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2280B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2280B
CN103712280B CN201310445256.9A CN201310445256A CN103712280B CN 103712280 B CN103712280 B CN 103712280B CN 201310445256 A CN201310445256 A CN 201310445256A CN 103712280 B CN103712280 B CN 1037122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guide
bar
shaped portion
filt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452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2280A (zh
Inventor
今井洋辅
吉川龙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12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2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2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22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组装性和功能性优异。室内机的过滤器机构(33)具有过滤器单元(50)。过滤器单元具有:过滤器引导件;保持于过滤器引导件的环状的空气过滤器;以及抑制空气过滤器的垂下的后过滤器防护件(80b)。空气过滤器包括上侧过滤器(70a)和下侧过滤器(70b)。过滤器引导件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辊(62)和第二辊(63)、以及将二者连结的连结部件(61)。连结部件以在侧视观察时向上凸起的方式弯曲。后过滤器防护件具有后侧杆(81b)和后侧卡挂部(82b),后侧卡挂部固定于过滤器引导件并保持后侧杆。后侧杆在与第一辊(62)相比更靠近第二辊(63)的位置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从下方支承下侧过滤器。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这样的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具备能够除去在过滤器附着的尘埃的过滤器清扫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2765号公报)中公开的空调室内机具备过滤器清扫装置,该过滤器清扫装置使在过滤器引导件安装的过滤器动作并接触旋转辊,由此将在过滤器附着的尘埃除去。
但是,在以往的空调室内机中,在将过滤器引导件形成为向上凸起地弯曲的形状的情况下,可以认为产生过滤器的垂下从而组装性和功能性恶化。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12-527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组装性和功能性优异的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具备过滤器清扫装置,所述过滤器清扫装置具有过滤器单元。过滤器单元具有环状的环形过滤器、过滤器引导件以及第一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环形过滤器包括以夹着过滤器引导件的方式位于上下位置的上侧过滤器和下侧过滤器。过滤器引导件保持环形过滤器。过滤器引导件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前端部;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后端部;以及前后连结部。前后连结部连结前端部和后端部。前后连结部以在侧视观察时向上凸起的方式弯曲。第一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抑制环形过滤器的垂下。第一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具有第一棒状部和第一固定部。第一棒状部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从下方支承下侧过滤器。第一固定部固定于过滤器引导件并保持第一棒状部。第一棒状部配置于与过滤器引导件的前端部相比更靠近后端部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中,第一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过滤器引导件,并保持第一棒状部。并且,第一棒状部在左右方向延伸,并配置在与过滤器引导件的前端部相比更靠近后端部的位置,且从下方支承下侧过滤器。由此,抑制了环形过滤器的垂下。从而,提高了组装性和功能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中,过滤器单元还具有第二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第二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抑制环形过滤器的垂下。第二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具有第二棒状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二棒状部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从下方支承下侧过滤器。第二固定部固定于过滤器引导件并保持第二棒状部。第二棒状部配置于与过滤器引导件的后端部相比更靠近前端部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中,第二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的第二固定部固定于过滤器引导件并保持第二棒状部。并且,第二棒状部在左右方向延伸,并配置于与过滤器引导件的后端部相比更靠近前端部的位置,且从下方支承下侧过滤器。由此,进一步抑制了环形过滤器的垂下。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或第二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中,过滤器清扫装置还具有支承框架。支承框架支承过滤器单元。支承框架具有供过滤器单元插入的过滤器单元插入路径。过滤器单元插入路径沿着过滤器引导件的形状弯曲。在过滤器单元插入过滤器单元插入路径直到使用位置的状态下,第一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从过滤器单元插入路径最弯曲的部位即最大弯曲部脱出。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中,在过滤器单元插入过滤器单元插入路径直到使用位置的状态下,第一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从过滤器单元插入路径的最大弯曲部脱出。由此,过滤器单元容易顺畅地插入支承框架。因此,提高了组装性。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二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中,第二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设在前后连结部的前半部分中的最大弯曲部分。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中,第二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设在前后连结部的前半部分中的最大弯曲部分的附近。由此,下侧过滤器在容易垂下的部位由第二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支承。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抑制了环形过滤器的垂下。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三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中,在支承框架形成有凹部。在过滤器单元插入至使用位置时,第一固定部位于凹部。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中,在支承框架形成有凹部,在过滤器单元插入至使用位置时,第一固定部位于凹部。由此,在将过滤器单元插入支承框架时,容易进行过滤器单元的定位。从而,提高了组装性。
在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中,抑制了环形过滤器的垂下,因此提高了组装性及功能性。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中,过滤器单元容易顺畅地插入支承框架,提高了组装性。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中,进一步抑制了环形过滤器的垂下。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涉及的空调室内机中,在将过滤器单元插入支承框架时,容易进行过滤器单元的定位,提高了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正面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过滤器机构和室内热交换器的正面立体图。
图5是过滤器单元的正面立体图。
图6是过滤器单元的右侧视图。
图7是过滤器引导件的正面立体图。
图8A是过滤器防护件的俯视图。
图8B是过滤器防护件的主视图。
图8C是图8B的A部分的右侧视图。
图8D是图8B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支承框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B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安装有过滤器单元的状态下的图9的B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标号说明
3:室内机;
31:室内热交换器;
33:过滤器机构;
50:过滤器单元;
51:清扫单元;
52:支承框架;
52a:第一卡合部;
52b:第二卡合部;
60:过滤器引导件;
61:连结部件;
62:第一辊;
63:第二辊;
70:空气过滤器;
70a:上侧过滤器;
70b:下侧过滤器;
80:过滤器防护件;
81:杆;
82:卡挂部;
820:基部;
821:上延部;
822:插入部;
823:台阶部;
IS:插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上、下、左、右、正面(前)、背面(后)这种表示方向的语句,但只要没有特殊说明,这些方向是指图1、图3、图8A及图8B所示的方向。
(1)空调装置1
图1是空调装置1的主视图。空调装置1是处理室内空间的热负载来实现空气调和的装置。空调装置1主要由室外机2、室内机3、制冷剂配管4构成,能够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等。
(1-1)室外机2
室外机2设置在室外。室外机2的外廓由壳体20构成。在壳体20的内部主要收纳有室外热交换器、室外风扇及压缩机等(省略图示)。室外机2经由制冷剂配管4与室内机3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
(1-2)室内机
接着,参照图1至图3对室内机3进行说明。图2是室内机3的正面立体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室内机3为壁挂式,借助室内机保持件(省略图示)固定于室内的天花板附近的墙壁。室外机3的外廓由壳体30构成。
(1-2-1)壳体30
壳体30为左右较长的横长的形状,主要由作为树脂制的板状部件的背面板301、底板302、左侧板303、右侧板304、顶板305及正面板306分别构成。另外,除背面板301之外的这些部件都能够在已设置了室内机3的状态下拆卸。
背面板301构成壳体30的背面部分,固定于室内机保持件。底板302构成壳体30的底面部分。在底板302形成有下吸入口302a。下吸入口302a被挡板302b封闭。挡板302b由挡板马达(省略图示)驱动而旋转,进行下吸入口302a的开闭。
左侧板303及右侧板304具有侧视观察呈大致扇形的形状。左侧板303构成壳体30的左侧面。右侧面304构成壳体30的右侧面。
顶板305构成壳体30的顶面部分。在顶板305形成有上吸入口305a。
正面板306以朝向正面侧鼓出的方式弯曲。在正面板306的下端附近形成有吹出口306a。吹出口306a被挡板306b封闭。挡板306b由挡板马达(省略图示)驱动而旋转,进行吹出口306a的开闭。
在壳体30的内部主要收纳有室内热交换器31、室内风扇32、过滤器机构33及控制部(未图示)等。
(1-2-2)室内热交换器31
室内热交换器31是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31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发挥作用。由此,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蒸发或者冷凝,从而将室内的空气冷却或者加热。
室内热交换器31具有以侧视观察时向前方及上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配置于室内风扇32的上方。
(1-2-3)室内风扇32
室内风扇32是横流风扇。室内风扇32设在室内热交换器31的下方。室内风扇32的大致上半部分被室内热交换器31包围。室内风扇32与风扇马达(省略图示)连接,并通过风扇马达驱动而旋转。通过室内风扇32旋转,室内的空气被从室内机3的上吸入口305a及下吸入口302a吸入到壳体30内部。吸入到壳体30内部的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1并从被吹出口306a吹出。
(1-2-4)过滤器机构33
从这里开始,对过滤器机构33进行说明。图4是过滤器机构33及室内热交换器31的正面立体图。
过滤器机构33设置成在室内热交换器31的空气流上游侧覆盖室内热交换器31。过滤器机构33将被取入到壳体30内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除去,防止尘埃附着到室内热交换器31。过滤器机构33主要由过滤器单元50、清扫单元51和支承框架52构成。
(1-2-4-1)过滤器单元50
以下,参照图3至图7对过滤器单元50进行说明。图5是过滤器单元50的正面立体图。图6是过滤器单元50的右侧视图。图7是过滤器引导件60的正面立体图。
过滤器单元50在壳体30内部的左右各设有一个。具体地讲,在左侧设有左过滤器单元50a,在右侧设有右过滤器单元50b。左过滤器单元50a和右过滤器单元50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支承框架52。过滤器单元50主要由过滤器引导件60、空气过滤器70和过滤器防护件80构成。
(1-2-4-1-1)过滤器引导件60
过滤器引导件60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31的空气流上游侧,因此有可能阻碍热交换。因此,过滤器引导件60是通过组合多根细长部件而构成的,以减少覆盖室内热交换器31的面积。
具体地讲,过滤器引导件60主要由左连结部件61a和右连结部件61b、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辊62及第二辊63、以及保持部件64构成。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左连结部件61a和右连结部件61b一并称作连结部件61。
左连结部件61a具有侧视观察呈大致梯形的形状,设有左前弯曲部65a和左后弯曲部66a。同样地,右连结部件61b具有侧视观察呈大致梯形的形状,设有右前弯曲部65b和右后弯曲部66b。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左前弯曲部65a和右前弯曲部65b一并称作前弯曲部65,并将左后弯曲部66a和右后弯曲部66b一并称作后弯曲部66。
在左前弯曲部65a形成有左侧第一插入孔IS1a,在右前弯曲部65b形成有右侧第一插入孔IS1b。并且,在左后弯曲部66a形成有左侧第二插入孔IS2a,在右后弯曲部66b形成有右侧第二插入孔IS2b。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左侧第一插入孔IS1a和右侧第一插入孔IS1b一并称作第一插入孔IS1。并且,将左侧第二插入孔IS2a和右侧第二插入孔IS2b一并称作第二插入孔IS2。而且,将第一插入孔IS1和第二插入孔IS2一并称作插入孔IS。
后述的前过滤器防护件80a(参照图8A至图8D)的前侧卡挂部82a插入第一插入孔IS1。并且,后述的后过滤器防护件80b(参照图8A至图8D)的后侧卡挂部82b插入第二插入孔IS2。
第一辊6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配设在连结部件61的前端,并且第二辊63以旋转自如的方式配设在连结部件61的后端。具体地讲,第一辊62的左端附近部分固定在左连结部件61a的前端,第二辊63的左端附近部分固定在左连结部件61a的后端。并且,第一辊62的右端附近部分固定在右连结部件61b的前端,第二辊63的右端附近部分固定在右连结部件61b的后端。即,第一辊62的左端附近部分和第二辊63的左端附近部分通过左连结部件61a连结。并且,第一辊62的右端附近部分和第二辊63的右端附近部分通过右连结部件61b连结。
另外,在左连结部件61a和右连结部件61b之间设有格子状的保持部件64。即,左连结部件61a和右连结部件61b通过保持部件64连结。
空气过滤器70以围着如上所述构成的过滤器引导件60的方式安装于过滤器引导件60。
(1-2-4-1-2)空气过滤器70
空气过滤器70是由树脂制的线等平纹或斜纹织成的网,并成形为环形形状。空气过滤器70架设在过滤器引导件60上,并保持成环状。具体地讲,空气过滤器70的前侧折回部分由第一辊62保持。并且,空气过滤器70的后侧折回部分由第二辊63保持。并且,空气过滤器70的从前侧折回部分至后侧折回部分的部分由保持部件64保持。通过保持成这样的形态,空气过滤器70能够在过滤器引导件60绕转。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空气过滤器70的位于比保持部件64靠上侧的部分称作上侧过滤器70a。并且,将空气过滤器70的位于比保持部件64靠下侧的部分称作下侧过滤器70b。上侧过滤器70a由保持部件64保持。并且,下侧过滤器70b由安装于过滤器引导件60的前过滤器防护件80a及后过滤器防护件80b保持。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前过滤器防护件80a和后过滤器防护件80b一并称作过滤器防护件80。
(1-2-4-1-3)过滤器防护件80。
以下,参照图3至图8,对过滤器防护件80进行说明。图8A是过滤器防护件80的俯视图。图8B是过滤器防护件80的主视图。图8C是图8B的A部分的右侧视图。图8D是图8B的A部分的放大图。
过滤器防护件80由前过滤器防护件80a和后过滤器防护件80b构成。
前过滤器防护件80a配设于前弯曲部65。前过滤器防护件80a由前侧杆81a和前侧卡挂部82a构成,所述前侧杆81a是截面呈大致圆形形状的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所述前侧卡挂部82a设于前侧杆81a的两端。
后过滤器防护件80b在前弯曲部65和后弯曲部66之间设于后弯曲部66附近。后过滤器防护件80b由后侧杆81b和后侧卡挂部82b构成,所述后侧杆81b是截面呈大致圆形形状的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所述后侧卡挂部82b设于后侧杆81b的两端。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前侧杆81a和后侧杆81b一并称作杆81。并且,将前侧卡挂部82a和后侧卡挂部82b一并称作卡挂部8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杆81和卡挂部82一体成形,但为了便于说明而区别地说明。
杆81位于比下侧过滤器70b靠下方的位置,将下侧过滤器70b在后弯曲部66的前端附近位置和前弯曲部65这两个部位进行保持。通过以这样的方式保持下侧过滤器70b,适当地保持了下侧过滤器70b与保持部件64的距离而且下侧过滤器70b不会垂下。从而,空气过滤器70能够顺畅地绕转,并且,能够将过滤器单元50顺畅地安装于后述的支承框架52(参照图9)。杆81由卡挂部82保持成大致水平。
卡挂部82固定于连结部件61。具体地讲,前侧卡挂部82a插入并固定于第一插入孔IS1。并且,后侧卡挂部82b插入并固定于第二插入孔IS2。
前侧卡挂部82a由侧视观察呈大致梯形形状的基部820a和从基部820a的上部向上方延伸的纵长的上延部821a构成。同样地,后侧卡挂部82b由侧视观察呈大致梯形形状的基部820b和从基部820b的上部向上方延伸的纵长的上延部821b构成。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基部820a和基部820b一并称作基部820。并且,将上延部821a和上延部821b一并称作上延部821。
如图8C所示,基部820在其下端中央附近与杆81连接。
如图8D所示,在上延部821a的上端设有插入第一插入孔IS1的插入部822a。在插入部822a的下端形成有卡挂并卡定于第一插入孔IS1的缘部的台阶部823a。同样地,在上延部821b的上端设有插入第二插入孔IS2的插入部822b。在插入部822b的下端形成有卡挂并卡定于第二插入孔IS2的缘部的台阶部823b。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插入部822a和插入部822b一并称作插入部822。并且,将台阶部823a和台阶部823b一并称作台阶部823。
插入部822从上延部821的上端平缓地倾斜至台阶部823。台阶部823以从插入部822的下端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大致直角地弯折的方式形成台阶。由于插入部822和台阶部823成形为这样的形状,所以能够从下方顺畅地将插入部822插入插入孔IS,并在插入至预定位置时台阶部823被卡挂并卡定。从而,容易且牢固地将卡挂部82固定于连结部件61。
(1-2-4-2)清扫单元51
以下,参照图3至图6以及图9对清扫单元51进行说明。图9是支承框架52的立体图。
清扫单元51在空气过滤器70的前侧折回部分附近固定于支承框架52。清扫单元51用于除去在空气过滤器70附着的尘埃。清扫单元51主要具有过滤器驱动部511、刷512、刷驱动部513、刷清扫部514及尘埃承接部515等。
过滤器驱动部511由辊用马达等构成,连接于第一辊62的旋转轴。当辊用马达进行驱动时,第一辊62旋转,空气过滤器70进行绕转。
刷512具有沿室内机3的长度方向细长的形状,并且具有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大致圆形的形状。刷512旋转自如地安装于第一辊62的下方附近。该刷512的一部分接触空气过滤器70。
刷驱动部513由步进马达等构成。刷驱动部513与刷512的旋转轴部分连接,当步进马达进行驱动时,刷512旋转。
刷清扫部514配置于刷512的下方。刷清扫部514朝向刷512突出,并且其上端部分与刷512接触。通过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刷清扫部514,伴随着刷512的旋转,附着于刷512的尘埃被扫落。
尘埃承接部515配置于刷512及刷清扫部514的下方。在尘埃承接部515内,储存由刷清扫部514从刷512扫落的尘埃。
(1-2-4-3)支承框架52
以下,参照图3至图11对支承框架52进行说明。图10是图9的B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11是安装有过滤器单元50的状态下的图9的B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支承框架52支承过滤器单元50及清扫单元51。支承框架52主要由沿着壳体30的顶板305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左端部件521、中央部件522及右端部件523、沿壳体30的宽度方向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前端部件524、后端部件525构成。
左端部件521构成支承框架52的左端部分。右端部件523构成支承框架52的右端部分。中央部件522设于支承框架52的中央部分,将支承框架52左右分隔。左端部件521、中央部件522及右端部件523的前端与前端部件524连结。并且,左端部件521、中央部件522及右端部件523的后端与后端部件525连结。左端部件521、中央部件522及右端部件523的前端及后端以沿着过滤器单元50的形状的方式垂下。
在左端部件521和中央部件522之间设有左前支承部件526a和左后支承部件526b,并形成左过滤器设置空间526。在左过滤器设置空间526中设置有左过滤器单元50a。
在中央部件522和右端部件523之间设有右前支承部件527a和右后支承部件527b,并形成右过滤器设置空间527。在右过滤器设置空间527中设置有右过滤器单元50b。
在左端部件521的内表面和中央部件522的左侧面形成有供左过滤器单元50a插入的左过滤器插入部528a。在右端部件523的内表面和中央部件522的右侧面形成有供右过滤器单元50b插入的右过滤器插入部528b。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左过滤器插入部528a及右过滤器插入部528b一并称作过滤器插入部528。
过滤器插入部528以沿着连结部件61的形状的方式弯曲成侧视观察呈大致梯形形状,并且其前端部分敞开。通过该前端的敞开部分,过滤器单元50被安装到支承框架52。
在左过滤器插入部528a的前侧弯曲部分设有第一左卡合部52a1。左过滤器插入部528a的处于前侧弯曲部分和后侧弯曲部分之间的后侧弯曲部分附近的部分设有第二左卡合部52b1。
在右过滤器插入部528b的前侧弯曲部分设有第一右卡合部52a2。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第一左卡合部52a1和第一右卡合部52a2一并称作第一卡合部52a。在右过滤器插入部528b的处于前侧弯曲部分和后侧弯曲部分之间的后侧弯曲部分附近的部分设有第二右卡合部52b2。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第二左卡合部52b1和第二右卡合部52b2一并称作第二卡合部52b。
第一卡合部52a为供基部820a嵌合的形状的凹陷。并且,第二卡合部52b是供基部820b嵌合的形状的凹陷。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一卡合部52a和第二卡合部52b,在将过滤器单元50安装于支承框架52的状态下,前侧卡挂部82a嵌合于第一卡合部52a,后侧卡挂部82b嵌合于第二卡合部52b。
对将过滤器单元50安装于支承框架52的情况具体进行说明。握住在空气过滤器70的前侧折回部分附近设置的把手67a和67b,并将空气过滤器70的后侧折回部分插进并推入过滤器插入部528的前端的敞开部分。于是,后侧卡挂部82b嵌入第一卡合部52a,但若保持这样的状态继续渐渐推入,则后侧卡挂部82b越过第一卡合部52a。然后,过滤器单元50在嵌入过滤器插入部528的状态下被抬起并进一步向背面侧推入,最终后侧卡挂部82b嵌合于第二卡合部52b,并且,前侧卡挂部82a嵌合于第一卡合部52a。这样,如图11所示,过滤器单元50支承于支承框架52的预定位置。
(2)特征
(2-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后过滤器防护件80b的后侧卡挂部82b固定于过滤器引导件60,并保持后侧杆81b。并且,后侧杆81b在左右方向延伸,配置于与第一辊62相比更靠近第二辊63的位置,并从下方支承下侧过滤器70b。由此,能够抑制空气过滤器70的垂下。因此,空气过滤器70能够顺畅地绕转,并且能够提高功能性。并且,在将过滤器单元50安装于支承框架52时,抑制了下侧过滤器70b卡挂于左前支承部件526a、左后支承部件526b、右前支承部件527a及右后支承部件527b,从而能够容易顺畅地安装。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2-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过滤器防护件80a的前侧卡挂部82a固定于过滤器引导件60,并保持前侧杆81a。并且,前侧杆81a在左右方向延伸,配置于与第二辊63相比更靠近第一辊62的位置,并从下方支承下侧过滤器70b。由此,能够抑制空气过滤器70的垂下。
(2-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过滤器单元50插入过滤器插入部528直到使用位置的状态下,后过滤器防护件80b从过滤器插入部528的后侧弯曲部分脱出。由此,在将过滤器单元50插入过滤器插入部528时或从过滤器插入部528拔出时,后过滤器防护件80b不会卡挂于难以目视确认的过滤器插入部528的后侧弯曲部分。从而,能够容易顺畅地将过滤器单元50安装于支承框架52。
(2-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过滤器防护件80a设于连结部件61的前弯曲部65附近。由此,在下侧过滤器70b容易垂下的部位,前过滤器防护件80a支承下侧过滤器70b。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空气过滤器70的垂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支承框架52形成有第二卡合部52b,在过滤器单元50被插入至使用位置时,后侧卡挂部82位于所述第二卡合部52b。由此,在将过滤器单元50安装于支承框架52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过滤器单元50的定位。从而,能够提高组装性。
(3)变形例
(3-1)变形例1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过滤器单元50具有前过滤器防护件80a和后过滤器防护件80b,但也可以适当省略前过滤器防护件80a。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后过滤器防护件80b配置于前弯曲部65和后弯曲部66之间的中心附近。
(3-2)变形例1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过滤器防护件80具有卡挂部82,并通过卡挂部82卡定于连结部件61而固定于过滤器引导件60,但对于过滤器防护件80的固定方式不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省略插入部822和台阶部823,而将上延部821螺纹连接并固定于连结部件61。并且,也可以省略上延部821,而将基部820和连结部件61一体成形。
(3-3)变形例1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过滤器防护件80a固定于前弯曲部65,后过滤器防护件80b固定于后弯曲部66,但对于固定位置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前过滤器防护件80a固定于从前弯曲部65离开的位置,将后过滤器防护件80b固定于后弯曲部66。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空调室内机。

Claims (5)

1.一种空调室内机(3),其具备过滤器清扫装置(33),所述过滤器清扫装置(33)具有过滤器单元(50),
所述过滤器单元具有:环状的环形过滤器(70);保持所述环形过滤器的过滤器引导件(60);以及抑制所述环形过滤器的垂下的第一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80b),
所述环形过滤器包括以夹着所述过滤器引导件的方式位于上下位置的上侧过滤器(70a)和下侧过滤器(70b),
所述过滤器引导件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前端部(62);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后端部(63);左侧前后连结部(61a)和右侧前后连结部(61b),该左侧前后连结部(61a)和右侧前后连结部(61b)连结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且以在侧视观察时向上凸起的方式弯曲;以及保持部(64),该保持部(64)连结所述左侧前后连结部和所述右侧前后连结部,
所述上侧过滤器位于所述保持部的上方,被所述保持部从下方支承,
所述下侧过滤器位于所述保持部的下方,
所述第一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具有:第一棒状部(81b),该第一棒状部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从下方支承所述下侧过滤器;和第一固定部(82b),该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过滤器引导件并保持所述第一棒状部,所述第一棒状部配置于与所述过滤器引导件的所述前端部相比更靠近所述后端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所述过滤器单元还具有抑制所述环形过滤器的垂下的第二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80a),
所述第二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具有:第二棒状部(81a),该第二棒状部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从下方支承所述下侧过滤器;和第二固定部(82a),该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过滤器引导件并保持所述第二棒状部,所述第二棒状部配置于与所述过滤器引导件的所述后端部相比更靠近所述前端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所述第二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设在所述左侧前后连结部和所述右侧前后连结部的前半部分中的最大弯曲部分(65)。
4.一种空调室内机(3),其具备过滤器清扫装置(33),所述过滤器清扫装置(33)具有过滤器单元(50)和支承所述过滤器单元的支承框架(52),
所述过滤器单元具有:环状的环形过滤器(70);保持所述环形过滤器的过滤器引导件(60);以及抑制所述环形过滤器的垂下的第一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80b),
所述环形过滤器包括以夹着所述过滤器引导件的方式位于上下位置的上侧过滤器(70a)和下侧过滤器(70b),
所述过滤器引导件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前端部(62);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后端部(63);前后连结部(61),该前后连结部(61)连结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且以在侧视观察时向上凸起的方式弯曲,
所述第一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具有:第一棒状部(81b),该第一棒状部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从下方支承所述下侧过滤器;和第一固定部(82b),该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过滤器引导件并保持所述第一棒状部,所述第一棒状部配置于与所述过滤器引导件的所述前端部相比更靠近所述后端部的位置,
所述支承框架具有供所述过滤器单元插入的过滤器单元插入路径(528),
所述过滤器单元插入路径沿着所述过滤器引导件的形状弯曲,
在所述过滤器单元插入所述过滤器单元插入路径直到使用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过滤器垂下抑制部件从所述过滤器单元插入路径最弯曲的部位即最大弯曲部脱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在所述支承框架形成有凹部(52b),在所述过滤器单元插入至使用位置时,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凹部。
CN201310445256.9A 2012-09-28 2013-09-26 空调室内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122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7951 2012-09-28
JP2012217951A JP5742809B2 (ja) 2012-09-28 2012-09-28 空調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2280A CN103712280A (zh) 2014-04-09
CN103712280B true CN103712280B (zh) 2016-06-15

Family

ID=50405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4525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12280B (zh) 2012-09-28 2013-09-26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42809B2 (zh)
CN (1) CN1037122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4809B (zh) * 2014-12-01 2016-11-23 东南大学 一种核电站空冷系统用自清洁空气过滤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JP2019152417A (ja) * 2018-03-06 2019-09-1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フィルタ清掃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2603A (zh) * 2009-01-28 2011-12-2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501208A (nl) * 1985-04-26 1986-11-17 Frederik Willem Put Bandfilterpers.
JP2009085504A (ja) * 2007-09-28 2009-04-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4772096B2 (ja) * 2008-06-30 2011-09-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11080635A (ja) * 2009-10-05 2011-04-21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調室内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2603A (zh) * 2009-01-28 2011-12-2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42809B2 (ja) 2015-07-01
JP2014070825A (ja) 2014-04-21
CN103712280A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79221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상기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의 냉매관을 연결하는 방법
AU2005324589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3712280B (zh) 空调室内机
JP2010286142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フィルタ掃除ユニット
JP6136540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の化粧パネル仮掛け構造
CN101592372B (zh) 空调机
AU757784B2 (en) Air conditioner
KR102217013B1 (ko) 천장형 에어컨 실내기
KR101259806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7923633B (zh) 空调的室内机
CN101726044A (zh) 空调
JP2017040410A (ja) 空気調和機
KR20100051957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200518091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160156B2 (ja) 空調室内機
KR100769913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070057750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080026810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0509018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용 집진기 장착구조
CN101424414B (zh) 空调机
CN101581480B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WO2020203415A1 (ja) 空調ユニット
KR100591322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디스플레이 구조
CN101424419B (zh) 空调机
CN101424417B (zh) 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