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6489A - 显示系统、显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系统、显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6489A
CN103716489A CN201310463583.7A CN201310463583A CN103716489A CN 103716489 A CN103716489 A CN 103716489A CN 201310463583 A CN201310463583 A CN 201310463583A CN 103716489 A CN103716489 A CN 103716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olling
display frame
touch panel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35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6489B (zh
Inventor
富田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716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6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6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64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5Scrolling or pan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显示系统、显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显示系统所包含的显示控制装置的CPU包括:检测部,用于检测对于作为触摸面板的操作面板的显示的卷动操作;卷动处理部,用于在所存储的显示画面中的正在显示的显示范围通过卷动没有到达该显示画面的端部的情况下,沿卷动方向移动显示范围而显示到操作面板;以及读出部,用于在通过卷动而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并且由第2判断部判断为操作量是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读出卷动方向中的下一规定量而临时存储其显示画面,并将操作面板的显示更新为该显示画面。

Description

显示系统、显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系统、显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控制触摸面板的显示的显示系统、显示装置、以及搭载了该显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便携式电话等移动终端或MFP(多功能外围设备)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从功耗或装置尺寸或制造成本等观点出发,有时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的所搭载的临时存储装置的容量上存在限制。
因此,在将这些装置作为显示装置来使用,将内置的或者其他装置中内置的硬盘装置等的固定存储装置作为第1存储装置,并将上述临时存储装置作为第2存储装置,读出在第1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电子信息而临时存储到第2存储装置进行显示时,在该显示装置中,有时无法将第1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所有的电子信息存储到第2存储装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将电子信息中的规定量存储到第2存储装置进行显示。并且,如果显示卷动而使得显示到达根据该规定量的信息生成的显示画面的端部(前端或者后端),则该显示装置自动地从第1存储装置读出卷动方向上规定量的下一信息。由此,显示沿卷动方向被更新。
但是,如果在显示装置中这样从第1存储装置每次读出规定量的电子信息存储到第2存储装置而更新显示,则存在显示的更新花费时间的问题。尤其,当显示装置从作为在其他装置中内置的固定存储装置的第1存储装置读出电子信息时,存在有时因通信处理或通信线路的负载状况而进一步花费时间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这些显示装置中搭载触摸面板,对该触摸面板可通过拂动或滑动手指的、被称为轻拂或平移等的手势进行操作。这样的操作直观且能够提高操作性,因此可追求更迅速的显示更新。例如,特开2011-23005号公报公开了通过手势操作卷动显示器上显示的电子信息的技术。
已知如下技术,即在可进行手势操作的显示装置中,通过轻拂等手势操作卷动电子信息,如果到达电子信息的显示画面的终端,则显示用于显示进一步追加的电子信息的键,通过对该键进行操作,取得下一电子信息进行显示。
但是,在上述技术中,在更新显示画面时需要切换到操作方法与轻拂等手势操作不同的轻触操作。因此,在从手势操作下的卷动切换到下一显示时,存在操作的连续性被损害的问题。此外,相应于用于对指示显示的更新的键进行显示的卷动部分,还存在卷动量增加的问题。
进而,当用户通过手势操作预料外地指示了显示比显示画面的前端在后面的内容时,在该显示装置中自动地从第1存储装置读出卷动方向上的下一信息,因此存在有时与用户的意图相反地让显示被更新的问题。因此,存在用户未能确认显示画面的端部的信息,或者在更新后的显示画面的显示上花费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读出第1存储装置所存储的电子信息而存储到第2存储装置,并且基于第2存储装置所存储的信息而显示到触摸面板的显示系统中,能够提供用户的便利性的显示系统、显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显示系统包括:包含了用于存储电子信息的第1存储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具有第2存储装置且具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临时存储部件,用于访问信息处理装置从而从第1存储装置所存储的电子信息中读出规定量的电子信息,并将其临时存储到第2存储装置;存储部件,用于存储根据临时存储的规定量的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画面;检测部件,用于对触摸面板检测进行了对于触摸面板的显示的卷动操作的情况;卷动处理部件,用于在显示画面中的显示到触摸面板上的显示范围即使沿由卷动操作所指示的卷动方向移动也不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的情况下,沿卷动方向移动显示范围而显示到触摸面板;以及更新处理部件,用于在通过沿卷动方向将显示范围移动规定量而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并且卷动操作的操作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访问信息处理装置从而从第1存储装置读出卷动方向中的下一规定量的电子信息而存储到第2存储装置,并将触摸面板的显示更新为根据下一规定量的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画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显示装置是具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临时存储部件,用于从第1存储装置所存储的电子信息中读出规定量的电子信息,并将其临时存储到第2存储装置;存储部件,用于存储根据规定量的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画面;检测部件,用于对触摸面板检测进行了对于触摸面板的显示的卷动操作的情况;卷动处理部件,用于在显示画面中的显示到触摸面板上的显示范围即使沿由卷动操作所指示的卷动方向移动也不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的情况下,沿卷动方向移动所述显示范围而显示到触摸面板;以及更新处理部件,用于在通过沿卷动方向移动显示范围而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并且卷动操作的操作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从第1存储装置读出卷动方向中的下一规定量的电子信息而存储到第2存储装置,并将触摸面板的显示更新为根据下一规定量的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画面。
优选的是,显示装置还包括:变形处理部件,用于在通过沿卷动方向将显示范围移动规定量而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并且卷动操作的操作量不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不更新触摸面板的显示,在维持触摸面板的显示内容的状态下使显示变形。
优选的是,更新处理部件将显示范围设为将显示画面的端部作为卷动方向的前端的范围,并且在使该范围的图像沿卷动方向变形与操作量相应的量之后,更新触摸面板的显示。
优选的是,更新处理部件根据针对同一电子信息从第1存储装置读出的次数,更新阈值。
更优选的是,针对同一电子信息从第1存储装置读出的次数越多,则更新处理部件越减小阈值。
优选的是,更新处理部件根据从第1存储装置读出规定量的电子信息所需的时间,更新阈值。
更优选的是,从第1存储装置读出规定量的电子信息所需的时间越短,则更新处理部件越减小所述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显示控制方法是控制触摸面板中的基于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画面的显示的方法,该显示控制方法包括:从第1存储装置所存储的电子信息中读出规定量的电子信息,并将其临时存储到第2存储装置的步骤;存储根据规定量的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画面的步骤;确定显示画面中与触摸面板相应的显示范围,并显示到触摸面板的步骤;对触摸面板检测进行了对于触摸面板的显示的卷动操作的情况的步骤;判断如果显示画面中的显示到触摸面板上的显示范围沿由卷动操作所指示的卷动方向移动则是否会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的步骤;在即使沿卷动方向移动显示范围也不会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的情况下,沿卷动方向移动显示范围而显示到触摸面板的步骤;以及在通过沿卷动方向移动显示范围而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并且卷动操作的操作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从第1存储装置读出卷动方向中的下一规定量的电子信息而临时存储到第2存储装置,并将触摸面板的显示更新为根据下一规定量的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画面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局面以及优点根据与添加的附图关联理解的有关本发明的如下详细说明应该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具体例的图。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系统中包含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整体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图7是表示了基于电子信息的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8是表示了卷动手势的图。
图9是表示了卷动速度相对于手势操作速度的关系的具体例的图。
图10(A)~10(B)是表示了根据卷动手势的显示的变化的具体例的图。
图11(A)~11(C)是表示了根据卷动手势的显示的变化的具体例的图。
图12(A)~12(B)是表示了根据卷动手势的显示的变化的具体例的图。
图13是表示了一次的卷动动作下的卷动速度的变迁的具体例的图。
图14是表示了变形量相对于卷动速度的关系的具体例的图。
图15是表示了一次的变形动作下的变形量的变化的变迁的具体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结构的具体例的方框图。
图17是表示图3的步骤S7的操作面板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图17的步骤S115中的变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图17的步骤S117中的更新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0(A)~20(B)是用于说明触摸面板中的显示范围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前后的、显示画面和显示范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零件以及构成元素附加相同的标号。它们的名称以及功能也是相同的。因此,不重复这些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例子中,假设用于控制显示装置所包含的触摸面板的控制装置被包含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但该控制装置也可以是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单独的装置,且控制作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触摸面板的操作面板的显示。即,显示装置所包含的触摸面板和用于控制该触摸面板的显示的控制装置也可以被包含在不同的装置中,通过相互通信而控制该触摸面板中的显示。
此外,包含具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装置不限于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被包含在任何装置中。
<系统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具体例的图。参照图1,图像形成系统包含第1系统和第2系统,第1系统中分别搭载了显示控制装置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1-1A,…1-1N和多个信息处理装置3-1A,…3-1M通过网络4-1连接,第2系统中多个图像形成装置1-2A,…1-2N和多个信息处理装置3-2A,…3-2M通过网络4-2连接。第1系统和第2系统经由外部网络5连接。
代表图像形成装置1-1A,…1-1N、1-2A,…1-2N而称为图像形成装置1,代表信息处理装置3-1A,…3-1M、3-2A,…3-2M而称为信息处理装置3。
网络4可以是利用了LAN(局域网)等的专用线路的网络、利用了互联网等的一般线路的网络、基于无线通信的网络等的任一个。此外,外部网络5也同样可以是利用了LAN等的专用线路的网络、利用了互联网等的一般线路的网络、基于无线通信的网络等的任一个。进而,本图像系统也可以经由外部网络5与其他系统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图像形成装置1是具有作为具备扫描仪、复印机、以及打印机功能的数字复合机的功能的所谓的MFP(多功能外围设备)。但是,图像形成装置1只要是具有作为操作部以及显示部的触摸面板的装置则不限于MFP,也可以是扫描仪、复印机等的其他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将通过扫描获得的原稿图像以及根据从信息处理装置3发送的打印数据生成的图像的复制图像形成到用纸上。这里,打印数据是,将信息处理装置3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发行的描绘命令通过打印机驱动器转换为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处理的页面记述语言的基于页面记述语言的描绘命令,或者是以PDF(可移植文档格式)、TIFF(标记图像文件格式)、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XPS(XML纸张规范)等的文件格式记述的文档数据。
此外,通过扫描获得的原稿图像也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各种设定(文件形式、布局设定、分辨率设定等),并经由网络4被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3等。
信息处理装置3也可以是一般的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3通过用户的指示而生成打印数据,并将生成的打印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
<装置结构>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略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
参照图2,图像形成装置1包含控制部100,控制部100包含用于控制装置整体的CPU(中央处理单元)101、用于存储控制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102、成为作业用的存储区域的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103、用于存储有关图像形成的各种设定的电池备用的NV-RAM(非易失性存储器)104、以及时钟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105。
控制部100经由总线与以下装置连接:图像读取装置120;具备了用于进行各种输入的键或显示部的、具有作为触摸面板的显示部和数字键、打印键、注销键等的键开关组和操作控制部的操作面板130;在与经由网络4-1、4-2、5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3等的外部装置之间用于发送接收各种信息的网络I/F(接口)160;用于根据通过该网络I/F160接收的打印数据生成复制图像的打印机控制器150;以及用于将复制图像形成到用纸上的图像输出装置140。
此外,控制部100经由总线与固定存储装置110连接。例如硬盘装置等相应于固定存储装置110。
<动作概要>
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整体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3的流程图中所示的处理通过在控制部100中包含的CPU101读出ROM102中存储的程序后展开到S-RAM103上执行而实现。图3所示的处理通过电源的接通等开始。
参照图3,若处理开始,则在CPU101中,首先进行存储器的清除、标准模式的设定等的初始化处理(步骤S1)。
若初始化处理结束,则CPU101确认是否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面板130上的键开关组以及作为触摸面板的显示部上的操作,从用户进行了需要控制作为触摸面板的显示部中的显示的某种处理请求(复印处理、各种设定处理、显示操作等)(步骤S3)。如果没有请求(步骤S3中“否”),则CPU101进至步骤S5。
在从用户进行了上述处理请求时(步骤S3中“是”),CPU101进行作为操作面板130的触摸面板的显示部中的显示处理(步骤S7)。关于触摸面板的处理,在后面详细说明。
如果没有从用户请求上述处理(步骤S3中“否”),则CPU101确认是否经由网络4-1、4-2从信息处理装置3等的外部装置进行了某种处理请求(文档的打印处理、各种设定处理等)(步骤S5)。如果没有请求(步骤S5中“否”),则CPU101返回到步骤S3重复执行前述的处理。
在从外部装置进行了某种处理请求时(步骤S5中“是”),CPU101执行该被请求的处理(步骤S9)。这里,作为其他处理,从信息处理装置3发送的打印作业的处理、在NV-RAM104中存储的各种设定的变更处理等符合。如果从外部装置请求的处理全部结束,则CPU101返回到步骤S3重复执行前述的处理。
作为操作面板130的触摸面板即显示部中的显示处理,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用户指示而显示基于电子信息的画面。
图4~图7是表示了基于电子信息的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这里,电子信息是指用于根据文档、项目的一览、图像等生成显示画面的数据。电子信息的显示画面,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仅由文本构成,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除了文本之外包含图像或显示或图表等。或者,项目的一览信息的显示画面,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是列表形式的一览画面,也可以如图7所示那样是排列了与项目对应的键的画面。
电子信息被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固定存储装置110或者信息处理装置3等的外部装置的固定存储装置中。图像形成装置在显示电子信息时,从固定存储装置110或者外部装置的固定装置读出规定量的该电子信息,并将读出的电子信息暂时存储到NV-RAM104等的临时存储装置而生成显示画面。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将该显示画面中与操作面板130的尺寸相应的范围确定为显示范围,并将该范围的显示画面显示到操作面板130。
图像形成装置1在操作面板130上显示了显示画面的一部分的状态下,如果在上述步骤S3中接受了作为移动显示范围的手势操作的卷动手势,则作为上述步骤S7的操作面板130的处理,进行根据该操作来变更显示画面中显示到操作面板130的范围的处理即卷动动作。进而,如果在显示范围到达了显示画面的端部的状态下进一步接受卷动手势,则从固定存储装置110或者外部装置的固定装置读出上述电子信息的、从当前正在读出的位置起位于卷动方向上的下一位置的规定量的信息,并将其临时存储到临时存储装置而生成显示画面。
图8是表示了卷动手势的图。
参照图8,卷动手势是被称为轻拂等的手势操作,是用手指等触摸作为触摸面板的操作面板130上的一点(起点),并在维持触摸状态的前提下使其滑动距离L,并在不同的一点(终点)将手指等从操作面板130离开而解除触摸状态的手势操作。
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将移动距离L除以作为从被触摸开始直到手指等离开为止的时间的操作时间T,获得手势操作速度v(v=L/T)。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以预先对手势操作速度v规定的卷动速度V,卷动显示范围。
图9是表示了卷动速度相对于手势操作速度的关系的具体例的图。例如,如图9所示,可以规定为卷动速度V与手势操作速度v成比例(V=k×v)。
图10、图11以及图12是表示了根据卷动手势的显示的变化具体例的图,作为具体例,表示在显示项目的一览时的显示的变化具体例。这时,优选的是,与项目的一览的显示一起,还显示用于表示显示画面中的当前的显示范围的位置的滚动条。由此,能够以视觉方式知晓显示范围的位置。
此外,图10、图11、图12作为卷动手势而示出了向上被轻拂的例子。这时,显示画面中的显示范围向下方向移动即操作面板130的显示向下方向被卷动。
参照图10,如果在显示着项目的一览时向上进行轻拂J1(图10(A)),则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轻拂J1的距离L和时间T计算手势操作速度v,进而,利用手势操作速度v计算卷动速度V。在图9的例子中,对手势操作速度v乘以预先存储的系数从而算出卷动速度(V=k×v)。
这时,如果将显示范围卷动作为一次的卷动动作下的移动距离而预先规定的规定距离,则图像形成装置1确认显示范围是否到达根据电子信息而生成的显示画面的端部。作为规定距离,例如可举出显示画面为文本时为一行,显示画面为项目的一览时为一个项目,显示画面为图像时为10pixl等。
例如,在接受了向下方向卷动的手势操作时,图像形成装置1确认如果将显示范围向下方向卷动上述规定距离则是否会到达显示画面的下端,在接受了向上方向卷动的手势操作时,同样地确认是否会到达显示画面的上端。然后,在不到达时,图像形成装置1按照手势操作来卷动显示。
在图10(A)的例子中,显示范围是显示画面的非常上方,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判断为就算向下方向卷动也不会到达显示画面的下端。因此,以算出的卷动速度向下方向卷动规定距离(图10(B))。在图10(B)的画面中如果朝上进行轻拂J2,则同样地进行下方向的卷动。
这时,优选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在作为一次的操作面板130的处理的卷动动作中改变卷动速度。详细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在从开始卷动起直到成为最大卷动速度为止对卷动速度进行加速,在达到了最大卷动速度之后直到卷动速度成为0(停止)为止逐渐减速。
图13是表示一次的卷动动作中的卷动速度的变迁的具体例的图。如图1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将利用图9的关系并根据手势操作速度v算出的卷动速度设为最大卷动速度,从卷动动作的开始起直到最大卷动速度为止进行加速,然后,直到成为0为止对卷动速度进行减速。
如果重复向下方向卷动的结果,显示范围到达画面下端,或者,如果在显示范围处于画面下端的状态下进一步受到朝下的轻拂,则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11(A)那样暂时将显示画面的下端作为显示范围来显示。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使显示画面的下端按照上述的卷动速度上升,并且伴随下端的上升从显示的下端起向上方向增加表示显示画面的外侧区域的空白区域。这时,图像形成装置1将显示画面中的显示范围固定为图11(A)所示的显示画面的下端成为显示的下端时的显示范围,将显示范围的上端的显示位置固定为显示的上端,从而伴随显示画面的下端的上升,沿卷动方向(上下方向)压缩(缩小)显示画面的显示(图11(B))。图11(B)、图11(C)的例子中,显示范围的上端的显示位置被固定在显示的上端,作为项目的一览而维持了5个项目的显示。
在变形开始后,图像形成装置1在预先规定的时间内增加显示画面的显示在卷动方向(上下方向)上的变形量,直到变形量成为预先规定的最大变形量(压缩率)为止(图11(C))。由此,直到成为最大变形量(压缩率)为止,显示画面被压缩,伴随着该压缩,空白区域逐渐增加。
当上述朝下的轻拂的手势操作速度v小于预先规定的速度时,判断为该轻拂指示的是直到当前显示的显示画面的端部为止的卷动,并非用于指示读出该电子信息的其前端的规定量的信息而更新显示画面。该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逐渐减少图11(C)的成为最大的显示画面的变形量而经过图11(B)的状态后直到改变为变形量为0的图11(A)的画面为止。伴随于此,空白区域逐渐减少直到成为0为止。
另外,这时,优选的是,CPU101对于在显示范围内的字符或记号等对象(object)不应用上述变形量,不使这些对象变形。由此,即使在显示被压缩、放大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用户的可读性。另外,该变形方法也可以在后述的变形例中进行。
上述变形量(压缩率)根据卷动速度计算。卷动速度V根据手势操作速度v计算,因此也可以说变形量也同样根据手势操作速度v计算。即,变形量M可以通过手势操作速度v的函数来表示(M=f(v))。
图14是表示了变形量相对于卷动速度的关系的具体例的图。例如,如图14所示,也可以规定为变形量M与卷动速度V成比例(M=a×V)。这时,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从手势操作速度算出的卷动速度,进一步计算变形量。
一次的变形动作下的变形量的变化根据时间经过而变迁。即,变形量的变化率y可以用从变形开始起的经过时间t的函数来表示(y=G(t))。
图15是表示了一次的变形动作下的变形量的变化的变迁的具体例的图。如图15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将例如利用图14的关系根据卷动速度算出的变形量设为最大变形量,从变形开始起直到最大变形量为止增加变形量,然后,直到变形量成为0即原来的状态为止减少变形量。
图像形成装置1在使显示变形时,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持续改变将显示画面的下端作为显示的下端来显示时的显示范围的图像数据,使得以图15所示那样的变化率y沿卷动方向从变形量0经过最大变形量M后成为变形量0。并且,在每次变形时,将显示范围的上端固定到显示的上端而依次显示在操作面板130上。进而,在显示画面的下方的显示区域中显示空白区域。
由此,当显示范围通过朝下的轻拂而到达显示画面的下端,并且其手势操作速度v小于预先规定的速度的并非用于指示直到显示画面的更新为止的情况下,显示变化为图11(A)→图11(B)→图11(C)→图11(B)→图11(A)。
这时,优选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将与项目的一览一同显示的滚动条的、用于表现当前的显示范围在显示画面中的位置或显示范围在显示画面整体所占的比例等的标识(旋钮(knob))如图11(B)、图11(C)所示那样,与变形量对应地变形。由此,用户从视觉上能够知晓正在如何变形。
另一方面,与这时的卷动操作(手势操作)的操作量对应的上述朝下的轻拂的手势操作速度v大于预先规定的速度(阈值)时,判断为该轻拂指示的是在卷动到当前显示的显示画面的端部之后,进一步读出其前端的规定量的信息而更新显示画面。
这时,参照图12,图像形成装置1在使显示画面的当前的显示范围变形为显示画面的变形量最大的、与图11(C)相同的图12(A)的状态之后,读出该电子信息的卷动方向上的前端的规定量的信息后暂时存储到临时存储装置而生成显示画面。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将从新生成的显示画面的端部起相应于操作面板130的尺寸的范围确定为下一显示范围,从而如图12(B)所示那样,将该范围显示到操作面板130。由此,显示画面在被压缩至成为最大的变形量(压缩率)之后切换到下一范围的显示画面。
另外,在利用了上述的图10~图11的例子中,示出了进行朝上朝下的轻拂而上下方向进行卷动的例子,但左右方向也是同样的。
图20是用于说明触摸面板中的显示范围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前后的、显示画面和显示范围的关系的图,图20(A)表示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前,图20(B)表示到达端部后。
另外,如这些中也表示的那样,“显示画面”表示基于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用数据整体的图像,“显示范围”表示该显示用数据上的显示到触摸面板的范围。在图20的例子中,卷动方向上将边A以及边B分别设为上端以及下端的矩形表示根据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用数据整体的图像即显示画面,其中将边a以及边b分别设为上端以及下端的矩形表示触摸面板中的显示范围。
在到达图20(A)的端部前,由边a以及边b夹持的触摸面板中的显示范围没有到达由边A以及边B夹持的显示用数据整体的图像中的任一个端部。
通过从图20(A)的状态被指示下方向的卷动,从而触摸面板中的显示范围向显示画面的下方向移动,如图20(B)所示那样,作为显示范围的下端的边b到达至与作为显示画面的下端的边B一致的位置。该状态表示触摸面板中的显示范围到达了显示画面的下端的状态。在到达了上端的状态中,作为显示范围的上端的边a与作为显示画面的上端的边A一致。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如果显示范围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则如图11(A)→图11(B)→图11(C)→图11(B)→图11(A)那样,所显示的图像变形。这时,在卷动到达了显示画面的下端的图20(B)的例子中,如图示那样,作为显示范围的上端的边a被固定到在边b与作为显示画面的下端的边B一致的状态下的边a的位置。作为显示范围的下端的边b也以与作为显示画面的下端的边B一致的状态被固定。因此,整体的图像即显示画面上的显示范围被固定为如图20(B)那样。
另一方面,触摸面板的显示区域中的显示内容伴随触摸面板上显示的图像的变形,如图20(B)所示那样变化。这里的“显示区域”相当于触摸面板的物理概念。即,显示区域中的显示内容如显示范围的下边b逐渐移动向下端侧那样增加,并且返回到原来的状态。显示区域的显示内容超过了显示画面的部分成为空白区域。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卷动的结果,显示范围到达了显示画面的上端的情况下,与该例子相反。
<功能结构>
图16是表示用于进行上述动作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功能结构的具体例的方框图。图16的各个功能是,通过由CPU101读出在ROM102中存储的显示控制程序后展开到S-RAM103执行,从而主要在CPU101上形成的功能。但是,也可以是至少一部分通过电气电路等的硬件结构实现。
参照图16,在NV-RAM104等的临时存储装置中设置作为用于存储基于电子信息的显示画面的存储区域的显示画面存储部301。此外,在固定存储装置110中设置作为用于存储电子信息的存储区域的电子信息存储部302。
进一步参照图16,CPU101包含:用于接受作为触摸面板的操作面板130被触摸而产生的指示输入的输入部201;用于检测对于操作面板130的手势操作是轻拂等的卷动手势的情况的检测部202;用于基于卷动手势确定卷动方向,并在显示画面中确定卷动后的显示范围的显示范围确定部203;用于存储显示范围的显示范围存储部204;用于判断显示范围是否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的第1判断部205;用于根据作为卷动手势的手势操作来计算手势操作速度v(v=L/T)的操作速度计算部206;用于根据手势操作速度v计算卷动速度的卷动速度计算部207;用于作为操作面板130的处理而执行卷动处理的卷动处理部208;用于根据卷动速度计算变形量M的变形量计算部209;用于将变形量M作为最大变形量而计算规定时间中的变形量的变化率y的变化率计算部210;用于在卷动后的显示范围到达了显示画面的端部的情况下,进行将变形量M作为最大变形量并且以变化率y改变变形量的同时使显示变形的变形处理的变形处理部211;用于预先存储手势操作速度的阈值,在卷动后的显示范围到达了显示画面的端部的情况下,判断手势操作速度v是大于还是小于上述阈值,即判断该操作是更新显示画面的操作还是指示当前显示画面内的卷动的操作的第2判断部212;用于从固定存储装置110读出规定量的电子信息后将该显示画面存储到显示画面存储部301的读出部213。
<动作流程>
图17是表示上述步骤S7的作为操作面板130的触摸面板的显示部中的显示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7的流程图所示的动作通过由CPU101读出在ROM102中存储的显示控制程序后展开到S-RAM103上执行并发挥图16的各个功能而实现。
参照图17,当表示来自用户的处理请求的手势操作是卷动手势时(步骤S101中“是”),CPU101通过将移动距离L除以作为从触摸起直到手指等离开为止的时间的操作时间T,从而计算手势操作速度v(v=L/T)(步骤S103)。另外,当不是卷动手势时,进行与处理请求相应的其他处理(步骤S105)。
CPU101进一步利用预先存储的图9那样的关系式,根据在上述步骤S103中算出的手势操作速度来计算卷动速度,并将该卷动速度设定为最大卷动速度(步骤S107)。
接着,CPU101判断如果将当前的显示卷动预先规定的卷动量则是否会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步骤S109)。这里,CPU101预先作为一次的卷动量而存储了显示画面是文本时为一行,是项目的一览时为一个项目,图像时为10pixl等,判断在根据显示画面卷动了其卷动量时,显示范围是否会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
卷动的结果,当显示范围不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时(步骤S109中“否”),CPU101进行卷动处理(步骤S111)。这里的卷动处理是通常的卷动处理。作为一例,如果卷动开始,则在预先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在上述步骤S107中设定的最大卷动速度而卷动速度成为0为止,以图12那样的变迁来改变卷动速度,并使显示范围移动所规定的卷动量而更新显示。
另一方面,卷动的结果,在判断为显示范围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时(步骤S109中“是”),CPU101根据在上述步骤S107中算出的卷动速度(或者在上述步骤S103中算出的手势速度)来计算变形量,并将该变形量设定为最大变形量(步骤S113)。
CPU101通过预先存储手势操作速度的阈值,并判断上述卷动手势的手势操作速度v是大于还是小于上述阈值,从而判断该操作是更新显示画面的操作还是指示当前显示画面内的卷动的操作。其结果,手势操作速度v小于上述阈值,不是指示更新显示画面而是指示当前显示画面内的卷动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14中“否”),CPU101利用在上述步骤S113中设定的变形量进行变形处理(步骤S115)。另一方面,手势操作速度v大于上述阈值,该手势操作并非指示当前显示画面内的卷动而是更新显示画面的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14中“是”),CPU101执行更新处理(步骤S117)。
图18是表示在上述步骤S115中的变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参照图18,CPU101将上述卷动的结果所到达的显示画面的端部设定为显示范围(步骤S201),在变形处理开始时将变形率设为0(步骤S203)。然后,CPU101应用该变形率(=0)使显示范围的图像变形(步骤S205)。CPU101根据变形后的图像来设定显示范围(步骤S207),并显示该显示范围(步骤S209)。
由于在变形处理开始时变形率为0,因此在该阶段,在操作面板130上显示图11(A)所示那样的显示画面的端部。
然后,CPU101使变形率如图14那样按照时间经过而增加(步骤S211),在变形率到达在上述步骤S113中设定的最大变形率之前(步骤S213中“否”),重复上述步骤S205~S211。
由此,从变形处理开始起经过图11(A)→图11(B)→图11(C),直到达到最大变形率为止显示沿卷动方向被压缩。
如果达到最大变形率(步骤S213中“是”),则CPU101在变形率返回到0之前(步骤S223中“否”),使变形率如图14那样按照时间经过而减少(步骤S215)。然后,CPU101重复与上述步骤S205~S211同样的处理(步骤S217~S221)。
由此,在达到最大变形率为止被压缩之后,经过→图11(C)→图11(B)→图11(A),被压缩的显示沿卷动方向放大成变形率返回到0为止。
如果变形率达到0(步骤S223中“是”),则CPU101结束一连串的处理。
图19是表示上述步骤S117中的更新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参照图19,CPU101在步骤S301~S313中与图18的步骤S201~S213同样地,将通过卷动而到达的显示画面的端部固定为显示范围,从而直到到达最大变形率为止压缩显示。
由此,从更新处理开始起经过图11(A)→图11(B)→图11(C),直到达到最大变形率为止显示沿卷动方向被压缩。
如果达到最大变形率(步骤S313中“是”),则CPU101从固定存储装置110读出当前显示画面的卷动方向上的下一电子信息(步骤S315),并从该显示画面中确定显示范围(步骤S317)。然后,CPU101将已确定的显示范围显示到操作面板130(步骤S321)。
由此,如图12所示那样,画面从与图11(C)同样的被压缩最多的状态的图12(A)的状态,一下子更新为下一画面的图12(B)。
<实施方式的效果>
通过在本系统中进行上述动作,图像形成装置1中将在图像形成装置1或作为外部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3的固定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电子信息每次读出规定量暂时存储到临时存储装置而生成显示画面,在按每个显示尺寸进行显示的处理中,通过手势操作指示画面的卷动时,能够防止到达显示画面的端部从而意外地读出下一电子信息而导致画面被更新的事态。
<变形例1>
图像形成装置1的CPU101也可以根据读出电子信息而更新了画面的次数来改变用于判断手势操作是更新显示画面的指示还是当前显示画面内的卷动的指示时使用的手势操作速度v的阈值。
为了进行该动作,CPU101对画面更新的次数即针对同一电子信息读出了下一电子信息的次数进行计数。CPU101预先存储读出的次数和上述阈值的对应,并设定与计数的次数相应的阈值即可。
例如,CPU101可以设为针对同一电子信息,随着更新画面的次数增加而减小上述阈值。由此,进行很多画面更新的显示方法的情况下,就算手势操作的操作速度小也会进行画面更新,能够提高操作性。
此外例如,CPU101也可以设为针对同一电子信息,随着更新画面的次数增加而增大上述阈值。由此,进行很多画面更新的显示方法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防止意图外的画面显示。
<变形例2>
图像形成装置1的CPU101也可以根据读出电子信息所需的时间来改变用于判断手势操作是更新显示画面的指示还是当前显示画面内的卷动的指示时使用的手势操作速度v的阈值。
为了进行该动作,CPU101在从自身所内置的固定存储装置读出电子信息时,预先测定读出所需的时间而存储。或者,在从信息处理装置3那样的外部装置的固定存储装置读出时,测定读出所需的时间并存储。该测定可以在每次读出时进行而使用其平均值等,也可以从最初的读出起进行规定次数而使用其平均值等。然后,CPU101预先存储读出所需的时间和上述阈值的对应,并设定与读出所需的时间相应的阈值即可。
例如,CPU101可以设为随着读出电子信息所需的时间缩短而减小上述阈值。由此,能够提高操作效率。
<变形例3>
另外,在以上的例子中,CPU101使用手势操作的操作量即操作速度v作为阈值,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操作量(参数)。作为其他的参数,例如可以是基于手势操作的移动距离L,也可以是加速度,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这样也同样能够提高操作性。
进而,还能够提供用于使图像形成装置1的CPU101执行上述动作从而使其作为用于控制触摸面板的显示的控制装置发挥作用的程序。这样的程序还能被记录到计算机上附属的软盘、CD-ROM(光盘-只读存储器)、ROM、RAM以及存储卡等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从而作为程序产品来提供。或者,也能记录到计算机所内置的硬盘等的记录介质中从而提供程序。此外,也能通过经由网络的下载来提供程序。
另外,本发明的程序也可以是将作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OS)的一部分而提供的程序模块中必要的模块以规定的排列且规定的定时调用而执行处理的程序。该情况下,程序本身不包含上述模块而是与OS协作执行处理。这样的不包含模块的程序也可包含在本发明的程序中。
此外,本发明的程序也可以是被编入其他程序的一部分而提供的程序。该情况下也同样,程序本身中不包含上述其他程序所包含的模块,与其他程序协作执行。这样的被编入其他程序的程序也可包含在本发明的程序中。
提供的程序产品被安装到硬盘等的程序存储部而执行。另外,程序产品包含程序本身和记录了程序的记录介质。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而并非上述的说明,并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系统,包括:包含了用于存储电子信息的第1存储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具有第2存储装置且具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和所述显示装置能够通过网络连接,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包含:
临时存储部件,用于访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而从所述第1存储装置所存储的电子信息中读出规定量的电子信息,并将其临时存储到所述第2存储装置;
存储部件,用于存储根据临时存储的所述规定量的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画面;
检测部件,用于对所述触摸面板检测进行了对于所述触摸面板的显示的卷动操作的情况;
卷动处理部件,用于在所述显示画面中的显示到所述触摸面板上的显示范围即使沿由所述卷动操作所指示的卷动方向移动也不到达所述显示画面的端部的情况下,沿所述卷动方向移动所述显示范围而显示到所述触摸面板;以及
更新处理部件,用于在通过沿所述卷动方向移动所述显示范围而到达所述显示画面的端部并且所述卷动操作的操作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访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而从所述第1存储装置读出所述卷动方向中的下一规定量的电子信息而存储到所述第2存储装置,并将所述触摸面板的显示更新为根据所述下一规定量的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画面。
2.一种显示装置,控制具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其中,该显示装置包括:
临时存储部件,用于从所述第1存储装置所存储的电子信息中读出规定量的电子信息,并将其临时存储到第2存储装置;
存储部件,用于存储根据所述规定量的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画面;
检测部件,用于对所述触摸面板检测进行了对于所述触摸面板的显示的卷动操作的情况;
卷动处理部件,用于在所述显示画面中的显示到所述触摸面板上的显示范围即使沿由所述卷动操作所指示的卷动方向移动也不到达所述显示画面的端部的情况下,沿所述卷动方向移动所述显示范围而显示到所述触摸面板;以及
更新处理部件,用于在通过沿所述卷动方向移动所述显示范围而到达所述显示画面的端部并且所述卷动操作的操作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从所述第1存储装置读出所述卷动方向中的下一规定量的电子信息而存储到所述第2存储装置,并将所述触摸面板的显示更新为根据所述下一规定量的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画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变形处理部件,用于在通过沿所述卷动方向将所述显示范围移动所述规定量而到达所述显示画面的端部并且所述卷动操作的操作量不超过所述阈值的情况下,不更新所述触摸面板的显示,在维持所述触摸面板的显示内容的状态下使显示变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更新处理部件将所述显示范围设为将所述显示画面的端部作为所述卷动方向的前端的范围,并且在使该范围的图像沿所述卷动方向变形与所述操作量相应的量之后,更新所述触摸面板的显示。
5.如权利要求2~4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更新处理部件根据针对同一电子信息从所述第1存储装置读出的次数,更新所述阈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针对同一电子信息从所述第1存储装置读出的次数越多,则所述更新处理部件越减小所述阈值。
7.如权利要求2~4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更新处理部件根据从所述第1存储装置读出所述规定量的电子信息所需的时间,更新所述阈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从所述第1存储装置读出所述规定量的电子信息所需的时间越短,则所述更新处理部件越减小所述阈值。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权利要求2~8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10.一种显示画面的显示控制方法,该显示画面是触摸面板中的基于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画面,该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从第1存储装置所存储的电子信息中读出规定量的电子信息,并将其临时存储到第2存储装置的步骤;
存储根据所述规定量的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画面的步骤;
确定所述显示画面中与所述触摸面板相应的显示范围,并显示到所述触摸面板的步骤;
对所述触摸面板检测进行了对于所述触摸面板的显示的卷动操作的情况的步骤;
判断如果所述显示画面中的显示到所述触摸面板上的显示范围沿由所述卷动操作所指示的卷动方向移动则是否会到达所述显示画面的端部的步骤;
在即使沿所述卷动方向移动所述显示范围也不会到达所述显示画面的端部的情况下,沿所述卷动方向移动所述显示范围而显示到所述触摸面板的步骤;以及
在通过沿所述卷动方向移动所述显示范围而到达所述显示画面的端部并且所述卷动操作的操作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从所述第1存储装置读出所述卷动方向中的下一规定量的电子信息而临时存储到所述第2存储装置,并将所述触摸面板的显示更新为根据所述下一规定量的电子信息生成的显示画面的步骤。
CN201310463583.7A 2012-10-03 2013-10-08 显示系统、显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7164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1155A JP5994543B2 (ja) 2012-10-03 2012-10-03 表示システム、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2-221155 2012-10-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6489A true CN103716489A (zh) 2014-04-09
CN103716489B CN103716489B (zh) 2017-06-16

Family

ID=50386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3583.7A Active CN103716489B (zh) 2012-10-03 2013-10-08 显示系统、显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96071A1 (zh)
JP (1) JP5994543B2 (zh)
CN (1) CN1037164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5424B2 (ja) * 2014-02-28 2016-08-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表示操作装置及び表示操作方法
KR101768690B1 (ko) 2014-08-07 2017-08-30 네이버웹툰 주식회사 표시 제어 장치, 표시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컴퓨터에서 실행하기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JP6489214B2 (ja) 2015-06-05 2019-03-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KR101794247B1 (ko) 2016-03-31 2017-12-01 쿠팡 주식회사 정보 영역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및 정보 영역 디스플레이 방법
JP6919509B2 (ja) 2017-11-09 2021-08-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画像処理装置、表示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394899A (zh) * 2019-08-16 2021-02-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188212B2 (en) * 2020-03-19 2021-11-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onitoring objects for image-inspect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5716A1 (en) * 2001-08-01 2003-02-06 Stmicro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a two-dimensional circular data buffer for scrollable image display
US20080079972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Goodwin Robert L Image-based document display
CN102169681A (zh) * 2010-02-04 2011-08-31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97944A (zh) * 2009-10-16 2012-07-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边界信令技术
JP2012168620A (ja) * 2011-02-10 2012-09-06 Sharp Corp タッチ入力可能な画像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2681721A (zh) * 2011-02-10 2012-09-19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其操作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05168B1 (en) * 2008-12-01 2012-06-19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age navigation of dynamically laid-out systems
US9529866B2 (en) * 2010-12-20 2016-12-27 Sybase, Inc. Efficiently handling large data sets on mobile devices
JP6103807B2 (ja) * 2012-01-10 2017-03-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5716A1 (en) * 2001-08-01 2003-02-06 Stmicro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a two-dimensional circular data buffer for scrollable image display
US20080079972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Goodwin Robert L Image-based document display
CN102597944A (zh) * 2009-10-16 2012-07-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边界信令技术
CN102169681A (zh) * 2010-02-04 2011-08-31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12168620A (ja) * 2011-02-10 2012-09-06 Sharp Corp タッチ入力可能な画像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2681721A (zh) * 2011-02-10 2012-09-19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其操作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6489B (zh) 2017-06-16
JP5994543B2 (ja) 2016-09-21
US20140096071A1 (en) 2014-04-03
JP2014074980A (ja) 2014-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6489A (zh) 显示系统、显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46250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hancing scrolling operations in a display device
CN102694939B (zh) 具有触摸面板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终端装置
KR100928902B1 (ko) 터칭 도구 또는 손가락의 사용에 따라 제공 정보를 적합화하는 터치 스크린
US990045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recording medium
JP6251948B2 (ja) 表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3002730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document control program, and electronic document control method
JPH0713554A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US20130151958A1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electronic document,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therefor
CN105468318A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显示方法
US9733876B2 (en) Method of printing web page by using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TW201329807A (zh) 觸控面板系統及電子機器
US2014034726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n electronic document using a double-sided display
JPWO2014147767A1 (ja) 文書処理装置、文書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記憶媒体
KR102123238B1 (ko) 정보 처리장치, 정보 처리장치의 제어방법 및 기억매체
JP5058898B2 (ja) 画像出力装置及び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142493B2 (ja) 表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EP2200267A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EP3438806A1 (en) Display device
JP6024319B2 (ja) 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974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CN115187987A (zh) 特殊区域外文本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00041861A (ko)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방법, 디바이스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JP6314499B2 (ja) 操作支援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端末装置
JP693008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