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1561A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1561A
CN103711561A CN201310461646.5A CN201310461646A CN103711561A CN 103711561 A CN103711561 A CN 103711561A CN 201310461646 A CN201310461646 A CN 201310461646A CN 103711561 A CN103711561 A CN 103711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flow
heat exchanger
collecting box
cool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16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1561B (zh
Inventor
理查德·布鲁默
君特·亨特舍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eh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hr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Behr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3711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1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1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15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02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 F28F9/020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28F9/0209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having only transversal part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75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particular pattern of flow, e.g. change of flow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28F27/0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eat-exchange media between different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50/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the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e.g. flow guiding means; Particular flow patterns
    • F28F2250/06Derivation channels, e.g. byp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ome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热交换器,特别是冷却剂冷却器,热交换器具有至少一个由相互平行设置的管和设置在这些管之间的翅片构成的组件,其中,管形成多个第一流动通道,第一流动通道能够被第一流体流过,其中,在管之间的区域形成多个第二流动通道,通过第二流动通道,管能够被第二流体绕流;热交换器还具有第一集流箱和第二集流箱,在第一集流箱上设有第一流体接口,在第二集流箱上设有第二流体接口,其中,第一流动通道通过第一流体接口、第二流体接口及集流箱与第一冷却回路处于流体连通,其中,第一集流箱或者第二集流箱具有第三流体接口,其中,第三流体接口、相应的集流箱和相应的集流箱的另一个流体接口与第二冷却回路处于流体连通。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热交换器,特别是冷却剂冷却器,该热交换器具有至少一个由相互平行设置的管和设置在这些管之间的翅片构成的组件,其中,这些管形成多个第一流动通道,这些第一流动通道能被第一流体流过,其中,在这些管之间的区域形成多个第二流动通道,通过这些流动通道,这些管能被第二流体绕流;该热交换器还具有第一集流箱和第二集流箱,在第一集流箱上设有第一流体接口,在第二集流箱上设有第二流体接口,其中,这些第一流动通道通过第一流体接口、第二流体接口以及这些集流箱与第一冷却回路处于流体连通。
背景技术
冷却剂在机动车辆的发动机冷却回路中循环,该冷却剂对并入回路中的元件进行冷却并且因此使它们保持在对于它们的工作来说尽可能最优的温度窗中。
为了确保在低的发动机温度下将发动机快速地加热至最优的工作温度,冷却剂回路常常具有恒温器,该恒温器根据冷却剂的温度进行操作。通过该恒温器,冷却剂回路的部件可以被打开或关闭。
一些元件,比如废热回收冷凝器(利用废热的冷凝器),对于最优的工作来说需要尽可能低的温度水平。因此,这些元件有利地持久地被冷却剂冷却。
然而,存在这样的工作状态,在这种工作状态下,冷却剂回路通过恒温器进行影响,使得经过主冷却剂冷却器的冷却剂流被大大地减小或者完全阻止。然后,不再或者至少不是以足够的程度提供对常常紧接在主冷却剂冷却器之后并入冷却剂回路中的需要冷却的元件的通流。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这样的解决方案,根据这些解决方案,例如并入附加的冷却剂冷却器,该冷却剂冷却器与主冷却剂冷却器独立地被通流。为此,已有的冷却剂回路通过冷却剂管道和附加的冷却剂冷却器得到扩展。附加的元件会产生成本并且需要额外的结构空间。
还已知这样的解决方案,在这些解决方案中,冷却剂通过旁路从主冷却剂冷却器的进口分流,并且在流过待冷却元件之后被重新供给到冷却剂回路。在这里,没有利用主冷却剂冷却器的冷却作用,因为冷却剂被引导在主冷却剂冷却器旁边经过。为了能够根据情况操纵旁路,需要附加的阀和/或恒温器。这些附加的元件同样会产生附加成本和附加的结构空间需求。
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中的缺点是,需要通过冷却剂不断地冷却的各个元件要么没有充分地用冷却剂冷却,要么这些元件的冷却只能通过附加的冷却剂冷却器和/或旁通支路来实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提供了一种简单且成本低廉的可能方案,特别是在经过主冷却剂冷却器的冷却剂流被大大减小或者阻止的情况下通过冷却剂对在冷却剂回路中的元件进行冷却。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种热交换器在机动车辆中的一种布置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热交换器得以解决。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热交换器,特别是冷却剂冷却器,该热交换器具有至少一个由相互平行设置的管和设置在这些管之间的翅片构成的组件,其中,这些管形成多个第一流动通道,这些第一流动通道能够被第一流体流过,其中,在管之间的区域形成多个第二流动通道,通过这些第二流动通道,这些管能够被第二流体绕流;该热交换器还具有第一集流箱和第二集流箱,在第一集流箱上设有第一流体接口,在第二集流箱上设有第二流体接口,其中,第一流动通道通过第一流体接口、第二流体接口以及集流箱与第一冷却回路处于流体连通,其中,第一集流箱或者第二集流箱具有第三流体接口,其中,第三流体接口、相应的集流箱以及相应的集流箱的第二流体接口与第二冷却回路处于流体连通。
流体接口在这里可以根据预定的通流方向不仅可以构成流体入口也可以构成流体出口。
热交换器在这里流入可以是被垂直通流的热交换器也可以是被水平通流的热交换器。通过第一流体接口和第二流体接口,热交换器与第一冷却回路处于流体连通。该第一冷却回路在这里例如可以表示车辆的主冷却回路,该主冷却回路通常延伸穿过内燃机。第一流体流经该第一冷却回路。
通过另一个流体接口,热交换器与第二冷却回路处于流体连通。将流体从第一冷却回路引入第二冷却回路中或从第二冷却回路引入到第一冷却回路中在这里是通过优选在热交换器外部设置在冷却回路之间。第二冷却回路用于对诸如废热回收冷凝器之类的元件进行冷却。
第一流动通道有利地由扁平管构成。扁平管主要包括两个对置的大的平坦侧面,这两个侧面通过两个窄面相互连接。因此,流动通道的平面是指与扁平管的大的平坦侧面平行地延伸的平面。
在这里,热交换器的组件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扁平管,这些扁平管形成第一流动通道。在这些扁平管之间形成第二流动通道。在这里,在该第二流动通道中有利地设有翅片,这些翅片可以促进热传递。
热交换器具有由扁平管和设在扁平管之间的翅片构成的至少一个组件的结构是一种管-翅片式热交换器的结构。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大量的常用热交换器以这种结构方式进行构造。这些热交换器因此是成本低廉的并且是可以买到各种尺寸的。
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这样提供,第一流体接口设置在第一集流箱的两个端部区域之一上并且第二流体接口设置在第二集流箱的中间区域中。
通过将第一流体接口设置在一个集流箱的边缘区域上以及将第二流体接口设置在另一个集流箱的中间区域中,可实现在热交换器内的流体的均匀分布。这也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效率。
同样有利的是,第一流体接口、第二流体接口及第三流体接口沿着与流动通道或者说扁平管的平面垂直的方向设置。
流体接口沿着与流动通道或者说扁平管的平面垂直的方向设置是特别有利的,因为所有流体接口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一个共同的外侧上。这有利于热交换器的简单制造。
流动通道或者说扁平管的平面是指由流动通道或者说扁平管形成的平面。例如,流动通道或者扁平管的中轴线的共同平面。
同样优选的是,热交换器在具有两个流体接口的集流箱中具有用于减小和/或阻止这两个流体接口之间的流体流的装置。
通过减小一个集流箱的两个流体接口之间的流体流,可以避免流体短路。如果流体在集流箱内直接从第一流体接口流到另一个流体接口,而没有流经热交换器本身,那么就会产生这种流体短路。通过大大减小或者完全阻止该流体流,可以在热交换器中实现较大的流体冷却作用,从而引起对待冷却元件进行较强的冷却。
同样有利的是,用于减小和/或阻止相应的集流箱的两个流体接口之间的流体流的装置是翻板或者阀或者隔壁。
同样可以有利的是,具有两个流体接口的集流箱具有用于增大压力损失的装置,该装置将集流箱划分成沿与流动通道或者说扁平管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平放的左边区域和右边区域。
在具有两个流体接口的集流箱中的用于增大压力损失的装置同样可以有利于经过第二冷却回路的流体流。
作为用于增加压力损失的装置,例如可以考虑隔壁。该隔壁与流动通道或者说扁平管的平面平行地延伸穿过整个集流箱,或者仅仅是穿过集流箱的一部分。在极端情况下,只要该隔壁位于流体接口的开口的投影面中,该隔壁也可以通过穿过相应的流体接口伸出并且甚至延伸至冷却剂管道中。
同样优选的是,通过用于减小和/或阻止相应的集流箱的两个流体接口之间的流体流的装置,在相应的集流箱中在集流箱的两个流体接口之间的压力损失可以根据第三流体接口与另一个集流箱的相应的流体接口之间的压差或者根据在第二冷却回路中的流体温度进行改变。
同样有利的是,第二冷却回路是在第二流体接口与第三流体接口之间形成。通过将第二冷却回路设置在第二和第三流体接口之间,可以实现热交换器的有利通流和流体的有利引导。
此外有利的是,热交换器被实施为由多个部分构成,其中,热交换器的每个部分与第一集流箱处于流体连通并且还与第二集流箱处于流体连通,其中,热交换器的每个部分具有两个流体接头。
由多个部分构成的实施方式在这里可以特别是通过使用两个分开的热交换器组件实现。作为对此的替代,也可以通过在集流箱中分别引入一个隔壁来实现分隔成多个部分,该隔壁将相应的集流箱进而将与集流箱相连的扁平管划分成两个部分。通过这种分隔,可以有利地实现对用于第一冷却回路以及用于第二冷却回路的冷却功率的调整。
同样有利的是,用于减小和/或阻止第二和第三流体接口之间的流体流的装置设置在第二集流箱内部。
同样优选的是,流体接口中的至少一个被设计成流体入口接头和/或流体接口中的至少一个被设计成流体出口接头。
将流体接口设计成流体入口接头和/或将流体接口设计成流体出口接头是特别有利的,因为流体管道可以与这些接头直接连接,这使得将热交换器冷却并入冷却回路中变得容易。
热交换器在机动车辆中的布置结构的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8的特征的布置结构得以解决,根据该权利要求有利的是,热交换器设置在机动车辆中并且在第二冷却回路中并入待冷却元件或者并入待冷却元件和流体泵。
可行的是,用自己的流体泵来驱动第二冷却回路,但是也可以不带有自己的流体泵。自己的流体泵带来以下优点,可以主动地使流体在热交换器中循环。这在基于流体的不同温度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对流不充分的情况下是特别有利的。
通过流体泵可以增加在热交换器中的循环,由此也增大冷却作用。流体泵特别是在沿着第一流体回路经过热交换器的流体流中断或者大大减小。
相反地,不带有附加的流体泵的第二冷却回路是有利的,由于不存在流体泵成本得到较低并且需要较少的结构空间。
同样有利的是,在第二冷却回路中并入用于调节和/或控制经过待冷却元件的流体流的恒温阀。
此外优选的是,第二冷却回路具有旁路通道,通过该旁路通道可以建立集流箱的两个流体接口之间的流体连通或者可以建立在第一集流箱的一个流体接口与第二集流箱的一个流体接口之间的流体连通。
通过旁路通道,可以更加灵活地使冷却回路和/或热交换器的通流与要求相适应。这总体上实现了总系统的更高的灵活性。
同样有利的是,第一冷却回路与第二冷却回路通过位于热交换器外部的连接位置处于流体连通。
将连接位置设置在热交换器的外部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借此可实现对流体引导的稍微调整。为此,不必规定在热交换器本身上的结构性改变。
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和随后的附图描述中进行描述。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实施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热交换器的示意图,该热交换器在一个集流箱中具有示出的翻板和隔壁;
图2示出了热交换器的一种替代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在一个集流箱上具有一个流体接口并且在相应的另一个集流箱上具有两个流体接口;
图3示出了如图2的热交换器在具有内燃机的安装情况下的视图;
图4示出了如图2和图3的热交换器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第二冷却回路具有旁路通道,该旁路通道将下集流箱的两个流体接口相互短接;
图5示出了如图4的热交换器的视图,其中,旁路通道将下集流箱的一个流体接口与上集流箱的流体接口连通;以及
图6示出了另一种替代实施方式,其中,热交换器由两个单独的热交换器和两个热交换器组件构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热交换器1的示意图。热交换器1具有常规结构。在图1中,所设置的流体接口根据预定的通流方向被称作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
热交换器1主要包括由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扁平管16构成的组件。在这些扁平管16之间设有翅片17,这些翅片用于改善热传递。扁平管16以它们的端部区域18容纳在集流箱3、4中并且与这些集流箱处于流体连通。
在这里,扁平管16形成第一流动通道14,这些第一流动通道可以被第一流体流过。第一流动通道14在这里被第二流体绕流,该第二流体可以流经第二流动通道15。
热交换器1被并入在图1中未示出的冷却回路中。通过第一流体入口5向热交换器1供给第一流体,该第一流体流过热交换器1,流体同时还被冷却。第一流体入口5设置在上集流箱3中。在流体通过第一流体入口5流入之后,流体在集流箱3中沿着热交换器的整个宽度上分布。紧接着,流体沿着在图1中示出的组件2的扁平管16向下流向第二集流箱4。
集流箱4具有第一流体出口6。第一流体出口6定位在集流箱4中的中间位置上。沿着组件2从集流箱3流到集流箱4中的流体被引导到集流箱4的中间区域中,并且通过第一流体出口6从热交换器1中流出。
构成热交换器1的主通流的第一冷却回路可以在某些工作情况下被控制,使得热交换器1不再主动地被通流。然后,在热交换器1内的流体基本上停留在热交换器1内部或者以比正常工作更低的流动速度流经热交换器1。
热交换器1的第二集流箱4具有第二流体出口7和第二流体入口8。该热交换器1的第二流体入口以及流体出口8,7与第二冷却回路13处于流体连通。
第二冷却回路13用于对元件9进行冷却。除了在图1中所示的只具有一个待冷却元件9的第二冷却回路13之外,具有多个待冷却元件9的冷却回路也是可提供的。
第二流体出口7设置在集流箱4的右半部中。第二流体入口8设置在集流箱4的左端部区域上。在第二流体出口7和第二流体入口8之间设有第一流体出口6。
对于热交换器1正常地被第一冷却回路通流的情况,位于热交换器1中的流体同样通过第二流体出口7流入第二冷却回路13中并且从那里通过第二流体入口8回流到热交换器1的集流箱4中。在图1中设置在待冷却元件9之后的流体泵10可以同时被驱动或者也可以在不作用的条件下被通流。如果流体泵10被驱动,则该流体泵促进经过第二冷却回路13的流动并且此外还促进热交换器1的通流。
同样,在替代实施方式中,流体泵也可以设置在待冷却元件之前,或者完全放弃流体泵的并入。
对于热交换器1通过第一冷却回路的通流被大大减小或者完全阻止(比如通过恒温器的操纵)的情况,至少是大部分流体停留在热交换器1内部。于是,流体在热交换器1内部的循环以及被冷却的流体在第二冷却回路13中的供给可以或者根据对流原理实现或者通过借助于流体泵10来实现。于是流体泵10独立地输送流体经过第二冷却回路13并且经过热交换器1的至少一部分。
基于在对元件9进行冷却之后通过第二流体入口8流入热交换器1中的温度较高的流体以及在来自第二冷却回路13的流体和在热交换器1中的其余流体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形成了流体运动。这种对流使来自第二冷却回路13的被加热的流体在热交换器1中上升并且同时与在热交换器1中温度较低的流体混合,由此获得对流体的冷却。
在如图1中所示的热交换器1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流体入口8流入热交换器1的下集流箱4中的流体通过一部分扁平管16上升流入上集流箱3中。在那里,流体沿着集流箱3的长度分布并且通过另一部分扁平管16流入下集流箱4中。从那里,此时再次被冷却的流体通过第二流体出口7重新流入第二冷却回路13中。
以这种方式由于第二冷却回路13的通流实现了热交换器1的通流。流体泵10还可以用于增强该通流。
由于基于对流产生的流动很小,使用附加的流体泵10是有利的。通过流体泵10,可以主动地影响第二冷却回路13的通流。
为了避免第二流体入口8和第二流体出口7之间的短路流,在集流箱4中设有翻板12。该翻板被构造成,它在关闭状态下阻止集流箱4内在第二流体入口8与第二流体出口7之间的流动。翻板12因此是一种用于减小或者阻止在第二流体入口与第二流体出口8,7之间的流体流的装置。但是在打开状态下,翻板12不会或者仅仅轻微地妨碍集流箱内的流动。
另外,在图1的集流箱4中设有隔壁11,该隔壁沿着扁平管16的主延伸方向延伸穿过集流箱4。隔壁11将集流箱4划分成左边区域和右边区域。隔壁11是一种用于增加在集流箱4内的压力损失的装置。
隔壁11用于提高在集流箱4的左边区域和右边区域之间的压降。该隔壁11有利地被定位成设置在第二流体入口8和第二流体出口7之间。这是有利的,但不是强制性的。
对于隔壁11不是设置在第二流体入口8和第二流体出口7之间的情况,隔壁对短路流的产生没有影响。对于隔壁11设置在第二流体入口8和第二流体出口7之间的情况,还可阻止在第二流体入口8和第二流体出口7之间产生不被期望的短路流。隔壁11特别是在热交换器1正常地被第一冷却回路通流的情况下阻止了短路流的产生。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隔壁11被定位成在集流箱4内位于流体出口6的开口面积的投影中。在这里,它可以被设计成伸进第一流体出口6中或者还可穿过第一流体出口6直至伸进冷却剂管道中。在替代实施方式中,隔壁也可以被设计成并不完全地穿过集流箱。
在替代实施方式中,第二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出口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流体出口的一侧上。也可以在第一流体入口与第一流体出口之间安置翻板,以避免短路流的产生。
此外,同样可提供的是,第一流体出口和第二流体出口设置在不同的集流箱中。但是,有利地是第二流体出口7设置在与第一流体出口6相同的集流箱4上。由此确保流入第二冷却回路13中的流体具有尽可能低的温度水平。通过第一流体出口6从热交换器1流出的流体通常是完全地经过在热交换器1的组件2中的冷却路线。并且因此具有与流入热交换器中的流体相比更低的温度水平。
通过具有尽可能低的温度水平的流体的分流,施加于待冷却元件9上的冷却作用将保持尽可能地大。
在本发明的替代设计方案中可以提供,被称作第二流体出口的流体接口不是设置在一个集流箱中,而是设置在位于第一流体出口之后的冷却剂管道中。第二流体出口然后基本上通过位于热交换器外部的在第一冷却回路与第二冷却回路之间的连接位置形成。用于第二冷却回路的流体因此可以在热交换器外部分流。这在热交换器的结构设计方面是有利的。具有这种设计方案的实施方式在随后的附图中进行描述。
在图2中示出了热交换器20的一种替代设计方案。热交换器20同样具有两个集流箱21,22,这两个集流箱通过扁平管23相互处于流体连通。
上集流箱21具有第一流体接口24,流体通过该第一流体接口可以流入热交换器20中。为此,流体可以在集流箱21中沿着热交换器20的整个宽度分布并且沿着扁平管23流向下集流箱22。
下集流箱22通过分隔装置27被划分成左边和右边部分。分隔装置27在这里可以允许在右边与左边部分之间的流体流或者阻止该流体流。右边部分具有第二流体接口25,通过该第二流体接口,流体可以从热交换器20中流出。左边部分具有第三流体接口26,通过该第三流体接口,流体可以从热交换器20中流出或者流入热交换器中。根据流动方向,在第三流体接口36之前或之后设置流体泵。该流体泵是第二冷却回路的一部分,第二冷却回路还包括待冷却元件29。
如已对图1所描述,分隔装置27可以减小或者完全阻止在相应的集流箱的流体接口之间的流体流。在这里,根据存在的温度分布和存在的压差,热交换器20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被通流。
在工作情况下,热交换器20按照从流体接口24开始沿着集流箱21并且从那里沿着扁平管23到集流箱22的两个部分的原则被通流。从那里,流体通过两个流体接口25、26从热交换器20中流出。来自左边部分的流体部分流经流体泵28和元件29并且最后在连接位置流入流体管道中,来自右边部分的流体接口25的流体部分也流入该流体管道中。
在如图1的实施方式中也有利的是,流体泵28的输送方向反转时可以从第一冷却回路中抽出用于对位于集流箱外部的元件29进行冷却的流体。这例如在流体在流体接口25处的出口处的温度水平更加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是有利的。在连接到流体接口25上的管道与元件29的输入或者输出之间的连接位置,原则上可以被看作是热交换器的位于热交换器外部的另一个流体接口。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有利的是,根据前面的实施方式还可在热交换器外部设置第三或第四流体接口。此外,还可以设置其他冷却回路并且由此可根据待冷却元件的热负荷更优地分配所用的冷却面积。
在如图3中所示的替代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实现按照以下原则的通流。流体通过流体接口24流入集流箱21中并在那里沿着集流箱21的整个宽度分布。紧接着,流体经由扁平管23流入下集流箱22中。来自集流箱22的左边部分的流体部分通过流体泵28被输送经过元件29并且从那里至少部分通过流体接口25流入集流箱22的右边部分中。从那里,一部分流体可以经过扁平管23向上流向集流箱21并且在那里沿着流动箭头30进入热交换器20的左边部分中。
这种通流在以下情况下是特别有利的:经过第一冷却回路的流体流通过截止阀,比如恒温阀被阻止或者大大减小。例如,如图3中示出的这种恒温阀31。该恒温阀与在内燃机的通常的冷却回路中的情况一样设置在内燃机的流体入口之前。
在恒温阀31与内燃机之间设有第二流体泵,该第二流体泵主要用于在第一冷却回路中的流体输送。通过恒温阀31的调节,可以影响流入内燃机和流入旁路通道33中的流体流。旁路通道33在这里在绕过内燃机的条件下将热交换器的流体接口25与流体接口24连通。
图4示出了热交换器20的一种替代设计方案,其中,与图2不同,恒温阀34设置在流体接口26之后,该恒温阀对进入旁路通道35和进入流体泵28的流体分配进行调节。根据第二冷却回路的通流方向,旁路通道35也可以从流体接口25开始被通流并且在恒温阀34处分成进入流体泵28的流体部分和进入热交换器30的流体接口26的流体部分。
热交换器20的基本通流在这里符合在前面的附图已经描述的通流原则。同样,可以如前面所述的那样在集流箱22中使用分隔装置27。
图5示出了热交换器20或者更确切地说第二冷却回路的另一种替代设计方案。在图5中,同样在流体接口26后面设置恒温阀34。旁路通道36与流体接口24的入口连接。通过这种布置结构可以实现从流体接口26流出的流体回流到流体接口24,流体通过该流体接口流入热交换器20中。
替代地,流体也可以在流体通过流体接口24流入热交换器20之前,通过旁路通道36直接经过恒温阀34被引向流体泵28并且然后被引向元件29的输入端。因此,可以实现流体在元件29处的较高的温度水平,这在某些工作情况下可以是有利的。
在元件29之后,流体在一个连接位置上被引入与集流箱22的右边部分的流体接口25处于流体连通的流体通道中。由于由热交换器20产生的压力损失,例如流体泵28的泵功率将会降低。
图6示出了另一种替代实施例。热交换器37具有第一部分37a和第二部分37b。这两个部分,如在图6中所示,可以被实施为分开的单独的热交换器或者说热交换器组件37a、37b或者被实施为整体式热交换器,该整体式热交换器在两个集流箱中分别具有一个隔壁,该隔壁将相应的集流箱划分成两个分开的局部区域。
不管是设有两个单独的热交换器37a、37b还是一个单独的热交换器通过隔壁划分成两个分开的部分,两个上集流箱和两个下集流箱分别具有流体接口39、40、41、42。通过上部流体接口39、40,流体可以通过T管道38被供给到热交换器37a、37b中。沿着热交换器37a、37b的扁平管,流体流入相应的下集流箱中并从那里通过流体接口41、42从热交换器37a、37b中流出。
流体从流体接口42经过第二冷却回路流入流体泵43中并且最终流入元件44中,并且从那里通过连接位置流入也与热交换器37a的流体接口41处于流体连通的流体管道中。热交换器37a、37b在这里被施加相同的流体,而在热交换器37a、37b之后存在经过不同调温的流体流。
前述实施例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这些实施例不具有限制性作用。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用于说明发明构思。

Claims (11)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热交换器(1,20,37),特别是冷却剂冷却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至少一个由相互平行设置的管(16,23)和设置在这些管(16,23)之间的翅片(17)构成的组件(2,37a,37b),其中,所述管(16,23)形成多个第一流动通道,所述第一流动通道能够被第一流体流过,其中,在所述管(16,23)之间的区域形成多个第二流动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流动通道,所述管(16,23)能够被第二流体绕流;所述热交换器还具有第一集流箱(3,21)和第二集流箱(4,22),在所述第一集流箱上设有第一流体接口(5,24),在所述第二集流箱上设有第二流体接口(6,25),其中,所述第一流动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流体接口(5,24)、所述第二流体接口(6,25)以及所述集流箱(3,4,21,22)与第一冷却回路处于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箱(3,21)或者所述第二集流箱(4,22)具有第三流体接口(26),其中,所述第三流体接口(26)、相应的集流箱(4,22)和相应的集流箱(4,22)的第二流体接口(25)与第二冷却回路处于流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接口(5,24)、所述第二流体接口(6,25)以及所述第三流体接口(26)沿着与所述流体通道(14)或扁平管(16,23)的平面垂直的方向设置。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2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1,20)在具有两个流体接口(25,26)的集流箱(22)中具有用于减小和/或阻止在这两个流体接口(25,26)之间的流体流的装置(2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1,20),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减小和/或阻止在相应的集流箱(22)的两个流体接口(25,26)之间的流体流的装置(27)是翻板或者阀或者隔壁。
5.如权利要求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20),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用于减小和/或阻止在相应的集流箱(22)的两个流体接口(25,26)之间的流体流的装置(27),在相应的集流箱(4,22)中的在该集流箱(4,22)的两个流体接口(25,26)之间的压力损失是能够根据在所述第三流体接口(26)与另一个集流箱(21)的相应的流体接口(24)之间的压差或者根据在所述第二冷却回路中的流体温度进行改变的。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是在所述第二流体接口(25)和所述第三流体接口(26)之间形成。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37),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37)被实施为由多个部分构成,其中,所述热交换器(37)的每个部分(37a,37b)与第一集流箱处于流体流通并且还与第二集流箱处于流体连通,其中,所述热交换器(37)的每个部分(37a,37b)具有两个流体接口(39,40,41,42)。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20,37)在机动车辆中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冷却回路中并入待冷却元件(9,29,44)或者并入待冷却元件(9,29,44)和流体泵(10,28,4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20)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冷却回路中并入用于对经过所述待冷却元件(29)的流体流进行调节和/或控制的恒温阀(31,34)。
10.如权利要求8和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20)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具有旁路通道(33,35,36),通过所述旁路通道,能够建立一个在集流箱(22)的两个流体接口(25,26)之间的流体连通或者能够建立在所述第一集流箱(21)的一个流体接口(24)与所述第二集流箱(22)的一个流体接口(25,26)之间的流体连通。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20)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通过位于所述热交换器(20)外部的连接位置处于流体连通。
CN201310461646.5A 2012-10-02 2013-09-30 热交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115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218069.9 2012-10-02
DE102012218069 2012-10-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1561A true CN103711561A (zh) 2014-04-09
CN103711561B CN103711561B (zh) 2018-11-02

Family

ID=502765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165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12482B (zh) 2012-10-02 2013-09-30 热交换器
CN20131046164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11561B (zh) 2012-10-02 2013-09-30 热交换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165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12482B (zh) 2012-10-02 2013-09-30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9709343B2 (zh)
CN (2) CN103712482B (zh)
DE (2) DE10201322003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3285A (zh) * 2016-10-28 2019-06-07 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 用于冷却燃式发动机和whr系统的冷却系统
CN110873539A (zh) * 2018-08-31 2020-03-10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热泵加热器
CN110920348A (zh) * 2018-09-19 2020-03-27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2482B (zh) * 2012-10-02 2017-04-12 马勒国际公司 热交换器
DE102014204257A1 (de) * 2014-03-07 2015-09-10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Kühlvorrichtung
DE102015108599A1 (de) 2015-06-01 2016-12-0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ühlsystems
CN108000083B (zh) * 2017-12-05 2020-04-24 臧东生 一种轧制整体型不锈钢钢质翅片管的生产工艺
TWI686580B (zh) * 2019-02-20 2020-03-01 龍大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冷凝器之散熱結構
DE102019121989A1 (de) * 2019-08-15 2021-02-1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Wärmetauscher und Wärmetauscheranordnu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1648A (ja) * 1992-07-13 1994-03-22 Nippondenso Co Ltd 車両用冷却装置
US5526873A (en) * 1989-07-19 1996-06-18 Valeo Thermique Moteur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for a plurality of cooling circuits using the same coolant
US20050257921A1 (en) * 2004-05-21 2005-11-24 Valeo, Inc. Multi-type fins for multi-exchangers
US20050269062A1 (en) * 2002-08-28 2005-12-08 Pascal Guerrero Heat exchange unit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system comprising said unit
US20060254538A1 (en) * 2003-01-16 2006-11-16 Behr Gmbh & Vok. Kg Cooling circuit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mprising a low-temperature radiator
WO2008074953A1 (fr) * 2006-12-21 2008-06-26 Peugeot Citroën Automobiles SA Systeme de refroidissement pour 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d'un vehicule
CN101479554A (zh) * 2006-08-09 2009-07-08 Itw汽车产品有限两合公司 一种用于内燃机冷却系统的热交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16945A (en) * 1920-03-24 1922-05-23 Chardard Jean Baptiste Do Leon Motor-vehicle radiator
US2071026A (en) * 1934-03-12 1937-02-16 Crosley Radio Corp Condenser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US2179702A (en) * 1938-01-14 1939-11-14 Gen Motors Corp Radiator header
US2435041A (en) * 1945-02-10 1948-01-27 Frederic W Hild Regulating device for cooling systems
US2979916A (en) * 1956-04-30 1961-04-18 Garrett Corp Humidity control system
US3047274A (en) * 1959-02-18 1962-07-31 Warren M Wilson Variable area heat exchanger
US3601878A (en) * 1967-06-23 1971-08-31 John Karmazi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heat exchanger
US3606282A (en) * 1970-05-06 1971-09-20 Torrax Systems High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US3776305A (en) * 1972-02-22 1973-12-04 United Aircraft Prod Heat transfer system
US3989103A (en) * 1973-04-19 1976-11-02 White Moto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and deaer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olant
US3863708A (en) * 1974-01-07 1975-02-04 Amax Inc Modulatable heat exchanger with restraint to avoid condensation
DE2614969A1 (de) * 1976-04-07 1977-10-20 Volkswagenwerk Ag Anordnung mit einem motorkuehler eines fahrzeugs
US4061187A (en) * 1976-04-29 1977-12-06 Cummins Engine Company, Inc. Dual cooling system
US4319630A (en) * 1978-12-07 1982-03-16 United Aircraft Products, Inc. Tubular heat exchanger
US4317439A (en) * 1979-08-24 1982-03-02 The Garrett Corporation Cooling system
US4325219A (en) * 1979-12-31 1982-04-20 Cummins Engine Company, Inc. Two loop engine coolant system
US4362131A (en) * 1980-12-10 1982-12-07 The Garrett Corporation Engine cooling system
US4483392A (en) * 1982-04-01 1984-11-20 Xchanger, Inc. Air to air heat exchanger
US4535729A (en) * 1984-10-05 1985-08-20 Deere & Company Vehicle cooling system utilizing one radiator
US4690209A (en) * 1985-03-18 1987-09-01 Martin Cory I Air conditioner evaporator system
US4620509A (en) * 1985-08-05 1986-11-04 Cummins Engine Company, Inc. Twin-flow cooling system
US4916902A (en) * 1986-02-14 1990-04-17 Pratt Howard L Ambient air modulator for engine fluid heat exchanger
US5267605A (en) * 1990-09-06 1993-12-07 Doty Scientific, Inc. Microtube array space radiator
DE4232366A1 (de) 1991-07-11 1994-03-31 Laengerer & Reich Gmbh & Co Ölkühler
FR2682160B1 (fr) * 1991-10-07 1995-04-21 Renault Vehicules Ind Systeme de refroidissement pour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comportant deux parties distinctes de radiateur.
DE19518323A1 (de) 1995-05-18 1996-11-21 Calorif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unterbrechungsfreien Wärmetausch
KR100264815B1 (ko) * 1997-06-16 2000-09-01 신영주 다단기액분리형응축기
DE19961825A1 (de) * 1999-12-21 2001-06-28 Valeo Klimasysteme Gmbh Kühl-Heiz-Kreis mit zwei Kühlern
DE10045905A1 (de) * 2000-09-16 2002-03-28 Behr Gmbh & Co Wärmeübertrager, Fahrzeugklima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Wärmeübertragers oder einer Fahrzeugklimaanlage
KR100389698B1 (ko) 2000-12-11 2003-06-27 삼성공조 주식회사 고/저온 수냉식 냉각시스템
WO2002079621A1 (fr) * 2001-01-05 2002-10-10 Renault S.A.S Dispositif, systeme et procede de refroidissement d'un fluide caloporteur
DE10102640A1 (de) 2001-01-20 2002-07-2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Wärmetauscher
JP3925335B2 (ja) * 2001-09-12 2007-06-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6688376B2 (en) * 2001-10-23 2004-02-10 Robert Peter Koenig Two port coil capacity modulator
FR2852678B1 (fr) * 2003-03-21 2005-07-15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Systeme de refroidissement a basse temperature d'un equipement, notamment d'un equipe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echangeurs de chaleur associes
DE102005047840A1 (de) 2004-10-07 2006-06-29 Behr Gmbh & Co. Kg Luftgekühlter Abgaswärmeübertrager, insbesondere Abgaskühler für Kraftfahrzeuge
CA2596324A1 (en) * 2005-02-02 2006-08-10 Carrier Corporation Parallel flow heat exchanger for heat pump applications
DE102006036742A1 (de) * 2006-08-05 2008-02-14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Racine Wärmetauscher
DE102006061440A1 (de) * 2006-12-23 2008-06-26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Racine Kühlflüssigkeitskühler
US7779893B2 (en) 2006-08-22 2010-08-2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ombination heat exchanger having an improved end tank assembly
DE102007005391A1 (de) * 2007-02-03 2008-08-07 Behr Gmbh & Co. Kg Kühleranordnung für einen 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s
US7669558B2 (en) * 2007-07-16 2010-03-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Integrated vehicle cooling system
US7717069B2 (en) * 2007-11-15 2010-05-18 Caterpillar Inc. Engine cooling system having two cooling circuits
EP2313733A4 (en) 2008-07-15 2014-02-26 Carrier Corp INTEGRATED MICROCANAL HEAT EXCHANGER WITH SEVERAL CIRCUITS
US20110073291A1 (en) 2009-09-30 2011-03-31 Zaiqian Hu Cooling module for a vehicle
JP2011085368A (ja) * 2009-10-19 2011-04-28 Sharp Corp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
WO2011134786A1 (de) 2010-04-29 2011-11-03 A-Heat Allied Heat Exchange Technology Ag Wärmeaustauscheranordnung
US20120080173A1 (en) * 2010-10-04 2012-04-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having multiple heat exchangers
DE102010049094A1 (de) * 2010-10-21 2011-06-22 Daimler AG, 70327 Kühleinrichtung für einen Kraftwagen
AU2012208123B2 (en) * 2011-01-21 2015-05-07 Daikin Industries, Ltd.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3712482B (zh) 2012-10-02 2017-04-12 马勒国际公司 热交换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6873A (en) * 1989-07-19 1996-06-18 Valeo Thermique Moteur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for a plurality of cooling circuits using the same coolant
JPH0681648A (ja) * 1992-07-13 1994-03-22 Nippondenso Co Ltd 車両用冷却装置
US20050269062A1 (en) * 2002-08-28 2005-12-08 Pascal Guerrero Heat exchange unit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system comprising said unit
US20060254538A1 (en) * 2003-01-16 2006-11-16 Behr Gmbh & Vok. Kg Cooling circuit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mprising a low-temperature radiator
US20050257921A1 (en) * 2004-05-21 2005-11-24 Valeo, Inc. Multi-type fins for multi-exchangers
CN101479554A (zh) * 2006-08-09 2009-07-08 Itw汽车产品有限两合公司 一种用于内燃机冷却系统的热交换器
WO2008074953A1 (fr) * 2006-12-21 2008-06-26 Peugeot Citroën Automobiles SA Systeme de refroidissement pour 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d'un vehicul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3285A (zh) * 2016-10-28 2019-06-07 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 用于冷却燃式发动机和whr系统的冷却系统
CN110873539A (zh) * 2018-08-31 2020-03-10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热泵加热器
CN110920348A (zh) * 2018-09-19 2020-03-27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09343B2 (en) 2017-07-18
US20140096936A1 (en) 2014-04-10
US20140096937A1 (en) 2014-04-10
CN103712482B (zh) 2017-04-12
DE102013220039A1 (de) 2014-04-10
US20160178291A1 (en) 2016-06-23
DE102013220031A1 (de) 2014-04-03
CN103711561B (zh) 2018-11-02
US9709344B2 (en) 2017-07-18
CN103712482A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1561A (zh) 热交换器
DE102012105644B4 (de) Wärmetauscher für ein fahrzeug
CN106414941B (zh) 内燃机的冷却回路
CN102954615B (zh)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7848368A (zh) 用于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的加热系统以及用于运行这种加热系统的方法
CN101495744A (zh) 废气再循环装置
CN205477882U (zh) 冷却循环装置
CN107003009B (zh) 供热装置
CN106103152B (zh) 加热冷却模块
CN107444060A (zh) 集成的热管理系统
CN104420971A (zh) 变速器机油的温度控制布置以及用于控制变速器机油的温度的方法
US20220217869A1 (en) Vehicl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JP7019614B2 (ja) 複合加熱冷却システム
KR101731294B1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07076427A (zh) 供热装置
DE102014222013A1 (de) Wärmemanagement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und Verfahren
KR101653876B1 (ko) 차량 내 열 교환기
CN104196990B (zh) 一种油冷却系统
KR20180131220A (ko)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CN102991339A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部件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EP2406552B1 (de) Vorrichtung zur wärmerückgewinnung in einer wärmeaustauscheranlage mit energieeinkoppelung in lüftungsgeräten
CN209200114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车辆的热量管理系统
CN108332327A (zh)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CN208312577U (zh)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CN202965937U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部件的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20

Address after: 70376 Prague street, Stuttgart, Germany 26-46

Applicant after: Mahle Internat GmbH

Address before: No. 3 Mauser Road, Stuttgart,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Behr GmbH & Co.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930