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3733A - 除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3733A
CN103733733A CN201280037479.5A CN201280037479A CN103733733A CN 103733733 A CN103733733 A CN 103733733A CN 201280037479 A CN201280037479 A CN 201280037479A CN 103733733 A CN103733733 A CN 103733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bulkhead
discharge port
ion discharge
neutralizer
spray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74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33733B (zh
Inventor
川田启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dustrial Devices SUN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SUN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SUNX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SUN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33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3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33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3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FSTATIC ELECTRICITY; NATURALLY-OCCURRING ELECTRICITY
    • H05F3/00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 H05F3/04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by means of spark gaps or other discharg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Abstract

除电装置(11)具备朝除电对象突出的一对保护壁(60,61)。保护壁(60,61)通过以将除电装置(11)的排成一列的多个离子放出口(42)的夹在中间的方式沿着离子放出口(42)排列方向以直线状延伸。所以,例如通过沿着保护壁(60,61)移动刷子,能够一并打扫多个离子放出口(42)及放电针(23)。

Description

除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已知有一种除电装置,该除电装置由通过对放电针施加高电压的电晕放电来产生离子,并将该被生成的离子吹付到除电对象上。在该除电装置中,空气中的绝缘异物沉淀在放电针上等而使离子生成效率会逐渐地降低。所以,需要对放电针进行定期地打扫。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除电装置被构成为,能够在将放电针安装到放电棒上的状态下进行打扫。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25445号公报
可是,由于放电针被绝缘体管围着,所以会有难以打扫的问题。尤其在采用专利文献1中的除电装置的情况下,为了保护放电针,放电针的顶端与绝缘体管的顶端相比向里缩入,所以更加难以对电针的周围的进行打扫。由于放电针很细也有可能会被折断,所以在维护时必须小心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现有的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实施。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且安全地进行放电针的打扫的除电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除电装置,其具有以相对于除电对象对置的方式被配置的对置面,且具备:被形成在该对置面上的离子放出口;以及被配置在所述离子放出口中并产生离子的放电针。除电装置进一步具备以围着所述离子放出口的方式被设置、并朝除电对象突出的保护壁。在所述保护壁上形成有槽,所述槽沿着通过所述放电针的顶端的、被预先设定的直线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除电装置,其具有以相对于除电对象对置的方式被配置的对置面,且具备:被形成在该对置面上的多个离子放出口;以及分别被配置在所述离子放出口中并产生离子的放电针。多个离子放出口沿着被预先设定的直线方向排成一列。除电装置进一步具备一对保护壁。所述一对保护壁以将所述多个离子放出口夹于中间的方式被设置、并朝除电对象突出。所述保护壁沿着所述离子放出口的排列方向以直线状延伸。
优选地,在第2方式的除电装置中,所述一对保护壁中一方的保护壁的端部与另一方的保护壁的端部没有连接而分开。
优选地,在第1及第2方式的除电装置中,与对置于所述离子放出口的面处于相反侧的面以随着靠近保护壁的基部而从与所述离子放出口对置的面离开的方式倾斜。
优选地,在第1及第2方式的除电装置中,所述保护壁由绝缘体形成。
优选地,在第1及第2方式的除电装置中,所述离子放出口的内径大于所述放电针的外径。
优选地,在第1方式的除电装置中,所述保护壁的槽通过所述离子放出口的中心而延伸。
优选地,在第2方式的除电装置中,所述一对保护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离子放出口的内径的大小相同。
根据本发明能够简单、且安全地进行放电针的打扫。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除电装置的主体部及放电针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b)是该除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通过切断图1(a)及图1(b)的除电装置的主体部的上部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1(b)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3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的C-C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3的D-D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1(a)及图1(b)的除电装置的主体部的下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除电装置的主体部的下部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除电装置的保护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除电装置的保护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除电装置、12…主体部、13…放电针单元、21…基台、22…保持部、23…放电针、27…密封件(弹性部件)、31…插入口、41a…小孔(节流部)、42…离子放出口、44…送风口、60,61…保护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a)-图7,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除电装置11具备:主体部12;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该主体部12上的放电针单元13。
放电针单元13具备:矩形板状的基台21;被设置在该基台21的下表面的4个保持部22;以及各个保持部22所保持的4个放电针23。基台21及各个保持部22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各个保持部22形成为圆柱状。保持部22以规定间隔排列在沿着基台21的长度方向的直线上。如图5中一并示出,在各个保持部22的顶端部上通过内嵌固定有放电针23的基端部。各个放电针23的中间部分上通过外插固定有锥形螺旋弹簧24。锥形弹簧24的导线被卷绕成圆锥形。各个锥形螺旋弹簧24的小径部25分别以被固定在放电针23上的状态被收容在凹部23a中,该凹部23被形成在保持部22的顶端。锥形螺旋弹簧24的大经部26分别被维持在与放电针23非接触的状态。在基台21的下表面上以外插到各个保持部22的基台中的状态安装有环状密封件27。
如图1(a)所示,主体部12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长方体状。在主体部12的上表面上形成有4个插入口31。插入口31沿着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各个插入口31以与放电针单元13的各个放电针23同轴的方式被配置。各个插入口31的内径被设定为大于放电针单元13的各个保持部22的外径。
同样地,如图1(a)所示,在主体部12的上表面上形成有2个卡合部件32。各个卡合部件32被设置于在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侧彼此相邻的2个插入口31之间。如图4中一并示出,各个卡合部件32具备在相对于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对置的2个臂部33、和分别被形成在这些臂部33的顶端的2个突部34。这些突部34在主体部12的宽度方向上朝彼此相反侧突出。如图3上半部的放大显示,在各个突部34的下表面且在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侧的部分上分别形成有斜面35。斜面35以随着沿着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朝端部推移、突部34的厚壁逐渐变薄的方式倾斜。
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12的内部形成有空气流路100。空气流路100沿着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空气流路100内部、即空气流路100的内部以分别与4个插入口31对应的方式形成有4个筒部41。如图5中一并示出,各个插入口31通过贯穿各个筒部41而延长到主体部12的下表面的附近。在各个插入口31的底壁的中心上贯穿形成有离子放出口42。如图5所示,在各个筒部41的周壁上形成有小孔41a。小孔41a被形成为,随着向筒部41的内部推移逐渐缩径的圆锥台形。
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12的内底表面上的各个筒部41的周围上分别形成有4个送风孔43。如图6所示,各个送风孔43延伸到主体部12的下表面的附近。在各个送风孔43的底壁上贯穿形成有送风口44。
如图3中以虚线示出,在主体部12的空气流路100的下方埋设有电极51。电极51由铜等的金属材料形成为细长状。电极51沿着空气流路100延伸,并被设置在与各个筒部41相对应的整个范围内。即、所有的筒部41位于电极51的上方。如图5所示,电极51以在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上贯穿各个插入口31的方式而被设置。在电极51中、露出于各个插入口31的内部的部分上形成有贯穿孔52。各个贯穿孔52与各个放电针23形成同轴。贯穿孔52的内径设为大于放电针23的外径,且小于锥形螺旋弹簧24的大径部26的外径。
如图1(b)所示,在主体部12的端部上设置有管接头63。在管接头63上通过未予图示的空气管连接有压缩空气源。从压缩空气源的压缩空气通过管接头63提供至主体部12的内部、即空气流路100中。在处于与主体部12的管接头63的相反侧的端部上通过电源电缆64连接有未予图示的高压交流电源。从高压电源的电力通过电源电缆64被施加于电极51。
以下,对相对于主体部12的放电针单元13的安装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放电针单元13以面对主体部12的方式从上方被安装。各个放电针23及各个保持部22从上方插入到主体部12的各个插入口31中。如图5所示,通过基台21的下表面隔着密封件27抵接在主体部12的上表面而使朝放电针单元13向下方的移位被限制。在主体部12中已安装有放电针单元13的状态下,各个插入口31、正确地讲被形成在各个筒部41的内周面和各个保持部22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被各个密封件27从上方闭塞。
在将放电针单元13已被安装在主体部12中的状态下,各个锥形螺旋弹簧24的大径部26与电极51的上表面弹性地接触。即、各个放电针23在经由各个锥形螺旋弹簧24以与电极51导通的状态被连接。各个锥形螺旋弹簧24被保持在稍微压缩的状态。所以,适于确保各个锥形螺旋弹簧24的对电极51的接触压力。在这个状态下,各个放电针23以与电极51非接触的状态插通在各个贯穿孔52中。各个放电针23的顶端部以与离子放出口42的内壁非接触的状态被配置在主体部12的各个离子放出口42的内部。
通过安装主体部12及放电针单元13,在主体部12的内部以从空气流路100分歧的形式形成2个空气供给路径。
即、如在图5中以粗箭头所示,由各个筒部41的小孔41a、该各个筒部41的内周面和各个保持部22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各个插入口31)、及电极51的各个贯穿孔52形成第1分歧流路101。如在图6中以粗箭头所示,由各个送风孔43形成第2分歧流路102。从外部被供给到空气流路100中的压缩空气通过第1分歧流路101而从各个离子放出口42被排出到外部(第1空气供给路径)。被供给到空气流路100中的压缩空气通过第2分歧流路102也从各个送风口44被排出到外部(第2空气供给路径)。
从空气流路100分流至第1分歧流路101中的空气作为通过各个放电针23的周围的空气流、即作为鞘气(shealth gas)与在各个放电针23的顶端附近所产生的离子一起从离子放出口42被排出到外部。在从各个离子放出口42被排出的离子周围中,通过产生从各个送风口44排出到外部的空气流、即辅助气而使离子被搬运到更远。
在本实施方式的除电装置11中,以抑制放电针单元13从主体部12脱落,并确保各个第1分歧流路101的气密状态为目的、放电针单元13的保持结构201被设置在主体部12上。
如图1(a)所示,保持结构201具备2个滑动保持体202。滑动保持体202具备矩形的天板203、和与该天板203正交的2个侧壁204。这些侧壁204被设置在沿着天板203的长度方向的2个长侧缘上,并在与天板20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对置。对置的2个侧壁204的间隔被设定为与放电针单元13的基台21的宽度相同。在2个侧壁204的顶端缘上分别形成有矩形板状的卡合部件205。这些卡合部件205分别以相对于天板203平行的方式对置。滑动保持体202的内径形状对应于基台21的外径形状。
这些滑动保持体202以2个侧壁204朝下方、并从基台21的两端侧朝中央滑动的形式而被安装。如图4所示,各个滑动保持体202的2个卡合部件205被配置在基台21和主体部12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如图3所示,滑动保持体202能够以围着被安装于主体部12上的放电针单元13的基台21的端部的形式沿着放电针23的排列方向往返滑动。具体地讲,滑动保持体202在图3中以实线所示的第1位置P1、和图3中以双点划线所示的第2位置P2之间中移位。
当滑动保持体202处于第1位置P1时,放电针单元13以相对于主体部12固定的方式被保持。即、滑动保持体202的卡合部件205通过相对于被设置在主体部12上的卡合部件32的突部34卡合,从而抑制从主体部12的插入口31朝拔出放电针23的方向的放电针单元13的移位。
当滑动保持体202处于第2位置P2时,解除相对于主体部12的放电针单元13的保持。此时,滑动保持体202的卡合部件205处于不与主体部12的卡合部件32的突部34卡合的位置上。如图1(a)所示,滑动保持体202的卡和部件205也处于不与放电针单元13卡合的位置上。即、从主体部12取下放电针单元13的操作不会被滑动保持体202阻碍。所以,能够从主体部12卸装放电针23。
如图7所示,在主体部12的下表面、即与除电对象对置的对置面上沿着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的直线上,以规定间隔排列有多个离子放出口42。当放电针单元13已被安装在主体部12上时,放电针23的顶端处于与主体部12的下表面大致相同的位置、或从主体部12的下表面稍微突出。
在主体部12的下表面上以将多个离子放出口42夹在中间的方式形成有一对保护壁60,61。保护壁60,61由绝缘体树脂与主体部12一体成形。如图5所示,保护壁60,61从主体部12的下表面朝下方(即朝除电对象)突出。保护壁60,61的顶端至少比放电针23的顶端位于下方,以使作业者的手不能简单地触摸到放电针23的顶端。
该保护壁60,61沿着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以直线状延伸。保护壁60,61的顶端分别与离子放出口42相邻,并且保护壁60,61之间的距离与离子放出口42的内径的大小相同。离子放出口42的内径大于放电针23的外径。保护壁60,61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作业者的手指不能进入保护壁60,61之间的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0.5cm)的大小。保护壁60,61没有在主体部12的两端相互连接。各个保护壁60,61的两端部随着靠近主体部12的端部其高度渐渐地变小。
如图5及图6所示,与为与各个保护壁60,61的离子放出口42面对置的内侧的面处于相反侧的面、即外侧的面以随着靠近保护壁60,61的基部逐渐从内侧的面离开的方式倾斜。由此,如图6中以细箭头所示,从离子放出口42被排出的离子容易沿着保护壁60,61移动到保护壁60,61外侧,并且很容易地通过从被设置在保护壁60,61外侧上的送风口44被排出的辅助气来搬运。通过将各个保护壁60,61的隅角形成圆角,即使作业者的手触碰到隅角也不会感觉到尖锐。
通过设置上述构成的保护壁60,61,由此将保护壁60,61作为导向,沿着保护壁60,61移动例如刷子,从而能够很容易地去除保护壁60,61之间的槽中的灰尘、和离子放出口42及放电针23的周围的灰尘。即、能够简单地打扫离子放出口42及放电针23。
以下,对除电装置11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从高压电源的交流高电压通过电极51及各个锥形螺旋弹簧24被施加到各个放电针23上时,在各个放电针23的顶端附近产生电晕放电而使各个放电针23的周围的空气被离子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通过对各个放电针23施加交流电压而产生电晕放电的交流方式,所以交替生成正及负离子。
通过电晕放电而生成在各个放电针23的周围的离子,与从空气流路100分流到第1分歧流路101中并通过各个放电针23的周围的鞘气一起,从各个离子放出口42被排出到外部。通过在各个放电针23的周围流动鞘气来抑制各个放电针23的绝缘性异物的沉淀及附着。由于被设置在第1分歧流路101的上游侧的小孔41a,使鞘气的压力小于被供给到空气流路100中的空气压力。所以,能够保持离子的产生效率。
在从各个离子放出口42被排出的离子的周围产生从空气流路100分流到第2分歧流路102以此产生从各个送风口44被排出的辅助气。通过该辅助气从各个离子放出口42被排出的离子被搬运到更远。通过该离子供给到除电对象上,使该对象的电荷被中和从而去除静电。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效果。
(1)以将沿着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离子放出口42夹于中间的方式,并沿着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方式形成了朝除电对象突出的一对保护壁60,61。所以,通过沿着保护壁60,61移动例如刷子,从而能够一并打扫多个离子放出口42及放电针23。由于保护壁60的端部和保护壁61的端部没有连接,所以通过将刷子移动到保护壁60,61的端部,可以很容易地扫除保护壁60,61之间的槽中的灰尘。
(2)以随着靠近主体部12的端部其高度逐渐地变小的方式形成了各个保护壁60,61的两端部。所以,很容易的除去保护壁60,61中的、通过例如沿着保护壁60,61移动刷子等已被扫除的灰尘。
(3)以随着靠近保护壁60,61的基部逐渐从内侧的表面离开的方式倾斜形成了与为与各个保护壁60,61的离子放出口42的面对置的内侧的表面处于相反侧的面、即外侧的表面。由此,已从离子放出口42被排出的离子变得容易沿着保护壁60,61移动到保护壁60,61的外侧,并且容易乘从设置在保护壁60,61的外侧上的送风口44被排出的辅助气搬运到下方。通过使各个保护壁60,61的隅角带有圆形,从而即使作业者的手接触到隅角也不能感觉到尖锐。
(4)保护壁60,61由绝缘体树脂形成。所以,保护壁60,61不会带有电位并能够有效地排出离子。
(5)保护壁60,61之间的距离与离子放出口42的内径的大小相同。通过将该距离设为作业者的手指不能进入保护壁60,61之间的大小,能够使作业者的手指不能触摸到离子放出口42中的放电针23。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的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离子放出口42即放电针23的数量分别为4个,但是也可以变更为任意的数量。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离子放出口42的数量变更为8个、且空开规定的间隔笔直地排列。保护壁60,61的长度也可以根据离子放出口42的数量而变更。保护壁60,61也可以为将一部分(例如4个)的离子放出口42夹于中间。
·如图9所示,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保护壁60,61,也可以以围着各个离子放出口42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朝除电对象延伸的保护壁70。在保护壁70上缺口形成有沿着离子方出口42的中心、即通过放电针23的顶端的、被预先设定的直线方向延伸的槽42a。在这个情况下,例如通过沿着槽42a移动刷子等,很容易地打扫离子放出口4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护壁60,61与主体部12一体成形,但也可以不必一体成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个保护壁60,61的高度在两端部逐渐地变小,但也可以不必一定要那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护壁60,61的隅角被形成为圆形,但也可以不必是圆形。保护壁60,61也可以具有如图10所示的截面形状。在图10中所示的各个保护壁60,61的外侧的面以随着靠近保护壁60,61的基部而从保护壁60,61的内侧的面离开的方式倾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个保护壁60,61的外侧的面以随着靠近保护壁60,61的基部而从保护壁60,61的内侧的面离开的方式倾斜,但也可以未必一定要倾斜。

Claims (8)

1.一种除电装置,其具有以相对于除电对象对置的方式被配置的对置面,且具备:被形成在该对置面上的离子放出口;以及被配置在所述离子放出口中并产生离子的放电针,所述除电装置的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以围着所述离子放出口的方式被设置、并朝除电对象突出的保护壁,
在所述保护壁上形成有槽,所述槽沿着通过所述放电针的顶端的、被预先设定的直线方向延伸。
2.一种除电装置,其具有以相对于除电对象对置的方式被配置的对置面,且具备:被形成在该对置面上的多个离子放出口;以及分别被配置在所述离子放出口中并产生离子的放电针,所述除电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离子放出口沿着被预先设定的直线方向排成一列,
所述除电装置进一步具备一对保护壁,所述一对保护壁以将所述多个离子放出口夹于中间的方式被设置、并朝除电对象突出,所述保护壁沿着所述离子放出口的排列方向以直线状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保护壁中一方的保护壁的端部与另一方的保护壁的端部没有连接而分开。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护壁上与对置于所述离子放出口的面处于相反侧的面以随着靠近保护壁的基部而从与所述离子放出口对置的面离开的方式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壁由绝缘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子放出口的内径大于所述放电针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壁的槽通过所述离子放出口的中心而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电装置,其正在于,
所述一对保护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离子放出口的内径的大小相同。
CN201280037479.5A 2011-09-29 2012-01-23 除电装置 Active CN1037337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4988 2011-09-29
JP2011214988A JP5805483B2 (ja) 2011-09-29 2011-09-29 除電装置
PCT/JP2012/051362 WO2013046735A1 (ja) 2011-09-29 2012-01-23 除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3733A true CN103733733A (zh) 2014-04-16
CN103733733B CN103733733B (zh) 2016-04-20

Family

ID=47994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7479.5A Active CN103733733B (zh) 2011-09-29 2012-01-23 除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05483B2 (zh)
KR (1) KR101560356B1 (zh)
CN (1) CN103733733B (zh)
WO (1) WO20130467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93895B2 (en) 2013-05-17 2016-03-2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onizing bar for air nozzle manifold
WO2015025685A1 (ja) * 2013-08-20 2015-02-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US9802863B1 (en) 2016-03-09 2017-10-31 Flashfill Services, Llc Accelerating set times of flowable fill compositions with dry calcium chloride, and methods of utilizing and producing the same
US10322971B1 (en) 2016-04-21 2019-06-18 MK1 Construction Services Fast-setting flowable fil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tilizing and producing the same
US10851016B1 (en) 2017-02-28 2020-12-01 J&P Invesco Llc Trona accelerate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tilizing and producing the same
US10919807B1 (en) 2018-04-25 2021-02-16 J&P Invesco Llc High-strength flowable fill compositions
US11434169B1 (en) 2018-04-25 2022-09-06 J&P Invesco Llc High-strength flowable fill compositio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2096U (ja) * 1993-12-29 1995-07-21 横河電子機器株式会社 除電器
JP2004055397A (ja) * 2002-07-22 2004-02-19 Sunx Ltd 除電装置及び放電針ユニット
CN101192741A (zh) * 2006-11-30 2008-06-04 株式会社其恩斯 电离装置
CN101835332A (zh) * 2010-05-14 2010-09-15 无锡市中联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体式静电消除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2096U (ja) * 1993-12-29 1995-07-21 横河電子機器株式会社 除電器
JP2004055397A (ja) * 2002-07-22 2004-02-19 Sunx Ltd 除電装置及び放電針ユニット
CN101192741A (zh) * 2006-11-30 2008-06-04 株式会社其恩斯 电离装置
CN101835332A (zh) * 2010-05-14 2010-09-15 无锡市中联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体式静电消除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46735A1 (ja) 2013-04-04
JP5805483B2 (ja) 2015-11-04
CN103733733B (zh) 2016-04-20
KR20140043136A (ko) 2014-04-08
JP2013077378A (ja) 2013-04-25
KR101560356B1 (ko) 2015-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3733A (zh) 除电装置
US830884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cipitating impurities from a stream of gas
US9608392B1 (en) Arrangement for energized rail for movable sockets
CN102814234B (zh) 静电除尘器
CN101192741B (zh) 电离装置
US8690998B2 (en) Electric precipitator
TWI552801B (zh) 用於靠近靜電集塵器之高壓部分的結構之電屏蔽裝置
JP7049329B2 (ja) 放電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KR101622667B1 (ko) 전기집진 장치
US4498116A (en) Control of static neutralization employ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 distributor
US2813595A (e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
US11576996B2 (en) Discharge device and electric machine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reactive species
US20090101016A1 (en) Device for Removing Soot Particles from an Exhaust Gas Stream
US11618041B2 (en) Base body and dust collector
US20170354978A1 (en) Electrostatic air filter
RU2005106242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щиты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ой сети от перенапряжений
EP3211435A1 (en) Voltage measuring device for the use in medium or high voltage application
CN111800928A (zh) 具有屏蔽电磁波的电极的除电装置
US10165662B2 (en) Ion generator
US2848727A (en)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articles
KR102623665B1 (ko) 전기 집진 필터
JP7417262B2 (ja) プラズマ生成装置
CN111082319B (zh) 用于放电电流的具有横向排放方向的保护装置
JP2016501000A (ja) 避雷器
JP6562836B2 (ja) 電気集塵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