹中间轮145上,座体112与线夹传送件143固定连接,具体是线夹传送件143是与支撑座118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通过支撑座118与座体112固定连接的目的;线夹主动轮141安装于线夹驱动器144的输出端上,线夹中间传送件146套于线夹主动轮141及另一线夹中间轮145上,线夹驱动器144安装在机架12上,以实现线夹驱动器144驱使线夹11在机架12上移动。为使得线夹驱动器144更可靠地驱使线夹中间轮145旋转,故线夹驱动机构14还包含一压紧轮147,压紧轮147设于机架12并抵压于线夹中间传送件146的外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线夹主动轮141、线夹从动轮142及线夹中间轮145均为一带轮,对应地,线夹传送件143及线夹中间传送件146为一传动带,以确保传动的稳定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线夹主动轮141、线夹从动轮142及线夹中间轮145可选择为一链轮,对应地,线夹传送件143及线夹中间传送件146为一链条,但不以此为限。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将两线夹中间轮145、线夹中间传送件146及压紧轮147去掉,则此时的线夹主动轮141及线夹从动轮142呈对应的枢接于机架12上,线夹驱动器144安装于机架12上并与线夹主动轮141连接,线夹传送件143套设于线夹主动轮141及线夹从动轮142上,一样能驱使线夹11在机架12上移动的目的。
请参阅图1至图2,以及图8至图11,张闭驱动组件134包含第一转轴1341、第二转轴1342、第三转轴1343、第四转轴1344、枢摆驱动器1345、第一枢摆架1346及第二枢摆架1347,以摆动的方式去驱使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以简化张闭驱动组件134的结构。旋转驱动组件135包含第一齿轮1351、第二齿轮1352、第三齿轮1353、第四齿轮1354及旋转驱动器1355,以使得旋转驱动组件135的结构更紧凑,且传动更精准。第一转轴1341及第二转轴1342沿线夹11的移动方向(即图1中机架12的左右方向)呈并排的装配于架体131上,具体地,第一转轴1341沿竖直方向位于第二转轴1342对应的下方,但不以此为限。第一枢摆架1346的一端安装于第一转轴1341上,第一枢摆架1346的另一端形成第一枢摆端1346a,第三转轴1343沿平行于第一转轴1341的方向装配于第一枢摆端1346a上,第一送线轮132装配于第三转轴1343上,使第一枢摆端1346a绕第一转轴1341摆动时,能带动第一送线轮132跟随第一枢摆端1346a一起摆动。第二枢摆架1347的一端装配于第二转轴1342上,第二枢摆架1347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枢摆端1347a,第四转轴1344沿平行于第一转轴1341的方向装配于第二枢摆端1347a上,第二送线轮133装配于第四转轴1344上,使第二枢摆端1347绕第二转轴1342摆动时,能带动第二送线轮133跟随第二枢摆端1347a一起摆动。枢摆驱动器1345较优是安装于架体131上,且枢摆驱动器1345驱使第一枢摆端1346a及第二枢摆端1347a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摆动,从而调整送线区137的小大。第一齿轮1351安装在第一转轴1341上,第二齿轮1352安装在第二转轴1342上,第三齿轮1353安装在第三转轴1343上,第四齿轮1354安装于第四转轴1344上;且第一齿轮1351分别与第二齿轮1352及第三齿轮1353啮合传动(即第一齿轮1351将动力传给第二齿轮1352及第三齿轮1353,从而带动第二齿轮1352及第三齿轮1353旋转),第二齿轮1352与第四齿轮1354啮合传动。旋转驱动器1355与第一转轴1341及第二转轴1342中的一者连接,较优的是,旋转驱动器1355是与第一转轴1341所连接。其中,为了使得旋转驱动器1355能对第一转轴1341进行远距离的驱动,故旋转驱动组件135还包含旋转主动轮(图中未示)、旋转从动轮1356及旋转传送件1357,旋转主动轮安装在旋转驱动器1355的输出端,旋转从动轮1356安装于第一转轴1341,旋转传送件1357套设于旋转主动轮及旋转从动轮1356上;可选择地,旋转主动轮及旋转从动轮1356均为一带轮,旋转传送件1357为一传动带,当然,旋转主动轮及旋转从动轮1356还可选择为链轮,对应地,旋转传送件1357为一链条,但不以此为限。
同时,第一枢摆架1346与第二枢摆架1347相互啮合摆动,具体地,如图11所示,第一枢摆架1346面对第二枢摆架1347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啮合齿段1346b,对应地,第二枢摆架1347具有第二啮合齿段1347b,通过第一啮合齿段1346b及第二啮合齿段1347b的啮合传动,可免去枢摆驱动器1345因同时驱动第一枢摆架1346及第二枢摆架1347的麻烦,以使得第一枢摆架1346及第二枢摆架1347的摆动更同步协调。
再者,线夹松开组件136包含第五齿轮1361、第六齿轮1362、第一松开件1363、第二松开件1364、第一枢摆受推件1365及呈并排设置的第五转轴1366和第六转轴1367。第五转轴1366及第六转轴1367均沿平行于第一转轴1341的方向装配于架体131上,第五齿轮1361安装在第五转轴1366上,第六齿轮1362安装在第六转轴1367并与第五齿轮1361啮合传动,以确保第五转轴1366及第六转轴1367之间的同步协调的旋转。第一松开件1363的一端安装在第五转轴1366上,第一松开件1363的另一端形成出一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第二松开件1364的一端安装在第六转轴1367上,第二松开件1364的另一端形成与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配合的第二松开配合端1364a。第一枢摆受推件1365固定在第五转轴1366或第六转轴1367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摆受推件1365是固定于第五转轴1366上。枢摆驱动器1345通过第一枢摆受推件1365驱使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及第二松开配合端1364a做相互远离的摆动,摆动的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及第二松开配合端1364a驱使枢转抵压件11b往座体112的外侧枢转,进而松开对线材通道1121内的线材10a的压紧,为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对线材10a的输送做准备。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枢摆驱动器1345可选择为一气缸以简化提供直线驱动动力的枢摆驱动器1345的结构,气缸较优是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架体131的前侧,且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一驱动块1345a,较优的是,驱动块1345a对应的两侧各安装有一轴承,轴承是沿气缸的伸缩方向位于驱动块1345a的外侧,以使得驱动块1345a借助轴承更好地顶推第一枢摆受推件1365及第一枢摆架1346;第一枢摆架1346远离第一枢摆端1346a的一端朝驱动块1345a处延伸出一枢摆受推部1346c,第一枢摆受推件1365朝驱动块1345a处延伸出一受驱部1365a,驱动块1345a沿气缸的伸缩方向(即竖直方向)位于枢摆受推部1346c及受驱部1365a之间。
故,如图8所示,当驱动块1345a在气缸由下至上伸出时,顶推枢摆受推部1346c绕第一转轴1341做逆时针的摆动,从而带动第一枢摆端1346a跟随枢摆受推部1346c做同步协调的摆动,从而使第一送线轮132远离第二送线轮133,与此同时,由于第二枢摆架1347与第一枢摆架1346是通过第一啮合齿段1346b及第二啮合齿段1347b的配合,故在枢摆受推部1346c做逆时针的摆动时,会同步地带动第二枢摆端1347a做顺时针的摆动,从而带动第二送线轮133做远离第一送线轮132处的摆动,最终扩大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之间的送线区137,状态如图8所示,从而为座体112进入送线区137内创造条件;如图12b所示,当驱动块1345a在气缸由上至下内缩时,顶推受驱部1365a绕第五转轴1366做顺时针的摆动,从而带动固定于第五转轴1366上的第一松开件1363跟随受驱部1365a做同步协调的摆动,从而使第一松开件1363的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远离第二松开配合端1364a,与此同时,由于第六转轴1367与第五转轴1366之间安装有第五齿轮1361和第六齿轮1362,故在受驱部1365a做顺时针的摆动时,会同步地带动第二松开件1364做逆时针的摆动,从而带动第二松开件1364的第二松开配合端1364a做远离第一松开件1363的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处的摆动,最终扩大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与第二松开配合端1364a之间的距离,状态如图12b所示,从而实现顶开座体112两侧的第一枢转抵压件111及第二枢转抵压件113往外张开的目的,使张开的第一枢转抵压件111及第二枢转抵压件113释放对线材10a夹紧,从而为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输送线材10a作准备。
其中,为使得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在常态下保持相互靠拢的状态,为旋转驱动器1355输送线材10a提供方便,故枢摆受推部1346c与架体131之间连接有一第三弹性元件1312,第三弹性元件1312恒具有驱使第一枢摆端1346a及第二枢摆端1347a做相互靠拢的趋势,从而使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对送线区137内的线材10a进行自动且快速的夹紧,为线材10a的输送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使得第一松开件1363的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与第二松开件1364的第二松开配合端1364a在常态下保持相互靠拢的状态,故受驱部1365a及架体131之间连接有一第二弹性元件1311,第二弹性元件1311恒具有驱使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及第二松开配合端1364a做相互靠拢的趋势,以缩小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及第二松开配合端1364a之间的空间,而便于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及第二松开配合端1364a进入座体112两侧的由第一枢转抵压件111及第二枢转抵压件113所形的松开区1368内。为了提高对线径不同的线材10a的输送效果,故送线机构13还包含线径调整操作件1313,该线径调整操作件1313呈螺纹连接的穿设于架体131,且线径调整操作件1313沿阻挡第二枢摆架1347的枢转方向与第二枢摆架1347相对应;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枢摆架1347远离第二枢摆端1347a的一端向外延伸出阻挡部1347c,而线径调整操作件1313是位于阻挡部1347c的上方,以使阻挡部1347c在绕第二转轴1342向上摆动时因与线径调整操作件1313的阻挡而限制了送线区137的可调整的范围,从而更能提高线径不同的线材10a的输送效果。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换线机构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如图12a所示,由于第二弹性元件1311的作用下,使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及第二松开配合端1364a处于相互靠拢的状态,而气缸的驱动块1345a因气缸的输出端处于伸出状态,从而顶推枢摆受推部1346c绕第一转轴1341做逆时针的旋转,最终使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处于远离各自的状态,第三弹性元件1312因受拉伸而提供一复位力,从而为线夹11输送到送线机构13处做好准备;此时,线夹驱动机构14作动,作动的线夹驱动机构14沿图1中机架12内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将线夹11移动至送线机构13处,最终使得相互靠拢的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及第二松开配合端1364a进入松开区1368内,并使座体112上的一根线材10a进入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所形成的送线区137内,状态如图12a所示;
然后,气缸带动驱动块1345a向下移动,使驱动块1345a顶推受驱部1365a绕第五转轴1366做顺时针的摆动,从而带动固定于第五转轴1366上的第一松开件1363跟随受驱部1365a做同步协调的摆动,从而使第一松开件1363的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远离第二松开配合端1364a,与此同时,由于第六转轴1367与第五转轴1366之间安装有第五齿轮1361和第六齿轮1362,故在受驱部1365a做顺时针的摆动时,会同步地带动第二松开件1364做逆时针的摆动,从而带动第二松开件1364的第二松开配合端1364a做远离第一松开件1363的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处的摆动,最终扩大第一松开配合端1363a与第二松开配合端1364a之间的距离,进而顶推第一枢转抵压件111往座体112的后侧张开,顶推第二枢转抵压件113往座体112的前侧张开,使张开的第一枢转抵压件111及第二枢转抵压件113共同释放所对应的一根线材10a的夹紧,为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输送线材10a作准备,而第一弹性元件114在上述的过程中因拉伸而提供复位力;又由于气缸带动驱动块1345a脱离对枢摆受推部1346c的顶推,故在第三弹性元件1312的作用下驱使枢摆受推部1346c绕第一转轴1341做顺时针的摆动,从而带动第一枢摆端1346a跟随枢摆受推部1346c做同步协调的摆动,从而使第一送线轮132靠近第二送线轮133,与此同时,由于第二枢摆架1347与第一枢摆架1346是通过第一啮合齿段1346b及第二啮合齿段1347b的配合,故在枢摆受推部1346c做顺时针的摆动时,会同步地带动第二枢摆端1347a做逆时针的摆动,从而带动第二送线轮133做靠近第一送线轮132处的摆动,最终使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夹紧送线区137内的线材10a,为线材10a的输送做好准备,状态如图12b所示;
最后,旋转驱动器1355作动,通过旋转主动轮、旋转从动轮1356及旋转传送件1357带动第一转轴1341转动,转动的第一转轴1341带动第一齿轮1351旋转,由于第一齿轮1351分别与第二齿轮1352及第三齿轮1353啮合传动,第二齿轮1352与第四齿轮1354啮合传动,故旋转的第一齿轮1351最终驱使第三齿轮1353及第四齿轮1354做同步异向的旋转;由于第三齿轮1353安装在第三转轴1343上,第四齿轮1354安装在第四转轴1343上,且第一送线轮132安装在第三转轴1343上,第二送线轮133安装第四转轴1344上,故最终驱使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做同步协调的异向旋转,从而实现对座体112上的一根线材10a输送的目的。不断重复上述的过程,即可以完成座体112上所有线材10a输送的目的。其中,在上述的过程中,感应组件15中的感应片151与感应开关152的配合,用于监控线夹驱动机构14往送线机构13输送线夹11的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枢转抵压件11b及座体112上至少两呈排状布置的线材通道1121,使得多个线材10a(如线径不同的线材)能在座体112上排序并被压紧;再借助本发明的线夹驱动机构14,驱使座体112上每一个线材通道1121内的线材10a都能进入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所形成的送线区137内,当线夹驱动机构14驱使座体112上的一个线材通道1121内的线材10a进入送线区137内时,此时线夹松开组件136驱使枢转抵压件11b松开对线材10a的压紧,同时,张闭驱动组件134驱使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做相互靠近的活动而夹紧送线区137内的线材10a,再由旋转驱动组件135驱使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去将夹紧的线材10a往线材通道1121外输送,实现一个线材通道1121内的线材10a往外界输送的目的,不断重复上述的过程,即可完成所有线材通道1121内的线材10a输送之目的,因此,本发明的换线装置10能将多个线材10a进行排序,并能将排序后的多个线材10a进行输送以实现换线的目的,并能提高工作效率。
值得注意者,张闭驱动组件134还可采用移动的方式去驱使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移动,此时的张闭驱动组件134最简单的结构就是包含有两气缸及与每一气缸连通的移动板即可;旋转驱动组件135驱使第一送线轮132及第二送线轮133旋转的最简单结构是,旋转驱动组件135包含有两旋转驱动器,每一个旋转驱动器驱使对应的第一送线轮132和第二送线轮133即可;而线夹驱动机构14还采用旋转的方式去驱使线夹11转动,使线夹11可旋转90度等,从而使线夹11在初始位置与送线机构13相垂直,而在终止位置时与送线机构13相并排。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线装置,包括机架、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线夹、装配于所述机架上的送线机构及线夹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包含座体及枢转抵压件,所述座体开设有至少两供线材穿置排序用的线材通道,所述线材通道呈排状布置,所述枢转抵压件枢接于所述座体并压紧所述线材通道内的线材,所述送线机构包含架体、第一送线轮、第二送线轮、张闭驱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及与所述枢转抵压件配合的线夹松开组件,所述架体装配于机架的上方,所述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呈并排的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出一送线区,所述张闭驱动组件装配于所述架体并驱使所述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活动,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装配于所述架体并驱使所述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做相异方向的旋转,所述线夹松开组件装配于所述架体;当所述线夹驱动机构驱使所述座体上一个线材通道内的线材进入所述送线区内时,则所述线夹松开组件驱使所述枢转抵压件松开对线材的压紧,所述张闭驱动组件驱使所述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夹紧所述送线区内的线材,所述旋转驱动组件驱使所述第一送线轮及第二送线轮旋转而将夹紧的线材往线材通道外输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呈移动的设置,且所述线夹还包含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恒具有驱使所述枢转抵压件压紧所述线材通道内的线材的趋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通道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座体相对应的两侧,所述线材通道的贯穿方向与所述线夹的移动方向相交错,所述座体还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座体的输送腔,所述输送腔将所述线材通道分隔出第一线材通道及第二线材通道,所述枢转抵压件包含第一枢转抵压件及第二枢转抵压件,每一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每一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枢抵压件及一个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每一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枢转抵压件呈并排的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供所述线夹松开组件移动进入的松开区,每一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和第二枢转抵压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还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嵌入槽及第二嵌入槽,每一所述第一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嵌入槽,每一所述第二线材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嵌入槽,每一所述第一枢转抵压件具有呈枢转的嵌入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嵌入槽内的第一枢接部,每一所述第二枢转抵压件具有呈枢转的嵌入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嵌入槽内的第二枢接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驱动机构包含一线夹主动轮、线夹从动轮、线夹传送件及线夹驱动器,所述线夹主动轮及线夹从动轮呈相对应的枢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线夹传送件套设于所述线夹主动轮及线夹从动轮上,且所述线夹传送件与所述座体固定连接,所述线夹驱动器装配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线夹主动轮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闭驱动组件包含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枢摆驱动器、第一枢摆架及第二枢摆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含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及旋转驱动器,所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沿所述线夹的移动方向呈并排的装配于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一枢摆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枢摆架的另一端形成第一枢摆端,所述第三转轴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方向装配于所述第一枢摆端上,所述第一送线轮装配于所述第三转轴上,所述第二枢摆架的一端装配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枢摆架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枢摆端,所述第四转轴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方向装配于所述第二枢摆端上,所述第二送线轮装配于所述第四转轴上,所述枢摆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一枢摆端及第二枢摆端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摆动而调整所述送线区的小大,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三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三转轴上,所述第四齿轮安装于所述第四转轴上,且所述第一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传动,所述旋转驱动器与所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中的一者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摆架与第二枢摆架相互啮合摆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松开组件包含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一松开件、第二松开件、第一枢摆受推件及呈并排设置的第五转轴和第六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及第六转轴均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方向装配于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五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五转轴上,所述第六齿轮安装在所述第六转轴并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松开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五转轴上,所述第一松开件的另一端形成出一第一松开配合端,所述第二松开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六转轴上,所述第二松开件的另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松开配合端配合的第二松开配合端,所述第一枢摆受推件固定在所述第五转轴或第六转轴上,所述枢摆驱动器通过所述第一枢摆受推件驱使所述第一松开配合端及第二松开配合端做相互远离的摆动,摆动的所述第一松开配合端及第二松开配合端驱使所述枢转抵压件往所述座体的外侧枢转而松开对所述线材通道内的线材的压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摆驱动器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所述架体并为一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一驱动块,所述第一枢摆架远离所述第一枢摆端的一端朝所述驱动块处延伸出一枢摆受推部,所述第一枢摆受推件朝所述驱动块处延伸出一受驱部,所述驱动块沿所述气缸的伸缩方向位于所述枢摆受推部及所述受驱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驱部及所述架体之间连接有一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恒具有驱使所述第一松开配合端及第二松开配合端做相互靠拢的趋势;所述枢摆受推部与所述架体之间连接有一第三弹性元件,所述第三弹性元件恒具有驱使所述第一枢摆端及第二枢摆端做相互靠拢的趋势。
CN201310753565.2A 2013-12-31 2013-12-31 换线装置 Active CN1037457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3565.2A CN103745781B (zh) 2013-12-31 2013-12-31 换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3565.2A CN103745781B (zh) 2013-12-31 2013-12-31 换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5781A true CN103745781A (zh) 2014-04-23
CN103745781B CN103745781B (zh) 2016-01-27

Family

ID=50502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53565.2A Active CN103745781B (zh) 2013-12-31 2013-12-31 换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4578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2544A (zh) * 2018-11-02 2019-01-25 宣城东海汽车转向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横拉杆装配设备
CN109494540A (zh) * 2018-12-24 2019-03-19 蔡春生 一种交叉换线机构及其交换线方法
CN111634652A (zh) * 2020-06-30 2020-09-08 东莞科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等距分料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68878A (zh) * 1973-04-26 1977-03-30
JPH06111917A (ja) * 1992-09-24 1994-04-22 Oosawa Eng:Kk 端子挿入装置
US5926947A (en) * 1996-03-01 1999-07-27 Yazaki Corporation Rubber plug fitting apparatus
CN1753263A (zh) * 2004-09-22 2006-03-2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插入装置
CN101207260A (zh) * 2006-12-14 2008-06-25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端子插入装置
JP4233643B2 (ja) * 1998-09-21 2009-03-04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電線自動交換装置
CN202651600U (zh) * 2012-06-21 2013-01-02 林应听 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的前送线模组
CN103415966A (zh) * 2011-03-07 2013-11-27 日本自动机械株式会社 端子插入装置、线束制造装置、物品检测装置及端子插入方法、线束制造方法、物品检测方法
CN203367723U (zh) * 2013-07-11 2013-12-25 厦门海普锐精密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排线压接模具
CN203721380U (zh) * 2013-12-31 2014-07-16 东莞市胜蓝电子有限公司 换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68878A (zh) * 1973-04-26 1977-03-30
JPH06111917A (ja) * 1992-09-24 1994-04-22 Oosawa Eng:Kk 端子挿入装置
US5926947A (en) * 1996-03-01 1999-07-27 Yazaki Corporation Rubber plug fitting apparatus
JP4233643B2 (ja) * 1998-09-21 2009-03-04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電線自動交換装置
CN1753263A (zh) * 2004-09-22 2006-03-2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插入装置
CN101207260A (zh) * 2006-12-14 2008-06-25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端子插入装置
CN103415966A (zh) * 2011-03-07 2013-11-27 日本自动机械株式会社 端子插入装置、线束制造装置、物品检测装置及端子插入方法、线束制造方法、物品检测方法
CN202651600U (zh) * 2012-06-21 2013-01-02 林应听 多功能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的前送线模组
CN203367723U (zh) * 2013-07-11 2013-12-25 厦门海普锐精密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排线压接模具
CN203721380U (zh) * 2013-12-31 2014-07-16 东莞市胜蓝电子有限公司 换线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2544A (zh) * 2018-11-02 2019-01-25 宣城东海汽车转向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横拉杆装配设备
CN109494540A (zh) * 2018-12-24 2019-03-19 蔡春生 一种交叉换线机构及其交换线方法
CN111634652A (zh) * 2020-06-30 2020-09-08 东莞科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等距分料装置
CN111634652B (zh) * 2020-06-30 2024-05-28 东莞科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等距分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5781B (zh)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3402B (zh) 一种基于工业机械手的不锈钢弯管外圆抛光系统
CN104261184B (zh) 一种自动粘贴双面胶带设备
CN108526878B (zh) 一种精密电机制动器全自动装配工艺
CN203722034U (zh) 自动穿胶壳机
CN104337092B (zh) 铜夹钮自动穿线脚设备
CN103794965A (zh) 自动穿胶壳机
CN105495878B (zh) 拉链带切断、穿头、上止系统及切断、穿头、上止方法
CN203236720U (zh) 一种轮胎帘布的热裁刀切割装置
CN101863129B (zh) 自动裁剪粘接机
CN106624815A (zh) 一种二胡弦轴自动加工机
CN104907453A (zh) 一种自动封罐机
CN115275732A (zh) 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生产设备
CN205465045U (zh) 自动下压夹持旋转装置
CN109768122A (zh) 引出线焊接机
CN103745781A (zh) 换线装置
CN108988101A (zh) 高压线束电连接器的装配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N203721380U (zh) 换线装置
CN103786017A (zh) 线材穿胶壳机构
CN109866204A (zh) 一种基于双臂机器人的注胶系统
CN203814752U (zh) 一种机械手音波拉链切断机
CN206316317U (zh) 用于链条装配的孔定位高速装配机
CN208423426U (zh) 高压线束电连接器的装配设备
CN208468516U (zh) 一种塑料型材加工专用夹具
CN203281679U (zh) 一种热管折弯机
CN205833925U (zh) 一种冲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50 Guangdong Province, Changan Town, Sha Tau District, Hing Road, No. 4, No.

Patentee after: Sanland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523850 Guangdong Province, Changan Town, Sha Tau District, Hing Road, No. 4, No.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Sunland Electron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